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大纲几何内容难度比较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统一,从而使1978年的大纲正式定名为《小学数学教学大 纲》,这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今天,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更名为《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标准》.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1.什么是“教学大纲”
• 我国过去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两部分.教 学大纲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 • 教学大纲实际上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大纲
2.2.从借鉴到具有中国特色
• 1952、1956年的两个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仿照前苏联的. • 1963年的大纲是贯彻“调整、充实、提高”的方针,总结了 全面学习前苏联和群众性教育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 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 因此,1978年的大纲从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增加代数、几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数学教学经历了全面学习苏联的 创建阶段,总结经验的调整阶段,受到“文革”冲击的破坏 阶段,逐步提高的复兴阶段和深化改革的繁荣阶段.先后颁 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主要有:
时间 1950
名称 《小学算术课程暂行 标准(草案)》
• 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并不等于课程
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 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
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 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 但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 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 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标准》与《大纲》教学内容的比较

《标准》与《大纲》教学内容的比较

《标准》与《大纲》教学内容的比较(一) 内容表述及范畴的变化在知识技能领域,学生应当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按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按照课程标准,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分必修和选修且有案例。

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而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只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以及教学要求等条文。

(二) 关注方向与维度的变化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则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新课程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逐步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新课程还提出:初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具有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 教学时数的变化新课程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学生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做出不同选择后,与按现行《大纲》完成相应学业,在课时上与以往的《大纲》有比较大的变化。

按照2002年《大纲》文科方向或直接就业学生最低要求:(必修+选修Ⅰ)共需324课时;理科方向学生最低要求:(必修+选修Ⅱ)共需368课时。

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第一种选择(毕业最低要求)只要完成必修课系列:数学 1-5的修习,共需180课时。

(四) 教学内容的变化下列诸表详细给出了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1.新增的数学内容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之图形与几何解读ppt课件

数学课程标准之图形与几何解读ppt课件
为适当加强逻辑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垂径定理,圆 周角定理及推论,切线长定理。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对于“证明”,不仅要求“知道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而且 要求“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强调证明除了用简化了的三段论证表达 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生思维过程的表达形式。
1
;.
2
三、对几何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数学教学目的的理解 价值引导; 自主建构.
一个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关爱、理解、信任; 两个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的教育”不仅仅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甚至不仅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 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
②图形的性质:明确了9条基本事实。增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 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将“两直线平 行,同位角相等”,不再作为基本事实,而作为定理加以证明,证明过程作为选学内容, 不作考试要求。
加强对图形的探索过程; 加强了“图形变换”和“位置的确定”的有关内容; 加强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 削弱的方面 削弱了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证明; 删去了大量繁难的几何证明题,淡化几何证明的技巧,降低了论证过程形式化的要求和 证明的难度。 对全体学生而言,关于证明的基本要求应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 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 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标准和大纲的比较

标准和大纲的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周燕君(杭州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310018)摘要:在义务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经历了一定的年数之后,经过众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以及教研员的反思和努力,制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保留了一系列教学大纲的优点,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在课程理念,内容,教与学的方式中进行了更加的优化。

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原先的教师为主的教学大纲有所不一样。

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0年义务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理念比较;内容调整;教与学方式比较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逐渐已经代替了我们原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但是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将从课程理念,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这三方面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比较。

1.课程理念的比较我们的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等,忽视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

而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数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此次课程改革将我们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当然,改革并不仅仅只是名字的改变,从课程理念上来说,有以下的明显变化:一.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

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但是教学大纲则关注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二.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关注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

物理新课标考纲与大纲对比ppt课件

物理新课标考纲与大纲对比ppt课件
9
三、新高考与以往高考的主要变化
㈡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 《高考说明》在能力要求上增加了以下条目:
①在能力要求的总论中表述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 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 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 方面的广泛应用……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 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 能力。不经历真实的实验过程, “讲实验”在一定程 度上固然能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但要培养学生提 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的能力,甚至设计实验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踏 踏实实上好实验课、做好实验,是宁夏经历两年新 课程高考后达成的共识。
②在分析综合能力表述中增加了“……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的要求。
③在实验能力中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主要包括: ⑴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制定解决方案;⑶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10
显然,这些能力要求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 法”。因此,复习教学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在概 念、规律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注意物理知识与 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 情境的分析、思辨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 握,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强调 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
4
课标、考纲、说明三者的关系
说明
考纲 课标
原则上讲:《高考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 复习教学的依据。
5
二、考试内容、形式与试卷结构
㈠考试内容
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2007年是首次) ① 必考内容为必修物理1、物理2、选修物理3-1和3- 2四个模块,要求所有考生必答。主要是基于理工科普通高 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核心、主干的基 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考查。 ②选考内容为选修物理2-2、3-3、3-4、3-5四个模 块,要求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不得跨模块 选做和多选多做。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 空间。 ③命题特点: 必考内容不受模块局限,四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打通,融 会贯通; 选考模块的试题也可以涉及必考内容,但四个选考模块 的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 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6 不跨学科综合。

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湖北省荆州实验小学王高翔《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较有很大的变化。

下面从基本理念、体例结构、目标定位和内容标准等方面分别介绍。

一、基本理念上的特点国家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工作主要围绕两大方面展开:一是对现行数学教学大纲及部分教材进行修订,主要精神是:删减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增加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强调数学教育要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研制面向2l世纪新的数学课程体系,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制订的新《标准》和实验教材已在全国各省(市)实验区开始实验。

现行的《大纲(试用修订版)》是在1992年5月形成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基础上修订并于2000年3月出版的。

《大纲》的修订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思路,借鉴和吸收了当时正在制定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做法,精简、调整(增加、降低)部分教学内容,适当控制了教学难度,加强了情感教育,优化了教学方法,改革了评估方式。

(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出版对改善面上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更好地体现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进素质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准》基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数学课程价值、数学学习目标、数学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许多新理念。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改变了过去小学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3.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4.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5.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6.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7.改革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8.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随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诞生了。

那么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异同点?如何彻底理解透彻新课标的内涵?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所帮助。

1、课程目标与数学目的的比较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比以往数学目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

下面笔者从总目标、基础知识、能力、数学观4方面对数学目的和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课程目标的发展进步。

1.1关于总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实这是数学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

对于数学教育只有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体目标。

相比之下,以往数学目的没有这种总分式的结构,笔者认为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

而且笔者认为总目标中的“满足个人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响应了“大众”教育的口号,这应当是课程目标的进步之处。

1.2关于基础知识数学教育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共同目的,也是一个最根本的目的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目的指出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作为数学知识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两年教学目的将其列入基础知识的范畴,是个好现象。

可是近年数学教育偏重于形式化,教学目的没有强调要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如此“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课程目标没有规定哪些是“基础知识”,但我们通过研读可以发现他们蕴涵于“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之中,可见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其本质、来源和实际背景与大纲相比,这是一大进步。

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 ppt课件

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  ppt课件

念;观察更体现推理能力
的发展。
ppt课件
9
图形的认识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通过观察、操作,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 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
(5)会用长方形、正 直角、锐角和钝角。
方边形形、 或三圆角拼形图、。平强行调四了7分达. 能类到对。目简标单的几手何段体。和图形进行
(东、南、西或北)辨 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
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 方向。
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
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
路线图。
ppt课件
15
教材的编排
2001版:
认识物体 和图(一 年上四单 元)
位置(一 年下一单 元)
图形的拼 组(一年 下三单元)
二年上:长度单 位(一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三单元)、观 察物体(五单元)
16
教材的编排
2011年:
位置(一 年级上册 二单元)
认识图形(一) (一年级上册 四单元)
认识图形 (二)一 下一单元
二年上:长度 单位(一单 元)、角的初 步认识(三单 元)、观察物 体(一)(五 单元)
二年下: 图形的运 动(一) (平移与 旋转、对 称)三单 元
三年上: 测量(三 单元)、 长方形和 正方形 (七单元)
课标解读
“图形与几何”315、316
ppt课件
1
“课标发展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年—2005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修改稿)》
2005年—2010年

推荐-课标与大纲的比较--几何 精品

推荐-课标与大纲的比较--几何 精品
必修与选修1,2-几何
课标与大纲的比较; 选修1与选修2的比较; 从国际视野看我国高中课程 的几何内容。
课标与大纲的比较-立几
增加: 认识柱,锥,球,台及其简单的组合体; 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淡化: 对柱,锥,台,和多面体的概念的要求
课标与大纲的比较-立几
增加: 通过观察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平行投影与中 心投影)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实习作业:画出某些建树物的直观图
了解:柱,锥,球,台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淡化:对上述公式的记忆和复杂计算的要求
课标与大纲的比较-立几
增加: 通过观察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平行投 影与中心投影)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 示形式; 实习作业:画出某些建树物的直观图;
从国际视野看我国的几何内容




中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保留传统几何 内容较多的国家; 我国保留了传统欧氏几何的许多重要的 定理; 我国保留了推理证明在几何中的地位; 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研究仍然是高中数 学的主干内容。
对几何的处理稳健求实


几何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主干; 内容的改革从义务教育抓起; 强调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的建立; 强调数形结合思想的体验和运用; 增加向量作为数形联系的纽带; 保留推理与证明在几何中的地位。
课标与大纲的比较-平面解 析几何
必修2-限制为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直线方程-限制为点斜式,两点式, 一般式;
增加: 根据方程判断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课标与大纲的比较-平面 解析几何


选修1-1,选修2-1都安排圆锥曲线与 方程; 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的比较

《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的比较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摘要】本文通过对《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和类型的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教材在体现的课程念的差异,以及《标准》教材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标准》教材;《大纲》教材;例题;比较例题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发展新知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例题也是评价教学和学习效率的依据.例题能够体现教材编写的理念和要求.课程目标的达成、新知识的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培养、渗透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例题.对比《标准》教材和《大纲》教材在立体几何部分的例题的比较.一、从数量上比较例题数量比较表1:简单多面体与球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总计《大纲》教材6131338《标准》教材7141031由统计可以看出,《标准》教材的例题总数上少于《大纲》教材,在知识点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例题的减少说明《标准》教材的知识深度要求较《大纲》教材有所降低.就局部而言,《标准》教材在向量部分的例题明显减少,说明《标准》教材的例题难度有所下降,因为向量的引入,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夹角和距离问题,以及用向量来证明空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而《标准》教材在这一部分例题的减少,说明对于夹角与距离等知识的要求降低.二、例题变化的比较两种教材取舍的例题有明显变化.具体变化情况为:相对于《大纲》教材,《标准》教材有9道例题相同,其中两道题设相同,但问题稍有区别;直接删除29道题,新增22道题.这样,在《大纲》教材的38道例题中,仅有9道例题保留在《标准》教材中,《标准》教材又新增22道例题.相对于《大纲》教材删除的例题占76.4%,《标准》教材新增例题占71%.例题的变化,说明新教材的难度和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的变化.举例说明:在《大纲》教材的“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一节,设置了一道例题如下例1:求证: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这一道题,首先要写出已知和求证,然后根据已知证明结论,方法是反证法,主要证明唯一性,难点是要考虑到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注重逻辑推理.在《标准》教材的这一节,设置里一道例题如下:例1:已知a ∥b ,a ⊥∂,求证:b ⊥∂这一道例题是直接对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而且可以以笔和桌面为对象进行操作确认.比较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大纲》教材关注逻辑论证和几何公理立体系,侧重于几何问题的思辨论证,而《标准》教材则重视几何直觉基础上的逻辑推理,重视直观感知、操作却认,思辨论证的全过程.就难度而言,明显降低.三、例题的类型比较例题的类型比较2:《大纲》教材:应用题4,纯几何题34,其中,证明题15,选择题0,计算题19,作图题4.《标准》教材:应用题5,纯几何题26,其中,证明题15,选择题1,计算题12,作图题3.(1)《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也是《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四、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教材编写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以上比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如下建议;1.教师要从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引领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数学本质.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数学的理解力,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2.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比较、分析、交流、抽象、反思、概括、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获得数学概念和结论,在相互交流中,构建数学知识.3.教师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师不光要在把握学生认知基础上适时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启发数学思维的问题学生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2]杨玉东.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3]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等.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二)[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2.《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的比较◎王新(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一中742500)149. All Rights Reserved.。

《标准》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

《标准》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

《标准》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引言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三维空间中的图形、体积、表面积等性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标准中,对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和难度有着不同的安排,本文将对不同标准和大纲中立体几何的难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以期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标准》中立体几何的难度分析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以及各省市的具体实施方案,立体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难度设置是有一定规定的。

在《标准》中,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设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要求:《标准》中对立体几何的知识要求比较全面,包括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视图、投影、截面等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具体要求如熟练掌握空间图形的画法、空间图形的投影方法等。

2. 技能要求:《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几何工具的使用,包括尺规作图、立体图的绘制、三视图的绘制等。

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立体图形的展开、投影等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操作技能。

3. 理解和应用:《标准》中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运用立体几何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应用几何知识。

《标准》中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设置较为合理和完整,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教学内容:《大纲》中详细列出了立体几何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了空间点、直线、平面、多面体的性质、判定和计算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层次。

2. 难度安排:《大纲》中对教学的难度有着明确的安排,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

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和学习安排,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知识要求:《大纲》中对学生的知识要求相对来说更为明确和具体,要求学生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活学活用。

《标准》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

《标准》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

《标准》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教学内容中的《标准》和《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和要求。

本文将对这两个教学标准中的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从而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们先对《标准》和《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标准》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视图、三视图的理解和应用、平面与立体图形的相交与投影的关系、多面体的结构与展开图以及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等方面的内容。

而《大纲》中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平面几何的复习和延伸、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个教学标准中的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

我们可以将每个教学内容进行量化,例如三视图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以学生掌握的技能和理解的程度来进行评分,然后综合得出总分。

我们也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感觉和理解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内容的难度指数。

以往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平面几何的理解和掌握要相对较好,而对于立体几何的难度可能会相对较高。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由于《大纲》中的内容是在《标准》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大纲》中的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可能会略高于《标准》中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推断。

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年级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具体的调查和分析,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整体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初中数学中立体几何部分的难度定量分析比较展开的,首先介绍了《标准》和《大纲》中的立体几何部分的内容,然后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最后强调了这一研究的意义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表述准确,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可以用知 识点的数量来量化;
课程实施时间是指完成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用“课时” 来量化.
课程难度可以看成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实施时间的一个 函数,其中任何一个量的变化均会引起函数值,即课程难度的变化.
假定:我们所研究的课程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绝大多数学 生都是能够理解的.
而这样做是可行的,因为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行为侧面” 和“内容侧面”.在统计知识点的个数时,结合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 参照《大纲》和《标准》对相应内容的区分,按每部分内容中知识点 内容量的多少来统计知识点,另一方面参照《大纲》和《标准》中对 相应内容的目标要求中体现的内容侧面来统计知识点.
2.1.2.关于课程内容的深度
掌握/灵活应用/证明/导出……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
此外,《标准》经常把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融合在一起,例
如,“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
的计算公式”等等,对这种课程目标动词赋值时,采取算术平均数的
办法,即给上述目标动词赋1值为3 2
.若一个知识点的目标要求有
对于这一点,人们通常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直观评价.
我们试图把人们的评价经验理性化,尝试建立一个刻画课程难度 的数学模型,对《标准》与《大纲》 中几何内容的难度进行定量比 较.
1.课程难度的刻画
• 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个:课程深度、课程广 度和课程实施时间.
其中,课程深度是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维的深度,可以用课程 目标要求的不同程度来量化;
• 《标准》 除了以上这些结果性目标,增加了过程性目标,例 如“经历”“体验”“探索”等.对这些过程性目标要进 行量化有一定难度,但为了比较标准的统一,给过程性目标 也赋了值.具体规定见表1.
表1:课程目标动词赋值
赋值 1 2 3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知道/认识/求/初步学会…… 理解/描述/判断/会求/能/判定……
三个以上要求(如,过程性目标2 要求有两个,结果性目标要求有一个),
仍采取求算术平均数的办法.
2.1.3.关于的值
• 在该模型中, 是一个经验常数. 究竟取何值时,求出的课 程难度才符合实际呢?本研究中,就 的取值咨询了一线教
师和部分专家,大多数教师和专家认为课程广度对课程难
度的影响更大,因此,取 =0.6.
• 《大纲》中是按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 活应用”来陈述目标(要求)的,《标准》中则是按三个层次 (水平)来陈述目标(要求)的.考虑到“掌握”这一要求与 “灵活应用”区别并不是很大,为了与《标准》 中的层次 对应,将“掌握”与“灵活应用”合并为同一个层次.若出 现其他字眼,以《标准》第10页所提供的行为动词划分水 平为标准.
因此:课程难度实际上就是“可比广度”和“可比深度”的加 权平均值.
如果用N表示课程难度,G表示课程广度, S表示课程深度,
T表示课程时间,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建立刻画课程难度的
数学模型如下 :
N G (1 ) S
T
T
其中G 表示可比广度, S 表示可比深度, 为加权系数,0 1,
T
• 课程难度就与课程深度、课程广度成正比,与课程实施时 间成反比.
因此,我们很容易想到用单位课时下课程的广度和课程的深度衡 量课程难度,我们把前者称为课程的“可比广度”,后者称为课程的 “可比深度”.
显然,课程的可比广度与可比深度越大,这门课程越难.但这并不 是一个简单的加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有一个侧重程度,即需要考 虑课程的可比广度对课程难度的影响大还是课程的可比深度对课程 难度的影响大.
《标准》与《大纲》中 几何部分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
0.背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与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以下 简称《大纲》)中几何内容相比, 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些 变化对高中数学教师理解和实施《标准》提出了挑战.与 《大纲》相比,《标准》中的几何内容到底是难了还是容 易了?
2.2.《标准》与《大纲》中几何部分内容难度的定 量比较
• 《标准》与《大纲》中的几何内容包括三部分:立体几何、 《解标析准几》何中、立解平体析面几向何量内.容由包也于括包《两括标部两准分部》分,与一,《是一大必是纲修必》修2中中2的中的“的空立“间体平几面 何解初 析步几向”何量初,二都步是是”选与,修内立系容体包列几括2何中直结的线合“和在空圆一间的起向方的量程,与所、立以空体,比间几较直何时角”将坐,它空标是间系对向两必部修分. 2二“是立选体量修几的系何内列初容1步、归”2在中的立的进体“一几圆步何锥扩中曲展. 线,对与理方科程学”生,它来们说是,实文质、上理是科限限定定选选 修内 的《容内标容.《准,内大》容纲中基》平本中面相立向同体量几,只的何是内设选容A修全、系在B列两必2个修中并4的中列内,在的容作内略定容有量(其增比中加较B.为时是方,空对便间, 向将《量 必 标与修准立》2中体中的几的“何“平的平面内面解容向析量),几在”何教与初学《步建大”议纲和中》选,要中修求相系二应列者部1选分的择进“其行圆一比锥.较曲因.线此与,在方 作起程何析程实容定 来 ” 初 几 ” 施 难下量与这步何“时度面比《部”圆间变(二重较大分和锥、化)点”难纲内选曲课. 以.而度》容修线程《《时中称系与广标大立为列方度,将准纲体“程和2《的》》几解”课标“与中何析两程准圆《解部几部深》锥大析分何分度中曲纲几的的(,均必一线》何统A为修)与中、”的计2必方立B,与内将方修两程体选容必法内个”几修包修,然容系这何系括2.后列中部因部列“再分的分此分2直统别中“内,为在线一作的平容例作和分比几面称,定说圆析较何解为量明的课.内析“比课方程容几解较程内合 难度时,对《标准》中“解析几何(一)”“ 解析几何(二)”分别与
2.《标准》与《大纲》中几何内容难度的量化比较
• 2.1.使用课程难度模型的几点说明
• 对于《标准》和《大纲》而言,其内容就是对学生所要学 习的内容(知识点)和要达到的目标(要求)的陈述.
• 因此,用知识点的数量可以刻画《标准》和《大纲》文本 中设定的课程内容的广度,用目标要求的程度可以刻画 《标准》和《大纲》文本中设定的课程内容的深度.用 “课时”可以刻画完成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时间.
THale Waihona Puke 是一个经验性常数, 反映了可比广度、可比深度对课程难度影
响的侧重程度.
由课程难度的定义,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 1.单独增加课程的可比广度或可比深度,课程难度都将增加. • 2.课程的可比广度增加,即使降低课程的可比深度,课程难
度也有可能增加;课程的可比深度增加,即使降低课程的可 比广度,课程难度也有可能增加. • 这3也.如就果说希明望了课在程课难程度实不施变时,增间加固课定程的可情比况广下度,无就论必是须“降窄低而课深” 的课程程设可计比模深式度还,增是加“课广程而可浅比”广的度课就程必设须计降模低式课,都程对可课比程深难度度. 有影 响.
2.1.1.关于课程内容的广度
• 用《标准》和《大纲》中几何内容部分的“知识点的个数” 来刻画几何内容的广度.它们的体系和行文方式有差异, 《大纲》中明确列出了一部分知识点,在教学目标中又包 含了一部分知识点,也有一部分知识点隐含在教学目标中; 《标准》中的知识点大多隐含在课程目标中.因此,在统计 知识点的个数时,首先需要抽出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