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论述题等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三、简答题(一)简述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环境”含义的差别。
答:在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因研究的主体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各自“环境”的含义也各有差别:1、环境学领域的“环境”主要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
2、生态环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矛盾,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环境”。
3、地理环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环境”。
(二)简述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含义。
答: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2000)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 p129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
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
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
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
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
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考研题库,供考生复习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 地貌形态B. 气候变化C. 人口分布D. 土壤特性2. 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岩石B. 植被C. 人类活动D. 水体二、填空题1. 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2. 气候类型主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划分。
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 阐述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请分析这种现象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人口分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2. 答案:C(人类活动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填空题1.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气候条件2. 答案:温度、降水、季节变化三、简答题1.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在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例如,气候影响植被分布,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水文循环。
2. 答案:水循环是自然界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1. 答案: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影响。
例如,极地冰盖融化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洪水风险增加。
2. 答案:自然地理学通过研究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本考试试题旨在评估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考试试题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个月D. 1年2.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A. 地形地貌B. 气候类型C. 人口分布D. 植被类型3.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多少?A. 21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40公里4. 以下哪种地貌属于侵蚀地貌?A. 火山B. 沙丘C. 峡谷D. 熔岩台地5. 气候类型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北美洲东部B. 欧洲西部C. 亚洲东部D. 南美洲西部...(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9. 冰川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和______。
10. 地壳板块的移动可以导致______和地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洋流,并说明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14. 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关于某地区气候和地形的描述,分析该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地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区描述省略]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作答,展示自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考试顺利![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
4、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厄尔尼诺现象最为典型。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 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这种现象一般2—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则是本世纪最强的两次事件。
四、简述题
1、 说明山谷风的形成。(7分)
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地上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2分)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2分)。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 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2分)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开民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1分)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
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4)山前温带砾质荒漠、半荒漠地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m的低山山地、山前丘陵和冲洪积扇上部的砾质倾斜平原地带。沿河人们引水灌溉开垦,形成山前冷凉灌溉农业区。
广州大学考题 自然地理学论述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自编习题集及答案(论述题)四、论述题1、试述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
(2)水分循环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化学元素迁移的强大动力。
(3)在水分循环过程中伴随产生了各种常态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
(4)水分循环也是生物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整个生物圈构成复杂的水胶体系统的基本条件,起着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纽带作用。
总之,水分循环有如自然地理环境的“血液循环”,它沟通了各基本圈层的物质交换,促使各种联系的发生。
水分循环过程同时起着水文过程、气候过程、地形过程、土壤过程、生物过程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等作用。
2、洋、海、海湾、海峡,与海洋有何关系?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1)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
世界大洋分为4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每个大洋都有自身的发展史和独特的形态。
(2)海是靠近大陆,深度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并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
根据海被大陆孤立的程度和其地理位置及其它地理特征,可将海划分为地中海和边缘海。
地中海又可划分为:陆间海和内陆海。
(3)海湾是海洋伸入大陆的部分,其深度和宽度向大陆方向逐渐减小的水域。
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湾口处的等深线作为洋或海的分界线。
海湾的特点是潮差较大。
(4)海峡是连通海洋与海洋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
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
其水文特征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层或左右两侧海水理化性质不同,流向不同。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A. 气候学B. 地形学C. 水文学D. 经济学答案:D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影响着我们的哪些方面?A. 自转影响昼夜更替,公转影响季节变化B. 自转影响季节变化,公转影响昼夜更替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地球的地形特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的一种?A. 砂岩B. 页岩C. 大理石D. 花岗岩答案:D4.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形式?A. 风化作用B. 溶解作用C. 机械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C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亚马逊雨林B. 太平洋C. 大陆架D. 生物圈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五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答案:对流层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下水和冰川中。
答案:海洋3.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通常形成________,而分离边界则可能导致________的形成。
答案:山脉、大洋中脊4. 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柯本气候分类代码是________。
答案:Af5. 地球上的生物圈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百分比。
答案:2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高温高压下部分岩石呈现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金属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对地形地貌、土壤形成、气候条件等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考研题目及答案
自然地理考研题目及答案### 考研题目:自然地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分为几个主要层?- A. 2层- B. 3层- C. 4层- D. 5层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A. 纬度- B. 海洋- C. 地形- D. 土壤3. 地壳运动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 A. 地震和火山- B.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C. 构造运动和地震- D. 岩浆活动和火山4.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A. 峡谷- B. 沙丘- C. 断崖- D. 冰川5. 什么是生物圈?-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 地球大气层的底部- C. 地球表面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D. 地球的岩石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水循环的三个主要阶段。
7. 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其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影响。
8. 描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
10. 描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根据所提供的某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该地区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答案:#### 一、选择题1. C. 4层2. D. 土壤3. B.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4. B. 沙丘5. C. 地球表面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简答题6.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
7.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数个大型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8.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迁移、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等影响。
#### 三、论述题9.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过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对于考研生而言,了解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本文将介绍一些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并就如何应对这些题目进行一些讨论。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
选择题通常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地理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在处理选择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问题,分析各个选项,并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熟悉各个选项的含义和特点,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简答题一般要求考生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通常需要写出关键概念、理论或原理的定义并加以解释。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自然地理学相关知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细致的阅读真题,理清问题的要求和考点,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简答题。
论述题是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中较为复杂的形式。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个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处理论述题时,考生需要全面了解被考察的话题,理顺思路,构建论述框架并补充适当的论据。
清晰的表达、合理的结构和充实的内容是得到高分的重要因素。
在准备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时,除了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外,考生还需要广泛阅读相关的地理学著作和文献,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多做模拟试题,理解真题考点,找出答题思路,积累答题经验,进行针对性的备考,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自然地理学的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参与学术讨论,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总之,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的特点和要求,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建议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论述题答案整理..
Year 20011.何谓垂直带谱?为何随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答:垂直带谱:所有垂直带的有规律的排列。
山地的垂直带谱取决于山地所在的水平地带与山地的高度、走向等。
从赤道到极地,从沿海到内陆,基带不同则决定了垂直带谱的不同。
在降水充足的条件下,纬度越低、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带数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反之,纬度越高,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差越小,垂直带数越少,垂直带谱越不完整。
2.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哪三种?以他们为主能够形成何种地貌?各举一例并论述该种动力对所例举的海岸地貌的发育作用。
(15分)答: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等。
其中以波浪作用为主,潮汐作用只在有潮汐海岸对地貌其塑造作用,海流作用对海岸的地貌作用没有波浪和潮汐那样显著。
河流作用只局限在河口地带。
1)波浪作用和海蚀地貌。
波浪对海岸的动力侵蚀作用形成各种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台、海蚀穴等①海蚀崖,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崩塌后退,形成高出海平面的基岩陡崖。
②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岬角如同时受到不同方向的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穿而成拱门状,称为“海蚀拱桥”③海蚀穴,海蚀崖的下部,大致与海面高度相等处,在波浪的不断冲掏下形成凹槽。
④海蚀柱,海蚀拱桥崩塌后,留下的岩柱。
⑤海蚀平台,海蚀崖逐渐后退,波浪不断冲刷磨蚀位于海蚀崖前方的基岩面,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2)潮汐作用与潮摊、潮沟。
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潮汐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潮汐的涨落,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二是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的整体运动,形成潮流。
在海峡和岛屿之间,由于地形变窄,潮差大,潮流流速也加大,尤其在海峡两端可以形成强大的小潮流。
当潮流流速过快时,就可以掀起粉砂淤泥,甚至可以搬运大石头,并把海底冲出很深的沟槽。
潮流作用能在潮间带形成潮摊、沟潮,在水下浅滩形成潮流沙脊和潮流通道。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地貌学B. 气候学C. 土壤学D. 经济学答案:D3. 地壳最厚的部分通常位于:A. 海洋B. 大陆C. 山脉D. 平原答案:B4. 以下哪个现象与洋流无关?A. 厄尔尼诺现象B. 拉尼娜现象C. 季风D. 潮汐答案:D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6378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约为________度。
答案:23.5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
答案:五大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以上)是由数个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形成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2. 描述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全球气候系统主要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冰盖等组成,它们通过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其研究内容。
答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4. 什么是水循环?请简述其主要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自然地理学》考研常见简答论述题汇总
《⾃然地理学》考研常见简答论述题汇总《⾃然地理学》考研常见简答论述题⼀、《⾃然地理学》各章节复习思考题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如何?5.在⾃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和⽉⾷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球对⾃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有什么重要的⾃然地理意义?6.地球⾃转对⾃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前采⽤回归年计年,⽽不采⽤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活动对⾃然地理系统和⼈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代、中⽣代和新⽣代的地壳演变和⽣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因素影响⾃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第三章⼤⽓和⽓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热量平衡的⽅程是什么?4.何谓⼲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温⽇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简答论述题(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1、何为自然地域分域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006)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个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公认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后者又包括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干湿分异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带性分异两个方面。
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能随纬度而变化;二是地球内能导致的海陆分布与地表起伏。
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二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深刻作用,便决定了地域分异具有地带性。
这些地理现象及其成因、特性、表现形式以及彼此间的关系,是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简述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2006)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使影响我国气候的环流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下面通过不同的季节来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
冬季:冬季环流主要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
蒙古高压是由于大陆降温迅速,大量冷空气聚集形成的。
它是我国冬季风的策源地。
阿留申低压是由于海洋上气温相对大陆较高而形成的。
它吸引陆上冷空气,影响冷空气在我国的南下。
受这两个气压系统的影响,使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即为我国的冬季风。
另外在高空,西风气流通过扰动产生槽脊,可以加强地面的天气过程。
夏季:夏季环流主要受太平洋副高和印度低压的影响。
在它们的影响下,使我国夏季风明显。
主要表现为东南季风及西南季风。
在高空为复杂的行星风系,北纬40 度以北,为西风气流控制区;中部为副高控制区;东南部为信风控制区。
春季:由于大陆开始升温,此时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气压系统都开始减弱,并往北偏移。
而且影响我国夏季气候的气压系统开始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西风槽经常入侵,给我国北方带来大风降温天气。
秋季:此时蒙古高压迅速建立,冷空气顺着我国大陆开始蔓延,一旦扰动,迅速南下。
《自然地理学》考研常见简答论述题汇总
《自然地理学》考研常见简答论述题一、《自然地理学》各章节复习思考题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
自然地理学Ⅱ--气候--自编习题集及答案(论述题)五、论述题1、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4)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参考:(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3、大陆东西两岸都频临海洋,为何气候却截然不同?(10)参考:(1)大陆东西两岸虽然都面临着海洋,但不同纬度带大陆东西两岸所面临的风向和气团来源,洋流性质是不同的;4分(2)如冬季,地处300纬度以北大陆西岸为西风或西南风,风来自海洋,且面临暖流所以雨量丰富,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此时却吹西北风或北风,故气温干冷;2分(3)在300纬度以南大陆东西两岸都受信风影响,但在东岸风来自海洋,水汽充足,而在西岸风却来自大陆内部,气流异常干旱;2分(4)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综合作用下,尽管东西两岸都靠近海洋,气候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2分4、、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于高纬的?(10分)参考:(1)在对流层顶,温度的平均分布取决于辐射、湍流对流交换过程,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4分(2)对流层顶愈高,温度随高递减的层次就愈厚,对流层顶的温度也就愈低;2分(3)低纬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顶高度为18-19KM,而高纬地区对流层顶只有9-10KM,2分(4)故对流顶,低纬温度低于高纬。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汇总1.简述⾃然地理学的任务?P32.简述地球运动(⾃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P15,P173.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及其联系。
P22-P244.简述地球表⾯海陆分布特征,陆地和海洋地形的主要特征。
P24-P265.简述地球表⾯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P276.简述矿物的特征。
(形态、光学性质、⼒学性质)P307.简述沉积岩的成岩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8.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P47-P489.简述槽台说的基本观点。
P4910.简述影响⽓温变化及分布的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P7011.简述全球⽓温⽔平分布的特点。
P7112.简述主要的降⽔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P8113.简述降⽔的时间变化。
P82-P8314.简述降⽔的地理分布特征。
P83-P8515.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球全球⽓压带、风带基本格局的影响(绘图说明)。
P93-P9416.什么是“⾏星风系”?包括那些盛⾏风带?各有何特征?P95-P9717.简述季风的成因、特征。
P9518.简述中国季风形成条件、特点与对农业⽣产关系。
19.试述青藏⾼原对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
20.⽐较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热带季风⽓候与温带季风⽓候)异同。
21.为何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受到台风袭击?P10322.分析中国⾬带进退的规律。
23.影响⽓候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分别论述其对⽓候的影响。
P106-P11324.试述全球⽓候的分布规律。
P11525.试述⽓候的变迁历史及变化原因。
P118-P12526.简述⽔在⾃然界中的作⽤以及⽔循环对⾃然地理环境的影响P12927.描述并分析全球降⽔与蒸发纬度变化图,阐述全球⽔量平衡。
28.简述洋流的成因分类和洋流模式(全球⼤洋环流的基本规律)以及洋流(或海洋)对地理环境及⼈类活动的影响。
(绘出世界洋流分布图)29.简述海平⾯上升的原因以及影响。
30.简述海洋资源的种类以及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自然地理专业课试题及复试
1999年一、名词解释焚风岩溶作用潜水与潜水面生态系统自然区划褐土二、简答1、简述水平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地貌2、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3、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径流过程4、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三、论述题1、论述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2、论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2000年一、名词解释暖锋湿润系数径流变率寒土冻土、灰化土潮流二、简答1、试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2、简述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3、简述洪积扇的特点4、简述我国东部寒湿带至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5、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三、论述1、距离说明小气候的形成2、试述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3、试述生态系统的结构陕西师大2000自然地理1.简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2.举例说明气候的形成?3.简述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4.简述洪积扇的特点?5.试述岩渍地貌的发育过程?6.试述生态系统的结构7.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2001年一、简述1、岩石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点2、海陆水分循环3、流水作用4、土壤剖面的基本分层(发生层)及主要特征5、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二、论述1、什么是季风?试述东亚季风的主要形成原因?2、试述自然地理环境(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可举例来说明)3、根据流水侵蚀原理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河地貌的形成原因(河什么地貌我也看不清楚)陕西师大2001自然地理1.岩石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2.什么叫季风?大的地貌单元对其有何影响?3.简述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4.流水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5.黄土有何特性?黄土地貌的形成?6.简述土壤剖面的特点7.简述生态系统8.什么叫自然地理景观?举例说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2002年1、什么是地域分异?2、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3、沟间地貌的发育过程?4、生态因子下生物之间的关系?5、简答天然土壤分几层?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003年1、自然带分布和地球形状的关系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5、论述河流的补给形式陕西师范大学2004 自然地理试卷1、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注意举例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西北与华南地区土壤类型的特征与成因?西北多为沙质土壤,特征:沙粒多,干燥,粘性低。
成因:西北深处内陆风沙大,水汽少。
华南多为红色粘土,特征:含水量大,粘性大,养分欠缺。
成因:华南受海洋影响,水汽足,低纬度日照充足。
土壤成因成土因素∶母质(parent materials)、气候(climate)、生物(living organisms)、地形(relief)和时间(time)。
母质因素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有直接的影响。
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
地形因素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使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高度上升、温度下降、水分数量下降。
地形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影响土壤中的物质转移。
地形影响土壤侵蚀作用。
坡度大,冲刷作用严重,水分和养分流失,上层辐薄。
山坡座向影响热量和湿度。
背阳坡,温度低,湿度高,日照数量大。
时间因素土壤的特性需要时间来发展。
年幼的土壤,各土层层次的特徵并不明显。
土壤在稳定的气候环境下,经过长时的发育,造成成熟的土壤剖面。
时间影响其他成土因素的重要性。
在土壤形成初期,母质因素日最重要。
但土壤形成后,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日渐提高。
注:上述三个因素缓慢地、内在地影响土壤本质变化,称为消极因素。
下列两组因素(气候、生物)会较急剧地,外在地影响土壤形成,称为积极因素。
气候因素无论土壤的母质如何,在同一气候状况下,经过相当的时间,土壤的特性将会十分相似。
降水/水分状况水分影响土壤中的化学作用和生物活动。
潮湿多雨地区,盐分淋失,泥土呈酸性。
土壤养分下移,肥力下降。
乾燥地区,蒸发大於降水,土壤中水分上升,令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硬磐(hard pan)。
降水多的地区(降雨量>600毫米),形成淋余土或铁铝土。
(pedalfer soil)雨量少的地区(降雨量<500毫米),形成钙层土。
(pedacal soil)脱硅作用(desilication):硅随水分下移被冲至泥土下层,多在热带雨林发生。
温度直接影响风化作用速度,决定土层厚薄。
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生物化学作用。
温度每上升10 C,化学作用增加一倍。
寒带地区,温度低,风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微弱,土壤发育缓慢,处於原始阶段。
土壤多受物理崩解形成碎屑物质,颗粒粗大。
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矿物除石英外多被分解,颗粒较小。
植物生长迅速,有机物质积聚快,但分解亦快,形成O层薄,腐殖质少。
温度影响土壤中水分移动方向。
在温度高,蒸发率高地区,水分在泥土中向上移动,令盐分积聚。
风速增加蒸发作用,加速土壤中水分流失。
在乾燥地区,强风会将表面土壤带走,令养分流失。
生物因素植物土壤与植物间的物质交换。
植物腐烂分解供给有机物质给土壤。
植物根部巩固土壤。
植物产生截流作用,令土壤侵蚀减少。
森林减低风速,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使分解作用不停进行。
植物吸收盐基养分,养分被吸收后,经分解作用再释放回土壤中。
植物根部有助风化,令空气及水分流通。
微生物细菌、真菌及分解者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令土壤保持养分流动。
土壤动物钻土动物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令土壤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活跃。
人类活动耕作、施肥、伐林、灌溉、保护植被等,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位置和成分。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
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得沿海地区水质恶化,使生态环境和资源也遭到破坏。
海平面上升后海水将循河流入侵到内陆,是河口段水质以及地下水变咸,影响城市乡村等居民饮水以及工业用水,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咸水入侵到地下水后会使沿海建筑物的地基变软,咸水也会加剧对地基的腐蚀作用,严重的可能会酿成地质灾害。
3海平面上升也会使得海洋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如台风、暴雨、风暴潮等。
就风暴潮而言,当遇到天文大潮和季节性涨潮时,本已升高的海平面威力大幅增加,使得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原有的海塘等防潮工程的功能会减弱,海潮甚至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
去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适逢天文大潮期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海多地区的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平,造成巨大的农业等经济损失。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至1万年前,其间全球各地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冰川,即震旦纪冰期(距今约6亿年)、石炭纪—二迭纪冰期(距今约3—2亿年)和第四纪冰期。
各冰期之间是间冰期,间冰期时雪线升高、冰川后退、气候显著变暖。
各种时间尺度的冰期与间冰期的相互交替,气候变化幅度很大。
以距今最近的第四纪冰期而言,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期高纬度地区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其间受冰川进退直接影响的地区形成亚冰期和亚间冰期。
在亚冰期内,气候比现代明显偏冷,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在亚间冰期则偏暖,低纬地区比现代高5.5℃左右。
北极甚至比现代高达10℃以上,导致覆盖在中纬度的冰盖消失,甚至极地冰盖整个消失。
由此可见,第四纪时气候具有显著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而且这些变化具有全球性。
大约在一万年前,冰期气候结束。
地球气候普遍转暖,温度显著升高,冰川融解,一度逼向赤道的大陆冰原迅速向两极撤退,海平面因融冰而抬升,地质历史开始进入冰后期的全新世。
全新世气候也表现为冷暖交替出现的波动性。
在距今大约9000—8000年之间的全新世初期,是冰后期的第一次寒冷期,但这次寒冷期只持续了几百年。
之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大幅度增加,国外称之为“气候适宜期”。
大约距今6000—4000年间,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中国黄河流域文明相继出现,人类开始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历史时期他指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时间长度与程度大小的波动,这种波动以冷暖交替及其伴随着的干湿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
一段温暖期过后,是一个相对的寒冷期;一段寒冷期过后,是一个相对的温暖期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
挪威的冰川学家曾绘制冰后期的近一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根据图线,世界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最适气候期,当时气温比现代高3—4℃;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气候,其中1550—1850年为冰后期以来最寒冷的阶段,称为“小冰河期”,当时气温比现在低1—2℃。
这表现出来的气候冷暖交替波动。
大约在公元900—1300年间,气候重新变暖,这是近两年来的一次最暖时期。
它的高峰期出现在十一世纪。
因此又被人称为冰后期的“第二次气候最适宜期”。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2)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恶劣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延缓社会发展速度。
其次,地理环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再次,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最后,地理环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但是环境至少决定了地域的很多要素从物质上改变和限制着人类社会首先环境提供了空间和发展物质其次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人类不同的生存方式比较倒石堆,坡积裙洪积扇三角洲倒石堆(talus)是指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的锥形体,倒石堆的物质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
由于崩落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坡积裙:坡面侵蚀物质堆积于缓坡、洼地与坡麓,形成由亚粘土、沙粒和细岩屑组成的、分选差和磨圆度极低,仅粗具倾斜层理的坡积物。
坡积物连片分布于坡麓形成类似展开的裙裾的地貌,就是坡积裙。
洪积扇(puluvial fan)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
三角洲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等受水盆地,因水流能量减弱,其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区沉积下来而形成的地貌形态。
流水地貌特征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动力特点: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冰川地貌特征: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
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
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
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
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
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