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案

合集下载

渔歌子古诗优质教案精选(公开课优质教案

渔歌子古诗优质教案精选(公开课优质教案

渔歌子古诗优质教案精选(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宋词”,详细内容为《渔歌子》古诗的学习。

《渔歌子》是宋代著名词人范仲淹所作,以其意境优美,寓意深远而著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以及诗词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诗词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渔歌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难懂词语的理解,诗词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诗词的朗读与鉴赏,作者背景的了解,诗词意境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渔歌子》朗读录音、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渔歌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渔歌子》,指导学生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体会诗词的音韵美。

3. 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江上”、“风波”等,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欣赏: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欣赏,深入剖析诗词的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词语解释、诗句翻译等。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渔歌子》2. 作者:范仲淹3. 诗词背景:宋代词人,政治家,文学家4. 关键词语:江上、风波、渔舟、歌声5. 意境:宁静、淡泊、自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并欣赏《渔歌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老百晓学校语文教案1一、教材解读:《渔歌子》是人教版四班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组教材的主体是“ 喜爱田园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的代表作。

整首词描绘了初春季节西塞山的秀丽景色。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美丽,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

一个“不须归”唤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眷恋之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进而背诵这首词。

2、通过品尝文本,想象画面,走进的心灵。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文本进行想象,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以及了解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不须归”的意境以及的思想感情。

3、教学课时:一课时4、教具预备:课件老百晓学校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

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

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现汉字的演化过程,以利于同学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喜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一部分同学在入学前有了肯定识字基础,老师要留意发挥这些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爱护他们识字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熟悉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

熟悉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同学喜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预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化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二、认读生字1、哪些生字你已经熟悉了?怎么熟悉的?小组相互沟通一下。

2、认读生字:(1)领读:同学已经熟悉的字可让同学领读,不熟悉或读不准的可由老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渔歌子》篇1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读出“词”味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

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三、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2、找出景物:(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

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

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2)生标画,师巡堂。

(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

怎么画呢?(生板演)4、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四、拓展延伸,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

古诗词《渔歌子》创新教案设计和解析

古诗词《渔歌子》创新教案设计和解析

古诗词《渔歌子》创新教案设计和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单元,详细内容为《渔歌子》。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渔歌子》,理解诗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渔歌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渔歌子》,注意字音、词义,了解诗歌大意。

3. 精讲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诗意,描绘诗中的画面,进行口头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渔歌子》2. 作者:张志和3. 诗歌意境:描绘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4. 重点词语: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诗句的意境。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答案:(1)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感。

(2)这句诗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画、示范朗读、讲解诗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渔歌子》的美。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理解《渔歌子》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渔歌子》。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 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渔歌子》。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中的自然景物,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张志和及《渔歌子》的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渔歌子》,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6.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诗中的思想感情。

8.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渔歌子》的全文,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用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渔歌子》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1. 诗文创作: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相关作品欣赏:推荐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词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教案 下⾯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渔歌⼦》教案,欢迎⼤家阅读。

更多《渔歌⼦》教案请关注店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教案栏⺫。

《渔歌⼦》教案【⼀】 教学⺫标: 1.认识词中的⽣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读诗,⾛进词的美 我们随着诗⼈那优美⽽凝练的诗句⼀路从“接天连夜⽆穷碧”的夏,“霜叶红于⼆⽉花”的秋,⾛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霏霏的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中观景、悟情。

⼆、读词,读出词的韵 1、板书:张志和。

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词⼈,16岁就因才华出众⽽深得皇帝的赏识,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志平和”。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他写的⼀⾸词。

板书:渔歌⼦。

指名读。

渔歌⼦和如梦令⼀样,都是词牌名,是古⼈⽤来表⽰⾳乐的节拍和旋律,有⼀定的节奏和韵脚。

所以这⾥的“⼦”不能读轻声。

再读“渔歌⼦”。

3、同学们,请你拿好的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词。

⽼师要求每个同学最少读三遍,第⼀遍,要读得⼀字不错,第⼆遍,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词的韵味来,那你很了不起。

4、检查初读效果。

(指名读词,⻬读。

) a“鳜”注意读法和写法。

箬笠、蓑⾐⻅过吗?你知道箬笠是⽤什么编的?(⽵⼦)所以,是(⽵字头)。

“蓑⾐”是⽤草编的,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常⽤的避⾬⼯具。

(图⽚)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张志和不仅词写的美,画也画得好。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就这样夸他:酒酣兴起,或击⿎,或吹笛,舞笔⻜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请你闭上眼睛,⽤⼼感受这词中画。

2、交流画⾯。

你听出来了吗?这⾸词中还藏了⼀幅美丽的画呢。

你在这画⾥看到了什么? (⻄塞⼭、⽩鹭,鳜⻥,箬笠,蓑⾐,斜⻛细⾬、桃花流⽔) ⽩鹭⻜:快读,带劲地⻜,慢读,悠闲地⻜,快活地⻜。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渔歌子》是元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战争的无奈和伤痛,深情地描绘了渔村中渔人的生活和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教学这首词,可以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渔歌子》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词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3.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培养对和平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理解《渔歌子》的内容;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渔歌子》;2.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的《赤壁》的故事情节,引出战争的话题;2.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战争的场景和残酷。

(二)学习词文1.学生跟读词文,边读边体会辛弃疾对战争的无奈和伤痛;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保证学生理解词文的含义;3.小组讨论,总结词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

(三)感受战争的苦痛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词文中描述战争的部分,学生讨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和伤害;2.学生闭目冥想,想象自己身处战争中,感受其中的悲痛和无助;3.学生表演冥想的场景,展示对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四)培养对和平的向往1.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和平和谐的画面或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和平的重要性;2.学生自由发表对和平的看法,并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希望;3.学生创作一幅和平的画作或写一篇和平的作文,展现对和平的思考和向往。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2.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3.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辛弃疾和元代的资料,了解《渔歌子》的背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这首词,学生能够感受到战争的苦痛,并培养对和平的向往。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跟读、讨论、冥想和创作等,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学习这首词,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辛弃疾的作品,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和平的思考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中国古代民间歌谣《渔歌子》为教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歌谣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渔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情感。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朗读《渔歌子》的歌词,理解歌词的意思;2.培养学生听懂歌曲的能力,能够辨认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5.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渔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情感。

三、教学重点1.歌曲的演唱和朗读;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歌曲《渔歌子》的歌词和曲谱;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教学方法1.听歌学习:教师首先播放歌曲《渔歌子》,让学生仔细听歌,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歌词学习:教师给学生发放《渔歌子》的歌词和曲谱,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3.跟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把握节奏;4.表达讨论:教师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讨论歌曲的题材、意义和艺术特点;5.集体表演: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歌曲《渔歌子》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2.播放歌曲《渔歌子》,引导学生仔细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发放《渔歌子》的歌词和曲谱,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4.跟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跟唱歌曲,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把握节奏;5.练习歌曲: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互相交流和帮助。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歌曲《渔歌子》;2.引导学生发表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对歌曲的题材、意义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讲解;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歌曲的内涵和外延;5.集体表演: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渔歌子》。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赏析,详细内容为:1. 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及诗意境。

3. 分析《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把握诗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味。

3. 了解《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意境。

2. 教学难点:把握《渔歌子》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起春天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a. 自由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重音等。

3. 理解诗词:a. 学生自读,理解词语、句子。

b. 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意境。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

b. 讲解答案,引导学生学习诗词赏析。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b. 教师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a. 抄写《渔歌子》,加强记忆。

b. 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渔歌子》2. 诗词内容:逐句展示诗词内容。

3. 诗词韵律:标注停顿、重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渔歌子》。

b. 结合所学,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2. 答案:a. 抄写正确无误。

b. 赏析内容合理,仿写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学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背景及作者。

2.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2.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领悟诗词中的意象。

2.感悟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2.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3)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3.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如孤独、无奈、向往等。

4.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与《渔歌子》相关的诗词,如《渔家傲》、《浪淘沙》等。

(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渔歌”为主题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2.教学改进(1)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作中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二、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白话译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江水如碧绿如天。

意境解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白鹭在山前飞翔,江水碧绿如天。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诗歌意境的理解,意象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渔歌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渔家生活的诗歌,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2.诗歌朗读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朗读《渔歌子》,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生:(跟读)3.诗歌解读师:下面我们来解读诗歌,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

生1:诗歌描绘了一个渔夫在江上捕鱼,江水清澈,山色美丽,渔夫悠闲自在。

生2:诗中还提到了桃花和鳜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都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诗歌中的意象。

4.意象分析师:诗歌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江水、桃花、鳜鱼等,请大家谈谈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生1:江水清澈,象征着渔家生活的纯洁和美好。

生2:桃花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渔家生活相互映衬。

生3:鳜鱼是渔家的生活来源,也体现了渔夫的勤劳和智慧。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优美的画面。

5.修辞手法分析师: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1:诗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生2:诗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很好,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6.诗歌背诵师:现在请大家尝试背诵《渔歌子》,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生:(背诵)7.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渔歌子》。

2.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渔歌子》;理解诗句大意。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渔歌子》课文3.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渔歌子”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渔歌子》的背景。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三、理解诗句1.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四、体会情感1.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悠闲、愉悦等。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感受《渔歌子》的魅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渔歌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深入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桃花”“江水”等。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三、创意表达1.学生根据诗句,创作一首自己的渔歌。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3.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诗词创作,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渔歌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课外拓展1.学生查找有关渔歌子的资料,分享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渔歌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1.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学生默写《渔歌子》。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我们已经学过《忆江南》这首词。

忆江南称这首词的词牌名。

今天,我们要又学习一首词,题目是《渔歌子》。

跟老师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疏通词句,感知词意现在,请每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上2分钟,注意做到两点要求:第一要准字音,做到读得字正腔圆;第二读通顺,读出节奏,试着读得有板有眼。

1、学生自由读诗2、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其他学生听,他哪里作了停顿)3、全体学生齐读一遍(读准音,读出节奏)4、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一遍5、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1、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2、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3、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4、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听到的——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2、师小结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风景,你会怎么介绍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渔歌子》微课教案:唱出你的心情,融入文学的怀抱

《渔歌子》微课教案:唱出你的心情,融入文学的怀抱

《渔歌子》微课教案:唱出你的心情,融入文学的怀抱。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渔歌子》的创作背景,认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形式;2.学会分析《渔歌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并对其中的隐含思想进行深入剖析;3.学会用朗诵的方式来表达这首诗歌,加强对其语言韵律的把握;4.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古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学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古诗赏析教师介绍《渔歌子》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身世、创作动机和文学特色。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引导学生探讨《渔歌子》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关系。

2.经典诵读在学习了《渔歌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渔歌子》的语言韵律和意义,从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3.文化浸润除了诗歌的学习和朗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方法1.研读诗歌:通过对《渔歌子》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以及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联系。

2.经典诵读:通过朗读和诵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渔歌子》的音韵美感和内涵,提高学生作为表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了解与《渔歌子》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传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

四、教学流程1.导入: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创作背景和文艺特色。

2.理解:让学生集中精力,通过认真读懂诗歌内容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分析:通过对《渔歌子》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4.诵读:通过诵读和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渔歌子》的音韵美感和内涵,让诗歌立体化呈现。

5.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渔歌子》。

学生能够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绘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和情感。

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词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理解词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词的意思、写作手法等知识。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词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绘画法: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词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词的意思和情感。

拓展阅读法: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提问学生:“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引出课题《渔歌子》,并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1. ◦ ◦ ◦2. ◦ ◦ ◦3. ◦ ◦ ◦ 1. ◦ ◦ 2. ◦ ◦ 1. 2. 3.4.5.6.7. 1. ◦ ◦ ◦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

理解课文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教师讲解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

让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词的意境美。

《渔歌子》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渔歌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激发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准备
《渔歌子》的诗歌原文。

相关的音乐和歌曲。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向学生介绍《渔歌子》的背景和作者,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好奇和兴趣。

诗歌欣赏(20分钟)
给学生分发《渔歌子》的诗歌原文。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音乐欣赏(30分钟)
播放与《渔歌子》相关的音乐和歌曲。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绘画和手工制作(40分钟)
给学生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和音乐的感受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对《渔歌子》的理解和表达。

分享和展示(2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渔歌子》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艺术欣赏能力。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学生对《渔歌子》的理解和表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和音乐,可以进行诗歌朗诵、音乐创作或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等,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渔歌子》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全诗动静结合,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

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

(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

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

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

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白鹭、套话、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创作的小散文。

5、出示图象。

观看图像,结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鸣。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体会情感1、齐读《渔歌子》,说说如何理解“不须归”.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

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

2、带着体会到的、作者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背下来更好。

3、总结。

四、课堂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五、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志和、白居易,请同学们查找白居易、张志和的诗词,并有感情地诵读,开一个古诗文朗读会,从朗读中赏析古诗词。

板书设计;词两首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春日胜景春来江水绿如蓝白鹭、桃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西塞山边美景鳜鱼、斜风、细雨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渔歌子》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渔歌子》课程教案

《渔歌子》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渔歌子》。

理解诗词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通过想象和感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的美。

2. 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喜欢在大自然中做些什么呢?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渔歌子》。

二、初读诗词1. 学生自由朗读《渔歌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词内容1. 借助注释和插图,学生自读自悟诗词内容。

2. 分组讨论: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的春景。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感悟诗词意境1.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

2.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五、体会诗人情感1. 提问: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拓展延伸1. 播放一段关于张志和生平事迹的视频或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2.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和大家一起分享吧!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古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生齐答:《忆江南》)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预备起。

(生齐背)
师: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板书:渔歌子张志和)
师:“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
生1:可能写渔夫唱歌吧?(生笑)
生2:不对,应该讲渔夫的生活。

生3:写钓鱼的情景。

师: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

注意,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读《渔歌子》。


师:(课件出示《渔歌子》。

)好,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读)
师:读的字正腔圆,真不错!“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都有生字,但她读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
(接着请三位学生读词,学生互相帮助正音。


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生齐读)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渔歌子》?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在读词时,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生朗读)
师:很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西塞山前”的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还注意到没有,他在读“桃花流水鳜鱼肥”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哪儿停顿了?
生:“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的后面都停顿了。

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吗?朗读诗词时适时停顿就叫有板有眼。

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像词人一样读。

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有些孩子还随着节奏摇头晃脑的,有意思。

来,我们模仿这些同学读。

(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深入感悟
师:有那么一点词人的感觉了!这首词很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配乐朗诵《渔歌子》,学生静听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在飞翔。

桃花开了,小河的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

一个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需要回家。

师:这人在斜风细雨中做什么?请说完整。

生1:哦,他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想回家。

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2:是春天,我从“桃花流水”看出来的。

生3:桃花开的时候,一般是阳春三月。

师:对。

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

想不想用简笔画画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画。

((师生合作画在黑板上)。

师:画面配有文字才好呢!跟着老师一起书写。

(师生一起书写“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教师随机作写字指导。


师:好,请大家指着各自画的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意思。

(生各自说词意。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最适合用美读了。

像老师刚才一样读。

(生齐读)
三、师:能给人美的感觉,但还不够。

为什么呢?没有请词人来呀!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会说些什么?他心情如何?
生1:他会说,“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


师:好,你就是词人,陶醉地读。

(生1读。


生2:他可能会说,“这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简直是世外桃源啊!”(掌声)
师:你词汇丰富,知识丰富,还知道“世外桃源”哩。

好,你尝试读出这种感觉吧!(生2读。

)生3: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悦的,就是赏心悦目。

师:好,你赏心悦目地读。

(生3读)
师:除了“赏心悦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词人的心情?
生4:心旷神怡。

生5:悠闲自在。

生6:自由自在。

生7:悠然自得。

师:(指刚才答问的四个学生)请你们悠然自得地读一读。

(生4、5、6、7读。


师:来,我们不看书,一起来吟诵。

你就是词人,面对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鹭展翅飞翔,身旁桃花烂漫、流水潺潺、斜风细雨,把身心放到词中间,读!(生齐读)
四、质疑问难,提升情感
师:《渔歌子》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默读,思考。


生:我不懂“青箬笠,绿蓑衣”。

师:你可以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

生;我看了,但还是不明白。

师:我知道了,像这样的避雨工具早已被淘汰了,所以你根本没有看见过。

但没关系,这应该不影响你对整个词的理解。

生:为什么渔夫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呢?
师:问得好!读一读词,想一想为什么。

生:因为他戴了箬笠,穿了蓑衣,不怕风雨。

生:因为他想多钓一些鳜鱼。

(生笑。


师: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

(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

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张志和的心声。

(分小组诵读。


五、作业
感兴趣的同学用自己色彩更加丰富的画笔画一画词中描绘的画面
《渔歌子》教学反思
戴湖小学赵永侠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

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主要对学生强调学习诗词不但要思考,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中,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幅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

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

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画面中的“人”,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

学生抓住“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到他的悠闲自在,联系“白鹭飞”理解他渔夫生活的无忧无虑。

我还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2017年3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