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与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谓语位于主语之前。
倒装句可以用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或者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宾语前置是指将句子中的宾语提到谓语之前,以便更加突出宾语的重要性。
这种语法结构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
状语后置是指将句子中的状语放在句子的结尾,以便更加突出状语的作用。
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如“快乐地唱歌”、“非常努力地学习”等。
状语后置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都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或者更加符合语言习惯而采用的语法结构,但它们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语法规则。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句式总复习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介宾结构,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介词宾语
1、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 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敢违背。 敢违背。 2、太师, 您撞谁呀? 太师, 您撞谁呀? 3、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 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 其在君乎? 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名家指路》P251~~254第22~~26题 名家指路》 第 题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 得意地说: 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 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 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 太师, 您撞谁呀?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 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 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 说话的是我嘛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 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 公说: 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如何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如何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什么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宾语前面有状语修饰,宾语后面有定语修饰的语法结构。
状语后置句式
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朋友
44、故燕王欲结交于君。 传》
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廉颇蔺相如列
45、会于西河外渑池。 列传》
《廉颇蔺相如
46、为降虏于蛮夷。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49、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46、为降虏于蛮夷。
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荆轲刺秦王》
4、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巩固练习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烛之武退秦师》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4、使毕使于前。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特别喜欢对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的问题思考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虽然他的才能比世人都要高,但是没有骄傲自大的情感。
49、风乎舞雩。
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四子侍坐》
总结: (一)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
置。其中尤以“于”“以”“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赤壁
23、徘徊于斗牛之间。 赋》
《赤壁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记》
《游褒禅山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赤壁
23、徘在徊斗于宿斗与牛牛之宿之间间。徘徊。 赋》
文言文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后面,但是当宾语前有状语时,宾语就会被前置。
而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但是当定语过多或者过长时,在不影响清晰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定语后置。
例如:原文:吾有一友,来自遥远之地,善于弹琴,声音宛若天籁。
中文:我有一个朋友,来自远方,他擅长弹琴,音色美妙动听。
原文: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中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时间为公元前221年。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与宾语前置
【跟踪练习】
❖ 分辨下面文言句式的类型。 ❖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马之千里者。 ❖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 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7.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之形。 ❖ 8.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鸿门宴》)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 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 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
❖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 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 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被动句
❖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承受 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
❖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在动词性谓语中,主 语是施动者,即动作行为的发生者,这种句子称为主 动句;反之,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这种句子称为被动句。比如,
❖ “大雨把战士们淋得浑身湿透了。” ❖ 这是主动句,“淋”的动作行为是“大雨”发出
的。 ❖ “战士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 ❖ 这是被动句,主语“战士们”是“淋”这一动作
的接受者。 ❖ 分析主语是否有“被迫”的情形,或者注意主语产生
动作行为的原因是否来自于外界。
于:谓语+于+宾语
❖ “于”字本身不表示被动的意 思,而是动词有被动的意义, 由于用“于”引出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被动的意义就更加明 显了 。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古代汉语之倒装句
古代汉语之倒装句一、判断标准:用现代汉语标准看待古代汉语倒装现象二、倒装分类: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三、具体分析(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必修三《劝学》)还原: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还原:忌不信自,而复问其妾……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还原:不知句读,不解惑……2、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①孔子云:何陋之有?(柳宗元《陋室铭》)还原:孔子云:有何陋?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还原:微斯人,吾与谁归?③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还原:可依何枝?☆宾语前置现象总结: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就会出现宾语提前的现象。
(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还原: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异?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还原: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还原: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现象总结:动词或动词词组+介词结构,翻译时就变为介词结构+动词或动词词组。
(三)定语后置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还原:千里之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还原:蚓无利爪牙,强筋骨…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还原:铸以为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还原:苟以大天下……☆定语后置现象总结:名词+(之)+形容词,翻译时就变为形容词+名词。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2.“……是……”格式。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
《陋室铭》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1页(共8页)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语文倒装句
语文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得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就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得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得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得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余就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就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就是"将宾语提前、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就是听(成语)惟利就是图(成语)惟马首就是瞻《冯婉贞》惟兄嫂就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您就是问、5、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得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得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得宾语也就是前置得、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得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得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得就是,介词“以”得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得“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就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得“之”只就是宾语前置得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得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得格式、如:“唯利就是图”、“唯命就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得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就是“业文面向南坐、”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就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二)、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得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就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就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得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得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就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四)、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就是因为语言表达得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得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固定句式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得疑问词《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得疑问词《促织》蒲松龄求,无乃尔就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就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得句式,为什么要…呢《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得(办法)《劝学》〈荀子〉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逍遥游》〈庄子〉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得固定格式《柳毅传》李朝威“她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之谓也,…说得就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不亦……乎相当于“不就是……吗”以为、以……为……意思就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就是“就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得唯一性岂……哉(乎)、独……哉意思就是难道……吗例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⑴"如……何"、"奈……何"、"若……何"、这就是三个同义得说法、意思就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奈并累若属何?(把您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您怎么办呢?)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就是询问比较得结果,用法相同、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您们瞧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她们?)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得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就是三个同义得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方乱,安以富为?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吾英王,奚跪为?(我就是英王,为什么要给您下跪呢?)⑸"何……之为"、这个格式得意思就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国仇未报,何以家为?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就是"该不会"、"莫不就是"、"只怕就是"、"岂不就是"、"莫非"等、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得毋有病乎?"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就是"岂不就是"、"莫非就是"、"恐怕要"等、求,无乃尔就是过欤?(恐怕要责备您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就是晚了点吗?)固定句式总结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得语法特点就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得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得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得分类可按表达语气得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得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得)、无所(没有、得)、比及(等到、得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得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得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得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就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语文中,有一种语法现象叫做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指的是,在句子中状语(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一般位于谓语动词之后,而宾语前置指的是,在句子中宾语一般位于动词之前。
这两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尤为常见。
比如,文言文中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一句中,“东山”就是
状语,位于动词“登”的后面。
而“小鲁”则是宾语,位于动词“登”的前面。
再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远上白云间”是状语,位于动词“在”的后面,“一片孤城”是宾语,位于
动词“在”的前面。
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在语文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丰富句子结构,增强表达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写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采用这种语法结构,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句子的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
- 1 -。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讲解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语法现象,即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这个语法规则在中文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书面语中,对于汉语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现象,并为您提供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理解。
让我们来具体了解状语和宾语以及定语的概念。
状语是指在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宾语是指动词所作用的对象,即句子中被动作的事物或人。
定语是指在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语法规则。
在汉语中,状语通常位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而宾语则位于动词的后面、形容词的前面。
定语则通常位于名词的前面。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状语出现在宾语之后,而定语则放在名词的后面,这就是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语法现象。
这一语法规则常常在修辞手法中使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和语义深度。
通过改变词语的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突出句子中的某个信息,同时也能增加句子的变化和灵活性。
下面,让我通过一些例句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现象。
1. 我昨天在花园里看见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在这个例句中,状语“昨天”出现在宾语“一只漂亮的蝴蝶”的后面,而定语“一只漂亮的”则出现在名词“蝴蝶”的后面。
通过这样的排列,我们可以首先得知动作发生的时间,“昨天”,然后进一步介绍宾语“一只漂亮的蝴蝶”。
2. 他买了一部很贵的手机。
在这个例句中,状语“很贵”出现在宾语“一部手机”的后面,定语“一部”则出现在名词“手机”的后面。
通过这样的排列,我们可以先了解到手机的价格“很贵”,然后再具体说明手机是一部。
在实际应用中,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非常常见。
尤其是在广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以及演讲等语境中,这一语法现象经常被用来达到修辞上的效果。
通过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给人以更加丰富、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
文言文各特殊句式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今以钟磬置水中。 1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1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父母唯其疾之忧 15、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惟兄嫂是依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何后之有?
疑问句
•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
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
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
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
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
举例子讲解。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 2、君何以知燕王?(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豫州今欲何至?( )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6、会于西河外渑池( ) 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二、被 动 句
•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
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 动者、实施者。
• (一)、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 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
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的句子
《氓》“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离骚 “恐年岁之不吾与”(恐年岁之 不与吾) 《短歌行》“何以解忧”(以何解忧)
《赤壁赋》“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 “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 《项脊轩志》“且何谓阁子也”(且谓何阁 子也)
状语后置
•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 “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 学》)
宾语前置句
•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 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 会前置,其条件是: •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如:“沛公安在?”(《史记· 项羽 本记》) “而今安在哉”这种类型的句子 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 奚、曷、胡、恶、安、焉等)。
•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 •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 般句中必须有 “不”“未”“毋”“无”“莫”等否定 词); • 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 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硕 鼠,硕鼠,莫我肯顾” “恐年岁之不吾 与”
•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 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有时, 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 “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然予于此居,多可喜,亦多可悲) “鸡栖于厅”(鸡于厅栖) “尝居于此”(尝于此居) “室西连于中闺”(室西于中闺连) “其制稍异于前”(其制于前稍异)
初中高文言文衔接特殊句式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 倍的赏 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辑以羽翠。
《买椟还珠》
三. 定语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之后。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四、宾语前置:(动宾,介宾)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曷、谁、奚、安、胡、恶 ①子何恃而往?(《为学》) ②何坐?坐盗。(《橘逾淮为枳》) ③缚者曷为者也?(《橘逾淮为枳》)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⑥沛公安在? (《鸿门宴》) ⑦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⑧何以战? (《曹刿论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蔺列传》)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蔺列传》)
用“被”表示被动。 ①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意味上的被动。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省略句 主语 谓语(不多见)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D 什么原因让你来到这里呢?
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标志性 词语:于、乎、以)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 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不然,籍何以至此?
2020/9/28
2
C.反问句或叙述句中,当需要强调宾
语时,用“之”或“是”字使名词或代 词宾语前置。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 何厌之有?·
·
20⑶20/9/28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3
·
·
A.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反问句或叙述句中,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
例句
属何种情况 “××”是“××”宾语
1、子将安之 ?
B
2、微斯人,吾谁与归?
B
安之 谁与
3、何以战?
B
何以
4、吾子未之思也 .
A
5、孔子云:“何陋之有?” C
6、唯命是从
C
之思 何陋 有
命从
宾语前置高考对应练习:
1、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 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08年广东卷)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2020/9/28
·
·
7
高考对应练习
1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09年 江苏卷 3分)
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 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2 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09年四川卷 3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 校中产生。
【标准答案】B 【试题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 作宾语,宾语前置。 A 被任命为年广东卷 • 1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
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
例:“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
宾语前置的三种类型:
A.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
⑴ 的宾古语之)人不·余欺也。(“余”是“欺”
⑵ 是“自有书”典的所宾记语,)未·之有也。(“之”
2020/9/28
1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律要 前置(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
安、恶、焉】)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3)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