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30问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简答题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简答题

语文课程标准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和体验?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和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用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其次,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是轻松自如开展教学的保证。

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

如上课程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削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这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经天纬地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题库(含答案)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题库(含答案)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题库(含答案)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部分一、填空题。

1.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 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3.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4.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 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5.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7.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益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 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基础性,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 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建立文化自信, 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9.语文课程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 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课程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设计。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

9、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当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同时关注人类和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5、教材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一、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数为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

(完整版)语文课程标准常识问答案

(完整版)语文课程标准常识问答案

1、《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据专家介绍,《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

教师只有深入学习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

2、《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化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3、“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规定了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础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过程达到这一要求。

(2)“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

“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了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4)“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需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做了详尽的规定。

(5)“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多元化评价建议,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生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4、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25问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25问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25问1.《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什么情况下制订的?它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新体系。

据专家介绍,《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

教师只有深入学习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

2.《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化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3.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学科性质定位的变化,结束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长期争论。

以往教学大纲对语文的定性更多立足于语言的角度,《语文课程标准》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4.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试题

新课标试题

新课标试题一、名词解释(10 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文化、身体、心理素质 ) 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填空(20 分)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判断(10 分)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 )3 、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 √ )4 、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4000 个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24 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答: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教材,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其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填空题30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填空题30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填空题30题含答案1.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

答案:工具性;人文性2. 语文教学应在_______的过程中进行。

答案:师生平等对话3. 课程标准按_______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答案:四4. 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

答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答案:识字;写字;阅读;写作6. 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的形成。

答案:语文素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7. 教材编写应体现_______,关注_______,关注_______。

答案: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人类;自然8.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答案:积累;感悟;运用9. 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_______式和_______式教学。

答案:启发;讨论10. 学生是_______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者和_______者。

答案:语文学习;引导;组织11.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习惯。

答案:语感;发展思维;具备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1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_______和_______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答案:表达;交流13.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答案:倾听;表达14.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培训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培训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B.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C. 阅读科学论文D. 阅读新闻报道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写作技能包括:A. 记叙文B. 议论文C. 说明文D. 所有以上选项3.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方式是:A. 快速阅读B. 精读C. 略读D. 浏览4.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不包括:A. 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B. 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C. 能够进行公开演讲D. 能够使用多种语言进行表达5.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包括:A. 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B.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C. 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________能力,包括听说读写。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够________,理解作者的意图。

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通过________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应该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

12. 描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写作教学方法。

13. 阐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标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15.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培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4. D5. D二、填空题6. 语文7. 深入思考8. 思维能力,表达能力9. 广泛阅读10.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简答题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能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评价文本价值,并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实验小学202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含答案

实验小学202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含答案

实验小学202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含答案1.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单选题]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正确答案)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2. 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单选题]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正确答案)D、不要求3. 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单选题] *A、①②③④(正确答案)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4.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

[单选题] *A、多认少写(正确答案)B、少认多写C、多认多写5.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单选题] *A、语文素养(正确答案)B、道德素养C、文化素养6.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单选题]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正确答案)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7.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单选题] *A、诵读和浏览B、精读和略读C、朗读和默读(正确答案)8. 语文课程围绕(),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单选题] *A、核心目标B、核心素养(正确答案)C、核心素质D、核心问题9.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单选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正确答案)10. “写作”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第三学段分别被称为()。

[单选题] *A “说话”和“写话”B “写话”和“作文”C “写话”和“习作”(正确答案)D“说话”和“习作”11.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单选题] *A、学生(正确答案)B、教师C、学生和教师12. 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钧D. 一诺千金答案:A2.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马致远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不好。

C. 他学习好,但是品德不好。

D. 他学习好,并且品德也好。

答案:D4. “春眠不觉晓”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维B. 孟浩然C. 杜甫D. 李白答案:B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词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柳永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答案:李白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______的名句。

答案:范仲淹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子衿》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苏轼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陶渊明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但同时体弱多病,情感细腻,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但最终因命运的捉弄而悲剧收场。

2. 请解释“文以载道”的含义。

答案:“文以载道”是指文学作品应该承载和传达一定的思想、道理或情感,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

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思想深度。

3.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忠义著称,智勇双全,善于结交天下英雄,最终成为梁山好汉的首领,领导起义军反抗腐败的官僚统治。

四、作文题(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22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2022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2022语文课程标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修订原则的三个“导向”是什么?1.坚持目标导向.2.坚持问题导向.3.坚持创新导向.2、语文新课标的“新”,主要表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完善了课程目标,凝练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提出了“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细化了实施要求,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实现教、学、考的统一,提出了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加强了幼小之间、小学各学段之间、小初之间的有效衔接.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体现在哪五个方面?一是强化了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部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4、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哪些方面打下基础?1.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3.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哪几条?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6、如何理解“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其次,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再次,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和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和答案

*文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和答案单项选择: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C )课程。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把1到9年级共分为( C )学段。

A.2B.3C.4D.53.语文学习的主体是( A )。

A.学生B.教师C.听课者D.校长4.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 A)。

A.师生平等B.必须服从老师的C.必须服从学生的 D.以上观点都是错误的5.下列哪种评价方式不正确( D )。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贬低性评价6.小学第二学段中,课内习作每学年应该是( C )次。

A.12B.14C.16D.187.小学第三学段中,学生应该要背诵优秀诗文( C )篇。

A.40B.50C.60D.708.小学1—6年级的学生要求背诵的篇目都是( A )。

A.诗歌B.文言文C.短篇散文D.名著9.判定一节课是否有时效最重要标准是看( D )。

A.生动的课堂气氛B.热烈的小组活动C.有效的课堂设计D.是否完成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10.各个学段阅读教学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学生( B )。

A.快速读B.有感情地朗读C.朗读D.默读1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2.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13.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A)。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14.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C )。

A.定量评价B.终结性评价C.定性评价D. 表现性评价1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 )。

A.评价的能力B.创作的能力C.仿写的能力D.体验的能力1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D )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17.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及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及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及答案
一、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 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 语文课程的作用? 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 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 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 全人格打下根底;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注释工具书
20.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方案,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 量不少于
名著。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260万 两三部 80 21. 注重写作过程中 、 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搜集素
材 构思立意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
22.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 ,内容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 ;写简单 的议论性文章,做到 ;根据 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识字 检字方法 3500
14.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 的根底上,学写标准、通行的 ,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 法,体会书法的 。正楷字 行楷 字审美价值
15. 能用普通话 、 地朗读。养成 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 钟不少于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 和 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500略读浏览
9.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五个方面 提出要求。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0,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 级、
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表达语文课程的 和 。各个学 段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九年一贯整体整体性 阶段性 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意图明确具体充实明白清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30问1.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53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课程是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教育理念滞后、课程结构单一、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普遍,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证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实施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0年6月是研制阶段,200年到2004年是实验阶段,2004年到2005年是推广阶段。

2001年,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贯彻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

到2002年,各个地级市都要有一个实验区,占人学学生人数的10%-15%。

到2003年,将有30%的学生进入实验区,到2005年,全国所有的一、三、七年级(指初一)的学生都将进入实验,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对新的一轮的基础教育课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次改革不是哪个人要改,哪个专家要改,而是不改不行了。

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适度超前才行。

3.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将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4.《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什么情况下制订的?它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新体系。

据专家介绍,《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

教师只有深入学习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

5.“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规定了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础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过程达到这一要求。

(2)“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

“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了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4)“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需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做了详尽的规定。

(5)“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多元化评价建议,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生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6.《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化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7.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学科性质定位的变化,结束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长期争论。

以往教学大纲对语文的定性更多立足于语言的角度,《语文课程标准》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8.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9.《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理解“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

什么是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在:(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语文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正确的科学态度,最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精神。

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思想方法对人的认识和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10.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在给语文学科定性时,除了继续突出语文的交际工具性质之外,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质,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过去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质转向重视语文的双重(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一个“工具性”或“人文性”是无法概括语文这一复杂学科的本质属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身又是处于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之中。

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推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11.《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中,为什么将“语言文字”改为“语文”?以往的《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的表述是这样说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句话在《课程标准》里改成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虽然只是将“语言文字”改成“语文”,但其内涵不一样了。

“语言文字”主要是就这一套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而言的,“语文”就不同了。

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其内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它的内涵。

一是语文是民族的根,也是学生做人的本。

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就是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要通过教“语文”培育现代的中国人。

二是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与情感协同发展、互相促进的过程。

语文充满形象与情感,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他们求知的渴望、钻研的精神、学习的劲头也就越强烈,效率也越高。

14.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语文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地说,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简略地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即;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

15.《语文课程标准》通篇不提“训练”二字,作为指导性文字的“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淡化“训练”?二十世纪末,人们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忽视学生的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

当然,造成语文教学的种种失误,并不都是“训练”的错,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原本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训练”逐渐演变成单纯的“题海战术”,再加上大量死板的、质量低劣的“标准化的试题”占去了学生多数宝贵的时间,并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指导性文字的“课标”,淡化“训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当然,淡化“训练”,不等于不要训练,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这就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

1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并强调“l—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从少写”是符合学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的。

儿童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是重在“写”上。

小学生手部的肌肉还不够发达,字写得既慢又很吃力,相对来说,多识少写就要轻松得多。

实际上,一年级上册教材用这样的方法共安排了306个生字(其中要求认识的138个,要求写的只有168个),比过去第一册的识字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17.《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哪些新的策略?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