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七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合集下载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心瓣膜、心内膜炎症,也包括动脉内膜炎,其中以细菌性、真菌性心内膜炎为常见。

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此是基于该病的自然进展过程分类的。

由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等所致IE常呈急起的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及周围血象白细胞增高,患者多在起病后数日至6周内死亡;而亚急性IE则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所致,病程进展较缓慢,常表现为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病程多在起病后6周以上至3个月。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心血管手术的开展,抗感染药物的应用,IE的临床表现每不典型,同一种病原菌所致IE可表现为急性,也可为亚急性病程。

随着心瓣膜修复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开展的增多,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发病在IE中所占比例呈增多趋势。

【诊断】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以及近年来人工瓣膜、静脉药瘾、老龄患者心内膜炎的增多,使其临床表现更为多样化;同时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亦发生了变化。

上述多种因素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较为困难。

目前导入超声心动图技术,并注重典型病原菌的Duke诊断标准(1994年)已广为接受,取代了此前的Beth Israel诊断标准(1982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诊断甚为重要,不同病原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应选用的抗菌药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投予抗菌药物前应留取血及有关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并应至少连续采血3次送培养,每次间隔1h,每次抽血量15ml,至少10ml,较大量不超过30ml。

在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热仍不退者应继续送检血培养标本。

如血培养标本在送检后48h内有细菌生长,且至少2次血培养阳性为同一细菌时,则病原诊断可确立。

除进行需氧培养外,尚需根据需要同时送血厌氧菌或真菌培养。

由于部分患者此前已应用抗菌治疗或限于实验室技术条件,血培养可呈阴性,此时需考虑某些生长缓慢、培养条件苛刻的病原菌可能,应改变培养条件和方法,并根据患者病史及体检资料,结合原发病灶、入侵途径等流行病学资料,对病原菌作出估计,先给予抗菌药经验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课件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方法
2、熟悉该病的病理、并发症
3、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治疗
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 膜面的微生物感染,体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或腱索与心壁内膜
多见于年轻男性。致病菌最常来源于皮肤。主要致病菌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多累及正常心瓣膜,三尖瓣受累占50%以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发病机制
一、亚急性 至少占据2/3的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血液动力因素 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 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等
④、⑤、⑥三种情况主要见于急性患者,尤是金黄色葡萄 球菌性心内膜炎
五、肾脏 大多数患者有肾损害,包括: ①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多见于急性患者 ②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 亚急性患者 ③肾脓肿,不多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验 (一)尿液 常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
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尸检检出的亚临床 型更多。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脑、心脏、脾、 肾、肠系膜和四肢为临床所见的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
五、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一)脾大 见于15 % ~50%、病程>6周的患者,急性者 少见 (二)贫血 较常见,尤其多见于亚急性者,多为轻、中度 贫血,晚期患者可重度贫血。主要由于感染抑制骨髓所致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概念感染性心内膜炎(in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一般因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等)经过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牌索或心睡内膜。

一根据病程分类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个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二发病的机制1、血流动力因素:血流冲刷损伤瓣膜面。

2 、非细菌性血栓心内膜炎(既往器质性心脏病)。

3、短暂性菌血症(拔牙、注射毒品)。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三临床表现1、发热:最常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为驰张热,发热超过一周高度怀疑。

2 、细菌形成赘生物:二尖瓣+主动脉瓣(最易受损)。

3、非特异性症状:菌血症---淤点、瘀斑,贫血---早期是轻中度;晚期是重度,脾大。

4、动脉栓塞: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

脑栓塞的发生率为15%—20%。

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引起肺栓塞,可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

四体征1、心脏杂音:高达 85% 的病人可闻及心脏杂音。

急性者要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主要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Janeway损伤(手掌及足底无痛性出血斑)3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Osler结节(手指、足趾痛性结节),Roth斑(视网膜出血斑)五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①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

②尿常规:轻度蛋白尿及血尿。

2、血培养(最重要):阳性可以确诊。

为了提高阳性率,需要注意几点:①抗生素应用前,培养当日3次(1次/h);②每次抽血量10ml,同时做厌氧菌培养;③培养时间要不小于3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PPT演示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认知水平
开展科普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 途径开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科普 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和了解。
加强专业培训
针对医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开展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专业培训,提高 其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选用敏感抗生素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患者,可 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提高治疗效 果。
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体、药敏试验结 果等,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及时机
手术治疗指征
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 竭、心肌脓肿、瓣膜穿孔等)或 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选择
饮食调整建议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 食物和饮料;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 大便通畅。
康复训练及随访计划制定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逐步提高患 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随访计划制定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方式等,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 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而定,一般建议在抗感染治疗2-4 周后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
处理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简介
•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为微生物感染心内 膜、心瓣膜、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可伴赘生 物(vegetation)形成。
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acute)和亚急性
(subacute),并可分为自体瓣膜(native valve)、人工瓣膜 (prosthetic valve)和静脉药瘾者(intravenous drug abuser) 的心内膜炎。以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多见。
第二节 发病机制
•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③ 暂时性菌血症:各种感染、皮肤粘膜的创伤、手术和 器械操作(如口腔科操作、纤维内镜检查) 等,均可导致暂
时性菌血症。
④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次取决于发生菌血症之频 度、循环中的细菌数量和细菌的黏附能力。循环中的细菌 如定居在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第六节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常规检查 1. 血液:亚急性者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白 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核左移。 血沉几乎均升高。 2. 尿液: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常见。 (二)免疫学检查 25%的患者有高γ 球蛋白血症,80%的患者出现循环免 疫复合物,50%的亚急性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
主要标准
• 累及心内膜的证据 –A.超声心动图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 (1) 在瓣膜或支持结构上、移植物上、血流途径
中的漂浮物,而又无其他解剖解释
(2) 脓肿 (3) 人工瓣膜出现新的裂痕
–B.新出现的瓣膜返流(原有杂音增强或改变不是充
分依据)
次要标准(6项)
• 心脏易患因素,IVDA
• 发热:T≥38.0℃
• 血管表现:主要动脉栓塞,化脓性肺梗死,室壁 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现象 • 免疫表现: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点,类 风湿因子阳性 • 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尚不符合主要标准 的要求,或心内膜炎病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 超声心动图发现:与心内膜炎类似,但尚不符合上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重点知识讲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和分类
0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04
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和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04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抗凝药物等药物
体格检查
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杂音,提示瓣膜受损
心脏超声:可发现瓣膜病变,如瓣膜赘生物、瓣膜关闭不全等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血压测量:可发现血压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血液检查:可发现血培养阳性,提示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预后和预防:根据治疗效果评估预后,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要点总结: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教学要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互动环节
提问:让学生思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
01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病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案
0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医生,模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过程
0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和损伤。
发病原因
血管内皮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
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糖尿病等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E

《感染心内膜炎》

《感染心内膜炎》
地区分布
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全球范 围内均有发生,但不同地 区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差
异。
人群分布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段人群,但好发 于免疫力低下、有心血管
疾病基础的人群。
季节分布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无 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但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
素有关。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表现,超声心 动图无赘生物和心脏瓣膜损害。
0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 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
抗凝治疗
对于伴有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使用抗凝 药物,以防止血栓扩大和栓塞并发症。
缓解症状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心衰等症状,给予 对症治疗,如降温、利尿、强心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感染性心内膜炎概述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与体征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与预后
01
感染性心内膜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由致病 力强的微生物引起的心脏内膜和/ 或大血管内膜的感染性疾病。
手术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
对于严重瓣膜损伤或赘生物形成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恢复心 脏功能。
赘生物摘除术
对于赘生物较大或引起严重血流障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赘生物摘除术。
其他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以维持 生命体征。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讲》课件

护理方法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记录 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
化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新药研发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新型药物正在研发 中,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诊断技术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有 助于更早、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 善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超声心动图
通过高频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和功 能,可发现心内膜赘生物、心脏 瓣膜病变等异常表现,是诊断感
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
X线胸片
可显示心脏大小和形态,有助于 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感染性心内
膜炎。
CT和MRI
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 行CT或MRI检查,以更全面地了
解心脏结构和病变情况。
0微生物主要 通过血液传播,常见于拔牙、手术 、注射等有创操作后引起的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出现发热、乏 力、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部分患 者还可出现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表 现。
体征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敏感 抗生素,早期、足量、全 程治疗,以降低感染性心 内膜炎复发风险。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 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 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 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分类
•急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心内膜炎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亚急性IE
明显 进展迅速 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焦虑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感知紊乱
健康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生活指导 病情自我监测指导 家庭支持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 主要诊断标准
•2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 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 闭不全 。
• 次要诊断标准(1)
•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发热,体温≥38℃; •血管现象; •免疫反应阳性。
• 次要诊断标准(2)
•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 标准; •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 膜炎,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中毒症状 病程进展 感染迁移 主要病原体
轻 数周或数月 少见 草绿色链球菌
急性IE
主要内容
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尚不清楚 •亚急性——相关因素
•血流动力学因素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 •短暂性菌血症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治疗要点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 •大剂量:4~8倍以上体外有效杀菌浓度 •长疗程:至少6~8周
药物选择
根据药物 敏感试验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细菌、真菌等生物体感染心脏内膜(包括瓣膜、心脏壁等部位)的严重疾病。

它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患者可因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脓毒症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螺旋体等)感染心内膜而引起的。

其中细菌感染占据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病因的大部分比例。

在细菌感染中,Staphylococcus aureus和Streptococcus viridans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出现在院内的情况下,革兰阴性桥形菌是更常被检测到的病原菌。

而口腔里的细菌,如链球菌、放线菌、脆弱革兰阴性杆菌等,也是引起该病的常见病原菌。

此外,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体也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症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多种多样。

初期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关节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杂音。

进一步发展,病人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并可能出现脾脏、肾脏、肺部、神经系统等器官受损。

在心脏内膜长时间受到感染的情况下,长出的细菌和菌株,可以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形成携带菌;细菌透过血管抵达肺部,引起败血症或者肺炎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原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异。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病史记录、体格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心电图和胸部X线辅助检查等。

若病人患病比较严重,还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尿液、痰、脑脊液或其他分泌物细菌培养等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明确出病原菌、病变部位、发展程度和感染的类型等。

此外,心脏CT或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也可以确定感染部位,特别是在传统超声检查无法获得明确结果时更可以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确诊需要结合病史、症状、签证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瓣膜为最常受累部 位,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 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近年来,易感人群发病年龄有所上升,退行性瓣膜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二尖瓣脱垂已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心内膜炎的最 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
二、分型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①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多发生于正常瓣
(二)肾脏: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肾功能不全、肾
脓肿。
(三)神经系统:脑栓塞、脑出血后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 (四)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3%-5%。
(五)转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者,多发生于肝、脾、
骨髓和神经系统。
六、诊断
主要依据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具体诊断依靠Duke诊
断标准。 1、Duke主要诊断标准 (1)血培养阳性:①两次不同时间血培养阳性,而且 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②多次血培养持续阳性,即间隔12小时以上的两次血 培养阳性或所有4次或4次以上的多数血培养阳性;③Q 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800。 (2)心内膜受累的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 ①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现赘生物、心脏脓肿或人工瓣 膜裂开);②有新的瓣膜返流。
生素。 (一)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早期应用,连续进行3-5次血培养后即开始 治疗;大剂量及长疗程,一般为4-6周以上,对耐药者 或出现并发症者,疗程延长至8周;静脉用药为主, 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病原菌不明时,急性者选 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均有 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 抗生素。已分离出病原菌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
(二)外科治疗
主要指征:因瓣膜功能不全至心力衰竭;尽管积极抗
生素治疗情况下仍持续败血症;反复发生动脉栓塞。 如果二尖瓣赘生物>10mm,位置位于二尖瓣闭合的边缘 或抗生素治疗下赘生物体积增大时应尽早手术治疗。 右心系统IE预后较好。复发的肺动脉栓塞后三尖瓣赘 生物>20mm时,必须手术治疗。
微栓塞所致。包括:瘀点、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Roth斑、Osler结节、Janeway损害。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验 (二)免疫学检查 (三)血培养 (四)X线检查 (五)心电图 (六)超声心动图
五、并发症
(一)心脏: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脓肿、
化脓性心包炎、心肌炎。

诊断依据凡符合两项主要诊断标准,或一项主要诊断
标准和三项次要诊断标准,或五项次要诊断标准可确 诊为IE。满足一项主要诊断标准和一项次要诊断标准, 或三项次要诊断标准为疑似诊断。 (二)鉴别诊断 心房粘液瘤、结核等
七、预防和治疗
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行器械操作前宜预防性使用抗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血管内科 饶燕彪
学习目标
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治疗中以抗生素治疗最重点。
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重要
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了解预防和预后.
一、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心脏内膜表面微生物感染,
膜;③病程进展迅速,数天或数周可引起瓣膜破坏; ④中毒症状明显,感染迁移灶多见。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①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②主
要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③病程数周至数月; ④中毒症状轻,感染迁移灶少见。
三、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发热最常见。亚急性者起病隐匿,
可有弛张热,一般低于39℃,午后和晚上高。可有畏 寒但多无寒战,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常见,可有 乏力、多汗、食欲减退、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稍后出 现脾大。急性者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二)心脏杂音:80-85%的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 (三)动脉栓塞:
(四)周围体征:由感染毒素引起的毛细血管出血或
2、次要诊断标准 (1)易感性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2)发热:体温≥38℃; (3)血管征象 (4)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 类风湿因子阳性 (5)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包括1次 血培养阳性或2次阳性但病原菌不同 (6)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但不符 合主要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