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盗传必究论述题1.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 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而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主权得到法律保障。
2.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而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3.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而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白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木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电大《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 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 具体表现在于()。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本位2.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B 阶级状况C 政治力量分布D 政治秩序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 政治之道在于(),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B 势C术 D 变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 制度研究途径B 权力研究途径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 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 阶级分析方法B 经济分析方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 治臣之道B 治民之术C 合法性D 治国之道7、1949年—1978年, 中国基本上实施()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无政府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8、1978年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 自由B 民主C 法律D 国家1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研究高度结合, 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B 文学C 历史D 社会伦理二、填空(每空l 分, 共6 分}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 政治的本质在于, 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三大结构。
3.是政治的核心, 一切政治活动, 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政治学原理 国家开放大学期末统一考试真题(含解析)
试卷代号:2208国家开放大学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政治学原理试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B.政治科学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B.扩张性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政治哲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2. 政治权力具有()的特性。
A.权威性与强制性C.排他性n 支配性3.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B.支部型C.单位化D.代表性4. (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B.哈耶克C.罗尔斯n 诺齐克5. 民主的限度包括(A. 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B. 以不干涉经济活动为限度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 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6. ()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A.理想主义B.经验主义C.科学主义D.多元主义7. ()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B.盂德斯鸠C.卢梭D.托克维尔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A.在野党C.执政党9. 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平等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10.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A.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B.反对党D.参政党)。
)。
B.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B.中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11.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12. 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13. 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和个人独立.题。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一15.宪法和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完整word版)电大历年试题及答案近十套《政治学原理》专
试卷代号:220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政治学原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B.利益C.阶级D.国家2.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3.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4.(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布坎南B.哈耶克C.罗尔斯D.亨廷顿5.人们把古希腊()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苏哥拉底6.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专制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C.二元君主制D.寡头制8.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
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C.自由经济D.自由贸易9.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 )。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10.民主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11.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一的诉求。
1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 和复合制。
13.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 一政治发展的产物。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②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3)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答:(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②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①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②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③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④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①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②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①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②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民主.(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真题汇总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真题汇总2015年1.用政治学理论分析,英国和印度采用相同的政治治理体系,但是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治理绩效2.用政治学理论分析,作为文化权力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2014年3.结合中国实践,试论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政治意义4.结合具体国家的案例,试论形式民主、实质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013年5.结合中国实践,试论政治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6.试论政治合法性的建构2012年7.结合相关国家的政治发展,试析“俘获型国家”成因及危害性。
8.运用政治系统理论,结合案例,分析中国政策制定过程。
2011年9.从比较政治的经验论述民主与民粹主义政治的关系10.从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看,论述科学技术与政治变迁的关系2010年11.运用议程设置理论,结合案例说明中国政治决策过程的变化。
12.结合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说明多中心治理与国家主导型治理的关系。
2009年13.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14.我国政府大部门知改革的意义2008年15.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现象16.试论述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制度革新2007年17.论述代议制民主的优缺点18.运用政治学原理,试析建设和谐社会的方式19.结合国内政治或国际政治,说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化2006年20.结合国家对外政策的国内过程,论述利益集团的作用。
21.用权力基本类型理论分析美国当前的对伊政策。
2005年22.试论国家权力的经济资源与政治基础。
23.试论国际政治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2004年24.试析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25.试析“国家”和“政府”概念的关系。
2003年26.试析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基本含义。
27.试述近代西方分权学说的演化线索。
2002年28.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29.试析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1年30.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31.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2000年32.试析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33.试论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与途径。
政治学原理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一、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1.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识,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
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
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二、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及简单又论题)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管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是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依法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
电大(最新)【政治学原理】考试(完整篇)资料
一、填空题1、【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2、【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3、【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4、【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5、【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
6、【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
7、【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10、【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11、【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2、【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
13、【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14、【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5、【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6、【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17、【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8、【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9、【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0、【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21、【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论述题1、试述民主的价值。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
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民主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
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
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电大试卷【政治学原理】
20. (1)秩序原则 ;(3 分)
(2) 自由原则 ;(3 分〉
(3) 平等原则 ;(3 分)
637
该科目试题+作业已整理考前简化版,免费电大资源网:
(4) 宽容和理性精神。
(3 分)
21.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3分)
(2) 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 分)
23. 要点提示 E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2)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3)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员的途径 p
(4) 组织政府的手段。 (每点 5 分,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 2 分)
638
该科目试题+作业已整理考前简化版,免费电大资源网: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监督权
B. 申诉和控告权
D. 批评和建议权 〉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B. 选举
D. 罢免
3. 在现代社会中, (
〉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 B. 知情权
D. 普选权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 文化 B. 经济
D. 道德
c.政治
635
该科目试题+作业已整理考前简化版,免费电大资源网: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筒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筒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筒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盗传必究一、筒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3分)(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分)(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3分)(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分)2.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二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3分)(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3分)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
权力才能给予国家。
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
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论述题1. 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答:(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 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
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
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
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
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
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
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
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
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
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
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
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试卷号:2208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7月3日;资料涵盖中央电大近十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为方便学员考试试题已经排序;资料适用于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员期末考试;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1.对政治本质内涵的理解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答:(1)从公共事务治理的角度来认识政治的本质。
(2)从与善等超验价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来认识政治的本质。
(3)认为政治是解决人类冲突的必要。
(4)认为政治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活动。
2.历史上关于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请述评之答:虽然我们可以泛泛地说,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但由于对“政治”本身的认识就各不相同,再加上研究方法、途径、视角的不同,导致对政治学研究的实质性内容是什么有很多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者“国家活动”,将“政治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学问。
这种学说直接将政治学同它的核心内容——国家紧密联系了起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政治学界颇为兴盛,但随着对社会团体研究的兴起以及对社会作为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共力量的研究日渐发展,这样的政治学定义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
(2)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里就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
我国传统的法家对法、术、势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基于这样的看法。
这样的看法过于宽泛,大大扩大了政治所能涵盖的“公共权力”部分,抹煞了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共力量的存在。
(3)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管理众人之事的研究。
这样的看法同孙中山先生关于政治的定义是相互呼应的。
这种看法同第二种看法一样,具有将“政治学”扩大化的倾向。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盗传必究一、筒答题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分)(2)法律而前人人平等;(2分)(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2分)(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3分)(5)司法独立。
(3分)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口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3分)(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分)(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3分)(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分)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1)游说;(2分)(2)决策咨询;(2分)(3)社交活动;(2分)(4)支持竞选;(2分)(5)主导舆论;(2分)(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分)4.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分)(2)从政治参与的木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分)(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3分)(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冏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分)5.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D政治色彩浓厚;(3分)(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分)(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3分)(4)治理方法单一。
政治学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1 试评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称为"理想主义"政治观.不足足之处在于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中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解释社会政治的本质. (2)神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往往和XX紧密的接回在一起,被称为神学政治观;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不足之处,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的思维的检验.(3)权力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助长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不足之处在于他忽略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指明权力的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不足之处终于从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分析角度看,他忽略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他指出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其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具有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他指出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式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特点?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到"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军民关系,以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正是儒家的特色.(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
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
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
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
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
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
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
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
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1)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
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2)支配性。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制性。
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5)排他性。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
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5、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的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
当人民主权原则确立以后,人们却发现无论多么民主的政体都无法做到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来行使权力,因此必然要求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国家权力的委托行使者的相互分离,这样一来主权者如何控制执政者就成为政治设计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为了保障国家权力所有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使这种保障机制具有足够的权威,确认权力制约机制的根本法也就应运而生。
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要求之一;(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
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4)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