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方案改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防治与监测方案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防治与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环境污染防治方案1. 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为了减少施工现场对环境的污染,建设单位应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例如喷雾系统、除尘设备、噪音控制装置等,以减少粉尘、噪音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
通过配置这些设备,可以在源头上进行治理,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
2. 建立绿色施工标准建设单位应制定绿色施工标准,力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
例如,要求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建材,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同时,要推广和应用环保新技术,如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3. 加强施工工艺控制在施工现场进行环境污染防治时,要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控制。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按照环保要求进行作业。
同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限制施工时间、规范施工噪音、管理施工废弃物等。
二、环境污染监测方案1. 实施现场监测为了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状况,需要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多个方面。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如PM2.5浓度、噪音水平、水质等指标,以及对应的标准限值。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可以对施工现场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监测。
建设单位应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库,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存储。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分析算法,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措施。
3. 信息公开与问责监测数据应及时公开,通过向公众公布监测结果和环境状况,可以增加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透明度。
同时,建设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承担起责任,对施工现场环境污染负有监测、治理和问责责任。
对于污染突发事件,应及时报告,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工程监测施工方案及措施
工程监测施工方案及措施一、工程监测施工方案1. 监测目标:本次工程监测的目标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裂缝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监测方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多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地基沉降监测、建筑物倾斜监测、裂缝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3. 监测设备:为了实现以上监测目标,需要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沉降仪、测斜仪、裂缝计、水位计等。
4.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将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将进行定期监测,重点关注施工活动频繁的区域。
5. 监测记录:监测过程中将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上传至监测平台,便于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二、监测施工措施1. 设备维护: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风险评估:在监测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4. 紧急应对:一旦发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 监测报告: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参考。
三、工程监测效果评估1. 监测效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对监测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施工质量保证:通过监测,能够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最大程度保证施工质量。
3. 安全保障:及时发现工程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4. 经济效益:通过监测,能够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损失,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工程监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监测施工方案和措施,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效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安全监测方案
施工安全监测方案本工程安全监测包含临时监测、施工期安全监测和永久安全监测三部分内容,其中施工期安全监测和永久安全监测由专门的安全监测承包人完成,不在本标范围内;本标内安全监测的内容和项目为临时监测,在施工前或施工初期由本标承包人完成,并服务于施工期和永久安全监测。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我单位在本标段安全监测方面的任务为:(1)临时监测设施的采购、运输、率定、安装及施工期观测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2)配合永久安全监测工程施工。
施工过程中进行洞室收敛和爆破振动监测及监理要求的其它围岩监测项目,以保障施工安全。
1 临时监测1.1 临时监测内容由于本标段的临时监测点同时承担施工期和永久安全监测的任务,临时监测的内容已由设计确定,监测项目主要有导流洞开挖围岩变形监测、进水口开挖边坡变形监测、施工期安全监测和永久安全监测图纸指示的多点位移计部位的变形观测。
(1)导流洞开挖围岩变形监测为了控制围岩的动态,及时掌握隧洞断面尺寸的变化情况,如顶拱下沉、边墙挤入等,通过在各特征部位布置收敛测点,监测隧洞洞身段施工期间岩层变位、变形情况及相关变化规律,适时调整对围岩支护的参数。
①4#~6#导流洞进口至闸室段,各设5个围岩收敛监测断面。
②4#~6#导流洞闸室竖井开挖,各设4个围岩收敛监测断面。
③监测时段,从围岩开挖至衬砌支护完成后60天,监测次数从密至疏,并且不少于30个测次。
(2)进水口开挖边坡变形监测在进水口边坡上布置表面观测点、多点位移计和测斜孔,用于观测进水口边坡的稳定状况。
①右岸进水口每台机后坡开挖线以上约3m,各设置1个变形观测点(水平和竖向位移),共计9个测点;右岸进水口上下游方向侧坡,各设置2个变形观测点(水平和竖向位移),共计4个测点。
②4#~6#导流洞进口靠山侧开挖线以上约3m,各设置2个变形观测点(水平和竖向位移),共计6个测点。
③变形观测点采用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及大地测量等方式进行。
④边坡开挖前,按Ⅰ等测量精度和相关规程进行变形测点的变位初始观测;开挖过程,每周观测一次,直到按指示向发包人移交监测设施和监测工作。
施工单位基坑监测方案
施工单位基坑监测方案1. 介绍基坑监测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基坑工程时,为了督促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档旨在为施工单位提供一套基坑监测方案,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可靠。
2. 监测目标基坑施工的监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面沉降监测:监测地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沉降异常的地区。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位移和涨落情况,以评估基坑排水工程的效果。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确保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施工工艺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变化,以及施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3. 监测方法基坑施工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3.1 地面沉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主要采用地面沉降仪进行,监测点应根据基坑及周边环境设置,并按照工程要求进行布点。
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校准,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至监测系统,以提供实时的沉降情况。
3.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主要采用水位计和水位传感器进行,监测点应选择位于基坑边缘,或与基坑相邻的井点进行设置。
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校准,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至监测系统,以评估基坑排水工程的效果。
3.3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主要采用全站仪和测斜仪进行,监测点应选择位于基坑边缘,或与基坑相邻的建筑物上,并按照工程要求进行布点。
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校准,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至监测系统,以确保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4 施工工艺监测施工工艺监测主要采用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等进行。
振动传感器用于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振动情况,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温湿度,测量仪器用于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
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校准,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为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周围已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一.监测内容基坑施工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槽底回弹监测,以及包括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
本工程基坑监测内容如下:1.基坑水平位移监测;2、基坑沉降监测;3、基坑水位监测二、观测方法1.沉降观测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
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本基坑设置在压顶梁和坡顶土体上)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
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2、水平位移观测采用精密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
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
观测点直接布置在支护桩顶、土坡坡顶。
3、水位观测:周坑周边设水位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
4、肉眼巡检由于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基坑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露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5、观测精度沉降观测中水准仪i角≤±10"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0.3mm,水准路线闭合差≤±0.3(n)l∕2o三、观测点设置1.测距点在距基坑20〜30米相对稳定地方(如基坑四周的原有建筑物上台基坑边线延长方向设置,共设置3个,并用水泥桩固定;2、搅拌桩水平位移观测点在桩顶上适当上布设,测点间距10〜15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3、土体沉降观测标志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10~15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监测施工方案
监测施工方案在建筑工程领域,监测施工方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无论是建造大型高楼还是修建小型住宅,监测施工方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监测施工方案的重要性、具体步骤和应注意的事项。
重要性监测施工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监测施工方案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此外,监测施工方案还能保障工程的安全,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具体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在开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范围、监测的方式和频率等内容。
监测计划要综合考虑工程性质、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2. 部署监测设备根据监测计划,部署相应的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测量仪器等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监测设备的选择要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
数据采集和分析是监测施工方案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监测效果和工程质量。
4. 做出调整和优化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
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调整和优化是监测施工方案的最终目的,通过不断的监测和调整,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注意事项1. 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监测设备是监测施工方案的基础,要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注意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监测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同时,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导后续的施工工作。
3. 动态调整监测方案监测方案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方案项目名称: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河(源)段工程编制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一、方案编制依据 ............................. - 1 -二、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 - 1 -(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 - 1 -(二)声环境监测方案 ........................... - 2 -(三)水环境监测方案 ........................... - 4 -一、方案编制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以及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得要求,制定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项目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主要敏感点见表2:二、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本项目施工时对公路沿线环境得大气影响主要就是施工扬尘、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
因此,大气监测因子选取TSP作为监测因子。
选取施工期间监测,对施工现场、灰土拌与站及离施工线路距离较近得村庄进行监测。
经过对离施工线路50m范围内得村庄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现状监测点见表2,共布设约10个监测点,具体布点位置在现场考察得基础上明确。
监测因子与监测频次见表3所示。
监测同时对气象参数等进行观测记录。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监测点位根据道路施工得特点,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得浓度最高点,相对应得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
3、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374-2007)、《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物得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
桥梁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施工监测方案一、前言桥梁工程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进度和效果。
本文将从桥梁工程施工监测的必要性、方式与方法、具体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二、必要性1. 保障工程安全:桥梁工程施工监测可以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控制施工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帮助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艺,保证工程质量。
3. 保障工期进度:监测可以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保障工期顺利完工。
4. 设计验证:监测数据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保证工程质量: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后期维护和管理的参考,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三、监测方式与方法1. 监测点设置:根据桥梁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设置,包括水平监测点、垂直监测点、倾斜监测点、温度监测点等。
2. 监测参数:监测参数包括位移、应力、应变、温度、湿度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参数。
3. 监测仪器: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包括位移仪、应力仪、应变仪、温度仪、湿度仪等。
4. 监测频率:根据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重要性确定监测频率,一般为每日、每周或每月。
5.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四、具体实施方案1. 施工前监测:在施工前应进行桥梁现状调查和监测点设置,确定监测参数,保证施工前的数据基础准确无误。
2. 施工中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后监测:施工结束后,对桥梁进行综合监测,对比施工前后的监测数据,分析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监测中心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并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单位。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监测频率要求:开挖期间开挖侧每天观测一次,非开挖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当变形超限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
当基坑变形、地面沉降达到预警值,应立即通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监测目的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5、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6、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实际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二)监测原则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上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性很大的系统工程。
根据该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时,需考虑以下原则:1、保证重点: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本工程需监测的重点。
沿基坑四周在基坑原土位置布置测斜管、在桩顶布置测量点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以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安全。
2、兼顾环境:由于本工程地下场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形式。
3、为了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应布置测点进行变形观测。
4、信息化施工:监测资料的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非常重要。
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是否超过报警值,地面沉降是否超过报警值,需要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以便使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顺序,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5、经济合理:对选定监测内容,以保证安全为前提。
施工工艺安全监测方案
施工工艺安全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工艺安全监测愈发重要。
本文就施工工艺安全监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持续监测。
二、方案目标施工工艺安全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1. 确保施工工艺过程中的安全性;2. 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为施工方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3. 预防和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4. 保障施工工人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方案内容1. 施工工艺分析:对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所有可能涉及的工艺步骤和相关的安全风险。
2. 安全监测设施:根据施工工艺的特点和安全要求,合理配置安全监测设施,如视频监控、传感器、报警器等。
3. 监测指标制定:根据不同施工工艺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如温度、压力、湿度、承重等。
4. 监测计划编制: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工艺要求,制定完善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频率、监测时段和监测方法。
5.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安装的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并存储监测数据。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
6. 预警机制建立: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建立预警机制,设定相应的警戒值和触发条件,以便及时应对潜在的风险。
7. 告警与应急措施:当监测数据超过警戒值或触发条件时,及时发出告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停工、排查、修复等。
8. 安全监测报告与评估:定期生成安全监测报告,对施工工艺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四、方案实施1. 建立专业团队:成立施工工艺安全监测专业团队,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方案需求,采购合适的安全监测设备,并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工作。
3. 培训与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监测方案的培训,宣传方案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事项。
4. 方案执行与监督: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进行合理监督,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5. 定期维护与更新: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更新监测设备和监控软件,以保证监测方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工程施工监测方案一、概述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工程风险,特制定本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实施、施工验收等阶段。
二、监测目标1.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发生;2. 控制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3. 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4. 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施工方案;5.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
三、监测内容1.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文件审查、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等;2. 施工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等;3. 施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工程安全评估、工程进度总结等。
四、监测方法1. 现场巡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检查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情况;2. 资料审查:对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 检测试验: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检测试验,以确保施工质量;4. 数据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5. 沟通协调: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监测频率1. 施工准备阶段:每周进行一次监测;2. 施工实施阶段:每天进行一次监测,特殊情况需增加监测频率;3. 施工验收阶段:施工验收前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达到要求。
六、监测人员及职责1. 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监控;2. 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3. 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监测,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4.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5. 资料员: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施工方案
环境监测施工方案《篇一》环境监测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环境监测是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次环境监测施工方案的制定旨在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科学、规范、高效的施工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施工内容与范围1.施工内容:本次环境监测施工主要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2.施工范围:施工范围涵盖监测站点选址、监测设备选型、监测网络构建、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
三、施工步骤与时间安排1.监测站点选址:根据地形、气候、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监测站点位置,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预计耗时1个月。
2.监测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监测目标、监测要素和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进行采购。
预计耗时1个月。
3.监测网络构建:搭建监测设备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预计耗时1个月。
4.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对监测设备进行安装,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预计耗时1个月。
5.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监测设备收集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计耗时3个月。
6.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环境监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决策依据。
预计耗时1个月。
四、质量保证与安全保障1.质量保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数据进行严格把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安全保障: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五、施工队伍与资源配置1.施工队伍:组建一支具备丰富环境监测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工程项目监测方案
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一、项目背景工程项目监测是指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施工进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展的管理控制。
在建筑、交通、水利等各类工程项目中,监测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二、监测目标本项目监测的目标是从工程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安全状况、进度执行、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并保证工程进度的执行。
三、监测内容1.施工质量监测: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工艺、设备等进行监测,包括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材料的使用合规性检测。
2.安全状况监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防护设施等进行监测,包括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情况和人员的安全意识。
3.进度执行监测:对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施工进度的实时跟踪和进度计划的修正。
4.资源利用监测:对施工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材料、人力、机械等资源的使用与消耗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5.环境影响监测: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振动、扬尘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包括监测和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监测方法1.抽样监测法: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抽样监测,对施工材料、工艺等进行取样检测,以评估施工质量。
2.实地检查法: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防护设施、施工进度等进行检查评估。
3.现场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施工现场的情况,对施工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
4.数据记录法: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5.资料调查法:通过调查施工相关资料,了解施工计划、材料使用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等信息,以评估工程项目的整体状况。
五、监测周期1.施工前准备阶段:每周进行一次监测。
2.基础施工阶段:每两周进行一次监测。
3.钢构安装阶段: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4.完工阶段: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模板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监测方案一、施工监测概述为了确保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精度,特制定本施工监测方案。
本方案旨在对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二、监测内容及要求1. 建立与调整模板支撑体系时进行水平、竖直位移的监测;2. 监测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的不同部位的变位情况;3. 监测模板梁和集水槽的位置和变形;4. 监测混凝土浇筑时的振动情况;5. 监测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和压力。
三、监测设备和方法1. 采用水平仪、红外线测距仪等仪器进行模板支撑体系水平、竖直位移的监测;2. 采用位移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的监测;3. 采用位移传感器和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模板梁和集水槽位置和变形的监测;4. 采用振动计和测温仪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的振动和温度监测;5. 采用应变片和压力传感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压力监测。
四、监测频率和数据处理1. 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水平、竖直位移的监测,需每日进行一次监测,并实时记录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2. 对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的监测,需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实时记录数据,确保模板支架不出现不均匀变形情况;3. 对模板梁和集水槽位置和变形的监测,需在施工中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4. 对混凝土浇筑时的振动和温度进行监测,需在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5. 对浇筑混凝土的压力监测,需在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保障施工安全。
五、监测报告和措施1. 对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形成监测报告,及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结果;2. 若出现模板支撑体系不稳定、模板梁和集水槽位置变化过大等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3. 对混凝土浇筑工艺和施工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精度。
建筑改造监测方案
建筑改造监测方案建筑改造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老旧建筑需要进行改造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建筑改造既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也涉及到改造后的使用效果。
为了确保改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改造后的可持续使用,需要制定一套监测方案来监督和评估不同阶段的工作。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 结构安全监测:监测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包括地基的沉降、墙体的裂缝、柱子的变形等。
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数据、安装传感器、进行非破坏检测等。
2. 施工质量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强度、钢筋使用质量、砌体密实度等。
监测方法包括取样检测、现场测试、现场观察等。
3. 使用效果监测:监测改造后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如舒适度、能耗等。
监测方法包括测量参数、采集数据、进行用户调查等。
三、监测流程和措施1. 指定监测人员:确定专职的监测人员或监测团队,负责监测工作的计划制定和执行。
2.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改造的具体情况和监测内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时间、频率和方法等。
3. 选择监测设备:根据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如传感器、测试仪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计划和要求,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5. 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计划,进行实时监测工作,记录监测数据并及时反馈。
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数据报告和评估结果。
6. 分析和评估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改造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7. 定期报告和汇总:根据监测计划,定期汇总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汇报。
四、可行性和风险评估1. 可行性评估:评估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成本、时间、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考虑,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风险评估:评估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
五、结论建筑改造监测方案是确保改造工作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和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监督和评估不同阶段的工作。
施工方案中的施工现场监测与数据分析
施工方案中的施工现场监测与数据分析施工现场监测是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风险,并保障工程质量。
本文将从施工方案中的施工现场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内容与方法、数据分析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施工现场监测的重要性施工现场监测是确保工程施工按照计划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能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各项指标,识别和分析施工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施工现场监测,可以:1. 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实时监测施工进度,对施工中的延误进行分析和处理,避免工期延误,保障工程按时完成。
3. 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如土方开挖深度、混凝土浇筑厚度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分析施工现场的环境指标,如噪音、振动、粉尘等,为施工进展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施工现场监测的内容与方法1. 施工进度监测通过现场摄像头等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拍摄,并将拍摄到的画面与施工计划进行对比,以确定施工进度是否符合预期。
同时,可以使用GPS定位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追踪,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施工进展情况。
2. 安全监测安全监测主要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监测。
可以采用安全防护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报警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警报,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质量监测质量监测主要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如土建工程中的土方开挖、基础浇筑等工艺参数。
可以通过摄像头、位移传感器、厚度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采集数据,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指标的监测,如噪音、振动、粉尘等。
可以使用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分析与评估,为施工现场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监测与改善方案
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监测与改善方案一、引言施工环境监测及其改善是保障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生产安全和环保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就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监测与改善方案进行探讨,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环境无害。
二、施工环境监测方案1.环境监测目标: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噪音、震动和土壤污染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空气质量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包括PM2.5、PM10、SO2、NO2、CO和O3等主要污染物的检测仪器。
定期对施工现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噪音监测: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噪音监测站点,用于监测噪音来源和噪音水平。
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设置隔声设施、进行噪音吸收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震动监测:对振动敏感的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和记录仪,监测施工现场振动水平。
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施工设备的震动产生,以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5.土壤污染监测: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土壤进行污染监测,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检测。
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污染物溢出,遵循环境保护要求,保护土壤资源。
三、施工环境改善方案1.空气质量改善: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源,如在施工区域铺设防尘网;加强施工过程中不同作业面现场喷淋降尘措施;合理利用洒水车对现场道路进行湿化,以减少扬尘;配置合适的除尘设备,保证施工车辆经过除尘处理。
2.噪音环境改善:选用低噪音的施工设备和机械,减少噪音源的产生;采取隔声措施,如设置抑噪屏障和吸声材料,减少噪音传播;制定施工时间段限制噪音产生,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和生活。
3.震动环境改善:对振动敏感的建筑物周围进行合理隔离,设置振动缓冲装置,减轻施工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调整施工机械的作业方式,减少振动传播;合理设计和施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源。
4.土壤环境改善: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废水排放和污染物溢出,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定期进行施工区域土壤的修复和整治,确保土壤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监测方案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监测专项方案项目经理部二○一二年三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任务和目的三、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四、监测项目、等级和坐标高程系统五、监测工作的设计及实施六、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八、监测人员、仪器设备配置九、提交的成果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一、工程概况-----变形斜坡治理工程属--市---区地质灾害体险情分类情况一览表中的039号〔编号〕斜坡,--路是--区西区的主要交通干道,2009年7月~8月,--路第三层马路南侧斜坡在连续降雨下产生6处溜滑区,--路被阻断,威胁到轻轨线、--博物馆及当地居民人身安全等。
为确保影响范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路、轻轨线等安全运营,受---投资的委托,--市地勘局工程地质队已完成了嘉陵新路变形斜坡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工作,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复,现对该治理工程进行施工治理。
二、任务和目的根据《施工设计报告》监测任务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施工期间安全监测、治理工程防治效果监测、运行期监测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斜坡施工期间的监测,了解斜坡变形情况、稳定程度、预测其变形的趋势,并及时的反馈,以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
对原有的设计与施工组织的改良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做到信息化施工,以期取得最正确的经济效益。
三、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一〕监测技术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GB50330-2002〕;2、《重庆市建筑边坡支护技术标准》〔DB50/5018-200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4、《施工设计图》〔----工程队〕;〔二〕监测设计原则边坡监测的设计应根据该边坡实际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安全等级及规模,监测费用的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的监测系统既要实用有效,又要经济合理;监测项目的选择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
监测的等级、周期、观测方法的选择、各项观测精度指标必须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厨房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厨房工程施工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厨房工程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保障工程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风险,保障工程顺利完成。
二、监测范围:本监测方案适用于厨房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包括施工前准备阶段的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
三、监测方法:1.监测人员:由专业监测机构派遣有资质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监测工作的技术要求。
2.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应选择符合监测要求的专业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方案: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标准等。
4.监测过程:监测人员应按照监测方案中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监测工作,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四、监测内容:1.质量监测:包括钢结构、建筑结构、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等各项工程质量的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安全监测: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作业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监测,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进度监测:监测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发现施工延误或者加快进度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
4.环境监测: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
五、监测报告:监测人员应及时提交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问题整改意见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具备可追溯性和科学性,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考核:对监测人员的监测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总结:通过厨房工程施工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监测工作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工程施工监测的成功。
高淳湖滨路改造工程施工监测方案(3)
高淳湖滨路改造工程施工监测方案南京林业大学二○○九年六月高淳湖滨路改造工程施工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1.1概述湖滨路位于高淳县淳溪镇,道路沿官溪河北岸及固城湖西岸,西端始自官溪路,东端止于固城湖南路。
湖滨路原先是固城湖的一道圩堤,即城区防洪堤,2000-2001年由高淳县政府组织对该圩堤进行了加宽加高加固,新砌了护坡并建成了现在的湖滨路。
现状湖滨路大部分路段总宽为13~15m,并在临河(湖)侧设有4~6m宽的人行道,道路线形平曲线较多,整体呈U型展布。
因湖滨路是在老圩堤上进行加宽的,未对老堤修整,导致新老结构拼接处出现明显的纵向贯穿裂缝,两侧最大高差达到10cm,藉以此,并结合“高淳老街民俗文化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实现与湖滨大道的对接,高淳建设局决定对现状湖滨路进行拓宽改造。
本次拓宽,对道路平面线形进行了优化,局部偏离原有道路,在临湖侧道路至少退让2m以用作临湖景观带。
拓宽改造后的湖滨路全长2219.026m,宽20m,道路平面线形在现状道路线形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并实现与在建的西陡门桥接线工程的平面相接;道路纵断面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加高至最小高程为12.60m (黄海高程系,下同),在此基础上对道路纵坡进行最优化设计,尽量减少道路的填方工程,并与西陡门桥接坡相衔接。
1.2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处理方法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西侧从C1孔至C4孔约350m范围内属岗地地貌单元,其余地段属冲积平原地貌单元。
地形较平缓,施工钻孔孔口地面高程 7.40~12.98m,最大高差5.58m。
2)岩土层分布在勘察深度内,场地岩土层可分为五大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填筑土(Q4ml):表层30cm主要为现状湖滨大的砼碎石路面。
其下为可塑状硬塑状(局部软塑)粘土、亚粘土,灰褐、灰黄、褐黄、灰等杂色,湿~饱和,中-高压缩性,结构较松散,土质不均匀,局部夹少量小碎石。
据了解,填龄大于10年。
层厚3.20~9.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轨道交通土建施工04合同段盾构区间隧道工程联络通道及泵站隧道及地表环境施工监测方案编写:审核:审定:河南中化地质测绘院有限公司2010年7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监测目的与要求 (1)三、监测方案依据 (3)四、监测范围及监测内容 (4)五、监测频率及进度计划 (4)六、监测作业实施 (4)七、监测精度要求 (9)八、报警值 (9)九、监测资料及成果报表提交 (9)十、监测施工组织 (10)十一、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0)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04合同段,含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和七里河站~新郑州站站两个区间,隧道总长4100m,采用盾构法施工。
盾构机外径Ф6140mm,隧道内径Ф5400mm,管片环宽1.5m,厚度0.30m。
两区间各设有1座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工程联络通道位置里程右线DK29+200.250、左线DK29+181.000,线间距13356 mm,联络通道位置隧道中心标高右线69.649m、左线69.653m,联络通道处隧道中心埋深17.0 m。
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工程联络通道位置里程右线DK30+453.490、左线DK30+460.694,线间距13544 mm,联络通道位置隧道中心标高右线69.928m、左线69.916m,联络通道处隧道中心埋深17.9 m。
本工程的联络通道所在位置的隧道管片为钢管片,隧道内径为φ5.4m,管片厚度300mm。
衬砌采用二次衬砌方式;初次支护:厚度250mm(C25,P6),二次衬砌:通道采用厚度为300mm(C30,P10)模筑钢筋混凝土,泵房采用厚度为400mm(C30,P10)模筑钢筋混凝土。
临时支护层和永久结构层之间设防水层,在联络通道结构层底部左、右线各预埋一根DN250球墨铸铁管作为排水管,联络通道及泵站结构图见图1-1:图1-1 联络通道及泵房结构图(1)图1-2 联络通道及泵房结构剖面图(2)1.2 工程地质条件从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来看,联络通道及泵站处于的土层见下表:(1)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基本位于⑥1粉土和⑦1粉砂层,泵房基本位于⑦1粉砂层和⑧中砂层(见右图1-2)。
根据勘探,本区间场地内浅层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5.4~20.6m以上的Q4-3al+pl Q4-2al+pl的粉土层中。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5.4 m~42.6m范围内的Q4-1al+pl 粉砂、中砂地层。
本区间承压水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K可取15.0m/d,降水影响半径约为500m,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综合考虑本区间的承压水头高度为12.0m,其对应高程为80.48~81.77m。
2)七里河站~新郑州站站区间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基本位于⑥粉质粘土、⑦细砂和⑧中砂层,泵房基本位于⑧中砂层(见右图1-3)。
根据勘探,本区间场地内浅层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4.6~19.7m以上的Q4-3al+pl Q4-2al+pl的粉土地层中。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6.0 m~34.3m范围内的Q4-1al+pl 粉砂、细砂、中砂地层。
联络通道采用“隧道内水平冻结加固土体、隧道内矿山法开挖构筑”的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分为冻结孔施工、冻结施工和开挖构筑施工和融沉注浆四个主要阶段,为了保证隧道和地表环境(路面和管线)在各个施工阶段不受破坏,特编制本监测方案,以指导工程施工。
二、监测目的与一般技术要求监测目的:施工冻结和冻融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从而影响新建地铁隧道结构、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通过在周围相关部位埋设监测点进行监测,及时准确获取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或计算值相比较,能可靠地反映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情况。
因此,为了确保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以及新建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及时掌握基础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及变化情况,并提出安全性预报,对工地周边环境进行信息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为加强施工保护,指导工程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保护措施,受施工方委托,我部门将参与本项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监测。
监测要求:在联络通道20米范围内通道各环节施工期间,对临近区域方圆20米范围道路地面、邻近房屋、地下管线及区域内隧道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三、监测方案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8)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联络通道及泵站地质剖面图3.委托方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要求4.业主、设计、监理及有关主管部门对监测提出具体要求四、监测范围及监测内容4.1、监测范围依据相关要求,本区域工程施工监测范围地面环境部分为:1)联络通道上方方圆20米内的地表、临近房屋和地下管线监测。
2)联络通道两侧20m范围内对左、右隧道水平、垂直位移及隧道收敛变形监测3)洞内观察4.2、监测内容1、临近地面环境监测1)地表沉降监测2、隧道变形监测1)隧道的沉降位移监测2)隧道的水平位移监测3)隧道收敛变形监测五、监测频率及进度计划5.1、监测频率5.2、监测进度计划联络通道施工前5天进场布设监测点;联络通道施工前3天测量各监测点的原始值;联络通道施工前1天提交各项监测的原始数据;联络通道道施工开始,按方案进行常规监测。
六、监测作业实施6.1、控制测量1)地面沉降监测控制网:在施工影响区域50米外稳定地点布设2个水准基点,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按二等水准要求施测,并定期复核观测。
2)隧道内沉降、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在隧道内距旁通道施工点50米外左、右隧道内分别布设2个水准基点和2个平面控制坐标基点,采用独立高程和坐标系统,按二等水准和二级城市导线精度要求施测,并定期复核观测。
6.2、施工监测1、地面环境监测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工程附近无重要的建筑,但有一些管线靠近左线隧道的外侧,主要有电力、热力、通讯、污水、给水、雨水。
最近的一根管线距离联络通道中心19m,见下图: 1-3考虑到农业东路站~七里河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工程投影到地面均为金水东路路面,为保证监测能有效的反映掘进对地面沉降的真实反应,地面沉降点均需采用钻机钻破路面结构至地面下土层,并埋设1米钢筋。
七里河站~新郑州站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工程位于农田,附近无重要的建筑和管线,直接埋设1米钢筋见下图: 1-41)测点布设考虑地面环境的复杂,在施工通道地表20米(方园)范围内布置地表沉降监测点,点间距为距联络通道中心2.5米一个断面共布设2个断面。
10米、15米、20米共3个断面。
共布设29个测点。
测点布设见图:图1-5点号为DM1—DM29;监测联络通道施工期间地表沉降变化量。
若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有建筑物或其它地下管线,在建筑物旁或地下管对应的地表位置加布监测点。
2)测量方法沉降监测每次从水准基点起算,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测量闭合差小于±0.5mm√N(N为测站数)。
前后两次测量值之差为本次沉降变化量,测量值与初值之差为累计沉降变化量。
2、隧道变形检测1)测点布设沉降点布设:在通道两侧20m范围内隧道环片底部或路肩上,每2环设1测点,间距为3.0m,测点用道钉打入环片内牢固。
位移点布设:尽可能利用沉降点,在其点位中心刻一小点或十字心,作用对点中心。
隧道收敛监测点布设:监测点布设在左、右隧道壁上。
用膨胀螺丝拉钩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并用红漆做好标记。
监测点位图如下:图1-6 隧道变形测点布置示意图2)测量方法隧道沉降监测:从水准控制点出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测量闭合差小于±0.5mm*√N (N 为测站数)。
前后两次测量值之差为本次XC1 SCSC SC SC SC SC10XX X X X X X X X SW SWSW SW SWSWX SJ1HJ1 XC2 X C X C X C X C X C X C X C X C10XC1~10:左线隧道沉降,XW1~10:左行线隧道位移 SC1~10:右行线隧道沉降,SW1~10:右行线隧道位移 SJ1-SJ2:隧道垂直向收敛;HJ1-HJ2:隧道水平向收敛沉降变化量,测量值与初值之差为累计沉降变化量。
隧道水平位移监测:将全站仪安置在基准点上,用视准直线法或小角度法测量各测点到初始基准线的距离,以开工前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起始初值,以后每次的测量值与之比较得到本次位移量和累积位移量。
隧道收敛检测方法:用收敛计分别置于同一环片上、下两测点上,用收敛计读取隧道管片横竖直径初始值,以后各施工工况下(钻孔、冻结、开挖与融沉阶段)测量的结果与初值比较计算出竖径的变化量。
七、监测精度要求4、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
八、报警值按地铁施工测量监测等相关规定,以及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各项监测变形控制值如下,超限报警:地表沉降:累计变化为+10mm~-30mm,日变量﹤±3mm管线沉降:累计变化﹤±10mm,日变量﹤±3mm周围建筑物沉降:累计沉降报警按地下管线报警值为参考,其差异沉降(推算为房屋倾斜率﹤1/300);隧道沉降、位移:累计变化﹤±10mm,日变量﹤±3mm隧道收敛:累计变化﹤±10mm,日变量﹤±3mm九、监测资料及成果报表提交(1)监测测量结果在测量工作结束后2小时内提供,出现险情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2)监测资料每日以报表形式提交,报表要对应工况,工况要以图表反映,说明施工时间及相应施工参数。
这样有利于对监测报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每一施工阶段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沉降变化曲线)的阶段小结;(4)全部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监测总结报告。
十、监测施工组织10.1、人员组织根据工程施进度工及业主等管理部门要求,我部门将加强重视,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拟组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七宝站~中春路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施工监测项目部”,主要技术人员如下:测试:孟庆龙 (技工) 测量:马海天 (技工)内业整理:马海天(技工)辅助技工:若干人(测绘上岗证)10.2、仪器设备选用十一、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认真执行我院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2、对参与本工程监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职责。
3、经常和业主联系,提供监测资料,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
4、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校,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