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知识整理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16-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地理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地图:①
马鞍山市行政区划图,②马鞍山市市政广场平面图,③濮塘自
然风景区导游图,④安徽省地形图。据此完成4~6题。
4.地理老师展示的这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B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幅地图中,②马鞍山市市政广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7-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名师点拨
比例尺的大小
(1)图幅相同时,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比例尺越小。
(2)图幅和经纬网格数量相同时,相邻两条经纬线度数差值越大的地图,
比例尺越小。
(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
尺越小。
(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14-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读张老师家附近的街道简图,完成2~3题。
2.将图中的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字比例尺,表示正确的是( B )
A.1∶100000
B.1∶10000
C.1∶200000
D.1∶20000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15-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3.张老师经常从家出发,绕街心花园顺时针散步,他散步的方 向是( D ) A.北—西—南—东—北 B.南—东—北—西—南 C.西—北—东—南—西 D.南—西—北—东—南
场平面图表示的范围最小,其比例尺最大。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第三节 电气事故分类
2
雷电事故
1、种类:直击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 应雷、球雷。 2、特点: 雷电流幅度大(几十到几百千安) 冲击过电压高(几百到几千千伏) 冲击性强(几到几十微秒) 3、防雷:避雷器
3
直击雷就是直接打击到物体上的雷电; 感应雷即通过雷击目标旁边的金属物等 导电体感应,间接打击到物体 上。 二者比较常见
8
雷雨天气注意事项:
1.不要停留在楼面上晾衣服、种花等; 2.要注意关好门窗;不要洗头、冲凉。 3.应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 体及电力设备; 4.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5.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也不要高举球拍、 锄头等物体; 6.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7.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 8.不宜快速开摩托车、快骑些组织和国家的公众照射限值标准
15
防辐射小知识
1、利用可接收AM(调幅)频道的收音机,了解 电器使用的安全距离。收音机打开后靠近电器, 会发现收音机所传出的噪音突然变大。走出一 段距离后,才会恢复原来较小的噪音量,以此 确定安全距离。 2、虽然很多电器的辐射都远远超过了2mG, 但辐射的伤害是个累积的过程,和辐射源保持 距离,减少使用时间会大大降低辐射的伤害。
12
电器辐射排行
电磁灶(400mG)、微波炉(130―360mG) 手机(2―100mG)、电吹风(80mG)、空 调(50mG)、显像管显示器(6―20mG)、 电脑主机(1―20mG)、电动剃须刀(9mG) 电饭锅(15mG)、洗衣机(12mG)、电冰箱 (10mG)、小灵通(1―10mG)
16
3、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 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 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 还可多饮茶水,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 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4、使用手机时别性急,接电话之前最好在手 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打电话时也要等电 话拨出几秒后再放到耳边。手机接通的瞬间辐 射会迅速增加几十倍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中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核心口诀:
“升失氧做还原剂,降得还做氧化剂”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做氧化剂(有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三大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
①守恒规律:三大守恒(见上)。
②强弱规律: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③优先规律: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时,加入一种氧化剂,会先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
应。
④价态规律:(1)价态归中,简记为“只靠拢,不交叉”。
称为价态归中反应。
(2)歧化反应,“中间价→高价+低价”。
4.单线桥、双线桥的画法举例
1。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三要素二、比例尺定义、公式和表示方法1、地图比例尺的计算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其大小取决于分数值的大小。
表示区域范围大小在同样尺寸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要统一成厘米) 表 示方式 线段 式 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 少千米,如0 5千米 数字 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如 1:500000或1/500000 文字 式用文字来表示比例尺大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围越小,但表示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越大,但表示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的平方。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注意】A.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大小是指比值的大B.比例尺形式统一时,直接比较大小;形式不统一时,先转化成3、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三、方向在地图上,一般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而可以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如下图所示:①一般定向法: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地图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 在同一条经线上,两点是正北、正南的关系,且上北下南;B. 在同一条纬线上,两点是正东、正西的关系,且左西右东;若两点不在同一纬线也不在同一经线,则需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两点之间东西方向的判断取所跨经度小于180°的劣弧一侧来确定)。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民族知识点1: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
(1)语言和文字:大多数民族有民族语言,有些民族有民族文字。
【注】繁体中文,现主要通用于港、澳、台地区。
(2)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乐器举例重大节日或传统活动举例)其他区少数民族的乐器(5)部分民族的特色建筑知识点2:民族分布特点1.民族分布①大杂居:大杂居指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分散在全国各地,汇合居住。
②小聚居:小聚居指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且同一民族主要聚居在同一地区。
③交错居住:交错居住指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
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4)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个民族对国家统一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安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高中化学 选修五 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物命名知识点总结
有机物命名习惯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常见的有机物:烷、烯、炔及其同系物学习目标:1、看化合物结构简式能写出名字2、见化合物名字能写出结构简式一、习惯命名法烷烃的命名1、碳原子数小于等于10,用天干命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注意同分异构体:2、碳原子数在10以上,用数字命名。
十一烷烃、十三烷等。
随着碳原子数不断增大,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原来越多,习惯命名法就不在适用。
为了更方便地命名有机物,引入了系统命名法。
二、系统命名法(一)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步骤:1、定主链(就长不就短,就多不就少)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子数决定;若最长的碳链不止一条,选择取代基多的碳链作为主链。
2、找支链(就近不就远,就简不就繁)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3、命名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文字之间以“—”相连。
例如:同基团合并写:(二)烯烃、炔烃的命名方法:与烷烃类似,下面列出不同之处1、定主链(主链中必须含有官能团,如烯烃必须含有碳碳双键,炔烃必须含有碳碳三键)2、找支链(编号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3、命名(标明官能团的位置)例子:(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例子:。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解剖学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3、基本结构: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4、骨髓大部分都有造血机能,呈红色叫红骨髓5、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8、成人的脊椎有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和复杂的韧带关节连结而成9、椎骨的形态:每一块椎骨都是由椎体、椎弓、及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共同组成10、第七颈椎又称隆、棘突较长不分叉在体表容易摸到、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11、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12、脊柱的功能:除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外、还能作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14、颅骨:颅骨共有23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5、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
颅骨的顶叫颅盖、底叫颅底16、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包括梨骨、下颌骨、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各2块17、额、顶、颞、蝶4块骨的相连接部叫翼点18、只有下颌骨由于咀嚼运动的发展与颞骨组成颞下颌关节19、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骨20、肩胛骨外侧角有一浅窝叫关节盂、内侧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2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而薄,因此肩关节运动较灵活、能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22、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前、后壁都有肌和腱加强、前下部比较薄弱、所以肩关节前下部脱位比较常见23、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构成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25、髋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26、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27、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第三节均衡价格
第三节均衡价格【知识点1】均衡价格的含义及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o 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的含义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
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每当旧的平衡被破坏之后,买卖双方总会千方百计的设法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均衡数量和新的市场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
1.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2.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目的是保护买方利益)。
3.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4.若政府监管不力可能出现:(1)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2)生产者变相涨价等现象
5.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配给制)。
只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保护价格
(最低价格,支持价格)
1.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2.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目的是保护卖方利益)
3.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4. 若没有政府收购,可能出现(1)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2)生产者变相降价等现象。
5. 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保护价格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2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一、化学键: 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
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 也不叫化学键(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
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 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 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离子键化学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a. I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
b. 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SO42-等)。
b.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SO42-等)。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形成示例共用电子对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离子化合物中作用力大小一般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作用力越强原子半径越小, 作用力越强与性质的关系离子间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
如: MgO>NaCl如:MgO>NaCl 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 所形成的共价分子越稳定, 所形成的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如稳定性:H2O>H2S, 熔沸点:金刚石>晶体硅实例NaCl、MgO Cl2.HCl、NaOH(O、H之间)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概念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形成条件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通式及示例A—A、A==A、A≡A, 如Cl-Cl、C=C、N≡N A—B、A==B、A≡B, 如H-Cl、C=O、C≡N成键原子电性成键原子不显电性, 电中性显电性, 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相对显负电性存在某金属单质中, 某些共价化合物(如H2O2)中, 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中共价化合物中, 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H4Cl、NaOH)中相互关系知识点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项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粒子金属阳离子或NH4+、非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没有分子分子或原子、没有离子所含化学键离子键, 还可能有共价键只含有共价键物质类型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弱碱、少数盐大多数有机物实例MgO、Na2O2.KO2.Ba(OH)2.MgSO4、Kal(SO4)2.12H2OCO2.SiO2.NH3、H2SO4、Al(OH)3、HgCl2.C12H22O11性质状态通常以晶体形态存在气态、液体或固态导电性熔融状态能导电、易溶物质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熔融状态不导电, 易溶物质在水溶液里可能导电或不导电类别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熔融时克服的作用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或共价键熔沸点较高较低(如CO2)或很高(如SiO2)二、(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 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当一个化合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以离子键为主, 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 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速度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②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把速度公式v=s/t变形得出s=vt、t=s/v可求路程和时间。
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公式:v= s/t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s=vt计算:v=s/tt=s/v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四、知识拓展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图a 图b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解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1. 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2. 现代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会计的发展1.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1. 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1. 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1. 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2.持续经营假设(对时间的限定)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3.会计分期(对时间期间的限制)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也和持续经营有关)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4. 货币计量假设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二.会计基础1. 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20页)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2. 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应付制,概念见书20页)1)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重点)一.可靠性1.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依据事实,如实反映,内容完整。
高一生物_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xx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 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xx、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 英国人xx(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xx(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①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②抑制是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第二节体液与环境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馈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馈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1、主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被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2、血液又称全血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运输O2、CO2②调节功能③防御和免疫功能6、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7、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血细胞形态的作用8、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9、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一样: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10、等渗溶液:%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第二节血细胞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①运输O2和CO2②缓冲酸碱度变化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表示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4、正常的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原料为铁和蛋白质,成熟因子为维生素B12和叶酸5、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有关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①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凝血功能③参与生理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1、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2、血液凝固后1~2H,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该液体称为血清3、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1、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2、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抗B3、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2、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短更为显着4、室缩期占:①等容收缩期占: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A压即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射血期占:心室进一步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血液射入A,心室容积变小5、室舒期占:①等容舒张期占:心室舒张开始→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充盈期占: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房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6、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70%来自室内压降低抽吸作用30%来自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7、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降低速度最快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9、每分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0、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动脉血压、收缩力1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①↑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②↓→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2、后负荷A血压①↑→搏出量↓→心输出量↓②↓→搏出量↑→心输出量↑13、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4、心率①↑〈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②↑〉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③↓→心输出量↓15、第一心音: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6、第二心音;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7、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18、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S,故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节律19、心肌兴奋时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其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心室同步收缩第二节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㈠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的值①收缩压:指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00~120MMHG②舒张压:指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参考值为~60~80MMHG③脉搏压即脉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④平均动脉压指在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G㈡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及异常①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而变化;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长血压渐升高②血压异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或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③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量的必要条件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动力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口径是形成血压的两个根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3、足够循环血量前提心脏射血—外周阻力→①1/3搏出量→外周②2/3搏出量储存大A中→大动4、脉扩张→①缓冲收缩压②心舒期大A回缩→①维持舒张压②1/3搏出量→流向外周5、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的血流是持续的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大动脉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7、搏出量: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8、外周阻力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9、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10、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11、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生理情况下二者相适应;若循环血量减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压降低12、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迂回通路:是经过真毛细血管15、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16、有效滤过压组成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值①正值—组织液生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②负值—组织液回流在毛细血管静脉端1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与水肿的关系: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炎性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病或肾病→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通透性↑如过敏→部分血浆蛋白漏出→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④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迷走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2、心交感中枢: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3、交感缩血管中枢:支配绝大多数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5、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冲动↑→延髓『①心迷走中枢+②心交感中枢-→心输出量↓』『③缩血管中枢-→外周阻力↓』→血压↓6、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常用作强心急救药7、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第五章呼吸第一节概述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4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2、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二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吸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呼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3、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4、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在于: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②肺组织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5、胸内压=-肺回缩力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7、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肺回缩力的2/3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是: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其病理意义: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9、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1项重要指标10、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时间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1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三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1、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总是由分压高侧向分压低侧的方向扩散2、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2、CO2、H+、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①CO2:一定浓度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②0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③H+: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二节机械消化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之一,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2、蠕动:是胃肠平滑肌共有运动形式之一3、容受性舒张:胃特有的运动形式4、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喂排空6、胃运动使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顺序,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第三节化学消化1、盐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2、胃蛋白酶原: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膘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3、粘液:粘夜能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胰液的组成: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5、肠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7、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8、胆盐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吸收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肠吸收入血3、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肠吸收入血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为主第五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M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受下述因素影响:①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着②精神活动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④环境温度:在20~30度的环境中最为稳定2、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第二节体温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称为体温,正常人腋下温度为~度2、体温的生理变异:①昼夜的变化②性别,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③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④年龄⑤其他,肌肉活动3、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4、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①辐射散热②传导散热③对流散热④蒸发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5、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6、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7、目前认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肾脏的排泄第一节概述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2、正常人每昼夜24H尿量1000~2000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第二节尿液生成的过程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5、正常肾糖阈为~L160~180MG%第三节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二节突触生理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2、根据功能分: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①胆碱能纤维②肾上腺能纤维2、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3、N受体:箭毒阻断N2受体4、a受体: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5、B1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受体分布在支气管;心得安是B受体的阻断剂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第十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生理1、不经眼调节正好能使6M以外物体发射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形成1个倒立缩小的实象2、正常眼看6M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晰视觉3、眼的调节:①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②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的反应③双眼球会聚4、视黄酮有消耗需维生素A补充,若缺乏维生素A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乏,而产生夜盲症5、视敏度:视敏度又称视力6、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第二节位听觉器官生理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①气导:声波主要→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又称前庭窗→内耳;声波次要→鼓室气体振动→蜗窗又称圆窗→内耳②骨导:声波→颅骨→内耳2、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1、又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称激素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协调②相互拮抗③允许作用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1、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若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②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2、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对腺垂体有调节作用的多肽,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3、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①对代谢的影响: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显着增高、物质代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对糖代谢的作用:总效应使血糖升高②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③其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的影响心率增快、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第四节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质分解、呈向心性肥胖②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促肾糖皮质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③对其它组织器官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三多一少;小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诱发或加剧胃溃疡;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第五节胰岛1、胰岛的生理作用:①对糖的代谢:使血糖降低②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③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2、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生理部分THEEND。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解剖学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3、基本结构: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4、骨髓大部分都有造血机能,呈红色叫红骨髓5、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8、成人的脊椎有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和复杂的韧带关节连结而成9、椎骨的形态:每一块椎骨都是由椎体、椎弓、及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共同组成10、第七颈椎又称隆、棘突较长不分叉在体表容易摸到、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11、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12、脊柱的功能:除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外、还能作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14、颅骨:颅骨共有23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5、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
颅骨的顶叫颅盖、底叫颅底16、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包括梨骨、下颌骨、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各2块17、额、顶、颞、蝶4块骨的相连接部叫翼点18、只有下颌骨由于咀嚼运动的发展与颞骨组成颞下颌关节19、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骨20、肩胛骨外侧角有一浅窝叫关节盂、内侧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2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而薄,因此肩关节运动较灵活、能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22、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前、后壁都有肌和腱加强、前下部比较薄弱、所以肩关节前下部脱位比较常见23、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构成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25、髋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26、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27、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知识点填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判断下面四幅图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箭头标出来)二、太阳直射点移动6.22( 日)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23°26′S 12.22( 日)★2..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在下图中分别填注二分二至日)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在下图中填注近日点和远日点)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线,反之是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或“=”)0°,夜半球上(“>”、“<”或“=”)0°,晨昏线上(“>”、“<”或“=”)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即1°=)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西——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知识梳理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课标: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2.震级VS 烈度震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自然: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状况;发生时间。
人为:建筑物牢固程度;防灾救灾能力;经济发展水平。
(二)地震波1. 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地震波有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之分。
2.横波、纵波异同点:同: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异: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二、地球内部圈层1.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说一说:随着深度的增加,横波和纵波速度的变化特点。
3.各圈层的特点圈层范围 基本特征 地壳地表至17km ①固态;②厚度不一; ③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地幔17km 至2900km ①固态;②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③上层有软流层层(岩浆发源地)。
地核 2900km 至地心 ①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②铁、镍组成;③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注: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1.定义: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必背)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自转方向:
整体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周期
恒星日与太阳日
太阳日
转动360°59’ 24h 恒星日(地球自转真正周期)
转动360° 23小时56分4秒
3、地球自转速度
角速度和线速度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中赤道最大,南北纬60度处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为0. 角速度:
除两极为0外,其余处处相等,均为15度/小时
N S
S S N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
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
整体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_逆___时针
南极上空看:呈__顺__时针
3、周期:1年=365日6时9分10秒
4、速度:在近日点快,在远日点慢
5、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约为23.5°)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个意义:昼夜交替
原因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自转
第二个意义: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沿着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
D A
B C
规律:南左北右
如在南半球在北半球
第三个意义:划分时间(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规定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2:00,以此推算其他经线的地方时
6:00
0:00 12:00
①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②同一条纬线,东【早】西【晚】
③太阳光直射的经线时刻为【12:00 】
④同一天地方时数值大者时刻【24h 】
⑤经度差转换成时间:
15 °=_1__h; 1°=__4_min,
2、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同一时区
计算①已知某一经度线,求其所在时区
某地经度÷15°=某地所在地的时区号数
(小数后面小于0.5舍大于0.5入)
如116°E所在的时区=116/15=7.7 在东八区
中央经线
时区中间的经线,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0°,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是180°,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计算②已知时区号数,求中央经线的方法:
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8X15=120°E
区时: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这一时区统一的时间,即区时
计算③△
如: 当美国纽约(西五区)是10月27日19:15时,东八区的区时是多少?
东八区的区时=19:15-[(-5)-8]=10月28日8:15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变更线
某地时区号×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 区时=已知区时-(已知时区-所求时区)
时区:东正西负
结果是负数,+24,日期=已知日期-1
结果大于24,-24,日期=已知日期+1
穿过日界线,日期要改变:①日期加一天,时刻不变 ②日期减少一天,时刻不变;③④日期和时刻都不变;⑤日期增加一天,时刻减少一个小时 ⑥日期减少一天,时刻增加一个小时
三、公转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移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夏至—冬至
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冬至—夏至
第二个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时的太阳高度的概念
规律:
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正午太阳高
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
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
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总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直射点最大,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影子问题:
正午所在的经线,此条经线的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应用:①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②楼间距问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越大
第三个意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
常见俯视昼夜分布图
第四个意义:五带的划分
①当黄赤交角变大时
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宽————热带变大
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宽————寒带变大 归线与极圈之间变窄————温带变小 ②当黄赤交角变小时
南北回归线之间变窄————热带变小 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窄————寒带变小 归线与极圈之间变宽————温带变大
1、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直射南回归线图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