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一般为一道选择题(或者四选一或者五选二),一道简答题,一道分析鉴赏题。
(16分钟,6分钟读文章,3分钟做选择题,7分钟做主观题)I.小说阅读【4-6题】{1}读懂小说读懂小说,就得弄清楚小说基本知识。
当然小说依然由内容、主题、语言、结构四要素构成。
在阅读和答题时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识,四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
【一】典型小说。
典型小说一般指传统小说一类的小说,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般强化和突出人物、情节。
1.内容:包括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情节: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一般分为“开端——发展(复杂的还有再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
(2)人物: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小说的线索。
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
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特点为主。
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
(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
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
2.主题:作者通过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揭示。
(一般来说在选择题中呈现)主题表现的途径:(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
(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
(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
3.语言:这里指作品的语言。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叙述情节、描绘环境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
2. 小说的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情感变化。
3. 小说的情节理解: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小说环境的描写: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小说主题的探讨: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指导法: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阅读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小说阅读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节课: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第三节课: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第四节课: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节课: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选择适合复习的小说文本,如经典名著和现代小说。
2. 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供教师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小说阅读材料和分析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小说2014-12-09 21:01:小说类文本阅读序列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课内小说阅读知识概述目标:通过课本的复习,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小说鉴赏中的基本知识,为课本外的拓展阅读打好基础。
过程:一、回忆课本中的六篇小说,归纳小说及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一)小说概念;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首先,在外表形态上,它是散文体的,不同于富于跳跃性、节奏感、音乐性的诗歌和对话体的戏剧文学;其次,内容是叙事的以创造人物为主的,这与散文不同,散文不一定有故事,更不一定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即使有人物也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而一般是对真人真事的叙写。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主要知识点及相互关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色。
讲清楚各要素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是成功解读小说的理论基础。
1.情节知识: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举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情节,《祝福》的情节2.人物知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分析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 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 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 “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 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读文示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何效果?(4分)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读文示范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 析。(6分)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 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 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愿望。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 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 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 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 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 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 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 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 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2020高考复习小说专题之作用类技巧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24 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的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 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否则……否则, 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开头写“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并非闲 笔,而是为后文发生的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故事”埋下伏笔。
(2017年全国卷《天嚣》)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①“渴”是主人公最强烈的主观感受,通过对渴的描写,更好
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内容上)
②“渴”最能体现特定环境沙漠中生存的艰难,强化小说解救
的主题。(内容上)
③由“渴”展开(引出)了求救救人被救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
22“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23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24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 袋。
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社会/自然)。 (2)刻画XX人物的XX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考点1 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作用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题型1 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方法突破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题型2 分析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分析小说中不同情节的作用,二是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的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
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
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
最有效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小说阅读: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1.分析作品结构:开端,发展,结局,高潮。
(1)分析小说线索:人物,事物;单线,双线;主线,副线;明线,暗线。
(2)概括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概括作品主题:蕴含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以形象表现文章主题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对情节,人物,环境的具体描绘及其叙述的语言风格故事发展的表现手法:顺序,倒叙,插叙叙述人称的表现手法: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小说特色的表现手法:(营造环境,安排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描写方式1.衬托:使主体鲜明突出,主题说明充分,思想表达更强烈2.悬念:有设悬和释悬,先设置谜面,适时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3.抑扬:可使文势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对比:形成反差,达到表现人物,凸显事件,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5.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画龙点睛的作用6.细节: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7.景物描写: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1)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文章主旨(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2.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品味小说叙述性语言的表现力:讲故事,交代情节,交代人物,第一人称记叙的小说也交代”我“的经历和感受(2)品味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幽默,庄重;委婉含蓄,直来直去;简洁,啰嗦;羞羞答答,大大方方;粗野,文雅。
有的人物语言常表现地方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情趣(3)品味小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朴素,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四.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1.欣赏作品的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1)分析人物外貌特征,揭示人物性格(2)分析人物行为动作,语言,揭示人物性格(3)分析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4)紧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性格2.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内涵:作者褒贬的态度,喜怒的情绪,作品的主旨,社会意义艺术魅力: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艺术力量散文阅读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散文阅读重点1.分析作品结构,注意各自的作用(1)开头段作用:内容上:①总领全文②引出所写对象,交待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叙写)③开篇点明题旨;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三文学类阅读小说11分析故事情节__梳理文脉扣住技巧课件
活动一 借助教材,理解情节知识
(一)理解小说线索 《林黛玉进贾府》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文言小说在线索设 置上各有特色,请结合课文理解,填写下面的空缺内容。
课文
线索梳理
线索类型
(1)《林黛玉 进贾府》
答案 线索梳理:①拜见贾母及众人 ②初见王熙凤 ③拜见舅舅 ④初见贾宝玉 线索类型:单线/事线
(6分)
知识图要
前 备 知
线索•结构•技巧•段落
识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 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 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 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 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情节是小说中最 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正在滑雪
情节过程
两人在酒馆谈滑雪
两人相约以后继续滑雪
[点拨] 对于那些情节较淡或情节不太明显的小说情节梳理,可以抓住 中心事件,或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或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
(三)体会情节安排技巧 参照小说情节安排技巧,重温学过的课文,填出下表内容。
课文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悬念 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 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
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 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
理得到满足。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
对比
渲染气氛,表现事物或突出主题。
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
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 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考情分析(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专题三: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即时训练·石钟山《父亲离休》
3.在得知孩子答应回家后,父亲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①激动:“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 的话茬”“听得很认真”,反映出父亲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 对孩子的归来显得相当期待与兴奋;②不安:不停地“照镜子”“梳 理头发”“坐不住”,父亲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亲对与子女沟 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忐忑不安;③高兴、 满意:对小儿子感到“顺眼而亲切”,对女儿做的菜饶有兴趣,指示 大儿子“关了手机”,这些都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给他带来的亲情表示 满意与珍惜,“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现出普通父亲在年老后对亲情和 天伦之乐的渴盼。
题型二:把握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自然环 境描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 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 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对环境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作用为重点。
角度2:情节手法
1、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方式
类别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表达效果(作用)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删除不影响文章完整性)
补充交代内容,有助于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 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删除影响文章完整性)
即时训练·石钟山《父亲离休》
完成课时质量评价
4.父亲退休前后对子女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答】①“父亲”是军人,作者却选择了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 组织材料,这样的选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本通 过父亲叱咤风云无视孩子和家庭聚会拘谨亲和的对比,展现父亲身份 转变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富。 ③“普通人”的角度使“我们该如何做好父亲角色”的主题思考更具 有现实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④“父亲”本来就是“普通人”,这样 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适性,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发共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对点题型
1.参照下面知识,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
答案 本文叙述视角富有变化。 文章一开始采用内视角的方式,即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且叙述的是与“我” 相隔50多年的赵一曼的故事,故带有跨时空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只能依靠现有 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揣摩悬想。而叙述赵一曼在医院中策反的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 式。在探访烈士陵园时又回到了内视角的方式。结尾写赵一曼的遗书,则采用了外视 角的方式。 使用内视角,便于增加叙事的真实性,增加感情的强烈性与意识的活动性。使用全知 视角,可以突破内视角的限制,客观、全方位地叙述赵一曼的故事。使用外视角,既 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更加深沉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多种视角交替运用, 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又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赵一曼集英雄、文人、智
对点题型
2.文章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答案 插叙在文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叙述赵一曼被关在医院单独房间时插入了日本警察对她的审讯情况。第二 处:在叙述赵一曼从医院逃走时插入了她成功策反看守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一事。 两处插叙,充分表现了赵一曼的英勇不屈,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舒缓了文 章的情节进程,使叙事跌宕起伏。 补叙是指结尾补叙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这段补叙,有力地表现 了赵一曼浓浓的母爱和舍己抗日的民族大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收到了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效果。
赏析艺术技巧
大一轮复习讲义 文学类阅读 • 小说阅读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二) 赏析描写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三) 赏析语言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小说) 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板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分析题: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 小说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4 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07
分点突破四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导图指引考向分析考向(一) 分析小说的表达技巧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多,考查形式也非常灵活;但落实到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上,一般都要紧紧扣住小说三要素来拟题。
小说的表达技巧包含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叙事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只讲述前三个“分点突破”未涉及内容。
1.情节安排技巧情节安排方面的技巧既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也包括铺垫、伏笔、照应等结构安排技巧,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一”。
2.环境描写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技巧,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二”。
3.人物描写技巧人物描写技巧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以及侧面描写等,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三”。
4.叙述特征技巧分析叙述特征包括分析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等。
(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但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会让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小说首先,通读一点文章知道讲了什么事,主题是什么其次,读题从题目中获得信息,知道第二遍要关注什么结合全文最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一、小说的特点(一)叙事的虚构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戏剧性欧亨利结局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小说中的“事”则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生活材料基础上予以虚构的产物,其或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分清其中虚实)(二)描写的具体性后面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会讲到(三)语言的灵活性直观性的意象(红楼梦)议论性的语言(这是个最好的、、)(四)时空的深广性时间和空间例文第三题二.小说概念及三要素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考点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其中涉及到,对描写概念的掌握。
1、描写从对象上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情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描写从方式上分,分为白描和细描(细节描写)。
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3、描写从角度上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例文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塑造人物。
例如,(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七律·长征,乌江磅礴走泥丸。
(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考题类型:正向考察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对人物形象给个明确的身份定位2、谁谁谁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品质。
3、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答:通过描写方式,XXX做了啥,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的人物性格。
反向考察考察通过文中内容的概括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考点二: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1、(常见)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孔乙己范进中举(1)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铺垫。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渲染的气氛,奠定了的基调。
(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的普遍特性,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例如,范进中举人们前后态度的对比赏析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
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孔乙己1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2 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
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2、(不常见)文中某一不重要的情节描写对主要人物的作用。
方法:从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出发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的补充描写,完善塑造了主人公的的性格品质,是人物性格更加丰满。
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完善故事情节。
对主题的深化3、文中某一物件、(或是题目是个物件/地点、时间)的作用1)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连接……主线。
(明暗两条线索)2)概括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围绕这一物件开展故事情节)3)寄托作者……情感4)对比、隐含、比喻和象征意义,揭示文章……主题4、标题是环境1)点明背景,创设故事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或背景。
标题的用意1、点明时间、背景,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感情,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比喻讽刺,强化效果。
标题题的含义意义做法例如,阳光路十七号1、它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2、在本身意义的基础上,体会象征意义和指代意义3、还要注意它是否语义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标题是否可以被替换1、该标题的优点,参考标题用意2、改后标题的不好之处。
环境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治学生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风俗。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天气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河流等。
首先,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
人为因素。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和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都集中在鲁镇的咸享酒店。
这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自然形成了社会的缩影。
众酒客对孔乙己的取笑构成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特殊关系。
那是一个非常看重“高低贵贱”的社会,歧视压迫弱者。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
《三国演义》选段)的开头,写司徒王允以过生日为名,把众位官员约邀到家中,忽然掩面大哭:“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帝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这段话,是借王允之口,向读者传达了“曹操献刀”这段故事的时代背景: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引得朝野震怒.乱世出英雄,为曹操的出场提供了社会环境。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如鲁迅《药》最后一段:时令虽己是清明,但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没有黄莺,只有乌鸦…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有一段描写梨花的景物描写,那哈尼姑娘从梨花中走来。
这里借助梨花写哈尼姑娘的心灵美。
四、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孔乙己五、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六、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道阳光照醒了他,他慢腾腾地起来,准备到部里去。
受到这样的打击以后,再要工作是很困难的。
他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请求科长原谅,于是写了一封信。
接着,他想到了应该再到首饰店去一次,想到这儿,臊得满脸通红。
他考虑来考虑去,无论怎么说,总不能把那串项链留在那家店里;于是他穿好衣服,走了出去。
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笑脸迎人的城市。
几个无所事事的人两手插在衣袋里在街上闲逛。
朗丹先生望着他们走过,对自己说:“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一个人有了钱,甚至连忧愁都可以摆脱,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可以旅行,可以寻欢作乐!啊!要是我有钱就好了!”他发觉肚子饿了,因为从前天晚上起,他就没有吃过东西。
但是他的口袋空空的,于是他又想起了那串项链。
一万八千法郎!一万八千法郎!这笔数目真不小呀!他走到和平街,开始在首饰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踱来踱去。
一万八千法郎!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儿走进去,可是每次都被羞耻心拦住了。
然而,他肚子饿,饿得很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
他突然下了决心,为了不让自己有考虑的时间,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了首饰店。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二、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三、烘托人物形象四、推动故事情节,为后面内容作铺垫。
五、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荷花淀》中关于荷花淀正午风光的描写,那荷叶像铜墙铁壁,那粉色荷花箭是哨兵。
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