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和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增加,部分企业开始考虑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审计公司或咨询机构。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专业水准,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利弊。
本文将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弊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企业在决策时提供参考。
一、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1. 降低成本:企业通过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审计公司或咨询机构,能够省去内部建设审计团队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按需付费,灵活调整内部审计资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 提高专业水准:外包审计公司通常拥有更专业、更丰富的审计经验和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审计服务,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3. 知识更新:外部审计机构通常会不断更新审计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提升企业审计水平和能力。
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弊1. 信息泄露风险: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外部公司可能会涉及企业敏感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涉及财务和业务机密的审计信息。
2. 依赖外部资源:企业过度依赖外部审计公司可能导致企业自身内部审计团队的能力下降,造成员工流失和知识外流的风险。
3. 服务质量不稳定:外部审计公司的人员可能会频繁更替,导致审计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且外部审计公司可能会因为客户众多而无法在服务上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
三、应对策略探讨1. 审慎选择外包合作伙伴:企业在选择外部审计公司时需要审慎考量其信誉、经验、服务质量等方面,并与候选公司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确保其能够为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专业审计服务。
2. 加强合同管理:企业在与外部审计公司签订合需要明确约定审计范围、服务内容、保密协议等关键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受到保护,同时设置相应的约束和制约。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业务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内部审计成为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于企业自身资源和专业知识的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利弊。
本文将就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以期为企业在决策中提供参考。
一、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1. 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审计机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审计服务。
外包审计机构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提供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审计质量。
2. 降低成本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
外包审计机构通常拥有更多的员工和更多的专业知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
3. 提高效率外包审计机构通常相对独立于企业内部管理,能够更加客观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审计的效率。
三、应对策略1. 强化保密管理企业在选择外包审计机构时,应加强对外包审计机构的安全能力评估,明确双方在信息共享和保密方面的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从法律层面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2. 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在外包审计机构的选择和合作过程中,应加强对外包审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外包审计机构按照合同要求履行审计工作,减少审计过程中的控制风险。
3. 加强沟通协调企业需要与外包审计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沟通交流审计需求和工作进展情况,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管理成本增加。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但也伴随着信息泄漏风险和控制风险。
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时,应加强保密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外包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也应在内部审计能力方面进行适当的提升,尽量减少对外包审计机构的依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是指组织或企业将原本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的一些业务委托给外部机构或公司进行执行。
这种做法既有利也有弊,本文将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益在于降低成本。
相较于建立和维持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将审计业务外包给外部机构通常能更节省成本。
外部机构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节省了企业的运营费用。
外包审计业务也能带来专业化的服务。
外部机构通常拥有更专业化的审计人员和资源,能够以更高效和专业的方式执行审计工作。
这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准确性,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是信息安全风险增加。
将敏感的企业数据和信息交给外部机构,有可能导致信息被泄露或滥用。
企业需要在选择外部机构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确保外部机构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外包也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对业务的掌控力和可信度。
内部审计部门通常对企业的运营、风险和控制体系有深入的了解,而外部机构只能从表面进行审计。
这可能导致外包审计结果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针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弊端,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进行应对。
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与外部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外部机构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
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
确保企业的敏感数据和信息在外包过程中得到充分保护,可以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并与外部机构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应该保持对业务的关注和掌控力。
虽然将一部分审计业务外包给外部机构,但企业仍需保持对业务的监督和参与。
及时了解审计进展和结果,确保审计过程与内部的业务和运营真实情况相符,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既带来了成本节约和专业化服务的好处,也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和失去对业务掌控的弊端。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战略审计3个发展阶段,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法制化、规范化及职能化趋势。
同时,阐明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启示一、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一)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20世纪20—40年代的财务审计阶段。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管理跨度增大,经营地点日益分散,一年一度的外部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迫切需要不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2.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形成和发展时期。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内部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就迫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以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重点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其审计目标已拓展到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分工、企业素质、经营管理决策、资源利用效果、计划方案等各个方面的审查,并针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评价和建议。
3.21世纪至今的战略审计阶段。
如今,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内部审计正由管理保障(即管理会计)向风险保障转变;二是由被动审查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建设性。
(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1.1983—1993年,内部审计初步建立阶段。
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运行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运行的经验及启示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2-000-01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对起步较早,目前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的改进与创新。
一、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1.美国模式美国的商业银行多建立了总部一级制的稽核组织,直接实施全辖稽核监督。
许多银行的稽核部门只设在总部,分行一律不设,再根据分行稽核业务的大小分地区派出若干稽核主任,与驻地分行没有任何经济、人事上的关系。
首席审计官不对总裁负责,而是对董事会负责。
以上种种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英国模式英国商业银行十分注重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共同作用。
董事会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责任,准确全面地注意本行的风险以及知道如何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委员会作为银行董事会的内部控制咨询机构,为董事会提供经营管理情况的有关信息,保持同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内、外部审计部门的信息交流,对内部控制的适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业务部门行使检查职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合理的流程和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来源。
以嘉诚集团为例,嘉诚集团是英国仅有的一家具有两百年历史的独立投资银行,它在英国投资银行界一直排名第一,并跻身于世界最佳投资银行之列。
嘉诚集团将内部审计定位于管理、评价和服务职能,嘉城认为内部审计不只要看财务信息,也要看内部控制的部署实施,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不能凌驾于企业之上,内部审计的成果是建议性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验效益,显示审计的附加值。
二、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运行经验的启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己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它继承了西方内部审计先进的理念,代表了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其经验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极具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重要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牙 、瑞典 、 士 以 及 美 国 的银 行监 管 当局 和 7 家 样 本 银 行 进 行 了 瑞 l 调 查 。 查表 明 , 行 内审 组 织 最 普遍 的模 式 是 实 行 集权 化 管 理 。 调 银
所 有被 调 查 行证 实 ,它们 都 建 立 了常 设的 内部 审 计 职能 部 门 。对 计 科 日细 等 新特 点 ;同时 计 算 机 、互联 网 等高 科 技 技 术 大大 便 利 大 银 行来 说 ,其 海 外 分 行可 能 会 设 立 一个 内审 部 门 ,但 这 些 当地 了银 行会 计 核 算和 数 据 集 中 ,无 纸 化信 息逐 渐 多。要 以 较小 的审
Ke r s c m me c a a ks i t r a ud t i s i a i n y wo d : o r il b n ; n e n l a i ; n p r to
进 入 2 纪 9 年 代 以 后 ,在东 南 亚 、俄 罗 斯 、南 美 发生 金 及运行内部审计的 成本 ,那么最高决 策和管理 层完全有理 由撤 0世 0 融 危机 时 ,我 们会 发 现 西 方 各 国大 多数 银 行 的经 营 表 现 较 过去 稳 消 内 部 审 计 部 门 , 而将 内 部 审 计 工 作 外 包给 专 业 会 计 咨 询 公 司 健性 提 高 了 ,西 欧 、北 美 的 商 业 银 行 没有 发 生 较 大 的 、多 米 诺 式 等 中 介 机 构 去 完成 。 因 此 , 内部 审 计部 门必 须 采 取 系统 化 、 规
国内外内部审计外包研究综述
国内外内部审计外包研究综述国外最早的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O世纪8O年代末期。
1982年,AICPA发布了《业务审计合约》的报告,将业务审计从一项由公司内部提供的服务,重新界定为可以由外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承包人来提供的服务。
这便为外部提供者进行内部审计服务敞开了大门。
1988年,注册会计师便开始游说“财富100强”企业外包其内部审计业务(Barr &Stanley,1993),但未形成气候。
1991年4月底,有假消息称“美国一家大银行将其包括200名职业人员及助理人员在内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整体外包”,这则假消息使内部审计界极为“震惊”(Courtemanche,1991),但内部审计外包还是在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外包的政策制度及文章从制度层面和理论与实务层面进行分类研究,找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一)制度层面的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等职业团体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研究,并且随着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其观点和态度也在不断的转变。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执行委员会发布了道德准则解释《征求意见稿:扩展的审计服务》,认为外包不会损害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只要;(1)依然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2)事务所没有成为客户的管理层或雇员,或扮演类似角色;(3)内部审计职能不是从事实时的监控活动。
之后,AICPA又成立了“确认服务特别委员会”。
探讨可由外部审计人员提供的各种确认服务的新形式,为注册会计师争夺内部审计服务大开绿灯。
作为内部审计的权威组织。
IIA的观点是逐渐转变的。
开始时,IIA努力地反击外包,其最有力地回击是1996年1月19日.在AICPA职业道德执行委员会的开幕会上,IIA大胆地提出反对完全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因为这将损害事务所的独立性。
而在96年末,IIA和其他的财务报告认为,外包是一项对于改善内部和外部审计质量的有益的和节约成本的方式。
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贾云洁
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贾云洁【摘要】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推行微观经济改革,公共会计联合委员会对澳大利亚审计署(ANAO)发起检查质询,促成了ANAO审计外包的应用与推广。
现今,外包已成为澳大利亚政府审计的通行做法。
在外包优劣得失的争辩中,业界逐渐达成了共识:业务可以外包但责任不能外包;必须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确保获得外包收益。
2014年我国颁布的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决算审计等新任务,提高了政府审计的要求,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现实需求已形成。
结合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的经验启示,我国审计机关应整合利用外部审计资源,做好审计业务外包的需求分析,外包部分审计业务,聘用临时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外包合同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应对审计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外包资源整合外包模式合同管理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霍克(Hawke)和基廷(Keating)执政期间发起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微观经济改革,霍华德(Howard)执政期间改革得以继续深入推进。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关税改革、金融自由化、公司化、私有化和使用者付费原则的拓展(Rose Verspaandonk,2001),也包括推动公共服务采用私人部门提供的实践,即所谓的“外包”(Outsourcing or Contracting out),以强调追求更高的公共服务效率。
外包这一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在澳大利亚得以推行,已成为澳大利亚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初期的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外包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招聘、薪酬发放和清洁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其中也包括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Australia National Audit Office,简称ANAO)的财务审计业务外包。
实践上,政府审计外包已成为世界各国审计机关的通行做法。
比如,美国、德国和瑞典等西方国家的审计机关会把绩效审计项目外包给私人会计师事务所。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战略审计3个发展阶段,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法制化、规范化及职能化趋势。
同时,阐明了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启示一、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一)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20世纪20—40年代的财务审计阶段。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管理跨度增大,经营地点日益分散,一年一度的外部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迫切需要不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2.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形成和发展时期。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内部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就迫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以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重点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其审计目标已拓展到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分工、企业素质、经营管理决策、资源利用效果、计划方案等各个方面的审查,并针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评价和建议。
3.21世纪至今的战略审计阶段。
如今,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内部审计正由管理保障(即管理会计)向风险保障转变;二是由被动审查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建设性。
(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1.1983—1993年,内部审计初步建立阶段。
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美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内部审计美国启示摘要: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随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内部审计在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得到了广泛普及。
在美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就像其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它吸收了社会科学和企业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适应了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对强化科学管理、增值盈利的要求。
本文即是从美国的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来探讨其对我国的积极意义一、美国的内部审计美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基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
它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显示了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潜力。
1.美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准则美国最先进行了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的尝试。
194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随即制定了《内部审计职责说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加以规范。
1968年协会通过了第一个道德规则《内部审计协会道德规则》,概括了协会职业行为的标准。
1972年制定并颁布了第二个道德规则《注册内部审计师职能道德规则》。
1978年6月,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含义、职责、独立性、机构人员以及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等都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使内部审计的开展有了较完备的行为规范和衡量标准。
这是目前世界上有关内部审计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一份标准。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自安然公司财务丑闻发生以来,美国的其他方面的法律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2002年8月份,美国证交会制定了两项新的规定。
第一项规定是:任何一家要上市的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业务可以通过对外承包来进行运作,但内部审计职能必须存在。
第二项规定就是赋予审计委员会新的职能,审计委员会将更积极地参与内部审计活动。
2003年11月4日,美国证交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条例”。
该条例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对董事独立性的定义作出更具体的规定。
国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85决策探索2018.2下他山之石国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文/胡玲玲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扩展到了企业发展战略与运营决策层面,在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数据审计以及生产工艺审计和产品营销审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成效。
在20年前,开展内部审计的美国企业还只占较小比例,其内部审计工作时间也只有较少部分用在财务审计领域,更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经营审计上面。
但近年来,内部审计的内容正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及其历史演进(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与特征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指的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把风险管理渗透到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按照风险选择项目并识别风险,对管理者降低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同时,要以企业风险为重点做出审计报告,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防范。
该审计模式可以把审计工作的事后反馈向前追溯到事前和事中阶段,能够实现高效的控制效果,为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审计人员不但要对风险的消极面进行观察、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预评估,还应关注风险的积极面,寻找变革与创新的机会。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受托责任给予了特殊关注,尤其是风险控制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审计工作的控制重点。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注重风险管理,不仅将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方法方面注重测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向着强调确认经营风险和测试风险的方向转变。
此外,在交易事项与对政策的遵循基础上,注重对审计目标、审计战略与审计风险管理的关注。
同时,内部审计在反应方式方面,也在单向、事后和不连续的监控基础上,更加注重与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之间的互动,以期及时连续地做好审计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也从观察者向实际参与者转变。
这样,内部审计在组织方面就不单纯是独立的评价主体,而是以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参与者的身份对审计过程和环节进行整合,并为审计对象提供咨询服务。
论内部审计外包
论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在优化企业决策,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工作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基于国外内部审计外包经验,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管理模式是解决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主要途径。
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不仅弥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不强的问题,而且还能实现企业的专业化发展。
标签:内部审计外包风险与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以独立性差、执业效益不高影响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因此积极探索内部审计管理新模式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外包是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的保障下实施的创新性管理模式。
1 内部审计外包的概述1.1 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为外部审计人员承担,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履行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与企业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实现了审计主体的外部化,审计人员不从属于企业人员。
1.2 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内部审计外包理论基础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交易费用理论。
该理论是由科斯提出的,他认为交易需要成本,企业和市场属于不同的交易机制,在市场机制下企业花费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企业就会通过夸大企业规模来替代市场机制,同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经营费用超过了市场机制,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市场机制。
企业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的一种交易费用,目前企业所承担的内部审计工作所消耗的费用已经远远大于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为此企业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市场机制管理。
二是核心竞争力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的普拉哈拉德和英国的哈默所提,他们将企业比作大树,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保障根系的稳定,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核心竞争力上,而非核心工作则可以通过外部购买的方式获得,内部审计只是负责对企业的监督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显然其不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其可以实现外包。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内部审计是指公司或组织内部对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独立、客观、全面的评估和审查。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些公司会选择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
本文将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应对策略。
我们来看看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所带来的利益。
外包可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通过外包,公司无需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和运营支付高昂的人力资源和培训成本。
公司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中,提高竞争力。
外包能够快速获取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
外包机构通常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审计需求。
外包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由于外包机构与公司的独立性,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提供更准确的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存在一些弊端。
外包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
外包机构需要接触公司的敏感信息,如果外包机构的信息安全措施不严格,可能导致公司的商业秘密泄露。
外包机构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和运营模式不熟悉,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特殊需求和风险。
外包机构对于公司的了解程度可能不如内部员工,导致审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所欠缺。
外包机构与公司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可能存在困难,影响审计的有效性和效率。
针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所存在的问题,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应对。
选择信誉好、经验丰富的外包机构。
公司可以通过参考市场上的外包服务商的评价和口碑,选择具备良好信誉的外包机构。
公司需建立起与外包机构的良好沟通机制。
公司和外包机构之间应建立稳定、及时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和解决问题。
公司应加强对外包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公司可以制定详细的合同和规定,明确双方的权责和监督机制,确保外包机构按照公司要求开展工作。
公司还可以委派内部员工负责对外包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确保外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公司应充分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外包机构,并采取相关策略加强对外包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的复杂性和变革的加速,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评估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一些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外部服务机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弊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以期为企业在面临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决策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思考。
一、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与弊1. 利:(1)降低成本: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可以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
外部审计机构通常会提供高效的专业服务,而且通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达到相同或更好的质量水平。
(2)专业化服务:外部审计机构具有丰富的内部审计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内部审计服务。
他们通常能够给予客户更多的行业最佳实践建议,增强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有效性。
(3)提高工作效率: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外部审计机构具有更灵活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可以更快速地响应企业需求。
2. 弊:(1)失去控制权:外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业务交给外部机构,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对内部审计的实际控制权,不利于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2)信息安全风险:外部审计机构需要获取大量企业内部信息和数据进行审计工作,这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和安全风险,尤其是在涉及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的行业。
(3)沟通协调难度:外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可能存在沟通协调方面的障碍,导致内外部信息交流不畅、审计工作延误或者产生误解。
一旦企业决定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外包的利益,同时降低弊端的风险。
1. 选择合适的外部审计机构企业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时,需要考虑其专业能力、行业经验、信誉度、服务成本和服务承诺等因素。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内部审计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本文将分析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利弊,并探讨应对策略。
让我们来看看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一些优点。
通过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供应商,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提高效率。
外包审计服务可以提供更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减少内部员工的培训成本和风险。
外部供应商还可以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企业可能失去对内部审计的直接控制权和监督权,增加了信息泄露和合规风险。
外部供应商可能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导致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降。
外包审计服务可能面临信息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针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不足,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降低风险并提高效益。
企业在选择外包审计服务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其专业能力、信誉度、信息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保密条款,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信息安全。
企业可以定期进行外包合作的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企业还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团队,与外包审计服务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审计效果和控制。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外包审计服务,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最终,企业应综合考虑内部资源和外部供应商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审计模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一、国外内部审计外包概述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
从西方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践来看,内审外包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1.最简单的外包形式是补充,即特定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称职的第三方。
例如,在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又如,在审计外地的分公司时,企业聘请懂当地语言或熟悉当地习俗的审计人员提供帮助。
另外,在审计特殊领域(如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时,企业也可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参与审计。
2.审计管理咨询,是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咨询或审计业务的延伸,主要是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
审计管理咨询服务还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帮助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等等。
3.内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
这种外包形式下,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经营性审计,就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
内审职能全部外包时,企业可能保留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当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4.内外成员结合审计,亦可称合作内审(cosourcing internal auditing)。
这种外包形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成员包括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但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以上各种内审外包形式各具特色,企业规模及行业不同,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实现的方式可能都有所不同。
关键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使用创新的内部审计外包方法 ,实现内部审计功能最大化,并使企业能够与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点1.获得高水准的服务。
浅谈企业内审外包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外包正文一、关于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一)内部审计在说内审外包问题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并以此为背景探讨内审的外包。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把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①我国内部审计起步于20 世纪80年代初期, 是在国家审计的强力推动下, 作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产生, 内部审计在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严肃财经法纪、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会计信息从产生、传递、确认到被各方所接受,承载着许多相关主体的利益。
如投资对股价的殷切期望;上市公司对资本的苛求;审计及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难言之隐;政府在作为与不作为的边缘徘徊。
在诚信的市场制度建立之前,失真是绝对的,真实是相对的,每轮博弈后受伤最重的永远是那些处于不对称信息下的弱势群体。
2001年12月2日美国能源业巨子安然公司(Enron)宣告破产,立刻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
安然事件后, 我们意识到维护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重要性。
当识别出损害独立性的因素时,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改革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加强独立审计法制化建设, 改善独立审计的执业环境; 不允许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股东的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 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度; 加大会计市场综合治理力度; 规范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
不论从法律还是道义上都要求,公司执行官对财务报告负有诚信义务,外部审计师对信息披露负有鉴证责任,金融机构对公司资信负有评价义务,财务分析家对投资大众①郭旭.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6~10负有警示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一、国外内部审计外包概述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
从西方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践来看,内审外包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1.最简单的外包形式是补充,即特定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称职的第三方。
例如,在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又如,在审计外地的分公司时,企业聘请懂当地语言或熟悉当地习俗的审计人员提供帮助。
另外,在审计特殊领域(如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时,企业也可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参与审计。
2.审计管理咨询,是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咨询或审计业务的延伸,主要是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
审计管理咨询服务还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帮助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等等。
3.内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
这种外包形式下,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经营性审计,就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
内审职能全部外包时,企业可能保留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当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4.内外成员结合审计,亦可称合作内审(cosourcing internal auditing)。
这种外包形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成员包括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但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以上各种内审外包形式各具特色,企业规模及行业不同,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实现的方式可能都有所不同。
关键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用创新的内部审计外包方法,实现内部审计功能最大化,并使企业能够与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点1.获得高水准的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结构合理的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使企业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人才。
同时,注册会计师(CPA)作为外部审计主体,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和提供审计报告时极有可能仅仅考虑如何取悦于管理者而偏离其本身的职责。
外部CPA则根据与企业签定的契约开展内部审计,与企业其它的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因此,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企业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3.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一方面,企业设立了内审部门之后,就形成了固定成本,不断对内审人员进行的后续培训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业务范围拓宽等原因,限于数量和质量,内部人员并不能提供令管理层满意的内审服务。
将内审职能部分或全部外包后,部分或全部的内审部门成本就变成了可变成本,能够降低成本。
企业还能聘请CPA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短期的内部审计服务,从而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内审服务。
4.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搞好主业。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企业应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企业完全可以将其次要业务(如内部审计等)交给相应的专业服务公司去做,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缺点1.审计工作不够“贴心”。
内部审计外包后,审计可能会变成一种程序性的工作,外包审计人员不会象内部审计人员那样全心全意为企业考虑。
外包审计人员只与企业有短期的合约关系,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与他们没有直接联系。
2.外包审计人员不熟悉企业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和其他专业人士毕竟不熟悉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内部审计师,特别是那些在企业里工作很长时间的内部审计师,更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手段、企业文化、部门间的利益关系等因素。
这种背景知识的差异可能影响到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并可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3.缺少了为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
很多大公司,象IBM、GE和百事可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通常被用来作为未来财务和经营主管的培训平台,因为内部审计师通常需要熟悉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熟知不同部门主要成员的工作。
内部审计师进入其他部门工作后,这些经历在确保部门间目标协调一致和改善部门之间的关系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这种难得的培训平台就彻底消失了。
4.内部审计丧失主动性和前瞻性。
内部审计外包之后,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外包审计人员一般只在约定的范围内消极地进行审计,尽量削减审计计划,减少工作量。
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帮助管理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内部审计外包对我国的启迪(一)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但是,我国内部审计在职能定位、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内审部门职责范围定位模糊。
不少企业仅仅把内部审计看成“警察”,而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价值方面的“高参”作用。
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也局限于事后审计和财务审计,极少涉及到经济管理审计领域。
另一方面,内审人员素质不高,人员结构欠合理。
但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企业势必重视内部经营和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国外内部审计外包这种形式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1.从法律上来看。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1995年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也规定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金融机构等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因此对我国部分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功能完全外包对有些企业可能是行不通的,但是企业根据需要实行部分审计功能的外包在法律上是可行的。
2.从现实意义上看。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的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企业管理层将越来越重视内部经营过程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我国显然没有足够数量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掀起了兼并联营浪潮,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趋向白热化。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也由单纯的会计、审计、评估、税务代理业务扩大至新的专业服务领域。
内部审计将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新的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因此,内部审计外包可以成为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双赢战略。
(三)、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对策1.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
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业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使内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2.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的范围、侧重点、工作深度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CPA 能胜任外部审计,不一定能够胜任内部审计。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L AUDITOR,CIA)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又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
但目前我国获得这一资格的CPA并不多。
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CLA考试,使更多的CPA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3.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
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审计署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种后遗症。
因此,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
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4.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作为内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 参考文献 ][2]Susan L Swanger,Eugene G Chewning Jr. 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on financial analysts‘perceptions of external auditor independence.Auditing,Sep,2001.[3]张一平。
正是张篷扬帆时- 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述要[J].中国审计,2000,(3)。
[4]余玉苗。
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与方式的特征[J].财会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