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末试题
奥鹏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docx
![奥鹏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13078c5f242336c1eb95ecb.png)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解(每10 分,共 3 , 30 分)1.程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学的学科和及其程与安排。
程是教育的目、教学内容、教学活方式的划和,是教学划、教学大等多方面施程的和。
广的程是指学校培养目而的教育内容及其程的和,它包括学校老所教授的各学科和有目的、有划的教育活。
狭的程是指某一学科。
2.程准与教学大答:程准是定某一学科的程性、程目、内容目、施建的教学指性文件。
程准与教学大相比,在程的基本理念、程目、程施建等几部分述的、明确,特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教教材(上的内容)(学生);“用教材教”,即(教)用教材(上的内容)教(学生)。
除了法上稍有化外,表达的意思上并无太大区。
从在流行的“理念” 次看,什么是“教教材” ,也就是“教死、死教、教死”的那种;什么又是“用教材教” ,也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灵活理、整、重教材的那种。
在我看来,的理念粹是文字游,关看你怎么理解。
在我眼里,“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最高境界;根据教材意教教材,其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方法、技能,其一般境界。
很明,“用教材教” 要体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 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无非是提醒老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整教材,要⋯⋯,言之就是“活用教材”。
一个“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个理念就是“活用教材” ,把教材用活,通“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
的理念更明,更在,更容易使老理解、把握。
也,的法有点“ ” ,有点“老套”!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首先要把握教材,是“活用教材”的前提。
所以,教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当前用教材教的:随意减教材、随意改教材,那是不可取的。
所以,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意,了解它在小学段所的地位,前后的系,所要达到的目⋯⋯是每个教教学前的必修。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594a1ca8114431b90dd859.png)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隐性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8年1月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3.工具媒体4.对抗5.功能目标6.副语言眼神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1.错2.错3.对4.错5.错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a6a4203243323968011c9253.png)
一、填空2.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利维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苏格拉底)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卢梭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古德莱德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八年研究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维果茨基 )7.( 斯腾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克伯屈)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课程审议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发展性教学论 )是其中之一。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帕克赫斯特)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主动作业)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4、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5、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
)一词。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04ea1076c66137ef061913.png)
2017年秋季《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1、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2、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107b4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c.png)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1.课程内容评价2.教师数学内容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5.叙述说明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参考答案: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3.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414532964bcf84b9d57b32.png)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是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根本性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为最高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
很明显,“用教材教”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1.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前提性指标);2.学习结果:发生的变化、或得的几部或取得的成绩(核心性指标);3.学习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内隐性指标)。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五大特征: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
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来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12262abceb19e8b9f6ba75.png)
1[单选题,0.6分]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参考答案:A2[单选题,0.6分]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太克参考答案:A3[单选题,0.6分]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参考答案:D4[单选题,0.6分]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参考答案:A5[单选题,0.6分]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参考答案:A6[单选题,0.6分]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参考答案:B7[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参考答案:C8[单选题,0.6分]“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A.好奇心•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参考答案:B9[单选题,0.6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参考答案:C10[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参考答案:D11[单选题,0.6分]“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47f19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b.png)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价值观判断标准中的定量标准包括:()A.绝对参照标准B.相对参照标准C.价值引导(向导)D.个体内差异参照标准2.教育评价包含()方面。
A、客观描述B、价值判断C、增值探索D、成绩评价3._______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4.对话的一般方式有:()A.信息交换B.经验共享C.深度会谈D.专题讨论5.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7.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8.“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9.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的价值在于:()A.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B.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C.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D.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10.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1.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半封闭性试题B、开放性试题C、半开放性试题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1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13.15.1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7.新课程强调:()A、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18.“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______。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065157fd5360cbb1adb53.png)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分析②对比③归纳④概括⑤抽象⑥质疑⑦猜想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2.“现代教学论”是以()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杜威3.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4.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的安排。
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5.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6.课程标准就是指()课程标准。
A.学科B.科目C.教学D.知识7.学科强调的是()。
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 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8.世界上最早的课程()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 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9我国古代学校课程()A七艺 B.四经五书 C.三百千千 D.三千千千10、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A人的发展B学科的发展 C教材的编制D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优化教学2.教学手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3、教学模式的结构?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 D D B C A B D C B二、名词解释题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三、简答题1、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2、答:(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3、答: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98277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8.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
A. 知识传授B. 技能训练C. 思维发展D.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
A. 传授者B. 引导者C. 评价者D. 以上都是3.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C.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D. 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发展目标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
A. 以文字为主B. 以图形为主C. 以动画为主D. 多样化呈现,结合文字、图形、动画等5.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B. 检验教学效果C. 促进学生发展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2.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论述题(20分)1.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谈谈你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看法。
2.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20分)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拿出一个蛋糕,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蛋糕有多少块?(2)引导学生观察蛋糕,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制作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问题:1. 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 评价该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D二、简答题1.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游戏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890c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1.png)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篇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A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时量 120 分钟专业班级 2008级小学教育(本科)1-4班命题教师莫崇芬总分100 分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1、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2、工具性;人文性。
3、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识字。
5、教师;文本。
6、60 ;100。
7、写话;习作。
8、互动;交际。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 16分)。
1.答题要点:(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分)(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分)(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分)(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分)。
2.答题要点:(1)重在鼓励,调动和维护学生习作的兴趣。
(2分)(2)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以教师的喜好和统一的模式来约束学生。
(2分)(3)讲评要有重点。
(2分)(4)习作讲评要和作前指导、习作批改紧密联系起来。
(2分)五、教学实践题(3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8分,第三题6分,共34分)1.答题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恰当、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三维目标。
参考要点:(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分)(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细致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分)(4)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分)2.答题要求:(1)教学过程清楚、有序,能说清楚主要的教学环节。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c43d94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c.png)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答案:
维果茨基
2.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包括()。
答案:
忠实取向
相互调试取向
创生取向
3.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
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答案:
错误
4.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答案:
积极反应原则
小步子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5.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答案: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6.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7.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
答案: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8.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
答案: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9.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概括为()
答案: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docx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a4cc047fc4ffe473368ab85.png)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2.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有作共同的发展关系的,正所谓“教学相长”,所以,作为教师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题。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沟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关爱学生,其次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后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二、通过互动建立共同发展的关系首先,建立规则,学会倾听。
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d3c3d2411a37f111f0855bad.png)
《小学课程与教课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说(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课程: (1)作为学科是指全部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样活动的总和。
(2) 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课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课的预期结果或教课的早先计划。
(3) 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觉获取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课纲领 :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一样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课纲领则是由国家一致拟订、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环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育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拥有一致性、广泛性和强迫性。
是各种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中心,是教材编写、教课实行及评估的基本依照。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达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详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点。
二、简答(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简述有效教课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课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成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课关系?答:新课程的实行不单要改变教师的教课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当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建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建立新式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可以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何爱学生?尊敬,第一是尊敬学生的自尊心。
只有尊敬,学生才感觉师生同等。
其次尊敬学生还应当包括赏识学生,我们不可以仅仅以分数评论一个学生的利害,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余方面,如品行涵养、文明习惯、劳动向度甚至身体素质等。
尊敬学生,建立同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建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建立民想法识;赏识学生,建立悦纳意识。
教师教授知识技术,应与学生一同合作与研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虑的余地,办理好教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的关系,着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引学生怀疑、检查、研究。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f7987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6.png)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选择题1. 在小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记忆能力B. 创新思维能力C. 社会实践能力D. 基础学科知识2. 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是()。
A. 教师主导,学生配合B. 学生中心,教师引导C. 知识传授,技能训练D. 成绩评价,能力提升3.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A. 重复练习B. 探究学习C. 直观教学D. 快速计算4. 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规定阅读书目B. 举办阅读比赛C. 个性化阅读指导D. 增加课外阅读作业5.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下哪项是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A. 实验操作B. 科学知识讲解C. 观察记录D. 科学实验报告撰写二、填空题1.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教师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目标。
2. 描述一种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并解释其有效性的原因。
3. 讨论小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5. 评价小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论述题1. 论述小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2. 探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说明:1、答题只需标明题号,不必抄题目;2、不要用附件提交。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1、课程2、课程标准3、课程资源4、学习方式二、材料分析(每题30分,共2题,计60分)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结合教育现实,阐述你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1)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2)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
每次有新老师来学校的时候,校长都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师:我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过别人没有看到过的事实:高级工程师建造了毒气站;医术高超的医生毒死了孩子;受过严格教育的和培训的护士残害了婴儿;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用枪打死或活埋了妇女和儿童。
因此,我对教育产生了怀疑。
我请求:帮助你的学生成为人吧!再也不要培养出学问渊博的恶魔、技术高超的精神变态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刽子手。
读、写、算只有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育现实,阐述你对学生的认识。
德国有一名督学去一所学校检查工作,汽车在路上出了故障。
他修了很久也没有修好。
这时,一名路过的学生看见了这个情形,便跑过去帮忙。
不用几分钟就把汽车修好了。
督学很感谢他,便和他聊了起来:“你的修车技术这么好,是在哪里学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汽车,经常去看别人修车。
时间久了,就学会了一些修车技术。
”督学又问:“现在是上课时间,你为什么没有去学校?”“今天学校有督学来检查,我的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
”督学愣了: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吗?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答:一.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课程标准: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
3、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
具体的说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资源。
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4、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答: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但并没有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问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我们认为,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
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
“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另一方面,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不能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
首先,双基要精选,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学科的双基内涵;其次,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传统的双基教学认为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第一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从第一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有很重大意义的,学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埋没了学生的优势,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为何却在排名中获得倒数的地位呢?是我们的孩子不聪明比较笨吗?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否定的,造成孩子缺乏想象力,没有创造力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大家把知识技能放在第一,忽略了学习目标之外孩子应该拥有的情感、方法、价值观和态度;填鸭式中国的应试教育历来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只注重让孩子考上好学校,而不注重孩子学到了什么,应试教育成为扼杀孩子想象力的最大杀手。
“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在学校里往往是老师们厌烦的。
可伶的想象力在学校老师,家庭父母中,残酷的抹杀了。
归根揭底也就是中国的国情和当前落后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这是各种形态课程教学都必须把握的。
把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完整性结构目标,是新课改的一个创新性标志。
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维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领导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序的基本依据。
因此,树立新课程理念,必须认识理解三维目标,进行多元互动教学,必须掌握三维目标。
认识并掌握三维目标。
?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成为摆脱生存困境或改善生活状况的工具,在教育实用主义的阴影下,素质教育让位于能为学生家长和学校甚至学生本人带来更实际效用的应试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往往得不到执行的根本原因。
从第二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封信的撼人心魄之处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传道、授业、解惑”,其终极目的是什么?显然不是仅仅教授某种专业或技能,“把教育中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分隔,这是人类互相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人做人总是第一位,教人有一种专业还是余事。
因此,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
我们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与良心空虚。
正如有些鸟儿间或外出寻觅谷物,未经尝过便用嘴带回去哺喂小鸟儿。
同样.我们的学究们到书里去拾取知识.把它带在唇端,只为要吐出来使之散步于空中”.他们然而“至少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如果说读书的境界最初是为了求知、为己,那么我觉得最高境界就是为人。
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为了身边的人,;成为一个有才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孩子从一开始认识世界,我们每一个家长,每一位老师,就应该绷紧一根弦,先成人,再成才。
我们千万不要为了孩子所谓的100分,让他投机取巧,千万不要一味地任着她的性子来,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千万不可教育孩子凡事争强好胜,稍有不满便呼天喊地,这样将来会更不可收拾。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无小事。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功课紧张,孩子的问题总是课后解决,或是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疏忽大意要不得。
你的不重视,可能会是坏的行为更放纵,坏的孩子更疯狂,天长日久,由量变到质变。
当我们时时想到这位幸存者的呐喊,我们心中自然会升腾起一种良知与担当意识,他会逼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真正把培养人永远放在心上。
孩子可以展暂时没有高深的文化,但一定是个善良的好人。
答:在讨论培养对象时,我们都要迫不及待地作出“类”、“属”的描述,却忽视了教育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功能。
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而绝不应该仅仅是一把锋利的剪刀。
环顾我们四周,我们发现,这名帮督导修汽车的学生只是众多的饱受“修剪”之苦的学生之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隐藏着巨大潜力的。
此材料正暴露出我们教育上的一个重要的缺陷,那就是过分地放大了教育的“塑造”功能。
在无意或无奈中,让儿童适应了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在课程、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保本”的教育,是不大在意鼓励学生冒尖的。
因此,发现了成绩突出有潜质的学生,我们就首先想到的是这位学生已没有了拖集体后腿之虞。
而一旦有所谓的“差生”出现,警报立即拉响,对某些学生身上出现的“欠缺”,无条件地给予补上。
至于学生产生“欠缺”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身上的亮点是什么,已然无暇顾及。
这也许就是我们同许多西方国家在教育上的差异。
我们着重一个孩子在头脑中储存了多少知识,而西方国家看重的却是如何尽可能地开发一个人的大脑。
这种教育上的差异,是以无数头脑潜能的毁坏和浪费为巨大代价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
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
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教师由于总是从“学生需要教”这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同时又常常被一些难教之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吸引,再加上站在高处往下看,就常常会低估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的成果。
反之,如果你不承认、不尊重、不认识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那你不仅不能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恶果。
我们应该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等八个基本特性。
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学习的基本特性,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但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新课程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所以重要的不是列举和强调各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是首先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