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
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心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土地:指大气对流层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气候、地貌、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以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土地类型:是由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遵循各自的分异律,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组成。
土地资源类型: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资源调查: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为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高低或土地生产力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适宜程度。
比配(match):将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评价: 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
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土地等级,通过划分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2、土地的涵义: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不同与土壤、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
综上所述,可简述为: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3、土地与土壤的区别(1)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2)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4、国土:是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的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6*、土地的资源属性(土地具有的特征):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时间的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7*、土地的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8、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Ⅰ、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组成要素、地学组成要素、水文组成要素、植被组成要素、土壤组成要素。
(1)、气候组成要素包括:光照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
(2)、地学组成要素包括:地质构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表物质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土地资源管理学学期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2.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1.耕地的概念2.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3.地类认定的基本原则4.几种主要地类的认定(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滩涂等)5.几种主要地类表示符号(水田、旱地、水浇地、果园、茶园、其他园地、有林地、灌木林)6.几种行政界线表示符号(国界、省界、地市界、县界、乡镇界、行政村界、村民小组界)7.土地权属的四种确权方式8.简述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调绘的两种方法(综合调绘法、全野外调绘法:区别与特点)9.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基本要求10.最小上图图斑面积11.耕地坡度分级类别12.面积量算基本原则13.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第三章城镇地籍调查1.地籍的概念和分类2.宗地的概念及其编号3.地籍街坊的概念4.地籍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其中,权属调查中实地调查包括哪五项工作。
5.地籍图上的要素有哪些?6.什么是土地勘测定界?第四章土地质量评价1.城镇土地等与土地级的区别2.城镇土地定级中土地分为哪四种用途?3.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包括哪四个方面?4.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功能分、作用分、因素分、单元总分值5.简述商服繁华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6.简述道路通达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7.城镇土地定级因素中的面状因素和点线状因素的区别8.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第五章土地权利登记1.基本概念:土地产权、土地它项权利2.土地抵押权与土地典权3.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和使用权制度。
土地资源学重点
一、填空题(20分;2分×10)1.土地的自然属性?P4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2.影响土地资源的主要气候因素?光照资源(太阳辐射)热量资源(温度)降水资源风力资源3.我国光照强度的表示方法?在我国,一般多以日照时数表示。
4.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5.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P211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6.土地具有哪些生态功能?A答案:净化功能;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能的功能;承载功能;养育功能;交换功能B答案: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7.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
(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百度8.地表岩石的分类?地表岩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9.一般农作物的最佳耕层厚度?20cm左右10.土地评价的类型?按评价的途径分:直接评价、间接评价;按评价性质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按评价目标和内容分:单项性评价、综合性评价11.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12.确保人类粮食需要的最根本途径?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耕地的产量。
13.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纲、级、亚级、单元。
14.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主要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
(利用?资源?不确定)15.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分级?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地方、限区、相作为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16.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二、名词解释(20分;4分×5)土地类型:广义:是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它包括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此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和动态演替机制和规律等。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和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辨析、论述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资源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3s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法2.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有或集体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及部分处分的权利。
3.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1)一般因素:①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②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密度状况。
③土地市场发育完善程度完善的土地市场,不仅包括一级市场(出让),还应考虑二级、三级(转让),市场体制健全完善。
(2)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指土地资源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这些条件对土地资源价格水平有决定性影响。
(3)个别因素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
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和地价差异的重要因素。
包括:土地使用条件,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土大小、形状4.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哪三级分类制(1)土地纲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 12(2)土地类大(中)地貌类型 105(3)土地型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5.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采取哪五级分类制(1)土地纲:以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素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
(2)土地类:在土地纲内具有相同地貌类型的一类土地,其分类以综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岩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3)土地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土地分类单元,在土地类内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4)土地相:具有相同景观(地形、岩类、土壤、水文、植被)相对一致的一组土地,根据土壤类型、植被群落或利用方式差异划分(5)土地面:土地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是具有相似生产潜力的一片土地,分类依据为土种、坡向、坡度。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自然要素(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和人类过去、现在及将来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是泛指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土地和行政上管辖的土地以及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土地。
(狭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时间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建设所利用并能创造明显经济效益的土地。
)3.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4.土地类型:指地球陆地表面有规律分布的,不论面积大小,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5. 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地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
6.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
7.土地经济区位: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的差异。
8.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9.土地类型正向演替:在顺应自然发生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土地类型向维持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
10. 土地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1.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者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12. 水土流失:指地表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分离、破碎和运移的现象。
13.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14.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也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
土地资源复习题
名词解释: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填空: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土地)系统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2 土地的资源特性包括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3 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4 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5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6 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7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8 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9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10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11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简答题:1 土地的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质量的动态性,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7、土地的社会性第二章:填空题: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2光照对土地而言,主要是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3地貌类型按地貌形态可粗略分为平原、丘岭、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4平原可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滨海平原等5我国著名的冲积平原有: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6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7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8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表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9新构造运动的结果,造成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局势10在一天之内,夜间的总辐射为零,正午最高;一年之中,夏季的总辐射最高,冬季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简答)5、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主要二级学科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土地管理学四者关系: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
6、有关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填空)土地资源伦理观,土地资源系统理论,土地资源过程理论,土地资源价值理论,土地资源辩证理论,土地资源产权理论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填空)1)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2)社会经济要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技术、经济有哪些要素:影响土地资源社会属性的因素人口、土地制度、社会需求、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影响土地资源经济属性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影响土地资源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2、气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m高空以下的对流层的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填空)气候要素是地带性因素光照和热量的三大指标:光照强度、长度、时间3 、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填空)4 、填空)衡量热量的指标:(1)温度:≥0℃温度:一般代表了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如春小麦(春小麦适宜在无霜期为120天~150天,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
≥5℃、≥10℃、≥15℃。
(2)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起到连续小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止的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的和,称某一温度的积温。
相似的积温在不同地区存在不等效问题●农业常用≥10℃积温。
一般代表了喜温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如玉米、棉花。
二者的积温数分别代表现两种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
我国平均为1600-9000 ℃。
(3)无霜期:每年初霜期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它与温度生长期有关,但是两者并不相同。
❖农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0℃——农耕期。
土壤开始解冻,田间作业开始。
耐寒作物(春小麦、莜麦、马铃薯等)≥5℃——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
喜凉作物(柑橘、油茶等)≥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
喜温作物(米、棉花等)5 、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填空)400mm等降雨量线——自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
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旱作农业区800mm等雨量线——东自青岛起,向西到淮北,然后循秦岭经川西到青藏高原东南角。
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6、土地地貌指标: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填空)7、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填空)7 、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简答)(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质1、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植被是二氧化碳贮存库和调节器,释放氧气;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降低噪声,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污染。
2、防风固沙,改良土壤•降低风速、改变风向与风沙流结构,林网内的沙尘减少80%,大气混浊度降低35%。
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粉粒和粘粒,改善土壤结构,形成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肥力特征。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截留大气降水,减缓水滴的下降速度,减轻降水对地表的激溅侵蚀,减少地面径流。
同时,植被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和对地表的保护,加强了土粒之间的固结程度,使地面径流流速降低,土壤人渗增加,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径流量,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减轻土壤侵蚀强度。
2.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9.森林土(发育完善):有机物残落层、腐殖质表土层、沉淀心土层、母质层。
(填空)耕作土(比较完整):耕作层、犁底层、母质层。
坡地没有犁底层和心土层。
(填空)10.(记住)有明显的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热量)、经度地带性(降水)和垂直地带性(温度、降水)。
11.生物多样性:狭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广义的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12.(记住)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其中的生境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统要素之一的无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水文等。
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3.(掌握、重点)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或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
或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4.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15.土壤要素特征A、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B、土壤的综合性状综合(a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含量和组分b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的含量、土壤水分的排泄与补给c土壤的适宜性)C、我国土壤的分布16.土地报酬递减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就会递减的现象。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1、土地分类、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演替的概念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并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土地类型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地理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当各种自然,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时间到达某一时段时,土地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由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2 、土地类型演替的分类:根据演替原因分为:自然演替、人为演替;根据演替性质分为:时间演替、空间演替;根据演替过程分为:节律性演替、非节律性演替;根据演替方向分为:正向演替、逆向演替3、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辨析题(1)基本概念(2)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资源的分类,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4)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5)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4.土地类型命名法(填空)(1)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三命名法。
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如草灌丘坡地、黄红壤山坡地;地貌命名法,如丘陵、山地等。
(2)群众习惯的名称。
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田、坑田等(3)利用方式+覆盖特征命名。
耕地、林地、牧草地等(4)用地名+土地类型命名.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
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统”4.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包含哪些土地类型,它们各占多大面积比例,即某区域与同级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关系.常用如下一些数量指标来表示:1)面积比2)频率比3)分异度4)多样性指数5)优势度3、国外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
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
澳大利亚: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英国:土地系统,土地面,土地素4 、我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及依据:土地纲:以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子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积温和干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