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本)22《太空一日》教案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教课设计学科:语文课题:太空一日讲课人:讲课年级班级:初一讲课时间: 2019 年月日第()周周课时数:教材剖析本单元主要选用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自经历||。
语言和蔼真切||,能极大的知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研究兴趣||。
学情剖析此刻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 ||,而缺乏亲自研究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单能够让学生认识中国的航天事业||,还能够启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研究||,追求真知 ||。
教课目的1.迅速阅读课文 ||,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 ||,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 ||,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内容教与学策略设计企图时限落实成效一、导入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完本课的文故事导入阅读课文 5 分粗知文意字 ||,比一比看谁脑中保存的印象最正确 ||。
二、问题1、迅速阅读课文||,思虑杨利伟圈点勾勒研究在太空一日中||,碰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行为?2 、经过杨利伟在碰到危险时候的表现 ||,能够看出他有如何的优异质量?自由表达(杨利伟沉稳、庄重、坚韧||,谨小慎微 ||,心理素质好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谨慎”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领会航天员谨慎、科学的态度 ||。
4、以“我感觉到” 的句式 ||,共同商讨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觉 ||。
练笔分享三、累积经过学习课文||,你理解杨利伟畅所欲言拓展为何被称为“航天英豪”了吧||。
若是杨利伟到学校和大家交流 ||,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感觉此中10的紧张和分不测感觉杨利伟优异品质 5 分找到信息并有自己的理解与领会领会航天员谨慎科5 分学的态度有自己的理解领会5分怀疑 5 分有自己的问题板书设计太空一日杨利伟我认为自己要牺牲了——腾飞时的存亡考验我看到了什么——太空中的真切所见神奇的敲击声——飞船上的声音研究归程这样惊心动魄——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当堂反应目标 P791、 2、13、 14 题作业部署语文目标P793- 9 15-18 题课后反省。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1)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nǐ)遨游(áo)严谨(jǐ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2)词义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增强思维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a.能够分析航天员在太空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拓展对航天科学的认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3.培养文化素养:通过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a.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太空生活是航天员在宇宙空间中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它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克服失重、孤独等困难,在太空中完成各项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和航天员心理状态的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航天员太空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运动。这个操作将演示失重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c.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d.体会作者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新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2课教学设计:太空一日
太空一日【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学习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作者你了解了吗?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知识小窗文本链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3.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游》教案
《太空一日》《太空一日》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
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
浏览时注意找出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2. 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
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第一课时一、导入:杨利伟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他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5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舱,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课文写他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阅读文章,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二、初读:第一步,浏览课文。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阅读课文,找找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呢?(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引导学生对浏览的内容能够及时归类整理,把握课文内容。
)讨论: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这一天,向学生展示了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课文中也穿插了一些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太空和科学的知识,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太空的奥秘和宇航员的生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太空中的重力、氧气供应等。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如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太空站的构造等。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宇航员的生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太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想象。
2.准备一些关于太空的科学知识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拓展。
3.准备一些太空主题的游戏或活动,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太空的世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2 太空一日》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2 太空一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利伟在太空中的所见所感。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太空生活,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文章语言生动,描述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但他们对太空生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感受,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太空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太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学过程的设计,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课文原文、注释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太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太空生活的课文,大家猜猜作者在太空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哪些见闻?请大家找出来,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扫描式浏览,并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跳读式浏览,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
3.在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重难点】1.学习扫描式浏览,并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在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师:同学们第一单元就学习了《孙权劝学》这篇文章,考一考你们,“涉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粗略地浏览)师:浏览是一种怎样的阅读方式呢?这就是我们第六元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屏显单元目标: (生齐读)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就走进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的一篇文章——《太空一日》,借助这篇文章,学习浏览这种阅读方式。
(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浏览)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学习扫描式浏览扫描式浏览——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
(生齐读)师:接下来请大家运用扫描式浏览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生::①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②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③我曾fŭkà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师问:杨利伟在太空中最渴望看见的地方是哪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中国。
从“仔细”、“期待下一次”、“哪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牵挂和热爱。
师:相看两不厌,唯有“大中国”,这就是“我”在太空中最渴望看见的事物,这就是“我”牵挂的地方,这就是我深沉挚爱的土地。
字里行间的蕴含的情感自然而然就贴着语言文字品读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借助扫描式浏览的阅读方式阅读了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太空一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22.太空一日杨利伟江宁区淳化中学朱晓华教学目标1、理解主要课文内容,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体会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背景简介: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中国探月工程亦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整个计划历时20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4年11月1日,探月返回器成功在内蒙古预定区域降落。
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课题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显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治。
知识与技术1.积累词语。
2.认识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
教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翱翔的资讯,认识本文学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2.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会运专心理描述塑造人目标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学习航天猛士敬爱科学、坚韧谨慎的研究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价值观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杨利伟, 1965 年 6 月 21 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作者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简介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搭乘课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前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初版社 2010 年版)。
有改正。
2003 年 10 月预15 日 9 时,我国“神舟五号” 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习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飞船绕地球 14 圈后,于 10 月 16 日 6写作时 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此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背景的飞天梦想,标志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睁开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确定了牢固的基础。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 20 万字和 150 幅可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痛快而真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怎样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翱翔员,怎样经过困难的、凑近圆满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目击和创立奇景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七(下)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
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微课视频导入飞天,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这种梦幻般的渴望也一直积压在华夏儿女的心头。
直到2003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眼睛去看一看那片浩瀚星空!(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二、明确目标:1、速读感知,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情感。
(难点)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三、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第22课《太空一日》
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借助小标题,了解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
2.学习运用小标题的写法,理解其层次清晰的作用。
3.感悟航天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重点:掌握浏览的学习方法。
难点:赏析重点语句,体会航天员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情境导入】杨利伟,“中国首飞航天员”,当代中国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英雄人物。
对于进入太空的经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秘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今天,我们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
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一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在文章主题与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思想的。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的奥秘。
2.教学难点
-难点一:专业词汇的理解。学生对航天领域的专业词汇较为陌生,如“轨道舱”、“推进器”等,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难点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识别或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分析、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
-难点三: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航天员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领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航天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失重对航天员生活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体验失重的感受,并讨论如何在失重环境下进行日常生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体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航天探索的意义和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你认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本)《太空一日》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太空一日》讲述了杨利伟航天员在太空的所见所感,它揭示了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实际情况,以及它如何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航天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地球与太空的异同来帮助大家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太空探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关注航天科技的发展。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太空一日》这一课。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来看,有些地方做得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太空一日》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就很吸引学生,通过课前的导入,我发现学生们对太空探索充满了好奇。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们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如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杨利伟航天员的太空体验。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在讲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航天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设置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时的内容,本篇文章是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详细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航天专业知识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掌握相关航天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2.难点:航天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太空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航天知识卡片:准备一些关于航天知识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环节。
3.作业本:提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作者杨利伟在太空的实际经历。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宇航员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航天科技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在太空中度过一天会是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生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对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当我深入讲解航天员在太空的情感体验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他们来说,太空的孤独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航天科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思想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航天事业的尊重。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展现太空生活的独特体验,如“我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宁静、祥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5.通过分析课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美语句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太空一日》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但从成果分享来看,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口头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我深感教学之路漫漫,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举例解释:
-在深度理解课文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面意义深入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分析“太空一日”背后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词汇的准确运用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区分并正确使用近义词,如“遨游”与“漫游”的区别,以及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在航天知识的理解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频资料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宇航员太空生活的描述。
2.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
3.学习课文中涉及的生字、生词,如:“遨游”、“神秘”、“璀璨”等,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