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题为例探析电化学情景分析的争议问题

合集下载

电化学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

电化学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

电化学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复习建议】高考命题的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谁命题考查的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识内容。

必须抓好基础,重视课本,重视主干知识,逐一过关。

同样是重点知识内容,复习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电化学部分知识是学生易弄错易弄混的难点知识内容。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都不能赶进度,也不能搞―题海战术‖。

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思考核心知识内容,最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

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会答,而不用老师讲个面面俱道。

复习原电池要从氧化还原反应开始。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若能使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两类导体的界面上,并使转移的电子从导线中流过就会有电流产生。

Zn跟稀H2SO4制H2的反应可分解为Zn-2e-=Zn2+,2H++2e-=H2↑的两个半反应。

这两个半反应就是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真正想懂原电池等自发电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象把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设计成自发电池的题目就很容易答出来。

对于各种电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和总的氧化还原反应都不要去死记硬背,都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写出。

2、扩展到其他自发电池:①能分析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可充电电池(铅蓄电池)的充放电情况:正负极、阴阳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

②常见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甲烷、乙醇等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判断,能写出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并能从电极反应物、得失电子判断电极反应式的正误。

【复习建议】教学中应把选修四第四章第2节给出的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总反应作为重点分析。

虽然课本中只给出氢氧燃料电池一个例子,但课本还提了一句―除氢气外,烃、肼、甲醇、氨、煤气等液体或气体,均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除纯氧外,空气中的氧气也可以作氧化剂‖。

讲课时适当拓展,则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高中化学“电化学”主题的基本课程问题探析

高中化学“电化学”主题的基本课程问题探析

高中化学“电化学”主题的基本课程问题探析作者:黄鸣春薄一琳来源:《化学教学》2021年第08期摘要:选取改革开放以来5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对应的5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采用内容分析法,站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从知识、活动、素材上梳理电化学主题基本的课程内容选取和组织问题。

研究发现:电化学内容选取上逐渐素养导向化,表现为概念的下位概念进一步清晰,匹配知识的活动和素材趋向丰富多变。

有些知识内容尚待讨论。

主题内的活动设计缺乏稳定性,电化学应用相关实验存在差异。

课标缺乏稳定的电化学原型素材,教科书中体现学科前沿化的素材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内容组织上,形成了从原理到应用的二元组织思路。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电化学; 课程问题; 教科书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8-0027-06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 问题提出电化学主题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以“电化学、电解池、原电池、腐蚀”为主题,分别选定《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期刊,进行检索并在结果中再次以“教材”为主题进一步检索,发现目前文献中對“电化学”的课程内容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科书中“电化学”相关内容辨析和释疑;二是不同教科书中“电化学”内容比较;三是“电化学”内容的教材分析;四是“电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讨论。

已有文献较少立足于课程立场,探究电化学主题内容的稳定性和趋势。

本研究试图基于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从知识、活动、素材上梳理电化学主题内容基本的课程内容选取和组织问题。

2 分析框架基于文献[1,2]及课程标准的规定,本研究建构电化学课程内容的分析框架见图1。

其中,电化学主题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电化学构成要素,包括电极材料、电极反应物和电极产物、离子导体和电子导体;(2)电化学过程,包括电荷移动及流向、放电顺序;(3)电化学反应及表征,即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和电极反应;(4)电化学应用,包括不同的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解原理的应用。

高考电化学真题和答案解析

高考电化学真题和答案解析

高考电化学真题和答案解析高考电化学是化学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内容,也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点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化学题目在高考试卷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解题技巧是高考化学备考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电化学真题和答案的方式,为考生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在解答电化学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电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这包括电池、电解池、电解液、电极和电解物质等内容。

了解电化学反应的标准电势和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反应是解决电化学问题的基础。

此外,还要掌握电导率和电极电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等基本理论。

二、历年高考电化学题目分析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电化学真题,我们可以发现电化学问题主要涉及电极电势、电解质溶液、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等方面。

其中,电极电势和标准电势的求解是考察电化学原理的重点之一。

此外,常见的电池反应包括锌铜电池、银铜电池等,需要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判断电池的产生方向和电池的电动势。

而电解反应则需要通过电解液的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来解决。

三、电化学解题技巧与答案解析1. 对于涉及电极电势和标准电势的求解问题,可以根据标准电极电势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

当涉及到溶液浓度变化时,需要根据浓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来进行推导。

2. 解决电池反应问题时,应先确定电池的产生方向,再根据电极电势差计算电池的电动势。

若电池中存在相同元素的反应物,应注意对应的电极电势值。

3. 在解决电解反应问题时,需要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来分析。

可通过推导离子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等来解决。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题技巧,考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电化学题目。

下面是一道典型的高考电化学题目及答案解析。

【例题】已知某电化学电池中,两个半电池分别是Cu|Cu^2+(0.01mol/L)和Ag|Ag^+(1mol/L)。

电池开路电动势为1.11V。

求该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势。

最新 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命题解读和教学策略浅析-精品

最新 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命题解读和教学策略浅析-精品

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命题解读和教学策略浅析一、问题的提出追求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今高考改革的趋势。

早在1999年,部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考试题命制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1]。

随后在2001年开始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

2009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并指出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2]。

可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

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正好吻合、统一,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能力的极好切入点。

基于此,教师应该怎样解读和分析高考电化学真题,才能充分利用此习题资源,以加深学生对电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呢?1.解析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已有研究对高考电化学试题解析方式的已有研究多以高考大纲为背景,以高考试题为典型例题进行解析,基本形式是:高考电化学知识考点归纳——典型高考电化学真题——分析解题思路。

其中,柴勇[3]通过对电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以及电化学热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考命题趋向与应试策略;柴勇[4]还对高考电化学试题进行了分类总结。

薄晓军[5]对高考命题进行了分析,对重点知识进行了梳理并对高考热点题型进行了例析。

这种分析方式虽有利于学生把握高考的考点,但忽略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的需要,缺少对学生系统分析电化学类试题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学生面对简单的任务类型时尚且能自主解决,但是面对高考试题中综合复杂的任务类型时,学生解题思路不系统,导致题海战术成为学生提高应试能力的主要路径之一。

因此,需要能真正体现电化学学科本体知识以及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新的解题方式。

2.电化学教学的已有研究文献中已报道的电化学认识模型不仅体现了电化学问题的知识结构,还揭示了学科教学的内涵。

高考“电化学”知识分析及教学策略——以近五年陕西省使用高考试卷为例分析

高考“电化学”知识分析及教学策略——以近五年陕西省使用高考试卷为例分析

高考“电化学”知识分析及教学策略——以近五年陕西省使用高考试卷为例分析摘要:本文以近五年陕西省高考试卷中的“电化学”知识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给高中教师在电化学知识的教学中的一些参考和策略。

通过对试卷中电化学相关知识点和题型的整理和归纳,本文总结了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试卷;电化学;知识分析;教学策略一、引言电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化学的学习涉及到电解、电池、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中的移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化学成绩、顺利通过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近五年陕西省高考试卷中的电化学知识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梳理试卷中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了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思路,以及一些应对策略。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教师在电化学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电化学知识点分析通过对陕西省高考试卷近五年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电化学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高考试卷中,常常出现与导电性相关的判断题和解答题。

学生需要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形成及其在电场中的离子运动等概念。

2.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也是电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试卷中常常涉及到电解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和电极反应的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电解质的电离方程、电解水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

3. 电池电池是电化学中的重要设备,也是高考试卷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在高考试卷中通常会涉及到电池的结构、电池电势和方程式的表示等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对电池结构和原理的理解,能够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池的方程式。

4.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也是高考试卷中的一个常见考点。

试卷中通常会涉及到电导率与电解质溶液浓度、电解质的种类等之间的关系。

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作者:岳定方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5年第10期
一、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
分析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电化学试题题量大、考查知识点全、创新型题目多。

要想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我们一定要重视电化学知识的复习。

二、备考建议
1.继续在电化学的基本功和实际课本应用原理上下功夫,强化对原电池、电解池的判断,电极方程式或总方程式的书写,这是做好创新型、联系实际题的源泉,不能有漏洞。

2.研究联系实际类电化学试题的出题特点,例如新型原电池、电解池的应用,废水、废气的电化学处理等,都要理解原理,触类旁通。

3.灵活应对情景创设新颖的电化学试题,只有把电化学原理理解到位,才能抓住新“问题”的关键,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结论来。

所以在学习电化学知识时,不但要弄清是什么,还要弄清为什么。

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多方位解法探究

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多方位解法探究

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多方位解法探究电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高考中,电化学试题主要涉及电解和电池两个方面的知识。

正确理解和掌握电解和电池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解题方法,对于高考化学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电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电解液的选择、电极的材料选取、方程的平衡和计算等。

下面我们以一些典型的试题为例,通过多方位的解题方法探究来分析电化学试题。

首先,电解液的选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将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经过电解设备电解,可以观察到氯气和氧气在两个电极上生成。

这就涉及到电解液的选择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电解液的选择是NaCl溶液,这是因为NaCl在水中可以电离成Na+和Cl-两个离子,从而促使电极反应正常进行。

通过观察电解液的反应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我们可以判断电解液中是否含有对应的电离解质。

在解答试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思路,判断电解液中需要选择的物质。

其次,电池的选择和电极材料的选取也是电化学试题中的常见问题。

在电化学试题中,如果涉及到电池的选择,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需要求解的目标来选择相应的电池。

而电极材料的选择是决定电池正负电极反应和电极电势的关键。

根据电极的材料不同,反应类型也不同,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质和电动势。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池和电极材料,并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和反应类型推导电动势大小和反应方程式。

此外,方程的平衡和计算也是电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难点。

在电化学试题中,方程的平衡是求解各个物质的浓度和电势的基础。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反应过程的特点,使用化学平衡的原理进行计算。

同时,根据电学理论中的电动势公式进行计算,推导电动势和浓度的关系式。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化学试题的多方位解答方法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化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高考化学成绩。

电化学试题的分析与技巧

电化学试题的分析与技巧

电化学试题的分析与技巧金点子:本专题的试题包括:新型电池,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电解后溶液pH的求算,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分析等。

在解题时,所涉及到的方法有正逆判析、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

其主体内容如下:1.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2.用惰性电极对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时的各种变化情况比较注:电解CuCl2溶液,从理论上讲,其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c(H+)减小,pH增大。

但实际上,阳极产生的Cl2不可能全部析出,而有一部分溶于阳极区溶液中,且与H2O反应生成HCl 和HClO ,故 pH减小。

经典题:例题1 :(1993年上海高考题):有a、b、c、d 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 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 c d b B.d a b cC.d b a c D.b a d c方法:金属越活泼,越易失电子,通常情况下腐蚀也越快。

当两种金属相连浸入电解质溶液后,根据得失优先法,对金属活动性与腐蚀快慢可互换判析。

捷径:根据得失优先法: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所以a、b中活泼性a > b ;a、d与等浓度盐酸反应d 比a 激烈,即 d > a ;Cu与b 盐溶液不反应,而能与c盐溶液反应置换出c,说明活泼性 b > c ,以此得答案为B。

总结:金属越活泼,越易失电子,其腐蚀也越快。

部分考生由于未及考虑金属活动性与失电子能力及腐蚀快慢的关系,而误选C。

例题2 :(1991年全国高考题):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 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值从6.0变为3.0时(设阴极没有H2放出,且电解液体积不变),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是()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方法: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和阴阳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均相等。

研读高考电化学试题 体会多变的设问角度1

研读高考电化学试题  体会多变的设问角度1

研读高考试题体会多变的设问角度江苏灌云县板浦高级中学王亚东222241 Email:wyd0622@ 分析2006年高考化学试卷(含全国理综卷),电化学试题在多套考卷中出现,电化学的例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14题: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正极反应:Li1-x MO2+xLi++x 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 i+Li1-x MO2=LiMO2+C6Li1-xB.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x+xLi++x e-=C6L i本题以新型锂电池为知识背景,正极和负极材料都是陌生的化合物,电极反应也较为复杂,这就增加了试题的陌生度,但只要对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理解透彻,灵活应用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的关系,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A选项,已知原电池电极反应求原电池总反应,充电反应正好是原电池反应的逆反应。

B选项几种金属各失去1mol电子所消耗金属的质量比较。

C选项根据电池电流的流动方向可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D选项中电池充电时作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

所以正确答案为BD。

再看看2004年和2005年江苏高考题:2004江苏高考16题;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2005江苏高考14题: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考中热点电化学试题分析与评价

高考中热点电化学试题分析与评价

高考中热点电化学试题分析与评价作者:***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0年第12期笔者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与高考模拟题,对电化学这部分的热门考点进行相关整理,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思维方法、核心素养等角度阐述命题规律,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高考备考参考。

一、原电池装置的考查变迁对于原电池的认识,从必修二中简单的原电池,到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带盐桥的原电池,以及后续高中出现带隔膜的原电池,均是化学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的具体体现。

高考试题对这些方面也进行了细致考查,下面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

【例1】[2013年广东卷,33题(2)节选]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2)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补充完整图1),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①根据题给信息,找出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将不同的金属片置于烧杯中,注入含对应阳离子的溶液,组装好装置,并标清楚电极、溶液、导线,可以绘出三种合理的组合(由物理知识可知金属活动性差异越大,电势差越大),当年高考时有些同学没有画出溶液或电极与导线相连的示意图,或没有标注电极或标清楚溶液等导致扣分。

具体参考答案见图2所示:②乙池的示意图见图3所示,此时负极的现象:既有电化学腐蚀的现象(溶解),也有直接接触的化学腐蚀,产生铜附着在锌的表面。

本问与下面③问是一脉相承,具体规范答案是两个方面来回答:A. 电极逐渐溶解;B. 有红色固体析出。

陕西省高考化学电化学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陕西省高考化学电化学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

陕西省高考化学电化学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电化学模块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价值。

它是高考试题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陕西省高考试题中的必考点。

特别是新课改以来,陕西省高考试题中电化学部分的题型在创新性,综合性,难度方面不断增强,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与生产。

本文首先通过对近六年来陕西省高考理综化学卷的电化学试题进行总体详尽的分析,得出电化学部分的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而非选择题中常以小问的形式呈现,所占分值基本在6-15分之间,比较稳定。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其中二次电源与燃料电池是近几年的热点和创新点,重点考查电池总方程式和电极方程式的判断与书写、电极材料、电极产物、离子移动方向、溶液pH的变化情况等。

题目属于均中等偏难型,学生需要加强训练。

此研究为一线教师与备考学生提供参考和导向,使备考方向更加明确。

其次,根据此统计结果,分析学生在学习电化学知识时存在困难的原因,主要分为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欠缺;客观方面主要受知识交叉的影响及考试题较难的影响。

最后,对电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三方面的反思。

其中,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注重知识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多维互动,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如设置课堂小游戏,建立系统的审题、解题思路,精选例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考电化学“疑难”试题例析

高考电化学“疑难”试题例析

高考电化学“疑难”试题例析作者:朱宇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51期摘要:高考中电化学试题难度较为适中,但在近年来各地高考电化学试题中存在部分学生难以下手的“疑难”试题,从中档题变成了“难题”。

本文结合近两年各地高考题涉及的电化学试题中,选取学生作答时感觉较为“疑难”的试题作为研究背景,对学生在作答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梳理,从电化学基本概念、教材研究、模型提炼三个方面进行例析释“疑”。

关键词:高考电化学疑难电化学是高中化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选修4》中均有部分内容。

本部分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约10%左右,题目难度适中,但近年来各版本高考试题中存在一些对于学生来说上手较难的电化学试题,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试题本身较难,而是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电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没有讲解透彻,对教材研究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审题理解、过程分析、归纳和模型提炼迁移中存在偏差,导致失分。

笔者结合部分2016、2017年部分高考试题进行列举分析如下:一、对基本概念模糊不清【例1】:(2016·新课标全国Ⅰ,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试题解析】:审题判断该池为电解池,根据电荷吸引排斥作用,在电解池中阴离子会向正电荷较多的阳极区定向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向正极迁移;另外在正极区(即阳极区,下同)带负电荷的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大于c(OH-),所以正极区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B.阳极区OH-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c(H+)浓度增大,SO42-通过右边离子交换膜定向移动到正极区,产生H2SO4;阴极区H+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OH-)增大,Na+通过左边离子交换膜定向移动到负极区,产生NaOH,故正确;C.负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使溶液中c(OH-)大于c(H+),所以负极区溶液pH升高,错误;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根据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n(O2)=1mol÷4=0.25mol,错误。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的电化学知识点分析(全文)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的电化学知识点分析(全文)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的电化学知识点分析XX:1005-6629(20XX)10-0057-03 XX:G632.479 XX:B “电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既体现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又与电学等物理学知识相互渗透。

“电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综观近几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几乎年年出现,主要集中在电极电势概念的应用及新型化学电源方面。

现将考查该热点的试题类型归纳如下:1 电极的确定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1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及应用第1题:设计出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本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

回答如下问题:(1)以丁烷代表汽油,这个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该电池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_。

(3)人们追求燃料电池氧化汽油而不在内燃机里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你认为在ZrO2晶体里掺杂Y2O3用Y3+代替晶体里部分的Zr4+对提高固体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会起什么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

(5)汽油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_______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有人估量,完全幸免这种副反应至少还需10年时间,正是新一代化学家的历史使命。

命题意图:联系实际考查原电池相关知识,即原电池电极的确定和书写,固体电解质掺杂的导电能力,能量的利用率等。

解题关键:本题中“燃料电池”在本质上属于原电池,故答题最重要的是在于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反应总方程式,再利用电极反应作出一些正确的推断。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应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因此,高考化学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在电化学方面。

所以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电化学试题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其特点十分有必要。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以及教学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教学启示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电化学试题将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在真实情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测试题目,从多个方面着手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各项能力。

原电池以及电解池作为高考电化学中重要的考核知识点,需要学生明确题目设计特点,并通过利用多领域知识予以解答,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电化学试题分析(一)试题情境与时俱进为促使考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电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充分了解电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高考试题中融入了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同时试题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近。

将社会发展中取得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试题内容,如包含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等相关内容试题[1]。

(二)试题必备知识面不断扩大在现阶段的高考电化学试题中,通常重点关注电子和离子的运行轨迹,以及如何正确地选择和测量它们的双重性。

此外,探究金属的腐蚀和如何进行保护,以及如何冶炼、加工也是考察重点。

要想成功解决类似试题,需要学生掌握一系列基础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元素化合价变化和规律、离子反应和实验设计,甚至与物理电化学知识学科融合等。

(三)试题考查关键能力要求逐渐提高通常,电化学考题会将实验设计和实验条件紧密联系起来,而实验条件通常非常复杂。

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如何提炼实验设计和实验条件,并将其转换为有用信息。

例说电化学问题的解答

例说电化学问题的解答

例说电化学问题的解答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电化学问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但都比较基础,而且考查原电池的比重较大。

实际上,电化学中体现的规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有时还有离子反应)的规律。

抓住这一点,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电化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高考电化学常涉及的问题有:原理判断(区分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放电顺序(电极和离子等)、电流(或电子流动)方向、离子移动方向、电化学计算等。

下面就两道典型例题的分析为例,对电化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加以说明。

例1.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饱和食盐水,在A、B两端分别滴入3滴酚酞试液,用导线将碳棒、电流表与铁钉相连,M、N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进行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碳棒附近溶液变红B.一段时间后,A端有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C.一段时间后,将M、N分别改接直流电源的负、正极,则铁钉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最终沉淀变为红褐色D.若起始时按右图安装好装置,但将M、N直接用导线相连,则正极反应为:O2+4e-+ 2H2O=4OH-分析:首先应明确,当“M、N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此装置为电解池,而“将M、N用导线直接相连”时,此装置为原电池。

M、N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碳棒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Cl2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铁钉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同时生成的OH-使溶液显碱性,酚酞变红。

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源反接,则碳棒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铁钉为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OH-为将电源反接前电解食盐水产生的),随后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为红褐色沉淀:4Fe(OH)2+O2+2H2O=4 Fe(OH)3。

“将M、N用导线直接相连”时,铁钉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碳棒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以考题为例探析电化学情景分析的争议问题(高考复习)

以考题为例探析电化学情景分析的争议问题(高考复习)

以考题为例探析电化学情景分析的争议问题摘要:针对2013年高考重庆卷中电化学考题出现的争议进行分析,澄清了三种典型误解,提出对应的正确观点:质子交换膜不能作为酸性条件的依据;溶液中离子移动速率比较慢,不能快速移动到另一电极;硝酸根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在阴极放电。

关键词:电化学 质子交换膜 离子移动 电极电势2013年高考结束到现在,仍然有老师质疑2013年重庆化学卷11题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标准答案。

原题节选如下: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1)略。

(2)电化学降解NO 3-的原理如题11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 (填“A ”或“B ”), 阴极反应式为 。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 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 左-△m 右)为 g 。

阴极的电极方程式,标准答案是2NO 3-+6H 2O +10e -=N 2↑+12OH -,不少考生和教师对标准答案有异议,认为正确的反应方程式应该为:2NO 3-+12 H ++10e -=N 2↑+6H 2O 。

比较两种写法,争议在于反应时阴极区酸碱性的判断。

按照标准答案写法,阴极为中性或者碱性环境;而持反对的意见的老师认为本题中的阴极应该是酸性环境,即按照后一种写法更正确。

他们坚持阴极为酸性,提出了三种理由:(1)装置中有质子交换膜,表明反应在酸性环境中进行;(2)阳极氢氧根放电,产生的H + 迁移到阴极,使阴极呈酸性;(3)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得电子发生电极反应,因此要求阴极区必须为酸性。

笔者认为,标准答案是准确的。

以上三种理由,恰好反映出在电化学分析中存在的典型误解。

下面针对三个误解进行分析,以消除对电化学研究和教学的影响。

1 质子交换膜不能作为酸性环境的依据质子交换膜,是只允许质子(即H +)通过的特殊分离膜,主要的功能是将两个电极区分隔,同时选择性的允许质子通过而完成电流循环。

对一道北京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实验验证和启示共5页文档

对一道北京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实验验证和启示共5页文档

对一道北京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实验验证和启示对2016年北京高考理综第12题(选择题)的命题和参考答案[1],中学化学教师中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试题的问题情境是否真实?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还是选项D?试题的要求是否超出现行教材中电化学的教学要求?笔者按照试题所述的实验情境进行实验验证。

从观察到的现象做分析、探讨,得到不少启发,提出来和同行切磋。

1 高考原题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参考答案:B)2 实验装置、操作和现象笔者按试题提供的情境,进行如表1所示实验(使用从干电池拆出的碳棒作为石墨电极)。

3 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1)依据实验1~3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确定:题干描述的装置和相应现象,符合实际,题设的实验情境是真实的。

(2)实验2,氯水和pH试纸作用的现象说明“b处变红,局部褪色”,不能只用该处有Cl2析出来解释,b处溶液的酸性主要是阳极上有氢氧根离子放电,使氢离子浓度增大。

因此,选项B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不合理的。

(5)实验3的现象④(石墨阳极上的气泡和石墨阴极析出暗红色物质的现象比铜珠的m、n处明显;m处的现象比n处明显)与各个串联电池的两个电极(石墨电极与溶液中铜珠两侧)的电势差大小不同、溶液各部分中离子浓度的不同有关。

(6)石墨阳极在电解酸、碱稀溶液时,有碳粉脱落。

可能是碳棒的质量不佳,由于电解时氧气析出,杂质氧化使碳棒变得疏松。

4 试题解答困难的原因分析考生和一些教师在解答或分析试题中发生的困惑或错误主要有:(1)部分考生不理解试题设置的陌生实验情境,不明白在电解液中放置的细铁丝、铜珠起什么作用。

不知道电解池的电解液中存在电位差,置于电解液中的导体(如细铁丝cd)有一定的电势,它的两端与对应的石墨电极由于存在电位差,也可以构成电解池。

(2)部分教师和考生,机械地按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判定Cl-比OH-更容易在阳极放电,判定是Cl-放电产生Cl2,Cl2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引起“b处变红,局部褪色”,认为B项合理。

一样的知识不一样的情境——基于2023年高考电化学试题的思考

一样的知识不一样的情境——基于2023年高考电化学试题的思考

一样的知识不一样的情境——基于2023年高考电化学试题的思考摘要:2023年高考电化学仍然是必考试题,仍以选择题考查为主,试题考查知识是电化学必备知识,是一样的,但试题涉及题境仍在不断地创新,并且试题题境均不一样,来自于电化学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丰富了电化学试题的情境素材,由于试题情境的陌生和复杂,试题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选取2023年全国高考卷和部分省市高考试题的电化学试题,通过对试题考查知识和试题情境的对比、分析、思考,探寻高考复习教学中电化学试题解答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策略。

关键词:电化学,必备知识,情境。

作者简介:黄兵兵,男,1970年01月,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汉族,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1.试题分析1.1必备知识考查大同小异,测试考点有偏重2023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中电化学考查主要还是以选择题为主,针对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电化学选择题所考知识点统计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电极及产物判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电极(电池)方程式正误判断、电化学相关计算、离子交换膜的选择、电极电势大小比较、溶液PH或酸碱性或离子浓度变化判断、电极用途判断等是常考考点,只是考点在不同省市试题考查有所偏重。

应用电解池原理解答试题比应用原电池原理多,其中全国新课标卷和全国乙卷应用可充电电池原理解答试题。

1.2.试题情境素材各不相同,来源广泛、真实情境作为电化学试题考查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情境素材是电化学试题重要组成部分,将10份试卷电化学试题情境素材统计如下:以和为电极、电极、水溶液为电解质电池水溶液可再生能源电还原,采用高电极浓度的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电解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和电池可选择性去除实现废酸的纯化负载有和的活性炭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高选择性催化剂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以上10份试卷电化学试题情境均不一样,电池装置图不重复、各具特色,有的别出心裁,陌生度高,使用电池新装置,使用新材料作电极,使用新材料作为膜,使用新材料作催化剂。

高考化学 电化学试题的分析

高考化学 电化学试题的分析

专练5:化学反应与能量专练5-电化学试题分析(2017年)一、列表对比综合分析1.知识考查的静态和动态分析(1)每年考题均为新情景,体现了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动态考查,其中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为主,除2016年乙卷外,电解池没有单独出现,主要是以蓄电池的形式考查的。

(2)超过半数的题目给出了电化学装置。

(3)出现概率最大的是电极反应式以及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2010年为正、负极反应式,2011年为负极反应式和阳极反应式,2013年乙卷为原电池总反应式,2013年甲卷为正极反应式、电池的总反应,2014年甲卷为电解池总反应式和负极反应,2015年乙卷为正极反应产物的判断和电池总反应式正误的判断,2016年乙卷为负极反应式,2016年甲卷为正极和负极反应式以及负极副反应式,2016年丙卷为负极反应式。

(4)其次是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移动方向的判断:2014年甲卷判断阳离子移动方向,2015年乙卷判断质子的移动方向,2016年乙卷判断阴离子的移动方向,2016年甲卷判断阴离子的移动方向,2016年丙卷判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5)再者是电极名称的判断:2011年判断正极和负极,2013年乙卷判断是否为正极,2014年乙卷判断正极。

主要是以正极的判断为主。

(6)其他的考查还涉及电解质溶液成分和装置工作后的变化情况等。

总之,主要是利用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分析新给装置的电极、电极反应、离子移动以及工作后各个量的变化。

这几者也呈递进关系,因为给出装置后,第一步是判断正负极或阴阳极;第二步是分析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第三步是判断反应过程中离子的移动、电解质的变化和反应后各个量的变化情况。

尤其以第一步和第二步为主,因此前两步考查点也就相对集中。

2.错误及错因分析(1)不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不能灵活利用两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新问题。

(2)不能有效识别装置图,特别是装置结构与常见结构相差较大时,易受题给干扰信息的影响(如2013年甲卷1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结束到现在,仍然有老师质疑
2013年重庆化学卷11题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标准答案。

原题节选如下: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1)略。

(2)电化学降解NO 3-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①电源正极为 (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 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 左-Δm 右)为 g。

阴极的电极方程式,标准答案是2NO 3-+6H 2O+10e -=N 2↑+12OH -,不少考生和教师对标准答
案有异议,认为正确的反应方程式应该为:2NO 3-+12H ++10e -=N 2↑+6H 2O。

比较两种写法,争议在于反应时阴极区酸碱性的判断。

按照标准答案写法,阴极为中性或者碱性环境;而持反对的意见的老师认为本题中的阴极应该是酸性环境,即按照后一种写法更正确。

他们坚持阴极为酸性,提出了三种理由:(1)
装置中有质子交换膜,表明反应在酸性环境中进
行;(2)阳极氢氧根放电,产生的H +迁移到阴极,使阴极呈酸性;(3)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得电子发生电极反应,因此要求阴极区必须为酸性。

笔者认为,标准答案是准确的。

以上三种理由,恰好反映出在电化学分析中存在的典型误解。

下面针对三个误解进行分析,以消除对电化学研究和教学的影响。

1 质子交换膜不能作为酸性环境的依据质子交换膜,是只允许质子(即H +)通过的特殊分离膜,主要的功能是将两个电极区分隔,同时选择性的允许质子通过而完成电流循环。

不因“质子”而要求一定在酸性环境中使用。

随着质子交换膜的性能提高,越来越多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中加以运用。

比如,查询文献发现,质子交换膜不但用于酸性环境的燃料电池,还用于碱性燃料电池。

由美国GE 公司首先开发成功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应用于吉米尼号(Gemini )宇宙飞船(1965年),为碱性燃料电池。

用的就是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Nafion 膜和Dow 膜),性能非常好,电池寿命可达5000h [1]。

以此可以看出,质子交换膜不只用于酸性环境,也可以用于碱性环境中,通过质子交换膜的存在判断溶液显酸性的观点不成立。

2 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速率慢,H +不能快速到达阴极
按照第二种理由,阳极产生的H +能够和电流速度一样快地迁移到阴极,使阴极迅速形成酸性
环境,方程可以写作:2NO 3-+12H ++10e -=N 2↑+
以考题为例探析电化学情景分析的争议问题
张 军*
(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30)
摘要:针对2013年高考重庆卷中电化学考题出现的争议进行分析,澄清了三种典型误解,提出对应的正确观点:质子交换膜不能作为酸性条件的依据;溶液中离子移动速率比较慢,不能快速移动到另一电极;硝酸根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在阴极放电。

关键词:电化学;质子交换膜;离子移动;电极电势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9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问题讨论·
教学参考
* 通讯联系人,E -mail:zhangjuntop@。

6H2O。

那阳极产生的H+能不能像电流速度一样移动到阴极呢?
查阅北师大版《物理化学》,得到电量与电流速度的关系[2]:假设在面积A为1m2的两个电极之间盛有一电解质溶液,溶液离子的浓度分别为c (单位为mol·m-3),离子的价数为z,两极间的距离为l(单位m),外加电压为V,在此条件下,电荷迁移速率为r,则每秒钟通过任意截面的离子运载的电量为Q=czrAF,变换得到离子运动速率公式:
r=
Q czAF
设电流为1A,即每秒钟通过的电量为1C;面积A=1m2;H+所带电荷为1,即z=1;F=96500 C·mol-1;c(H+)=1 mol·m-3。

代入计算,得
r=
Q
czAF
=
1
1×1×1×96500
=10-5 m/s
可以看出,H+的定向移动的速率非常慢,按照这个速率,H+通过1m长的距离需要27小时,远远低于电流速率。

实际上,闭合开关的瞬间,电路中的各个位置迅速建立了恒定电场,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电路中各处的离子几乎同时开始定向运动。

整个电路中几乎同时形成电流,电极反应立即开始。

在本题的电解池中,阳极产生的H+向阴极方向移动,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阴极区,阴极区反应产生的OH-向着阳极移动,在半透膜周围相遇,发生中和反应。

定量分析该电极反应,电路中转移10mol e-时,阳极产生10mol H+,阴极产生12mol OH-,反应后OH-剩余,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阴极区碱性逐渐增强。

据此进一步说明了阴极区溶液显碱性,证明标准答案的正确性。

3 碱性条件下,硝酸根在阴极有放电可能
不少教师根据平时解题中的一般思维,认为硝酸根在中性或者碱性不表现氧化性,因此硝酸根在阴极得电子参加电极反应,必须要求酸性环境。

产生这一误解的原因是将反应条件泛化,即没有其他外界条件干扰时,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出氢离子浓度会对硝酸根的氧化能力有较大影响,但在本题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在电极上的反应,不适用于此结论条件。

根据实验和理论计算,硝酸根在碱性条件下,有在阴极得电子放电的可能。

3.1 借助实验研究硝酸根的氧化性
稽雷高[3]老师对这个问题专门进行了实验研究:将2g的NaNO3固体放在试管中,加入约5mL 浓度为6 mol/L的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然后插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并有刺激性气味。

他认为是硝酸根被铝还原成了NH3,方程式为:8Al+3NO3-+5OH-+2H2O=8AlO2-+3NH3↑。

笔者对这个实验进行验证,得到同样的现象。

本想进一步收集气体,验证产物中是否含有题目的产物N2,限于笔者所处环境,暂时还未找到合理的验证方案,只能再做探究。

但有氨气生成,已经充分说明硝酸根在碱性条件下,有比较强的氧化性这一事实。

3.2 据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
经过资料查阅,得到碱性溶液中氮元素的电极电势图[4]:
NO0.150.7620.94-0.733
根据电极电势图,可以计算求得E0(NO3-/N2):
E0(NO3-/N2)=
1
5
(3×0.15+1×0.76+1×0.94) =+0.43V
从标准电极电势可以看出,硝酸根的电极电势比较高,氧化性趋势比较大,该反应在热力学上可能发生。

4 结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唐代教育家韩愈对教师的职责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明确要求。

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具备准确教授化学学科知识,正确解答学生疑问并且促进学生思维和品德发展的能力。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教师本身对电化学原理的认识不够科学和准确,造成教学中的片面甚至错误理解,最终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答。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化学学科素养,对化学知识及化学原理有准确、科学的认识。

同时,化学学科本身在不断发展,相关技术的应用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作为化学工作者,也应该紧扣时代步伐,主动了解和吸收前沿的科学及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传授化学学科知识,解答学生问题,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化学学科上向前发展。

 
·问题讨论·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毕道治.燃料电池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电池工业,2000,(12)(第5卷第6期):248~253.
[2]范楼珍,王艳,方维海.物理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223.
[3]稽雷高.碱性条件下硝酸根真的没有氧化性吗[J].化学教育,2014,(11):87~88.
[4]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6版:451.
·问题讨论·
教学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