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望舌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一、望。
1. 望舌,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
2. 望面色,观察面色的红润、苍白、发绛、发青等情况。
3. 望眼睛,观察眼神、眼底等情况。
二、闻。
1. 闻气息,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急促、气息是否恶臭等。
2. 闻声音,听取患者声音的哑啰、嘶哑等情况。
三、问。
1. 问病史,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表现等。
2. 问病情,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不适感等。
3. 问饮食,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食欲不振、口味偏好等。
4. 问大便小便,询问患者大小便的情况,是否正常、异常等。
四、切。
1. 切脉,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强弱、滑数等。
2. 切舌,观察舌质、舌苔等情况。
五、问诊。
1. 综合分析,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制
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2. 诊断,根据综合分析,做出病情的诊断和辨证施治。
以上提纲为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的基本流程,医生在诊疗过程
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望、闻、问、切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问诊,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九种中医体质的望闻问切
平和质:望---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闻---中气足
问---胃口好,睡眠佳,二便调
切---舌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气虚质:望---疲倦,无神
闻---声音低微
问---乏力,易出汗,气短
切---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阳虚质:望---面色恍白,畏寒怕冷
闻---声音低微
问---喜食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切---舌淡胖嫩,脉沉迟
阴虚质:望---形体消瘦,面色潮红
闻---有口气
问---喜冷饮,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切---舌红少苔,脉细数
湿热质:望---面垢油光
闻---口有异味,体味大
问---胃口差,口苦,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
切---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痰湿质:望---形体肥胖,
闻---汗味大
问---胸闷,痰多
切---舌苔白腻,脉滑
气郁质:望---形体消瘦,情绪低沉
闻---声音轻浅
问---焦虑不安,胃口差,失眠
切---舌红,苔薄白,脉弦
血瘀质:望---面色晦暗
闻---中气足
问---胸闷胸痛
切---舌质暗,脉涩
特禀质:望---面色红润
闻---声音轻浅
问---打喷嚏,流涕或皮肤瘙痒
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与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就是舌的肌肉与脉络等组织。
舌苔就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就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就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就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就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就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就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
《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公元前310年,河北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
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
《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
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
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
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
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
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
望闻问切谱好走访四部曲
望闻问切谱好走访四部曲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部曲,准确的掌握这一技能对于中医诊断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于望闻问切的详细阐述。
一、望:指望诊,即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眼底、肢体、脉象等病征来确定病情。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判断疾病的发展、预后及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
面色、舌象等是望诊中最易掌握的方法,其中舌象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集中反映区,舌苔、舌质、舌色、舌形等均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状况。
舌象的观察不仅可以确定病情,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二、闻:指闻诊,即通过听力判断患者的呼吸、声音、嗅觉等病征。
中医认为声音是显现声音器官、肺和气道的状况的重要指标,慢阴性病的患者声音低沉,寒症的患者声音清脆而响亮,热症的患者声音嘶哑。
中医还注重嗅觉的观察,特殊的气味会反映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如口臭、汗臭、臭汗等都是急性病的表现。
三、问:指问诊,即通过询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来了解病情和病因。
问诊是中医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可以了解病情轻重、病史、症状和生活方式等信息,有助于诊断疾病和治疗。
中医问诊有“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其中,问诊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透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精神状况,对于疾病的辨证就有很大帮助。
四、切:指切诊,即通过手法和技术对患者的脉象进行检查来确定病情。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关键,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环。
中医脉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和脉象进行把握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中医脉象的四个特点包括:浮沉、迟数、虚实和弦细。
不同的脉象特点反映了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轻重。
中医脉诊不仅可以用于病证诊断,还可以指导病证的分型和处理。
总之,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关键之一。
要想精通这一技能,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探寻。
只有通过不断地望闻问切,才能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为治疗疾病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四诊之望舌】望舌苔是中医四诊中特别...
【中医四诊之望舌】望舌苔是中医四诊中特别...【中医四诊之望舌】望舌苔是中医四诊中特别重要的一项,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的诊病描述。
《辨舌指南》说:“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苔乃胃气所生,验苔可察胃气之存亡,”望舌可以判断正气盛衰。
“辩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
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无论外感、内伤,察舌苔之厚薄,可反映邪气之深浅轻重。
不同的邪气在舌象上都能有所反映。
辨别病邪寒热性质。
苔色和苔质,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动态变化,所以望舌可推断病情进退。
但临床上也有特殊情况,舌象与病症不对应的情况,在望舌时必须做到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望舌分为几种?望舌主要分为望舌质和望舌苔一、望舌质,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即观察舌苔下舌体的形态、颜色、大小。
二、望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舌苔是观察苔的形质和颜色。
望舌的分类下面带大家认识一下正常舌象和常见病态舌象:(一)、正常舌: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二)、病态舌象:1、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甚至全无血色。
多见于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
2、红舌:呈鲜红色。
多见于热症。
舌鲜红兼黄厚苔,属实热证;鲜红少苔有裂纹属虚热证。
3、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
多见于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4、紫舌:舌质色紫。
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盛;淡紫或青紫湿润属寒凝血瘀。
5、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
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
6、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
多见于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
7、裂纹舌: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各种形态明显的裂沟。
多见于阴血亏损。
8、齿痕舌:舌体边缘见牙齿痕迹,多与胖大舌同见。
主脾虚和湿盛。
9、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
10、黄苔:主里证、热证。
11、黑苔:较灰苔色深者,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四诊述要一、望诊中医特别重视望诊,临诊首要注意观察,从病人的神态、形体和某些特定表现征象,了解疾病的性质与轻重。
望诊之要,首先望神:患者眼珠灵活,目光炯炯,神识不乱,语言清亮,精神充沛,面色荣润,动作矫健协调,即为有神;若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低微,精神委靡,表情淡漠,即是失神。
中医学认为:精气充盛则神旺;精气虚衰则神疲。
若患者其症状虽属严重,但神气尚佳,这说明正气未衰,预后一般尚好;如果相反,其症状表现虽不严重,而神气却委靡不振,这说明正气趋向衰弱,预后一般不良。
《灵枢·天年篇》上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素问·本病论篇》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说明了“ 神” 的重要性,但危重之病,一时精神转“ 佳”,或两颧发红如妆,这是阴阳格拒、欲将离绝的危象,即“ 神浮则危”,当须警惕。
其次望色:气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荣,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色的荣润枯槁、鲜明晦暗等方面来辨证。
气血旺盛,则色泽荣润鲜明;气血衰减,则色泽枯槁晦暗。
白脱血,萎黄主虚,颧赤劳缠。
五脏有病,面部色泽有时亦有相应变化:如脾病者面色多萎黄,肺病者则面色白,心病者则面色赤,肝病者则面色青,肾病者则面色灰黑。
此外,还可以从色的方面辨别出不同的病因和症状,如《灵枢·五色篇》“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但望色必须结合其他三诊,如面色白,血虚也;问之无脱血因素者,应考虑恐怖,恐则气下,血亦随之,怖则神随气失。
心脉如乱丝,面乍白乍赤,神气不安之象也:心中必有惭愧之事,惭则气收,愧则神荡,在临床上应细致诊察。
望形体:一般五脏强健的,外形多壮实;五脏有病,外形多衰弱。
形体不同,往往用药的宜忌、喜恶有异,如胖人多气虚,瘦人多火,用药应因人而异。
从观察形体也可得出很多病情,如肥人多中风,瘦人多劳嗽。
然而对胖、瘦人亦需分析:能食肌丰而胖者,体强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病痰也,肥人最怕按之如棉絮;食少而瘦者,体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瘦人最怕肉干著骨。
学中医望诊:望舌
学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在望诊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几乎诊病必望舌。
大凡外感、内伤疾病,必有验于舌,疑难杂症之属,诊断虽无所凭借也多在舌有验。
舌头粘膜薄而透明,血液供应极其丰富,舌乳头变化也极其灵敏,所以舌头可以作为脏腑机能异常变化的标尺,为诊疾所必审察。
望舌看象,所谓舌象,舌象的变化,最能客观的反映脏腑正气的强弱,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病情的进退等。
舌头可以作为人体的一个缩影,舌尖看上焦,舌中应中焦,舌根应下焦。
若再细致分区对应脏腑,则舌尖对应心肺,舌中对应脾胃,舌根对应肾,两边对应肝胆。
望舌大致分为望舌质与望舌苔两个方面,看舌体的形态、色泽可探脏腑虚实,看舌苔的厚薄、润燥可察邪气深浅,津液盈亏,二者常合看,不可分割。
正常舌象是为舌体柔软,运动灵活,颜色淡红,胖瘦适中,也常与人体高矮胖瘦相合;舌苔淡白而薄,均匀平铺在舌面,刮之不去而有根,干湿适中,不燥不腻,常常被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首先看舌质,荣润灵活是为有神,虽病无碍,干枯呆板,是为失神,有病当虑。
舌质的颜色,随着淡红而左右变化,色浅是为淡白,主虚、主寒;舌红主实、主热;舌深红为绛,在外感多为热入营血,在内伤多为阴虚火旺;舌紫为气血郁滞,紫而干为热盛伤津,紫而润为阳虚寒凝。
看舌老嫩知邪正虚实,勿论舌生何苔,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多为实证;浮散娇嫩,纹理细腻,多为虚证。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伸舌满口,痰饮水湿滞留;舌体瘦小气血津液不足。
舌见点刺,触之碍手,红则热毒炽盛,深入营血;白则脾胃素弱,有毒气攻冲;紫黑则热毒重极而气血壅滞。
舌见瘀斑,在外感热病多为发斑之肇端,在内伤杂病多为淤血之征兆。
舌生刺如芒,是邪热内结,兼见有苔而黄是热在气分;兼见无苔而光是热在血分。
舌有裂纹,勿论见何苔,多为阴血亏损或夹水饮、积滞,舌红而有裂纹,热盛伤津;舌淡而有裂纹,血虚不荣;舌胖而有裂纹,水湿侵淫;舌上有浊苔难去而见裂纹,多有痰食瘀血积滞。
看舌硬软,也知邪正虚实,舌强硬运动不灵,多为邪实,或外感邪热扰乱心神,或热伤津液筋脉失养,或内伤杂病肝风挟痰,阻碍络道。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2)望诊·望舌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2)望诊·望舌二、望舌一,舌诊原理与方法(一)舌诊原理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
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拌和食物,协助吞咽。
舌由肌肉、血脉和经络所构成,三者都与脏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2)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故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2,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舌为脾之外侯,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
舌苔是禀胃气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故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的生化之源,故舌象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代表了全身血气津液的盛衰。
3,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1)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2)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狭舌本。
(3)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4)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5)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
4,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舌质:多侯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舌苔:多侯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舌尖红赤或溃疡,多为心火上炎;舌体两侧出现青紫斑点,多为肝经气滞血瘀;苔舌见厚腻苔,多见于脾失健运所致的湿浊,痰饮,食积等;苔舌苔出现剥脱,在舌中多为胃阴不足,在舌根多为肾阴虚等。
5,舌可反映气血津液的盛衰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
(二)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舌诊以望诊为主,有时还须结合闻诊、问诊和扪摸楷刮等方法进行全面诊察。
1,舌诊方法(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望舌时,医生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中医32口诀
中医32口诀中医32口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包含了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下面将从32口诀的不同方面进行阐述。
1.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特征,听取其声音、气味等,询问病史和症状,以及按压脉搏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五脏六腑: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3. 阴阳五行: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组成的,而五行(木、火、土、金、水)则是阴阳变化的表现。
4. 虚实寒热: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将病变分为虚实两种不同的状态,以及寒热两种不同的属性。
虚实寒热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5. 八纲辨证: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
将疾病分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八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病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6. 病机分析: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之一。
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发展、变化,找出病变的本质,以指导治疗。
7. 辨证论治: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辨别疾病的不同病机,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8. 通脉活血: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 祛风散寒: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驱除体内的寒湿和风邪,恢复人体的正常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0. 补虚扶正: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补充人体的精气血,提高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1. 刺络拔毒: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疗法刺激经络,排除体内的毒素,促进疾病康复。
12. 寒湿邪气:中医认为寒湿是一种致病因素,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针对寒湿邪气进行调理。
13. 气血不足: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气血不足,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中常常会补充气血。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之望闻问切与四诊合参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之望闻问切与四诊合参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常常通过观察、问诊、切诊等方法来收集病人的症状信息,以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中,望、闻、问、切与四诊合参是中医临证经验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望闻问切是中医医生观察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望诊,医生可以观察病人的面色、目光、舌质等,进而推断患者的内脏功能是否正常。
闻诊是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音、心跳声等来判断病情。
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主动询问病人的症状、疾病发生的时间、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最后,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通过判断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来获取病人的脏腑状况。
这四种诊断方法不仅可以互相验证和补充,还可以相互印证,从而提高中医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此外,中医临证经验还注重将这四诊合参,就是将望闻问切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等来判断疾病病情。
例如,中医认为面色苍白常常与气虚、血虚相关,面色红润则与火热症状相关。
舌质的颜色和形态也能反映内脏功能的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面容和舌像等细节,医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脉搏声等得出病情的方法。
例如,中医认为声音低沉无力与气虚、阳气不足相关,呼吸声异常有受阻的情况可以与肺气郁结相关。
医生通过仔细倾听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声音,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问诊是一种主动与病人交流的方法,通过询问患者病情、症状、发病时间、生活习惯等信息来判断疾病的性质、起因和发展趋势。
中医注重细致的询问,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可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
例如,中医将脉搏分为浮、沉、缓、数、实、虚等不同类型,通过触诊来辨别病情。
通过将望闻问切的信息综合起来,中医医生能够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之望舌详解
望闻问切之望舌一、舌象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即: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其中,舌质(软、硬、裂、齿)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而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
二、望病望舌(一)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1.舌色。
观察舌的颜色、斑点等。
第一,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第二,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第三,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第四,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第五,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第一,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第二,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第三,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
一般的,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中医望闻问切具体内容模板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传统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四诊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模板: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排泄物等,判断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例如,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颜色和光泽,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状况和体质特点;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可以判断病人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功能状况。
闻诊:医生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嗅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例如,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可以判断病人的气息是否通畅,是否有咳嗽、喘息等症状;通过嗅病人的气味,可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问诊:医生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例如,询问病人是否有头痛、发热等症状,是否有慢性病史,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等,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切诊: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状况和心脏功能;通过触摸病人的皮肤,可以判断病人的体温和感觉状况。
总的来说,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一种全面的诊断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四种方法,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辨证论治。
这四种方法各具特色,相互补充,为中医准确诊断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以及舌象等方面来获取病情信息。
首先,观察患者的神,也就是精神状态。
如果患者神志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通常表明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如果患者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正气虚衰,病情较重。
其次,观察患者的面色也很重要。
面色红润有光泽,多为气血充足;面色苍白,可能是血虚;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虚或有湿邪;面色发青,多与寒证、痛证、血瘀有关;面色发黑,往往提示肾虚或有水饮内停。
再者,观察患者的形体也能提供诊断线索。
形体肥胖者,多属痰湿体质,易患中风、消渴等病;形体消瘦者,多为阴虚体质,易患肺痨等病。
此外,舌象的观察在中医望诊中占据重要地位。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
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变化,都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比如,舌红少苔多为阴虚;舌淡胖大,多为阳虚水湿内停;舌苔黄腻,多为湿热内蕴。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
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多为气虚;呼吸急促、声高气粗,多为实热;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弱,多为肺气亏虚。
嗅气味则是通过闻患者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口臭多为胃火炽盛;口气酸臭,多为食积胃肠;排泄物有恶臭,多为湿热或热毒。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等。
问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比如,询问患者的寒热情况,怕冷发热多为外感病;但寒不热,多为虚寒证;但热不寒,又分为壮热、潮热、低热等不同情况,分别提示不同的病证。
中医的望、闻、问、切
中医的望、闻、问、切(精华)肝开窍于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发干,发涩,无光泽,许多人甚至“猛眨”眼睛。
其华在爪(指甲),也就是表现在指甲上,肝胆好,免疫系统好,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有光泽,坚硬,否则是灰指甲,易断,或有真菌感染。
还有肝是主筋(肌键)的,手背上的青筋暴露,代表肝胆不好,情绪上来看是易发怒的。
有些人情绪说来就来,没说两句就拍桌子瞪眼的,通常是因为肝火太旺了,肝不好的人口味爱吃酸的,脸色发青的,暗无光泽。
心脏(小肠):舌为心之苗。
舌是心脏的表现,怎样通过舌来看,心脏好不好呢?如果舌头比较淡、白的话,是代表心血不足,供血不太好。
如果心血瘀阻,舌头是暗紫色的。
有人舌头溃烂是心火旺的表现。
其华在脸,心脏正常的人脸色是白里透红的。
有的人的脸惨白、淡而无光的是因心脏供血不足。
脸呈暗紫色的,是心火太旺,有瘀阻的地方。
情绪上是喜的,经常微笑,没人也笑,这是心脏不太好的一种表现。
口感是爱吃苦的,苦瓜、杏仁、西柚汁等。
脸色发红(紫红色),特别是一些红光满面肥胖者,通常都有心血管方面的阻碍。
脾(胃):开窍于口、唇,其华在肌肉。
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红色,有光泽的,不好的呢是淡、白、萎黄,这种颜色让我们来判断脾胃好不好。
胃不好的人容易有口气,特别是胃炎或溃疡的人。
脾是负责四肢的,脾胃好,肌肉是轻健有力。
否则,肌肉松驰、无力。
情绪上是爱思的。
总是皱着眉毛,好像比总理还操心,一点小事都想不开,这是脾胃不好而造成的。
另外,口味是爱吃甜的(比一般人吃的甜度要高),脸色发黄。
是病态的蜡黄,无透明度、无光泽的黄色。
肺是开窍于鼻。
鼻是用来呼吸的,吸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
鼻不好的人,会影响体内正常的循环,会引发肺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也会诱发鼻腔的炎症。
其华在皮毛,肺是给皮毛供应营养的,肺不好,皮毛就枯槁,不光滑,粗糙,汗毛生长方向杂乱,脸上的毛孔粗大。
情绪是悲忧的。
无事忧愁、爱哭。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就是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她有严重的肺结核,她的眼泪是从春流到秋、又从秋流到冬……口味爱吃辛(辣)的东西,脸色是发白的,脸无血色,象一张白纸一样。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舌
舌诊的注意事项
▪ 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假象。 光线影响 饮食或药品影响──“染苔”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舌诊的内容
▪ 望舌可分为望舌质与望舌苔两部分 片脱落,舌底光滑
舌短而胖大——风痰阻络 积粉苔——外感温热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瘟疫)
▪ 无神──舌质干枯无血色──脏腑气血阴阳衰 败之征象──恶候──预后不良
舌色
▪ 淡红舌 特征: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意义:正常或主表证(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
▪ 淡、白舌 特征:淡白舌——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白舌——舌色白,全无血色 意义:主气血两虚——淡白舌,舌质消瘦 阳虚证——淡白舌,舌质娇嫩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舌
第三节 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观察舌质与 舌苔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诊 察方法,是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中医诊法的特色。
舌诊原理
▪ 舌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足太阳膀胱经结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舌下金津、玉液是肾液、胃津上潮的孔穴
邪正的消长。 复,预后较差
润苔——正常;
正常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提示脏腑机能正常、 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 淡红舌──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 ▪ 薄白苔──薄薄的、颗粒均匀的、干湿适中
的白苔。
舌象的生理变异
黄白相兼——表里相兼 特征: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 点刺绛紫——热盛气血壅滞 阳虚证——淡白舌,舌质娇嫩 紫红、紫绛舌——红绛舌泛青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3/27
31
白苔
白苔
表证——薄白苔 主 寒证——白厚腻苔 热证——积粉苔, 为瘟疫热病 之疫毒秽浊内蕴。
【说明】
辨外感病, 古云 “有一分白苔, 便有一分表
证” 。
2016/3/27 白苔亦可主热证, 故白苔并非均主寒证。 32
黄苔
黄苔
里证 主 热证 寒证
白苔转黄, 说明病邪由表入里。
2. 舌赖诸脏腑: (1) 心开窍于舌。 (2) 舌为脾之外候。 (3) 苔由胃气熏蒸而成。 (4) 金津、玉液为胃津、肾精上潮之孔。 3. 舌面分属脏腑: (1) 舌尖属心、肺。 (2) 舌中属脾、胃。 (3) 舌边属肝胆。 (4) 舌根属肾。
三、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正常舌象 1. 特征:淡红舌, 薄白苔。
滑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 燥 舌面干燥,无津,干裂
阳虚水泛, 或痰饮内停 津液损伤, 或津失输布 严重津伤
糙
苔质干结粗糙
【说明】 1) 由润变燥 — 津液渐伤;由燥变润 — 津液渐复。 2)燥苔不一定属于津液损伤。
腐苔与腻苔鉴别
表 现 主 病
腻 颗粒细腻, 排列致密, 揩刮 湿邪内蕴, 湿、痰、 难去,形如油腻状。 阳气被遏 食等秽 阳热有余, 腐 颗粒粗大, 排列疏松, 揩刮 浊之气 易去, 形如豆腐渣。 蒸腾邪浊 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中 医 舌 诊
第一节 概述
一、舌面的形态结构 1. 丝状乳头:与舌苔的形成相关。 2. 蕈状乳头:与舌质颜色的关系较为密切。 3. 轮廓乳头与叶状乳头对舌象的形成, 关系不大。 二、舌诊的原理 1. 脏腑经络联系于舌: (1)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2)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 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剥落苔
表 现 主 病
胃阴亏虚 胃气损伤
剥脱苔 舌苔前部、根部、或中部脱落 地图舌 舌苔大片脱落, 形似地图
鸡心舌 舌苔中心处脱落 花剥苔 舌苔多处脱落, 残存少量舌苔 镜面舌 舌苔完全脱落, 舌面光洁如镜 类剥苔 舌苔剥落处有新生苔质颗粒
胃阴枯竭, 胃气大伤 久病气血亏虚
【说明】 1) 舌苔由全到剥落, 说明胃气渐伤, 正衰病进。 2) 舌苔由剥落渐生, 说明胃气渐复, 邪去正安。
黄腻苔, 黄燥苔等 黄滑苔, 为阳虚水湿不化。
【说明】
白苔 (表证) 由表入里 黄白相兼 (表里同病) 黄苔 (里证)
1)舌苔若黄白相兼, 说明表证未解而邪渐入里。
2) 黄苔亦可主寒证, 故 “黄苔均主热证” 的命题是错误的。
3. 灰、黑苔
灰、黑苔
热证 — 灰、黑而干燥 , 甚至见裂纹、芒剌。 寒证—灰、黑而津润, 甚至水滑 宿食、湿浊蕴结——霉酱苔
2. 舌之胃气 :即苔之有根、无根。
(二) 分析方法 1. 侧重分察 (1) 外感时病侧重察苔, 因舌苔主要反映邪 气性质;内伤杂病侧重观质, 因舌质主要 反映气血津精的盛衰。 (2) 腑病多察苔, 因六腑多以邪实为患;脏 病多观质, 因五脏多以气血亏虚成疾。 2. 综合参看 3. 动态分析
二、 舌诊的临床意义 1. 分辨病位深浅 2. 区别病邪性质 3. 判断邪正盛衰 4. 认识病势进退 5. 推测预后好坏
5. 偏全
表
全苔
现
意
义
舌苔遍布舌面
视苔色、苔质而定
偏 苔 舌苔偏于舌面某一部 邪停该处所属脏腑
6. 真假
表
真苔 (有根苔)
现
意
义
舌苔紧贴舌体, 揩刮难去
胃气未伤,病轻
假苔 舌苔松腐, 揩刮即去 胃气衰败,病重 (无根苔)
二、苔色
舌苔颜色可分白、黄、灰、 黑、绿等五种 ,但主要为白、黄、 灰、黑四种。
二、舌 形 1.老舌、嫩舌
表 现 主
实
病
证
老 纹理粗糙,坚敛苍老
阳虚水泛 舌淡胖嫩 嫩 纹理细腻, 虚证 娇嫩 阴虚火旺 舌红娇嫩
2.胀大、瘦薄
表 现 主 病
胀 舌体增 舌淡胖大, 有齿痕 大 大、增 舌红胖大, 苔黄腻 舌 厚。 舌红肿胀, 盈嘴满口 瘦 舌体变 舌淡而瘦薄 薄 小而薄 舌红瘦薄, 少苔无苔
1.淡白舌
淡白而瘦薄——气血两虚
淡白舌
主虚证、 寒 证
淡白而胖嫩——阳虚寒证
较正常浅淡
或全无血色
2016/3/27 6
2.红舌
舌红苔黄燥——实热证 主热证
红舌
舌红少苔或无苔——虚热证
舌色鲜红色称红舌
3.绛舌 主热证
舌绛苔黄,或生芒刺——实热证 舌绛少苔或无苔——虚热证
绛舌
舌绛少苔,或见瘀点瘀斑——瘀血
伴语言謇涩——中风
3. 歪 斜
单见舌歪斜——风邪中络 兼半身不遂——痰瘀阻络
舌体歪向 一侧
舌体震颤抖动 4. 颤 动
伴 舌
动风
淡 白——血虚生风
绛 紫——热极生风
伴舌红少苔——阴虚生风 伴 舌
伴舌绛苔腻——肝阳化风
5. 吐弄:舌伸口外, 或来回掉动
心脾有热 疫毒攻心 动风先兆 先天愚型
【说明】 • 辨灰、黑苔之属寒属热, 主要察舌面的润燥。 • 白、黄、灰、黑四种苔色变化, 均为既可主寒 证, 又可主热证。 • 苔色变化还有绿苔, 多属热证。
第四节 观察分析及意义
一、分析要点 (一)舌之神气、胃气
有神——荣 1. 舌神
无神——枯
表
现
意
义
荣 红活鲜明、滋润 枯 晦暗干枯、死板
有神,病轻,预后良好 无神,病重,预后不良
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里热痰、湿内蕴 心脾有热, 热毒上攻 气血两虚 阴虚火旺
点、刺舌
表 现 主
脏腑热
病
心火亢盛
胃肠热盛 肝胆火热
点 舌面红色星点 舌尖生点刺
舌中生点刺 盛, 血 刺 星点突起棘手 舌边生点刺 分热盛
4. 裂纹
表
舌面见纵 裂 横花纹、 纹 裂沟, 深 浅不一。
现
舌淡而有裂纹 舌红苔燥有裂纹 舌红少苔有裂纹 舌淡胖嫩有裂纹
舌神——鲜明滋润
舌质
常舌 舌苔
舌色——淡红
舌形——大小适中 舌态——柔软灵活
苔色——白 苔质——薄而均匀,有根
2. 生理性变异:
1)由于体质禀赋的影响, 有正常人可 见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 , 不作病态。
2)注意生理性变异与疾病早期舌象变 化的区别。
第二节 望舌质
一、舌色
病理舌色主要为淡(白)、红、绛、 紫、青五种。
6. 短缩
伴舌淡而瘦薄——气血虚弱 伴舌青紫而润——寒凝筋脉 伴舌红绛而干——热盛伤津 • 伴舌胖而苔腻——风痰阻络
舌体卷缩,不能伸长
四、舌下络脉
根据其颜色、形态的变化, 判断气血 运行情况。
脉络较细,颜色淡红,属气血不足; 脉络粗胀,色青紫、紫红、绛紫、 紫黑等,皆属血瘀。
第三节 望舌苔
一、苔质
舌色深红色称绛舌
4.紫舌 紫舌
既主寒证,又主热证。
1)绛紫干燥、少津——热结血瘀 2)淡青、青紫而润——寒凝血瘀
较绛更深为绛紫, 淡、青而紫为青紫
5.青舌
青舌
寒证,瘀血——血行不畅
淡 青,苔 白 润——阴寒内盛 青紫而胖嫩滑润——阳虚寒凝 舌青而见瘀点、瘀斑——瘀血
舌色暗、少 血色为青舌
主
舌体失 于精血 濡养
病
血虚不润 热盛伤津 阴虚液涸 脾虚湿浸
注:健康人群中亦有见裂纹舌者, 属生理性变异。
5.齿痕舌
表 现 意 义
舌体边缘 舌淡胖大而有齿痕 有牙齿压 舌淡不胖而有齿痕 迫痕迹
脾虚水停 气血不足
注:健康人群中有见齿痕舌者, 不作病论。
6.瘀点舌、瘀斑舌
表
舌见青紫 色或青黑 色斑点, 小者为瘀 点,大者 为瘀斑。
现
外感热病见舌红绛 而有瘀点、瘀斑 内伤杂病见舌紫暗 而有瘀点、瘀斑
意 义
热入营血, 热与血结。 血行受阻, 瘀血内停。
三、舌态
伴舌质淡白——气血不足
1. 痿软
伴舌红干燥——热病伤津
伴舌红少苔——内伤阴虚 舌体软弱, 无力屈伸
伴舌绛少津——热盛
2. 强硬 舌体强直, 运动不灵 伴舌苔厚腻——风痰阻络
1. 厚薄
表
薄 厚
现
主
病
见底, 透过舌苔 能见到舌体 不见底,透过舌苔 不能见到舌体
邪浅病轻, 表证 邪深病重, 里证
【说明】
1) 舌苔由 薄(少)变厚(多)
2) 舌苔由 厚(多)变薄(少)
渐长—邪渐入里 长 骤长—邪盛急剧入里
消
渐消—正气渐复, 病退
骤消—胃气暴绝
2. 润燥
表
润
现
主
津液未伤
病
润泽, 干湿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