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特性及规律研究
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与预测研究
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与预测研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出行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出行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进行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与预测研究,对于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出行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是研究城市居民出行行为、交通工具选择和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对城市交通出行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和规划。
1. 出行方式选择特征分析不同城市居民在面对交通出行时的出行方式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则更倾向于使用私人汽车。
通过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特征分析,可以了解到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和需求,从而为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提供依据。
2. 出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城市交通出行的时间分布特征对于交通拥堵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早高峰和晚高峰是城市交通流量集中的时段,而平峰时段交通流量相对较少。
通过对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特点,为制定交通拥堵缓解措施提供借鉴。
二、城市交通出行预测研究城市交通出行的预测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历史数据和交通出行规律的分析,利用相关的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出行情况。
城市交通出行预测研究对于交通规划和调度具有重要作用。
1. 交通流量预测交通流量预测是城市交通出行预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历史交通流量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内的交通流量情况。
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2. 交通拥堵预测交通拥堵是当今城市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数据和路网状况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交通拥堵的发生情况,为制定交通拥堵缓解措施提供依据。
混合交通现象调研思考十
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不当
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混合交通现象的出现,如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信号 灯设置不科学等。
混合交通现象的影响
交通安全问题
混合交通现象可能导致交通安 全问题的加剧,如机动车与非 机动车或行人的碰撞事故,以 及机动车之间的追尾事故等。
车的发展。
社会变迁对混合交通现象的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出行需求将发生变化。老年人 出行更加频繁,公共交通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将更受 欢迎。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压力也将 增大。为缓解城市拥堵,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 绿色出行。
消费习惯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然 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汽车 、电动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将更受欢迎。
环境变化对混合交通现象的影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交通系统产生影响。极端天气 事件如暴雨、洪涝等将增加道路维护和交 通管理的难度。同时,高温、寒冷等极端 天气也将影响出行方式和出行需求。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恶化将增加人们对低碳出行的 需求。政府需要加大对环保措施的投入,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步行和自 行车等。
例如,某些高速公路下道口与城市道路交汇处 缺乏明确的交通标志,导致驾驶员在高速行驶 状态下无法及时判断车道变化。
建议:加强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对车 道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意识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混合交通现象典型案例 分析
混合交通现象调研思考
优化交通布局
合理规划道路布局,设置 专用车道和信号灯,提高 道路通行效率。
制定长远规划
政府应制定长远的城市交 通规划,合理布局公共交 通设施,减少混合交通现 象的出现。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增加公交线路
政府应增加公交线路,提 高公共交通覆盖率,方便 市民出行。
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加强公交车辆的维护和保 养,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 通。
混合交通现象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干 扰,导致交通运行效率下降,安全风险增加。
混合交通现象的分类
根据交通工具类型和运行环境的不同,混合交通现象可以分 为城市混合交通、公路混合交通、铁路混合交通等。
城市混合交通是指在城市道路上不同类型和速度的交通工具 共同运行的现象,公路混合交通是指在公路上不同类型和速 度的交通工具共同运行的现象,铁路混合交通是指在铁路上 不同类型和速度的列车共同运行的现象。
提高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措施
提高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提高交通设施建设 质量、推广节能环保车辆等。
提高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挑战
提高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 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交通绿色化的挑战
交通绿色化面临着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
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实现交通多元化发展
1 2 3
交通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多样 化,实现交通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 的必然要求。
交通多元化发展的措施
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数据分析与交通拥堵预测
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数据分析与交通拥堵预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困扰,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和交通拥堵的预测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交通拥堵的预测模型。
一、交通流数据分析1.1 数据采集交通流数据的采集是进行交通流数据分析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GPS定位等。
传感器可以通过感知车辆的速度、车道占有率等指标来获取交通流数据;摄像头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车辆的数量、车辆类型等信息;GPS定位可以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采集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去重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获取更全面的交通流信息;数据挖掘是指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性,为交通拥堵预测提供依据。
1.3 数据分析方法在交通流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空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对交通流数据的统计指标进行计算,如平均速度、车辆密度等,来揭示交通流的特征;时空分析可以通过对交通流数据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如交通流的高峰时段、拥堵路段等;机器学习可以通过对交通流数据的建模和训练,预测未来的交通拥堵情况。
二、交通拥堵预测交通拥堵预测是基于交通流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交通拥堵情况。
常用的交通拥堵预测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
2.1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的方法。
通过对历史交通流数据的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情况。
第混合交通现象调研思考
04
混合交通现象的解决策略与建议
政策建议
制定严格的交通规则和法规
01
加强对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的惩罚力度,例如对违反交通规则
的行人或司机进行罚款或社区服务等。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混合交通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02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混合交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
地解决相关问题。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
03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混合交通现象,例如合理设置行人道、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混合交通的治理,形成合作 共赢的局面。
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在制定有关混合交通的政策和规划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以确 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开展合作研究
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混合交通相关的合作研究,以 提高解决混合交通问题的效率和成果。
05
结论与展望
城市空间布局
混合交通现象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了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交通的需求,城市空 间布局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如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步行道等。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混合交通现象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类型交通的需求,城 市交通基础设施需要更加完善,如建设更多的公共停车场、公交车站等。
需要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混合交通现象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研究每一种因素的影响 程度和作用机制。这样可以为制定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的处罚力度。
03
交通事故处理
混合交通现象对交通事故处理产生了影响。由于不同类型的车辆和行
人在混合交通中容易发生事故,因此交通事故处理需要更加及时、公
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
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探究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理论,以及几种常见的交通流研究方法。
一、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理论1. 交通流的定义交通流是指在同一路段上行驶的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特性的统计量。
交通流理论是使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交通流动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 交通流的性质(1)密度:指单位长度内车辆数的多少,通常用车辆数/km来表示。
(2)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通常用km/h来表示。
(3)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道路的车辆数量,通常用辆/h来表示。
(4)延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时间和行驶过程所需最短时间的时间差。
3. 三种基本交通流模型(1)第一类模型:速度—密度关系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车辆运动的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它是由新二元线性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阻塞模型等多种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拟合得到的。
(2)第二类模型:速度—流量关系模型该模型描述车流量变化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在某一路段上,当车流量比较大时,车辆的速度就会减缓,当车流量较小时,车辆的速度则会加快。
(3)第三类模型:密度—流量关系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车道流量和车道密度之间的联系。
当车辆密度达到一定值之后,车流量就不再增加,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二、交通流研究方法1. 观测法基本思想是观测交通流的运动过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这种方法可分为直接观测法和诱导观测法两种。
直接观测法是在现场对交通流进行观测,然后产生一个交通流的研究结果。
该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诱导观测法是在车辆通过某一个路段时,通过对车辆进行卡口抓拍,观测车辆的速度、流量、密度等参数,这种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也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方法。
城市交通流混沌特性的研究-II相空间嵌入维数的确定
城市交通流混沌特性的研究——II 相空间嵌入维数的确定张立东1,杨子江1,李勇2,毛玉明31山东省计算中心,济南(250014)2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济南(250014) 3山东轻工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100)E-mail :zhangld@摘 要:在研究了交通流相空间重构的嵌入延迟的确定问题基础上,以P G −算法和Cao 算法研究了交通流相空间的嵌入维数确定问题.首先,介绍了P G −算法和Cao 算法研究问题的思路,然后以济南市实际交通流量为对象,分别以上两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给出了济南市交通流混沌相空间重构的嵌入维数的参考值. 关键词:交通流时间序列;混沌相空间;嵌入维数;P G −算法;Cao 算法 中图分类号:U491.1 TP39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一般认为,如果重构相空间的维数足够大,就可以刻画出系统的奇异吸引子,揭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展示的系统运动规律.常用的计算相空间嵌入维数的方法主要有[1]:饱和关联维数法(P G −法),伪最近邻域法,真实矢量场法,Cao 方法等.其中,伪最近邻法的阈值选择困难,而真实矢量场法在判断平均方向矢指标随嵌入维数变化是否收敛方面,缺乏较客观的定量准则.本文是在“城市交通流混沌特性的研究—I 相空间嵌入延迟的确定[2]”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P G −算法[3]和Cao 方法[4]在确定城市交通流混沌相空间重构过程中嵌入维数的计算中的应用.1. 算法描述1.1P G −算法1.1.1−∞范数设n 维欧氏空间nC 上有变量X ,Y 如下:nn C x x X ∈⎥⎥⎥⎦⎤⎢⎢⎢⎣⎡=M 1,n n C y y Y ∈⎥⎥⎥⎦⎤⎢⎢⎢⎣⎡=M 1(1)则−∞范数为[5]:||max ||||1i i ni y x Y X −=−≤≤∞(2)1.1.2算法步骤P G −法的主要思想是选择不同的邻域半径r ,分别计算相应的)(r C n ,将这些不同的r 和)(r C n 代入下式:r r C D n log /)(log =,可拟合出m D .增加m ,求出m D 的饱和值D .根据12+≥D m ,可确定合适的系统嵌入维数m . 具体算法步骤可以描述为:(1)给定描述向量是否有关联的正数r 的变化范围,规定凡是距离小于该给定正数r 的向量,皆称为有关联的向量.(2)依下式(3)计算有关联的向量对数,即它在一切可能的2M 种配对中所占的比例,即关联积分;∑=−−=Mj i n j X i X r Mr C 1,2||])()(||[1)(θ本课题得到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6R00042)的资助。
城市交通流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城市交通流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优化城市交通,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城市交通流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城市交通流分析城市交通流是指通过城市某一交通网络的车辆或行人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交通流,下面将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路段通行能力路段通行能力是指某一路段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承载的最大交通流量。
通常,路段通行能力包括瓶颈部分、非瓶颈部分以及瓶颈部分的初始和最终运行速度等因素。
如果某个路段的通行能力小于实际交通流量,那么就会造成拥堵。
2. 交通组织形式交通组织形式指的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如信号灯、天桥、地下通道、人行横道、交通警示标志等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城市交通流向,以达到优化交通的目的。
3. 路口流量控制路口流量控制是指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流进行控制,以保证交通流在路口处可以有序地通行。
常见的路口流量控制措施包括限制车速、分级通行、交替放行、绿波带、分时段控制等等。
二、优化城市交通的策略了解了城市交通流的特点和规律,下面将提出一些优化城市交通的策略。
1. 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规划,包括路网布局、道路建设、交通拥堵缓解、公共交通发展等方面。
一份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使城市交通更加发达、便捷、安全,同时还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公共交通的引导和优化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轻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运输效率。
因此,应该加强对公共交通的引导和优化,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3. 进行流量控制针对路口容易造成的拥堵问题,应该加强对交通流量的控制,如采取限行、控速等措施,从而减少拥堵发生时的交通流量,保证交通流的畅通。
4. 车辆引导和服务完善通过引导车辆选择合适的道路和时间,可以有效减轻交通拥堵,同时,配合电子警察、城市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和司机的出行体验。
流动的特点与城市交通问题关系研究
流动的特点与城市交通问题关系研究流动是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人、车、物在城市中的移动和流通情况。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流动,而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状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流动的特点与城市交通问题之间的关系。
首先,流动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城市的人口众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因此,他们的出行需求也各不相同。
一方面,有的人通勤需求强烈,需要经常往返于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另一方面,有些人出行频率较低,他们可能出于休闲旅游或其他目的而在城市中流动。
这种多样性使得城市的交通网络必须要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这同时也增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难度。
其次,流动的特点之二是不规则性。
城市中的流动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每天每小时都有不同的人和车辆进入和离开城市,这种不规则性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的挑战。
首先是高峰期堵塞问题,由于很多人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出行,导致交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现象频繁发生。
其次是交通事故问题,不规则的流动使得交通之间的碰撞和事故可能性增加。
此外,城市中的突发事件,如天气变化、交通状况的突发变化等都会对城市的流动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最后,流动的特点之三是复杂性。
城市的流动不仅仅涉及人和车辆的移动,还涉及到货物的流通和物流运输等。
复杂的流动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和变量的影响。
例如,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和衔接问题,不同交通网络之间的互动和协调问题,还有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之间的协调等等。
这些问题使得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更具挑战性。
综上所述,流动是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特点与城市交通问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流动的多样性、不规则性和复杂性都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划来解决。
通过合理引导流动,优化交通网络,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的流动效率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流动的特点还导致了城市交通问题的高度复杂性。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混合车辆流模型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混合车辆流模型研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而传统的单一车辆流模型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混合车辆流模型,以期找到更优秀的解决方案。
一、混合车辆流模型的定义混合车辆流模型是指各种类型车辆混合的车流模型,包括汽车、公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在内。
而传统的单一车辆流模型仅涉及到一种特定类型车辆的交通模型,忽略了其他交通工具的存在,无法全面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混合车辆流模型具有更高的综合性和适用性。
二、混合车辆流模型研究的意义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与混合车辆流模型研究息息相关。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汽车、公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纷纷出现,不同交通工具间的协同效率和冲突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研究混合车辆流模型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混合车辆流模型还可以研究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协同问题,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混合车辆流模型的特点1. 多样性混合车辆流模型包含多种交通工具,在道路交通繁忙的城市环境下,这种多样性将成为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2. 复杂性混合车辆流模型的复杂性跟多样性息息相关。
多种类型车辆的交通特性不同,对道路和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多维度、多级别的混合车辆流模型。
此外,不同的交通工具可能存在冲突或协同问题,也需要采用差异化的策略。
3. 实时性混合车辆流模型需要具备实时性,及时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流量信息,根据路况变化及时更新模型,从而适应不同的交通状况。
四、混合车辆流模型研究的方法1. 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是混合车辆流模型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并进行不同交通工具的交互式分析。
在计算机模拟中,可以考虑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如天气、交通信号灯、车辆速度、车流量、车道变宽等,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及提高通行能力对策研究
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及提高通行能力对策研究摘要:城市主干线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各个道路上的车流需要在城市交叉口进行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车流量是其他交通道路流量的总量,同时由于在这个交叉口各个车流量所驶向的方向不一致,导致容易引发车流冲突和事故。
致使城市交通道路上的交叉路口成为限制城市交通路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城市交叉口交通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城市交叉口的流特性和通行能力。
关键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特性;通行能力;对策;研究随着现代城市交通堵塞情况日益严重,其中又特别是平面交叉的地带,大量的车流在这一区域进行汇聚,这也是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带,这些情况的发生促使交通拥挤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拥挤混乱的现状,对城市交通交叉口交通的流特性和提高交通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对我国城市交通进行准确、有效规划和设计,促使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1.在现目前随着我国提倡的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促使我国城市交通设计、规划时越来越受到交通部门对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人员的重视和激励。
同时我国城市居民运用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性。
因此我国城市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主要特征。
同时这种交通方式的运用促使我国城市交通成为以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与行人这三项为主体的现代交通状态,这就导致我国城市交通出现的堵塞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更加突出。
其中又特别是现代交通的交叉路口,这一交通区域成为各项路口车流的汇集地,由于我国现有的交通规则对这一区域不明确,促使这一区域与其他交通区域相比较更加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给交通正常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导致交通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堵塞。
2.衡量现代城市交通交叉口通行性能和对城市交通的控制效果,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交通交叉口的交通延误能力和通行能力这两项指标为主要判断依据。
中国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特性及规律研究
中国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特性及规律研究丁晓琳 王 莉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正处于交通问题大爆发的成长期。
对于有“自行车王国”之称的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来说,由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流构成的混合交通流造成的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混合交通流的特性和规律,对于解决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十分重要。
一、混合交通流的特性11混合交通流是定向的混合交通流体由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和人流中的两种以上混合而成,道路上定向位移形成的运动流体,称为混合交通流。
该流体在同一时间或相似的交通条件下,由于构成不同,其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方向和不同车道上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据1996年4月10-14日北方交通大学“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优化模型”课题组对北京市西单路口和美术馆路口不同时点(7:30-8:00,8:30 -9:00,10:30-11:00)、不同方向(同一时点左转、直行、右转、红灯右转)的混合交通流调查分析,其混合交通流有以下特征:(1)混合交通流中客运流占有绝大比重,机动车流中小汽车占很大比重。
如7:30-8:00小汽车占68◊,其中小汽车直行占机动车流的62◊、右转车占88◊、红灯右转占100◊;8:30-9:00小汽车占机动车流的73◊,其中直行占58◊、右转占100◊、红灯右转占86◊;10:30-11:00小汽车占机动车流的83◊,其中直行占71◊、右转占96◊、红灯右转占94◊。
(2)不同时点车流结构不同。
7:30-8:00为自行车流、人流高峰,此时段自行车流为8:30-9:00的4倍。
小汽车流在主要路口、路段,几乎全天都处于高峰,其中出租汽车占40◊以上。
(3)有地下人行通道的路口,人流被分流,干扰减少。
如西单路口混合交通流中没有人流,干扰很少,而美术馆路口7:30-8:00为人流高峰,干扰很大。
(4)美术馆、西单路口非机动车流中,95◊以上为自行车流,高峰期为7:30-8:00。
21混合交通流是交通流量、流速、密度及结构的四元流体1955年,英国科学家莱特希尔(L igh till)和维特曼(W h itm an)曾应用流体力学模拟理论,将交通流比拟为液体流研究,提出了流体动力学在交通流领域的模拟理论,但其研究对象限定为单车道、单一车流。
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
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对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特别是对行驶在双向两车道而大型车又占有较大比重的混合交通流进行了仔细研究,分析了其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乌尔禾区的道路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通流特性;通行能力Abstract: Articles by mixed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for two-way two-lane while traveling in big cars a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mixed traffic flow has been carefully studied, analyzed its highways and urban roads on the actual impact of capacity, and this is the basis for the Urho area road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Keywords: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traffic capacity1研究背景当前,我国位于偏远地区由厂矿带动而生成的小城市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壮大,城市人口也激增,同时产生的交通量也水涨船高。
而这些城市的小型车交通流与用于厂矿货运的大型车流形成了冲突,穿城而过的道路拥挤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通往厂矿企业的道路修建年代久远,等级不高,这些道路上的车流不仅在过境时对城市道路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道路本身通行能力也受到严重干扰。
因此,对其做出一定研究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当前汽车发展趋势趋向于两个极端:一是微型化,体积更小,质量更轻,;二是巨型化,“身躯魁梧”,容量更大。
汽车的这种发展趋势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道路上的交通流发生严重变化,这种情况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换算系数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着手开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及提高通行能力对策研究
作者: 徐秀妮
作者机构: 陇东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出版物刊名: 智能城市
页码: 106-10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0期
主题词: 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特性;通行能力;对策
摘要:城市干线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重要节点,各相交道路上的车流需在交叉口进行转换,其流量为各相交道路路段上的流量之和,且各方向的车流还会引起车流冲突。
因此,交叉口往往成为制约城市路网通行能力的瓶颈。
在阐述了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性,分析城市交叉口的主要设计元素,提出一些提升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对策。
混合交通
2.对运行速度影响大,通行能力源自低混合交通中速度相差悬殊的各种车辆混杂行驶,其横向相互干扰很大,大大压抑了汽车的运行速度,迫使公 路通行能力下降
3.提高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与行车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对我国二、三级公路的调查表明:运输成本的增加几乎与行车速度 的降低成直线关系。在混合交通中,横向干扰迫使行车速度下降,汽车行驶单位公里燃料消耗就增加了。
3.公路两侧街道化、城镇化严重。我国的公路在修建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经济利益的考虑多使 公路穿过街道,即使有些公路没有从城镇中通过,遵守了“近城不进城”的要求,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 其城市建设还是越来越靠近公路,甚至将公路作为城镇的街道使用。这种街道化、城镇化现象在各个地方已经变 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在这些路段大量的农用车参与客、货运输,加上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规则 知识缺乏,无视交通规定,对行车的横向干扰非常严重。各种交通方式在此汇集,交通冲突点多,交通秩序混乱, 交通管理困难,这是混合交通存在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特点
1.车辆相互干扰大,平均车速低
由于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充斥于同一条道路,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相对增大。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与小型汽车抢道行驶,见缝就钻,车辆的平均速度因相互牵制、相互影响普遍下降。大型汽 车的平均时速仅有30多千米,小型汽车也只有40多千米,城市街道如遇早晚高峰,车速还要低得多。
城市交通流分析
城市交通流分析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流则是城市交通的核心要素之一。
如何分析城市交通流,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对于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城市交通流展开讨论,结合理论和实践,深化对城市交通流的认识。
一、城市交通流的概念和特征城市交通流指的是城市道路网络中车辆、行人等交通要素在时空上的统计分布和运动状态。
城市交通流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城市交通流具有时空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其运动状态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时间、道路状况、交通信号等。
2.城市交通流的容量和质量是衡量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指标,交通流量的多少和交通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
3.城市交通流的模式和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和变化,如单向、双向、环线、辅路等。
这些模式和结构对交通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交通流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城市交通流分析是指通过对交通流量、速度、密度、容量、质量等指标的采集与处理,以及交通流场的模拟与仿真,对城市交通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城市交通流分析的方法与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交通数据采集,获取城市交通流数据,为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交通模拟软件和仿真系统。
交通仿真软件是通过对城市交通流场进行建模,采用仿真技术模拟各种交通情况,通过结果分析,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
3.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测量仪器。
通过交通监控设备、车载测速仪等测量工具,获取实时的城市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等相关指标数据,以便分析交通流动态性。
三、城市交通流分析的应用与实践从城市交通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交通流分析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公共交通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流量多元化的需求。
行人疏散的动力学及混合交通流中同步流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行人疏散的动力学及混合交通流中同步流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的人口和车辆数量越来越多,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其中,行人疏散和道路交通流量的处理成为了城市交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人群聚集、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如何高效快速地疏散行人,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交通阻塞,成为了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
同时,在城市中,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并存,形成了混合交通流。
如何在混合交通流中控制行人流量,使其不与车流相冲突,保证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流畅,也是城市交通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行人疏散的动力学及混合交通流中同步流特性,探索行人和车辆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人疏散的优化方法,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目的:研究行人疏散的动力学机制,分析行人流的特性,探索行人疏散的优化策略。
探究混合交通流中的同步流特性,研究行人和车辆交通流的相互作用,分析交通流量的影响因素,为混合交通流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1)行人疏散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特性研究通过实地观察、跟踪调查等方法,获取行人疏散的相关数据,分析行人流的特性。
结合流体力学、统计力学等理论,探究行人疏散的动力学机制和特性,提出优化策略。
(2)混合交通流中的同步流特性研究建立混合交通流运动方程,研究行人和车辆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交通流量的影响因素。
探讨同步流的形成机制和特性,研究同步流对交通流的影响。
(3)行人疏散和混合交通流的优化策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分析,提出行人疏散和混合交通流的优化策略,探索行人流和车流的协调控制方法,优化城市交通流量。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方法:(1)实地观察和跟踪调查法:通过实地观察等方法获取行人疏散的相关数据,对行人流特性进行分析。
(2)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行人疏散和混合交通流的过程,分析其特性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特性及规律研究丁晓琳 王 莉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正处于交通问题大爆发的成长期。
对于有“自行车王国”之称的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来说,由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流构成的混合交通流造成的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混合交通流的特性和规律,对于解决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十分重要。
一、混合交通流的特性11混合交通流是定向的混合交通流体由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和人流中的两种以上混合而成,道路上定向位移形成的运动流体,称为混合交通流。
该流体在同一时间或相似的交通条件下,由于构成不同,其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方向和不同车道上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据1996年4月10-14日北方交通大学“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优化模型”课题组对北京市西单路口和美术馆路口不同时点(7:30-8:00,8:30 -9:00,10:30-11:00)、不同方向(同一时点左转、直行、右转、红灯右转)的混合交通流调查分析,其混合交通流有以下特征:(1)混合交通流中客运流占有绝大比重,机动车流中小汽车占很大比重。
如7:30-8:00小汽车占68◊,其中小汽车直行占机动车流的62◊、右转车占88◊、红灯右转占100◊;8:30-9:00小汽车占机动车流的73◊,其中直行占58◊、右转占100◊、红灯右转占86◊;10:30-11:00小汽车占机动车流的83◊,其中直行占71◊、右转占96◊、红灯右转占94◊。
(2)不同时点车流结构不同。
7:30-8:00为自行车流、人流高峰,此时段自行车流为8:30-9:00的4倍。
小汽车流在主要路口、路段,几乎全天都处于高峰,其中出租汽车占40◊以上。
(3)有地下人行通道的路口,人流被分流,干扰减少。
如西单路口混合交通流中没有人流,干扰很少,而美术馆路口7:30-8:00为人流高峰,干扰很大。
(4)美术馆、西单路口非机动车流中,95◊以上为自行车流,高峰期为7:30-8:00。
21混合交通流是交通流量、流速、密度及结构的四元流体1955年,英国科学家莱特希尔(L igh till)和维特曼(W h itm an)曾应用流体力学模拟理论,将交通流比拟为液体流研究,提出了流体动力学在交通流领域的模拟理论,但其研究对象限定为单车道、单一车流。
混合交通流是在多重路段、交叉路口、信号控制系统组成的路网下,不同时点的具有连续流和间断流特征的混合流体,涉及的因素众多而又错综复杂。
从参数或流体特征角度看,混合交通流具有交通流量、流速、密度、结构四元参数的流体特征。
31混合交通流流体间具有相互干扰性由于特大城市路面上运行的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及人流运行的速度、特性和目标各不相同,从而造成混合交通流中一个流体对其它流体的影响和干扰。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干扰的辐射性。
在混合交通流流体的流动过程中,当A流体对B流体产生干扰后,则B流体将向后面及周围的同类流体产生传递干扰,同时使干扰迅速向后面的混合流体传递,这就形成了混合交通流相互干扰的辐射性。
(2)干扰的延迟性。
在混合交通流中,直接手段干扰的流体以及手段干扰传递的其它辐射流体,都要相应改变其运行状态。
但是,前面流体的运行状态改变与手段干扰传递的其它流体运行状态的改变不具有同步性,后面流体运行状态改变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为当前面流体受总第89期 城市问题 1999年第3期到另一流体干扰改变运行状态时,需要有一个干扰传递的反应时间,也就是要有一个反应过程。
如果设干扰传递的反应时间为t,那么按排队顺序当第一个流体在t时间对干扰做出改变运行状态(减速、停车……)的反应动作后,其后面的第2,第3,第n个流体反应动作应在t,2t,n t之后进行,这就是混合交通流的干扰延迟性。
(3)干扰的制约性。
主要由速度制约和时空制约两部分组成。
速度制约是指在混合交通流运行状态下,当各种流体发生干扰时,其运行状态必须相应减速,以防止碰撞等事故。
时空制约是指在混合交通流运行状态下,为对付混合交通流间的干扰碰撞,保证每个流体与周围流体间要有一个空间进行自我调解、保护的时空制约性。
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的干扰辐射性、干扰延迟性导致干扰的制约性,混合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在特大城市的交通运营中带有极大的破坏性,其表现形式十分广泛、复杂,其中有很多随机因素,处理上有相当大的难度。
41混合交通流具有“整体观”的系统性混合交通流是在特定的城市道路运行的流体,该流体是由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区别的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集合而成的具有传导、位移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所以混合交通流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动态、静态两方面特征的复杂系统。
该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混合交通流与特大城市的路网结构、路段标准、路口能力以及城市交通控制、管理水平和外界环境密切联系,受多层次因素的制约。
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混合交通流系统的结构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系统必须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相协调。
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系统的系统特征表现为:(1)混合交通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通流体组成的系统整体。
(2)混合交通流系统内部各交通流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以使混合交通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通畅。
(3)混合交通流体具有十分复杂、多层次的状态结构特征:①混合交通流的实体构成包括:卡车、公共汽车、电车、自行车、公务及私人轿车、出租汽车、地铁及行人等,不同城市、不同地区混合交通流的构成有所不同;②同一城市不同路段、路口组成的路网混合交通流,是由连续流、间断流组成的具有动态、静态两方面结构特征的混合交通流体;③在道路上运行的混合交通流具有高峰、低峰和变化多端的不平衡状态以及因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状态突变,从无序到有序不断调整的耗散结构。
了解上述结构特征,对于调控混合交通流,使其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从无序到有序、减少干扰与阻滞,实现城市交通通畅、安全、低消耗、低公害、高效益,十分重要。
(4)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系统受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交通建设、城市规划、人口数量与构成以及对外交往活动等外部环境因素制约。
二、混合交通流的基本规律初步研究,混合交通流具有两个基本规律:11集聚性和均质性规律混合交通流的集聚性是由城市地域结构的结节性决定的,反映在城市地域上,则是某些点具有混合交通流相对较大的特性。
这些混合交通流相对较大的点称为集聚点,以这些集聚点为中心而形成的不同影响半径的范围称为混合交通流集聚点的吸引区。
由若干个集聚点可以联结成集聚线。
作为混合交通流形成的集聚点、集聚线,是城市交通结构的动态表征,如同人体的动脉一样,由集聚点联成集聚线,由集聚线两侧又放射出无数条支线,构成城市混合交通流的网络结构,覆盖着整个集聚点的吸引区。
混合交通流的集聚性是以固有的交通设施、交通方式结构为依托的。
在每一个交通集聚点的吸引区内部都有与吸引区功能相应的相对静止的稳定的交通结构,也可称之为与交通功能合理匹配的均质性。
特大城市混合交通结构的集聚性和均质性的综合表征就是形成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源。
混合交通源具有强烈的集聚性和分散性。
对大量的城市混合交通流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就可以描绘出集散的混合交通流规律。
从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的集散规律分析,我国特大城市先建设交通环线,再建设放射线的思路值得商榷。
如北京市在现有的城市地域和交通格局上,以旧城区为核心,在已建的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附近建立多个中心,以每个中心修建数条放射线,形成多中心、环线与放射线相结合的混合交通流渠道,将对北京市混合交通流的疏导起53中国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特性及规律研究重要作用。
21有序性和可控规律尽管我国目前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超饱和、运行不畅、梗阻现象时有发生,但就其全局和长期的观察,混合交通流体仍呈现有序性和可控规律。
其表现为:(1)存在自动调节的连续流和间断流规律。
连续流是指道路上运行的混合交通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使其运行停止。
但当混合交通流中各种流体相互干扰或某一流体自身发生干扰时,会产生交通流减速或排队等现象。
各种流体在道路上运行的规律,是不断地到达、暂停、又不断地离开再运行。
尽管道路上混合交通流构成的各种流体,都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即在每一个时点道路截面通过的混合交通流都不是一个固定的数,而是随机的未知数),但是,如果混合交通流量不大时,所有流体的运行又能做到及时到达、运行、离开,那么,道路上就不存在混合交通流的集结和排队。
只有当遇到瓶颈时,才会产生到达车流数量大于离开的车流数量,在瓶颈处发生交通流的集结和排队。
间断流是指混合交通流在道路运行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遇到交叉路口的各种交通标志或信号时,交通流运行便自行减速、停止而形成中断。
(2)特大城市混合交通流呈现无序多向流—有序单向流—无序多向流的规律性变化。
混合交通流的无序多向性,主要体现在道路的交叉口处。
当混合交通流通过路口截面的瞬间,便产生无序的多方向流,然后汇集成单一流向的流体在路段上运行,到下一个路口处又重新产生新的多向流体。
这样周而复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三、几点结论11道路交叉口是混合交通流关键的节点调控特大城市交叉口的位置和数量,是疏畅混合交通流阻滞的关键所在。
因为,当混合交通流体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产生分流点、冲突点和合流点,这三个特征点的存在,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其中冲突点的多少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最大。
当左转车流与直行车流发生冲突,流量越大,冲突点越多,截面的混合交通流膨胀越大。
因此,混合交通流疏畅的关键节点是道路交叉路口。
21交叉路口的数量和设置是城市整体交通通畅的关键道路通过混合交通流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不取决于区间段,而取决于交叉口的数量与设置。
例如:北京市道路交叉口的设置分为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两类。
立体交叉口,主要在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处及规划中的快速路系统的交叉口。
现有快慢完全分开的三层式立体交叉及快、慢道分开的两层立体交叉。
北京市现有92座立交桥,主要在二环、三环、四环与中轴线及9条放射线相交处。
平面交叉口,用于次干道和支路等一般道路相交处。
北京市约有1200个平交路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及二环路以内的地区,这是混合交通流量集中的地域,其中受信号灯控制的平交路口为470个。
对于人口众多、混合交通流量大、平面交叉口供给能力出现难以适应混合交通流需求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将特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转向有轨方向分流,尤其是向地铁分流,从而减少道路交叉口产生的无序多方向流量,减少路口的干扰和阻滞。
31人流应从混合交通流中分离在特大城市中,由于人口稠密,特别是在繁华地区,行人横穿街道形成人流与车流的冲突,既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的顺畅,又带来不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