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或拔针。 (3)输液管衔接不紧密或有漏缝。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临床表现
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 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 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 持续的水泡声。
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
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 的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 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 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 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 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 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 肺部的气体交换。 (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6)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 性反应。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 脉感染。
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并且输入速度要 慢。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浓度要适宜,且输注 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 脉炎。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 复能力和对局部的抗炎能力。 (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 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 (7)超短波物理疗法。 (8)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六)输液微粒污染


预防及处理 (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机会。 (2)净化治疗室的空气,若有条件可在超净工作台 进行输液前准备。以减少输液污染的机会和程度。 (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 (5)输入药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
谢谢大家!

(三)静脉炎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 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静脉炎分级: (1)O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 (2)一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 (3)二级: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 (4)三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 (5)四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 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 (6)五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 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
(五)液体外渗
原因 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 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 引起。

(五)液体外渗
临床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 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 织坏死。

(五)液体外渗


预防及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 动。 (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 (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 和针头重新穿刺。 (4)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 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三)静脉炎
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 性反应。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 脉感染。 (4)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有穿刺点进入或短时 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 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均可因机械刺激和损伤发 生静脉炎。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热、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

(一)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原因: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

(2)患者本身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

2.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3.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形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3)血管一旦被刺破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止血。

(4)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行穿刺,避免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

(二)药液外渗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2)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3)患者原发病的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4)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

(5)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

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不得使用钢针输注刺激性药物,最好选用PICC或CVC,如使用留置针输注,用后应当天拔除。

慎重选择穿刺部位,除上腔静脉综合症,其他患者不得在下肢输注刺激性药物。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以下是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规范:预防感染类并发症- 消毒:在操作前,务必对输液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 规范穿刺: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针头,确保插入位置正确,并避免多次穿刺。

- 手部卫生:操作前后及过程中,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戴手套等常规操作应得到遵循。

预防血管穿破类并发症- 技术熟练: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找到血管并正确穿刺。

- 观察仔细:在插入针头之前,仔细观察皮肤表面的静脉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异常情况,以避免血管穿破。

预防静脉外渗类并发症- 定期观察:输液进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管路连接牢固、无渗漏。

- 保持通畅:避免输液管路的扭曲或堵塞,及时更换输液器和管路。

处理并发症- 感染处理:如发现感染征兆,立即停止输液,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咨询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血管穿理:如果出现血管穿破并出血,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外敷,并咨询医师处理。

- 静脉外渗处理:若发现管路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管路,避免药液进入组织间隙,咨询医师进行评估。

以上是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咨询医师并采取适当措施。

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ppt课件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ppt课件
部,被混成泡沫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 高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ppt课件
14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 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 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 层组织。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 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 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 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 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 泡沫样血性痰
ppt课件
7
急性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 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病人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
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 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 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

ppt课件
15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热反应
发生原因: 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 输液器具的污染 配液加药过程中的污染 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 环境空气的污染 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1、静脉穿刺失败发生原因:1.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2.进针角度不当;3.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4.进针时用力不当;5.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6.静脉条件差;7.天气寒冷等。

临床表现:1.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 药液溢出至皮下;2.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和处理:1.护士提高穿刺技术;选择较直、弹性好、清晰易固定的血管;2.避免盲目进针;3.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4.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按压止血;5.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

2、药液外渗发生原因:1.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等有关;2.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液体输液量等;3.血管因素•:主要指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等;4.感染因素和静脉炎。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预防: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选择合适的工具;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 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4.注射时加强观察和巡视。

处理: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1.化疗药或局部刺激药;2.血管收缩药;3.高渗性药液;4.抗肿瘤药。

3、静脉炎发生原因:1.无菌操作不严格;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3.输入高渗液体;4.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预防和处理:1∙护士提高穿刺技术;7.选择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8.适用合适的锐利针头;9.避免盲目进针;10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11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按压止血;12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

4、急性肺水肿发生原因:1.输液速度过快,循环血量急剧增加;2.老年人代谢缓慢,调节机能差;3.外伤、恐惧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治疗或滋养的目的。

然而,静脉输液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存在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一、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1. 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静脉炎症的发生主要与穿刺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与血管壁摩擦等因素有关。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另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静脉曲张、肿胀、发绀等症状。

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温度过高、输液部位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3. 漏液:漏液可能是由于输液管路接头松动、穿刺点未完全封闭、输液容器破裂等原因导致液体外漏。

漏液不仅造成药物或液体的浪费,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

4.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一种与输液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眩晕、呼吸困难、荨麻疹等症状。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输液液体成分、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静脉输液的预防措施1. 穿刺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穿刺点要注意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引发静脉炎症。

操作人员在穿刺时应准确把握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后引起漏液。

2. 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引起静脉炎症和血栓形成。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准确计算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来调节速度。

对于易产生输液反应的药物,应采用慢速输液或分次输液的方式。

3. 注射液体温度控制:输液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因此,在输液前应检查液体温度,确保与患者体温相适应。

4. 管路固定和保持通畅:输液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避免外力干扰导致漏液。

同时,应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避免阻塞引发输液反应或局部组织损伤。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

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

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

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注入患者的静脉内,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或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然而,静脉输液并发症是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1. 静脉炎:静脉炎是最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造成静脉炎的原因可能是输液部位未做好消毒、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过热等。

2.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部位肿胀、发硬、发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

3. 漏液:输液管路连接处未固定好或输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可能导致漏液,造成药物或液体外溢,影响治疗效果。

4.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5. 感染:输液过程中,如果操作不严谨或输液部位未做好无菌处理,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二、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 对于静脉炎: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液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给予局部热敷、抗炎药物等治疗。

同时加强输液部位的护理,保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扩散。

2. 对于静脉血栓形成:如患者出现输液部位肿胀、硬结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3. 对于漏液:一旦发现输液管路漏液,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管路连接处是否松动或漏液,及时处理漏液部位,更换输液管路并重新开始输液。

4. 对于过敏反应: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静脉输液常见反应培训总结

静脉输液常见反应培训总结

静脉输液常见反应培训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给药方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以下是对静脉输液常见反应的培训总结:
1.发热反应:输入液体、药物不纯或者患者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时,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伴有寒
战、恶心、头痛等症状。

2.静脉炎:由于无菌操作不严、输液速度过快、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血管壁受损,表现为
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形成。

3.空气栓塞:在输液过程中不慎将大量空气通过输液管道进入静脉,严重时可引起生命危险。

4.循环负荷过重: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尤其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引发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5.药物外渗:若针头穿出血管或输液装置损坏,药物渗透至血管外组织,可造成局部肿胀、疼痛甚
至组织坏死。

6.输液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全身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烦躁)
以及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

7.感染风险:长期静脉置管或多次穿刺增加了细菌入侵的风险,可能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

8.静脉硬化与血栓形成:长时间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留置导管,可能导致静脉硬化及血栓形成。

针对以上常见反应,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控制好输液速度和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进行干预处理。

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一、填空题1、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和( ),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 )入口。

2、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接的输液系统()更换一次,( )日消毒并更换敷料.3、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有:()、( )、()、()、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神经损伤、()、药液外渗性损伤、导管阻塞、注射部位皮肤损伤.4、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沿( )走向出现( ),局部组织( )、肿胀、灼热、(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5、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 ),提倡采用( )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6、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可(),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 )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7、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给氧,最好有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

二、单选1、静脉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护士应( )A.改变针头位置B.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C.提高输液瓶D.局部热敷E.加压输液2、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B.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C.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D.利尿、脱水 E.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贫血3、输液时发生静脉炎,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患肢制动 B.患肢可用50%硫酸镁湿敷 C.超短波理疗 D.如意金黄散加醋外敷 E.患肢下垂并用硫酸镁热敷4、静脉输液时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不包括( )A.长期输入高浓度溶液 B.静脉内留置导管时间过长C.无菌操作不严格D.长期输入刺激性强药物 E.输液速度过快5、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级A。

2 B.3 C.4 D。

5 E.66、、汪荣,男,36岁,在输液时因液体输入过快发生了肺水肿,下列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立即通知医生B.立即停止输液C.采用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D.低流量吸氧E.选用血管扩张剂和强心剂7、需要连续输液者更换输液器的时间为()A.两天更换一次 B.三天更换一次 C.每天更换一次 D.每周更换一次 E.四天更换一次8、患者输液部位出现疼痛伴有发红和轻微水肿,此静脉情况根据静脉炎分级标准应为( )A。

7月份操作并发症: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7月份操作并发症: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7月份操作并发症: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1.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有:() *A.发热反应(正确答案)B.空气栓塞(正确答案)C.急性肺水肿(正确答案)D.药物过敏反应(正确答案)2.静脉输液时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 *A.输入的液体不纯、变质或被污染(正确答案)B.操作过程中被污染(正确答案)C.输入药液的刺激性过大D.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正确答案)E.输液用具过期、破损(正确答案)3.关于急性肺水肿处理错误的有:() *A.立即停止正在输注的液体,减少静脉回流,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B.对老年人、神志不清、肺部感染者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时应监测呼吸困难情况,警惕呼吸抑制。

(正确答案)C.呼吸困难明显并伴有低氧血症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

D.应用血管扩张剂:静脉滴注硝普钠或酚妥拉明以降低肺循环压力。

E.近期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肺水肿也可应用强心药。

(正确答案)4.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有:() *A.发冷、寒战、发热。

(正确答案)B.面部和四肢发绀,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正确答案)C.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妄抽搐等全身症状。

(正确答案)D.昏迷、血压下降、呼吸衰竭。

(正确答案)E.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5.输液时,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有:() *A.立即停药,保留输液通路,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正确答案)B.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正确答案)C.安慰患者,妥善保存剩余药物,抽取输液器内的液体和患者对侧体的血液做生物学测检查。

(正确答案)D.遵医嘱予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如果皮损严重,出现严重的药疹,则需要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注意皮肤损伤的护理。

(正确答案)E.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正确答案)6.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单选题] *A.半卧位B.端坐卧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正确答案)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7.若病人发生急性肺水肿,应协助病人取:() [单选题] *A.半卧位B.中凹卧位C.头高脚低位D.平卧位E.端坐卧位(正确答案)8.发生空气栓塞时处理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立即采取措施阻止气体继续进入静脉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局部组织反应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溃,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处理流程:(二)虚脱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处理流程:(三)过敏性休克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瞩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①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

②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

症状如不缓解,可毎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实行气管切开。

④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⑤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

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⑥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

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处理流程: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一)出血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处理流程:(二)低血糖反应预防及处理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

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

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病人情况。

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处理流程: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预防及处理1、选择粗细适合、质量过关的针头。

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再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

4、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若针体已经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处理流程:(二)神经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肉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处理流程: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药物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

拔针后局部按压。

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①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②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 溶于20ml 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③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1 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 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药物外渗超过24h 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

④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

⑤阳离子溶液(钠钾镁银等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l0ml 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二)血肿预防及处理:1.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处理流程:(三)静脉炎预防及处理:1、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清热、除湿、疏通气血、止痛、消肿,使用后病人感到清凉、舒适的作用。

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处理流程:(四)过敏反应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次用药的目的、药物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即时把感想说出来,但要讲究方式,以免造成其心理紧张而出现假想不适。

对本药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本药者,都要备好急救药品(0.1%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剂)、吸氧装置。

2.药物配制和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1)首次静脉注射时应放慢速度,对过敏体质者加倍小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触摸周围动脉搏动,询问患者有无寒战、皮肤瘙痒、心悸、胸闷、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

(2)轻微不适感可放慢推注速度。

(3)不能耐受者,立即停止注射,但治疗巾、止血带不撤,先接别的液体,保持静脉通道。

用注射器抽吸好急救药品,装上吸氧装置,休息半小时后继续缓慢静脉注射,若仍不能耐受者,则停止使用此药,观察不适反应消失后方可离开。

(4)在推注过程中,发现休克先兆或突发休克,立即停止注药,扎止血带,不使药物扩散,静脉滴注抗过敏休克药物,针对症状进行抢救。

(5)过敏性休克者,去枕平卧,及时就地抢救、吸氧,首选0.1%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皮下、肌肉或血管内注射;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提高血压等。

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或插管。

处理流程: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一)发热反应预防及处理: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或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痕。

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

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

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