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坚持立场问题上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内的指导地位,观点问题上坚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主要观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有四个阶段:农村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1.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革命的主力军。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的。
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以工业化为中心,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复习提纲--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二
历史选择性必修1,2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1中国古代史部分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➊西周至春秋时期,实行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血缘➋战国时期,实行举荐为官和军功爵制,各国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➌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➍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察举制,分常科(如孝廉、茂才)和特科(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
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➎从曹魏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士人分为九等,由吏部授官。
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➏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
两宋以后,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➐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5.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➊秦汉时期,实行上计制,地方将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上报中央,称为“上计”。
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➋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➌明朝,实行考满(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和考察(外地官员的朝觐考察和京官的京察)制度➍清朝,实行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6.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➊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➋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➌隋唐时期,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此外,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➍宋代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台谏合一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➎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➏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史学概论1. 史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 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3. 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3. 世界各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4. 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三、世界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分裂2. 古代印度的国家和社会3. 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4. 古代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5.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四、世界近代史1. 欧洲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和意义2.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3.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4. 统一的意大利和统一的德国5. 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五、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1. 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4.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5. 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六、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2. 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3.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4.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5.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七、世界两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3. 海战、空战和地面战役4.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八、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1. 冷战的背景和全球体系2. 东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4. 当代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九、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领导2. 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4. 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考核内容和复习提纲徐文涛(一)绪论一、考核内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学习方法。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3.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4.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二)复习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是什么3.西方权利政治观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一、考核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发展与特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西塞罗、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
3.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 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7.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8.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
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9.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0. 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11.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部编新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组胡
朝代 夏 商
西周 周 东周
建立时间 约前 2070 年 约前 1600 年
灭亡时间 约前 1600 年 前 1046 年
前 1046 年 前 770 年
前 771 年 前 221 年
都城 阳城 亳,盘庚时把都城 迁到殷 镐京
洛邑
开国君主 禹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亡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 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 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 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 治残暴、腐败,失去民
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 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1)春秋: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2)战国: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以下是一个简略的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
一、哲学与生活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二、物质与意识
1. 物质的定义及特性
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践与认识
1. 实践的定义和特征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 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过程
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联系与发展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因果联系与偶然联系
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 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
5.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矛盾与辩证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4.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事物分析的根本方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六、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史观)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3. 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等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和社会责任。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一、导言部分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功能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理论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含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既包括中国历史上关于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又包括中国历史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思想主张;同时,中国政治思想史又是中国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它不是孤立地阐发政治思想,而是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以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伦理思想作为行为准则,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3、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特点第一,学科内容具有交叉性,决定在研究中既要具备政治学的理论水平,又要有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基本修养。
第二,中国封建制的典型性,决定在研究中要辩证分析。
第三,思想学派之间的联系性,决定在研究中要注意整体研究。
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价值主要是文化价值和现代价值。
文化价值即中国政治思想史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现代价值是指优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选择价值,即如何使传统为现代社会服务。
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1)弘扬超越与借鉴融合相结合。
(2)综合分析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3)立足本学科与扩大学术视野相结合。
(4)做学问与做人相结合。
二、先秦部分6、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1)封闭的地理环境;(2)家长制的家庭关系;(3)早期部落间的征服(4)原始部落联盟;(5)土地公有制度;(6)君主专制制度7、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1)宗法制度;(2)分封制度;(3)井田制度8、东周时期两个阶段和具体年代、各自的时代政治经济特征东周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453年,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逐渐解体。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53至公元前221年,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兼并战争、政治经济上的变法和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被道光帝派往广州实行禁烟,实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斤。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3.虎门销烟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
内容①割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社会,是中国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856-1860年,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
占领北京后,火烧。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公里。
(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1860年8月,率领太平军在打败洋枪队。
1862年,在浙江宁波的战役中,击毙。
第3课收复新疆1.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外的新疆地区。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而发动。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英勇作战,与舰同沉。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③允许日本在开设工厂;④增辟等。
3.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水准。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侵略势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图表格式)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②辛亥革命
(民主思想传播、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①社会条件:1825年经济危机②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③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2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内容①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共产党宣言》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开展起来。
外朝—执行
尚书台—中枢
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汉武帝:分十三州,设刺史
东汉末:州郡县三级
三国两晋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尚书省
三省81—907年
三省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
门下省—审议机构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兵、刑、工六部)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一、古代社会1.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2.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及旧石器时代3.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居住地的转变4.流行于中后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和彩陶的产生5.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中的中国古代英雄人物6.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西周的建立和衰亡7.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二、中华古代文明1.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例如:孔子、老子、墨子等)3.孔子及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4.乡里制、郡县制及其特点5.秦朝的国家和社会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7.秦始皇陵及其意义8.汉朝的建立和王莽新朝的创立9.西汉和东汉的国家和社会10.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分裂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11.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和中国佛教传统的形成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果三、世界古代文明1.古代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2.希腊城邦的特点及其民主政治的发展3.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政治体制4.罗马法、希腊罗马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成就5.印度佛教的产生和发展6.印度“千禧年”的政治、军事形势7.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8.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四、封建社会1.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及其特点2.隋唐的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3.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4.南宋和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5.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6.明朝和明朝的经济和文化状况7.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8.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和人民生活9.忽必烈和清朝入主中原的过程及相关历史事件10.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五、近代史1.明末农民起义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进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4.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5.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变局6.辛亥革命的内容、影响和意义7.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8.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9.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革命的开展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1.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战争的结束1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14.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5.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以上是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此提纲进行复习,加强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了解和掌握。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政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国家朝代发展线索: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并立)→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元谋人(七上P2)(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七上P3)(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主要特征:⑴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接近,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⑵制造和使用石制工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⑶使用天然火;⑷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来驱逐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进化。
▲图片掌握:P3“北京人头部复原图”二、(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附:半坡、河姆渡过着定居生活,是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决定的。
他们都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图片掌握:七上P8“半地穴式房屋图”、P9“鱼纹彩陶盆”;补充:“干栏式房屋图”。
三、(识记)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与黄帝(七上P12)——形成华夏族是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贡献:炎帝:改造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市集。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音乐;其妻子嫘祖还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号称轩辕氏。
2、战争:炎帝与黄帝──蚩尤尧舜禹“禅让”(七上P15):原始社会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大禹治水(七上P15)——方法: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学习精神:从其治水方法学习其创新精神,从其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朝的建立与威权统治一、秦国的形成1. 秦国的地理位置与原始社会2. 秦国的部落联盟与国家形成3. 秦国与周朝的关系二、秦王朝的崛起1. 商鞅变法的实施与推动2. 秦国的军事发展与征服3.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封禅制度三、秦朝的威权统治1. 秦始皇的集权制度与中央集权2. 封建制度与皇权统治3. 儒法两家的兼并与反秦义军的兴起第二章:汉朝的建立与文化繁荣一、刘邦的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 救亡图存与项羽之间的斗争2. 功臣和亲信的重用与建设3. 汉武帝的法制建设与中央集权二、汉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1. 邓家盛衰与郡县制的推行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3. 文化教育与科技的进步三、王莽及新朝的兴起与衰亡1. 新政策与改革措施的推行2. 王莽的农业改革与政权建立3. 赤眉军的兴起与新朝的覆灭第三章: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一、东汉的瓦解与黄巾军起义1. 内外因素与东汉末年政治危机2. 黄巾军起义与宦官专政3. 统一与分裂的演变过程二、兴起的魏蜀吴三国1. 曹操的统一北方与蜀汉的抵抗2. 孙权的吴国建立与东吴盛世3. 三国鼎立与各国政权的特点三、司马家族与西晋的建立1. 同族政权的建立与三统治2. 西晋的政治发展与名士荟萃3. 内忧外患与西晋的灭亡第四章: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一、晋朝的覆灭与五胡乱华1. 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与南方分裂2. 北魏的建立与北方统一趋势3. 南朝文化与北方民族融合二、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1. 南朝政权的兴衰与社会变迁2.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三、北魏、西魏、北周、隋朝的统一1. 北方统一的过程与阶段2. 北方政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交流3. 隋朝的兴起与统一中国第五章:唐朝与大唐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1. 高祖李渊的起义与唐朝的奠基2. 唐朝的宰相制度与科举制度3. 贞观之治与盛世的特点二、唐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艺术1. 大运河与陆海交通的发展2. 唐朝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成就3. 诗歌、绘画与建筑艺术的繁荣三、安禄山之乱与唐朝的衰亡1. 安史之乱与唐朝政治危机2. 藩镇割据与唐朝的南北分裂3. 唐朝的灭亡与五代十国的兴起第六章:宋朝与北宋的政治繁荣一、北宋的建立与政治制度1. 祖逖的北伐与北宋的建立2. 北宋的科举制度与县试制度3. 北宋宰相与士人政治二、北宋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1. 京杭大运河与经济繁荣2. 宋代思想与文化成就3. 宋代绘画与诗词的繁荣三、党争与政治危机1. 王安石变法与新旧党争2.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政治思想3. 宋辽西夏金四大政权的交替更多历史复习提纲,请继续阅读下一篇。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请同学们浏览一下即可)第一部分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基本线索:帝国主义侵华—中国社会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基本结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通过一系列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其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全面侵略(1)主要侵略战争及条约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战争(1883)——《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2)《马关条约》的影响割去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含钓鱼岛)和澎湖列岛,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2亿两白银,加上其他费用,共计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中国巨额赔款扩充军备,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历史复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XXX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根本原因。
2)导火线:1839年XXX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XXX则徐上书XXX,请求严禁鸦片。
1839年6月,XXX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XXX的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4)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6)《南京条约》的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7)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XXX编著《海国图志》,提出“XXX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于是挑起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军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是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XXX抗击洋枪队——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1)农民领袖XXX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XXX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XXX。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选择填空1.1.早期的中国哲学有阴阳和五行说。
早期的中国哲学有阴阳和五行说。
2.2.殷商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殷商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他们称为“帝”或“上帝”的最高主宰,其办法就是通过“卜筮”。
3.3.周奴隶主贵族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周奴隶主贵族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4.4.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溯到《易经》,包括《经》和《传》。
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溯到《易经》,包括《经》和《传》。
5.5.《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面引起变化发展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面引起变化发展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6.6.早期的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
早期的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
7.7.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
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
8.8.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今”、“礼法”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今”、“礼法”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
9.9.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10.10.子产驳斥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子产驳斥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11.11.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把“名实”关系作为哲学问题提出来的哲学家。
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把“名实”关系作为哲学问题提出来的哲学家。
12.12.《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13.13.孔子所谓“礼”,就是指“周礼”。
孔子所谓“礼”,就是指“周礼”。
14.14.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即人人应该受教育的主张。
部编版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历史全册复习提纲一、第一单元:考古与人类社会的远古阶段1.考古学的概念和方法2.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特点和发展3.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社会和城邦社会4.农业的兴起和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5.考古学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二、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黄河流域的气候和地理环境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农业和文化特点3.中国文字的演变和发展4.西周社会的兴衰原因5.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和价值三、第三单元: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2.争霸的故事和权贵统治的特点3.儒、墨、道三家的学派特点和各自的思想体系4.先秦法家思想的兴起和发展5.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观传统的形成和固化四、第四单元:统一的封建帝国1.秦朝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制度2.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特点3.秦始皇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意义4.汉朝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5.“五谷不分”的变法和太初历法的制定五、第五单元: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南方的社会变革1.东汉末年的动乱和中央政权的瓦解2.南方吴国和北方蜀国的建立和统治3.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武将之争4.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5.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六、第六单元:大一统王朝的确立和伟大发展1.隋朝的统一战争和统一政权的建立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发展3.“开元盛世”的政治和文化特点4.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荣5.唐朝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国际交流七、第七单元:宋朝政治的变革和文化的繁荣1.北宋政治制度和农业经济的发展2.《开宝律令》和“风险记”的制定3.宋朝的科技发明和书院教育4.连云港战役和辽、金统一5.南宋政权的建立和文化繁荣八、第八单元:南宋政权的衰败和诸夏的抗争1.南宋政权的军事制度和经济状况2.明初政权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发展3.明朝农村经济和新式工业的发展4.明朝的海外贸易和东南亚政权的建立5.明初政权的衰败和诸夏的抗争九、第九单元:明朝政权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1.明朝的中央政权的动荡和地方割据的兴起2.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整顿3.清朝的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4.清朝对西方文化和科技的接触和影响5.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启示以上是部编版历史全册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该教材的各个单元的重要内容。
大学思修复习提纲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1、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a.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b.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c.更新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创新、全面的新的学习观念d.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e.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f.虚心求教,细心体察g.大胆求教,积累生活经验2、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2)道德: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关系:a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b.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c.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推动思想道德的传播与践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如何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大纲(说明:本大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按教材章节顺序编排;第二部分将课程内容综合后排列;第三部分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I.(绪论、第一、二章)一、填空题:1.中外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和外国政治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
3.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4.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5.【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该帝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6.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7.中世纪社会突出的特征是【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
8.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A D C B C C B A B D D D】1.()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B.经济思想C.社会思想D.文化思想2. 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A.治国之道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3.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
A.表象和实际B.片段和部分C.本质和规律D.宏观和微观4.()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
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A.斯多葛B.柏拉图C.莫尔D.圣西门5.()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B.《政治学》C.《荷马史诗》D.《法律篇》6.公元前509年,雅典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一:解释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二:龚自珍如何揭示清末衰世的?第一,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第二,揭露封建官僚的昏庸腐朽第三,抨击了清代的汉学、宋学以及腐败的科举制度。
第四,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三:试述龚自珍的改制思想在三大领域是如何进行的?第一,在经济上,针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力图调整封建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缓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
第二,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力,加重内外大臣的权力,并改变君臣相见的礼仪。
加重大臣的权力;改善君臣关系;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
四:林则徐民惟邦本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1、相信“民心可用”:注重水师训练和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外,还鼓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
(“由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或由府县雇觅壮丁以资捍卫”。
)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人民群众勇敢杀敌。
(号召沿海居民“群相集议,购买器械,聚合丁壮,以便自卫。
如见夷人上岸滋事,一切民人各准开枪阻止”。
)2、主张“藏富于民”:“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蓄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
”3、改革措施财政方面,他主张由官局先铸银钱,在民间流通使用;主张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允许华人出国经商,与洋商争利;漕运方面,提出“官督帮收”等办法以革除积弊外,又提出利用商人的“沙船”雇佣沿海渔民运送漕粮,使官运与商运并行;开发矿务方面,林则徐上奏建议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
五: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六:简述魏源的人才思想A.强调人才的重要性B.人才的标准第一,必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要能愤恨外国侵略者,忧国忧民。
第二,必须掌握先进的军事技术,要能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
第三,必须具有求“实”的精神,勇于参加实践C.发现、选拔、使用人才的方法第一,必须要有爱才、求才的满腔热情。
第二,要善于广开言路。
第三,要有用人的胆识,知人善任。
第二章一:简述洪秀全的平等思想一)反映农民要求的平等思想1、从宗教的角度阐述自己的平均平等思想2、提出争取经济、民族和男女平等的思想3、在国家间的关系上,也坚持平等的原则二: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1、规定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具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2、规定了农民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3、规定了农民政权的组成三:从正反两面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积极性:1、平均财富的改革方案,表达了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所有制的大胆否定。
2、乡官制的推行对于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局限性:1、《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国难以实现。
2、《天朝田亩制度》要求消灭一切私有制,平分所有人的财产,这必然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失去他们的支持。
四:《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1、政治方面(1)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建设地方政权。
具体:加强中央集权,主张“禁朋党之弊”。
重视地方各级的政权建设(2)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国家。
具体: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主张建立监察制度:(3)主张以法治国。
立法的内容和原则:在政治方面,强调法律要为巩固中央集权服务;在经济方面,提出运用法律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出“德化于前、刑罚于后”的基本原则。
国家的立法和司法要有稳定性和实效性。
2、经济方面《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具体措施(1)主张“兴宝藏”,鼓励民间开矿设厂。
(2)主张“兴器皿技艺”,发展近代工业。
(3)主张“兴银行”,发展财政金融事业。
(4)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
(5)主张发展邮政通讯事业。
(6)反对奴隶劳动,主张雇佣制度3、思想文化及社会改造方面把基督教只是作为一种信仰来看待主张改造旧的社会习俗:(二)对《资政新篇》的评价《资政新篇》是洪秀全“旨准颁行”的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对于其中的内容,洪秀全均仔细推敲斟酌但是,洪秀全对于其中的某些条款也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进步性: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中国摆脱封建主义、走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的大趋势。
局限性:没有触及到农民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土地问题。
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本质。
没有付诸实施的原因:其一,当时天国正处于战争时期和战略防御阶段,当务之急是打退清军的猖狂进攻,挽救危局,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按照《资政新篇》搞建设。
其二,天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离心倾向和不团结现象。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当时中国没有出现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和客观的物质条件。
第三章一:解释洋务思潮:是在朝洋务派官僚和在野的爱国改革派共同参与、上下呼应、左右逢源的一种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思潮。
洋务思潮包括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两派的思想二:洋务派与顽固派论争的内容及结果第一次论争:关于在京师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的论争。
第二次论争:关于修筑铁路的论争。
三:洋务论者的左右翼分别由哪些人组成,他们的基本分歧是什么?顽固派的组成:一些权位显赫,对朝政有重大影响的重臣。
如,倭仁、李鸿藻、徐桐等;在朝任职的一些左右朝议、纠弹疆吏的上中级京官,如刘锡鸿、文悌等;地方上有势望的士绅,如叶德辉、王先谦等;一些迂腐的封建书生,如曾廉、朱一新等。
早期维新派: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和魏源等先辈的民本思想;70年代,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连发三篇以“重民”为题的社论,提出“与民共治”,“与民共利”的思想。
其他早期维新人士也大发“重民之论”,有的甚至提出近乎西方的“主权在民”观点。
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延柟《合省国说》洪仁玕《资政新篇》左右两翼的基本分歧:1、重官还是重民2、以政治改革为本还是以练兵制器为本洋务派官僚重官,为了治国强兵,始终把练兵制器作为洋务事业的出发点和重点。
早期维新派重民。
四:早期维新派所讲的“民”是指的谁?他们的重民思想包括哪些?民主要是指从事新式工商业的“商民”,即由地主、官僚、旧式商人或买办转化而来的早期民族工商业资本家。
重民思想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与民共治”。
二是:“与民共利”。
五:试述洋务思潮的左右两翼组合和分解的原因。
右翼:洋务派官僚,真实遵奉中体西用原则,绝不会以“西用”而损害“中体”,对“中体”的维护远重于对“西用”的采纳。
左翼:早期维新派,把“中体”和“西用”并重,随着思想的发展,甚至更看重“西用”。
民间资本主义发生时力量弱小,经验缺乏,独立发展困难,虽然担心和不满“官”的把持和侵蚀,但无可奈何,不得不指望“官为扶持”。
由于左右两翼的这种微妙的依违关系,如果两方意见分歧时,左翼多采取温和的建言形式,而少采取论战的姿态,思想的攻击性较小。
中法战争后何启、胡礼垣发表《曾论书后》,批评曾纪泽“以后为先,以本为末”。
康有为第一份《上皇帝书》上海格致书院开课堂政论先声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资本主义开始获得比洋务企业更迅速的发展。
维新思想不断升华,从洋务思潮中脱颖而出。
早期维新派开始挺身到了历史的前台。
第四章一:戊戌维新思潮包括哪些内容?1、变法图存论。
只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
2、全变求强论。
3、进化史观(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严复引进的进化论4、民权观。
介绍卢梭的天赋人权论5、批判封建纲常。
二:简单叙述维新派与洋务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双方立场一、要不要变法(顽固派和洋务派坚持维护封建制度。
维新派坚持进化论观点)二、要不要伸民权(顽固派和洋务派认为宣传民权会引起祸乱。
以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来鼓吹民权)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
(顽固派:科举制度是保护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制度的根本途径。
维新派兴办学校是散布“邪说”,“名位培才,实则丧才”。
维新派:要变法维新必须废八股,兴学堂,重西学,开民智。
)三:解释“通三统,张三也”所谓“通三统”,是说夏、商、周三代,每代的出现都是各自受命于天,自成为一统,各自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三代不同,当因时变革,决非沿袭旧制,一成不变。
所谓“张三世”,是说社会的发展,按先后次序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由乱而治,愈变愈进步。
四:简述康有为的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变法的依据——法弊国亡与时代嬗替.法,指中国历代一脉相承的封建典章制度。
康有为第一次以西方的入侵为界限,将历史划分为两大时代:“一统垂裳”的时代和“列国并立”的时代。
中国若仍处于前一时代,旧的治势治法也许还可以保持不变,但随着后一时代的到来,中国如仍然守旧不变,势必在列强的逼迫下和争夺中“四分五裂”。
因此,中国若要图存,必须变法。
变法内容的确定——富强方案与变政蓝图。
在一至四书中,康有为设计的是一个针对封建“弊法”的新法方案。
首先是富国之法。
其次是养民之法。
第三是教民之法。
第四是变通“国政”之法。
第五是整修兵备之法。
这是怎样一个“新国”和“新世”呢?一是定三权以变政体。
这是变政的首要目标。
二是立宪法以改国宪。
在三权中,康有为着重突出“立法官”或“议政官”的作用。
三是设议院以行民权。
这是变政的根本任务。
变法方式的选择——改善君权与君臣结盟1、“君权变法”,就是他所选择的变法方式。
承认君主对变法起决定作用,是康有为“君权变法”的前提。
2、改善君权一直是康有为“君权变法”的重要内容。
3、于改善君权之外,对君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求君主“开制度局”,直接依靠维新派变法,并由维新派掌握新政的领导权。
第二,要求君主坚决打击顽固守旧势力,扫除维新变法的障碍。
上述要求的提出,就把“君权变法”由君权自身的改善变成了君主与维新派的结盟。
五:简述梁启超的新民学说的主要内容(1)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梁启超的立论根据有二:一是关于“内治”;二是关于“外交”。
梁启超认为,政府官吏是国民的一份子,国民的素质不高,来自国民的官吏,其素质也很难望其高。
(2)新民必须提倡新道德。
梁启超把道德区分为公德与私德。
私德,指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公德,则是指处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
私德是公德的基础,公德是维系社会的根本。
梁启超是从公德和私德两个方面入手来培育公民的新道德。
(3)新民应当具备国家思想和政治能力。
什么是国家思想?梁启超的界定是:“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曰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曰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曰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
”有四大原因导致中国人政治能力缺乏:首先,是“由于专制政体”;其次,是“由于家族制度”;再次,是“由于生计问题”;最后,是“由于丧乱频仍”要增强国民的政治能力,首先要增强“中等社会”尤其是有志救国者的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