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断想
初中语文教学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2.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魅力。
2. 注重阅读,培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略读等;(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3. 强化写作,提升素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构思、布局、表达等;(2)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水平;(3)开展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 互动交流,共同进步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者之后,回顾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行为中存在的不足,改正缺点,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师学会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教师不断的检验自己,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一20____-20____学年第二学期的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面对中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扎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
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初三学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
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2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的原则,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情况总结与反思。
一、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接触教学的时候,我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平时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通过实践,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这就是“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例如:在讲授《爱莲说》时,教学难度比较大。
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
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
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三、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讨论会、朗诵比赛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编辑语文单元试卷。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最新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最新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真正地实现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双赢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阅读教学中要认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感受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用自己对于课文的认知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知,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
初读课文。
组织学生正确、流利地自读课文,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简单的对话。
在初读、通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课文的初步印象。
在初读的过程中对文本中出现的生词、不理解的语句等有疑问的地方边读边做出标注。
这也是他们对文本初步的认知过程。
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并提出要求,自己在自读中解决。
其实,课文中意思,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
这时,我们应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
朗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有范读。
有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就能自然地找准感情基调,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搏,感悟到作者作文时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例如,《桂林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无限向往、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情感,所以朗读时应该带着轻松、愉快、喜爱、赞美的心情,语调应轻快、活泼、喜爱,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梅花魂》则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敬仰,却又不能回国的无限愧疚和遗憾的情感,朗读的时候要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初中语文反思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反思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反思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反思论文篇一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
随着XX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
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
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
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
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
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
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
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5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我尝试引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其次,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往,我更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体验。
因此,我尝试将现代文化和现实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有实际意义。
例如,我通过选取和讲解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再次,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过去,我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练习和应试训练。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缺乏兴趣,而且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和项目制学习。
同时,我也尝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日常表现、小组演讲和写作作业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最后,我反思了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情感发展和成长需求。
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教学需求,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虽然这一过程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反思和改进,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语文反思论文(二篇)
初中语文反思论文一、引言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经历了很多成长的痛苦和困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本论文中,我将对自己的初中语文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道路铺平前进的道路。
二、学习意向的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阶段,学生们会接触到更加深入和复杂的语文知识。
在初中一年级,我开始接触到一些较为高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虽然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对于这些作品还不太理解,但是我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是保持着的。
我立志要成为一个通才型的人才,而语文是作为通才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我对于语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想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在阅读理解方面,我发现自己对课本阅读理解题的解答能力相对较弱。
我发现自己在理解文中隐含意义和细节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导致答题时常常出现错误。
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开始注重积累词汇和提高阅读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一个问题是写作能力不够强。
在初中阶段,老师经常布置各种各样的作文题目,但是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逻辑结构混乱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开始下定决心多进行写作训练,积累写作素材和技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复修改,我的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首先,我发现多读书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读书可以帮助我积累词汇,提高语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我开始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其次,我发现多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断想
中学语文教学断想语文是一切学习之基石,是综合素质之机括,是交流感情之器具,是解开心结之秘钥,是传递文明之载体,是推进思维之巨手,是提高境界之金绳,是进入其他学科圣地之船筏。
职是之故,语文不可小觑。
教学以来,我全心履职,黾勉忘我,为教学竭尽微忱,不惮劬劳;对学生倾渴翘冀,关怀备至,满腔蓄念,刻未忘怀。
天长日久,积累浅见点滴,列举如下。
一、语文教学要创新一切学科,尤其是语文要有创新,否则照本宣科,人人皆会,就缺少优异的成绩。
有创新,就有领悟方面的飞跃,就会有教学相长的收获。
在学习方面,有新的认识,要让学生有增进学习的活力,还要锻炼快速的创新,打破传统的局面。
没有创新,蹈常袭故一成不变,老气横秋,步履蹒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缺乏生机与锐气。
创新学习,要深刻理解“学习”的内涵,培养全新的学习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学习机制,符合时代要求。
创新学习,要高瞻远瞩,要脚踏实地,要明辨慎思,要如理作意。
二、语文教师要有非凡的素质语文教师要有非凡的素质,语言的表达即为其一。
一堂语文课要让学生听后觉得“过瘾”“有劲”“回味无穷”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文字的思想感情,增强教学吸引力。
一个讲究语言艺术的教师,虽然不一定出口成章或者倚马千言,但是也一定要文采斐然,文章锦绣,起码在课堂上幽默风趣,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课结束意犹未尽。
这样,学习语文不再只能用枯燥乏味形容,而是一种能使精神得到充实和满足的享受,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在这种状况下,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必然会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用感恩之心写作,写作、做人一举两得作文是语文的一个重点,言为心声,藉此可以发现学生的内心,为他们扫垢除尘。
比如我在检查学生作文的过程当中发现有的学生心胸狭隘,他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有的学生本来心态还好,可是一和别人发生矛盾,就心态失衡,抱怨之情表现在笔端。
我就启发学生,让他们用感恩之心写作文。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长期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
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
对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议论文是初中语文一种重要文体,有很强的针对性。
议论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
但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它的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点浅薄的体会。
一、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1、总领全文,找出中心论点。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是文章中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因此,在阅读中,明确抓住并正确理解文章的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是分析议论文首要的一步。
论点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些文章比较复杂,须用分论点支撑论证,但分论点还是从属于中心论点。
一般地,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①文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文章之中④文章末尾。
2、弄清文章的论据及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一般包括:史实事例、统计的数字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民间的谚语、俗语。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通常的举事例就是举例论证,引用道理、原理、名人名言、警句等都是道理论证,而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中“对比、比喻”的材料是事例、史实的亦可归入举例论证,如果是道理、原理、名人名言、警句亦可归入道理论证。
3、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论证逻辑。
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主要是指文章对所运用的材料的组织安排。
通常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与绪论、本论、结论这三大部分大体相对应。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二、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的水平:1、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4篇_论文格式_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4篇(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一、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初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写作资源十分贫乏。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教材之外的文字阅读,因而每当进行写作时,就感到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写什么。
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阅读量有正相关的关系,较大的阅读量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的分析与获取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相较于以往,现代教学具有更为大量的信息资源优势,而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资源优势。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以阅读心得分享的形式开展班级讨论,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意识,通过班级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
具体而言,教师在选取课外阅读资源时可以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能力去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利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教学课,无非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或者是规定题目对学生写作进行简单地指导后让学生动手去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过于死气沉沉,索然无味。
而这种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则成为了关键。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电脑资源,将抽象的写作教学变为动态的、形象的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共五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共五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自省: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不能引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为什么那么精彩的文章有的同学读而不知其味?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哪里不对?缺了什么?我揣摩出的答案是:缺兴趣。
一、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是一切高尚情操的载体。
在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里,到处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关怀。
如朱自清的《背影》,英怀戚的《散步》,无不把“关爱”二字蕴涵在字里行间,所以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感知,品位领悟,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相处,学会与自然和谐并存。
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厚德载物,用热心去帮助他们,用诚心去感染他们,用信息去激励他们,用爱心去赢得他们,用丰富的学知和海百川的胸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与他们交上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学习语文。
二、把导读设计的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富有艺术性的导语,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反之,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以至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一粒沙看世界”虽然导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质。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是从不忽视课前的导语设计。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在教《孔乙己》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子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这个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
”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阅读需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我时常想,在中学的学科中,语文课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因为它工具性强,它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最贴近人们的生活情感,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实用性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能够精通语文的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一门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主课,最后落到如此境地,不能不让人深思。
语文课之所以不受欢迎,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重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所适从。
语文课肩负了太多的任务,从本质上讲,语文只不过是一种工具,主要是培养学生能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能力。
然而现在的语文既要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又要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没有一门课像语文课这样有着如此众多的使命,多重任务强行挤在一门课中,再加上老师讲课的面面俱到,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应该学哪些,应该舍哪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所谓“少”、“慢”、“差”、“费”,即学习内容少,课文内容不丰富(每学期只有一本教材);课程进度慢,拓展少(每堂课学习内容极为有限),学习效果差,不能学以致用(学生读写能力难以提高),浪费时间,重复劳动多(耗费的大量课时与所得结果不成比例)。
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课贯穿于普通教育的始终,每周至少安排5课时,但大多数学生直到高中毕业仍无法写出文字通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够出口成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考虑的只是如何对付考试,语文几乎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语文学习基本围绕知识点、考试内容进行,这样的语文课不仅学得没劲儿,课堂枯燥无味,千课一面,而且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每日在题海中沉浮,语文课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共五则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而要回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其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认识,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而就目前的语文学科研究状况看,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着争议。
在这里笔者无意于解决(也无力解决)存在于这些问题上的争议,只是根据个人的思考和实践拿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作用每一门学科都具备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运用。
建立起来的学科系统的是静态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对这些静态知识的认识与探究过程的展示,传授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是语文课堂的显著特征。
汉语是以字、词为基础的语言,而且汉语的知识丰富,内容庞杂,缺乏系统体系和规律,所以汉语的习得是一种散点的过程。
怎么面对这个散点的学习过程呢?古人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那就是“学与思”。
怎么“学”怎么“思”呢?“博”学、“深”思!博学意味着开广泛阅读、增长见闻;深思则是精体独悟、通达事理,前者是从广度上说的,后者是从深度上说的,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但是如果把“博”和“深”引入课堂里来,还是不够的。
因为二者依然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具体操作起来困难就比较大了。
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起到“博中指精”“深中指法”的作用。
就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生活状态下阅读是一个“博”的过程,但这个博难免驳杂不纯,不经常筛选和归纳的知识缺乏利用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阅读更多时候的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阅读。
这种阅读无疑是低效的,而且由于阅读条件和个人趣味的影响,使得学生的阅读面往往趋于狭窄。
中学语文教学断想
在教学中,应该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讲解、练习、讨论、问答、阅读、写作等。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性和活跃性高的。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多说话和多写作。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散文、小说、诗歌、报刊杂志等。阅读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写作教学还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并结合不同学生需求,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断想
语文教学断想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以后又看别人教中学语文,近几年,又聆听了许多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诲,脑子里不是越来越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了。
没有信息的介入,大脑里会是一片空白,而信息太多太乱,往往又失去判断,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像走路碰到很多路口一样,我选择的方式是回到起点,问题立马就变得简单明白多了。
1无需讳言,语文首先应该是工具的。
不论怎么说,一个孩子一开始接触到语文,他是无法涉及到审美意趣或是思想含义的。
他们认识一个一个的汉字,认得多了就可以连起来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可以表达他的想法,他的愿望,比如说,他递给妈妈一张写着“我要喝水”的字条,他这里所用到的语文完全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可能有什么美学意义,当然,如果在一种特定的语境,这四个字也是可以有美学意义的,比如:盛夏的午后龟裂的稻田张开嘴巴“我要喝水”一个农人听见了这微弱的呻吟……这里的“我要喝水”显然已经赋予了美学意义,但他同小孩子纸条上的那四个字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此,我们说,不论什么人,他接触语文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工具的问题,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运用,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了那么些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承载了那么多具有美学意义的意象……可以这么说,越是接近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其工具性越强,越是接近其高级阶段,其人文性越强,但同时,即使是在初始阶段,人文性已经开始孕育胚胎,即使到了高级阶段,工具性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2毫无疑问,很多人在理论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实际操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几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强化了工具作用,字词句篇语修逻,再好的文章也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的皮是没有作用的,要说有作用,只是可以用来长语文知识的“毛”,用来长试题的“毛” ,语文试题照搬自然学科的一套,ABCD,打√打×,再好的美文也被肢解成许多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语文教学一点生机都没有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时间一长,连老师也不“语文”了.过去,语文老师被人们以为是“文化人”一类,长期的“非语文”的应试,他们被异化了,少有人订文学刊物,少有人读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多元的情趣、深邃的思想成为语文老师的过去,再也不象以往,老百姓逢年过节会买了纸来请语文老师撰写个对联,群众集资修了一座桥,请语文老师帮忙写一篇文章,以勒石刻碑,永作纪念……因为很多老师都不会,他们只会教学生做题目,他们的文化视野不断萎缩,文化情结不断消减,最后有很多不再是一个“文化人”,而只是一个“知识人”。
初中语文教学小论文通用版
初中语文教学小论文通用版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关键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与意义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字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问题与挑战1. 教材问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点繁杂等问题。
教材需要更新,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师问题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对新教学理念的认识与应用,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
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学习新教学理念,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学生问题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建立自信心。
四、解决策略1. 更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的设计应当突出语言运用和文学欣赏两个方面。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了解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实践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影视资料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材选择与教学方法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教材内容过于繁杂,难度过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精选。
教材应具有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材内容应广泛覆盖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完成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较少。
这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运用。
例如,可以通过实际情境设计,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可以组织语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可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采访、辩论等,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提高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
三、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重要的学习目标。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写作能力较弱等。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系统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报、读文学作品等,扩宽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要加强写作训练,通过写作指导、写作小组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断想
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以后又看别人教中学语文,近几年,又聆听了许多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诲,脑子里不是越来越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了。
没有信息的介入,大脑里会是一片空白,而信息太多太乱,往往又失去判断,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像走路碰到很多路口一样,我选择的方式是回到起点,问题立马就变得简单明白多了。
1
无需讳言,语文首先应该是工具的。
不论怎么说,一个孩子一开始接触到语文,他是无法涉及到审美意趣或是思想含义的。
他们认识一个一个的汉字,认得多了就可以连起来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可以表达他的想法,他的愿望,比如说,他递给妈妈一张写着“我要喝水”的字条,他这里所用到的语文完全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可能有什么美学意义,当然,如果在一种特定的语境,这四个字也是可以有美学意义的,比如:
盛夏的午后
龟裂的稻田张开嘴巴
“我要喝水”
一个农人听见了这微弱的呻吟……
这里的“我要喝水”显然已经赋予了美学意义,但他同小孩子纸条上的那四个字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此,我们说,不论什么人,他接触语文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工具的问题,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对这个工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运用,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了那么些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承载了那么多具有美学意义的意象……可以这么说,越是接近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其工具性越强,越是接近其高级阶段,其人文性越强,但同时,即使是在初始阶段,人文性已经开始孕育胚胎,即使到了高级阶段,工具性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2
毫无疑问,很多人在理论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实际操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几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强化了工具作用,字词句篇语修逻,再好的文章也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章的皮是没有作用的,要说有作用,只是可以用来长语文知识的“毛”,用来长试题的“毛” ,语文试题照搬自然学科的一套,ABCD,打√打×,再好的美文也被肢解成许多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语文教学一点生机都没有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时间一长,连老师也不“语文”了.过去,语文老师被人们以为是“文化人”一类,长期的“非语文”的应试,他们被异化了,少有人订文学刊物,少有人读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多元的情趣、深邃的思想成为语文老师的过去,再也不象以往,老百姓逢年过节会买了纸来请语文老师撰写个对联,群众集资修了一座桥,请语文老师帮忙写一篇文章,以勒石刻碑,永作纪念……因为很多老师都不会,他们只会教学生做题目,他们的文化视野不断萎缩,文化情结不断消减,最后有很多不再是一个“文化人”,而只是一个“知识
人”。
近几年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注意发掘语文的美学意蕴,注意优秀作品的品读,号召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作品,写作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成绩是突出的,但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完全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提笔就是错字,一写文章就是病句,特别是文言基础知识教学大大削弱,中学毕业的学生还不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
据有人说这是课标组的专家们的意见,说专家们认为学那么多文言知识没有用,如果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也许真的没有用,问题是,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连文章都读不懂,怎么了解古人的胸怀,古人的操守,古人的精神气象?我们总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到西方去捡拾儒学思想,到日本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吧。
本人实属无名小辈,很少见到课标组的专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意见。
二者究竟怎么结合,说到底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是对老师的学问功底、美学修养、胸襟操守的一个考验,“度”把握得好,结合点把握得好,游刃有余,效果显著,当然是其中的高者,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坦荡的人,一定是一个敬业的人。
3
继承和创新。
东方和西方。
近两年,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性课堂”“建构主义”等等。
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批得几乎体无完肤,对老师的角色也有很多新的定位,这些理论无疑都很先进,很正确。
问题是,糖放得太多就不是甜而是苦了,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了,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往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变了样。
我们经常到学校听课,老师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场白(老师事先写好并背熟的),然后就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没有思考,有的在发言,多数没有发言……思考还是浅层次的,讨论还是低质量的,这个环节就匆忙结束,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有的说得对,有的不太对,有的完全不对,老师并没有评判,而是一味地鼓励,还要同学们给予掌声,最后老师稍稍小结一下,再一次把同学们大地表扬一番,下课铃声响了。
这样的课堂,不知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美的熏陶,更有甚者,班上选出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由他们组织讨论,问题由他们提,表扬由他们给,老师就是在讨论的同学中去转一转,一堂课上下来,老师说的话不超过五句,我问老师们为什么这么做,老师回答说怕被扣上“话语霸权”“不改革”的帽子,我还问那同学答错了,他还在表扬的老师是为什么,他的回答让我惊讶,“对同学只能鼓励,否则就可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一个未来的文学天才说不定就被你断送了……”这仿佛是哪本课改书上的句子,这位教师竟然背得如此熟练,我只是纳闷,我们搞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应对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接班人,那么,一点批评就不能接受,错误也不敢面对,还能应对激烈的竞争?专等听竞争对手的甜言蜜语吧!
时下的语文课还有一大热门__动不动就是多媒体。
特别是公开课,几乎不在教室里上,全是在多媒体室,声光电一起动作,一节课系于鼠标,所有的一切都是预设的,作为语文课的辅助艺术的板书已不复存在,上完一节课,学生脑子里除了绚丽的画面,不知道还有多少
空间残存了有关语文的信息。
人类社会总在前进,总有新的东西出现,新东西都总是离不开旧东西的基础,要创新首先要继承,把过去的一切都否定了,创新又从何谈起?西方确实有许多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人本理念,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中国的心理习惯,甚至包括生理结构都跟西方人有差异,有许多的海龟派猴急猴急地想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恨不得立马把中国变成美国,还有一些专家先引用一些西方某人的观点,然后加上去某国考察的例子,就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有些例子恐怕是极具特殊性的个例,缺乏普遍意义,是否因有外国人听课而故意作秀也未可知,至于那些观点,有许多确是站在高山之巅,而有一些在《论语》《学记》中都能找到注脚,如果把这些典籍先译成英文,再转译成汉语,把孔子的名字改为威廉 .孔丘什么的,说不定会在中国大行其道。
4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类的政治条款以外,我觉得至少还应有如下的一些方面,满腔热情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情操和修养,有厚实的专业功底,有丰富的人文情怀,有很好的美学和文学修养,如果还说具体一点,叶圣陶先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典范,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他那样的高度,但却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的书教得好,而其写作更不必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实,在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师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的佼佼者,像上海的李肇正老师,书教得很好,业余时间写出了 300多万字的小说,实在是惊人的。
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作家我查了他曾工作过的上海中国中学的网络,竟没有找到半个字关于李老师的记载,又在他去逝前工作过的位育中学网上查找,终于找到了一条纪念他逝世两周年的新闻,对于这两所中学来说,李肇正无疑应该算个名人,而在他们的网络上,却找不到更为详细的有关他的生平材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是否会写文章,一直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甚至还会遭到白眼,事实上,一个自己会写文章的教师和自己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学生的语文,其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规律。
写作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为什么我们对有的人从网上下载的一篇所谓“论文”发表后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而对一个老师发表了一篇小说却置之不理甚至还会批评呢?我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所有的事情功利性越来越强,一切都从实用出发,教育概莫能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只想说,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沉入到书本中去,沉入到文化的宁静去,沉入到教育的本源意义中去,用精神之雨露来培育我们博大的胸怀,以文化之精华来涵养我们浩淼的气象,有了这些,方法都是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