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33讲 望舌质:舌色(二)、舌形

合集下载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与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就是舌的肌肉与脉络等组织。

舌苔就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就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就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就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就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就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就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诊断学之望舌及闻诊

诊断学之望舌及闻诊

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舌尖———多反映—细目二:望舌质(一)舌色1、淡白舌—枯白舌——胖嫩—2、红舌—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3、绛舌—舌绛有苔—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4、紫舌—全舌青紫者——紫而湿润者—绛紫色—(二)舌形1、老嫩舌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

2、胖瘦舌胖大舌—瘦薄舌—舌红胖大者—舌肿胀色红绛—舌体瘦薄而色淡者—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3、点刺舌—舌红而生芒刺—点刺色鲜红—点刺色绛紫—舌尖生点刺—舌边有点刺—舌中生点刺—4、裂纹舌—舌红绛而有裂纹—舌淡白而有裂纹—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5、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三)舌苔1、痿软舌—舌痿软而淡白无华者—舌痿软而红绛少苔或无苔者—舌红干而渐痿者—2、强硬舌—舌强硬而色红绛少津者—舌体强硬、胖大兼厚腻者—舌强语言謇涩、眩晕者—3、歪斜舌—4、颤动舌—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新病舌绛而颤动者—舌红少津而颤动者—5、吐弄舌—吐舌—弄舌—6、短缩舌—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者—舌短缩而胖、苔滑腻者—舌短缩而红绛干燥者—细目三:望舌苔(一)苔质1、厚腻—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2、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滑苔—(2)燥苔—3、腐腻—腐腻苔——舌苔白腻而滑者—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腐苔—4、剥苔—(1)镜面舌—舌面光滑如镜者。

(2)地图舌—舌苔不规则的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有时转移者。

(3)类剥苔—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舌乳头可见者。

舌红苔剥者—舌淡苔剥或类剥苔—镜面舌色红绛者—舌色晄白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二)苔色1、白苔—(1)苔薄白而润—(2)苔薄白而滑—苔薄白而干—(3)苔白厚腻—苔白厚而干—苔白而燥裂、粗糙如沙石—(4)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2、黄苔—(1)苔色越黄,说明热邪愈甚;淡黄苔———(2)舌尖苔黄—舌中苔黄—舌根苔黄—舌边苔黄—(3)黄燥苔--苔黄而干燥,甚至苔干而硬,颗粒粗大,扪之燥手者;焦黄苔—黄黑相兼,如烧焦的锅巴;黄瓣苔—苔黄而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状;黄腻苔—黄苔而质腻者—3、灰黑苔—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一)音哑与失音语声嘶哑者为音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或称“暗”)(1)新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实不鸣”。

第33讲朱文峰—舌质舌色舌形

第33讲朱文峰—舌质舌色舌形

第33讲朱文峰—舌质舌色舌形《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第33 讲望舌质:舌色(二)、舌形本书全文检索:第四个,绛舌。

绛舌,绛舌就比红舌的颜色更红一些,更深一些了。

深红色,绛色,这个颜色比那个红舌更红了,绛舌。

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了,带深红色,甚至带有暗红色,颜色更深了,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了。

红舌鲜艳一些,绛舌颜色更老了一些,更深了一些,带暗红色。

这个颜色就暗了吧,不像前面讲的那个红舌那么鲜艳。

暗色,就是说它有缺氧的表现,里面不但是红,并且颜色变深了,变成紫暗舌了。

什么问题?和红舌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也是主热盛、阴虚。

这和前面是一样的,前面的是热盛阴虚,这一个也是热盛阴虚,只是到了绛色,比前面的热更严重一些,或者热势更盛了一些。

有血液运行不畅了,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颜色越红,越深,热就越盛,呈这么一个正比。

由红舌发展成为绛舌,我们辨证的时候,卫气营血辨证,认为是卫分证、气分证,已经到了营分证、血分证了,深了一些。

或者是阴液不足了,这是舌体的络脉运行不畅了,有这样的表现,这是绛舌的主病。

舌绛里面又注意看,又结合有没有舌苔,舌绛而有苔的,就是刚才讲到的热入营血、脏腑内热炽盛的一种表现。

有苔,上面还是有舌苔,这个绛不太明显,颜色还不是很深,但是是颜色深了、暗红了,这边上是暗红色吧。

绛舌,暗红舌,舌苔,有苔,(是)热入营血的一种表现。

如果舌绛而无苔,或者少苔,无苔,或者有裂纹,那就是阴虚火旺。

它主两个,一个是里热炽盛,一个是阴虚火旺。

怎么判断它是阴虚火旺还是里热炽盛呢?一个从舌体的大小来看,里热炽盛,阴液亏虚不是很严重的时候,舌体相对大一些。

那么阴液亏虚,阴虚火旺,阴液亏少得严重,所以舌体会小一些。

同时,舌体干燥、有裂纹、舌体无苔这样的表现。

没有什么舌苔,这个病人舌苔很少,舌绛,但是也还有津液一样的,反光,这是照的,照起来反光,反光了。

说明阴虚火旺可以出现舌质绛,里热炽盛也可以出现舌质绛。

里热炽盛可以出现舌赤,阴虚火旺也可以出现舌赤。

中医诊断:望舌质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望舌质的主要内容

(一)舌色1.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若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湿内停。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2.红舌主实热、阴虚。

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体不小,色鲜红,多属实热证。

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舌体小,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为虚热证。

3.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

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绛色愈深,热邪愈甚。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4.紫舌主血行不畅。

全舌青紫者,其病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舌有紫色斑点者,是瘀血阻滞于某局部,或是局部血络损伤所致。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者,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

舌淡紫而湿润,可由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血脉瘀滞所致。

紫红舌、绛紫舌多为红绛舌的进一步发展,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

(二)舌形1.老嫩舌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

实邪亢盛,邪气壅滞于上,故舌质苍老。

气血不足,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以致舌嫩色淡白。

2.胖瘦舌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舌红胖大者,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或平素嗜酒,湿热酒毒上泛所致。

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点刺舌主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

舌红而生芒刺,多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4.裂纹舌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

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湿侵。

5.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中医执考考生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医,学教育网整理。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中医望诊之望舌色

中医望诊之望舌色

中医望诊之望舌色望舌色一、淡红舌。

淡红润泽,白中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

见于正常人。

或轻,或转愈。

如无苔,淡红,为气血虚。

二、淡白舌,舌色较淡红浅淡。

白色偏多而红色偏少。

主阳虚或气血虚。

1、淡白瘦小舌:气血两虚。

2、淡白、胖嫩,舌边齿痕,舌面湿润多津者,多为阳虚,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

3、淡白,光滑无苔,脾胃之气虚极,气血衰败之候。

又叫光莹舌。

4、淡白、几无血色,干枯少津者为枯白舌。

属无神舌。

为阳气虚极,不能运血。

或脱血夺气,气血失充,病情危重。

三、红舌:舌色较正常舌深,呈红赤或鲜红色。

主热(实热或虚热证)多因热盛,气血沸腾,舌络充盈。

或因阴虚,虚火上炎故舌色红或鲜红。

有苔为实热。

无苔为虚热。

1.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见于风热表证初起。

2.舌尖红赤,或生芒刺。

多为心火上炎。

3.舌两边红,多为肝胆火旺。

4.、舌红而干,苔较厚,多为实热证。

里热证,或脏腑阳亢。

5.舌红苔黄腻为里有湿热。

6.舌色鲜红而少苔或无苔,少津或有裂纹者,多为阴虚内热。

四、绛舌为深红色,较红舌更深的舌色,且红中透紫,红多紫少,或略带暗红色。

主里热亢盛或阴虚火旺。

红舌热在气分,绛舌热在营分。

热已伤阴,血液浓缩,故色绛。

1.有苔者为实。

在外感热病中,为气营同病或气血两燔;在内伤杂病为脏腑内热炽盛。

2.无苔或少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见于热病后期,热邪耗伤营血,营阴受损。

若舌绛而干燥,表示血热炽盛,营阴耗伤。

3.舌绛而光亮,在外感病是阴液消亡的证候;在内伤病为胃肾阴伤!“绛而光亮者,胃阴亡也”“舌绛干燥,火劫营。

舌绛而痿,肾阴干涸。

4、红绛湿润舌,见于外感病中,为邪热入营,湿热内蕴:在内伤病中,则为阴虚火旺,素有痰湿的病证。

5.绛舌上罩粘腻苔垢,为热在营血而兼有痰湿或(上有似苔非苔者为)秽浊之气。

此时每易发生痰浊蒙蔽心包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

五,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

1.若舌淡而泛现青紫色为“淡青紫舌”2.舌红绛而泛现青紫色为“绛紫舌”主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一、望舌质舌诊图片容易引人不适,所以舌诊中一些图片就不放文章里了,想知道自己的可以私信给我发图片(一)望舌神1.荣舌舌象特征:舌质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舌体活动自如,故谓舌之有神。

临床意义:为气血充盛的表现,常见于健康人。

在病中,虽病也是善候。

机理分析:气血旺盛,气帅血液上荣于舌,故而荣润红活。

2.枯舌舌象特征:舌质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或活动不灵,故谓舌之无神。

临床意义:为气血衰败的征象。

病见枯舌,多属危重病证,是为恶候。

机理分析:脏腑气血败坏,不能荣润舌体,故而干枯死板。

(二)望舌色1.淡红舌舌象特征:舌色淡红润泽。

临床意义:常见于健康人;外感病见之,多属表证;内伤杂病见之,多病轻。

机理分析: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

淡红舌说明心血充足、胃气旺盛。

舌象分析:①健康之人,气血调和,故舌见淡红。

②外感表证初起,病情轻浅,邪尚未伤及气血、脏腑,故舌色仍淡红。

③内伤杂病中,若舌色淡红明润,表明阴阳平和,气血未损,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

淡红舌2.淡白舌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浅淡。

舌色白而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机理分析:①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②阳气虚衰,运血无力,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

舌象分析:①淡白光莹,舌体瘦薄——气血两虚。

②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水湿内停。

③枯白无华——亡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淡白舌3.红舌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红,或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

机理分析:①血得热则循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质鲜红。

②阴液亏乏,虚火上炎,舌失津液滋润,故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

舌象分析:①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实热证。

②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虚热证。

③舌尖红——心火上炎。

④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4.绛舌舌象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盛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望舌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望舌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望舌质一、舌色舌色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1.舌象特征:舌体淡红而润泽。

2.临床意义: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脏腑。

(二)淡白舌1.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称为淡舌;舌色白,几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2.临床意义:(1)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舌面润而不滑。

(2)阳虚: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舌面滑润。

(三)红舌1.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红,呈鲜红色。

2.临床意义:主热证。

包括邪热亢盛(实热证)、阴虚火旺(虚热证)(四)绛舌1.舌象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2.临床意义:主热证。

包括里热亢盛(实热证)、阴虚火旺(虚热证)和热入营血。

(五)紫舌1.舌象特征: 全舌呈紫色,或局部青紫色斑点。

2.临床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阴盛阳虚,血脉瘀滞淡紫而湿润包括热伤营阴,气血不畅绛紫而干枯气滞、气虚,血流缓慢淡红中泛现青紫二、舌形舌形变化有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

(一)老、嫩舌1.舌象特征老舌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舌色较暗。

嫩舌舌体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

2.临床意义:舌的老嫩是判断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主实证;嫩舌主虚证。

(三)胖、瘦舌1.舌象特征舌体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舌体肿胀色红绛,称为肿胀舌舌体瘦小而薄,为瘦薄舌。

舌胖色淡:脾肾阳虚,水也停聚。

1. 临床意义舌胖色红:脾胃湿热,痰热内蕴,或素喜饮酒,酒毒上泛。

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舌瘦色淡白:气血两虚。

舌瘦色红绛:阴虚火旺。

(三)点、刺舌1.舌象特征:点刺是指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的病理特征。

点舌是舌的蕈状乳头增大,数目增多,乳头内充血水肿;刺舌是指舌的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并形成尖锋,形如芒刺。

2.临床意义:脏腑阳热亢盛,血分热甚。

(四)裂纹舌1.舌象特征:舌面上有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

2.临床意义:热盛伤津、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正常人也可见此舌。

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望舌质(神、色、形、态)1,望舌色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青紫舌淡白舌是虚寒证,气血两亏瘦薄形。

阳虚寒湿舌胖嫩,滑润多津齿痕明。

红舌主热分虚实,润燥色泽详辨之。

实热红干有裂刺,鲜红少苔阴虚舌。

绛舌里热色深红,干裂芒刺热入营。

少苔而绛虚火旺,阴竭枯萎镜面同。

青紫舌干属热极,淡紫湿润寒盛医。

青紫而暗有斑点,痛有定处是血瘀。

2,望舌形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瘦薄、裂纹、芒刺、齿痕、舌下络脉舌体细嫩主虚寒,粗老坚敛实热烦。

瘦薄阴亏气血弱,胖大阳虚热湿痰。

裂纹白虚红主热,芒刺热盛发疹斑。

齿痕阳虚水肿病,光滑如镜阴精干。

舌态-----强硬、震颤、歪斜、萎软、短缩、吐弄舌强实证中风歪,痿软气血阴虚态。

久病肝风舌振颤,吐弄心脾热为灾。

短缩淡寒红绛热,胖滑痰湿正气衰。

(二)望舌苔1,望苔色-----白色、黄色、灰黑色白苔薄滑主表寒,表热苔见薄白干。

厚腐食浊滑痰饮,白砂白粉温湿缠。

(白痧白粉瘟疫缠)舌苔黄干里热蒸,深黄热重浅黄轻。

黄滑粘腻多湿热,焦黄燥裂腑实成。

灰黑苔主寒热极,灰轻黑重性质一。

热极津枯苔燥裂,淡嫩润滑虚寒居。

2,望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真假苔苔质必须综合观,实热苔黄舌红干。

虚寒苔白舌淡润,舌红苔白虚热痰。

苔薄邪浅厚邪深,干燥伤津润有津。

滑腻痰湿阴邪盛,厚腐食痰阳热分。

舌苔花剥胃气弱,光洁如镜竭胃阴。

有根坚敛实热证,无根浮涂胃衰因。

中医望舌的操作方法

中医望舌的操作方法

中医望舌的操作方法中医望舌,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方法,又称为舌诊。

舌象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舌象对于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望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舌体色泽、形态、纹理和舌苔等方面。

一、观察舌体色泽观察舌体色泽是中医望舌的第一步,舌质告诉我们人体的阳气血气及其水分代谢的情况,舌质颜色往往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如若舌质颜色偏白,则说明人体阳气不足;若舌质颜色偏红,则说明人体阳气偏旺;若舌质颜色偏黄,则说明人体气血不畅;若舌质颜色发黑,则说明人体阴虚。

二、观察舌体形态观察舌体形态是中医望舌的第二步,舌形告诉我们人体阳气、阴气、气血状况和排泄功能等情况。

舌型各有不同,如果舌头偏大,则说明人体阳气过盛,如果舌头偏小,则说明人体阳气不足。

如果整个舌面比较宽大,则说明人体阳气旺盛,如果整个舌面比较狭长,则说明人体阳气不足。

三、观察舌体纹理观察舌体纹理是中医望舌的第三步,舌质纹理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舌苔的润滑情况,舌苔的厚薄,以及舌苔中的裂纹,这些都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如果舌苔过厚,则说明人体热毒盛,如果舌苔比较薄,则说明人体气血不足。

四、观察舌苔观察舌苔是中医望舌的第四步,舌苔具有锐性,舌苔的颜色、厚薄、润滑度、苔色、苔纹等都会影响预后。

舌苔的厚度与脾胃运化有关,如果舌苔过厚,则说明人体脾胃不好,运化功能不良;如果舌苔比较薄,则说明人体脾胃功能较好,运化功能正常。

总之,中医望舌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中医辨病方法。

中医望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舌体色泽、形态、纹理和舌苔等多个方面。

观察舌质、舌苔、舌形和舌纹来推断人体脏腑的功能和病变情况,对于中医医术的实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医望舌的操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为人民健康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望舌质

望舌质

望舌质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

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

中医诊断学---舌诊图谱

中医诊断学---舌诊图谱

苔质:滑 燥 糙
※③腐腻:反映中焦邪实和胃气盛衰.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大且厚似豆 腐渣,易刮;主邪热内盛和胃气衰败.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较小,边薄中 厚似涂蜡,难刮去.主湿浊内盛,郁遏 阳气.食积 痰浊 湿热口糜
腐 腻苔
※2.苔色
病色:白 黄 灰 黑
※①白苔:薄厚之别.薄白主表证.
厚白多主寒湿证.白如积粉不燥
偏苔
花剥苔 地图舌
镜 面 舌
※(一)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体: 颜色淡红鲜明;柔软,运动灵活自
如;胖瘦适中,无异常形态.
舌苔: 薄白均匀铺于舌面,揩kai之不去, 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粘不腻.
※(二) 望舌质(病体:神 色 形 态)
※1.望舌神 是判断疾病预后关键.舌红活明 润为有神,舌干瘪晦暗为无神. ※2.望舌色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青紫色
降无苔
降暗
※④青紫色: 主寒盛,瘀血,热盛,中毒.青
紫舌和瘀点舌为寒盛、先心病及中毒. 紫降而干为热盛.舌面青紫瘀点瘀斑舌, 舌色淡紫不红为青舌,红绛而暗为紫舌.
紫舌
青紫舌
青舌
五种舌体比较
※3望舌形(舌质的形状)
老嫩 胖瘦 芒刺 裂纹 齿痕 舌疮 舌下脉络
①老嫩:辨虚实.
◆老舌: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
(温病中热毒与浊邪结合).
※②黄苔
主里(是否伤津),热证(表里).薄黄指风 热表证,黄厚指里湿热证.
※③灰苔 病重
主里热炽盛(灰干)和寒湿内盛(灰润).
※④黑苔 病重
主里热炽盛(黑干)寒湿内盛或阳虚(黑润).
苔色:白黄灰黑
3.苔形: 全苔、偏全、剥苔、花剥苔、 地图舌(边界清楚)、镜面舌.主气血和 胃气的盈亏,邪的深浅.

中国医学 中医诊断 望舌

中国医学 中医诊断 望舌
舌色红活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者 称荣舌;
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便,称枯舌。 【临床意义】 荣舌为舌有神气,疾病状态
见荣舌往往病情轻浅,预后良好;枯舌为 舌无神气。
2.舌色
舌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可分淡红、淡白、 红绛、青紫四大类。
淡白
淡青紫
虚 、寒
淡 红
青紫

正 常
红绛
绛紫

(1)淡红舌
丝状乳头、蕈状乳头与舌象
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粘液等填充于 丝状乳头角化树的间隙内,形成白色苔状物,即 为舌苔。
病理性厚苔则是由丝状乳头未脱落的角化层
及丝状乳头之间充填的食物碎屑、唾液、细菌、 白细胞等形成。

蕈状乳头表面的上皮细胞透明,透过上皮隐
约可见乳头内的毛细血管,其形态、色泽改变, 是影响舌质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肺系 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同舌产 生联系,从而使舌成为反映机体功能状况的镜子,所以观察舌象的各 种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的病变。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的分布规律
舌尖多反映 上焦心肺病 变;
舌中部多反 映中焦脾胃 病变;
舌根部多反 映下焦肾的 病变;
舌两侧多反 映肝胆的病 变
(二)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 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 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 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舌下肉阜有唾液 腺腺体的开口,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是 津液上潮的孔穴。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涎 为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 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 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 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邪热的轻重。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
舌体分部观察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根-肾
望舌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自然光线 2.自然伸舌,不可用力太过 用力或时间过长-充血 3.辨别染苔 ➢ 牛奶、乳汁-白 ➢ 花生、瓜子、杏仁、黄豆-腐腻苔 ➢ 咖啡、色酒果汁、杨梅-黑褐色 ➢ 蛋黄、V、柿子、桔子、有色糖果-黄色 ➢ 药物等
3)瘦薄:多见于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4)裂纹:多见于热盛、气血不足(先天裂 纹舌除外)
5)齿痕:多见于脾虚 6)芒刺:多见于邪热内盛
(3)望舌态
1)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
2)痿软:多见于气血虚极、阴亏至极、热灼 津液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焦黄
黄腻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3.舌诊的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望舌质

中医诊断:望舌质

望⾆质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常常在辨证论治中起到关键作⽤。

(1)⾆神:⾆神主要表现在⾆质的荣润和灵动⽅⾯。

察⾆神之法,关键在于辨荣枯。

荣者,荣润⽽有光彩,表现为⾆的运动灵活,⾆⾊红润,鲜明光泽、富有⽣⽓,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枯者,枯晦⽽⽆光彩,表现为⾆的运动不灵,⾆质⼲枯,晦暗⽆光,是谓⽆神,属凶险恶候。

可见⾆神之有⽆,反映了脏腑、⽓⾎、津液之盛衰,关系到疾病预后的吉凶。

(2)⾆⾊:⾊,即⾆质的颜⾊。

⼀般可分为淡⽩、淡红、红、绛、紫、青⼏种。

除淡红⾊为正常⾆⾊外,其余都是主病之⾊。

淡红⾆:⾆⾊⽩⾥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上荣之表现,说明⼼⽓充⾜,阳⽓布化,故为正常⾆⾊。

淡⽩⾆:⾆⾊较淡红⾆浅淡,甚⾄全⽆⾎⾊,称为淡⽩⾆。

由于阳虚⽣化阴⾎的功能减退,推动⾎液运⾏之⼒亦减弱,以致⾎液不能营运于⾆中,故⾆⾊浅淡⽽⽩。

所以此⾆主虚寒或⽓⾎双亏。

红⾆:⾆⾊鲜红,较淡红⾆为深,称为红⾆。

因热盛致⽓⾎沸涌、⾆体脉络充盈,则⾆⾊鲜红,故主热证。

可见于实证,或虚热证。

绛⾆:绛为深红⾊,较红⾆颜⾊更深浓之⾆。

称为绛⾆。

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在外感病为热⼊营⾎。

在内伤杂病,为阴虚⽕旺。

紫⾆:紫⾆总由⾎液运⾏不畅,瘀滞所致。

故紫⾆主病,不外寒热之分。

热盛伤津,⽓⾎壅滞,多表现为绛紫⽽⼲枯少津。

寒凝⾎瘀或阳虚⽣寒,⾆淡紫或青紫湿润。

青⾆:⾆⾊如⽪肤暴露之“青筋”,全⽆红⾊,称为青⾆,古书形容如⽔⽜之⾆。

由于阴寒邪盛,阳⽓郁⽽不宣,⾎液凝⽽瘀滞,故⾆⾊发青。

主寒凝阳郁,或阳虚寒凝,或内有瘀⾎。

(3)⾆形:是指⾆体的形状,包括⽼嫩、胖瘦,胀瘪、裂纹、芒刺、齿痕等异常变化。

苍⽼⾆:⾆质纹理粗糙,形⾊坚敛,谓苍⽼⾆。

不论⾆⾊苔⾊如何,⾆质苍⽼者都属实证。

娇嫩⾆:⾆质纹理细腻,其⾊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多主虚证。

胀⼤⾆:分胖⼤和肿胀。

⾆体较正常⾆⼤,甚⾄伸⾆满⼝,或有齿痕,称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点、刺(舌)。舌苔变化的点、刺。上面有点,甚至象刺一样的生出来了。这个点,你看,好明显,这个菌状乳头,一点点的,点、刺舌。有的地方象刺一样的生出来了,象刺一样的,点、刺舌,舌质很红,舌质整个红,很多的菌状乳头增生,红色的点、刺舌。点、刺舌说明什么问题?分为红星舌、红点舌。根据它的颜色分为紫红、深红、红绛。原来的点、刺舌,原来的点,六版教材好象都还是这样(提)的:有白点、有红点,有白星舌、红星舌。这个白点,白的点的星!大家后来讨论,点刺是一种热毒,热邪炽盛,应该不是白点。临床上似乎也没有看到过白色的点刺,看到的都是红色的点刺。白色的点刺,那就是舌质上面好象有好多星星一样的,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白色的,没有看到过,看到的都是红色的。因此,后来我们新的教材里面就只有红星舌、红点舌,没有白星舌、白点舌,没有提这个问题。刺,这是点,一点一点的,如果象刺一样的生出来,甚至摸上去、抚摸的时候、扪的时候,感到有一点刮手,那就是刺了、芒刺了,上面象树上面长了刺一样的。颜色多半是深红色和青紫色,变黑色,舌苔变焦,象这样的,真象是一颗颗的刺一样的,真象那树上面长了刺一样的,这么生出来了。摸上去会不会摸得到?有一点点,这个周围小血管扩张,就象一个分了几个叉一样的,刺,颜色红,深红色,这就是点刺舌、芒刺舌。红点舌、红星舌、芒刺舌。点和刺可以同时存在,实际上前面看到的那个是既有点又有刺,所以把点、刺可以合在一起。点刺的部位多见于舌尖部,我们开始看到的那个,而不仅仅是舌尖部,整个舌体、舌边都有,最常见的是舌尖。点刺是什么问题?热极,血分有热。热到了极点,或者是血分有热。热得越严重,点刺越明显、越多、越大,热越严重,点刺就越大、越多、颜色越深。愈多、愈大、愈深,这就是点刺,它和热是呈正比的,是一种热极的表现、热毒的表现。再结合它的颜色,总的可以有气滞血瘀等等,总的说是一个菌状乳头增生所导致的。舌红而起芒刺,还只是气分的热盛;如果是阴虚火旺,也可以导致起芒刺,那舌体会小一些;热入营血,营血的热毒炽盛,那么点刺颜色、舌质的颜色就会更深一些,绛,偏紫。这都是根据它舌质的颜色来判断是血分还是气分,哪一个热更严重,那就结合舌质的颜色,芒刺、点刺的多少、大小来进行区别,这是一般的区别方法。
第四个,绛舌。绛舌,绛舌就比红舌的颜色更红一些,更深一些了。深红色,绛色,这个颜色比那个红舌更红了,绛舌。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了,带深红色,甚至带有暗红色,颜色更深了,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了。红舌鲜艳一些,绛舌颜色更老了一些,更深了一些,带暗红色。这个颜色就暗了吧,不象前面讲的那个红舌那么鲜艳。暗色,就是说它有缺氧的表现,里面不但是红,并且颜色变深了,变成紫暗舌了。什么问题?和红舌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也是主热盛、阴虚。这和前面是一样的,前面的是热盛阴虚,这一个也是热盛阴虚,只是到了绛色,比前面的热更严重一些,或者热势更盛了一些。有血液运行不畅了,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颜色越红,越深,热就越盛,呈这么一个正比。由红舌发展成为绛舌,我们辨证的时候,卫气营血辨证,认为是卫分证、气分证,已经到了营分证、血分证了,深了一些。或者是阴液不足了,这是舌体的络脉运行不畅了,有这样的表现,这是绛舌的主病。舌绛里面又注意看,又结合有没有舌苔,舌绛而有苔的,就是刚才讲到的热入营血、脏腑内热炽盛的一种表现。有苔,上面还是有舌苔,这个绛不太明显,颜色还不是很深,但是是颜色深了、暗红了,这边上是暗红色吧。绛舌,暗红舌,舌苔,有苔,(是)热入营血的一种表现。如果舌绛而无苔,或者少苔,无苔,或者有裂纹,那就是阴虚火旺。它主两个,一个是里热炽盛,一个是阴虚火旺。怎么判断它是阴虚火旺还是里热炽盛呢?一个从舌体的大小来看,里热炽盛,阴液亏虚不是很严重的时候,舌体相对大一些。那么阴液亏虚,阴虚火旺,阴液亏少得严重,所以舌体会小一些。同时,舌体干燥、有裂纹、舌体无苔这样的表现。没有什么舌苔,这个病人舌苔很少,舌绛,但是也还有津液一样的,反光,这是照的,照起来反光,反光了。说明阴虚火旺可以出现舌质绛,里热炽盛也可以出现舌质绛。里热炽盛可以出现舌赤,阴虚火旺也可以出现舌赤。舌赤和舌绛实际上它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绛(舌)比红舌、赤舌更严重一些。
第二个是胖和瘦。舌质胖大还是瘦小。胖大,舌质大,甚至满口。为什么会胖大一些?舌质为什么胖大?可以是气血壅聚,也可能是痰饮水湿。痰饮湿邪停留,这是最常见的,舌质胖大。这个舌质显得胖大吧,你看伸出来有这么大了,舌边有齿印,舌质的颜色淡,这应该是舌质淡、嫩、胖,还应该加一个什么?润,润滑,有津液。舌淡、嫩、胖、润滑这样一种舌象。这种舌象反映什么问题?有水湿痰饮内停,有水分,太多了,痰湿水饮停聚在里面。舌大满口,舌边有齿痕,这是胖大舌。还有一种,舌大满口,舌鲜红,甚至青紫,舌子伸出来以后缩回去都很困难,那就形成肿胀。肿胀也是胖的一个大的范围,肿胀,就跟我们说,胖子和水肿的人,概念不完全一样,但是胖和水肿它的表现可能有些是相似的。那么这种肿胀舌,满满的一口,显得大吧,比前面那个就显得更大一些,并且舌质的颜色是偏红,舌体满口,肿大。这不是它故意变成那个样子,因为什么?它的舌尖也全部在这里,并不是说我故意的伸这么大,满口,整个口都是,舌质肿大了,多半是热毒上燔。刚才讲舌质也是红的,舌苔也是黄的,淡黄色,黄得(不太)厉害,呈淡黄色,热毒上燔。这是讲的肿大、胖大、肿胀,这是一类。另外一类,舌体小了,变小了,舌体瘦薄,舌体瘦小的话。这个舌体小吧,前面只有这么一点大,这个地方虽然伸出来这么大,前面很小了,舌苔也没有什么,舌苔也少,颜色不红,偏淡,颜色偏淡,因此这是什么问题?气血两虚。如果舌质红一些呢?舌瘦而红,舌红、小,舌红、瘦,那就属于阴虚火旺,这是不红的,那多半是气血亏虚。如果舌瘦小,瘦薄而红的,那多半可能是阴虚火旺。这个机理也容易掌握,为什么胖大?痰热、火毒、湿热、水湿内停,可以使它胖大。为什么小了?气血不足、阴虚火旺、津液不足可以导致。所以这个原因,我们也不详细的一个一个讲,机制不详细讲。
第二方面的改变,舌形,舌的形状发生改变。舌形的改变就有大小、老嫩、胖瘦等等的不同。
一个是老和嫩。老舌和嫩舌,有的舌质显得比较苍老,这个苍老,舌质苍老怎么说?怎பைடு நூலகம்知道它苍老?这都要靠自己去体会,去认识。我们说人苍老、显得老,有的人显得嫩,到了六十岁,我怎么看你还只四十多岁!有的说你一二十年我看你都没一点变化,他好象没有老,实际上老了,但是他觉得好象不老。也有的人年龄并不大,一个五十岁的人,另外一个人看到他,你还不到七十岁吧,他看到他有七十岁了、有六十多岁了。这个老嫩体会比较,怎么去看老嫩,反正一看,这个人显得老不老,是从什么地方看呢?我们一般来说是从纹理的粗糙,有没有皱纹,坚敛还是柔软这样来判断,主要是这些判断,还加上颜色,鲜艳还是比较暗,暗一点,这是个综合性的判断。舌质老和嫩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就象我们看人,到底是人老,你是看他的颜色,什么颜色就是老,什么颜色就是嫩?看他的皱纹,额头上有多少条皱纹就是老,多少条皱纹就是嫩?没有绝对的概念。因为相对一比较,一看就看得出来,老和嫩。我们看一个苍老舌。这个舌质,舌体并不大,但是看上去显得苍老,这还不是典型的苍老舌,不是典型的,显得老。多半见于实证,老是见于实证。嫩,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质浅淡,舌的颜色浅淡,和那个豆腐脑一样的、豆腐一样的,显得很嫩,很润滑,娇嫩。当然一般来说,显得胖一点、水分多一点,它才嫩得起来,所以那就是娇嫩舌。这个一比较起来,舌体要显得大一点,一看上去就不是那么(老)。相对来说,它就显得嫩一些,那一个就显得老一些。两个舌质拿出来一对比就可以看出,老和嫩的区别。嫩舌多半是见于虚证,什么虚?气虚、血虚、阳虚、脾胃虚,都可以出现。这是老舌和嫩舌相对,对比来看,一个是主实证,一个主虚证。一个是苍老,一个叫做娇嫩舌,舌体娇嫩,舌体嫩,舌体苍老。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要写病历,要描述,写医案就要这样写。它的机理,为什么会老?为什么会嫩?那就和它的气血运行有密切的关系。邪气的充盛,对组织一种损伤,所以出现苍老(舌)。水液的停聚,里面它可能就出现舌体嫩一些。具体的机制教材上也有,你们自己看,不是要重点掌握它。要重点掌握的是你能不能够看得出来这个舌体是苍老还是娇嫩?苍老的舌质反映什么问题?娇嫩的舌质反映什么问题?至于它的机理,我们总是从阴阳气血这些道理来进行解释的。
第五个是紫舌。颜色更紫了,暗了,紫舌、暗舌。这就是一个紫暗舌,颜色很暗,颜色发紫了,舌质发紫了,紫暗的颜色。紫暗舌它可以出现全舌的紫暗,整过舌质都变成紫色。刚才那个病人的舌质就是整过都变成紫暗色。同时,根据它的紫暗的程度,也有比较浅一点和比较深一点的不同。有淡紫色,这个颜色暗吧,紫色,还不是很深,紫暗的,颜色不是很深,但是显了紫暗色,这边上就明显,特别明显一些,这个地方紫暗得甚至显了一条紫暗色,紫暗得很明显。淡紫舌,这是紫舌红而泛现紫色,紫红色。刚才是淡紫,不很红,有的舌质红,颜色很红,又现紫,紫红色。紫舌和红舌实际上和那个绛舌就差不太多了,绛到了极点,绛的时候它也偏紫。那么现在紫红,也是颜色红得里面透紫色,有紫色,就是紫红舌。还有一种舌绛而泛现紫色,舌绛,刚才是讲的红,舌红而现紫色。那么舌质绛而现紫色,就是绛紫舌。前面我们讲绛舌的时候也讲到过,那就是绛紫舌,舌质绛,颜色很红,并且紫。你看,这一块特别紫,这里都很紫,紫舌,绛紫舌。这几个淡紫、紫红、绛紫,都有紫存在,不同的是这一个颜色不太红;这一个颜色红了;这一个颜色带绛了,是绛色和紫色在一起;这个是红色和紫色在一起;这一个颜色并不红,而出现青紫,有这样的区别。根据颜色的程度,有这样的区别。这是整过舌质都现这个样子,前面讲的整过舌质都出现了。除了整过舌质以外,也可以某一个局部出现青紫色。并不是整过舌质出现青紫色,而是哪一个地方,比如说这个舌质就是这一条舌边上有一条暗色,这些地方并不显得色紫,舌尖并不紫,这一边可能也有暗色,因此这个病人是舌边青紫。舌边青紫这就是斑点舌,有斑有点,或者条,紫条舌,呈条纹状。紫舌,整个紫舌说明什么问题呢?血行不畅,血液运行不畅的一种表现,整个紫舌说明是血液运行不畅。如果是淡白而现紫色,由淡白舌或者红绛舌发展而成,淡紫,颜色本身淡而发紫,和红绛而发紫它的病机不一样。一种是寒盛、阳虚,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的淡紫舌,舌苔白,舌质虽然颜色紫了,但是舌苔是白的,舌质并不红,那是属于缺氧、阳气不足,气血不能够推动气血运行,所以现那一种,阳虚寒盛,血液运行不畅,都是血行不畅。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阳虚寒盛,阳气不能够推动血液运行,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热毒深入营血,阴虚而导致气血不畅。深入到营血以后,血液浓缩了,阴液亏虚了,热毒炽盛了,气血壅聚了,这个时候那它的颜色一定是紫红、紫绛,颜色一定是红和绛,一定是舌质上面津液不多。一个是润泽,一个是干燥;一个是红或者绛,一个是淡、青;一个是舌苔白,这个舌苔的话,如果有舌苔,那恐怕是苔黄、苔焦、苔黑这种表现。血行不畅,为什么会血行不畅?寒凝可以导致血瘀,热盛也可以导致血瘀。下面这个紫绛,紫红、绛紫属于血热,热盛导致的。淡紫属于阳虚寒凝所导致的。这种病可以有很多的情况,多脏可以出现,肺的病、心的病、肝的病,都可以出现,都可以出现血行不畅。肺气虚,肺气不宣,长期缺氧,呼吸困难,当然可以出现舌质紫绛。温热病,火热炽盛,也可以出现舌质发绛,舌绛。心的病,肝气郁结,肝血瘀阻,都可以出现舌质绛。从病来说、脏腑来说,可以出现多个脏腑。外伤也可以出现,受伤以后,局部伤可以在舌质上反映出来。全身的伤有时候在舌质上也可以反映出来,舌质上面局部出现了斑点、出血。所以,这种舌紫暗总的原则是血行不畅,也就是说有血瘀。但是我们叫法上,我的建议,要注意,过去这种情况叫做瘀斑瘀点,把这个症状称为瘀斑瘀点。我认为还是叫做青紫色的斑点或者舌质紫暗、舌质淡紫。瘀,为什么?这个瘀,一讲到瘀就是一个什么问题?是一个诊断性的结论,气滞血瘀,那是我医生诊断是血瘀。作为这个症状来说,你不能说它是瘀斑瘀点,它本身就是斑和点,你给它要加上一个瘀上去,所以建议不要加瘀。结论是气滞血瘀、瘀血,那是对的。但是作为症状、体征来说,我建议它不叫瘀斑瘀点,就是斑点,青紫色的斑点,或者舌质紫暗、舌质紫绛这样的体征。第五个还可以见于什么情况下呢?整个舌体又肿大,又变青紫,也可以见于食物、药物中毒。所以青紫舌它出现的情况,好多情况可以导致青紫,舌质青紫可以导致的原因比较多,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导致的。全舌的青紫是全身的气滞血瘀,局部的青紫、局部的斑点也可能是局部的血络受损、某一个部分受损。这些具体的、是哪一些原因导致的,恐怕要结合全身情况、结合病史来辨证。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是血行不畅这一个原则,凡是紫舌是血行不畅。那么紫舌属于寒还是属于热?要结合它的颜色,淡青而紫,还是红绛而紫,舌体是干燥还是湿润这种情况来加以辨别。如果这个颜色又不深又不淡,又不干燥又不湿润,没有特殊的表现,就是舌质淡紫,那可能就是全身、局部的血液运行不畅,它就不偏寒不偏热。就是说有偏寒的、有偏热的,也有没有明显的偏寒偏热,就是一般的气滞血瘀的,都有可能出现舌质紫。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也可以出现。如果舌质是由淡白而变成淡紫的,原来是一个淡白舌,淡白舌不但是白,并且慢慢变成紫了,那多半是寒湿、寒盛。淡白是气血不足,我们讲淡白舌也可以见于阳虚,讲淡白舌的时候也讲过,主要是气血不足,但是也可以见于阳虚。如果由淡白变成淡紫了,那肯定是寒、湿、阳虚了,阳虚的症状就可能明显了。由于阳虚以后不能够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出现了由白而到了紫了。如果原来是由舌质红,或者舌质绛,又红又绛的舌质变成了紫舌、紫红舌、绛紫舌,变成了这种,并且舌体是干燥的,那么肯定是热邪进一步发展。热邪进一步发展,深入到营血,津液不足,血行障碍。所以要结合从动态上来看,原来是由白色变成的,原来还是由红舌,现在变成了紫舌,看看舌体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从全身,结合是发热还是怕冷这些情况来进行辨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