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 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2)”。
本节课在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纸张3. 彩笔4. 小组活动道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分配物品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应用场景3. 平均分的实际操作4. 平均分的意义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
2.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衔接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平均分?”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导入做好铺垫。
平均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引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意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会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2021-2022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课时平均分(二)(教案)
20212022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课时平均分(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案。
本节课是20212022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课时,主题是平均分(二)。
下面我将按照要求,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平均分(二)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给同学们。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讲解平均分的定义,让学生们理解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每个人。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求平均分的例题,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总数÷人数=平均分的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的求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道实际问题题目,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每人分到5个糖果,一共需要准备多少糖果?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定义、求平均分的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一个家庭有3个孩子,共有24个糖果,每个孩子分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孩子分到8个糖果。
(2)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每人分到6个饼干,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饼干?答案:一共需要准备270个饼干。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第二课时
2.认真听师总结。
2.平均分,画一画
3.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条。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每份是多少根?先动手分一分,然后依次回答。
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师强调用完整语句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全课总结。
2.布置作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和操作的有效结合,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懂得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或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怎样才算平均分?
2.把8个圆片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操作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2)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有哪些分法?
2.师:(1)无论怎样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等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1.(1)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也是3个。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和初步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除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交流探讨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问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呈现一个分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示例:小猴分桃子,有5个桃子,要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除法来求解,并展示除法的过程。
示例:有12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平均分一些物品,并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2)”。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平均分解决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团队平均成绩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物品或数值平均分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平均分概念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2. 计算过程中的精确度:在进行平均分计算时,学生需要精确地进行数值分配,避免出现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平均分的实例。
2. 学具:计算器,用于帮助学生进行平均分的计算;小组活动材料,如糖果、铅笔等,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加深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分配糖果或计算团队的平均成绩。
板书设计1. 平均分(2)2. 主要内容: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步骤、实际应用例子。
3. 辅助图表:平均分的计算示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家务。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小组活动和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环节目的: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平均分二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2课时 平均分(2)-课件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1、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9:44:54 A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四、课堂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分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 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 止。
二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2 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2 课时 平均分(2)
一、情景导入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 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均分人教版
第2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掌握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即“等分”和“包含分”。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五、拓展提升
1.把15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示例:可以画图圈一圈,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
结果是
(1)15根小棒,一根一份,能分成15份。
(2)15根小棒,每3根一份,能分成5份。
(3)15根小棒,每5根一份,能分成3份。
2.教材练习二第6题。
圈一圈,说一说。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 )袋。
18个玉米可以装(9)袋。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含义:包含分。
希望同学们加强练习,牢牢掌握。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第5、7、8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平均分(2)
第2课时 平均分(2)
课题
平均分(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根据“平均分”的特点,亲手进行平均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交流
中体验分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达成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
学习目标 1.懂得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 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或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怎样才算平均分?
2.把8个圆片平均分,有
几种不同的分法?
3.师综述: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平均分一些物品,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同。
今天,我们将学习按照指定的份数来进行平均分。
1.生答: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生操作后汇报。
(1)每份1个,可分8份; (2)每份2个,可分4份; (3)每份4个,可分2份。
1.有10个芒果,每次可以拿(2)个,这样拿(5)次正好拿完。
份、3份、4份和6份,每份是
多少根?先动手分一分,然后
依次回答。
四、课堂
总结。
(4
分钟)
1.全课总结。
2.布置作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平均分(2)
第 二 课时 平均分(2)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 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 个?分一分。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辨析练习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基本练习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深化练习
(1)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片一份, 平均分成了( 4 )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8 ) 片枫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平均分(2)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捕捉信息,发现问题。
2.通过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发对?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提问: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平均分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正确吗?为什么?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提示:平均分,即每份都要怎样?分成6份,并同时展示6个盘子。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18个小方粒,6个杯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展示:
(1)一个一个地分在6个盘里,每盘分3个橘子。
(2)每盘先分2个,剩下6个,再每盘放一个。
(3)每盘放3个。
总结:针对第三种方法,你分得很快,谁也是这样分的?谁也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
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你们真是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找到了简洁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了6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有3个橘子。
刚才那么多种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好?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么小组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如果把18个橘子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小组合作分一分。
动手操作,展示方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联系生活,练习体验。
Xx喜欢喝酸奶,爸爸从超市买回了10瓶酸奶,平均分给他和姐姐喝,他该怎么分呢?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2、拓展练习
Xx非常喜欢小动物,她买了24根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猴子,
每只猴子分得几根?
知道的跟你同桌说说,不知道的可以摆一摆。
哎呀,又来了一只小猴,我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
24根香蕉平均4只小猴。
那每只猴子分的几根?
不好,又有2只猴子闻讯赶来,这下该怎么办?
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根?(板书,对比)通过刚才给猴子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香蕉根数就少了。
)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相交流,分享成果。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