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下第五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备课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课堂达标训练题
《海上日出》课堂练习题
一、比一比,组词。
早()转()刹()范()晴()旱()传()杀()犯()睛()镶()辨()芒()蓝()船()箱()辩()忙()篮()般()二、选词填空。
壮观奇观
1.钱塘江的潮汐是一大()。
2.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成陈述句:
2.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
3.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四、你了解巴金吗?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
190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
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课堂达标训练题。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海上日出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研究生字词和词语,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领略海上日出的美妙景象,感受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2.介绍本课的课题:著名作家XXX先生的《海上日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介绍作者XXX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他的作品和成就。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特别是“范、荷、刹”的读音。
3.指导学生写字,特别是“镶”的字形。
4.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让学生说说他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3.介绍课文的三个部分,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海上日出所写的内容。
4.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常常”和“早起”,并总领下文。
5.出示第六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并引导学生感受反问句的语气,并将其转化为肯定语句。
二、改写后的文章:在本节课中,我们继续研究《海上日出》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回顾了一些之前学过的词语,并指名读了课文。
然后,我们思考了为什么作者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
接下来,我们开始品读课文,感受这个奇观。
在默读课文的第2到5自然段时,我们找出了一些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了批注。
例如,“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们思考了这句话中的变化,以及作者此时的心情。
我们还讨论了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拟人,以及它们在描写中的作用。
例如,“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我们还仔细研究了“太阳好像负着XXX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句话,思考了作者如何具体地描写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并从中读出了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的专题是“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3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4.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单元教学疑点: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五、单元教学设想: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涵丰富。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整个单元的教材各个版块被“生命”这一文化主题给密切联系在一起。
教学本组教材,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好感染。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镶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三、范读全文。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2.作者巴金爷爷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学生回答: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四、默读全文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打开书64页,快速地朗读一遍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总体感受。
2.什么叫奇观?“这”指什么?3.观看海上日出课件:那巴金爷爷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奇观”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这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2.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2.听写词语:(一纵一纵地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指名黑板上板演。
二、精读探究体会壮观(一)品读第二自然段1.教师范读,学生边小声跟读边思考: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2.学生默读,画出日出前天空变化的句子并作汇报,教师板书(浅蓝红霞亮)3.你从光和色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颜色变化很快)哪个词更能体现颜色变化的快?(学生回答:转眼间)4.有感情读这一句:你能把颜色变化的快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评价)5.同学们,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太阳就要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了,想象一下此时作者心情如何?6.又是哪个词突出了作者的迫切心情?(目不转睛)(二)品读第三自然段1.此时此刻,相信大家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特别想看到日出时的景象。
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小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负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红得可爱深红夺目的亮光)3.小组内画画,图画文字对照交流日出时太阳的变化。
4.观看视频:太阳由刚露头——小半边脸——一纵一纵地——完全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的变化过程。
5.探究一: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最精彩?(1)汇报: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四下5单元)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备课思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原点教学”整合备课思路【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
选编了4篇文章,中外兼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有意义。
《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编者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课标解读】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学习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正好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素寻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通过与编者对话,本单元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语文要素。
(一)依据单元导读和自读提示。
本单元导读中有这样的阐述:“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从中,我们能看出它包含着本单元的人文要素:热爱生命,也告诉了我们需要学习的语文要素: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的方法。
在《永生的眼睛》的自读提示中有这样的提示:“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花的勇气》自读提示中说:“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这些也都给了我们体会词句含义的信息。
依据单元导语和自读提示,我们寻找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等体会含义较深的句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曾维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四边形木条、三角形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的图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 2 34 5 7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6个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角形,另一类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可能出现这些不够正确的表述: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指图1问:这个图形就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它是三角形吗?教师追问:怎样才是?学生:边要连起来。
师:边连起来就是“围成”。
(师板书:围成)师:谁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孙龄参与研讨老师:章秀英、徐凤娣、何艳丽、冯丽玲、孙龄、赵凤明。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按一定顺序写景总课时7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按一定顺序写景”为专题,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
这两篇精读书课文中,有按照早晨太阳变化顺序写的《海上日出》;有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对如何写游记进行回顾、梳理;“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练习表达;“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
本单元强调将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发现身边的美。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4个词语。
2.了解习作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3.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文内容,梳理、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2.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单元重难点1.认识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4个词语。
2.了解习作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一个地方。
3.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4.结合课文内容,梳理、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5.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6.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7课时)1、《海上日出》——————————————————————2课时2、《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3、《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课时4、《习作例文》—————————————————1课时5、习作:游________————————————————-———1课时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 备课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7. 航海家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混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一些有关地球的音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师:你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根据小组内的整理集体交流并填写下表:生:根据整理的资料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活动二:1、师生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并在班内展示图片资料。
3、师出示图片:认识古人对地球的猜想,并通过观察。
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想。
小结: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
活动三:1.师生同讲关于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
2.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拓展活动:展示交流科幻故事18.地球上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方面: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性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最新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16 海上日出【教学目标】1. 认识“扩、刹”等3 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 个字, 读准多音字“荷” , 会写“清静、浅蓝”等11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 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 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 学生欣赏谈感受。
2.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2005), 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 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等。
2. 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 再齐读。
3. 指导写字: 指导“镶”的字形, “镶”字右边比较复杂, 两个“口”下面是“ ”。
4. 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听老师读课文, 想象画面。
2. 说一说, 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 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 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 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 2 自然段: 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 3 自然段: 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 4 自然段: 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 5 自然段: 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 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 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园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
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2个生字,能写出17个生字;积累词语,会写会用28个词,认识、记忆31个。
2、学习四篇课文,摘录并感情朗读自已喜欢的句子、片断,部分会背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2011-04-17 08:24:29| 分类:工作日志 |字号订阅主备人:华山完小张新磊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热爱生命”,共四篇课文,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和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情景图画,帮助同学们理解,给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向往,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生命的话题展开交流、以写出自己的感悟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了对生命的认识,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从对生命的感悟中,树立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理念本单元教学根据学生本阶段的认知心理的特点按照情景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情境导入与综合实践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四篇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的教学的设计的各个环节紧密的围绕在单元主题周围,让语文的学习与感受“生命”的魅力相结合。
以此调动学生对单元教材整体产生兴趣的感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和认识事物增长见闻的能力,陶冶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
2.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3.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哲言名句。
4.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5.继续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共3课)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分别具有某些特征。
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植物的生长,并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
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会有所了解,也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但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总结,比较模糊不清。
对于这个物体是不是的生物的判断,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
对于生物与周围环境中非生物的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过。
但学生对于动物和植物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建立生物的概念,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密切的关系。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生物的共同特征,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他们乐于去交流,对于如何交流也有一定的经验。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生物。
2.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3.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在活动中乐于交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材分析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自然界的事物由生物与非生物构成。
生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中的非生物,生物会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改变,同时,生物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了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
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对生物特征的已有认识,形成关注生命现象的积极态度,理解非生物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才能相对稳定地处于平衡状态,这正是目前人类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科学生活观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技能和探究技能,如比较、概括、推理、观察、记录、调查等。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发展归纳概括的思维技能,并学习使用图示表达复杂的关系;在调查动物的家的活动中,学生将进行较长时间的动态观察和原因探究;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展推理、解释、评估等高阶思维能力。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围绕“生物”“非生物”“环境变化”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按照“生物与非生物—动物的庇护所—环境变化以后”的逻辑线索层层深入,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评估、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含七个教案)
过渡: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2)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美丽、漂亮、神奇、壮观、壮丽)
(3)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预设:第2~5自然段)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简介背景
1.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灿烂 目不转睛
(2)师引导:同学们,看到这2个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
(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看到“灿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的烟花。
示例2:看到“目不转睛”,我就想起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魔术表演,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的样子。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3.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作业(选择其中一道题完成作业。)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17.触摸春天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
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二.品评人物,深化认识说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三.研读语句,深化感悟1.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交流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石笋不是生物。
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
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2.需要营养;3.会生长变化;4.会繁殖;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6.用红笔写出生物的名称,用蓝笔写出非生物的名称,并用黑笔将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连线。
生物有松树、山羊、青草、鱼、乌龟、老鹰等等。
非生物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等等。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与松树有关系的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赵维忠时间:2012、4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1、调查
教学内容:教材54-56
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
2.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3.能够在现场调查活动中使用某种捕虫工具和某一种观察工具。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活动影响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理解鸟的不同,迁徙的地点和距离都不一样;
3.通过农作物—田鼠—狐狸—老鹰的食物链图例,理解动物的生存如何受到人类活动威胁的知识;
4.懂得调查的意义;
5.认识调查昆虫所必需的物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身边环境中事物的变化;
2.关注人类活动给环境以及动物带来的影响;
3.痛恨生活中坑害农民的行为;
4.羡慕丹顶鹤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教学准备:调查表等
预习提纲:活动一:
你对哪些问题进行过调查?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
1、调查校园里的昆虫。
3、调查本班学生下午放学后时间的分配情况。
(放学后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活动二:
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调查的意义
1.地球是否真的变暖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有科学道理吗?
2.要想知道地球是否真的变暖,应该怎么办?
3.科学家事怎么做的?
4.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了什么?
5.说明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在不同时间内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6.你知道各种候鸟似如何迁徙的吗?
7.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知道?
8.科学家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找到答案的?
9.他们是怎样来做的?
10.从下面的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迁徙最远的鸟是什么鸟?哪些鸟经常飞到北极?……)教师可以用地球仪进行比划。
11.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12.阅读课本55页的事件,看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去做?
14.怎样去调查呢?为什么要去检测种子.化肥.农药?
15.调查使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学习调查的方法
前面几则活动中科学家调查的方法一样吗?
调查有很多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
看课本55页,然后请同学想一下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调查?
自己小组讨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全班进行调查。
交流调查的结果,全班同学点评。
你知道丹顶鹤是怎样生活的?请学生来给大家做演讲。
再请学生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的?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图片资料调查问题,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调查问题,阅读课本56-57页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调查。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调查实践
(教材上是调查校园里的昆虫)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并讨论好这样的问题是否适合在校园内进行。
指导学生进行分工。
讨论调查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器材?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如何使用。
分工进行现场调查。
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
限时作业:
1、判断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
()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3)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
()
2、举例说明调查一般有哪几种形式?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2、预测
教学内容:教材57-60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科学知识: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教学准备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
预习提纲:
1、写出3个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并写出相应依据。
2、收集以往对某种事物的发生或发展预测成功或失败的例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
二、认识预测
1、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
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出现什么情况?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尝试
汇报
实际情况和你想得一样吗?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继续放入第二粒呢?
你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实践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前面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
4、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实际上这也是预测,是不是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呢?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先预测,再请学生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试验。
汇报试验的结果。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阅读课本60页的话。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三、实践活动
1、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2、学生预测。
3、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4、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
5、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限时作业:
1、填一填
(1)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2)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地推论。
2、判断题
(1)预测要有依据。
()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
()
(3)天气预报也是一种预测。
()
3、预测10年后你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
2、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重难点:
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
二、出示练习题,学生做练习:
填空
1、调查常用的形式有()()()()。
2、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3、科学家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的推论。
4、在科学探究中,()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就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判断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开展。
()
2、要调查我校同学的健康状况,一定要调查每个同学。
()
3、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所以预测都是正确的()
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5、预测就是猜测。
()
6、天气预报也是一种预测。
()
单元反思
测试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