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PPT课件---秦汉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共20张PPT)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
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基础
长官产 生方式
影响
以血缘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诸侯世袭 长官皇帝任命
地方易割据 中央对地方控 制加强
评价: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焚书令”、“挟书律”
焚书坑
(唐)章竭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竭为什么称焚书为“竹帛烟销”?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朝议制
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挟书律
1.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
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 下知之,以惩后。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何评价“挟书律”?
李白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司马迁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 史记尤甚······秦取天下多暴,世异变,成功大”。 结合史实,评论李白和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
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 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 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
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基础
长官产 生方式
影响
以血缘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诸侯世袭 长官皇帝任命
地方易割据 中央对地方控 制加强
评价: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焚书令”、“挟书律”
焚书坑
(唐)章竭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竭为什么称焚书为“竹帛烟销”?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朝议制
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挟书律
1.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
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 下知之,以惩后。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何评价“挟书律”?
李白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司马迁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 史记尤甚······秦取天下多暴,世异变,成功大”。 结合史实,评论李白和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
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 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 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通史复习秦汉部分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政治
1、秦朝 (1)统一中国:统一六国、拓展疆域、水陆交
通、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思想专制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官僚政治
②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3)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
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 (4)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暴政
(3)商业 1)政策:重农抑商、货币官铸、盐铁官营、征收重税 2)表现
A.市的形成与发展:设官管理、市坊分离、时空限制 B.商业都会的发展 C.对外贸易:陆路为主,海路为辅
第5页/共8页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秦朝 1、思想: (1)崇尚法家思想 (2)焚书坑儒 2、文化: (1)以法为教、严禁私学 (2)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3)艺术:雕塑,兵马俑 (二)汉朝 1、思想:思想大一统 (1)汉初无为而治 (2)董仲舒新儒学构建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3、工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 二、汉朝的经济 (1)农业:
A.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普及推广;垄作法、代田法 (赵过)
B.土地关系:东汉租佃制普遍,田庄经济兴起 C.生产工具:耧车、耦犁、犁壁 D.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E.水利工程:白渠、漕渠、龙首渠、井渠,东汉王景 治黄河土道教兴起 3、教育:官学体系建立,中央太学、地方郡国学 4、文化: (1)科技:
A.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 B.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C.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学基础, 誉为“万世宝典” (2)艺术: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汉赋,纪传体史书 (4)文字:小篆、隶书
秦汉时代特征
1、政治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和巩固 3)官僚政治形成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可编辑全文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承秦制:继承秦朝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法律、土地制度、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有所损益:创新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制、内外朝制度等。
(一)政治: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 行制度。
秦朝与2.西西周周与政秦朝治政制治制度度的的比比较 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分封制与宗法 形成了建立在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制相联系,以 血缘宗法制度 奴隶制的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血缘关系为基 上的世卿世禄 贵族政治
高度集中
础
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 郡县制在国家 实行俸禄制度,
一、秦汉时期
3、秦朝的灭亡
①时间:公元前207年 ②原因:暴政
焚书坑儒; 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徭役繁重; 严酷法律。
4、评价秦始皇(回顾古代帝王评价方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写道:“这 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 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 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世卿世禄制
官僚政治(郡县制)
皇帝授予
服从上级、皇帝 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 相互监视,庞大臃肿 和运转不灵
收入只有俸禄,贪污 受贿就成了官僚政治 的一大特色。
皇帝来任免,人才由察 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控制工商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度 量
衡
(三)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葱 岭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北跨阴山
东
起
日
本海南ຫໍສະໝຸດ 南海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敦煌莫高窟,始 建于4世纪的佛 教艺术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 督教寺院,印度天 文历法知识传入
对中国: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长安成为国
际性大都会;基督教、佛教、印度的天文知识 传入中国;西域作物传入,丰富了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对欧洲:丝织技术传入,推动了当
地手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西亚、欧洲 沿线人民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两汉政治特征: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从军事、政 治和经济上 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 初步形成 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 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 诸侯 和官员的监察;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和“武 帝盛世”、“光武中兴”;君主专制加 强,“汉家之制 ”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3.管仲:从重农的角度提出了地博抑而末国的贫主者张,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葱 岭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北跨阴山
东
起
日
本海南ຫໍສະໝຸດ 南海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敦煌莫高窟,始 建于4世纪的佛 教艺术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 督教寺院,印度天 文历法知识传入
对中国: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长安成为国
际性大都会;基督教、佛教、印度的天文知识 传入中国;西域作物传入,丰富了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对欧洲:丝织技术传入,推动了当
地手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西亚、欧洲 沿线人民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两汉政治特征: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从军事、政 治和经济上 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 初步形成 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 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 诸侯 和官员的监察;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和“武 帝盛世”、“光武中兴”;君主专制加 强,“汉家之制 ”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优秀课件---秦汉共20页
• 3.管仲:从重农的角度提出了地博抑而末国的贫主者张,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先秦-秦汉(一)ppt教学课件
知识深化 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的原因
三、先秦之春秋战国
2、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上,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农耕技术革命,奠定了中国古代基本 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也形成了我国古代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发展的基础 上,手工业、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经济政策。
农业
耕作技术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铁犁牛耕技术
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个体经营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水利工程 以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为代表。
手工业 冶铁业
春秋晚期出现我国最早的人工铁器,较其他文明稍晚,但低 温冶炼的块冶铁技术与高温冶炼的生铁技术大体与之同期。
三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分封制确定地 方与中央的权力和义务关系,以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维系相互 的联系。选官制度上,西周是典型概念 (2)实行条件 (3)制度内容
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封国
2、宗法制 (1)概念 (2)制度内容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 (作用的异同)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新石器时代出现早期铜器,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商代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较大。
商周正式进 入青铜时代。
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器,铸造水平高超。
商周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做燃料。
陶瓷业 新石器时代彩陶具有较高工艺水平。(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商业
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因而得名。 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数量增加,骨贝、铜贝流通。
中华文明的聚合 先秦、秦汉(一)
三、先秦之春秋战国
2、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上,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农耕技术革命,奠定了中国古代基本 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也形成了我国古代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发展的基础 上,手工业、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经济政策。
农业
耕作技术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铁犁牛耕技术
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个体经营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水利工程 以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为代表。
手工业 冶铁业
春秋晚期出现我国最早的人工铁器,较其他文明稍晚,但低 温冶炼的块冶铁技术与高温冶炼的生铁技术大体与之同期。
三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分封制确定地 方与中央的权力和义务关系,以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维系相互 的联系。选官制度上,西周是典型概念 (2)实行条件 (3)制度内容
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封国
2、宗法制 (1)概念 (2)制度内容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 (作用的异同)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新石器时代出现早期铜器,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商代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较大。
商周正式进 入青铜时代。
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器,铸造水平高超。
商周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做燃料。
陶瓷业 新石器时代彩陶具有较高工艺水平。(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商业
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因而得名。 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数量增加,骨贝、铜贝流通。
中华文明的聚合 先秦、秦汉(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20张PPT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
以应敌,一内方不面可以促固进守。了农--业---《的管发子.展权修,》巩固了封建
•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经破的济坏:基了保础工护, 商农维 业业护 发生封 展产建,,政也确强治保化的赋小稳役农定和经;地济但租,它
三、“重农抑商” 的内容
阻碍商征品收经,济巩和固资封本建主统义治萌。芽的发展, 抑制社会经济的活力,使中国在近代大
•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
以应敌,一内方不面可以促固进守。了农--业---《的管发子.展权修,》巩固了封建
•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经破的济坏:基了保础工护, 商农维 业业护 发生封 展产建,,政也确强治保化的赋小稳役农定和经;地济但租,它
三、“重农抑商” 的内容
阻碍商征品收经,济巩和固资封本建主统义治萌。芽的发展, 抑制社会经济的活力,使中国在近代大
•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通用课件
可能性:⑤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⑥嬴政雄才大略。
2)情况: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 (2)前218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越族,设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3)前214年-前213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 (4)通“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3)意义: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暴政又破坏了 经济发展。
量 度
衡
一、秦朝: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 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014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 汉(前 221—220)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度。 2)监察体制:刺史制度
2)情况: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 (2)前218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越族,设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3)前214年-前213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 (4)通“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3)意义: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暴政又破坏了 经济发展。
量 度
衡
一、秦朝: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 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014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 汉(前 221—220)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度。 2)监察体制:刺史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共15张ppt)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先秦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时空定位; 的原因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先秦儒家思想 的发展历程
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和宗法制瓦解
2.先秦科技、文学、艺术的背景;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及特点 • 2.先秦诸子治国思想的异同 •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战国 时期
BC475-BC221
【时空观念】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完成从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 转折,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秩序。
(2)商周时期的社会
• ①政治:殷商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西周实行分封制,克服方国松散性 ,开始向中央集权过渡,早期政治制度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形 成了宗法制与礼乐制度
典型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瓦 解;权力下移,主客易位;争 霸称雄,战争
连绵;新旧交替,下士崛起;改革变法,制度剧变;郡县建立,官僚制兴 ;夷狄杂处,民族融合;诸侯渐少,走向统一 • ②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土地兼并出现;大型水利兴修,农业发展,“工商食官” 被打破,独立工商者产生;商业发 展,中原形成规模较大 的城市;重农 抑商萌芽。 • ③文化:天文、历法、医学水平提高,文字走向成熟“学在官府”被 打破 ,私学兴起,文化 下移;朴素的民本思想 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传 统科技初步发展,凸显 实用性特色。
变
③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先秦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时空定位; 的原因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先秦儒家思想 的发展历程
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和宗法制瓦解
2.先秦科技、文学、艺术的背景;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及特点 • 2.先秦诸子治国思想的异同 •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战国 时期
BC475-BC221
【时空观念】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完成从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 转折,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秩序。
(2)商周时期的社会
• ①政治:殷商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西周实行分封制,克服方国松散性 ,开始向中央集权过渡,早期政治制度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形 成了宗法制与礼乐制度
典型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瓦 解;权力下移,主客易位;争 霸称雄,战争
连绵;新旧交替,下士崛起;改革变法,制度剧变;郡县建立,官僚制兴 ;夷狄杂处,民族融合;诸侯渐少,走向统一 • ②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土地兼并出现;大型水利兴修,农业发展,“工商食官” 被打破,独立工商者产生;商业发 展,中原形成规模较大 的城市;重农 抑商萌芽。 • ③文化:天文、历法、医学水平提高,文字走向成熟“学在官府”被 打破 ,私学兴起,文化 下移;朴素的民本思想 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传 统科技初步发展,凸显 实用性特色。
变
③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 外交: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达
大
海
南濒南海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北跨阴山
东
起
葱
日
岭
本
海
南到南海
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1.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经济的发展历程
2秦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
3.儒学的发展历程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
展的影响
•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 2.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 •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特点
1.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 中社会地位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秦朝 时期
BC221-BC207 都:咸阳
西汉 时期
BC202-公元8年 都:长安
新朝 时期
公元9--公元23年
东汉 时期
公元25-220年
都:洛阳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1.理清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外交: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达
大
海
南濒南海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北跨阴山
东
起
葱
日
岭
本
海
南到南海
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1.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经济的发展历程
2秦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
3.儒学的发展历程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
展的影响
•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 2.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 •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特点
1.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 中社会地位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秦朝 时期
BC221-BC207 都:咸阳
西汉 时期
BC202-公元8年 都:长安
新朝 时期
公元9--公元23年
东汉 时期
公元25-220年
都:洛阳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1.理清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课件】通史复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课件]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封建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一为 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 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
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B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指出:两汉时
期,州逐渐成为一级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汉武帝
制定刺史制度,负责监视州内之郡县。东汉时期,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6 :秦陵、兵马俑、长城
刺史凌驾于郡守之上,由单纯的监察官吏发展为总
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这说明汉代刺史制度
A.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辖
B.削弱了秦以来膨胀的相权
C.奠定了三省六部制度基础
D.逐渐取代了郡国并行制度
A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
——封建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一为 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 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
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B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指出:两汉时
期,州逐渐成为一级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汉武帝
制定刺史制度,负责监视州内之郡县。东汉时期,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6 :秦陵、兵马俑、长城
刺史凌驾于郡守之上,由单纯的监察官吏发展为总
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这说明汉代刺史制度
A.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辖
B.削弱了秦以来膨胀的相权
C.奠定了三省六部制度基础
D.逐渐取代了郡国并行制度
A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精选课件PPT
—煤炭;供风形式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畜力-水力:杜
诗的水排) 3)制瓷业(东汉青瓷器) 3.商业: 1)商运活跃(海陆丝绸之路)2)市有专 门的管理机构 3)商业都会(长安;王莽时期
的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以繁华的“市”为重 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1.思想:尊儒、 必
倡儒——董仲
以潮大来流略历的只史必是发然秦属是民展产统民我族趋物一西 任 包国政势,原南 命括第权:官的秦因许一。吏开结王中多个辟果嬴的少统“,政一数一五是的个尺民的道历雄方族多”2史才面,,。
知道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建立的史 实
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 三权分立(各司其 职,互相牵制)
丞20相21/3位/2 高权重。
阶级矛
“君权神授”、
盾尖锐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思
日益强大 想
经济恢复 土地兼并
“民本”思想
儒学恢复
“三纲五常”思想
成为正统
2021/文3/2 化“一统”和政治“一统”的关系
6
4.影响:
(1)对当时:加强西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同 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2021/3/2
10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 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 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 界的。
2021/3/2
9
思想选择的一般规律:
思想选择通常是由学术文化自身发展变 化、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统治者需要三个方 面起作用的。尤其注意将思想发展与社会政 治形势和统治者需要联系起来考虑。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诗的水排) 3)制瓷业(东汉青瓷器) 3.商业: 1)商运活跃(海陆丝绸之路)2)市有专 门的管理机构 3)商业都会(长安;王莽时期
的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以繁华的“市”为重 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1.思想:尊儒、 必
倡儒——董仲
以潮大来流略历的只史必是发然秦属是民展产统民我族趋物一西 任 包国政势,原南 命括第权:官的秦因许一。吏开结王中多个辟果嬴的少统“,政一数一五是的个尺民的道历雄方族多”2史才面,,。
知道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建立的史 实
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 三权分立(各司其 职,互相牵制)
丞20相21/3位/2 高权重。
阶级矛
“君权神授”、
盾尖锐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思
日益强大 想
经济恢复 土地兼并
“民本”思想
儒学恢复
“三纲五常”思想
成为正统
2021/文3/2 化“一统”和政治“一统”的关系
6
4.影响:
(1)对当时:加强西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同 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2021/3/2
10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 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 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 界的。
2021/3/2
9
思想选择的一般规律:
思想选择通常是由学术文化自身发展变 化、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统治者需要三个方 面起作用的。尤其注意将思想发展与社会政 治形势和统治者需要联系起来考虑。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修建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原因。(6分)
特点:水利工程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地区;西汉时期 较大的水利工程集中于汉武帝时期。
原因:陕西和河南地区是汉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 武帝信奉积极有为的思想。
【浙江2012】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 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 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 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 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
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天津2006】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
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3. 汉武帝有效的推行措施:选人才,定五经, 办太学,设地方学校。
【北京20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 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 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汉】贾山《至言》
陕西富县秦驰道遗址 栈 道 云南“五尺道”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 的故宫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 填写的地名是
D. ①②③
特点:水利工程集中在陕西和河南地区;西汉时期 较大的水利工程集中于汉武帝时期。
原因:陕西和河南地区是汉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 武帝信奉积极有为的思想。
【浙江2012】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 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 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 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 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
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天津2006】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
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3. 汉武帝有效的推行措施:选人才,定五经, 办太学,设地方学校。
【北京20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 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 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汉】贾山《至言》
陕西富县秦驰道遗址 栈 道 云南“五尺道”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 的故宫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 填写的地名是
D. ①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莫高窟,始 建于4世纪的佛 教艺术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 督教寺院,印度天 文历法知识传入
对中国: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长安成为国
际性大都会;基督教、佛教、印度的天文知识 传入中国;西域作物传入,丰富了生活。
对欧洲:丝织技术传入,推动了当
地手工业的发展;也丰富了西亚、欧洲 沿线人民的生活。
能力提升 探究: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 外交: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达
大
海
南濒南海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北跨阴山
东
起
葱
日
岭
本海ຫໍສະໝຸດ 南到南海二、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贸之路
10世纪欧 洲的航运 枢纽
6世纪中国丝织技 术传入。博物馆收 藏大量元明瓷器
2.认识秦汉经济发展在中国古代 经济中的地位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4秦汉科技文学艺术文字的影响
【研读教材】
概念辨析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指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体现的是君 臣关系)
• 经济:两汉经济特征:重农 抑商成为基本国策,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 受到严格限制(时间、空 间);铁器和牛耕普及, 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 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小农经济发展受阻;封建庄园大地产 制盛行
• 文化: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统 治思想,由“黄老之治” 到“独尊儒术”; 经董仲 舒改造的儒家思想被确 立为统治思想,“外儒 内法,济之以道” ;佛 教传入,道教兴起,出 现三教并立局面;实用 性科技发展,造纸术 发 明,奠定了传统科技在 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文 学创作受到楚文化影响 注重思想控制。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气势恢宏。
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
以应敌,一内方不面可以促固进守。了农--业---《的管发子.展权修,》巩固了封建
•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经破的济坏:基了保础工护, 商农维 业业护 发生封 展产建,,政也确强治保化的赋小稳役农定和经;地济但租,它
三、“重农抑商” 的内容
阻碍商征品收经,济巩和固资封本建主统义治萌。芽的发展, 抑制社会经济的活力,使中国在近代大
• ★两汉政治特征: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从军事、政 治和经济上 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 初步形成 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 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 诸侯 和官员的监察;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和“武 帝盛世”、“光武中兴”;君主专制加 强,“汉家之制 ”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阶段特征:秦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440年
1.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经济的发展历程
2秦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
3.儒学的发展历程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
展的影响
•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 2.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 •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特点
1.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 中社会地位
•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 在中国帝制时代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 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 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阶段特征:秦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440年
• ★秦汉政治特征: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 族国家形 成和疆域初步发展。
四、“重农抑商”的实质: 大保落护后小于农西经方济。,稳定社会秩序。
五、“重农抑商”的评价
春秋决狱
• 所谓“春秋决狱”,即将儒家经典尤其是《春秋》中的记事、
评述及语义用作判决案件的依据。其事始于西汉中期,为董仲舒 所首倡。董仲舒认为儒家的礼义学说是分辨是非‘善恶及贤与不 贤的最好标准,而《春秋》则是“礼义之大宗”,“天地之常经”。 他不仅把“春秋大义”推崇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而且用来指导 司法实施,用作诉讼活动的准则
•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第172页
法律儒家化
•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 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 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 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通 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 ,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 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 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 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秦朝 时期
BC221-BC207 都:咸阳
西汉 时期
BC202-公元8年 都:长安
新朝 时期
公元9--公元23年
东汉 时期
公元25-220年
都:洛阳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1.理清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 一、“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
• 1.李悝:萌生“重本抑末”的观雕念文。刻缕,害农事也;锦绣窜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
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 -《说范.反质》
• 2.商鞅:明确提出“重本抑末”息的勠而主力贫张本者。业,,举耕以织为致收乗孥帛。多者---,《复史其记身。;商事君末列利传而》
• 3.管仲:从重农的角度提出了地博抑而末国的贫主者张,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
科学成就
新史学新视野---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1)从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看:“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 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为王权的 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 (2)从制约机制的设计看,“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君, 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 上天的原则办事,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 (3)从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看,“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以统一的法度, 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一元,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 (4)从国家治理基本范式看,“大德而小刑",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 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 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外儒内法的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