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实战训练)(原卷版)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4)[题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伯乐”是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B. 文中的“千里马”是指有才干的人。

C. 文中的“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D. 文中的“天下无马”的“马”是指没有才干的人。

2. 对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B. 对在位者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进行批评。

C. 对统治阶级不能重用和奖励人才,致使人才流失表示惋惜。

D. 对统治阶级中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给以肯定。

[题解]着重从理解文意的角度命题。

第1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抨击了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

文中“天下无马”,是“食马者”所说。

其实,不是“真无马”,而是“真不知马”。

可见D项有误。

参考答案:D第2题。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

韩愈写《马说》一文时,初登仕途,不得志,郁郁不欢,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非常愤慨。

参考答案:A。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含答案)

《马说》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文选》《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解释括号前的字: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 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测试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C.安求其能千里也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 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阅读训练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6.“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7.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8.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9.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10.“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1.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3.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4.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5.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知识梳理)(解析版)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知识梳理)(解析版)

《马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

2. 唐宋八大家包括: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文章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往往是托物寓意。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课文内容概括。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文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四、字音字形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祗(zhǐ)一食(shí)一石(dàn)食(sì)马者而食(sì)也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⑹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按照。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真无马邪:通“耶”,吗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二)通假字①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③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马说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马说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马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23.马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C.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拿着册子也看不懂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经贸方面,尽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还会增多。

D.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赞叹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D.祗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二、综合性学习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专题26 马说(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 马说(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 马说(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节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注]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贵臣:朝廷的重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遇其叱咄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有高猿长啸C.安.求其能千里也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D.策之不以其道.伐竹取道.2.翻译下面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甲】文写千里马,【乙】文写劣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4.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孟浩然发出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苦吟。

如果你是一个不被重用的人才,你会怎么做?(2023·江苏泰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两则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3)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3)

(2)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人们使用“马上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四则材料中,画线的四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提出修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象形字“马”。

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

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是: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吃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11.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12.说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标题“马说”即“说说千里马”或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点明写作议论 的对象和文体。
读音停顿
世/有伯乐(bó lè),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 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ɡ)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④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其__真__不__知__马__也___。
课堂检测
⑤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_食__不__饱__,__力__不__足__,__才__美__不__外__见___。 ⑥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在:_策__之__不_ _以_其__道__,__食__之__不__能__尽__其__材__,__鸣__之__而__不__能__通__其__ _意__。
板书设计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提出问题)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反面展开议论)
二、千里马遭遇埋没——食马者不知 谴责
(反面论述)
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照应开头)
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 重用,你将怎么做?
我会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同 时要学会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 能。也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 会发光。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 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贵 的马,也只能辱没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槽边,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 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 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 马也就被埋没了。)
4.本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来阐述自 己的观点,请指出文中“伯乐”“千里马” 和“食马者”各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 并指出作者集中抨击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4分) ①伯乐:_能__识__别__人__才__的__封__建__统__治__者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 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 识马的。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有时 )
(2)策之不以其道 ( 用马鞭驱赶 )
(3)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都

(4)及异大破敌军 ( 等到,到了 )
2.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C3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1)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 (2)大力举荐项斯; (3)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 并为他安葬。(两点即可)
6.[甲]文通篇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以千里 马不遇伯乐,写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情感?(3分)
托物寓意。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 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 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8 马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原卷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③策之不以其道道: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2、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因官吏部侍郎,又称。

谥号,又称韩文公。

文学主张上强调。

提出的口号。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苏轼称他。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等作品。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说是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6、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7、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答:8、《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答:9、你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答:10、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11、下列各句对《马说》一文分析不恰当的有项是()A、《马说》一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B、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C、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实战训练)(解析版)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7 《马说》(实战训练)(解析版)

《马说》实战训练一、(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真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案】1.C2.B3.B4.(1)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5.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解析】1.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专题《马说》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专题《马说》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说》中的人才观、文章结构及其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思考相关问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马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还是挺高的。通过引导他们关注人才选拔这个话题,成功地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b.文章内容解析:《马说》中所阐述的马的习性、用途及其与人才选拔的关系。
c.阅读真题解析:针对近年中考出现的《马说》相关阅读真题进行分析讲解。
d.文化背景: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主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说》的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结合文化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寓意。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辩论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辩论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论据不够充分,逻辑不够严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教他们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讲解文章结构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起承转合的概念还不够清晰。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我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最后,针对阅读真题的解析,我觉得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他们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首先,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通过丰富的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品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品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品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2.文体常识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相当于现在的杂文。

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一般是社会性问题)的深刻见解;极具文采,下笔如行云流水,让人读来兴趣盎然。

3.文言考点链接“之”的用法“之”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具体如下:(1)作代词。

代指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它(们)等”。

(2)作助词。

有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

结构助词: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如“奴隶人之手”。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一个主谓短语,做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

如“宋之丁氏”。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

语气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如“久之,目似瞑”。

(3)作动词。

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译为“去”“往”“到”等。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8(2)题。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zhǐ) 骈死(pián) 槽枥(lì) 食马者(sì) 外见(xi àn)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 马说 -(试卷配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 马说 -(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一、基础知识1.填空。

(1)韩愈,字_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______代著名______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2)其真不知马也()(3)安求其能千里也()(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策之不以其道 ()(6)食之不能尽其材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5.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虽有千里之能D.骈死于槽枥之间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不饱,力不足(吃不饱,力气不充足)B.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实战训练一、(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真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二、(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②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③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揭席④而起,曰:“趣⑤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⑥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侠马也。

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驟,朝礼⑦回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颜渊论御马》)(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谮(zèn):说人坏话,诬陷别人。

③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④揭席:离席,散席。

⑤趣:同“促”。

⑥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

⑦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乡.寡人日④是以..舜无佚民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8.①甲文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被埋没的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的愤懑以及对封建统治阶级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②乙文运用_____方法进行推理推断出东野毕驾驭的马会逃跑的结论。

三、(2019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①龙嘘气②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③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④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⑥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

②嘘气:吐气,呼气。

③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

④感:通“撼”,摇动,震动。

⑤汩(gǔ):淹没。

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执策而临.之③云固.弗灵于龙也④乃.其所自为也(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4)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

(5)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2019年四川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世皆称孟尝君①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②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尝君传》)[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

②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南,故云。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才美不外见.(______)(2)擅.齐之强(______)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5)主以.故归之(______)(6)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______)12.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13.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五、(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三闾祠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③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lǘ)祠:位于潮南汩罗。

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③岁时:节今。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骈.死于糟枥之间(_______)(2)是.马也(_______)(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4)湘兰沅芷年年绿.(______)15.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京。

16.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江远山极目回。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18.“英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オ”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英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19.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1)“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推残:乙文中,作者认为是(2)“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

(请用课文原话回答)六、(2019年福建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③,犹可二百里。

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啖:吃。

②介:披上战甲。

③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④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2)才美不外见.(______)(3)故常奇.之(______)(4)比.行百余里(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解/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B.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C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D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4.岳飞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作者都借论马来表达对__________的看法,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

七、(2019年湖北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