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的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讲义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讲义

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
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
类”。他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重视道德教育,特
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至
战国时,儒家重要代表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主张“性本
善” ,提倡“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秋水》《逍遥游》 庄子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请依据上述文段内容,解释“尚贤”的含义。(2分)
(2)你赞同墨子“尚贤”的观点吗?为什么?(3分)
(1)“尚贤”是指治理国家的人崇尚、尊重、 任用贤能的人。
(2)赞同。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 其发展的根本,国家要想富强,离不开人才 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发现 人才,抓好对人才的培养任用,关乎国家的 兴衰成败。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 “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 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 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 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 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答案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中国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白居易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A、重人事,轻天道B、天道自然C、天人相分D、天;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B、重言志,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中国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白居易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

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

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A、重人事,轻天道B、天道自然C、天人相分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D、较强的功利性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ABCD )A、以人为本B、强大的延续力C、以和为贵D、重道德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ABCD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ABCD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ABD )A、实用功利性B、辨证整体性C、科学实践性D、经验直观性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ABCD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ABCD )A、天台宗B、唯识宗C、华严宗D、净土宗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ABCD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ABCD )A、求实精神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ABC )A、人君受命于天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效法天道,德刑并用D、经世致用13、四谛包括(ABCD )A、苦B、集C、灭D、道14、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ACD )A、通过书法的点、划结构和章法表现形式美B、通过字的力度来展现神采美C、通过字的形态来展现神采美D、通过字的形、神表现书法家的精神美和时代特征15、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ACD )A、史著数量大为增加B、史学发展成熟期C、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史著种类繁多16、属于明代小说的是(BCD )A、蒲松龄《聊斋志异》B、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C、吴承恩《西游记》D、施耐庵《水浒传》17、《阳关三叠》是(ABCD )A、是唐代歌曲,歌词取自唐代诗人五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B、因诗中有"阳关"一词,又称"阳关曲",又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阳关三叠》C、《阳关三叠》使原诗中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加深挚、强烈,富于感染力D、著名诗人白居易赋诗赞道:“最忆阳关道,珍珠一串歌。

《西方文化经典选读》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西方文化经典选读》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西方文化经典选读》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一、考试题型(开卷考试;英文试卷,用英文答题):1、作者——作品连线(20*1’=20分)2、填空题(20*1’=20分)3、简答题(4*10’=40分)(每题约需100词)4、论述题(1*20’=20分)(约200词)二、复习要点1.Homer●The titles and plots of his two epics●The theme of Iliad2.Socrates●How does Socrates prove the oracle that he is the wisest among the Greeks?●The mission of a philosopher and what it means that he is like a gadfly to the nation●His attitude towards death3.Plato●Facts about Plato’s life and works●His allegory of the cave and the essence of his idea of education●The qualities of a Ruler●How to understand “Better to be the poor servant of a poor master”4.Marcus Aurelius●The duty or responsibility of man5.The Holy Bible●Facts about The Holy Bible●Creation of the world●The fall of man●The birth of Jesus6.Nicolo Machiavelli●Machiavellianism●How should princes keep faith? Your comments?●Machiavelli’s idea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a popular ruler7.Immanuel Kant●Facts of his life and works●The essence of enlightenment●Public use of one’s reason and private use of one’s reason8.Jean-Jacques Rousseau●Natural man and social man●The essence of education9.Adam Smith●Reasons for the division of labor●The invisible hand10.Friedrich Nietzsche●Facts of his life and works●His attitude towards morality and Christian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llonian spirit and Dionysian spirit11.Max Weber●The Protestant ethic●The spirit of capitalis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12.Sigmund Freud●Facts of his life and works●His theory of consciousness●His theory of personality●Functions of dreams13.Simone de Beauvoir●“Women as Other”●“Otherness is a fundamental category of human thought.”●“Man is not a natural species but a historical idea, while woman is not a completedreadity but rather a becoming.”14.Jean-Paul Sartre●“Essence precedes existence”●“Man is nothing else but what he makes of himself”●“Existentialism is optimistic”15.Fredric Jameson●Modernist Culture vs. Postmodernist Culture16.Michel Foucault●Madness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civilization。

中国文化经典晋灵公不君复习

中国文化经典晋灵公不君复习

15、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16、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 请以遗之 17、既而与为公介 18、宣子未出山而复。 19、“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20、《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21、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二、指出下面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晋灵公不君 2、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 而患之。 3、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弥明死之 5、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晋灵公不君
复习
一、解释下面的词语 1、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 4、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5、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6、《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7、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8、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9、犹不改。宣子骤谏 10、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11、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12、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13、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 14、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三、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 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5、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6、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7、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8、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9、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项目式学习推进传统文化经典的高效学习——以《〈论语〉选读》复习为例

项目式学习推进传统文化经典的高效学习——以《〈论语〉选读》复习为例
辩证思维初显。通过小组内的头脑风暴,学生能对儒家 思想在当代的意义、负面影响形成辩证思考,有利于加深对 传统文化经典的全面理解。同时,辩证思维的发展也帮助学 生树立起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后续的抽样跟踪调查 来看,84%的学生表示项目式学习“ 交锋辨两面、综合实评价” 的环节对他们辩证思维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
项目环节二:分工理表图、协作建体系。项目式学习旨 在以现实的、生成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让学生自主 地进行知识建构。基于学生缺乏思想体系以致概括能力不 足的问题,笔者依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认知 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结合历史、 政治学科知识,以表或图的方式将所学的思想文化知识进 行体系建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案检测。依据小组记录的要点、建立的体系和双面 的辨析,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以生为本的学案,进行巩固和 评价。
真题演练。《〈 论语〉选读》复习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是选 取高考真题来检验、评价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以及 辩证思维的养成度。
比较阅读。新授课与高考复习的最终目的都离不开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故除以上两种巩固性和针对性练习之 外,可选用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如《 老子》《 庄子》《 孟 子》等作品的章节来与《 论语》进行比较阅读,训练学生的 辨析与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检验项目式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应以高考复习为契机,建立项目式学习,为 学生还原自主的深度学习过程。本文将以《〈 论语〉选读》 复习为例,从追本溯源、项目设计、学习评价三个方面探讨 如何推进传统文化经典的高效学习。
追本溯源:问题及原因
学生文言基础薄弱,对文本内容不甚理解。由于《 论 语》等作品的创作时间距今已逾千年,其语言体系与当代 相差较大,部分字词的含义在年代较近的古文中都不多见, 所以学生难以将其融入自己已有的文言知识体系。再加上 不少学生本身文言基础就不够扎实,没有建立起内化的文 言语感,即使有可借助的注释和译文,依然缺少对文本应 有的理解力。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ppt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ppt课件

单元 谓“道法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
《<
老子
道 >五
最高法则。因而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主张采取 “无为”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 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他的学说体现了 辩证法,他认为“大道”的废弃,是“仁义”产生
家章》
(《道德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原因,同样“大伪”“孝慈”“忠臣”的产生, 也分别是因为智慧、“六亲不和”和“国家昏乱” 的存在。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需要“圣智”“仁 义”“巧利”,就是由于存在它们的对立面。如果
法家子《非》韩,_他 于 央_强 政 集__调 治 权__制 ,。定 韩3._了非__主“__张法__改”__革,__和就_,实要“行严以法格法治执为,行教要,”求任。对
战国 “废先王之教”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

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 朴素辩证法,他首先提出矛盾学说,用矛
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横向比较
1.强调“仁”,如“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
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
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
第一 2.“礼”是“仁”是一种政治主张,礼
单元 有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为了实
儒家《语则论十》
现礼,首先必须“正名”。孔子说:“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还提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与道
教是有区别的。
横向比较
主张:1. _______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
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
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 韩非 是爱民的表现。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

浙江高考语文文化经典诸子百家复习资料

浙江高考语文文化经典诸子百家复习资料

孔子及《孔子》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孔子》论:论纂(编纂)。

语:言论。

论语: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

语录体和对话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组合形式——“篇”和“章”。

20篇,512章(据杨伯峻《论语译注》)命名——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

三、主要思想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仁”是统摄“礼、乐、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礼乐方面的规范都是手段。

“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自爱”和“爱人”:即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坦言错误,勇于改正;人际交往中,“忠”——忠实诚信、恪尽职守,“恕”——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

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不扰百姓。

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古代诗词鉴赏文化经典复习(永康一中林林)

古代诗词鉴赏文化经典复习(永康一中林林)

13年

《秦中吟·歌 舞》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 结构安排(领
社会矛盾,与杜甫的名句“ ” 起全篇)、铺
一脉相承。22.赏析这首诗对 比的艺术特色。
叙渲染、铺垫
14年
唐、 2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寓情于景、用
《溪行》《逢 南宋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 典抒情、借理
雨》诗
法的差异。
说情
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 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 构成了对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古代诗词鉴赏·鉴赏表达技巧
【2016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二首 (宋)刘克庄
北来人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 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 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 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朱张翰②,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 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 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③。刺棹穿 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 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 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 绶带,借指官员。

浙江省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一教师稿

浙江省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一教师稿

浙江 2015年高考传统文化经典复习(一)一、孟子及《孟子》孟子生平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1、学过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名言名句:⏹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模拟试题1:王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仁”、“义”的含义。

(2分)【参考答案】“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文化经典复习《论语 仁者爱人》

文化经典复习《论语 仁者爱人》

(大仁)贡献社会 (圣)济众 (忠恕)爱人 (孝悌)根本

(推已及人)


23、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②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24、材料 ②表现了孔子对动物的爱护, ①却漠不关 心,做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4不矛盾,材料①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财产,以 人为本,表达了对人的关心,当然是仁爱的一种表现 ;材料②中的言行是爱人推及物,即爱世界万物,爱 宇宙,爱天道,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 是更高层次的仁,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是不 同层次上的仁的表现。
孔子的以下行为哪些侧重于忠,哪些侧重于恕,为什么?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厩焚,孔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4、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 5、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 ,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判评题:

中国近代曾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儒商的商 人,他们诚信经营,讲究合作伙伴之间 合作共赢,很好地体现了仁的恕道。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 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已。” 1、实践仁的方法是什么? 2、(判评题)所以说孔子认为“博施济众” 的行为达 到了圣而不是“仁”。

(圣)济众

(推已及人)
(忠恕)爱人 (孝悌)根本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 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 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5.(1)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可以 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高一文化经典研读复习

高一文化经典研读复习

二、文化经典研读方法总结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运用。

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

阅读要注意两点:①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②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儒家的“君子观”,道家的“无为”,理学家的“天理人欲”,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1.疏通文意,读懂原文。

《论语》和《老子》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碍,要借助注释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

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整体理解,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推敲,不能马虎。

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

2.明晓事理,弄清比喻。

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的比喻。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

3.熟悉人物,明辨思想。

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

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说和观点。

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

4.联系现实,思考人生。

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阅读下列的文字,回答问题。

悲哉洋烟之为害,乃今日之洪水猛兽也……昔者国家尝严刑峻法以禁之而不效,天祸中国,谁能除之?然而吾意以为不然,《论语》曰:“齐之以刑,免而无耻;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是法所不能治者,名得而治之。

这段文字出自张之洞的《劝学篇》。

请你说说作者引用《论语》中的文句有何作用?答:作者引用的句子的含义是:用各种刑法规定来约来人民,人民会想尽办法去躲避各种惩罚而且不认为是耻辱的。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

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

2.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

由解缙主持,《大典》收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

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

3.宗族制度:4.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重要经典。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又称《国风》,即15国风,保存大量民歌,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小雅》和《大雅》,多是贵族歌颂帝王功绩的作品,有些篇章和后世叙事诗很接近。

《颂》《周颂》、《鲁颂》、《商颂》,内容是祭祀或大朝会时用于歌功颂德的颂歌。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部分诗篇考察,最早约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约作于春秋中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后代各类诗体的基础,并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5.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6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7.中庸:《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的一篇,主要阐述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佛教、道教等外来文化的传入,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义强调道德准则和正义观念;礼则是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智则是指智慧和学问的追求;信则是指诚信和守信的重要性。

这些核心价值观贯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易经》、《尚书》、《礼记》等典籍。

这些经典著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中国音乐以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强调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达;中国舞蹈以古典舞和民间舞为主要形式,注重舞姿的优美和舞蹈的表达力;中国戏剧以京剧、豫剧等为代表,强调角色的表演和唱腔的演唱。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八年级语文文化知识复习单

八年级语文文化知识复习单

八年级语文文化知识复习单1.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2.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文学名著。

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消息的结构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4.消息要具备“六要素”,分别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5.标题,一定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同时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从“六要素”来说,标题中包含“何人”“何事”这两大要素。

6.导语,一定要用简要的文字,总括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从“六要素”来看,导语中要包含“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7.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具体叙述事实,或讲述过程,或阐释内容,为读者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

从“六要素”的角度来说,主体部分要包含“何故”和“如何”。

这部分按“倒金字塔结构”写,就是随着文章的展开,事件的重要性依次递减,相关背景和结语,一般放在消息的最后。

8.消息体裁特点1)短——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精——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3)实——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快——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5)叙——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9.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10.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1.精心选取典型事例;2.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3.写法上,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4.视角上是双重的: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

11.律诗的特点:(1)字数约定。

高考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三步法(共24张)精品PPT课件

高考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三步法(共24张)精品PPT课件

课在此堂录练入习文字标题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 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 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亲士》
(1)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 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 原因。(6分)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 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 ——三步法
一在此模录试入题文字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2015温州一模)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 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 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 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24.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 的看法。(4分)
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Hale Waihona Puke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
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
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

历史文化知识点

历史文化知识点

历史文化知识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史文化知识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我们了解和理解过去的桥梁,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基石。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类历史的精彩。

一、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和艺术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法老墓葬的象征,代表着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

古埃及的法老统治者被崇拜为神明,他们的墓穴内蕴含了丰富的财宝和艺术品,如雕塑、壁画等。

二、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艺术、哲学、政治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为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希腊的城邦制度为后来的政治组织提供了范本,而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哲学的新时代。

三、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在政治、法律、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罗马法典成为后世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参考,罗马军队的战术则被当今的军事学家广泛研究。

此外,罗马帝国还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基督教正式列为官方宗教。

四、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其中,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中国古代还有着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论语》、《道德经》等,这些经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

五、日本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中世纪时期武士阶层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现着忠诚、勇敢和荣誉等价值观。

武士道强调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平衡,同时也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文教育。

虽然武士阶级已经不存在,但武士道的精神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社会。

六、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医学和诗歌等领域。

阿拉伯的大学和图书馆成为知识传播的中心,阿拉伯数学家和科学家的发现和创新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的复习
【复习中的常见问题】 复习中的常见问题】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更加深入,细 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它是传统的考查方 法之一,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 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中一种带有 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文言文翻译要求把句子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句子 翻译的考查主要针对下列目标:较难词语的理解, 人称的把握,省略内容的把握,句式的判断与把 握,局部意思的理解,全文大意的把握.强调直 译,强调句式的对应翻译.而经过一轮的总复习, 考生们在文言文翻译方面暴露的问题主要有:
3.该译的词没译出来.如:"君不乡道,不志于 该译的词没译出来.如:" 仁" 译成"君主不走乡道,不志仁义",这里的 译成"君主不走乡道,不志仁义" "乡"通"向","乡道"是"向往王道"的意 乡道" 向往王道" 思," 思,"志"是"追求"的意思,都没翻译出来. 追求" 4.词语翻译不恰当.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词语翻译不恰当.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成"学习不感到讨厌,教导人不感到疲倦" 译成"学习不感到讨厌,教导人不感到疲倦", 其中的" 其中的"厌"在句中的意思应该是"满足". 在句中的意思应该是"满足" 5.该删的词语不删.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该删的词语不删.如:"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成"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成"再说水汇积也不深, 它浮载大船也没有力量."翻译中仍然保留" 它浮载大船也没有力量."翻译中仍然保留"也" 字是错误的.原句中的两个" 字是错误的.原句中的两个"也"是语气助词, 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翻译时应删去.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如:"子曰: 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成"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成" 子说:' 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 事吗?'"译句把" 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 只有在"复习"前加上"按时" 只有在"复习"前加上"按时",意思才 完整.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自己了解,怕的是自己不了 解别人."前半部分翻译出了问题," 解别人."前半部分翻译出了问题,"不 己知" 己知"是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句宾语前 置的条件一般是宾语为代词,普通名词作 宾语一般不前置."不己知""不知人" 宾语一般不前置."不己知""不知人" 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不己知" 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不己知"必须 译成"了解自己" 译成"了解自己&#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政:( 仁政:(养民 教民) 教民) 王道: 以德行政者王) 王道:(以德行政者王) 性善: 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性善:(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庄子思想----道 庄子思想----道 逍遥自在,无为而治,顺应天道( 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 ), 天人合一 难点:非弃世哲学,而是顺势而为,与自然 合而为一(《逍遥游》《庖丁解牛》 合而为一(《逍遥游》《庖丁解牛》)
6.省略的成分没有补出.如:"明日,子路行, 省略的成分没有补出.如:" 以告." 译成" 以告." 译成"第二天,子路上路了,告诉了孔 子."这里的"以告" 子."这里的"以告"是"以之告"的省略, 以之告" "之"指子路遇丈人一事,一定要把这件事说出 来,这样意思才完整.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如:"狙公赋芧曰: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如:" '朝三而暮四'." 译成"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 朝三而暮四' 译成" 说:'早上三,晚上四.'"应该在" ""四 说:'早上三,晚上四.'"应该在"三""四" 后面加上量词" 后面加上量词"升".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如:"三人行,必有我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如:" 师焉." 译成" 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 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在里面."译句中的" 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 于助人"是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连同"并且" 于助人"是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连同"并且" 一起删去.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讲仁义,以天下为己任)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讲仁义,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知其不可而不为(讲道德,清净无为) 道家:知其不可而不为(讲道德,清净无为)
关于" 关于"道"的理解
"道"原是道家的一个概念,后来据说孔子 曾向老子问过道,于是儒家也有了道的概念.儒 家的道和道家的道不同的地方是:道家的道是指 自然规律,而儒家却说这道是我家的.儒家说, 任何道在人间都会有自己的代表,那就是我.我 就是自然规律和真理的掌握者.因此,谁反对我 就叫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人人可得以诛杀之. 我不但掌握道,还能使这道往下继承,此之谓道 统.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这也是其思 想的核心,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 社会人际关系.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 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 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 原则运用于政治,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起了极其深远的意义 .
儒家和道家思想主张的最大区别
庄子思想----道 庄子思想----道(续) 庄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 绝对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是《庄子》 绝对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是《庄子》的突出特征, 其中心紧紧围绕探求个人在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 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相对主义: 庄子》 相对主义:《庄子》中蕴含了独特的相对主义思 想,极具辩证主义色彩. 特别提醒: 对《庄子》中的"无为""无用""消极避世" 庄子》中的"无为""无用""消极避世" 以及主张历史倒退的思想要做认真的甄别和分析.
友情提醒(一): 答题要 细心 耐心 注意逻辑思维 阅读时应注意搜集语段中的主要信息,用 笔勾划圈点 在选文及题目选项重点,关键词语下作记 号 注意题干的表述
友情提醒(二): 增加文化经典选段阅读检测,这是在全国 范围内加强国学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的背 景下提出来的.所以它不是一般性地检测 常识性的内容,而是检测考生是否真正在 读文化经典著作,浮光掠影的读法是经受 不住这样的检测的. 2007年这道试题只是比2006年福建卷,比 2007年这道试题只是比2006年福建卷,比 其他省市卷多了一小题对"内容"的概括 回答.其实,这是考点的重大变化.2008 回答.其实,这是考点的重大变化.2008 年考试的难度明显加大.2009年文化经典 年考试的难度明显加大.2009年文化经典 翻译题会改成客观题,思想内容分析题不 变.
要了解有关孔,孟,庄的作家作品常识 要了解这三位大师身上所烙的时代印记 要了解三个人思想的异同点 要熟记其中的一些名句,成语 特别提醒注意:《孟子》连考三年了,《论语》 孟子》连考三年了,《论语》 也考过了,《庄子》 也考过了,《庄子》可能要轮到作庄了!
孔子思想:
仁:最高道德标准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礼:行为准则(克己复礼) 中庸:处世原则(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执用两 中庸:处世原则(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执用两 中)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有志于学,有教无类,学思结合,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如:"齐宣王见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如:" 孟子于雪宫." 译成" 孟子于雪宫." 译成"齐宣王下雪时在宫 殿里接见孟子."其实翻译时"雪宫" 殿里接见孟子."其实翻译时"雪宫"可 以保留不译."雪宫"是齐宣王的离宫, 以保留不译."雪宫"是齐宣王的离宫,强 行翻译反而搞错了. 2.以今义当古义.如:"吾少也贱,故多 以今义当古义.如:" 能鄙事." 译成" 能鄙事." 译成"我少年时很下贱,所以 干了很多卑鄙的坏事"就不通." 干了很多卑鄙的坏事"就不通."贱"与 "鄙"在古代都属中性词,"贱"指贫贱, 在古代都属中性词," "鄙事" 指粗活儿,下等活儿;现在是贬 鄙事" 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