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经济论坛《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方贝(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九江332020)摘要:《经济法》课程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目前财会专业《经济法》培养目标及《经济法》学科性质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很多问题,难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需要。
因此对《经济法》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就目前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法;实践教学;措施1《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通常是教师多是纯理论教学,这样会导致课堂气氛相对较沉闷。
沉闷的课堂不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学生就不会有兴趣学习,学生就会走神,不会听课。
学生的态度又会发作用于教师,使得教师觉得上《经济法》课没有激情。
反反复复,恶性循环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教师教学,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传统的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与各种职业考试相关。
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都涉及经济法的内容,税务师考试也涉及经济法相关内容。
所以,目前很多院校财会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基本上是为了学生能考到相关执业证书,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这样的情况往往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经济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实务中欠缺运用经济法律知识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更加不具备运用经济法律知识成立企业、运营企业、降低营业风险的能力,在校园时或毕业后不能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经济法律知识创新创业。
所以,为了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需要,《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就需要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转为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法律知识解决实务问题。
2《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意愿不足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虽然是核心课之一,但是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规定的课时较少,但是需要学习的经济法律知识却很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
论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220 ) 13 0
关 键词 : 经济 法》 培 养 目标 体 系 教 学方 法 《
课 堂 教 学是 我 国学 校 教 育 活 动 的 基本 组 织 形 式 ,是 实 施 素 质教 育 的 主 战场 。 师 教 育 观念 的更 新 , 生 学 习方 式 的 转 教 学 变, 以及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的重 建 , 促 进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 对 能力 的 提高 、 新 素 养 的养 成 起 着 重要 作 用 。 革 传 统 的课 程 体 系 创 改 和教 学 方法 , 施教 学 改 革 , 实 对体 现课 程 教 学 特 点 和 实 现 培养 目标 尤 为 重 要 。我 结 合 《 济 法 》 程 的教 学 实 践 , 中职 《 经 课 就 经 济法 》 课 程改 革 如 何 体 现 培 养 目标 和学 生 能 力 培 养 作 了 尝试 与探索。… 《 济 法 》 程 培 养 目标 的 构 建 经 课 ( ) 程 培 养 目标 设 定 的 原 则 一 课 1 程 培 养 目标 的设 定 要 突 出能 力 提 升 。在 确 定 课 程 的 . 课 培 养 目标 和 内容 时 , 先 要 进 行 职业 岗位 能 力 分 析 , 学 生 学 首 使 到 的知 识 、 技能 能 够 满足 职业 岗 位 的 实际 需 要 。 2课 程 培 养 目标 和 专 业 培 养 目标 相 结 合 。 课 程 的 培 养 目 . 标 是使 学 生 通 过本 专 业 学 习 ,掌 握从 事 商务 交 往 和 贸 易 的法 律 素 质 , 《 济 法 》 程 的 培 养 目标 则 应 嗣 绕 这 个 “ 合 能 而 经 课 综 力 ” 训 练来 定 位 , 的 否则 就 失去 了方 向性 。 3课 程 培 养 目标 的 设 定 要 结 合 学 生 实 际 。 应 根 据 学 生 特 . 点 和接 受 程 度 , 到 冈材 施 教 。目前职 业 教 育 学 生 的特 点 是求 做 知 欲 强 、 受’ 力 快 . 接 能 但不 足 的 是 社 会 经 历 浅 , 关 法 律 知识 有 基本是个空白。 4课 程 培养 目标 的设 定 要有 针 对性 。 对性 是指 课 程 应 紧 . 针 扣 专 业 培养 目标 , 突 出 与受 教 育者 职业 密切 相关 的技 术应 重: 用性 , 以职业 岗 位群 对 知识 、 能力 的 需求 来 确 定课 程 内 容 。 ( ) 经 济 法》 程 培 养 的 总 目标 二 《 课 基 于 以上 原 则 , 中职 《 济 法 》 经 课程 的培 养 目标 为 : 较 好 在 掌 握 《 济 法 》 础 知 识 的 基 础 上 , 对 专 业 培 养 目标 对 课 程 经 基 针 的 要 求 , 学生 通 过 本 课 程 学 习 掌握 有 关 经 济 法 律 的 常识 , 使 掌 握 处 理相 关 问 题 的 方 法 和技 能 ,能 够 在 经 营管 理 和 交 易 活 动 中 , 用法 律 手段 , 护 自 己 的正 当权 益 , 现 经 营 目标 和 利 利 保 实 益 最 大化 。 ( ) 经 济 法》 程 培 养 的具 体 目标 三 《 课 通 过 学 习 , 生应 当具 备 以 下能 力 。 学 1 . 比较 全面 掌 握 《 济 法 》 经 的理 论 框 架 和基 础 知 识 。 2在 掌 握 《 济 法 》 理 的 前 提 下 , 有 其 它 相 关 法 律 持 . 经 原 具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础问题, 一切道德准则和规范都毫无疑问地被植根于信仰的 土壤中。” 儒家的修身正是为了寻求这样一个超验的道德信仰 〔 最 高的善) 。 这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对道德终极价值的追问过 程, 也就是道德知识的获得的过程, 因为在这一过程里, 社会
必然性 的知识 。
在传统社会中, 首先是君子个人(社会上层的个人: 皇帝、 大臣、 各级官员、 学者等有地位的人) 自 我修养, 树立了道德榜 样, 成为社会的道德模范, 对他人产生了道德感染力和道德幅 射力。这样, 人们就会模仿道德的行为, 觉杜绝不道德的 而自 行为, 社会就会有序, 安定。 今日 的社会, 是一个流动、 陌生、 剧变、 竞争、 价值多元、 以财 富和地位为追求目 标的社会, 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
的主要 内容 。 关键词: 教 学改革
一、经济法》 《 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研分析和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 我们认为传统
的《 经济法》 课程在教学大纲制定、 教材与配套教学参考资料 建设、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成绩考核等方面, 均存在较多不合 理、 不规范、 不科学的弊端,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
只有把儒家修身的目的不仅理解为治国平天下,而且理 解为向天寻求道德终极价值和道德信仰, 我们才可能理解儒家 在不能实现“ 达而兼济天下” 的治国理想时, 还可以获得“ 穷则 独善其身” 的内心幸福。理解其内能安己与外能安人的统一。 以德治天下(社会治理) 的理想, 在今天的社会难以发挥 它的作用, 因为传统社会与今 日 社会大不相同。 传统的社会, 是一个流动性不大、 每个人都有 自己相对稳 定的位置的农业社会, 人与人的交往变化不大。熟人关系中, 最容易产生相互影响 ,道德的模范作用也最容易被传播和被 接受。再者, 传统的社会, 是一个等级严明的宗法社会 , 上级 ( 皇帝 、 各级官吏、 社会上有地位的学者等社会上层、 精英) 的 道德模范作用无疑会具有巨大的威射力或感染力。因为下级 对上级是一种崇拜 、 敬畏和服从的心理 , 这种权威崇拜心理容
高职高专《经济法》教学改革探析
( ) 习方式. 三 学 高职 高专学生 的学 习 ( ) 四 考核方式有待合理化 。 经济法课 运动规律,从而更有利于开发人 的智力 。 具有 较高层次的职业定 向性 。 他们在进校 程一般通 过学期末 闭卷考 试的方式 进行 因为案例总是 附有大量的 问题 , 思维从 问
之初 就已经基本 明白将来 的工作 岗位 ( 岗 考核。 这种 闭卷考核方式使学生特别关注 题来,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 《 经济法》 的教
、
一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未包括新颁布实施或修订的法律 、法规 ,
低。因此 ,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 性.经济法作 为一个独立年轻 的学科 , 其 关的简要 知识 点就可 以。 按照市场经济运 合 社会实 际 , 增强教学 的生动性 , 从而 提 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 , 而 行的内在逻辑 , 为学生构建 一个 结构清晰 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 , 我院 目前 只开设了这-i法律课程 , ' - I 最基 的经济法理论体系 。 实践 教学应该是其一大特色 , 学生对 实践 本的法律基础都没有开设 , 2 、教学 内容应与其他 专业课程 相配 使学生在学习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 习具有更 多 课程教 学 中普遍 存在 的问题 ,探 讨提 高 学 习相 比, 三 、 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经
E 济法》 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 经济法 ;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本 文为宣城 职业技 术学院 院级课题 《 经济法教 改研 究》 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7 文献标识码 : G1 A
一
识结构 的差 异性 ; 同时 , 教材的 内容 通常 实用性。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 的学生
般不具备基本法理常识 , 来主要从事 将 ( ) 一 学习兴趣 。 高职 高专学生 的学习 出现所 教内容与现行法律 、法规不 相吻 经济和管理方面 的实务工作 。 他们学习经 情绪化较强, 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 合, 即教学 内容存在滞后性。 济法,只需要 了解和掌握经济法 的概念 、 较高, 对于 内容枯燥的 内容则学习效率较 ( ) 学计划安排缺 乏合理性 、 二 教 科学 调整对象、 法律体系等与后续学习 内容相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管理系财务管理、营销与策划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在课程改革方面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教学内容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应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并重,课程考核应当注重应用能力测试。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思考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概论、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和审计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思考。
1 简化理论教学,重视实际应用1.1 高职《经济法》课程一般在管理系财务管理、营销与策划等专业开设,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只开设一个学期,安排56课时或48课时,学时数有限,不可能过多对经济法理论的学习,而应该是在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上以“适度、够用”为限,注重实际实用,结合学生已有的基本法理常识,对社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和讲解,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以解决。
1.2 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性。
部分专业管理类都会开设与经济法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因此,在制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可参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做到内容尽量不要重复,这样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讲授其它的知识内容。
1.3 利用案例教学法。
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新颖、及时、典型、综合”的原则,教师将案例分析融汇到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经济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思考
浅谈经济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思考《经济法》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经济、管理与法律方面的交叉性的特点。
作为开设专业有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金融与保险、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为后续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又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协调能力。
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具有基础和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犯法,树立良好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理念,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经济法课程的特点(一)课程综合性较强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包括劳动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伙法、合同法律制度等章节,涉及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和条款,涵盖内容广泛而且复杂。
另外经济法课程具有经济、管理与法律方面的交叉性的特点。
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还涉及到法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内容更新快随着我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经济法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需要不断修改和补充。
(三)经济法理论抽象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讲,没有法律基础做铺垫,经济法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的相关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专业术语,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另外,对于具体经济事实的认定和判断,需要民法、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需要学生们熟知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要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法律基础薄弱商靴曾经指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学生们大多对于法律的描述是敬畏,而是没有法律基础,缺乏对基本法律专业术语的认识和理解。
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法律思维更是模糊不清的。
由于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这就为经济法的教学带来了不少难度。
但是,对于经济法的学习所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诉讼时效、法人财产权、股权转让等理论,需要同学们必须掌握和理解,加大了课程学习的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出更充分的利用。
《经济法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经济法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传统的面授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具体来说,线上教学通常采用网络课件、PPT、视频、讨论区等手段展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下教学则主要是课堂授课、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1、线上教学的实践在线上教学方面,《经济法基础》课程采用了B站直播、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多个平台,教师制作了课件和PPT,并提供了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
通过线上教学,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同时,线上教学也可以通过互动环节和在线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在线下教学方面,《经济法基础》课程采用了案例分析、模拟庭审等授课方式,通过课堂演示和实操,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邀请了企业代表和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线下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倡导学术研究土壤,促进教研与学生能力的促进。
三、优势和挑战1、优势(1)增加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效率。
(2)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3)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挑战(1)线上教学缺乏互动氛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
(2)线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3)技术和设备的故障或不稳定性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对策和建议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针对线上教学的学习疲劳问题,可以增加互动环节和专业辅导,提高学生的投入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为可靠。
《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经济法基础》是拥有法治性、专业性两重属性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建立具有本课程亮点的课程思政体系,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要恰到好处的嵌入思政元素,以此推动育人教学与课程教学联合发展。
即在课堂上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相得益彰的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准则,把众学子往德法兼具的高素质人才方向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培养目标,实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部于2020年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该《纲要》清晰部署了按照专业特点分门别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并明确要求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心、目标准则以及规划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务必做到科学合理。
《经济法基础》是拥有法治性、专业性两重属性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总课时54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8学时。
理论课主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部门经济法的关键要点,培养学生的经济法制观念,提升其对法律规则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初步培养起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税务实训、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过程化考核,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
基于其具有专业性和法治性的双重特点,本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培育的改革,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恰如其分的嵌入思政元素,建立具有本课程亮点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此推动育人教学与课程教学联合发展。
即在课堂上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相得益彰的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准则,把众学子往德法兼具的高素质人才方向培养。
具体探索与实践经验如下:一、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能够言传身教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重构、思政案例的嵌入、话语体系的确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帮助学生认知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养成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作者:陈桂香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5期《经济法》是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但是,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法制观念的提高。
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人。
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又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优秀的社会建设者。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
笔者在多年的经济法教学当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运用大量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经济法案例的详细描述,提出相关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寻找答案。
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经济法律规范往往不容易理解,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说教来讲解,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结合适当的案例,则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把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让学生接受。
例如,在学习“知识产权法”这一部分时,笔者引用“西单女孩”商标被注册,“旭日阳刚”不能再唱《春天里》,赶集网广告创意被赶驴网“搭顺风车”等案例,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了身边的人和事。
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以下优点:第一,经济法案例具体生动。
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演示精心设计的案例,提出具体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经济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针对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运而生。
为培养出适合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专业方面下功夫必不可少,而其中作为向专业方向发展的专业基础课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在学生知识能力构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目前,专业基础课已成为制约专业延伸、发展的瓶颈。
如何推动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经济法课程作为高校的专业基础课,面向除法学专业以外的大多数专业本科生开设,是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工学等专业的必修课。
由于经济法课程的实用性,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非常重视经济法的教学工作,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培养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但不容否认的是,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改进,以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一、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定位不准确,内容欠缺针对性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很多,比如国际贸易类、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类、金融类等。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需要有所侧重,更不同于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而目前,一些高校在经济法的教学名称和内容设置上与一般的法学本科专业相近似,即使有所改动,也只是法学专业课程的压缩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容易忽略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忽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材选用不合理,缺乏专业适用性目前,市面上出版的经济法教材版本繁多,但很多都缺乏专业适用性。
比如,有的教材只是对现行法律条文的罗列,缺少对法律条文的分析和应用;有的教材涉及面过广,重点不突出;有的教材只是纯理论分析,缺少相应案例。
谈经济法的教学改革
谈 经 济 法 的 教 学 改 革
高 丽 霞
( 太原大学 管理系 , 山西 太 原 000 ) 3 0 9
摘要 : 高职教学 中, 在 课程教 学是教 学活动的基础 。经济 法课程是 经济类专业学生必修的 专业基础课 , 对 学生今后 掌握 处理相 关问题 的方 法和技 能 , 用法律 手段 , 利 保护 自己的正 当 益 , 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要做 权 起
( ) 法教学 体例 杂乱 , 章节 先后 顺 序排 列无 三 经济 各
科学依 据 许多经济法教科 书往 往既 有 民法 的 内容, 又有 国 际
商法 、 国际 贸易 法 的 内容 , 的还 有 法 学基 础 理论 的 内 有 容, 五花八 门, 无所不包 。而且经济 法各章 节先后顺 序安 排极为混乱 , 没有科学 的划分 标准 , 者持 有的十几 种经 笔
和学生 学习造 成了很 大的困难。 ( ) 四 实践实验教 学环节的缺失使 获得 的法律 知识难
三、 经济法课程教学 内窖 的改革
收稿 日期 :0 50 —8 2 0 —82 作者简介 : 高丽霞(9 0) 士 , 1 8 一, 河北获鹿人 。 太原 大学管理 系助教 。
・
5 ・ 4
在高职教学 中, 程教 学是教 学 活 动的基 础。高 职 课 教 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 的“ 学科 本位 ” 的课 程培养 目 标 和内容体 系 , 建 以培 养 实用 型 、 能型 人才 为 出发 构 技 点, 瞄准职 业 岗位 群 的 实 际需要 , 以职业 能 力 训练 为 基 础, 理论和实践 紧密结 合 , 既有较 强针 对 性 , 又有较 强适 应性的培养 目 和课程体 系。 标
维普资讯
( ) 一 以专业特点为基础改革教学 内容 日常的教学中 , 我们还是 多以课本 为中心 , 书上有 的
刍议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限的课时下仍要追求全面讲授 , 这样就使 据经 管类 学生专业特 点精心选 择 《 经济
学生对 经济 法的学 习与其专业 的学 习发 法》 教学 内容。经济法 的教学内容要根据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社会越 来越 需要经 生 了脱节, 教师对于经管类学生最需了解 学生 的专业需求不 同而做 出不 同的选择 , 管类人 才具备相关 经济法知识 和解决经 和 掌握 的专 门领域 的经济法 知识往往没 而不必拘泥于所谓 的部 门法界限。 笔者认 济纠纷 的能力。 经济法》 《 作为经管类专业 有详细讲授。 为, 适当淡化或者打破部门法的划分界 限 学生 的必修课越来越受 到重视 , 我们亟须 ( ) 学方式单一、 . 三 教 呆板 长期以来 , 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是必要的。 对于 用新 的视角和思路来推进经管类专业 《 经 我国法学教育一直沿 袭大 陆法的法学 教 经管类专业学生而 言, 毕业生 的就业领域 济法》 的教学改革 。
计等方 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
关键词 : 课程; 教学改革; 经济法
中 图 分 类号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 62 A
专业经济法课程多采用 概论 ”“ 、 通论 ” 的 适合 于学 生 。 形式 , 课时相对于法学 专业 比较少 , 在有
( ) 二 精心选择教学 内容 . 教师需要根
育 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是介于教材和 的课堂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 一言堂 ” 知识, 、 而计划法、 社保法、 统计法等 内容对 学生之 间实施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 满堂灌 ”教师和 同学之间缺乏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沟 于经管类专 业学生应用性 不强 可 以做 适 ,
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 进行教学 通和交流, 教学相对分离。经济法作为一 当删减。 这样课程 内容的选择有助于学生 活动的基本 工具 。作为市场经济“ 游戏规 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 如果只有教师唱独 缩短岗位适应 时间, 增强就业 竞争 力。而 则 ”的经 济法律法规 适应于社会 经济发 角戏, 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 且 , 将学 习的重点放在学 生专 业所 涉及 的 展, 具有一 定的动态性 , 而且社 会经济生 别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 , 《 对 经济法》 经济法 知识上还 能在一 定程度 上解 决经 活也瞬息万 变, 不断产 生新 问题 、 新情况, 课程认 识不够 , 学习积 极性不强 , 如果教 济法 内容庞杂而课 时有限的矛盾。
《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53《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刘丽华(云南工商学院,云南昆明651700)摘 要:在全党全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的背景条件下,‘经济法“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已然成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能够言传身教的教学团队建设㊁课程体系重构㊁思政案例的嵌入㊁话语体系的确立㊁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帮助学生认知国家战略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㊁关注现实问题,养成学生经世济民㊁诚信服务㊁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㊂本文就‘经济法“教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㊁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探索,并提出思考和建议㊂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6.0730 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㊁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㊂鉴于‘经济法“课程是所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范围较广㊁影响面大,必须在教学团队的思政素质建设㊁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㊂1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1.1 课程思政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众所周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发复杂和多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是各级各类高校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已经成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是保障我国长治久安,决定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决定性举措㊂1.2 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 的关键所在要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政治意识㊁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通过思政课程与专业的课程思政协同效角充分发挥,使学生专业技能切实提高的同时,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㊁人生观㊁世界观的树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的特点,紧紧抓住教师队伍 主力军 ㊁课程建设 主战场 ㊁课堂教学 主渠道 ,让所有高校㊁所有教师㊁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㊁种好责任田,科学设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㊂1.3 课程思政是提高‘经济法“教学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经济法主要针对在市场规则调整以及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关系,通过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法律规范㊂与公法或私法有所不同,经济法需要对各类主体利益进行综合保护,其中包括了个体营利性及社会公益性㊂在社会公益性层面,需要确保社会公平性,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㊂另外经济法所涉及的内容还包括了通过有效调整手段对目标进行高层面的协调,包括资源配置以及财富分配等㊂所以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相关法律和规范,同时还需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也充分体现了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㊂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应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法律知识相结合,在进行专业法律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国情世情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㊁世界观㊁人生观的树立,培养学生能够坚持底线,遵守规则,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及良好职业操守的养成㊂2 ‘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实践2.1 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对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理念方法进行明确,对教学体系㊁学科内容商贸教育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54以及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进行编写,应基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成绩检查的重要标准,并对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知识点进行寻找和挖掘,同时对思政素材不断积累,使思政教育能够顺利融入经济法教学各环节㊂转变以往重视学科体系完整性,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需要从法律能力㊁公民素养㊁职业道德㊁社会能力入手,围绕权利保护及行使,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五观教育进行提炼,包括了改革观教育㊁发展观教育㊁民主观教育㊁矛盾观教育和自由观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法治㊁改革及发展,对经济法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加强挖掘,从而使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顶层设计得以顺利完成㊂以人大出版社‘经济法“教材为例,在进行企业法相关内容讲授时,教师应对学生文明礼貌㊁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培养加强重视,使学生能够成为守道德㊁有理想㊁具备良好交往沟通能力以及较好合作共事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独资企业法㊁外资企业法㊁合伙企业法的相关知识㊁内涵等,对未来将从事的行业性质更加清晰,对法律法规知识更加熟悉㊂同时学生也能够对合同法中相关合同㊁合同法的基本特征及内涵有所掌握,以及结合合同订立原则㊁履行的一般规则及履行中的抗辩权和保全措施等,对违约责任的承担更加明确,使其契约精神增强;通过破产法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企业破产形成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程序了解和掌握,对学生处理公司清算程序的能力加以培养,同时结合破产后企业重组案例,对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培养,能够更好地面对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在证券法学习中,可利用相关案例对学生起到警示和告诫的作用,在未来工作中严禁存在操纵市场㊁内幕交易㊁欺诈客户等不法行为,并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予以深入了解,对诚信法治氛围进行积极营造,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同时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可采取有效的法律保护手段,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㊂2.2 嵌入思政元素为了有效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使其价值理念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理论认同㊁情感认同㊁价值认同不断增强,避免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㊂所以经济法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不能简单㊁直接地对传统思政课程内容进行嫁接,或是将专业知识教学过程转变为思政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对新教学话语体系进行创新,在经济学专业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中嵌入思政教育,根据经济法学课程的特性,对课程中所包括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㊁多元,同时将法学理论结合案例素材进行合理运用,使其影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㊂2.3 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基于课程思政,对经济法教学进行创新,还需要对师资进行有效整合,对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进行打造,其中应包括:团学骨干㊁律政专家㊁专职教师㊁创业导师等,作为育人共同体能够实现优势叠加㊁职能互补,以及全员育人的新局面㊂专兼职教学团队通过不同学科类型㊁不同能力类型㊁不同功能类型的专兼职教师组建,有效促进教学平台的全面共享㊂2.4 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在经济法教学中,可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思政教育的融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使课程思政更具体化,使全程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前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人文视角和社会视角展开研究㊁资料整理,最终形成自身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模拟实训㊁头脑风暴㊁小组分享㊁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对自身协作能力㊁信息处理能力㊁社交能力加强培养,使学生的人文精神㊁批判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㊂除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外,科学的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㊂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评价方式,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㊂比如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采用多种评价模式,综合评价㊂比如学生自我评价㊁同学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模式之下,可以让学生更大地发挥主体作用;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性评价㊂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换位思考,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不断建立信心,注重自我提升;加强评价结果交流,有效评价㊂应该根据当前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保障后续教学更加有序地开展㊂虽然就当前的评价模式而言,不存在完美的评价模式,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在不断地进行改变,教学评价也需要实时更新,所以教师无法有效判断哪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最适合的㊂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评价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评价方案的反思,有效收集学生的建议,听取学生针对评价方案的意见和想法,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评价方案,提高评价方案的合理性,保障当前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㊂3 彰显‘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亮点3.1 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效结合在现代人才价值观教育中,包括了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指受教育者无计划㊁内隐㊁间接的社会活动,并在宏观发展方向的主导下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学的过程,其与后者相较之下,其教育过程更加快乐㊁目的和内容更加隐蔽㊁教育接受更具自主性㊁教育途径更加开放等优势,此优势特征最好能够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理念相结合㊂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553.2 人文情怀与专业知识有效相结合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的体现予以重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通过伦理道德情感的体现,体现对人性㊁人的尊严的肯定,对自由平等的弘扬,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关怀,这也需要将人的主现意识与专业技能和知识有效结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以生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审美观㊁道德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得以实现㊂3.3 引进行业兼职教师,提升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质量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依托团委各种社会实践活动㊁社团活动以及大学生法律服务义工组织形式,组织学生社会调查㊁法律服务㊁创新创业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课内外相结合㊁理论结合实践㊁课堂结合生活,使实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强㊂与行业专兼职教师的共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优势互补㊁资源共享㊁全员育人的局面得以形成㊂专兼职教学团队能够有效提高师资力量,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更具针对性,使功能互补㊁方法互补得以实现㊂引导学生自行对其中思政内容深入体验,促进校内外协同育人合力格局的有效形成,并构建教学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全方位育人教育目标得以实现㊂4 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4.1 建立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由于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改革需要结合众多课程和专业,所以从学校层面出发,需要对课程思政平台进行有效构建,专业课程教师㊁对思政教师㊁团学工队伍进行整合,并对互动性强㊁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的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打造,使课程的协同效应在教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得到有效保障,形成上下贯通㊁整体联动㊁全员育人㊁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共同体㊂4.2 统筹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开发要对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加强设计开发,对课程建设加强管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㊂首先,需要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围绕学科优势及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完善㊂其次,要通过专业学科优势的充分发挥,对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和要素进行挖掘,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深度拓展;从专业学科的独特理论㊁视域和方法出发,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创建,使思政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提高㊂最后,要通过加强课外实践等探索活动,促进大学生展开体验式思考,使专业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效结合的目的得以实现㊂4.3 要大力加强思政课程思政水平能力培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㊁指导者,教师作为重要的育人实施主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的能力得以提升㊂因此,需要学校对专业教师加强培训,并使培训常态化㊁专项化,使教师育德意识㊁育德能力有效提高,并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觉加强思政教育㊁主动研究思政教育功能的意识和能力㊂4.4 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协同育人机制为了使课程思政理念在高等教育中得到有效落实,需要对高校教学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建设,同时需要推进一系列工作㊂针对目前统筹设计质量较低,具体落实粗放以及评价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首先,要对全局性㊁高势位的大思政领导体制进行构建,建立学校思政育人专门领导机构,对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方案㊁实施方法㊁步骤和效果进行全面监督㊂其次,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设立㊁教改立项等扶持政策中加大投入力度,对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予以积极鼓励㊂最后,要对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其最终教育效益及育人效果进行科学考评;对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建立健全,使课程思政的占比加大,在绩效考评㊁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有效体现,从而使示范效应得以形成㊂5 结束语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学生思想品德提高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是重要的实现渠道和途径,因此各类专业课程应加强与课程思政的有效配合,两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㊁同向同行的发展态势㊂同时专业课程教师还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㊁认知特点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和育德能力㊂另外,专业课程因其学科内涵的复杂性,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应对完整的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开发,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时,还应加强人文情感渗透㊂最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㊁新颖㊁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及立德树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㊂参考文献[1]刘衍希.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以工程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为例[J ].文学少年,2019,(10):1-1.[2]冯伟.基于 互联网+ 课程思政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792(2):39+65-66.[3]范伟丽.思政元素融于经济法课程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4]栾淞婷,郭弘.思政教育融入‘经济法“教学过程的探索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 ].知识文库,2018,(19):165-165.。
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浅析
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浅析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作为会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内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对经济法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大多是以法律法规为主,忽略了对实际经济运作规律的探讨和分析。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经济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在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而现在,教学改革采取了更多的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分析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得到了革新。
传统的黑板书写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现在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被广泛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注重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 passively listening to actively participating,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 提高教学效果经济法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和科学。
学生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基于“对分课堂”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对分课堂”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经济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法律课程,它涉及到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适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情况,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课堂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经济法课堂的实效性和教学效果,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经济法教学的新模式。
本文将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出发,探讨基于“对分课堂”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对分课堂”是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它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分成短小的“对话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学进行短暂的小组讨论和交流,以达到学习和交流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具有很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3. 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小模块,有利于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深度思考。
4.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经济法课堂内容往往过于枯燥和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根据“对分课堂”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将经济法的内容分为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例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深度思考和学习的目的。
2. 提倡学生参与,增强互动性在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基于“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可以提倡学生参与,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讨论和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将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济法教学改革思考
经济法教学改革思考摘要:作为高校法学类重点科目,经济法教学一直是高校法学教育重心之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经济法教学,出现了教学内容不统一、考核方式不合理、实践教学缺失等一系列弊端。
本文基于对经济学特点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对我国高校经济法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法学教学;思考;实践教学经济法是高校法学专业核心学科之一,内含大量实用性课程,涉及到社会应用中大量的法律法规,内容整体呈抽象化和理论化,有一定教学难度。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大量的理论性和概念性内容存在,教师与学生双方都会感觉压力极大。
另一方面,面对社会对法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法学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杂乱的法学知识体系构架,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制度,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实用性法学理论知识,提高日常生活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当前法学教育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法课程特点研究(一)课程综合性较强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法学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劳动法、企业制度法、合伙制度法、合同条款法、民事诉讼、社会法律法规等许多社会门类。
在后期应用中,与计算机、保险、金融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都有交叉对接,所以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法学理论概念进行探究,还需要对其他经济类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广泛性了解。
其内在综合性导致学生知识理论学习压力巨大,内容驳杂,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混淆,所以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环境变更,经济法作为社会经济类行为准则,为适应社会需求,维护人民经济利益,解决经济类纠纷,一直处在不断修订、扩充阶段,以至于法学教材内容也会随之而修改补充。
所以经济法学科整体处于常态化变更状态,这给相关研究学习工作带来了不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理论抽象化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以大量法律条款和概念信息为主,虽然存在一些案例分析,但整体内容具有绝对抽象化理论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通 , 就更谈不上真正 发挥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 所应 当 发挥的作用 。 3 教学方式 的单一和滞后 。 . 经济法课程 目前仍然大多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 教 师 台上粉笔 教学 , 学生 台下 奋 笔疾 书。理论 性 很强 的法
律、 法规 又偏偏 是需要 记忆 的部分 , 只是采 取通过 教师 说
19 ・ 1
同专业 的特色有选择 、 有重点 的差别介 绍 , 于工商管 理 对 类学生应 当重 点讲 授各类 市场 主体 、 市场 管理 方 面 的法 律; 对于市场 营销类学生 重点 讲授 《 同法》 合 等方 面 的法
律、 法规 ; 对于经济管理类 的学生重点讲授 《 司法》 《 公 、会 计法 》 等方 面的法律 。同时 , 专科 和本科 因为 教学 目标 的 差别 , 教材的选择亦应 当不 同。在专 、 本一 体 的学 校也不 能为 了图省事而选 择相 同的教材 , 把教学上 的差别全部都 压在任课教师的身上。
试, 很少思考 。 与实践脱 节。同时 , 因为各个 学校条件 的不 同, 有些学校甚 至不能 够给经济 法教学提 供多媒 体教 学 , 使得这 一教学很难融 汇更 大的知识 量和选 择更 多样的 教 学方式 , 教学手段 单一滞后 , 逐渐丧失其应有 的活力 。 4 考核 手段 的有待合理化 。 . 经济法课 程在不 同的专业有不 同的要求 , 些要求考 有 试有些要求 考查 。考试方 面偏 重于对经 济法规 的 的记忆 和理解 , 重理论轻应 用 ; 考查方 面更是有所放松 , 或者是写 篇论文或者 是留些作 业就可 以完成课业 。很难 看 出学 生 对经济法 的理解 和其运用经济法解决相关 问题 的能力 。
21 0 0年 9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o B i ut u ain I s tt o r a fHu e Ad l Ed e t n tue o i
S p, e 2 0 10
V _l N . Ol 6 O5
第l卷 6
第5 期
浅谈《 经济法》 学改革 教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1教学 内容不分专业 的雷 同。 .
经济法教材有很 多种类 , 针对 法律专业 学生 的《 有 经 济法》, 有针对经 济管 理类学 生 的《 济 法》 亦有 分 的更 经 , 为细致 的针对会计 专业 学生 的《 经济 法 》 不 同专业 和层 , 次的学生所选用 的教材应该 是有所 不 同的。但 在有些 学 校不 同专业 的学生选择相 同的课本 , 甚至在有些专本一体 的学校 , 专科生 和本科生所 选用的教材也是一样 的。在 教 师教学的过程 中也没有 能够很好 的弥补这 样的一个缺陷 ,
在教材选定后就应 当在一定 时期 内保 持教材 的稳定
温 华
( 南工程学 院 , 河 河南郑州 , 5 1 1 419 )
【 摘
要 ] 几年严峻 的就 业形势要 求我们更应 当以就 业为 目的, 近 把培养应 用型的人才作为教 学的重要 目标。针对 现
行 经济法课程教 学 在的 内 、 式等存在的 问题 , 者根 据 当前教 学的 实 际情 况 , 存 容 方 笔 有针对 性 的提 出了 自己的一 些建议 ,
・
经济法课程 的开 设 , 主要是针对法律类及经管类专 业 的学 生 , 两大类 因为教学 目标 的差 异甚大 , 这 因此 教材 选
择的不同也是显 而易见 的。主要是 非法律专业 经济 法课 程教 材的选择 , 到经济 、 理、 涉及 管 会计 、 等专业 , 些 营销 这 专业 这一课程教材 的选择 应 当根 据 自己专 业 的特 色和 需 要而有 所侧重 。但是经济 法课程所涉及 到的法律 、 法规 众 多, 教材不可 能一一涉及 , 就需要教 师在授课 时针 对不 这
教 的方 式 , 也很 难让学生能够很好 的理解 。因此更多 的只
、
现行经 济法课程 的教学现状 虽然 在经 济法教学过程 中我们 也在不 断地 探索 和改 进, 但因种种原 因还是存 在着 这样或那 样 的问题 , 表 主要
一பைடு நூலகம்
能是采 取硬性记忆 的方式 记 录老 师讲授 的 内容 以应付 考
期 望可以收到较好的教 学效果。
[ 关键词 】 经济 法; 学现状 ;改革 ; 教 建议 [ 中图分类号 ] 2 G4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3 -8 8 2 1 )5 - 19 2 17 - 3 7 (0 0 0 -- 1—0 0
经济法课程是经 济、 管理 、 营销类 学生 必修 的一 门专 业课 , 学生必须 学习一定 的经济法 原理 , 了解适 应 当前经 济发展的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 并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 才能够在将来的工作 中成 为适 应经济 社会 发展需要 的应 用型人才 。怎样通过一个学期 的经济法教学 , 完成这样一 个 教学 目标 , 则是我们在 教学实践 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的问
二 、 济 法 教 学 改 革 的几 点建 议 经
做到有所侧重, 然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自
2 教学计划和教学 目标的不尽一致 。 .
1根据教学 内同的不同慎重选择教材 , . 保持教材 的稳
定性和适时性 。
我们 在教学 目标上总是 期望 能够通 过理论 和实 践 的 结合 , 培养适应本专业领域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 才, 但教学计划往往不尽合理 。经济法课 程是一 门综合性 学科 ,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 一定 的经 济原理 , 懂得 一定 又要 量 的法律法规 的应 用 , 这就要求在制定 教学计划时能够注 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和借鉴。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恰 恰 忽略了这一 点 , 导致学 生掌 握的知识 孤 立 , 能够 融会 不 [ 收稿 日期 ]0 0 —0 —3 21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