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课时检测:专题七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5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
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观察上图中的经纬度,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由此判断图中涉及到的是好望角,四位航海家中最早到达此地的是迪亚士,故选A项。
答案 A2.(2017·浙江绍兴模拟)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殖民扩张B.价格革命C.黑奴贸易D.商业革命答案 B3.(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B.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C.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D.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答案 B4.(2017·浙江嘉兴高一模拟)阅读如下“三角贸易”简图。
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A.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B.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C.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D.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殖民者种族灭绝,美洲原住民锐减,材料中“中程”表明大力贩黑奴到美洲,故B项正确。
答案 B5.(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虐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解析图表体现出海地岛人口锐减,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是导致该岛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故①正确;西方殖民侵略者到美洲大陆,带去了美洲人民无法抵抗的病毒和疾病,是该岛人口减少的原因,故②正确;殖民扩张时期,被贩卖的主要是非洲黑人,不是美洲人,故③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
综合检测(二)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
这主要是( )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解析: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没有松动,故A、C两项排除;据材料中“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可得出当时欧洲殖民者用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手工业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故B项正确;白银流入中国没有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排除。
答案:B2.(2019·全国卷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
“皮币”不是货币,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
制作“皮币”是经济手段,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 项错误。
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答案:C3.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
1936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427家,新设68家,1938年新设218家,1940年新设575家,1941年新设862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曾指出“小业主合作社的实现能够把社会主义以前的各种经济关系彻底根除合作制政策施行成功就会使小经济发展起来并使小经济易于在相当期间内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列宁实际上在强调()A. 十月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实现大生产C. 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紧迫性D.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的“20世纪20年代”“使小经济发展起来”“小经济易于在相当期间内……过渡到大生产”等信息可知苏俄(联)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列宁实际上在强调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项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36年故排除C项故选D2.围绕新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表2)斯大林模式最终获得胜利说明()A.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使命已完成B.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C. 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习D. 对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认识不足【答案】D【解析】3.下表为某国1928年至1937年工业生产发展的部分情况表(1913年为100%)据此判断该国是()A. 美国B. 苏联C. 英国D. 法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1928年至1937年正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出现了表格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正遭受经济危机的困扰故ACD项错误故选B4.1921年5月苏俄政府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政府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不久国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由此可见当时苏俄()A. 对战时体制做出了适时的调整B. 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C. 工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D.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由直接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市场活跃经济对战时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故选A项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刚刚实行故排除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中仍然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是利用商品和市场来活跃经济故排除B、D两项故选A5.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答案】D【解析】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1921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后来就变成了新经济政策选项是正确的但不符合材料意思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行不通的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材料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以后新经济政策确实逐渐被取消了D.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国民经济 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6.在苏联虽然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出现的“资源和技术压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但却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桎梏”之中这体现出苏联()A. 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B. 经济体制长期僵化C. 经济改革未见成效D. 资源技术严重匮乏【答案】B【解析】由材料“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可知材料认为“制度桎梏”是因为体制因素故B项正确AC都不属于“制度”“体制”的原因且材料也未体现这部分的内容故A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故选B7.如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C. 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D. 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答案】D【解析】A材料的时间是1922年以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就结束了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30年代才最终形成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当时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指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8.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B. 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的作用巨大C. 欧洲的工业化呈现出衰退趋势D.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表格中1913年—1937年俄国(苏联)的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发展故选B此时美国还未建立霸主地位故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整个欧洲的工业化的衰落故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故选B9.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B.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 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时间是1928年当时俄国新经济政策逐渐结束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而材料涉及到的是农业农村的集体劳动不是农民的个体经营B.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没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C.从材料中的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可以看出这是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为国内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0.列宁曾说“要挽救俄国……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C【解析】“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主要是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 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 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 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和政策的随意性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史实应排除12.有学者在评述斯大林模式时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者强调的“明显地改变”是指()A. 废弃了对工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B. 减缓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速度C. 取消了农村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D. 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以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13.下面有关苏俄(联)的时间轴中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历史事件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根据所学可知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故选A14.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 这段材料试图说明()A. 勃烈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B. 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 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D. 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时间是80年代中后期当时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代不是勃列日涅夫改革B.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农业改革不是工业改革C.材料体现不出中苏两国改革的性质D.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改革没有中国农业改革这样彻底没有改变旧有的机制15.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1928~1929学年度的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A.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 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自1928年开始实施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而培养技术专家以及发展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很明显是为工业化服务经济体制调整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故A项正确 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以及外交政策转变明显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D项错误故选A1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开创斯大林模式D. 推行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解析】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已经结束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C.斯大林模式是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的正确D.赫鲁晓夫改革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材料一中所说的“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指的是什么?在这三年中苏俄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17.(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实行的?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指与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反革命势力进行的三年国内战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度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余粮收集制【解析】(1)第一小问指的是1919年苏俄开始与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反革命势力进行的三年国内战争第二小问政策从1919年到1921年为取得战争胜利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三小问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是余粮收集制严重破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余粮收集制【答案】(2)政策新经济政策形势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影响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国内政治形势【解析】(2)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形势题目问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921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第三小问影响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国内政治形势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去苏联的原因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哈默对美苏经济的贡献【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改革的主要不同之处【答案】(1)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模式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苏联通过五年计划的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解析】(1)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给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新模式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苏联通过五年计划的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答案】(2)不同中国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在经济改革取得卓有成效下逐步推进到政治领域从国情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苏联经济改革未取得成功激进方式强行推进政治改革忽视本国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动摇甚至丧失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终至国家崩溃【解析】(2)据材料“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方式、内容、结局等方面加以回答。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测试7人民版必修2
阶段测试七(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A.把大中小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是《土地法令》的内容,故选B项。
答案:B2.(2018·天津部分区质调)1919年2月1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条例和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的措施》宣称:“所有私人使用土地的形式都应看作是过渡的和陈旧的形式”,并要求将“土地使用的个体形式过渡到集体形式”。
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正在( )A.推进农业集体化进程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C.积极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土地使用的个体形式过渡到集体形式”可知当时的苏俄企图废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确立方式的探索,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斯大林时期;C项始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也是在斯大林时期。
答案:B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解析: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人民的支持。
故选A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1年,而苏联是1922年成立的,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期沙皇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
答案:A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粮食垄断,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绝对禁止任何私人隐藏粮食。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课时检测:专题二 专题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从中国进口的货物由以茶叶、丝织品为主发展到多种货物并进,且主要是土特产品,如豆类、皮毛、桐油、锡、猪鬃、药材等。
这说明中国() A.在中外贸易中处于优势B.农副产品开始出现了商品化C.成为经济作物主要产地D.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选D。
中国大量的农副产品进入外国市场,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2.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了该地()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商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80—1911年156 0 118 38B.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在现代改革开放以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纺织业的衰落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与题意不相符,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南方沿海某乡迁出人口主要向工商业转移,向城镇、国外流动,这反映了该地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D项正确。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B.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C.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解析:选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但其目的没有实现,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此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故B项正确。
4.下列活动体现洋务派“自强”主张的是()①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②创办汉阳铁厂③创办福州船政局④创办发昌机器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选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年4月浙江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是“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错误;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指三大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故D项正确。
答案 D2.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C.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解析抓住题干时间线索,19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放战争胜利于1949年,“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中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
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析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A项正确。
B项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C项是指“大跃进”运动;D项是新时期的任务。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1921年”以及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故选A项。
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农民阶级对工人阶级政权的支持,故C项符合题意。
4.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B.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经济C.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目的,C项不符合“改良主义”的基本内涵。
5.1921年,苏俄政府规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课时检测:专题一 专题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祈谷”是商周时期专门祭祀上帝祈求农业丰收的祀典。
周朝时,籍田、亲蚕等“祈谷”之礼已充分制度化。
秦汉时期,逐步建立起以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
这反映出()A.商周政制在后代被严格遵从B.重农抑商从商周始一直推行C.古代社会经济以农桑为主体D.敬天法祖思想始终根深蒂固解析:选C。
根据周朝时“祈谷”之礼已充分制度化以及秦汉时期“逐步建立起以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可知,周朝时期和秦汉都非常重视“祈谷”活动,而“祈谷”是古代中国祈求农业丰收的祀典,这说明古代社会经济以农桑为主体,故选C。
2.下面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农事安排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解析:选B。
根据表格中农业科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借牛力耕田、注重农时并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这反映了其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并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
3.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耕作方式,“犁辕上躬,便于深耕;牵引点低,犁架平稳;犁辕缩短,回转方便”,此犁出现在()A.春秋B.秦朝C.西汉D.唐朝解析:选D。
根据材料“犁辕上躬,便于深耕;牵引点低,犁架平稳;犁辕缩短,回转方便”可知,该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为曲辕犁,于唐代长江中下游一带产生,故D项正确。
4.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解析:选D。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均田制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限制兼并的作用,但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抑制兼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权的信息,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的结论,故C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均田制理论上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异化为户内田产的世代继承,名义上的国有土地变成了事实上的私产,故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一专题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
专题优化提高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要素和基本特色1.共同要素(1)客观环境:一致稳固的政治场面,为经济的发展供给了必需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进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并且政策拥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第一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沟通:国内各民族、各地域间的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中外交往的增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民众条件:广大人民的勤劳奋动,创建了大批的物质财产。
2.基本特色方面特色农业生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种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产模式小田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推行精耕细作地主土地全部制、小农土地全部制、封建国家土地全部制多种土地制度形式并存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手工业以家庭手工业最为广泛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增补而存在,但曾长久居于世界当先地位经济构造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进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经济重心格局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纳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期间还采纳“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点训练】1.(2019 资·阳高一检测)东晋南朝期间,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域十分突出。
《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医生以下,父亲母亲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
”这从根本上反应出江南地域()A .传统家庭观被推翻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分析:选 C。
题干资料说明当时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的形式存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得以出现,应选,从本源上来说是C 项。
二、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4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等,反映了民间服饰的变革。
服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晚清政府大力倡导B.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C.中国的传统服饰异彩纷呈D.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解析根据“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等”等信息可知,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冲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时间不符。
答案 D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服装样式的多样化,A项中的追求时尚,B项中的难以共存,C项中的尊孔复古,都与题干含义不符。
D项正确反映了题干思想。
答案 D3.(2017·浙江宁波十校模拟)“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时期C.建国初期D.“文革”时期解析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所以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建国初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7·浙江温州中学模拟)“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反映了当时人们都喜爱穿的是()A.中山装B.列宁装C.军装D.西装解析“文革”时期流行的装扮是剪短发、戴军帽、穿军装、手捧语录本。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概览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概览(三)一、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核心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结果: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2)核心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控为辅的经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019-2020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新素养同步练习:专题七 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七)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邢台高一期末)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
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详细分析:选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政府为此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是战争政策造成粮荒,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德国入侵苏联是在20世纪4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
2.(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详细分析:选C。
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正常’形式”,表明了布哈林对政策的肯定,结合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该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
3.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
这从侧面反映出()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详细分析:选B。
材料信息“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说明1918-1920年苏俄卢布持续贬值,从侧面反映出政府缺乏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故B正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二 专题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二 专题小结与测评(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这说明()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选A材料说明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更多从事“赴厂做工”活动,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材料反映了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解析:选A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蚕丝等原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说明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所以选A项。
3.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该课内容反映了()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解析:选D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二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A。
东南沿海地区B。
长江中游地区C.华北地区D。
东北地区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开始解体,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2。
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67—1894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上升,当时上海是通商口岸之一,这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上海与其他城市比较,不能说明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不是进口货物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并不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故D项错误。
3。
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
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D.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甲午战争后,新兴企业和资本的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项错误;19世纪90年代实业救国思潮产生,尚未成为主流,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但其不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D项错误。
4。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1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浙江丽水模拟)古代中国的经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的是()A.交通运输业B.手工业C.商业D.农业解析农业是立国之本,工贾皆为末。
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的是农业。
答案 D2.(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读下图壁画。
壁画反映的农业耕作方式开始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东汉时期D.唐宋时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壁画反映的农业耕作方式是一牛挽犁,开始出现于东汉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解析诗歌中有耕田、纺织的情景,因此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答案 B4.(2017·浙江湖州期末)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相对优越B.黄河治理不够到位C.耕作方式比较落后D.重农抑商政策推行解析江淮以南,脱离了山东、山西传统农业区,人口稀少,技术落后,与材料“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5.(2016年10月浙江学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①是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故①错误;②是铁犁牛耕,体现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故②正确;③是家庭纺织业,体现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故③正确;④体现的是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6.(2017·浙江嘉兴高一模拟)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①水排②曲辕犁③大镰④耧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材料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不符,故①错误;曲辕犁符合史实,故②正确;大镰符合史实,故③正确;耧车符合史实,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8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浙江嘉兴模拟)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美元能创造“超级特权”主要依靠的国际经济体系是()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美元之所以有特权,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年4月浙江学考)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
1947年,另一世界性经济组织也正式运行。
它是() A.世界贸易组织B.独立国家联合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式成立于1995年,故A项错误;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于苏联解体之后,成立时间为1991年,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于1994年,故C项错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除世界银行外,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浙江嘉兴高一模拟)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成为潮流,很多国际组织建立起来。
其中,以“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使命的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关贸总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世界银行解析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与材料中“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4.二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6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浙江嘉兴模拟)下图与20世纪30年代的某史事直接相关。
该史事是()A.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B.美国实行“新经济”C.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D.中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解析根据时间、画中人物形象以及“NEW DEAL”可以判断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故A 项正确;该图不能反映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该图不能反映日本的“统制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该图不能反映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3·浙江学考)下图所示为蓝鹰标记,某一时期的美国政府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
这一时期的美国总统应是()A.华盛顿B.罗斯福C.里根D.克林顿解析颁发蓝鹰徽章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
答案 B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领导美国渡过大萧条时期。
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政策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D.以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政策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4.(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
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这部法律是()A.《社会保险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故C项正确。
答案 C5.(2017·浙江杭州检测)“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二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优化提升一、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封建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后不断受到冲击,新中国成立后被消灭是我国封建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侵入我国在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在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极大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部分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产生后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此后历民族资产阶级兴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1)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对点训练】1.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B.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解析:选D。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这表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故选D。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原因2.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27—1936年D.1945—1949年解析:选D。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7 第1课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c考点一(加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1.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提出“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口号。
2.影响(1)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图解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要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一重申粮食垄断和固定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重申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的斗争,同时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呈报的办法由粮食人民委员部通过地方粮食机关确定。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史料二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思考(1)史料一的措施的影响是什么?(2)怎样理解史料二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分析?提示(1)保障了军队粮食供应,战胜了敌人。
遭到农民的反对,引起了政治危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了战争的胜利,但它不适用于和平时期的情况,是临时政策。
1.(加试题)(2013·浙江会考)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
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解析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战争条件”“余粮收集制”等信息,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面临敌人的强大攻势
B.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势力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选A。
题干中“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是指余粮收集制,其背景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
2.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解析:选A。
“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面对现实的实验”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C、D项错误。
3.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
老农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实施()
A.余粮收集制B.按劳分配制
C.农业集体化D.固定粮食税
解析:选A。
通过题干中老农的谈话,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苏俄实行的是余粮征集制,在此种制度之下,“政府拿走的太多……反正都给拿走了”,故A项正确;在按劳分配制度下,干得多,得的也多,这与老农的意思不一致,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实行于斯大林统治时期,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实行于新经济政策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1918年,苏俄各地区黑麦的生产成本在6-12卢布/普特,而国家采购价格约4卢布/普特,工业制品价格上涨与战前相比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2-3倍。
这说明() A.固定粮食税稳定农产品价格
B.余粮收集制牺牲农民利益
C.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
解析:选B。
固定粮食税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农产品成本与国家收购价格的差距以及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远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可知,苏俄实行的余粮收集制不能保证农产品价格,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故D项错误。
5.“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据此,列宁决定在苏维埃政权()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五年计划”
解析:选C。
“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可得出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应苏维埃政权的实际,故A项错误;“发展商品经济”不等于实行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五年计划”是斯大林体制的典型表现,故D项错误。
6.1923年,苏联政府对165万家企业进行统计,88.5%属于私人所有或租赁,而国有企
业、集体企业只占5%。
上述状况()
A.推动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抑制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D.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信任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其结果是大大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
7.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 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
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
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
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
解析:选D。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故选D。
8.(2019·嘉兴高一期末)20世纪20年代,某国实施的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
该政策() A.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B.有利于集中物资供应保障战争需求
C.巩固了工农联盟并推动工业化进程
D.牺牲农民利益但促进工业化高速开展
解析:选C。
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依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物资供应保障战争需求,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并推动工业化进程,故C项正确;依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牺牲农民利益但促进工业化高速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
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1924年,列宁在逝世前不久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材料三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
(1)材料一中,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根据材料一、三回答,苏维埃政权要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原因和直接目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农业政策。
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
(2)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原因: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已不能适应和平形势的发展。
目的:为了使农民安心生产,提高生产率,确切规定了农民的义务,实施实物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