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大观元年思州
贵州省地名的由来
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地名的由来贵州省(GuizhouSheng)简称黔或贵。
在我国西南部。
贵州,因当地语音脂徵不分,故宋代记载就有把唐所置矩州写成贵州的。
元初正式改名为贵州。
明永乐时置贵州布政使司,清置省。
又因贵州地古称黔中,故也简称黔。
1.贵阳市(Guiyang Sbi)位于东经106.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部,乌江支流南明河上游。
贵阳曾有矩州、黑羊箐、顺元城等称呼。
宋宜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
以治所位于贵山之南故名。
贵山据《贵州通志》:“在城北五里,一名贵人峰。
郡之得名以此。
”清镇市(Qingzhen Shi)位于东经106.4°,北纬26.5°,在贵州省中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镇区二卫置清镇县,取二卫首字为名。
1992年设市。
开阳县(Kaiyang Xian)位于东经106.9°,北纬27.0°,在贵州省中部偏北。
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
1930年设开阳县。
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
取开阳明之学命名。
修文县(Xiuwen Xian)位于东经106.5°,北纬26.8°,在贵州省中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敷勇卫及所领千户所置修文县,以修文千户所为名。
修文以王阳明在此传播文化得名。
息烽县(Xifeng Xian)位于东经106.7°,北纬27.1°,在贵州省中北部。
明置息烽千户所,清置修文县。
1914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置息烽县。
息烽意为平息烽火。
2.六盘水市(Liupanshui Shi)位于东经104.8°,北纬26.5°,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
1966年置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
1978年建六盘水市,以三特区首字命名。
盘县特区(Panxian T equ)位于东经104.6°,北纬25.8°,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接壤。
土家族简介——精选推荐
土家族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
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
中共建政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
土家族人今天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简介北支土家族(湖南省湘西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张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湖北省宜昌市的五峰、长阳)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南支土家族(重庆市、黔东地区、湖南凤凰、泸溪、麻阳一带)自称为:“廪卡”(意为巴人始祖廪君的族人之意)。
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
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土家族人口是十个最多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即湖南省西部的凤凰、泸溪、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贵州省的沿河、印江、镇远、思南、铜仁、松桃等市县;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
解放后,党和国家制定和落实民族政策,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代表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全国土家族人口有50余万人(1957年资料),其中湖南34万多人,湖北近20万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党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对武陵山区的湘、鄂、渝、黔民族地区群众恢复为土家族成份。
现今土家族人口802万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论历代移民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政治护佑
与 中央之 间 的行政 隶属关 系 , 同支持着 封建 国家 机器 的正 常运 转 及 中央王 朝对 西 南地 区 的直接 或 间 共 接 统治 , 固化 着 中 国西南 边疆 的版 图 和维护 着祖 国 的政治一 统 。如西汉 末年 至东 汉初年 间 , 并 广汉 梓 潼
人 文齐作 益州郡 太 守 , 团结 益 州郡 的 “ ” 汉 移 民 , 甚 得其 和”, 发 动 “ ” 汉 移 民共 同 “ 起 陂池 , 夷 、 “ 且 夷 、 造 开通 灌溉 , 田二千余 顷 ” 因而 当地 “ ” 垦 , 夷 族愿 意统 一在祖 国大 家庭 内 。时值公孙 述据 蜀 ( 元 2 公 5至 3 6
阳 、 山等县地 。宋 代思州 地 区最大 的地 方 首 领是 田 氏。北 宋 大观 元 年 ( 17年 ) 思州 蛮 首 领 田佑 恭 秀 10 , 内属 , 朝 即于其地 置羁縻 性质 的思 州 , 田佑 恭 为刺 史 。播 州 在思 州 的 西南 , 代 亦归 黔 州都 督 府 管 宋 以 唐 辖, 下辖遵 义 、 芙容 、 带水 三县 。北宋 熙 宁六年 (0 3年 ) 播州 地方 首领杨 贵迁 遣使 朝 贡 , 17 , 遂取 得世 袭 统 治播 州 的权 力 。南宋 时播 州杨 氏的势 力逐 渐壮 大 。宋 末 蒙古军 袭取 云南 , 随后 向东 面进攻 , 州 田氏 和 思
・
2 ・ 7
历史趣谈宋徽宗的年号是什么 宋徽宗的十八学士图赏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宋徽宗的年号是什么宋徽宗的十八学士图赏析
导语:宋徽宗赵佶,人人皆知的艺术天才皇帝,只可惜“样样皆能,独独不能为君王”。
25年在位时间内,宋徽宗年号经历了6次更换。
从最初的元符开始
宋徽宗赵佶,人人皆知的艺术天才皇帝,只可惜“样样皆能,独独不能为君王”。
25年在位时间内,宋徽宗年号经历了6次更换。
从最初的元符开始,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继续使用“元符”,此时正是元符三年。
但在次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宋徽宗赵佶将年号改为“建中靖国”。
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102年,宋徽宗赵佶想要取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年号,并保佑北宋王朝可以继续安宁,于是就改年号“崇宁”,以此继承他父皇神宗常法熙宁的意思。
而这个年号,宋徽宗赵佶共沿用了5年。
公元1107年,宋徽宗又改年号了,将“崇宁”改为“大观”,并继续沿用了4年。
大观元年赵构出生,也就是后来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公元1111年,宋徽宗赵佶又忍不住更改年号了,将“大观”改为“政和”,这一次“政和”一共沿用了8年,而有心的人会发现,这段时间,宋徽宗诗书画作品上的印章多是“政和”,侧面也显示了宋徽宗赵佶,在公元1111年到公元1118年间,日子过得不错,而且创作的灵感颇为丰富。
公元1118年,宋徽宗改年号为“重和”,这已经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五个年号了,徽宗在位期间将此年号仅沿用了2年。
重和元年,北宋王朝与金国一起合作,共同抗辽。
公元1119年,宋徽宗赵佶将年号改为“宣和”,这是徽宗的第六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这一年号一直沿用到1125年,宋钦宗即位。
生活常识分享。
三穗 好地方
三穗好地方三穗,是个好地方!翻开历史的一页,这里很早就有人类在活动,到宋大观元年即1108年,中央政府就设县治,以后建置虽时改时设,但一直归于中央政府版图。
设县当初因贯城河邛水得名邛水县,属思州府;1123年废县设堡;1132年复置邛水县;元时的1279年改为安定县,1283年再次复名邛水县,另置晓隘、鹿洞、赤溪等7处长官司;明朝时期的1372年缩置团罗、邛水等5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隶湖广行省;1392年并团罗15洞蛮夷长官司;1414年改属镇远府贵州布政使司节制;1444年中央政府在邛水置颇洞16堡后废;1457年邛水复置颇洞、岑娄、八弓、德明4堡;1498年镇远府设防建邛水三哨;1612年镇远府置荡洞(今长吉司前)等17堡,设大塘、邛水、青洞等11哨;清朝时期的1732年设邛水县丞署,为镇远分县,至中华民国时期的1926年因县城东佛教名山永灵山更名灵山县;1928年因“秋收丰稔,一禾三穗”报国民政府审批改名为“三穗县”并沿用至今,掐指算来,三穗已有近900年建县史。
这里自古就人才辈出。
早在建县初期就涌现出大批的地方贤达,他们在接受上级官治中为地方撑起一片蓝天,并为地方建设作出积极贡献,1736年,地方名士多方筹措,在县城建文武二笔,以表文治武功,1774年陆子新、姚升等地方绅士创建烧巴桥,1822年邑绅鄢大伟父子捐资在城东南修建三拱石桥(又名安定桥),1906年邛水名士鄢豫泰、屠汝荣等在八弓筹建邛水初等小学,1912年周治昭与其兄周治南筹银5万元在瓦寨创办林场,植油桐8万株,1920年周治南倡导将瓦寨高等小学改为乙种农业学校,1927年经他提议瓦寨三民桥破土动工;1940年毛振中从湖南引进石印技术开办石印业务……这些历史人物,无不为三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这里还是抗法名将杨昌魁的故乡,抗日名将中国印缅远征军第六军中将副军长兼贵(阳)毕(节)师管区司令周志群就出生县内八弓镇木界岑克;共和国开国上将、有后勤之父美称的杨至成也出身于县城八弓。
铜仁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
铜仁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作者:瞿政平来源:铜仁日报在古代铜仁的历史长河中,思州田氏(开黔始祖田宗显氏族,下同)占据了最为厚重的一段,因此研究古代铜仁,必研究思州田氏。
最初,思州非田氏领地思州建置之称,始于唐代。
早在隋文帝统治时期,为解决南北朝官多民少、建置混乱的状况,本着“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原则,在地方推行“州、县”二级行政建制;炀帝时改州为郡,即为“郡、县”二级建制。
最初,今铜仁境分属黔州(黔安郡,治今重庆彭水)、庸州(治今德江北部)、辰州(沅陵郡,治今湖南辰溪)3州(郡),隶属的县级行政建制有彭水、涪川(治今思南)、辰溪、务川(治今沿河,因川得名)、扶阳(治今德江)5县。
其中务川县,据唐《元和郡县志·江南道》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唐《贞元十道录》记为‘十八年’,北宋《太平寰宇记》记为‘十九年’)置务川县,属庸州。
庸州,黔江县地是也。
大业二年(606年)废。
武德四年(621年)于县置务川郡(务州,设治今沿河北部城子头)。
贞观四年(630年)改为思州,以思邛水为名。
”由此始见“思州”建置名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业二年废务川所属庸州至武德四年置务川郡,共15年时间,务川县转隶于巴东郡(治今奉节)。
武德四年务川县之所以置“郡”,据南宋《舆地纪胜》载:“唐初,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县当牂牁要路,须置郡以抚之,复于务川县理置务州。
”唐太宗改务州为思州,隶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置黔中道后,属黔中道),辖及今酉阳、秀山、沿河、务川、德江、印江一带。
其间,无论是务州时期还是思州时期,均与此前后建立的黔州、锦州、叙州、奖州、费州、夷州、播州、溱州、南州等乌江中下游地区和五溪流域各州定为经制州。
唐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通常将先进发达地区所设各州定制为经制州(俗称“正州”),将边远落后地区所设各州定制为羁縻州(俗称“边州”)。
乌江中下游地区和五溪流域依托长江水道连接中原,比西南其它地区相对发达,也行经制州定制,推行封建地主制经济。
思州田氏
思州田氏田罗驹田罗驹,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一带)人。
黔安蛮起义首领。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暴君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
田思飘田思飘,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一带)人。
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继头年田罗驹起义被镇压下去后,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
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攻进清江一带。
黔安一带的少数民族遭残酷镇压。
田道远田道远,字从善,号世魁,唐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
唐朝义军兵马使田克昌之长子。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斤711年)参加征剿黄土坡·僚有功于朝廷,授义军兵马使,为贵州思州田氏五世。
田公荣田公荣,字子爵,号竹齐,唐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唐朝义军兵马使田道远之子。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贡宝马方物,授父职义军兵马使,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加思州节度使,升中书侍郎。
为贵州思州田氏六世。
田景迁,北宋初年珍州(今贵州正安、桐梓一带)人。
土著酋长,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归附宋朝廷,朝廷赐名珍州,封田景迁为珍州刺史。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
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
田正允田正允,字成仁,宋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
宋朝右仆射平章事田承文之子。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八月收复南边叛寇王贵千、传事鲁等,初授义军兵马使、后升都指挥,封武略将军。
为贵州思州田氏十二世。
田士儒田士儒,字崇古,宁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
宋朝武略将军田正允之子,初授义军兵马使。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2年)春平定广元之乱,加都指挥使。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征讨泸南叛寇,累加都指挥使,封义勇武略将军。
为贵州思州田氏十三氏。
田佑恭田佑恭(?-1154),字子礼,宋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
世袭土著豪长。
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授教练使,加荣州刺史,以功转武节大夫。
揭秘思南万寿宫大门楹联的历史玄机
揭秘思南万寿宫大门楹联的历史玄机李文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思南万寿宫位于思唐镇中山街,是思唐镇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之一。
整个建筑坐西向东,临街为山门,以石阶相连,建筑群包括戏楼、正殿、两侧厢楼等。
其中戏楼由数以百计的木质斗拱支撑巨大层顶,结构独特,造型优美,气势宏伟。
关于它的始建年代,以前资料显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重修于明万历二年(1574),为江西商人筹资兴建,俗称“江西会馆”或“豫章家会”。
但是,《贵州建制史新论》的作者,原思南县文化馆馆长田维华先生却在其书中认为万寿宫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是首任贵州防御使田佑恭官邸的一部分,是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于是年‘令全国各地修道观’的产物。
将万寿宫的历史提前了将近400年,一时引起诸多质疑……说起万寿宫不得提西山万寿宫,因为它是全世界万寿宫中当之无愧的“祖宗”,全称玉隆万寿宫,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的西山(又名逍遥山)上,为净明道(道教的一个流派)之祖庭。
净明道奉晋代的许逊为祖师。
相传许逊出生于江西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于晋太康元年(280年)任旌阳县令,为官清廉,后弃官修道,到136岁时得道成仙,举家42人及所养鸡犬亦随之升天。
于是才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典故。
因其成了仙,所以故里人就在其故居建许仙祠祭祀他。
南北朝时,据说空中常有红锦帷飞来旋绕,故改名游帷观。
由于宋朝皇帝多信道教,因此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观为宫,改称玉隆宫。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称他在五月一日辰时,梦见许逊为他降妖治病,于是诏令在“玉隆”后面加“万寿”二字,称为“玉隆万寿宫”,并以当时西京(长安)豪华的崇福宫为蓝本,进行扩建,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
敕封了全国第一个万寿宫的宋徽宗并未就此满足,相反,为了实现他万寿无疆的梦想,才有了田先生叙述的“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年)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于是年‘令全国各地修道观’”……让全国各地官民为他祈福添寿。
“砚”有思州,“柚”见岑巩
“砚”有思州,“柚”见岑巩岑巩岑巩位于湘黔两省三地交接处,山交黔脉,水融楚流,是中原政治、经济、军事及其文化对大西南渗透和影响的必由之路之一。
岑巩,古名思州,始名于唐,开府于明,在元代领府、州、县及蛮夷长官司68个,是荆楚夜郎文化融合地,也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先发地之一,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
1913年,思州更名思县,1930年改名岑巩县,直至今日。
岑巩县思州古城,坐落于思旸镇龙江河与小河两水混合处,古城龙戏宝地。
东连平贤山,南接峨山,西靠龙头山,北对飞龙山。
四周古城的风光秀丽独特,有“山城唯有它风流”的美誉。
城区内群山叠翠,层林尽染。
城郭内座座古代建筑及砖楼木舍,古朴典雅,条条大街小巷洁净有序。
双桥飞架凤山、峨山,三个半岛楼舍鳞次栉比,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致历来受文人骚客的青睐。
清康熙年间《思州府志》记载:“思州最古”。
思州在春秋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汉隶武陵郡,南北朝时为“五溪蛮”地。
北周保定四年,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先后置奉州、黔州。
思州之地从此为田氏所据,继而掌管思州八百年天下,开创了思州辉煌灿烂的历史。
思州古城内曾建有思州安抚司、宣慰司大堂,文庙、书院、状元桥、城隍庙、玉皇宫、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望江楼、望龙桥、踞胜台、瑞莲亭、乡贤寺,城周有飞山庙、回龙寺、冷泉亭、雷神庙、芝草亭、文武双塔等80多座古代建筑。
关于思州安抚司、宣慰司城,在《黔记》《思州府志》史籍中,明清思州府城的轮廓赫然在目,山水环绕的古城就像盛开在群山中的一株玉兰花,龙江河、架溪、异溪、舞阳河、龙鳌河好似它舒展的花叶,思州古城则像极了它柔美花叶中安详的花蕊。
古城聚天然灵气,表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城思想和高超智慧。
康熙年间付梓的《思州府志》记载了其中一次思州府城的重建过程及繁荣景象:“始于成化庚寅,讫工于甲午岁。
凡五更役,凡万徒为城,一千三百步悉建连屋,其上覆以陶瓦,防风霜雨雪之凌。
周辟四门,架层楼以置钟鼓,为夤夜之儆界。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先民与夜郎遗土演变为黔省贵州的历史溯源摘要:九百年前,宋徽宗以黔南路一统夜郎遗部五十个羁縻州,始建贵州防御使。
关键词:夜郎国遗土;五十个羁縻州;黔南路;贵州防御使一、浅谈夜郎、黔中之名湮没与复出的年代考二千三百年前后,正是我国处在战国的历史时期,在华夏神州大地上,位于古代鄂、湘、川、滇、桂数省之间的广袤山峦之地,出现了两个较大的政权,一个是夜郎国,一个是黔中郡。
地处乌江流域中上游,几乎占有今天整个贵州地域,是古代大夜郎国的辖地。
夜郎的名称大约产生在公元前277年左右,其夜郎国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6年西汉政权建立的前后。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为开发西南地区,派唐蒙与夜郎候多同联系,夜郎候夸耀自己统辖的区域,向汉官提出“汉熟与我大”的问题时,其“夜郎自大”的成语典故就出此由来。
夜郎国被灭于公元前27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载)。
历史上,以“夜郎”作为一个国家的“夜郎国”至此告终。
而以“夜郎”作为一个县级的“夜郎县”名,起源于魏晋,终于宋朝,从此以后,列朝再也不用“夜郎”之名了。
然而,这个令汉官唐蒙瞠目结舌“夜郎自大”大夜郎国的国都,迄今很难找到它的具体所在位置。
就连这个大夜郎国遗址上今天省名的简称,也不再叫“夜”或“郎”了。
而恰恰相反,在古夜郎国遗址上所建立的“黔省贵州”,却是被二千二百年前距离夜朗国数千里之外的“黔中郡”的“黔”字署称所取代。
由此可见,贵州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由原本为“夜郎”本土演变为“贵州”,却偏偏冠以了“黔中”的盖头。
这一历史演变流源,迄今也没有引起贵州史学界的关注。
甚至有关“贵州”源于“黔中”的历史命脉,自清代以来至今成为贵州史学界的一个根本无法涉历的历史盲区。
以致,“贵州”源于“黔中”的历史谜津留给世人。
所幸,一位严谨治学,尊重历史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已故王燕玉教授,他将这一史问留在他撰著的《贵州史专题考》一书中,他说:“今贵州省另一代称黔中,黔南所本(的历史源流),应当留意”应当引起史学界的注意。
宋代思州田氏地方武力考
宋代思州田氏地方武力考裴一璞①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山东聊城 252059摘要:宋代西南少数民族武力中,能够得到朝廷重视并最终予以正规军待遇的,仅有播州杨氏与思州田氏。
然因史料的原因,学界对思州田氏地方武力的探讨远远少于播州杨氏,致使其在宋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作用不显。
思州田氏武力在建置上与中央王朝既有趋同又存独立,在帮助国家经略内部稳定和抵御外敌侵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宋代;思州田氏;少数民族;武力思州始名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以界内思卭水为名”[1]。
唐朝以其“地在荒徼之外,蛮獠杂居,言语各异”,置羁縻州以待之。
[2]高宗永隆元年(680年),思州为少数民族田氏占据。
据田氏自称,始祖克昌初来此“侨寄日久,遂卜筑于思州”,朝廷令其“就掌一方事,为大首领”。
[3]宋承唐制,仍置羁縻州,“树其酋长,使自镇抚,始终蛮夷遇之”[4]。
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思州田祐恭献土“愿为王民”,始升经制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州治务川县(今贵州务川县),隶属四川夔州路。
[5]对宋代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武力的研究,学界多集中于播州(今贵州遵义市)杨氏,对思州田氏则多考证其族属与家族世系②,在军事方面则较为欠缺,故试予以探讨。
一、宋代思州田氏地方武力建设(一)宋代思州田氏军队建设宋代军队大致分为禁军、厢军、乡兵三类,禁军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为“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乡兵则“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6]。
仁宗时,在西北边塞又置蕃兵,“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7]。
这四类军队,职责各不相同,驻地亦各异,构成自中央至地方、边塞的防御网络。
宋代思州由田氏世袭掌管,其军制相对于内地州郡具有独立性。
朝廷对思州允其自治,无太多干涉,亦未在当地派驻军队。
因此,思州地方武力中并无内郡普遍屯驻的禁军和厢军,其军种唯一与王朝趋同的只有① 裴一璞,男,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金头和尚资料
民国《沿河县志》:思州故城在沿河北一百里之荷叶坪,旧称城子上。
考《田氏宗谱》:隋末(公元617年)陕西天鹅山白莲教金头和尚叛乱,调黔中刺史田宗显往征,兵至天鹅山与战,贼溃奔成都,追及复败走渝城,潜往小河,踵至漆地(后坪金竹山下),建牙(通衙),访贼至石马,问住民何所,答以石马故庸州也。
宗显以山水秀丽,土地肥饶,兼之城郭依然,迨贼受首,遂家焉(是为田氏入踞沿河之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少数民族头领,名叫金头和尚,武艺高强,皇上拿他无法,百般苦恼。
一日,皇帝对满朝文武大臣说:各位大臣,金头和尚不服朝庭王法,谁敢前去捉拿?有三位武官冉宣慰、杨宣慰、田宣慰齐声应道:启禀主上,我敢前往。
皇上道:好!尔等真敢前去捉拿,只要提头来见,我愿以三个女儿相许,封为驸马。
三个宣慰领了圣旨前来捉拿金头和尚,结果三人都不是金头和尚的对手。
田宣慰思量,硬来不行,只得另想办法。
一日,他变了一只雪白的海爬狗突然爬在金头和尚未面前,摇头摆尾。
他不仅长得逗人喜欢,而且在紧急关头,为金头和尚刺探军情,得到了金头和尚的信任,每次出外打仗,都把这只狗带在身边,白日夜晚形影不离。
他看到时机已到,乘金头和尚正在解大便时,冷不防,冲上去就是一口,将金头和尚的下阴咬到就不放,撕得金头和尚在地上滚来滚去,直至死去。
这时,冉宣慰和杨宣慰便乘机上前一刀,就提了金头和尚的头。
次日,三个宣慰来向皇上请功,都争先恐后的说金头和尚是自己斩的。
当皇帝问到田宣慰时,田宣慰便从头至尾的把他斩金头和尚的经过陈述了一遍。
待田宣慰讲到他会变狗的法术时,皇帝说:“你说你会变狗,那你就当场变给主上看吧!”田宣慰说:“变,可以。
但变了以后皇上不能笑。
”皇帝问:“为什么?”田宣慰说:“皇上笑了,我就转不到人身了。
”皇帝说:“那好,我保证不笑。
”突然间,田宣慰脱下外衣在地上一滚,只见一只雪白的狗,爬在皇帝有面前,摇头摆尾地。
皇帝感到真稀奇,忍不住一口大笑起来,猛然想起不能笑,但也来不及了。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张维军岑巩古名思州,据《元和郡县志》、《贵州图经新志》、《思州府志》等古籍记载:在贵州境地,思州最古。
思州历史,正如民国《岑巩县志》所说:“思州始名于唐,开府于明,历史之久,驾乎贵州。
”在元代置安抚司、宣抚司、宣慰司,广土众民,曾光耀史册。
岑巩古代史与思州田氏土司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
岑巩因田氏土司而夷风早化,文明史程悠远浩荡;田氏土司因岑巩而局面大开,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深受朝廷倚重。
思州田氏政权,经过八百余年的经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中原、江南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并长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在大西南荒远偏僻的黔东一隅开创了一片广阔天地,为岑巩、贵州乃至整个大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发与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在贵州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研究岑巩古代史,必然研究思州田氏土司。
岑巩古代因田氏土司管辖而文明早轫岑巩气候宜人、溪流纵横,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
1985年,在古思州辖地柏树林及舞阳河等地发现旧石器遗址,专家鉴定为五至十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说明那时岑巩附近一代就有了人类活动。
古代岑巩不仅坐拥天时之利,还占据地利之便。
岑巩自古地处黔头楚尾,是进出大西南的锁咽要塞,为滇黔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中央王朝十分重视掌控和经营。
在水路交通方面,舞阳河、龙江河、龙鳌河三条主干河流穿境而过,其中龙江河、龙鳌河贯穿全境,于玉屏县境三河交汇流入沅江。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唐时期,舞阳河、龙江河已通航船,龙鳌河于清代疏通航道,通航船只可直达湖南洪江、常德进入洞庭湖抵达长沙、武汉等地,连接中原发达地区。
在陆路交通方面,唐代开辟“湘滇黔大道”通过岑巩县境。
元明清时期,为实施对大西南的有效控制,中央王朝开辟出一条连接中原与西南边陲的最重要的交通命脉,即著名的“苗疆走廊”。
自唐以来直到晚清的数百年间,这条驿道一直是维系西南与中原之间政治、经济及文化联系的大动脉。
思南县
思南县1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经沿河达重庆涪陵入长江。
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南北,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
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2 区域概况思南县地处东经107°52′-108°28′,北纬27°32′-28°10′。
思南县风光(20张)周边分别与印江县、石阡县、凤冈县和德江县接壤。
县境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
全县地域面积达2230.5平方公里,辖15个镇,12个民族乡,总人口63万,是一个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地方。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12年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显示,思南县为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家贫困县)思南县通行西南官话和思南话。
思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之称,“乌江明珠”之誉。
由于乌江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把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分割开来,构成地溶地貌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烟基地、长防林工程和生态农业思南县县,贵州省著名的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和蚕桑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河流多、落差大,开发前景广阔,已经建成思林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静态投资47.7亿元,动态投资58.8亿元的,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
思南民风淳朴,风情独具。
乘船浏览乌江,可闻渔歌互答;登岸置身山寨,则可饮一盅土家米酒,吃一片苗家腊肉,听一曲薅草锣鼓,看一堂傩坛古戏。
思南傩坛戏将宗教仪式与世俗剧目夹杂于间,唱、念、做、打无不具备,时有踩刀、溜铧、翻叉等特技表演,其宗教仪式扑朔迷离,表演艺术诙谐端庄,面具式样多彩纷呈,得到了国内专家和日本、韩国等国学者的一致赞叹,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关于思州田氏土司的兴衰及其族属
包 括今铜 仁地 区 和 黔 东南 的 大部 地 区
,
思 州 田 氏原 为一 部
元 末 至 正 间分为 两 部
, ,
据 《读 史方舆 记 要 》 载
” .
至正中
“
田 氏族
属 相争 载
:
:
分 据其 地
,
以 献伪夏 ( 明 玉 珍 )
始设 思 南 道都元帅 府
,
又 据乾 隆 《贵 州 通 志 矛 又据 《 嘉 靖图经 》 和 嘉 其族 属 镇远 州 知 州 田 茂
DOI : 10. 14040 /j . cnki . 52 -1004 /k. 1988. 02. 012
”
`
.
_ 一
J 一_
6
_
一一
_
一
一
一
一
关 于 思 州 田 氏土 司 的 兴 衰 及 其 族 属
一
“
—
一 -—
一
一
一
_
张 永 国
思 州 田 氏土 司 是 贵 州 有名 的大 土 司 所 谓 思 播 田 杨 两 广岑 黄
,
长 官也 由明 王 朝委 任
.
就 是 说 重 要的人事 权 不 在 田 氏 手 中
1 4 0 7年
而 有 些 长 官司
, ,
其 租赋 也 是
输 于 明 朝 设置 的 卫 所 为长官
,
乃 置思
,
根据上 述记载
,
,
田 佑 恭 内附 宋 朝 是 在 大 观 元 年
:
置 州时 间
’
据 《 宋史
:
地 理 志 》和
、
思 南府 志 《
黎平府属地方土司制度——以司寨互动为中心的考察
黎平府属地方土司制度——以司寨互动为中心的考察杨森井{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长春130012)一清水江流域文化一摘要:作为中央王朝的民族治理典章,土司制度有其一般性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土司制度的运行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一定差异。
黎平府属地方土司制度的运行不仅仅受到中央王朝的制约,同时要受到村寨地方社会的影响,司寨互动背后体现出土司制度的运行逻辑和具体实践。
纵观历史,土司制度走向终结是一种必然,但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值得研究总结,从中总结民族地方政治运•行、发展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清水江;司寨互动;黎平府;土司制度中图分类号:C954:D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6-0034-07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央王朝治理少数民族的一种制度安排,一般认为,土司制度在元朝开始被确定为正武的典章制度⑴”。
究其特色,一方面,中央王朝试图通过任命少数民族头人充任土司来“以夷制夷”,稳定边疆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土司只要拥护中央王朝便可获得合法的统治权,在其辖地内部“自王其地”,形成封闭的族群治理结构。
自有元以至清末,土司制度被广泛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推动着边疆治理和民族融合的历史变迁。
需要注意的是,土司制度的核心是人,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族群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和变通,而这种差异和变通恰恰正是土司制度丰富的内涵所在。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司寨互动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地方史料并结合官方典籍和文献记录,在整体的时空背景下研究区域地方的土司政治实践,具体来说,是以基层土司、所管辖村寨作为研究主体,围绕司、寨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展开论证,探寻基层土司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管窥古代王朝国家的民族治理经验。
一、黎平府属土司的历史概况黎平府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带,主要包括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剑河县和湖南靖州县部分,境内历史上主要以苗族、侗族为主体原住民族。
宋朝的历史建筑
宋朝的历史建筑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繁荣的时期给予了一系列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的工艺和建筑风格,同时也记录了宋朝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宋朝的历史建筑。
一、汴京汴京是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在汴京,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观楼、彭城王府和招隐桥。
大观楼是汴京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时期。
它是一座高大的楼阁,供皇帝观看汴京全景和重要仪式。
大观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点,形成了宋朝建筑的独特风格。
彭城王府则是北宋时期皇族的住所,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其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时代的审美趋势。
彭城王府是当时皇族生活、政务和宴会的中心,展现了宋朝王族的地位与财富。
招隐桥是连接大观楼和彭城王府的一座桥梁,是汴京的地标之一。
这座桥的建筑风格简约而典雅,桥面上铺满了石板,两旁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
招隐桥见证了汴京的繁荣与辉煌,也是宋朝建筑工艺的杰作。
二、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建于北宋时期,灵隐寺是中国佛教中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宋朝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灵隐寺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宋朝建筑的特点,建筑物多以木结构为主体,参差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
寺内的大雄宝殿和藏经阁都是以木雕为主要装饰,展现了宋朝木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寺庙周围环境幽静,山水融为一体,别具一格。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在灵隐寺写下了《题灵隐寺壁》一诗,描述了这里的美景和寺庙的庄严。
三、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也是一座以山水为背景的历史建筑群。
武当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在宋朝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扩建。
在宋朝时期,武当山成为道教修炼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寺庙、道观和修道院遍布山区,建筑风格注重自然和谐,融合了山水和建筑的特点。
武当山最著名的建筑是宝穴宫,它是在宋真宗时期重建的。
思州土司田祐恭崇祀研究
朱 泽坤 2 , 吴玲 玲 2
1 . 陕西 师范大学 历史 文化 学 院 ,陕西 西 安
摘
7 1 0 0 6 2 ; 2 . 凯里 学 院人文 学 院 , 贵 州 凯里
5 5 6 0 1 1 )
要: 宋朝 思 州土 司田祜恭 一 生戎 马 , 对思 州 I 地 区的安 定及 发展 做 出了 巨大 的贡 献 , 因此 得 到
①( 明) 沈痒 : ( 弘治) 《 贵州 图经新志》, 明弘治间刻本 , 卷之 五。 ②( 明) 谢东山 : ( 嘉靖 ) 《 贵州通志》, 嘉靖 刻本 , 卷之一。 ③嘉靖《 思南府志》 卷一载录了 田氏人黔之后 的世系 : “ 唐有天下 , 始祖克 昌方陟 巴峡 , 绝 志宦游 , 从事商贾 , 侨寄 日久 , 遂 b 筑 于思 州 , 安土占籍 , 民于南鄙 , 历数世 , 安定思义 , 能以恩威结服夷 民 , 朝廷嘉之 , 就掌一方事 , 为大首领 , 即唐 永隆年也 , 所著钟 铭于今犹存 。宋 隆 兴, 以忠武效能著 , 代不乏人 。曾祖考正元 , 以武勇闻迩知畏 , 庆历八年秋七月 , 收溱南叛寇 王贵干 、 傅鲁等 。祖 考士儒 , 言 动公正 , 表仪超 俗。考定 基, 勇而有谋 , 授义军兵马使 。熙宁间 , 被命广源之乱。元丰初 , 讨 泸南叛寇 , 奏公之文有 日‘ 思之义兵 , 聚如云 , 散如鸦 , 用偏架之
学 院贵 州 省 山地 民族 研 究 协 同创 新 中心 阶 段 性 成 果 之 一 。
作者简 介 : 朱 泽坤 ( 1 9 8 1一) , 男, 苗族 , 湖南湘西人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在读博 士, 贵州省凯里学 院人文学院副 教授 , 研
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
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王德召;黄玖琴【摘要】As a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Zhenyua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200 year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re since the Qin dynasty. Zhenyuan got her nam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acted as one of the eight prefectures in Guizhou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inherit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Ming dynasty and Zhenyuan remained a prefecture and her territory of domination was enlarged.%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
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
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
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
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明清;镇远府;建置沿革【作者】王德召;黄玖琴【作者单位】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贵州铜仁 554300;铜仁学院教务处,贵州铜仁 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镇远,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无阳县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均在这里设置县、州、府、道等建制治所,直至195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府由此迁至凯里前,这里一直就是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湘黔咽喉”、“滇黔锁钥”、“水陆要冲”、“商贾辐辏”的殊誉,更兼以名刹古寺,宫殿园林,秀山胜水,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得天独厚特点,堪称“西南一大都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宗显十四世孙——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朝廷遂以其地仍置思州,命田祐恭为守令,领务川、邛水(今石阡西南),安夷(今凤岗东南)三县,大约当今务川、沿河、德江、思南、凤岗、印江、江口等地。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田祐恭移思州治于今务川县的都濡镇,筑思州城。
思州治移置后,沿用旧治之名,改都濡县(贞观十八年分今后坪西南盈隆县所置)为务川县,沿河从此属务川辖地无名,自克昌祖筑思州治于沿河荷叶坪至祐恭祖移思州治于都濡,思州治沿河有437年之久。
田祐恭参与宋王朝的军事活动,政和五年(1115),晏州(今四川兴文县)夷帅卜漏反叛,奉命率思黔士兵平定了这次叛乱。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荆楚大旱,王辟、郭宋忠率领农民起义,田祐恭又奉命日夜兼程赶赴川东,镇压了这次起义。
于是,加强了宋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唐代,边疆地区实行羁縻(牵制、笼络的意思)政策,西南地方的行政区划,更动十分频繁。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州,更巴东郡(大业时改信州置),为思州,以开皇十九年(599)在沿河北境所置的务川县为治。
武德四年(621),改思州为务州,属庸州(黔阳),领务川(沿河北部)、扶阳(煎茶)、涪川(思南)、城乐(凤岗北)等县,唐太宗真观四年(630),又改务州为思州,治仍务川。
唐高宗永隆间(680),宗显四世孙田克昌沿乌江辗转跋涉,卜筑思州治于今沿河思渠镇荷叶坪。
克昌祖既是开辟思州的先驱,又是田氏乔居沿河的第一位祖先。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思州为宁夷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置思州。
谱载,田齐亡后,田姓一支后裔避难到宁波府(今浙江宁波市),改名胡载,祖妣张氏,生三子,登高、登朝、登元。
胡登高,汉朝学士,祖妣周氏,生孟楚,胡孟楚,辅汗有功,为奸臣所迫,逃至陕西蓝田县,复姓田,更名玉才,祖妣安氏,生勇义。
田勇义屡建大功,承恩赐蓝田县世袭,生三子,君确、辇雄、万里。
田君确,祖妣张氏,生子如云。
田如云,南北朝人,辅宋武帝复位,祖妣刘氏,生七子,表、江、余、奇、政、宗、金。
田表任都御史,祖妣刘氏,生二子,锡爵、应禄。
田应禄迁临潼县三田村,“紫荆堂”的典故出于此。
田锡爵,袭父职,祖妣文氏,生太龙。
田太龙,亦袭父职,祖妣冉氏,生二子,宗显、宗昭。
田宗显奉敕入黔,为黔南一世祖。
田宗昭留居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