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心衰中医护理

心衰中医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觀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咳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1、阳虚水泛证:喘粗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令,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微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腧、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常见证候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
(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 2.阳虚喘脱证 3.痰浊壅肺证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 症状: 胸闷气喘,心悸,活 动后诱发或加重,神 疲乏力,咳嗽,咯白 痰,面色苍白,或有 紫绀。 • 舌脉: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 或紫暗、有瘀点、瘀 斑,脉沉细、虚数或 涩、结代。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
合征。
在静脉回流量前提下,心脏收缩和 /或舒张能力的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 少,组织器官灌不足,不能满足机体 代谢需要,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
环淤血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美国心衰患者约52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 过50万
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患者的调查,如以 出现临床症状的心衰统计,患病率为 1.3%-1.8%;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如以 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计算,患病率为3% 左右,无症状性心衰约占总数的一半。
心力衰竭的四种分类方法
按发生的部位: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 按发展的 速度: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收缩性衰竭 舒张性衰竭
按心排血量的高低:高排血量心力衰竭 低排血量心力衰竭
2008年欧洲ESC指南建议:将心力衰竭划分为三类:
心力衰竭
新发心力衰竭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促 (二)胸闷、心悸 (三)神疲乏力 (四)尿少肢肿
(一)喘促
•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 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 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 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 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 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 黄中毒的症状。 •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10 心血管科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 心血管科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

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

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

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

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之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使用。

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

正常人E/A值不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Ⅰ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Ⅰ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2.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减少心衰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确保光线适宜、温度适宜。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注意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遵循中医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2)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合理搭配食物,如气虚证患者可适当增加黄芪、党参等补气食材;血瘀证患者可适当增加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食材。
(3)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脂、高糖、刺激性食物。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1.定期评估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服务。
4.探索新的中医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
本方案旨在为心衰病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目标,为心衰病的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1)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加强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护理评价
1.患者对心衰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
2.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3.心衰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4.患者满意度及护患关系。
五、持续改进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心衰病健康指导

中医心衰病健康指导
中医心衰病健康指导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 心衰病基本概念与中医认识 • 中医养生理念在心衰管理中应用 •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日常生活保健建议 • 预防措施与康复期管理
01
心衰病基本概念与中医认识
心衰病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心衰病,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 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长期应用 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中药辨证论治方法论述
常用中药
根据病情可选用益气养阴、活 血化瘀、温阳利水等功效的中 药。
活血化瘀类
适用于心血瘀阻型心衰,如血 府逐瘀汤加减等。
辨证论治
根据心衰患者的不同证候类型 ,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
益气养阴类
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衰,如生 脉散加减等。
心衰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以免
加重病情。
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 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 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03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西药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扩血管,减 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 能。
温阳利水类
适用于阳虚水泛型心衰,如真 武汤加减等。
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西药与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变化 、肝肾功能等。
洋地黄类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理康复:帮 助患者建立积 极的心态,提 高生活质量
5
常见护理措施
药物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 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 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用法:根据药物说明书 和医生建议正确使用药物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副作 用,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康复护理
01 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病 02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
心衰病心力衰竭 中医护理方案
演讲人
目 录
Part One.
病因和发病机制
Part Two.
临床表现
Part Four.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Part Five.
常见护理措施
Part Three.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 点
Part Six.
常见护理技巧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分类
01
原发性心衰:由于心脏结构 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衰
06
心功能检查:检查心脏功能, 评估心衰程度和预后
处理要点
0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血压、呼吸频
率等
03
药物治疗:使用利尿 剂、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
治疗
05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的食
物,减少盐和脂肪的
摄入
02
控制液体摄入:根据 病情调整液体摄入量,
防止水肿
04
呼吸支持:根据病情 使用氧气、呼吸机等
设备进行呼吸支持
06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
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豆腐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生冷等 保持水分平衡,适量饮水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2023/10/17
情志调理
• 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 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 度,避免情绪波动。
• 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 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 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 康复。
2023/10/17
烦躁不安, 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023/4/5
急性加重期
2.阳虚喘脱证: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 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 无力。2023/4/5Fra bibliotek急性加重期
3.痰浊壅肺证: 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 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
2023/10/17
生活起居
• 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 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 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 全身放松,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腹 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
稳、悠。 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 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2023/10/17
饮食指导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 宜食温,忌辛 辣寒凉之物。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 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 肉、桑椹等。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 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 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 皮薏苡仁粥等。
2023/10/17
谢谢再见
2023/10/17
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
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 ①局部避免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 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并用温水 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完整最新版课件
3
(三)神疲乏力
▪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 减少气血耗损。
▪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 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 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 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 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 4.穴位贴敷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 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 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 5. ▪ 中医特色锻炼 (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
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
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
完整最新版课件
1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
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 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 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 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 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增强治疗信心。
(3)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采用冥想、放松训练等,保持心态平和。
4.健康教育
(1)向患者普及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遵循患者意愿,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中药煎服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3.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总结
本方案从生活护理、辨证施护、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为心衰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中医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中医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目标
1.减轻患者心衰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2.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心衰复发。
3.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休息条件。
(2)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日间活动。
(3)水湿泛滥证:采用利水渗湿之法,可选用茯苓、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4)阳虚水泛证:采用温阳利水之法,可选用附子、干姜等药物进行调理。
3.情志护理
(1)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2)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调护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调护

床上 很 多 。护士应 坚 守职 业道 德 , 采 取保 密性 医疗 , 坚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中医调 护
林 俊 和
摘要: 本文从饮食起居调护、 运动调护、 情志调护及辨证施护四个方面论述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调护, 以求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 疾病急性加重, 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慢性病; 中医调护
为患。
缩 功 能下 降 的一组 综合 征 , 临 床 主要 以体 静 脉 和 ( 或)
肺 静 脉淤 血 以及组 织 器 官 灌 注不 足 为特 点 , 是 大 多数 心血 管疾 病 的最终 归 宿及 主要死 亡原 因。 中医学 没有
“ 治未 病 ” 是 中医学 独特 的养 生理 念 之 一 , 它 包括
[ 3 ] 赵义仙. 浅谈乳腺 癌患 者术后 心理护 理 [ J ] . 光 明 中医 , 2 0 0 9, 2 4
( 3 ) , 5 5 4 .
艾滋病 、 乙肝 等传 染病 或恶 性肿 瘤 患者 , 怕他 人知 晓后
疏远 、 歧 视 自己 , 因 而 背 上 了思 想 包 袱 , 神情 悲观 , 萎靡 不振 , 自暴 自弃 , 甚 至有 厌 世 心 理 。此 类 事 例 , 临
种心 脏器 质 性 或 功 能 性 疾 病 导 致 心 室 舒 张 和 ( 或) 收
节、 情志失调 、 劳 累过 度 、 脏 腑 功 能失 司 等 有关 , 病 位 在心 , 五脏 相 关 , 属 本 虚 标 实 之证 , 心 气 亏 虚 为其 本 ,
血瘀 、 痰饮 、 水 停 为其 标 , 本 虚 与 标 实 互 为 因果 , 相 因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1 . 0 9 6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 0 1 - 0 1 7 7 — 0 2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1.8健康指导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各种诱 发因素。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 和听心率的方法。嘱其适当休息与 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情志调畅,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刺激及忧 思恼怒等。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 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 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定期复 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2.1症状名称:胸闷 指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 闷不舒,又可称胸痞、胸满。多因 气机不畅所致。 2.2临床表现 2.2.1肝气郁结型:胸闷,咽部 有异物感,嗳气泛酸,纳呆,舌苔 薄白,脉细弦。
THANK
YOU
SUCCES率1%~6%,见于起 病后1~2周,饮食忌肥甘甜腻、过咸 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忌生、冷、 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嗜烟、酗酒。 服用抗凝药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如有肢体障碍做好生活护理。
(2)猝死 徒手复苏,给氧,输液, 准确给药,做好记录。护士熟练掌 握急救技术及单人徒手复苏,熟悉 掌握急救药品及器材的应用,危重 者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做好家属工 作,取得理解配合。 (3)厥脱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临床监护,随时查看神志、面色、 肢体颜色、观察尿量,直到症状缓 解。
1.2.4心虚胆怯证:心悸易惊善 恐,坐卧不宁,遇事不决,胸闷气 短,夜寐多梦,自汗乏力。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1.2.5肝肾阴亏证:心悸健忘,虚烦 不寐,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 热,急躁易怒,潮热盗汗,梦遗早泄, 胸胁不适。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1.2.6脾肾阳虚证:心悸倦怠,少气 懒言,胸痛时作,形寒肢冷,腰痛阴, 下利清谷,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腹 胀纳呆。舌淡或淡黯,苔白腻或水滑; 脉沉弱而迟或结代。
2.4专科用药护理 肝气郁结型:方药:柴胡疏肝饮 加 减,50毫升日三次口服。 痰湿阻肺型:方药:二陈汤加减, 50毫升日三次口服。 心气不足型:方药:养心汤加减, 50毫升日三次口服。 心血瘀阻型:方药:血府逐瘀汤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一、基本情况心衰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9 年 04 月至 06 月,我科收治心衰病 27 例,所有患者都纳入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10.5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13 例,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 1 例,阳虚水泛证 2 例,心脾两虚证 2 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6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3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情志护理、强心药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照顾、饮食护理、、正确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艾炙、穴位贴敷、针刺、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喘促 27 1、体位 27 100% 2、活动 27 100% 3、情志护理 27 100% 4、心电监护 25 92% 5、强心药物 19 70% 6、吸氧 27 100% 胸闷/心悸 27 1、体位 27 100% 2、活动 27 100% 3、1 / 7情志护理 27 100% 4、心电监护 22 81% 5、吸氧 24 88% 少肢体尿 1 1、准确记录出入量 1 100% 2、正确测量体重 1 100% 3、合理体位 1 100% 4、饮食合理 1 100% 5、皮肤合理 1 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喘促 27 灸法、 15 81% 耳穴贴压、 27 100% 穴位贴敷、 22 81% 针刺 5 3% 胸闷/心悸 27 灸法、 16 92% 耳穴贴压、 27 100% 穴位贴敷 26 96% 少尿肢体 1 灸法、 1 100% 耳穴贴压、 1 100% 灌肠 1 100%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其次是灸法、针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

注意患者安全。

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

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

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

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

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

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

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

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

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

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

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

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3.灸法(详见附录2)(1)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

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5.中医特色锻炼(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

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

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①局部避免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

并用温水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

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

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

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

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

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

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

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

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

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

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

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

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二)饮食指导1.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忌生冷肥腻之品。

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

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食温热,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

宜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

可选食莲子山药饭等。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宜食温,忌辛辣寒凉之物。

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肉、桑椹等。

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

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三)情志调理1.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2.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

五、护理难点如何加强和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识及行为,提高依从性。

心衰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在院期间对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较好,而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病情易复发和加重。

自身知识及行为的加强对患者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有明显的改善。

解决思路:1.入院时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在知识及行为方面的欠缺程度,据此制定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时及出院后建立患者档案,电话及门诊追访患者,提高其依从性。

2.可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职能而起到监督工作,加强患者意识,增加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和加重。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