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说明
机电技术应用大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修改稿
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试行)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学习年限三年四、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三创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1、职业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6)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2、职业能力目标(1)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的能力。
(2)具备绘制和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有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图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应用能力。
(5)具有一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和先进质量管理能力。
(6)具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能力。
(7)具备基本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8)具备使用常用专业软件的能力。
(9)能进行计算机常规操作。
(10)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等诊断机电设备故障并修复。
3、职业知识(1)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2)了解一般机电设备的结构。
(3)了解机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
(4)掌握机电产品营销知识。
(5)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 度:
(1)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2)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能掌握本专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 (4)能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 图、简单装配图和电气制图 (5)应用计算机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 (6)能通过机械的零件图分析出零件的加工工 艺 (7)能应用AutoCAD软件测绘机械零件图样和电 气制图
法及电磁学的基本知识。 使用,配电板安
电工 通过学习与实训:能正确运 装,复合照明线
4
用相关知识对电路进行分析 路设计与安装。 96
基础 和计算,能运用磁场的基本 技能考核要求:
性质及磁路与磁路定律的内 能正确使用工具
容,以及电磁感应的概念分 仪表,正确进行
析和解决问题。
线路设计与安
装。
机械
主要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 计算机造型和绘图内容; 加强组合体构型设计 ;增 加零件构型设计,装配体构 技能考核项目: 型设计; 加强徒手绘图通 尺规手工绘图。
2.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和机电设备生产第一 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员、机电 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械加工员, 机电产品的营销及产品售后服务技术人员等工作。 主要职业领域及职业岗位如下表:
序号 职业岗位或相关工作岗位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1 机电设备操作人员
熟练操作各类常用机电设备能 力
件、识读简单机械和机电产 (四级)职业技
品部件装配图;熟悉机械图 能鉴定的相关要
样表达内容的有关规定、画 求。
法及识读。
技能考核项目: 主要教学内容:电路的基础 常用电工工具的 知识,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 使用,万用表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说明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一、教学改革的需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
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机床;(2)具有对机床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机床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
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
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
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2011年12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㈠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电类企业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㈡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类企业的第一线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侧重于机械设备的操作、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含模具开发)、电子装配线的操作、自动控制设备的运行与监控、机械或电气故障的诊断与维护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特殊课程与技能的专门教学与训练。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㈠知识结构:1、政治、职业道德、法律、公共关系及美学等方面的基础文化、人文知识;2、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3、数学运算的基本知识;4、实用外语与专业外语的基本知识;5、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及专业技术理论知识;6、制图、实验、计算机应用、电气及PLC控制、CAD/CAM等方面的知识;7、机械工程设计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
㈡能力结构:1、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的能力;基础教学达到普通中等职业院校基本水平;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一级水平。
2、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各方面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在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普通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水平,在技能方面达到中级工水平。
3、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在比较熟练处理现场所发生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基础上,具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关于2011级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调整说明 -
关于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调整说明
教务处:
根据市场调查和对校内专业任课教师调查,经组织专业任课教师论证,决定对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如下调整:
1.对公共课课程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1)、语文第三、四学期周课时由4节改为3节;
(2)、数学第二学期周课时由4节改为3节;
(3)、英语第三四学期周课时由三节改为2节;
(4)、物理周课时由3节改为2节。
2、《机械基础》开设时间由第三、四学期调整至第一、二学期。
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周课时由4节调整为2节。
4、《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第三学期周课时由四节增至6节。
5、《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周课时由4节改为6节。
6、增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
机电专业组
二0一一年九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项目教学计划1、项目教学目的意义:学生按照项目系统的学习机电设备维修知识,了解机电设备的组成部分,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原理与方法。
项目名称项目时间项目内容课时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第1、2周 1. 设备维修技术的作用2.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括及发展趋势。
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其对策4、设备维修前的工作准备12课时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第3、4、5周 1. 机械零件的拆卸与清洗;2. 装配尺寸链3、典型零件的装配18课时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第6、7、8、9周1.机械修复法2、焊接修复法3、电镀修复法24课时机电设备修理精度的检验第10、11、12、13周1、机电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
2、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24课时典型零部件及电器元件的修复第14、15、16、周1.典型机械零件的修复2.常见电器元件的修复3.常见电器故障与维修18课时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第17、18、19周1、普通机床设备的维修2、数控机床设备的维修18课时2、项目地点: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指导教师:何伦锋3、项目考核办法:(1)课堂纪律及课堂作业完成情况。
(30分)(2)项目项目完成速度及正确率。
(40分)(3)学生自评。
(15分)(4)教师评价。
(15分)4、项目实施要求:(1)严格遵守实训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禁止违规。
(2)禁止饮食,禁止在室内喧哗、嬉戏,保持安静,轻声讨论(3)爱护设备,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
(4)不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5)要求学生项目时必须带万用表、螺丝刀、书与笔,并按照指定的座位就坐。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平凉工程技术学校(原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研组修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二〇一四年三月关于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说明1.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岗位需求而修订。
2.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充分考虑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力求知识和技能结构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在教学中充分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重视讲练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岗位能力,力求在工作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
3.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有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员、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械加工员、机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以上工种的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4.顶岗实习阶段教学计划按企业岗位需求与实际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1.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2.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3.学制:三年制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及改革创新和自主创业精神,在机电设备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及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2.业务范围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和机电设备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员、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械加工员,机电产品的营销及产品售后服务技术人员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机电设备使用、维护、修理、经营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获得相应的初中级技能证书,具有从事规模化机电设备经营销售服务和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三年制)关于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说明1、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岗位需求而修订。
2、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充分考虑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力求知识和技能结构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在教学中充分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重视讲练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岗位能力,力求在工作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
3、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有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员、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械加工员、机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以上工种的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4、顶岗实习阶段教学计划按企业岗位需求与实际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1、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2、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3、学制:三年制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及改革创新和自主创业精神,在机电设备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及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2、业务范围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和机电设备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维修员、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员、机电设备管理员、机械加工员,机电产品的营销及产品售后服务技术人员等工作。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监测、维修及营销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专业方向取得1-2个证书,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学生应具备一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相关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电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2.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见故障诊断,并完成故障诊断报告。
3.能对机电产品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营销1.了解机电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基本内容(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1、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2、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社会人员3、学制:三年(含顶岗实习一年)(二)培养目标、人才规格1、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人才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1、公共基础课1)德育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2)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3)语文(实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机电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全套)
2011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学习年限三年四、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三创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1.职业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6)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2.职业能力目标(1)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的能力。
(2)具备绘制和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有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图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应用能力。
(5)具有一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和先进质量管理能力。
(6)具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能力。
(7)具备基本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8)具备使用常用专业软件的能力。
(9)能进行计算机常规操作。
(10)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等诊断机电设备故障并修复。
3.职业知识(1)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2)了解一般机电设备的结构。
(3)了解机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
(4)掌握机电产品营销知识。
(5)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五、职业岗位导向与职业资格1.面向的职业岗位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中专教学计划(2011级适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年中专)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并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政治方面毕业生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素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业务方面毕业生应具备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能掌握本专业的发展;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知识结构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绘图(含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②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结构与维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
③掌握基本的机电生产工艺知识和初步的经营组织管理知识。
④掌握一门外语,有阅读本专业一般技术资料的能力。
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微机基本操作,熟悉一种高级语言(或数据库)的使用。
⑥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⑧掌握基本的机电生产工艺知识和初步的经营组织管理知识。
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⑩电子产品营销知识;(2)能力结构①正确熟练使用电工仪器、仪表和机械测量量具,具有熟练的机钳工操作技能与低压电工操作技能;②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③具有设计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能力及编制其加工工艺文件的能力;④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⑤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排版和表格处理能力;⑥一定的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2011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2011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概述1、专业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2、专业含义: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维修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的中高级专业技能人才。
3、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且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者。
4、学制:2.5年。
5、教学模式:模块式一体化学分制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中高级维修电工及中级电子装备维修工。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维修电工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机床设备维修、PLC技术,变频技术,触摸屏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电子装配与调试工具备portelDXP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家用电器、制冷设备调试维修基本技能并了解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信工程的基本技术;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使用电子CAD(portelDXP)、PLC (三菱、西门子)、变频器、触摸屏等软件。
3、掌握制冷设备的维修技能。
4、掌握一般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
5、掌握常用机床的电气维修技术,并初步具备PLC程序的编制能力。
6、具备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7、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国家承认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后,至少获得一种与本专业相关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设置及要点1、公共课(1)法律与就业指导:主要培训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
(2)语文:主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要求学生写出字迹工整清晰汉字。
(3)数学:主要学习各类三角形及其应用,掌握平面坐标系计算,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知识及应用,掌握度量衡转换计算,正确使用科学计算器,为专业课的有关计算服务。
(4)英语(电子类):以实用为目标,降低了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加了大量的新词汇、新用语,使之更加贴近当前学生的生活和行业的最新发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计划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修业年限:3年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 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1. 在机电设备生产部门, 可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的一般技术工作;2. 在维修和调试部门,可以从事机电设备的常规维护及简单的修理和调试工作;3. 在营销部门,可从事机电设备采购、推销、等业务工作;4. 在工业生产企业及大中型服务单位,可从事机电设备保养、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
知识结构:1. 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熟悉机电设备采购、推销等基础知识。
3.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 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控制线路。
6. 了解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结构组成。
专业技术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及钳工基本功。
2.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 (含仪表、设备和工具。
3. 具有一般机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4. 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一般机电设备的能力。
5.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6. 具有经营机电设备各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8. 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9. 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0. 具有查阅机电设备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11. 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理论部分: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电气制图、液动与气动技术、机械常识、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电力拖动控制电路、 PLC 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机床设备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计划
2011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具有必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即掌握电气和机械设备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一般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技术;具有判断常用机电设备的故障及维修能力;具有维修电工、机修钳工和某种机加工的操作能力(主要为车工)。
懂得从事机电生产的基本规律,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能力。
掌握数控机床加工原理和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能够熟练的编制生产型数控机床程序并能熟练操作生产型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4.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熟练的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5.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学制全日制3年。
四、岗位、素质能力、课程结构分析表(附表1)五、课程设置(1)必修课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共135学分。
其中专业技能课是按照专业需要设置的核心主干课程,本专业面向数控、机电控制两个方向,供学生择业需要。
(2)选修课是为拓宽、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面、体现岗位特点、张扬学生个性而开设的课程,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但必须修满14分。
公选课是素质类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全院公选课一览表中选择,三年内必须修满学分。
六、专业主干课程介绍1、《机械制造技术》(12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各种机加工的方法、特点以及加工范围、机制工艺、金属切学原理和刀具的基本理论。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一、课程目标机电技术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践性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机电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将学生接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其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发展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会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机电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熟练掌握相关机电技术的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机电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包括技术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能力等;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发出新的技术产品或改进产品,推动产业进步;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外部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5. 培养应对实际工作场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场景并胜任具体职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为了更好地达到以上目标,推进教学改革,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措施:1.课程纲要和教学大纲改革机电技术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践技能课程,因此,应该在课程纲要和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重点和学生必备技能。
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和层次,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实施计划,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应考虑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和相应课程的评估机制,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实践,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解决、实验技能培训等方式,以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3.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改革在教学资源方面,应该加强设备和工具的投入和更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实验室和教育训练中心,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在教学环境方面,应注意改善教室的气氛和教育氛围。
老师应该注重互动和反馈,让学生参与课堂,扩展视野。
4.教学管理和评估改革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和评估应该导向课程目标达成,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素养。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机电技术为核心职业能力,掌握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识图与测绘等技能,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1.素质结构(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2)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4)具有法制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5)具有与人合作共事的意识和团队精神;(6)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识结构(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知识;(2)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理论知识;(3)掌握电气控制、金属加工、和检测技术、液压传动等专业技术知识;(4)能够识别电气、机械图纸的能力;(5)能运用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设备进行安装和检测的能力;(6)能运用机电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对一般电器设备进行操作、安装、调试和修理的能力。
3.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创业能力;(2)学生应考取中级及以上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3)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基本的应用文写作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5)具备基本的绘图、识图能力;(6)具备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操作、设备管理、维护等工作能力;(8)具备维修电工操作技术和机床操作技术基本能力;(9)具备从事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德育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说明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和完善必须与时俱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年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在市场调查和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修改。
一、修改的指导思想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订都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天天都有新的变化,因而计划的修改也是滚动的。
这种滚动的修改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猜测性。
1、培养目标应与人才市场相适应
学校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出路靠市场。
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定会供不应求。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人才的贫乏,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的中等“技术型”人才。
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时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如何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三字上下功夫。
首先在制定计划时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猜测性,合理地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
另外修订的新的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的衔接前提下,在执行新的计划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变化对计划进行一些新的调整也是相当必要的。
2、知识结构应与个性发展相适应
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别,为了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在保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是照顾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因此相关的课程在计划中应突现出来;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爱好,合理修改计划中的选修课及第二课堂活动;三是尽可能创造条件,答应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或其它某些课程。
二、修改的方式方法
计划的修改应有计划性、组织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在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专业教研组的作用。
1、以市场调查为依据
在修订新一轮教学计划前,反复进行市场调查是非常必要的,要真正实现“产销对路”。
调查的项目:一是对毕业生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动手能力等进行追踪问卷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就人才的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人事部门就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发展进行猜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就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
2、以去陈求新为前提
这里的“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课程内容,“新”是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未来发展的“四新”内容,即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
比如针对未来用人市场的走向,在2009级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我校开设了PLC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等新内容。
而对原计划中的机械制图、公差、机械原理与零件、机制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床、刀具等课程中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了大幅的删减或调整,积极开发综合课程,组织我校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3、以课程优化为核心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三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安排必要的教学内容,那就必须进行课程优化。
课程的优化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课时比例的确定。
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者之间总课时的比例分配。
二是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比例的确定。
这个比例可参照国家指导性计划执行。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也可适当增大实践环节的比重。
以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是课程学时的确定。
每个专业都有它的特色课程,如需统考、考技能等级证和一些主干课程在课时分配时,可以适当加强。
四是课程的优化组合。
将那些类型比较相似、联系比较密切、知识比较连贯的课程,优化组合成一门课程,适时进行模块化教学和实践技能练习。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关于“机”方面的课程很多,牵涉到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中有些内容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分别教学时往往出现内容重复,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把这些课程整合在一起,用《机械制造概论》这门课程取代,采用一本教材、一人教学、一学期完成,能有效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课程内容重复。
三、修改的后续举措
为使实施性教学计划能顺利地执行,当计划制定后,接下来应完成如下的工作。
1、教学大纲的修改
由于课时进行了调整,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
因此原有的大纲与新的计划不配套。
在进行大纲修改时,一是要注重课时的吻合,即计划课时与大纲课时应一致;二是要把握课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删除不适用的内容,注重应知应会内容,增补新的内容。
2、实验实训的预备
由于课程内容的需要,有的课程比原计划增加了一些实验实训环节,在课程教学之前,应完成实验实训室的筹建工作和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积极为修改后新计划的实施创造好必备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修改后的计划中,新增了“四新”内容。
由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滞后,会涉及到教师力量不足问题。
因此学校在新计划相关内容执行之前,应作好师资力量的预备,可以采用进厂顶岗锻炼、培训提高或人才引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