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教案4篇

《荷塘月色》教案4篇

《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月光》)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

通过揣摩“景语”,弄清__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题、初步感知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__的感情基调)三、理清__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情)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

(景)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

(情) 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㈠问:__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9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9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9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通过景物描写理解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二、理解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

例如:比喻的含义和用词的精当及语言的音乐性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设想⒈教学重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作者的复杂心情;比喻的含义、用词的精当和语言的音乐性。

⒈教学难点:怎样认识作者当时的矛盾思想;通感的理解。

⒈安排二课时:以赏析为主。

教学媒体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理清思路。

赏析一、二、三段教学重点:赏析一、二、三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请学生举出有关描写“月”“荷”的古典诗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二、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员。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1924年出版新诗集《踪迹》。

1925年8月任清华大学教授,转向散文创作。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三、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态。

本文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中,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作者对现实不满而又无能无力,因此在语言中流露出首先是“淡淡的哀愁”。

作者夜游荷塘,为美景所吸引,暂时忘却了现实,于是又有“淡淡的喜悦”,这两种感情贯穿全文。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教师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荷塘月色的意境与美感;2.能够运用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荷塘月色的美;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荷塘月色的意义与特点;2.荷塘月色的表现手法与绘画技巧。

三、教学重点1.理解荷塘月色的美感;2.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张荷塘月色的图片、诗歌以及相关的绘画素材;2.学生准备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师出示一张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讨论对该图片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图片中的元素,如月亮、水面、荷花等。

2. 理解荷塘月色的意义与特点通过展示一首荷塘月色的诗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解析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荷塘月色的意义,如平静、宁静、祥和等,以及荷塘月色的特点,如倒影、光影交错等。

3. 运用语言表达荷塘月色的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对话,描述一张荷塘月色的图片。

每个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语言描绘荷塘月色的美。

教师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4. 运用绘画表达荷塘月色的美教师示范如何用绘画表达荷塘月色的美,如用水彩画或素描等。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绘画表达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

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提出建议和赞赏。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语言和绘画方面的表达情况,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造力,表达对美的追求。

六、教学延伸1.继续深入学习诗歌,选读更多与自然景色相关的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描写手法和意境;2.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荷塘,感受真实的荷塘月色,并用绘画或摄影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3.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文章、诗歌或散文,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七、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对话和绘画环节的表现,以及展示与分享的情况进行评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一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读之陶醉。

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

这一课教学的任务是:赏析文章优美的画面、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

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科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

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使用修辞描写的语言美、形象美、画面美。

(二)技能目标:1.学习散文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本文所展示的优美意境,提高对情景交融类散文的鉴赏能力。

3.领会写作技巧,训练写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1.感悟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2.能理清文章感情脉络,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态。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赏析本文的绘画美,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手法。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的情感,赏析本文的建筑美。

2.总结景物描写常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轮明月,李太白举杯邀请,花间对酌;苏东坡观其圆缺,明悟离合;张若虚孤篇遗世,力盖全唐。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案背景荷塘月色是一副中国画作品,画面描绘了荷塘中荷叶蕴着水珠,倒映着明月,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美好的感觉。

结合这副画作,本教案设计了一堂美术教学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这幅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荷塘月色这幅中国画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技法。

–掌握运用水墨技法表现荷塘月色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的笔墨运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荷塘月色作品的描绘内容和创作背景。

–掌握使用水墨技法描绘荷塘月色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和向往。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呈现荷塘月色这幅画作,让学生自由欣赏,并观察画作中的细节,引导学生表达对这幅画的感受和想象。

第二步:学习背景知识通过讲解荷塘月色这幅画作的背景、画家的名字以及创作技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步:示范与指导1.引导学生使用水墨笔和宣纸,通过练习一些基本的水墨技法,如点、线、面等。

2.示范使用这些技法,以荷塘月色为主题进行绘画,引导学生逐步描绘出荷塘、荷叶、明月等元素。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技法和表现意境。

第四步: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的技法,自由发挥,绘制荷塘月色的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创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独特个性。

第五步:欣赏与评价学生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荷塘月色这幅画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法运用和创意发挥。

《荷塘月色》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荷塘月色》一文,了解湖南乡村的风光与生活情景。

2. 培养学生品味优美的诗意句子和修身养性的美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荷塘月色》中的情感与意境。

2. 培养学生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诗意的表达方式和对自然的赞美。

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心灵净化。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湖南乡村荷塘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同桌讨论和分享,以促进互动和参与。

3. 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育、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巩固对文中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展示湖南乡村荷塘的风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他们分享对这些风景的感受。

Step 2 课文阅读1. 学生独立阅读《荷塘月色》。

2.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理解作者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方法。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读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情感体验1. 进行情感教育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然风光给他们带来的情感。

2. 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荷塘的静谧和月色的明朗。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体验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Step 4 写作训练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下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

鼓励学生采用古人的诗意表达方式。

2. 学生进行互评,分享彼此的作品,以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湖南乡村的风光和生活情景,还体验到了对自然的情感表达和赞美。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并培养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生:《春》和《背影》)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生:民主战士)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二)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一)细读课文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作者心情有无变化?(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赏读第4段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生:作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生:作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媒介显示:星空图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赏读第5段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生:“泻”、“浮”、“洗”、“笼”、“画”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黑影”,一个用“倩影”?(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第6自然段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文中“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巩固新课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背景音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园》(六)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谐(七)布置作业《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篇2一、关于教学对象本课文教学对象为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有课时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有课时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有课时5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有课时5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有课时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

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讨论法。

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

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3、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优秀6篇)语文教案-《荷塘月色》篇一一单元课文特点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

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

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荷塘月色课堂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教学方法:分析、鉴赏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苏轼《水调歌头》──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三、写作背景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四、初步理解1、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2、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4、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6、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7、小结: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

五、课文解读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教师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

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荷塘月色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教师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一等奖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一等奖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塘月色的景色和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其艺术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选取《荷塘月色》一诗,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和理解诗歌的意境;2.了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其创作背景;3.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描述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和荷塘的形象,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荷塘月色的印象;2.引出课文《荷塘月色》,要求学生排除对诗歌的认识刻板印象,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理解。

第二步: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老师为学生朗读《荷塘月色》,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默读理解: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境;3.学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了解背景1.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他的作品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作的;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荷塘月色》时的情感和心情,以及诗中所表达的主题。

第四步:创作活动1.观察自然景物: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荷塘或其他自然环境,让学生观察月亮、水面、荷叶等景物;2.音乐伴奏:播放与月亮和荷塘相关的音乐,营造出浪漫的氛围;3.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观察到的景物和所感受到的情绪为灵感,自由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4.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自己的创作初衷和体验。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诗歌创作评估: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估,主要考察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诗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文学讲座,培养学生对艺术和文学的欣赏能力;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美景、感受情感,并通过写作或绘画等形式进行表达。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篇一:2009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我想我是幸运的。

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09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

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

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

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

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及教后反思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及教后反思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及教后反思2021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荷塘月色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中学语文课程设计的一节关于《荷塘月色》的文学阅读课,旨在通过对这篇古文课文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掌握古文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3)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素养。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品味;(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人文关怀的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和主题归纳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荷塘月色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荷塘是什么样的?月光下的荷塘有什么不同的美感?二、文本阅读(1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荷塘月色》,并进行适当的语音语调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和情感。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然后由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认识和思考。

三、文本剖析(10分钟)1.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情节、语言风格、意境等要素,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借用月色与人生相比,传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情感?2.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备课研修2014-04-17 14:46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我想我是幸运的。

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09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

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

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

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

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

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

这节课下来,学生对通感、炼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学生不仅轻松,而且学有所得。

也正因此,在最后专家点评时王娅老师对这点给予了肯定。

教材只是载体,真正想学生所需,授学生以“渔”才是目的。

一招要领——多读日常教学中,我会因声音不美而羞于读,会因急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懒于读。

而这次比赛几乎每堂课都有朗朗书声,每一次听台上师生读书都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交谈。

此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贾会彬老师教《小狗包弟》时,有一个很精彩的环节,即学生和老师交替读第一段品味语言,尤其是教师的范背,感情把握到位,惨烈而温情的气氛在他的诵读声中被成功营造。

徐群老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声音浑厚,范读原文和一次范背《最后一次演讲》震撼人心,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创设的月下荷塘优雅宁谧的意境让全场众多老师陶醉。

读书声与讨论声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批主角——学生课堂,要的是老师一个人的精彩还是学生的热情?答案不言而喻。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荷塘月色》一课在内容上我无法突破时,我想到的是教学策略的调整。

用一个问题统领一段内容,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

参赛课中这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三名开封赵红颜老师执教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力,其精彩几乎盖过老师,师生表现相得益彰,非常动人。

日常教学若能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最佳状态,激励发散式思维,往往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

一点注意——点评方式多样化从古至今,我最佩服的老师是孔子,因为孔子最懂因材施教,最擅长精准评价。

所以,我特意留心了此次比赛过程中教师的点评语言。

大凡遇到千篇一律说“不错”“很好”“请坐”,或者不置可否的点评,学生的反应会很冷淡,以至于课堂气氛陷入尴尬。

而有些点评就让人感觉很温暖。

比如欣赏性点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少年情怀总是诗”“你的积累很丰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比如补充式点评,不仅可以显示老师的博学多才,有亲和力,也可以让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让师生的互动成就课堂的精彩。

两个误区通过参赛,我个人认为少数参赛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也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过多的图片、音乐对课堂的充斥,会大大冲淡了语言的文学味道。

第二,合作探究的误区。

少数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领会其实质。

比如,学生讨论时,教师缺场或蜻蜓点水地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呈现随意性。

《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

个人一直认为,优质课不应该是“作秀课”,它应该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何为美?美学上的解释就两个字——和谐。

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自然流畅,和谐融洽,我想这该是课堂的本真状态吧。

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期待和诸位老师商榷。

【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教师点拨法3、比较阅读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

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

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

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

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

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荷香,流水)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

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

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

”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

(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

”(指导舒缓朗读)(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

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

(读出荷花的迷人)(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

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

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

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2、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

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谁愿意把你对月光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流在荷塘,流在心上。

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

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