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课件: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单元整合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试 答
提示: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5.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试 答
提示: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 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 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 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6. 图片中的文字为何种字体?秦汉瓦当具有怎样的史学 价值?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 无稽之谈,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 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 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 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史料三反映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什么
四 及群生也。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思考 4 试 答
史料解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 守意识。
史料四反映出儒学什么功能?
归纳总结 辩证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 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 护中央集权, 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 应当 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解析
汉武帝的推恩令实质上是削弱王国,加强中央
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也是通过思想统一以 维护政治统一,故选 B 项。
通史综合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政治上: (1)削弱地方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 恩令”,另外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将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 视;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 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2)改革官制,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 相权;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 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__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课件岳麓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__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课件岳麓版
(三)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① ②汉 中央初和推封行国_郡_的_县__矛制__盾_,激并化分,封导同致姓“诸_七_侯_国_王_之_驻_乱_守_”各。地。 (2)措施:汉武帝时,实行“_推__恩__令__”,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分割相权 (1)汉武帝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 以制衡丞相权力。 (2)东汉时期逐渐形成新的权力中枢机构——尚书台,并以此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2)主要① “纺 __丝_织_国_业__: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 成就 ②冶铁业:汉代以煤炭做燃料。 ③制瓷: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发展
①汉代商人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 群之一。 (1)主要②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 表现 心已经形成。 ③汉代对外贸易发展,形成中外贸易的通道——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 原因,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答案 (1)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2)实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反映 的政治发展趋势? 答案 (1)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 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2)趋势: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总特征 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政治上
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 农耕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手工业、商业 经济上 发展。

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10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例 1]
[2014· 江苏高考]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 (联) ) 1920~1921 10.30 1921~1922 6.11 1922~1923 3.98 1923~1924 3.06 年 份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平均税款(卢布)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秦统一后确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 演变的结果,而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秦朝经济、思想文化的独特特点。 (1)从经济折射点看: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 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促 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2)从思想折射点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 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 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5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2015· 北京西城区期中]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 C.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D.反映了秦代民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解析]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从时间来看,1921~1924 年,这正是新经济政策推行期间,B 项所述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PPT课件

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掌握方法
1.理清脉络、宏观把握。利用阶段特征,理 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通过阶段特征的展示, 应该让学生初步认清我们对于中国古代史上的 各个朝代一般都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从宏观角度把握 知识的能力。
2.深入探究重点与难点。本单元首先是理解 秦王朝具备了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从而开创了秦汉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制度的创 新是高考的侧重点之一,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监察制、选官制 等,总之秦朝开创;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这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外关系除与朝、日、西 亚及欧洲往来的史实之外,丝绸之路是一个重 点。文化要从整体上理解其体现了秦汉时期的 时代特征。对于上述难点,将在各讲中进行重 点探究和考查练习,从理解的层面夯实基础。
3)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历史背景: ► ①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为 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种符 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②过去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 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恢复发展后的变化。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历史影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对于巩固大 一统的国家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唯心主义的成分应受 到批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 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限制了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发 展;“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属于神学迷信思想,但要求 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 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4、数学: ①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西汉)比西方早 500年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②东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考向4 主干知识:汉代的“抑商”政策
(2017·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5)《汉书· 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
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
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
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解析 答案
考向5 获取材料信息——汉代的教育体系 (2018· 全国 100 所名校高考冲刺三, 26)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 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
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 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 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单元综合提升
知识结构
内容索引
专题知识纵横 热考命题聚焦
专题知识纵横
专题一 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 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
袭为官。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时期教案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时期教案
的进步。
b.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③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
2.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科技方面: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发明纸。东汉时宦官④蔡伦
改进造纸术。
(2)文字方面: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隶书。
(3)文学方面: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
主义政治体制大体成型。
b.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及“三纲五常”等学说。
B.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②儒家
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汉武帝的尊儒措施:重用儒生;设立太学和地方教育机构,将儒家经典
列为教材。
D.影响
a.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
(3)商业方面: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③管理机构,政府直
接监管。长安、洛阳是当时主要的商业中心。
考点4秦汉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秦汉时期的思想
(1)秦朝统治者利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密控制百姓
的思想。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A.背景
a.汉武帝时代,中国的“①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
备课组:高二备课组
教学过程
教学礼记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考点2汉代的集权措施
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2.中央官制:汉武帝选派亲信近臣组成“①中朝”,拥有决策权,从
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3.地方制度
(1)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②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

2019届二轮 专题1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课件(51张)(浙江专用)

2019届二轮 专题1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课件(51张)(浙江专用)

模块一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选修·融合贯通
必修·主干整合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11-
强化记忆墨家主张的特点可利用“墨”来突破,墨表示黑色,而黑色 象征着严肃、肃穆、刻苦、实际、包容性强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块一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1)对当时:保证了贵族特 (1)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 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团 秩序,扩大疆域 作用 结 (2)消极:后来出现地方诸侯割据, (2)对后世:对中国社会结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系 互为表里,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互巩固和影响
模块一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模块一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选修·融合贯通
必修·主干整合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5-
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1.农业 (1)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出现铁犁牛耕。 ③汉代:铁制农具有曲柄锄、大镰、耧车;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 汉出现一牛挽犁。 (2)经营方式:商周时期实行集体劳作;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小农 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3)土地制度:商周时期是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土 地私有制确立。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选修·融合贯通
必修·主干整合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7-
2.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新石器时代: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等器物,纺织技 术在当时已经萌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纺织原料为麻、 葛、丝。 ②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甲骨文中有关于祭祀 蚕神的内容;出土了玉蚕遗物。 ③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此劳作之人成为“国 有六职”之一。 ④汉代:丝织业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 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3)意义: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政局稳定。
②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流官制取代世官制;
地缘国家取代血缘国家。)
③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了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
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汉武帝设立内外朝改革中枢体制、颁布《推恩令》与《附益之法》 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时期:“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监察制度。
【把握主线】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奠定基础。
(4)社会心理:人民渴望统一。墨子“非攻”代表平民要求
(5)秦的优势: 商鞅变法 ,使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之一;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2.概况:
(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定都咸阳。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三、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4.监察制度:
(1)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立刺史(中央派到地方监察
官,监察地方(郡守、国)
(2)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京城周边的地方官。
5.选官制度:
(1)内容: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以德行和才能为主要标准。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精品001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精品001

4.评价
中央集权 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 __________ 国家统一 的新 (1) 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 _________
纪元。
(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耦犁 ①西汉赵过推广______,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1)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②汉朝以后,__________
3.古代商业
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1)商业发展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______________ 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 丞相 汇报工作。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_____ ③郡县制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皇帝 直接任命。 郡守和县令均由______ 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决策失误 。 __________ ②实现了对__________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 (2)影响 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________ 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2)耕作技术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一年一熟 为主。 (3)耕作制度:以_________
①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4)水利灌溉 翻车 ②曹魏时改制的______用于灌溉。
2.手工业的进步
官办 。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_____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2 精品001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2 精品001

(2)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人感应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_________”学说。 三纲五常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__________”。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
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 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 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3.史论概念——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三纲” 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 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 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巧学妙思] [易错易误]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 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图解历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2)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技文化:(1)汉代造纸术。(2)小篆和隶书。(3)汉赋。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pt课件

法 家
韩非 子 商鞅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法”“术” “势”三合一
墨 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3)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拓展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中国:和谐、统一。 (2)世界:和平、发展。 (3)个人:修身、养性。
2.任何思想都有阶级性,必然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 系,结合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说明这一观点。 提示:道家:没落的贵族利益;法家:新兴地主阶级; 墨家:劳动人民。 3.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出现产生了什么 影响? 提示: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 民本思想。科技上,实用科学的形成。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严格 的大宗、小宗体系
纳贡赋和随从作战的义务
(1)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
作用
—士”的等级序列
断和特权地位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2)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
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团结
关系
互为表里,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互巩固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①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 ②中央政府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③地方行政机构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县以 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 (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 生了重要影响。
学法点睛 古代农业的“二、三、四”
2.手工业
(1)行业 ①冶炼:夏、商、西周青铜铸造业发达;春秋晚期,冶铁业出现;西 汉,用煤冶铁;东汉,发明水排。 ②制瓷: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商周时期,丝织业就已出现,西汉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外销。 (2)经营 ①官营手工业:夏商周秦汉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 导地位,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但效率低下。 ②家庭手工业:随着小农经济的出现,家庭手工业兴起,其产品主 要用于个人消费和交纳赋税。 ③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2] 孔子说:“未知,焉得仁?”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 知识。”两位先哲都( ) A.强调人之善恶取决于其知识的总量 B.将知识和美德作为挽救时弊的良方 C.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基于理性的认识 D.主张通过教育来完善自身匡扶社会
解析
材料反映出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知识是实现
“仁”和获得“美德”的基础,故 C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 项不符合题意。
(3)史料的其他分类: 有意史料(官方和私人有意识记载的 史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 记等); “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 记载)。
[2017· 全国卷Ⅱ]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赫鲁晓夫回忆录》 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 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 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1)注意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 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一般为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 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等,然后运用史料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 理解、鉴别、判断。
(2)学会对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 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 实可靠。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①重视史料 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②坚持正确的史学 观点;③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④对史料要合理利 用,做到史论结合;⑤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 选、辨别。
(1)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 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 史料)、 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 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2)史料按史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 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 记录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 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一、二手史料与(1)中三类史料的关系 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中以第二手史 料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②西方以人为核心的思想逐渐发扬成近代资产阶级的 “自由、民权、平等”等思想。而中国儒家思想则逐渐官方 化, 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思想工具, 最终成为官方哲学。 (2)两者都强调教育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儒家思想的代 表人物孔子及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 及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材料表明, 《赫鲁晓夫回忆 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均有所不同,说明时代影响了 历史叙述,故 D 项正确。回忆录是当事人所写,掺杂了个人 主观因素,准确性上有一定出入,不一定比相关研究著述的 可信度更高,A、B 两项错误;版本新旧与是否更接近历史 真实没有必然联系,C 项错误。
03学科素养培优
——史料的鉴别与运用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 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 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史料是研究历史、 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 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目标中“解读 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 展——秦汉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网络/通史命题/素养培优
01知识网络建构
02通史思想命题
[通史整合]
[典例1] [2018· 辽宁大连双基测试]郭沫若曾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 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 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史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之所以高 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
解析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用的是小篆,故 A 项错误;
书同文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 强调的是汉字 的实用功能,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 错误; 文字统一后便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中华 文化的融合和进步,故 D 项正确。
[中西贯通] 儒家思想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两者都开创了东西方研究人的哲学: ①苏格拉底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身上, 以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 经过后来的继承与发展,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儒家提 出“仁、礼”“克己复礼”等,以研究人为核心,体现朴素 的人本主义思想。
(3)注意展开关于史料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一是围绕问题 收集史料; 二是针对问题解读史料; 三是根据史料论证问题; 四是依托史料重现历史等。增强解读辨析史料与对历史现象 的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