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A.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C.就业就医问题 D.交通拥堵问题2、清朝前期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A. 扬州B. 苏州C. 景德镇D. 松江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4、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周明清时期遇见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A. 苏商粤商B. 晋商微商C. 浙商苏商D. 苏商微商5、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政策是()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招募农民屯田D. 改进生产工具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7、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8、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A.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9、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这一繁盛的景致出现在清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10、下列作物中哪一个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A. 玉米B. 甘薯C. 水稻D. 马铃薯11、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A. 耕地面积扩大B. 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 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12、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1
量大幅度提高。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①晋商 ②徽商 ③闽商 ④冀商 ⑤浙商
1661年(顺治十八年)
A、人口快速发展 B、开垦荒田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4道肩)摩”经的景济象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 6078430 年)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176661年年(到乾17隆76三年十,一耕地面积74发1生44了9什5么 年)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因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治理黄河、 淮河等,兴修水利工程。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清初统治者发展农业的措施:
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 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
◆ 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 积扩大。
◆ ②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 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2、作用及影◆响: 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了 严重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 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71年)?
时间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16
人口数 5.5
6.6 8.3 9.8 11.4 12.6 13.4 13.8
(亿)
10 年 增 加 数 量 1.1 1.7 1.5 1.6 1.2 0.8 0.4
湖北的汉口镇
在明朝中期才
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的漕船
发展起来,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清朝时已成为
清代晋商商铺和住宅代表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人烟数十里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 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推动的作用。
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清初统治者措施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经济发展,国力 增强,社会安定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 “集市社会”,它犹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 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
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反映了( B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历史课。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二是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纺织业、瓷器业和盐业的发展;三是商业的活跃,包括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和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一、知识目标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
二、思想教育目标1. 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2.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却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3. 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所增长,但发展非常缓慢。
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三、能力培养目标1. 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影响,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 在教师指导下,对比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清军入关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保卫祖国的边疆,做了哪些工作?清朝前期的统治者,粉碎了国内地方割据势力和部分少数民族中的反动贵族发动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抗击了沙俄的侵略,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从而使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除此之外,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还采取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资本主义萌芽也比明朝有了发展。
但是,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使得中的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2. 讲授新课(板书)第3课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自1616年至1840年是清朝的前期,共历时200多年,经历了7个皇帝,清军入关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板书)一、清朝前期农业的继续发展(板书)1. 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君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1、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 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 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2、概况: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3、问题: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剧中主人
公乔致庸是一名典型的晋商,晋商兴盛于( D)
A.秦汉时期 B.东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B)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清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朝 前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自学书本第三目,解决下列问题
①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1. 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 二、兴盛的表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到清朝中叶,山西
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
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徽 州商人或“徽帮”。徽人经商,源 远流长,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 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课件_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41张PPT)
清朝前期,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清朝时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以苏州、湖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 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 反映了清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也成为 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同时它也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 业区域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 展。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材料中“天下有四聚”是指哪些城市?为什么被称 为“天下有四聚”?
京师、佛山、苏州、汉口。 因为这些城市的商业发达。
三、人口的增长
时间 17世纪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人口 2亿 1.19亿 1.5亿 3.1亿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 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 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 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可以感受到 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 品增加,投入市场,商品经济活 跃。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 实,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的兴盛。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9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活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和分析史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海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习题课件
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的史实。通过对人口快速增长影响的讨论,提高综合分析和辩 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面对明末清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清朝人口 快速增长的史实基础上,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过程。 通过整合多方面历史信息,认识到清朝经济得到发展,掌握归 纳、综合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朝经济发展一方面反映我国古代文明的 发展,但到18世纪末,盛世也隐藏着危机,通过对人口快速增 长问题的反思,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发
展
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人口的增长 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
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板书设计清Fra bibliotek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朝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恢复和发展
前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康
期
乾
社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关 键 信 息 “1700 年 ”“1820 年”“中欧生产总值对比”可知中国基本上比整个欧洲 的生产总值还要高,体现的是清朝经济兴盛,D 选项符 合题意。
1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生齿殷繁(人口众多) , 土地所出,仅可赡给 (周济救助) , 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 有裨益。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年内 3.65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了商业网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时分析了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2.能力目标通过课后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时间和事件。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较不断发展壮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 学习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特点。
3. 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板书法:板书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将其概述清晰明了,使同学们容易理解。
2.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3.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互动式教学法,让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掌握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特点。
五、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环节 | 内容 | 安排时间------|--------|-------1 | 导入 | 5分钟2 | 观看视频 | 10分钟3 | 学习笔记 | 20分钟4 | 团队讨论 | 15分钟5 | 总结 | 5 分钟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清朝前期的图片导入本次课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图片相关的问题,例如:这是哪个朝代的情况?这是一幅什么画面?这张图能带给我们哪些关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2.观看视频:(10分钟)播放有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视频,让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
3.学习笔记:(20分钟)教师讲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学生同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相关知识,抓住关键点,便于复习。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清朝开荒执照
3.农业发展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和大运河 。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 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 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 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 “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合作互学
2、原因:请结合下面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得出.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政策.
材料二: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 后,到了清朝得到大面积推广. 材料三: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材料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前代的基础
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 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 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 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 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 坝,填塞日多”。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 去之地就是苏州。
乾隆时期的 苏州,据载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地值寸金”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课 件(共3 1张PPT )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课 件(共3 1张PPT )
3.农业发展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结合书中《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及《前门街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苏州繁华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学生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直观的感受。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7张PPT)教育课件
什
么
很
头
试
常
变
成
我
自
己
你
部
多
时
完
弄
。
但
戏
候
在
这
样
做
时 现 镜 有
场
一
个
就
穿
我
不
想
后
不
好
的
后
和
尔
是
等
我
果
就
戴 。
是 东
得
你
可
希
当
你
真
以 的
■电你是否有这样经历,当 你在做某一项工作 和学习的时候,脑 子里经常会蹦出各 种不同的需求。比 如你想安 心下来看2小时的书,大脑会 蹦出口渴想喝水, 然后喝水的时候自 然的打开电视。。 。。。。,一个小 时过去 了,可能书还没看2页。很多 时候甚至你自己都 没有意思到,你的 大脑不停地超控你 的注意力,你就这 么轻易 的被你的大脑所左右。你已 经不知不觉地变成 了大脑的奴隶。尽 管你在用它思考, 但是你要明白你不 应该隶属 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 有你的大脑,并且 应该是你可以控制 你的大脑才对。一 切从你意识到你可 以控制你 的大脑的时候,会改变你的 很多东西。比如控 制你的情绪,无论 身处何种境地,都 要明白自己所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清雍正(公元1722—1735 年在位) 高8.5厘米 口径51厘米
清朝景德镇
清代景德镇制 瓷工艺——汝 窑
新授
动脑 筋
清朝商业的 发展有哪些
表现?
(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 形成商业网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 镇、汉口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 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 (晋商、徽商)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人口增加
引发环境问题,造成社会压力
本课小结
C 1.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的朝代是( ) A.元朝 B.宋朝 C.清朝前期 D.唐朝
C 2.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 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 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钟桐山湖北《武昌县志》说:“高宗纯皇帝特饬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
“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的朝代是( )
C.明清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LOGO
二. 补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丝织十景图》描绘了丝织过程中10道工序:胰炼、染色、络丝、牵经、摇纺、接经、挑花、倒花、织 绸和提花,不同的工序产生泡丝工、染丝工、整经工、接头工、倒花工等不同的工种。《丝织十景图》中 出现了60多个人物,为清一色的男性。这些男性主要是从事丝织业生产的操作工,画面上偶尔出现头戴红 顶帽的,则是官府所派的管理人员。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
1.清朝前期,丝织业、_棉__织__业__、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制___茶__业__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品种繁多, 产品精良。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手___工__业__工__场____。
王素《纺织图册》节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清《纺织图》
土地过度开垦
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钟桐山湖北《武昌县志》说:“高宗纯皇帝特饬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 “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破坏生态;
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 ) 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_______,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人口剧增带来的问题
1.人均粮食占有量少,人 民饥贫
“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 吃的粮食。所有耕地从不休耕。”
——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 实》 2.过度开垦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地主不断提高要价,增长地租,贫民越来越无法承 受。地租如此直线上升,使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的佃户忍无可忍,不得不起来抗争。除了抗租之外, 抗税斗争越来越普遍。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 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A.杭州
B.扬州
C.苏州
D.广州
课堂测试
A 5.清朝商业兴盛,请问当时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6.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人口的数量也有
A 了很大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生态环境破坏
③经济持续发展
④农业生产恢复较快
A.①②
B.③④
D.②④
C.①③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祖孙四代对农业是什么态度?有什么影响? 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措施: 1.耕田面积扩大,土地得到开垦; 2.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进行治理; 3.种植庄稼,改进技术,改良品种; 4经济作物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人口数 0.19亿 0.2亿 0.25亿 1.43亿 1.83亿 2.75亿
清代前期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I.明朝未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国之大计”应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改革科举制度
D.加强思想控制
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商业市镇兴盛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出现了农村集市
4、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5.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D.就业就医问题
二、非选择题
6.徽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
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微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
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
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微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別,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哪些?
(2) 结合材料二,说明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 结合材料三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 4) 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选择题
1.B
2.D
3.A
4.C
5.C
二、非选择题
6.(1) 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 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3) 经验: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勤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 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