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竞赛辅导

合集下载

三角形培优精选推荐(一)2024

三角形培优精选推荐(一)2024

三角形培优精选推荐(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为读者推荐一系列优秀的三角形培优课程。

三角形作为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习高等数学以及应用数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培优课程时,我们特意挑选了一些精选推荐,以帮助读者更加系统地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下将分为五个大点来详细介绍这些课程的特点与优势。

正文内容:1. 三角形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角度和边长的定义与计算- 三角形的分类与特性- 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基础解析几何中的三角形问题2. 三角形相关性质的深入研究- 三角形的内部与外部角- 三角形的中位线、高线、中心和外心- 海伦公式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各类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解析几何中的三角形性质与问题3. 三角函数与三角形应用-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三角函数的应用于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关系- 三角函数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问题4. 三角恒等变换- 基本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与证明- 三角等式的化简与应用- 三角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三角恒等变换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 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和伸缩5. 三角形的扩展应用- 三角恒等变换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在三角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三角形与向量、复数的关系与应用- 三角函数与微积分的关系与应用- 三角函数与物理学问题的联系与应用总结:通过上述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我们介绍了一系列优秀的三角形培优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系统地介绍了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与相关性质,还深入探讨了三角函数与三角形应用、三角恒等变换以及三角形的扩展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读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概念和原理,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等三角形培优

全等三角形培优

全等三角形培优关键信息项1、培优课程的目标和预期成果明确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提升目标预期学生在相关考试和竞赛中的表现提升2、教学内容和方法涵盖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定理等核心知识点采用讲解、练习、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3、教学时间和进度安排总课时数每周的上课时间和时长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进度计划4、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责任按时参加课程,完成作业和练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求帮助5、教师的职责和教学质量保障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及时批改作业和答疑解惑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改进6、费用和退费政策课程费用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退费的条件和流程7、保密和知识产权对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保密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11 课程目标和预期成果111 本全等三角形培优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培优课程,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各种证明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全等三角形,并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几何难题。

112 预期成果方面,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在学校的数学考试中有关全等三角形的题目得分率应显著提高,能够在数学竞赛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和方法121 教学内容将全面涵盖全等三角形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的详细讲解和应用举例。

全等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全等三角形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求解图形面积等问题中的应用。

复杂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和构造。

122 教学方法将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讲解:由教师系统地讲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竞赛辅导:相似三角形培优

竞赛辅导:相似三角形培优

相似形三角形及应用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5厘米,EF=FG,FD=DG。

求△ECG的面积。

【说明】在相似形中,计算线段长的主要方法是由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列出含待求线段的比例式,再设法求出待求线段的长。

例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为AB的三等分点,DM、DN交于AC于P、Q两点。

求AP:PQ:QC的值。

【说明】解线段a:b:c的问题,可根据相关的性质将a、b、c用同一条线段表示出来,再求几条线段的比。

若a、b、c正好可组成一条线段,常用这条线段表示这三条线段。

例3、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上一点,F是边AB上一点,且AE=2EC,FB=2AF。

求∠EDF的度数。

例5 如图所示.△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AB ∶AC=BD ∶DC.【说明】这个例题在解决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中,常起重要作用,可当作一个定理使用.类似的还有一个关于三角形外角分三角形的边成比例的命题,这个命题将在练习中出现,请同学们自己试证.例6、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且BM =BN ,又BP ⊥MC于P。

求证:PD ⊥PN 。

【说明】要证相等的两角是两个三角形的角,若能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且两角是对应角,则达到两角相等。

此种方法是证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例7如图,ABC中,AD BC 于D ,BE AC 于E , DF AB 于F ,交BE 于G ,FD 、AC 的延长线交于点H ,求证:2DF FG FH .GHB AFE DC练习:1、(2013年河北)如图4,菱形ABCD中,点M,N在AC上,ME⊥AD,NF⊥AB. 若NF = NM = 2,ME = 3,则AN =A.3 B.4C.5 D.62、(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 )A. 1:4 B. 1:3 C. 2:3 D. 1:23、(2013聊城)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若△ABD的面积为a,则△ACD的面积为( )A.a B.C.D.4、(2013•雅安)如图,在▱ABCD中,E在AB上,CE、BD交于F,若AE:BE=4:3,且BF=2,则DF=..5、(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 )A. 11 B. 10 C. 9D. 86、(2013•内江)如图,在▱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 )A . 2:5B . 2:3C . 3:5D . 3:27.(2012四川内江,21,9分)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E 是BD 上的一点,∠BAE =∠BCE ,∠AED =∠CED ,点G 是BC 、AE 延长线的交点,AG 与CD 相交于点F.(1)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当AE =2EF 时,判断FG 与EF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8. (2012福建莆田,24,12分)(1)(3分)如图①,在Rt△ABC 中,∠ABC=90°,BD ⊥AC 于点D.求证:AC AD AB 2;D A BG C F E(2) (4分)如图②,在Rt △ABC 中,∠ABC =90°,点D 为BC 边上的点,BE ⊥AD 于点E,延长BE 交AC于点F.1AB BD BC DC,求AF FC 的值; (3)(5分)在Rt△ABC 中,∠ABC =90°,点D 为直线BC 上的动点..(点D 不与B、C 重合),直线BE ⊥AD 于点E,交直线AC 于点F.若AB BD n BC DC,请探究并直接写出AF FC 的所有可能的值(用含n 的式子表示),不必证明.D BA C E F CBA D9.(2012湖北黄石,24, 9分)如图(10)所示:等边△ABC中,线段AD 为其内角角平分线,过D 点的直线B 1C 1⊥AC 于C 1交AB 的延长线于B 1.⑴请你探究:AC CD AB DB ,1111AC C D AB D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形的四心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形的四心

学科: 奥数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四心【内容综述】三角形的四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垂心。

重心、内心、外心,它们的性质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三角形的垂心是指三条高线的交点。

垂心常用字母H来表示。

(2)三角形的垂心是指三条中线的交点。

重心常用字母G来表示。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二倍。

(3)三角形的内心是指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内心常用字母I来表示。

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4)三角形的外心是指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外心常用字母O来表示。

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例题分析】★★★例1 已知G为△ABC的重心,不过三角形顶点的直线L过G点,从A、B、C三点向直线L引垂线AO, BE,CF,O,E,F为垂足。

求证:AO=BE+CF。

思路直接证AO=BE+CF比较困难。

可考虑连AG延长交BC于D,过D 作于H,则可知DH为梯形BCFE的中位线,问题即可得证。

证明如图3-15-1所示,连AG并延长交BC于D。

∵G是重心,BD=DC。

过D 点作于H,又∴DH为梯形BCFE的中位线,又∵△AOG∽△DHG,即因此,AO=BE+CF。

★★★例2 如图3-15-2, I 为△ABC的内心,且I,D,C,E在同一圆周上,若DE=1,试求ID和IE之长。

思路分析由I,D,C,E四点共圆可知,又由I为△ABC的内心知故可求得这时问题即可解决。

解∵I, D, C, E共圆,又∵I为△ABC的内心。

从而知连CI则∵I, D, C, E 共圆。

因而ID=IE。

在△DIE中,即由余弦定理解得★★★例3 已知△ABC的重心G和内心O的连线GO//BC,求证AB+CA=2BC。

思路1 由于题设中有内心O的条件,所以可考虑利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证之。

证明1 如图3-15-3,连AG, AO并延长交BC于M,T,连CO,则AG为中线,AO 和CO分别为的平分线。

又∵CO是∠ACB的平分线,得CA=2CT。

同理可证AB=2BT。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全等三角形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全等三角形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全等三角形经验谈:你见过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你见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吗?也许你从未意识到这世界上还有完全相同。

在这里我们将引导你的思路,给你解题技巧:完全相同--全等三角形。

内容综述:三解形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图形,它的有关知识是今后我们学习四边形、多边形乃至立体几何的重要基础。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证明有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SA,AAS,SS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及其它对应元素相等。

要点讲解:例1:如图2-7-1,△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B、C、E三点共线,AE交CD于G,BD交AC于F。

求证:①AE=BD②CF=CG思路①证明△ACE≌△BCD。

证明①∵△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CB=CA,CD=CE,∠BCA=∠ECD=,∴∠BCD=∠ACE=,∴△BCD≌△ACE,∴AE=BD。

思路②证明△FCD≌△GCE。

证明②由△BCD≌△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可知∴CD=CE,∠BCA=∠ECD=∴∠ACD=-∠BCA-∠ECD=∴△FCD≌△GCE,∴CF=CG说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2:如图2-7-2,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MN⊥MD,BN平分∠CBE。

求证:MD=MN。

思路:取AD的中点P,连结PM,证明△DMP≌△MNB。

证明:取AD的中点P,连结PM,则有DP=MB。

∵DM⊥MN,∴∠DMA+∠BMN=,又由正方形ABCD 知∠A=,∴∠DMA+∠MDA=,∴∠BMN=∠MDA又∵BN平分∠CBE,∴∠MBN=又由P、M分别为AD、AB的中点,ABCD是正方形,得△PA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DPM=。

∴∠DPM=∠MBN,∴△DPM≌△MBN,∴DM=MN。

说明:本题中DM和MN所在的三角形不全等,这时就要考虑作出它们所在的新三角形,证明这两个新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23章第三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略)二、典型例题1.如图,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C 作任意一条直线与AB 、AD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 、F . 求证:AE+AF ≥4AB .FE D CB A2.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a ,D 是BC 边上的一点,且BD ∶DC=2∶3,把△ABC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D 处.(1)设折痕为MN ,求AM AN; (2)如果BD n DC m ,求AM AN . NMDC B A3.如图,AD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P 是AC 的中点,连结BP 并延长交AC 于E . 若AC ∶AB=k .求AE ∶EC .PED CB A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1=∠2=∠3.如果△ABC 、△EBD 、△ADC 的周长依次是12,,m m m .证明:1254m m m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M 是AD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P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PM 交AC 于Q .求证:∠QNM=∠MNP .6.如图,P 为△ABC 内一点,过P 点作线段DE 、FG 、HI ,分别平行于AB 、BC 和CA ,且DE=FG=HI=d ,AB=510,BC=450,CA=425,求d .H IP GF ED CB ANM Q PO DC B A ED C B A321三、练习题1.已知,如图,正方形DEMN 内接于ABC ,若A D EC E M S S ∆∆=,4DEMN S =正方形,3BDN S ∆=,求BC 的长.N M ED CB A2.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D 是AB 上一点,DF ⊥AB 交AC 于F ,DE ⊥AC ,垂足为E ,若EF ∶CF=2∶1,DE=2,BC 的长.FED CB A3.如图,在△ABC 中,D 、E 是AC 、BC 的中点,BF=13AB ,BD 与FC 相交于G ,连接EG .(1)求证:EG ∥AC ;(2)求BFG BEG S S ∆∆的比值.G F ED C B A4.如图,P 、Q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BP=BQ ,BH ⊥PC 于H , 求证:QH ⊥DH .5.已知,在△ABC 中,AB 、AC 上各有一点R 、Q ,直线RQ 与BC 延长线交于点P ,求证:1AQ CQ PC PB AR BR PQ RQ PQ PR QR PR⋅⋅⋅+-=⋅⋅⋅. RQP CB A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C 在边AD 、AB 上的射影分别是M 、N ,NM 延长后与BD 的延长线交于P ,求证:PC ⊥AC .NM PDC B A。

三角形在数学竞赛中的题型与解题策略

三角形在数学竞赛中的题型与解题策略

三角形在数学竞赛中的题型与解题策略三角形是数学竞赛中一个重要的题目类型,涉及了几何学和三角函数等相关概念。

对于这类题目,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掌握解题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常见题型。

1. 三角形的性质:1.1 三边关系:根据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可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1.2 角关系:根据三个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1.3 高度、中线和角平分线:这些线段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个等腰三角形,从而利用等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导出结果。

2. 三角形的面积:2.1 海伦公式:对于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可以使用海伦公式计算其面积。

2.2 边长和高度:已知底边和高度,可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3 角度和边长:已知两条边和夹角,可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 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3.1 相似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可以求解未知边长和角度。

3.2 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质,可以求解未知边长和角度。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分析和利用已知条件:仔细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寻找解题线索。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找到合适的定理和公式来解题。

2. 利用几何图形:画出准确且清晰的几何图形,有助于观察和推导出一些结论。

使用图形的性质和构造,可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3. 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函数、海伦公式、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等的公式和定理。

根据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可以利用这些公式和定理求解的形式。

4. 利用等边、等腰三角形等性质:假设三角形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并根据这些性质进行推导和计算。

这些特殊性质往往可以简化问题,加快解题进程。

5.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利用这些结论,可以解决一些需要求角度的问题。

6. 利用垂线、中线和角平分线:根据垂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将三角形分成几个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形的五心)

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形的五心)

Exercise ten
横坐标:(X1+X2+X3)/3 纵坐标:(Y1+Y2+Y3)/3 竖坐标:(Z1+Z2+Z3)/3
A
F
E
G
B
D
C
五、旁心的性质
A
BD
C
F
E
Ia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
三角形的三个旁心与内心构成一垂心组,反过来,一个三角形的顶点与垂心是高的垂足三角形的 旁心与内心。
倍。
等价于证明
三、内心的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设三角形面积为S, 设I为ΔABC的内心,则∠BIC = 90 °+∠A/2,类似地还有两式。
A
M
F
E
K I
B
DH
C

四、重心的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 空间直角坐标系:
数学竞赛辅导 三角形的五心
Preview one
一、外心的性质
A
O
B
C
Example one
二、垂心的性质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 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以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内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
六、三角形的五心的综合性质
(1)三角形的垂心与三顶点这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垂心;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3)三角形的外心是它的中点三角形的垂心; (4)三角形的重心也是它的中点三角形的重心; (5)三角形的中点三角形的外心也是其垂足三角形的外心. (6)鸡爪定理 (7)鸭爪定理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讲义.docx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讲义.docx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1)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一】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具有“三合一”的性;“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称性:等腰三角形是 ______ 称形 .A 【二】例精例 1(1)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1:2 ,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_______________;45 或 72( 2)等腰△ ABC的三 a、 b、 c 均整数,且足 a bc b ca 24 ,的三角形共有 ___________个 . 3个例 2如,若AB=AC,BG=BH,AK=KG,∠ BAC的度数 ________________.BCHK36G例 3(2012?淮安)理解如 1,△ ABC中,沿∠ BAC的平分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A n B n+1折叠,点B n与点 C 重合,无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BAC是△ ABC的好角.小展示了确定∠BAC是△ 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2,沿等腰三角形ABC角∠ BAC的平分 AB1折叠,点 B 与点 C 重合;情形二:如3,沿∠ BAC的平分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 B1A1C的平分A1B2折叠,此点B1与点 C重合.探究(1)△ ABC中,∠ B=2∠ C,两次折叠,∠BAC是不是△ ABC的好角? ________(填“是”或“不是”).(2)小三次折叠了∠ BAC是△ ABC的好角,探究∠ B 与∠ C(不妨∠ B>∠ C)之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 n 次折叠∠ BAC是△ ABC的好角,∠ B 与∠ C(不妨∠ B>∠ C)之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 15°、 60°、 105°, 60°和 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 4°,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分析:( 1)在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根据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折叠的性质推知∠B=2∠ C;( 2)根据折叠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 C+∠ 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2∠ B- 2C=180°①,根据三角形 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 B+∠C=180°②,由①②可以求得∠B=3∠C;利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小丽展示的三种情形得出结论:∠B=n∠ C;(3)利用( 2)的结论知∠ B=n∠ C,∠ BAC是△ ABC的好角,∠ C=n∠ A,∠ ABC是△ ABC的好角,∠ A=n∠ B,∠ BCA是△ ABC的好角;然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是4、 172; 8、 168; 16、160; 44、 132;88°、 88°.解答:解:(1)△ ABC中,∠ B=2∠ 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 ABC的好角;理由如下: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沿∠ BAC的平分线AB1折叠,∴∠ B=∠ AA1B1;又∵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 C 重合,∴∠ A1B1C=∠ C;∵∠ AA1B1=∠ C+∠ A1B1C(外角定理),∴∠ B=2∠ C,∠ BAC是△ ABC的好角.故答案是:是;( 2)∠ B=3∠ C;如图所示,在△ ABC中,沿∠ 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 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2A2C 的平分线 A2B3折叠,点 B2与点 C 重合,则∠ BAC是△ ABC的好角.证明如下:∵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1B1,∠ C=∠ A2B2C,∠ A1B1C=∠A1A2B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 C+∠A2B2C=2∠ 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 B+∠ AA1B1- ∠A1 B1C=∠ BAC+2∠ B-2 ∠C=180°,根据三角形 ABC的内角和定理知,∠ BAC+∠ B+∠C=180°,∴∠ B=3∠ C;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一知,当∠B=∠ C 时,∠ BAC是△ 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二知,当∠B=2∠ C 时,∠ BAC是△ 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三知,当∠B=3∠ C 时,∠ BAC是△ ABC的好角;故若经过 n 次折叠∠ BAC是△ ABC的好角,则∠ B 与∠ C(不妨设∠ B>∠ 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 C;( 3)由( 2)知设∠ A=4°,∵∠ C 是好角,∴∠ B=4n°;∵∠ A 是好角,∴∠ C=m∠B=4mn°,其中m、 n 为正整数得4+4n+4mn=18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172;8、168;16、160;44、132;88°、88°.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答此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难度较大.【三】练一练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角36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___________.63 或272.如, AA、 BB 分是EAB、 DBC 的平分,若 AA BB AB,BAC 的度数_____.EA C B'B DA 'E, 且 AE=1BD.求:3.如,在△ ABC中,AC=BC,ACB 90,D 是 AC上一点,AE BD 交的延于BD是ABC的角平分 .2AED4. 某数学趣小开展了一次活,程如下:C B ∠ BAC=θ(0 °<θ< 90° ) .把小棒依次放在两射之,并使小棒两端分落在射AB, AC上.活一:如甲所示,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端点互相垂直,A1A2第 1 根小棒.数学思考:(1)小棒能无限下去?答:______. ( 填“能”或“不能” )(2)11223AA=A A =A A =1.① θ =______度;②若小棒A2n-1 A2n的度a n(n 正整数,如 A1A2=a1,A3A4=a2,⋯)求出此a2,a3的,并直接写出a n(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 .活二:如乙所示,从点A1开始,用等的小棒依次向右放,其中A1A2第 1 根小棒,且A1A2=AA1.数学思考:(3)若已放了 3 根小棒,θ1=______,θ2=______,θ3=______; ( 用含θ的式子表示 )(4)若只能放 4 根小棒,求θ的范.解:( 1)∵根据已知条件∠BAC=θ( 0°<θ< 90°)小棒两端能分落在两射上,(2)①∵ A1A2 =A2A3, A1A2⊥ A2A3,∴∠ A2A1A3=45°,∴∠ AA2A1+∠θ=45°,∵∠ AA2A1=∠ θ,∴∠ θ=22.5 °;②∵ AA=A A=AA=1,AA⊥AA∴AA=, AA=1+,112231223133又∵ A A ⊥A A ,A A ∥AA ,同理; A A ∥A A ,∴∠ A=∠AAA =∠AAA =∠AAA ,∴ AA=A A ,AA=A A 23341234345621436533455623433335235352356522+1)2∴ a =A A =AA=1+, a =AA+AA =a +A A ,∵ A A = a ,∴ a =A A =AA=a + a =(∴ a n=(+1) n-1;(3)∵ A1A2=AA1,∴∠ A1AA2=∠ AA2A1=θ,∴∠ A2A1A3=θ1=θ+θ,∴θ1=2θ同理可得:θ2 =3θ,θ3=4θ;(4)如图:∵A4A3=A4A5,∴∠ A4A3A5=∠ A4A5A3=4θ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当∠ A5A4B 是钝角或直角时,不能继续摆放小棒了,∴当∠ A4A3A5是锐角,∠ A5A4B=5θ是钝角或直角时,只能摆放 4 根小棒,∴ 5θ ≥ 90°, 4θ<90°,即,∴18°≤ θ< 22.5 °.( 1)能;(2)①∠θ =22.5 °;② a =(n-1;( 3) 2θ;3θ; 4θ;+1)n(4) 18°≤ θ< 22.5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在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并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结合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2)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一、例题讲解:如图,已知内角度数的三个三角形,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C C90°84°24°A 24°A B B36°C104°72°52°BBA C二、练一练1.如图,点 O 是等边△ ABC 内一点.将△ BOC 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 ADC ,连接 OD .已知∠ AOB=110 °.(1)求证:△ COD 是等边三角形;(2)当α=150°时,试判断△ 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 AOD 是等腰三角形.解:( 1)证明:∵ CO=CD ,∠ OCD=60 °,∴△ COD 是等边三角形;(3 分)(2)解:当α=150°,即∠ BOC=150 °时,△ AOD 是直角三角形.( 5 分)∵△ BOC≌△ ADC ,∴∠ ADC= ∠BOC=150 °,又∵△ COD 是等边三角形,∴∠ODC=60 °,∴∠ ADO=90 °,即△ AOD 是直角三角形;( 7 分)(3)解:①要使 AO=AD ,需∠ AOD= ∠ ADO .∵∠ AOD=360 °﹣∠ AOB ﹣∠ COD ﹣α=360 °﹣ 110°﹣ 60°﹣α=190°﹣α,∠ ADO= α﹣ 60°,∴190°﹣α=α﹣ 60°,∴ α=125°;②要使 OA=OD ,需∠ OAD= ∠ ADO .∵∠ AOD=190 °﹣α,∠ ADO= α﹣ 60°,∴∠ OAD=180 °﹣(∠ AOD+ ∠ADO )=50 °,∴α﹣ 60°=50 °,∴ α=110°;③要使 OD=AD ,需∠ OAD= ∠ AOD .∵190°﹣α=50 °,∴α=140 °.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 110°,或 140°时,△ AOD 是等腰三角形.(12 分)点评:本题以“空间与图形”中的核心知识(如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多边形内角和等)为载体,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试题中几何演绎推理的难度适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如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推理、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2014?宁波)课本的作业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 3 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我们有多少种剪法,图 1 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 3 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请你在图 2 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 3 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 2)△ ABC 中,∠B=30 °,AD 和 DE 是△ ABC 的三分线,点 D 在 BC 边上,点 E 在 AC 边上,且 AD=BD ,DE=CE ,设∠ C=x °,试画出示意图,并求出 x 所有可能的值;(3)如图 3,△ ABC 中, AC=2 , BC=3 ,∠ C=2 ∠B ,请画出△ ABC 的三分线,并求出三分线的长.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图形的剪拼分析:( 1) 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易得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形可以考虑题例中给出的方法,试着同样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脚被分为45°和 22.5°,再以 22.5°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顶角,易得其中作为底角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即又一三分线作法.( 2)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30°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 BC,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 的长,而后可确定 D 点,再标准作图实验﹣﹣分别考虑 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 AEC 在同一直线上,易得 2 种三角形 ABC .根据图形易得 x 的值.(3)因为∠ C=2∠ B ,作∠ C 的角平分线,则可得第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后借用圆规,以边长画弧,根据交点,寻找是否存在三分线,易得如图 4 图形为三分线.则可根据外角等于内角之和及腰相等等情况列出等量关系,求解方程可知各线的长.解答:解:( 1)如图 2 作图,(2)如图 3 ①、②作△ ABC .①当 AD=AE 时,∵2x+x=30+30 ,∴ x=20 .②当 AD=DE 时,∵30+30+2x+x=180 ,∴ x=40 .( 3)如图 4, CD、 AE 就是所求的三分线.设∠ B=a,则∠ DCB= ∠ DCA= ∠ EAC=a ,∠ ADE= ∠ AED=2a ,此时△ AEC ∽△ BDC ,△ ACD ∽△ ABC ,设 AE=AD=x ,BD=CD=y ,∵△ AEC ∽△ BDC ,∴ x: y=2: 3,∵△ ACD ∽△ ABC ,∴ 2:x= ( x+y ): 2,x : y 2 :3,即三分线长分别是和.所以联立得方程组,解得2 : x( x y) :2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知识方面重点考查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是一道很锻炼学生能力的题目.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3)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一、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两 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__________________ ;( 2)两 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题技巧: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常用方法有:( 1)“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2)“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用“垂直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4)用“三角形中角的 2 倍关系”构造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中长作的辅助线:(1)底边上的高;(2)底边上的中线;(3)顶角的平分线.二、例题精讲例 1 在△ ABC中 AB=AC ,∠ BAC=80°, O为△ ABC内一点,且∠ OBC=10°,∠ OCA=20° .求∠ BAO的度数.A70°OB C例 2 如图,在△ ABC中, AB=7, AC=11,点 M是 BC的中点, AD是∠ BAC的平分线, MF∥ AD,求 FC的长 .A9FB D M C三、练一练1.如图,已知 Rt △ ABC中,∠ C=90°,∠ BAC=30°,在直线 BC或 AC上取一点 P,使得△ 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C AA.2个B.4个C.6个D.8个2. 如图,△ ABC中, AD平分∠ BAC,AB+BD=AC,求B : C 的值. 2:1A B CB D C2. 如图,在△ ABC 中,BAC BCA44 ,M为△ABC内一点,使得MCA 30 , MAC 16 .求BMC 的度数.(北京市竞赛题)150°BMA C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4)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一、例题精讲两个全等的含 30°, 60°角的三角板 ADE 和三角板 ABC 如图所示放置, 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 BD ,取 BD 的中点 M ,连接 ME , MC .试判断△ 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MA .∵∠ EAD=30 °,∠ BAC=60 °,∴∠ DAB=90 °,∵△ EDA ≌△ CAB ,∴ DA=AB , ED=AC ,∴△ D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M 为 BD 的中点,∴∠MDA= ∠ MBA=45 °, AM ⊥ BD (三线合一),1AM=BD=MD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EDM= ∠ MAC=105 °,2在△ MDE 和△ CAM 中, ED=AC ,∠ MDE= ∠ CAM ,MD=AM ,∴△ MDE ≌△ MAC .∴∠ DME= ∠ AMC ,ME=MC ,又∵∠ DMA=90 °,∴∠ EMC= ∠ EMA+ ∠ AMC= ∠ EMA+ ∠ DME= ∠DMA=90 °.∴△ M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二、练一练1.如图 (1), Rt△ABC 中,∠ ACB=-90 °, CD ⊥AB ,垂足为 D. AF 平分∠ CAB ,交 CD 于点 E,交 CB 于点F(1)求证: CE=CF.(2)将图( 1)中的△ AD E 沿 AB 向右平移到△ A’D ’E’的位置,使点 E’落在 BC 边上,其它条件不变,如图( 2)所示.试猜想: BE'与 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略( 2)解:相等证明:如图,过点 E 作 EG⊥ AC 于 G.又∵AF 平分∠ CAB , ED⊥ AB ,∴ ED=EG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E’=DE ,∴ D’E’=GE .∵∠ ACB=90 °.∴∠ ACD+ ∠DCB=90 °[来源:Z|xx|]∵CD⊥AB 于 D.∴∠ B+ ∠ DCB=90 °.∴ ∠ ACD= ∠ B在 Rt△ CEG 与 Rt△ BE’D’中,∵∠ GCE= ∠ B ,∠ CGE= ∠BD ’E’, CE=D ’E’∴△ C EG≌△BE ’D’∴ CE=BE ’由( 1)可知 CE=CF, (其它证法可参照给分 ).2.如图,已知△BAD 和△ 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 ∠ BCE=90 °,点 M 为 DE 的中点,过点E 与 AD 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 于点 N.( 1)当 A ,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 M 为 AN 的中点;( 2)将图 1 中的△ BCE 绕点 B 旋转,当 A ,B ,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 2),求证:△ 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 1 中△ BCE 绕点 B 旋转到图 3 位置时,( 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DMA B图 3C(1 )证明:如图1,∵EN∥ AD ,∴∠ MAD= ∠MNE ,∠ ADM= ∠NEM .∵点 M 为 DE 的中点,∴ DM=EM .在△ ADM 和△ NEM 中,∴.∴△ ADM ≌△ NEM .∴ AM=MN .∴ M 为 AN 的中点.( 2)证明:如图2,∵△ BAD 和△ 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 , CB=CE ,∠ CBE= ∠ CEB=45 °.∵AD ∥ NE,∴∠ DAE+ ∠ NEA=180 °.∵∠ DAE=90 °,∴∠ NEA=90 °.∴∠ NEC=135 °.∵A , B,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BC=180 °﹣∠ CBE=135 °.∴∠ ABC= ∠ NEC .∵△ ADM ≌△ NEM (已证),∴ AD=NE .∵ AD=AB ,∴ AB=NE .在△ ABC 和△ NEC 中,∴△ ABC ≌△ NEC .∴ AC=NC ,∠ ACB= ∠ NCE.∴∠ ACN= ∠ BCE=90 °.∴△ 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 ACN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3,此时 A 、 B、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 ∥ EN,∠ DAB=90 °,∴∠ ENA= ∠ DAN=90 °.∵∠ BCE=90 °,∴∠ CBN+ ∠ CEN=360 °﹣ 90°﹣ 90°=180 °.∵ A 、 B、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 CBN=180 °.∴∠ ABC= ∠ NEC .∵△ ADM ≌△ NEM (已证),∴ AD=NE .∵AD=AB ,∴ AB=NE .在△ ABC 和△ NEC 中,N E∴△ ABC ≌△ NEC .∴ AC=NC ,∠ ACB= ∠ NCE.∴∠ ACN= ∠ BCE=90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5)原班级:姓名:等边三角形( 1)一、知识要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三边相等,三角相等,每个角等于60°;( 2)每条边上的高线、中线、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 ;( 3)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和是一个定值,等于一边上的高.2.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1)从边入手,证明三边相等;(2)从角入手,证明三角相等或证明两个角都为60°;(3)从边角入手,有一个角为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例题精讲如图,△ ABC 中,∠ B=60 °,延长 BC 到 D,延长 BA 到 E,使 AE=BD ,连 CE、DE,若 CE=DE .求证:△ ABC 是等边三角形.EAB C D三、练一练1.如图,一个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 2.7, 3,5,2,则该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 20.72.如图, P 是等边△ ABC 内部一点,∠ APB 、∠ BPC 、∠ CPA的大小之比是 5:6:7,则以 PA、PB、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之比(从小到大)是______________.2:3:4A5232.7PB C3.(2013?北京)在△ ABC 中, AB=AC ,∠ BAC= α( 0°<α<60°),将线段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BD.(1)如图 1,直接写出∠ 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 2,∠ BCE=150 °,∠ ABE=60 °,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 2)的条件下,连接 DE,若∠ DEC=45 °,求α的值.解:( 1)∵ AB=AC ,∠ A= α,∴∠ ABC= ∠ ACB=(180°﹣∠ A)=90°﹣α,∵∠ ABD= ∠ ABC ﹣∠ DBC ,∠ DBC=60 °,即∠ ABD=30 °﹣α;( 2)△ AB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连接AD , CD ,ED,∵∠ ABE=60 °,∴∠ ABD=60 °﹣∠ DBE= ∠ EBC=30 °﹣α,且△BCD为等边三角形,在△ ABD 与△ ACD 中∴△ ABD≌△ ACD,∴∠ BAD=∠ CAD=∠ BAC=α,∵∠ BCE=150 °,∴∠ BEC=180 °﹣( 30°﹣α)﹣150°=α=∠ BAD,在△ABD 和△EBC 中∴△ ABD ≌△ EBC,∴ AB=B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3)∵∠ BCD=60 °,∠ BCE=150 °,∴∠ DCE=150 °﹣ 60°=90 °,∵∠ DEC=45 °,∴△ 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CE=BC ,∵∠ BCE=150 °,∴∠ EBC=(180°﹣150°)=15°,∵∠ EBC=30 °﹣α=15°,∴ α=30°.4.【探究发现】如图 1,△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EF=60 °, EF 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 CF 所在的直线于点F,当点 E 是 BC 的中点时,有 AE=EF 成立;【数学思考】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AE 、EF 的关系时,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通过验证得出如下结论:当点 E 是直线 BC 上( B ,C 除外)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假如你是该兴趣小组中的一员,请你从“点 E 是线段 BC 上的任意一点”;“点E时线段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点 E 时线段 BC 反向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情况,在图 2 中画出图形,并证明 AE=EF .解答:证明:如图一,在 B 上截取 AG ,使 AG=EC ,连接 EG,∵△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 ,∠ B=∠ ACB=60 °.∵ AG=EC ,∴ BG=BE ,∴△ BEG 是等边三角形,∠BGE=60 °,∴∠ AGE=120 °.∵ FC 是外角的平分线,∠ECF=120 °=∠ AGE .∵∠ AEC 是△ ABE 的外角,∴∠AEC= ∠ B+ ∠GAE=60 °+∠GAE .∵∠ AEC= ∠ AEF+ ∠ FEC=60 °+∠ FEC,∴∠ GAE= ∠FEC.在△AGE 和△ECF 中,∴△ AGE ≌△ ECF( ASA ),∴ AE=EF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6)原班级:姓名:等边三角形( 2)1.背景:某外学小在一次学研中,得到如下两个命:①如 1,在正三角形 ABC中,M、N分是 AC、AB 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若∠ BON=60°, BM=CN.②如 2,在正方形 ABCD中, M、N 分是 CD、AD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若∠ BON=90°, BM=CN.然后运用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的命:③如 3,在正五形 ABCDE中, M、N 分是 CD、 DE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若∠ BON=108°,BM=CN.任要求:(1)你从①、②、③三个命中一个行明;(2)你完成下面的探索:①如 4,在正 n( n≥ 3)形 ABCDEF⋯中, M、N分是 CD、DE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当∠ BON 等于多少度,BM=CN成立?(不要求明)②如 5,在五形ABCDE中, M、 N 分是 DE、 AE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当∠ BON=108° ,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予明;若不成立,明理由.解:( 1)命①明:在 1 中,∵∠ BON=60°,∴∠ CBM+∠ BCN=60°,∵∠ BCN+∠ACN=60°,∴∠ CBM=∠ ACN,又∵ BC=CA,∠ BCM=∠ CAN=60°,∴△ BCM≌△ CAN,∴ BM=CN,命②,明:在 2 中,∵∠ BON=90°,∴∠ CBM+∠ BCN=90°,∵∠ BCN+∠DCN=90°,∴∠ CBM=∠ DCN,又∵ BC=CD,∠ BCM=∠ CDN=90°,∴△ BCM≌△ CDN,∴ BM=CN,命③ 明:在 3 中,∵∠ BON=108°,∴∠ CBM+∠BCN=108°,∵∠ BCN+∠DCN=108°,∴∠ CBM=∠ DCN,又∵ BC=CD,∠ BCM=∠ CDN=108°,∴△ BCM≌△ CDN,∴ BM=CN;( 2)①当∠ BON=,BM=CN成立,② BM=CN成立,明:如5, BD、CE,在△ BCD和△ CDE中,∵ BC=CD,∠ BCD=∠ CDE=108°,CD=DE,∴△ BCD≌△ CDE,∴ BD=CE,∠ BDC=∠ CED,∠ DBC=∠ ECD,∵∠ OBC+∠ OCB=108°,∠ OCB+∠ OCD=108°,∴∠ MBC=∠ NCD,又∵∠ DBC=∠ ECD=36°,∴∠ DBM=∠ ECN,∴△ BDM≌△ ECN。

认识三角形竞赛讲义

认识三角形竞赛讲义
初探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1)在△ABC中,已知:a= 12cm,b= 18cm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2)若C→O→B这条路被改成C→E→D→B,则与C→A→B比较起来,走哪一条路更近?为什么?
(3)如图所示,已知P是△ABC内任意一点,
求证: (AB+BC+CA) <PA+PB+PC<AB+BC+CA
练习巩固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个
A.6B.5C.4D.3
AB=8cm,AC=5cm,△ABC的面积为8cm2,则
(1)△ABD与△ACD的周长之差是;
(2)△ABD的面积是;△ADF的面积是.
7.如图,点A、B、C分别是线段 、 、 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 的面积为.
8.加油站A和商店B在马路MN的同一侧(如图),A到MN的距离大于B到MN的距离,AB=7米,一个行人P在马路MN上行走,问:当P到A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之差最大时,这个差等于米.
2.如图所示,已知点P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求证: .
3.如图,六边形ABCDEF为某公园示意图,点M为AB的中点,点N为CD的中点,点P为DE的中点,点Q为FA的中点,其中游览区APEQ与BNDM的面积和是900平方米,中间湖水的面积为361平方米,其余的部分是草地,则草地的总面积是平方米.

初中数学八年级竞赛强化辅导讲义31讲:第 6讲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八年级竞赛强化辅导讲义31讲:第 6讲直角三角形

第6讲直角三角形知识方法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勾股定理,我们会在另外一讲专题讨论).关于直角三角形有如下两个重要的定理:(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上述两个命题的逆命题也是成立的:(1)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它所对的角等于30°.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了一般的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外,还有“斜边、直角边”的方法.经典例题解析【例6-1】如图6-1所示,已知Rt△ABC 中,∠C=90°,沿过点B 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要使点D 恰为AB 的中点,问:在图中还需添加什么条件?(1) 写出两个满足边的条件.(2) 写出两个满足角的条件.(3) 写出一个满足除边、角以外的其他条件.解要使D 为AB 的中点,可添加下列条件之一.角的关系:①∠A=∠DBE; ②∠A=∠CBE;③∠DEA=∠DEB; ④∠DEA=∠BEC;⑤∠A=30°; ⑥∠CBD=60°;⑦∠CED=120°; ⑧∠AED=60°.边的关系:①AB=2BC; ②AC=√3BC;③2AC=√3AB;④BE=AE.三角形的关系:△BEC≌△AED.【例6-2】如图6-2所示,D、E 是等边△ABC 两边上的两个点,且AE=CD,连接BE、AD 交于点P,过B 点作BQ⊥AD 于Q,求证:BP : PQ=2.证明在△CAD 与△ABE 中,CA=AB,∠C=∠EAB,CD=AE,故△CAD≌△ABE,于是∠CAD=∠ABE.所以∠QPB=∠PAB+∠PBA=∠PAB+∠PAE=60°.又BQ⊥AD,所以∠QBP=30°,于是PQ=1BP,即BP : PQ=2.2【例6-3】如图6-3 所示,已知△ABC 中,AB =AC,∠A=120°,D 是BC 的中点,DE⊥AB于E,求证:BE=3AE.证明因为AB=AC,∠A=120°,故∠B=∠C=30°.又D 是BC的中点,故AD⊥BD.在Rt△ADB 中, AD=1AB.2因为DE⊥AB,∠ADE=90°−∠BAD=∠B=30°,所以AE=1AD.于是BE= AB-AE =2AD-AE2=4AE-AE=3AE.【例6-4】如图6-4 所示,已知△ABC中, ∠B=30°,∠C=15°,,D 是BC 上一点,∠CAD=90°,求证:CD=2AB.证明如图6-5所示,取DC中点M,连接AM,则AM=NC=MD,于是∠CAM=∠C,所以∠AMD=∠CAM+∠C=2∠C=30°=∠B,即AM=AB.故CD=2AM=2AB.【例6-5】如图6-6 所示,在△ABC 中,BD、CE 是两条高,F、G 分别是BC、DE 的中点,求证:FG⊥DE.证明如图6-7 所示,连接FD、FE.因为BD⊥AC,F 为BC 的中点,所以DF=1BC.2同理,EF=1BC,所以DF=EF.2而G 为DE 的中点,所以FG⊥DE.【例6-6】在△ABC 中,∠B=90°,M 为AB 上一点,使AM=BC,N 为BC 上一点,使得CN=BM,连接AN、CM 交于P 点,试求∠APM的度数,并写出推理证明的过程.解如图6-8所示,过C作CD∥AB,且CD=AM,连接AD、DN,DN 交CM 于Q,则四边形AMCD为平行四边形, 有AD∥CM,AD=CM.因AM=BC,故DC=BC.又∠DCN=∠B=90°,CN=BM,故Rt△DCN≌Rt△CBM.所以DN=CM,从而有DN=AD.而且∠ADN=∠MQN=∠MCB+∠QNC=∠MCB+∠CMB=90°,故△AN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N=45°,于是∠APM=∠DAN=45°.【例6-7】如图6-9所示,∠BAC=90°,AB=AC,M 是AC 边的中点,AD⊥BM 交BC 于D,交BM 于E.求证:∠AMB=∠DMC.分析从图形观察∠AME 与∠DM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AME 与△DMC 显然不全等,但是这两个三角形中有其他相等元素:AM=MC.若能利用已知条件在现有的三角形中构造出新的对应相等的元素,形成全等三角形,这是理想不过的事.由于∠C=45°,∠BAC=90°,若作∠BAC 的平分线AG,则在△AGM 中, ∠GAM=45°=∠C..结合求证中的∠AMB=∠DMC(这当然不能作为已知,但在分析中可以“当作已知”来考虑,以便寻找思路),我们可以断言△AGM“应该”与△CDM 全等!为此,只要在这两个三角形中求得一组边相等即可.图形及条件启发我们可考虑去证明△AGB≌△CDA.证明如图6-10所示,作∠BAC 的平分线AG,交BM 于G.在△AGB 与△CDA 中,因为AB=CA,∠BAG=∠ACD=45°,∠ABG=90°−∠AMB,①∠MAD=90°−∠EAB.②由于在Rt△MAB 中,AE⊥BM,所以∠AMB=∠EAB.由式①、式②得, ∠ABG=∠MAD,所以△AGB≌△ADC,于是AG=CD.在△AMG 与△CMD 中,还有AM = MC,∠GAM =∠DCM = 45°,所以. △AMG≅△CMD,从而∠AMB=∠DMC.【例6-8】如图6-11 所示,在Rt△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O、O₁、O₂分别是△ABC、△ACD、△B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1) O₁O⊥CO₂.(2)OC=O₁O₂.证明(1) 由题设O、O₁都在∠A 的平分线上,设该平分线交( CO₂于E.因∠A=∠DCB,故∠EAC=∠O₂CB.于是. ∠EAC+∠ACE=∠O₂CB+∠ACE=90°,故∠AEC=90°,O₁O⊥CO₂.(2) 由于点O₁、O₂分别在∠ACD 和∠DCB 的平分线上,故∠O₁CO₂=45°,由(1)∠O₁EC=90°,有CE=EO₁.同理设O₂O交CO₁于F,则O₂F⊥CF,∠OO₂E=45°,有O₂E=EO.又∠CEO=∠O₂EO₁,故△CEO≌△O₂EO₁,于是OC=O₁O₂.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6-12所示,在△ABC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BD: DC=2: 1,则∠B 的大小满足( ).(A)0°<∠B<15° (B)∠B=15°(C)15°<∠B<30°(D)∠B=30°2.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6-13所示,在锐角△ABC中,BC<AB,AH 是BC 边上的高,BM 是AC 边上的中线,AH=BM,那么( ).(A)∠MBC=30° (B)∠MBC=45°(C) ∠MBC>30° (D)∠MBC<30°4.在△ABC中,∠C=90°,∠B=67°,那么△ABC斜边上的中线和高所夹的角等于( ).(A) 43° (B) 44° (C) 45° (D) 46°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 ).(A) 30° (B) 30°或150°(C) 120°或150° (D) 30°或90°或150°二、填空题6.如图6-14所示,AD 是Rt△ABC(∠ACB=90°)的角平分线,EF⊥AD 于D,与AB 及A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7.已知△ABC 中,∠ACB=90°,CD⊥AB 于D,CE 为AB 边上的中线,且DE=DC,则△ABC 中较小部分的那个锐角的度数是.8.如图6-15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BAC=120°,D 是BC边上的一点,BD=1,DC=2,则AD= .9.已知△ABC 中,高AD 所在的直线与高BE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H,且BH=AC,则∠ABC= .10.△ABC 中,∠C<∠B,∠A 的三等分线恰为BC 边上的中线和高,则∠B= .三、解答题11. 如图6-16所示,以△ABC 的顶点A 为直角顶点,AC 和AB 为直角边向. △ABC外作等腰直角三角ABD 和ACE,连接DE,自A向BC作垂线AH,垂足为H,延长HA 交DE 于M.求证:M 是DE 的中点.12.如图6-17 所示,CD 是Rt△ABC 斜边上的高,∠A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H,交∠BCD的平分线CF于G,求证:HF∥BC.13.如图6-18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点M、N 分别是边AC 和BC的中点,点D 在射线BM 上,且BD =2BM,点E 在射线NA 上,且NE = 2NA,求证:BD⊥DE.,DE+14. 如图6-19 所示,在△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BC 于E,若B E=AC,BD=12BC=1求证:∠ABC=30°.15.如图6-20 所示,已知△ABC 中,∠ACB=90°,AD⊥AB,AD=AB,BE⊥DC,AF⊥AC,求证:CF平分∠ACB.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过点D 作DE⊥AB 于E,则△AED≌△ACD,所以DE=DC=1BD,所以∠B=30°.22.【答案】C.【解析】如答图6-1 所示,在△ABC 中,AC、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M 在AB 上,则AM=CM=BM,于是∠A =∠ACM,∠B =∠BCM,而∠A+∠ACM+∠B+∠BCM=180°,故∠A+∠B=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答案】A.【解析】如答图6-2所示,作MD⊥BC,D 为垂足,则AH ∥MD.又M 是AC 的中点,所以MD = 12AH=12BM,在Rt△MBD 中, MD=12BM,所以∠MBC=30°.4.【答案】B.【解析】如答图6-3 所示,CH是高,CM 是中线.因CM=BM,故∠MCB=∠B=67°,又∠BCH=90°-∠B = 23°, 所以∠MCH =∠MCB -∠BCH=44°.5.【答案】D.【解析】有三种情况:如答图6-4(a)所示,AB=AC,高AD=12BC;如答图6-4(b)所示,AB =AC,高BD=12AC;如答图6-4(c)所示,AB=AC,高BD=12AC.不难算出顶角分别是90°、150°和30°.二、填空题6.【答案】△AED≌△AFD.7.【答案】22.5°.8.【答案】1.9.【答案】45°或135°.【解析】有两种情况:(1)若∠B 是锐角,如答图6-5(a)所示,可先证明Rt△ADC≌Rt△BDH,从而AD=BD,△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2) 若∠B 是钝角,如答图6-5(b)所示,可先证明Rt△ADC≌Rt△BDH,从而AD=BD,△AD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D=45°,∠ABC=135°.10.【答案】60°.【解析】如答图6-6所示,∠1=∠2=∠3,AH⊥BC,BM=CM.故BH=MH=1MC.2作MD⊥AC 于D,易证△AHM≌△ADM, MD=MH=1MC,于是∠C = 30°.故∠2+∠3=60°.于是∠1=∠2=∠23=30°,∠B=60°.三、解答题11.【答案】证明:自 E 与 D 作 EE ₁⊥AM,DD ₁⊥AM,E ₁、D ₁为垂足,先证明 Rt △AHC ≌Rt △EE ₁A,Rt △AHB ≌Rt △DD ₁A,从而得到. AH =EE₁=DD ₁,再证明 Rt △EE ₁M ≌Rt △DD ₁M,就可得到 EM=DM.12.【答案】证明:易证∠BCD=∠CAD,于是∠ECG=∠HCG=∠CAH =∠DAH.∠ACG +∠CAG =∠ACH + ∠HCG + ∠CAG = ∠ACH +∠HAD+∠CAG=90°,于是 CG ⊥AG.又易证CE=CH,故 HG =GE.又可证CG=GF,而∠CGE = ∠FGH, 故 △CGE ≌ △FGH,∠ECG=∠HFG,于是 HF ∥BC.13.【答案】证明:如答图 6-7 所示,作 EF ⊥AD 于F,可证△ACN ≌△EFA ≌BCM ≌△EFD ≌△DAM,可得∠EDF+∠ADM=90°.14.【答案】证明:如答图6-8所示,延长 BC 到 F,使CF=DE,连接 AF,因为 BC+DE=1,所以BF=1.易证△ACF ≌△BED,故 AF =BD =12,∠FAC=∠B,∠FAB=∠FAC+∠BAC=∠B+∠BAC=90°,又 AF =12=12BF,所以∠B=30°.15.【答案】证明:由 BE ⊥CD,AD ⊥AB 及∠BPE=∠DPA, 可 得 ∠ABF=∠D;由 AD ⊥ AB,AC ⊥AF 可得∠BAF=90°-∠CAB=∠DAC;又AB=AD,故有△ADC ≌△ABF,从而AC=AF.△C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有∠ACF=45°,于是 ∠BCF =90°−45°=45°,,所以 CF 是∠ACB 的平分线..。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七讲 解三角形【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七讲 解三角形【讲义】

第七章 解三角形一、基础知识在本章中约定用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2cb a p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CcB b A a sin sin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 的面积为S △ABC =.sin 21sin 21sin 21B ca A bc C ab == 推论2:在△ABC 中,有bcosC+ccosB=a.推论3:在△ABC 中,A+B=q ,解a 满足)sin(sin a ba a -=q ,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

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 边上的高为bsinC ,所以S △ABC =C ab sin 21;再证推论2,因为B+C=p -A ,所以sin(B+C)=sinA ,即sinBcosC+cosBsinC=sinA ,两边同乘以2R 得bcosC+ccosB=a ;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B b A a sin sin =,所以)sin()sin(sin sin A a A a --=q q ,即sinasin(q -A)=sin(q -a)sinA ,等价于21-[cos(q -A+a)-cos(q -A-a)]= 21-[cos(q -a+A)-cos(q -a-A)],等价于cos(q -A+a)=cos(q -a+A),因为0<q -A+a ,q -a+A<p . 所以只有q -A+a=q -a+A ,所以a=A ,得证。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ca cb A 2cos 222-+=Û,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BD=p ,DC=q ,则AD 2=.22pq qp q c p b -++ (1)【证明】 因为c 2=AB 2=AD 2+BD 2-2AD ·BDcos ADB Ð, 所以c 2=AD 2+p 2-2AD ·pcos .ADB Ð ① 同理b 2=AD 2+q 2-2AD ·qcos ADC Ð, ② 因为ÐADB+ÐADC=p , 所以cos ÐADB+cos ÐADC=0, 所以q ×①+p ×②得qc 2+pb 2=(p+q)AD 2+pq(p+q),即AD 2=.22pq qp qc p b -++注:在(1)式中,若p=q ,则为中线长公式.222222a c b AD -+=(2)海伦公式:因为412=D &ABCS b 2c 2sin 2A=41b 2c 2 (1-cos 2A)= 41b 2c 2 1614)(1222222=úûùêëé-+-c b a c b [(b+c)2-a 2][a 2-(b-c) 2]=p(p-a)(p-b)(p-c).这里.2cb a p ++=所以S △ABC =).)()((c p b p a p p --- 二、方法与例题1.面积法。

安排好复习计划: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

安排好复习计划: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

安排好复习计划: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

一、时间安排
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以便充分利用时间。

三角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因此学生需要为它分配足够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的分配需要考虑到其他课程和活动。

例如,如果学生每天上学之后有很多的课外活动,那么他们可能需要在晚上或者周末对三角形课程进行学习。

这时候可以使用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以帮助学生制定时间安排以及计划。

二、资料准备
学生需要准备一些必备的资料,包括教科书、笔记和习题集等。

但是,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教科书中的概念,或者对笔记或习题集中的问题感到困惑,他们可能需要寻求其他形式的支持。

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补充基础知识等。

三、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三角形的学生来说,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视频教学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可能更适合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知识。

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习如何分类习题,以便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

一个好的复习计划是成功学习三角形的基础。

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时间表、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学习方法以及解决疑难问题。

在使用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并将一切内容都视为一个学习机会。

通过合理的复习计划和使用三角形教案全方位辅导,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知识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新课标九年级数学竞赛辅导讲座 第十七讲 解直角三角形

新课标九年级数学竞赛辅导讲座 第十七讲 解直角三角形

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至少有一条是边)求得其余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1.为线段、角的计算提供新的途径.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是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使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得以转化,突破纯粹几何关系的局限.2.解实际问题.测量、航行、工程技术等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许多问题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获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有关名词的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进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例题求解】【例1】如图,已知电线杆AB直立于地面上,它的影子恰好照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 上,如果CD与地面成45°,∠A=60°,CD=4m,BC=(24-)m,则电线杆AB的长62为.思路点拨延长AD交BC于E,作DF⊥BC于F,为解直角三角形创造条件.【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4-,BC-1,CD=3,∠B=135°,∠C=90°,则∠D等于( )A.60° B.67.5° C.75° D.无法确定思路点拨通过对内分割或向外补形,构造直角三角形.注:因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有很多关系,故用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的途径常不惟一,选择怎样的途径最有效、最合理呢?请记住: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勿除.在没有直角的条件下,常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由多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的问题时,往往先解已具备条件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求解的直角三角形最终可解.【例3】 如图,在△ABC 中,∠=90°,∠BAC=30°,BC=l ,D 为BC 边上一点,tan ∠ADC 是方程2)1(5)1(322=+-+x x x x 的一个较大的根?求CD 的长. 思路点拨 解方程求出 tan ∠ADC 的值,解Rt △ABC 求出AC 值,为解Rt △ADC 创造条件.【例4】 如图,自卸车车厢的一个侧面是矩形ABCD ,AB=3米,BC=0.5米 ,车厢底部距离地面1.2米,卸货时,车厢倾斜的角度θ=60°.问此时车厢的最高点A 距离地面多少米?(精确到1米)思路点拨 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怎样作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展开空间想象,就能得到不同的解题寻路【例5】 如图,甲楼楼高16米,乙楼坐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地冬至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此时,求:(1)如果两楼相距20米,那么甲楼的影子落在乙楼上有多高?(2)如果甲楼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当是多少米?思路点拨 (1)设甲楼最高处A 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C 处,则图中CD 的长度就是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2)设点A 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某一点C ,求BC 即可.注: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不能只满足求出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应对解题过程进行多方面分析和考察,思考一下有没有多种解题途径,每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点与缺陷,哪一条途径更合理、更简捷,从中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等. 若能养成这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则可逐步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探索能力.学历训练1.如图,在△ABC 中,∠A=30°,tanB=31,BC=10,则AB 的长为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DA 的中点,若tan ∠AEH =34,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40cm ,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3.如图,旗杆AB ,在C 处测得旗杆顶A 的仰角为30°,向旗杆前北进10m ,达到D ,在D 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则旗杆的高为 .4.上午9时,一条船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9时30分到达B 处,从A 、B 两处分别测得小岛M 在北偏东45°和北偏东15°方向,那么B 处船与小岛M 的距离为( )A .20海里B .20海里C .315海里D .3205.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中∠A 、∠B 、∠C 的对边,若关于x 的方程02)(2=-+-+b c ax x c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且sinB ·cosA —cosB ·sinA =0,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135°,∠B=∠D=90°,BC=32,AD=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A .24B .34C . 4D .67.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CD=1,已知AD 、BD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02=++q px x 的两根,且tanA —tanB=2,求p 、q 的值.8.如图,某电信部门计划修建一条连结B 、C 两地的电缆,测量人员在山脚A 点测得B 、C 两地的仰角分别为30°、45°,在B 地测得C 地的仰角为60°.已知C 地比A 地高200米,则电缆BC 至少长多少米?(精确到0.1米)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CBD =30,则DCAD = .10.如图,正方形ABCD 中,N 是DC 的中点.M 是AD 上异于D 的点,且∠NMB=∠MBC ,则tan ∠ABM = .11.在△ABC 中,AB=26-,BC=2,△ABC 的面积为l ,若∠B 是锐角,则∠C 的度数是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a 、b 、c ,且c a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c bx x 的两根之差为2,则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A . 15°B .30°C .45°D .60°13.如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D=31AC ,CE=31BC ,则∠1和∠2的大小关系是( )A .∠1>∠2B .∠1<∠2C .∠1=∠2D .无法确定1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是CD 上一点,AE ⊥AF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EF 交AB 于点G .(1)求证:DF ×FC =BG ×EC ;(2)当tan ∠DAF=31时,△AEF 的面积为10,问当tan ∠DAF=32时,△AEF 的面积是多少?15.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边边长为16,这条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长度分别为10和9,求三角形中此边所对的角的正切值.16.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 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 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在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 处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17.如图,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开阔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和高度DC都可直接测得,从A、D、C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角器.(1)请你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设计一个测量塔顶端到地面高度HG的方案.具体要求如下:①测量数据尽可能少;②在所给图形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应测数据标记在图形上(如果测A、D间距离,用m表示;如果测D、C间距离,用n表示;如果测角,用α、β、γ等表示.测角器高度不计).(2)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HG(用字母表示).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三条主要线段、三角形的三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

考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来证明有关的线段相等,角相等等。

【经典范例引路】
例1 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M交CN于点F,连AN交CM于点E,交BM于点P,求证:(1)AN=BM;(2)CE=CF;(3)∠CEP+∠CFP=180°;(4)求∠APB的度数。

证明:(1)∵△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

∴AC=MC,CN=CB,∠ACM=∠BCN=60°
∴∠ACM+∠MCN=∠BCN+∠MCN,
即∠ACN=∠MCB
∴△ACN≌△MCB,∴AN=MB
(2)∵△CAN≌△MCB,∴∠1=∠2
又∠3=180°-∠ACM-∠BCN=180°-60°-60°=60°=∠FCB
CN=CB,∴△ECN≌△FCB,∴CE=CF。

(3)∵∠CFP是△BCF的一个外角,∴∠CFP=∠2+∠FCB。

又∠2=∠1,∠FCB=∠3,∴∠CFP=∠1+∠3
∴∠CEP+∠CFP=∠CEP+∠1+∠3=180°
(4)在四边形PECF中,∴∠CEP+∠CFP=180°,∴∠3+∠EPF=180°,而∠3=60°,∴∠EPE=∠APB=180°-60°=120°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是《几何》教材第二册P113第13题改编而成的,要使问题的四个结论获得解决,必须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的角的关系等知识。

同时,经过观察不难发现,图中的△MCB与△ACN、△MCF与△ACE、△CBF与△CNE的图形变换关系,我们只要把每组中的第一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即得第二个三角形,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会对图形的本质认识得更深刻,对顺利解决相应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例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60°AD+BC=DC=AB=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 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BC ,连BD ,BE 。

∵AD+BC=AD+DE=AE=AB=1,∠A=60° ∴△ABE 是等边三角形,∴AB=AE=BE=DC=1 又DE=BC ,DB=BD ,∴△EDB ≌△CBD ∴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DC =S △ABD +S △BDE =S △ABE =
4
3。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中,延长AD 到E ,使DE=BC ,构造等边三角形EAB 和全等三角形△EDB 与△CBD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将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边长为1的等边△ABE 的面积问题,实现了由一般向特殊的转化,这一思路较好。

【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在如图的“五角星”中,∠A +∠B +∠C +∠D +∠E 等于 度
2.不等边△ABC 的三边长为整数a 、b 、c ,且a 2+b 2
-6a -4b +13=0,则c = 。

3.如图,△ABC 的三条高AD 、BE 、CF 交于点H ,则△ABH 的三条高分别是 ,而这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点 。

4.(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

5.(200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在△ABC 和△A ′B ′C ′中,∠A =∠A ′,CD 与C ′D ′分别为AB 边和A ′B ′边的中线,再从以下三个条件,①AB =A ′B ′②AC =A ′C ′③CD =C ′D ′中任取两个为题设,另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 个正确的命题.
6.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45°,把△ADC 沿AD 对折,点 C 落在C ′BC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2001年山西省中考题)
7.(2001年吉林省中考题)如图,∠1=∠2,BC =EF ,那么需要补充一个直接条件
.(写出一个即可).才能使△ABC ≌△ DEF 。

二、选择题
8.下列的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9,第三边上的高h 的取值范围是( )
A .0<h <3
B .0<h ≤3
C .3<h <9
D .3≤h <9
10.下面各题给出的三条线段,其中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A.3、4、7 B.a∶b∶c=1∶2∶4
C.a2+1,a2,a2+3 D.3a、5a、2a+1(a>1)
11.(2001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如图的△BDC′是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
A.2对B.3对C.4对D.5对
12.如图,△ABC的三条角平分线AD、BE、CF交于点G,则与∠EGC互余的角是()
A. ∠CGD B.∠FAG C. ∠ECG D. ∠FBG
13.如图,已知点D在AC上,点B在AE上,△ABC≌△DBE,且∠BDA=∠A,若∠A∶∠C=5∶3,则∠DBC等于()
A.3O°B.25°C.20°D.15°
三、解答下列各题
1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EF∥BC,求证:EC平分∠FED。

15.如图,已知△ABC的两条高BD、CE交于点F,延长CE到Q,使CQ=AB,在BD上截取 BP=AC.
求证:(1)AQ=AP;(2)AQ⊥AP.
16.如图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BE、CD相交于点F。


证:(1)△DAC≌△BAE;(2)BE=DC;(3)AF平分∠DFE.
17.如图点 A、B、C、D、E把圆周五等分,连结AC、AD、BE、BD、CE得到一个五角星,则图中与三角形有关的所有结论,有。

18.(2001年临沂市中考题)在△ABC中,如果只给出条件∠A=60°,那么还不能判定△ABC是等边三角形,给出下面四种说法:
①如果再加上条件“AB=A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②如果再加上条件“tanB=tan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③如果再加上条件“D是 BC的中点,且AD⊥B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④如果再加上条件“AB、AC边上的高相等”,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全部填上).
19.如图,∠ABC=90°,AB=BC,D为AC上一点,分别过C、A作BD的垂线,垂足为E、F,求证:EF=CE-AF.
20.如图,△ABC中,∠ACB=90°, AC=BC,AE是 BC边上的中线,过 C作CF⊥AE,垂足为F。

过 B作 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求证: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
21.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EDF=90°,求证:BE+CF>EF.
22.(2001年金华市中考题)如图,AB=AD,BC=CD,AC、BD相交于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创新思维训练】
23.(2001年天门市中考题)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求证:AN=BM.
说明及要求:本题是《几何》第二册P113第13题,现要求:(1)将△ACM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A点落在CB上,请对照原题图在下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所得到的图形中,结论“AN=BM”,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在(1)得到的图形中,设MA的延长线与BN相交于D点,请你判断△ABD与四边形MDN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一、1.180° 2.4 3.HF、AE、BD,C 4.1<x<6 5.1 6.BC=2BC′7.AC=DF或∠A=∠D或∠B=∠E
二、8.D 9.B 10.D 11.C 12.B 13.C
三、14.先证△AEH≌△ACH,再证△AED≌△ACD,15.(1)证△CAQ≌△BPA (2)略16.(1)略(2)、(3)均由(1)可得17.(略)18.①②③④19.证△ABF≌△BCE 20.(1)由△ACE ≌△CBD得AE=CD (2)BD=6cm 21.延长ED到G,使DG=ED,连结GC、CF,证△BED≌△CGD
22.略
23.(1)略(2)“AN=BM”成立(3)△ABD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MDNC是平行四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