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关中北部,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储备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生物区系、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7%。

二、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位于中国板块东段断裂、隆升和沉积活动的边缘,受三大山系和黄土高原内部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黄土丘陵、盆地和高原。

三、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旱少雪,春、秋季温差大。

气候特征影响了该地区植被分布、土壤结构等。

四、土壤特征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由黄色的淤泥状黄壤和灰色的粉状灰壤组成,土壤质地松散,易被风蚀、水蚀。

该地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含量不足,土地肥力差。

五、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多样,由林、草、灌丛、荒漠等不同类型组成。

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荒漠化和沙化现象。

黄土高原的植被结构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六、生物区系黄土高原的生物区系种类较多,有大量的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而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七、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保持已成为该地区的头等大事。

原本缺水缺土的黄土高原如今,被称为全国最需要保护的区域之一。

水土保持突出问题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城市化的统筹协调。

以上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黄土高原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保护好黄土高原,减缓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要的贡献。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关中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中文名黄土高原外文名Loess Plateau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偏北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别称乌金高原位置北纬34°~40°东经103°~114°范围晋、陕、甘、青、宁、豫等省区矿产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1基本简介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川。

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巨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中国的黄土高原特征

中国的黄土高原特征
人口分布:黄土高原人口密集,主要以农村人口为主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 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素质人才缺乏 交通状况: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
黄土高原的人口分布和流动
人口分布:黄土高原人口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河套平原等地区,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
人口流动: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流动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 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化趋势。
泥塑和陶器:黄土高原的泥塑和陶器以其朴实自然、造型生动而著称,是当地人民智慧和艺术 的结晶。
传统建筑:黄土高原的传统建筑以窑洞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
黄土高原的经济 和社会原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和科 技化水平不断提高,产量逐年增加。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的黄土高 原特征
汇报人:
目 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加 目录标题
黄土高原 的地理位 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 的地貌特 征
黄土高原 的气候特 征
黄土高原 的植被特 征
黄土高原 的文化特 征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黄土高原的地理 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 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高原的黄土 颗粒越细,质地 越疏松,越容易 受到风化和侵蚀, 从而形成独特的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土壤类型
黄土高原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具有松散、多孔、富含有机质等特点。 黄土高原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黄绵土、灰钙土、栗钙土等。 黄土高原的土壤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 黄土高原的土壤厚度差异较大,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水文特征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主 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河水 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陕西黄土高原 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由于季风气 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 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 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繁。陕西黄土 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 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 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陕 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 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延河及渭河 某些河段的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 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人文风俗
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 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她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 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渲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 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 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陕北,是民歌的世界, 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 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 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 情节,还有细节描写。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 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 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 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 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 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 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 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讲解-黄土高原

讲解-黄土高原
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
A B
结论:坡度越大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 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 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降水与水土流失
A
B
结论:降水集中的暴雨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三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 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 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 严重呢? 土质与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授课:巩伟忠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位置: 东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南连:秦 岭 北抵:长 城 跨越省区:
主要有: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乌鞘岭
甘 肃
山 西
陕 西
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 米,除一些石质山体以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 般在超过100米左右,六盘山 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 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 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 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 世界之冠。
支持风成说的四条证据(27页活动1)
第一条证据:黄土厚度象冬季的积雪一样均匀 说明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是 西北风带来的。 第三条证据:黄土高原的成分与当地的基岩不相 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一、世界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成因 主要的黄土地貌
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土窑洞 地坑院(陕县)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是世 界上黄土分布 最广、最厚, 黄土地形类型 最多、规模最 宏大的地区。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塬:地表平坦,塬面周边有沟谷蚕食,被流水强 烈侵蚀后成为平梁。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梁:呈长条状高地, 被平行沟谷分割,可延绵几千 米。梁边常发生崩塌、滑坡等 地质灾害。
五、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 气等。 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已探 明储量的三分之二,而且煤 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 “乌金高原”。
主要煤炭基地
晋北、晋中、晋东、晋西、 神府、准格尔
乌金三角——晋陕蒙接壤地区 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 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 “乌金三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空区塌陷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严重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煤矿复垦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水土流失,有效防止自然灾 害发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
综合治理的方法
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种草、 种树,建设水土保 持防护林体系;退 耕还林、还草,改 善生态环境和农业 生产条件。
工程措施:修建水 库、灌溉渠等水利 工程;坡耕地修梯 田、沟壑区打坝淤 地。
农业措施:改变牲 畜放养方式;改变 耕作方式。
沟坡披绿装
坡地变梯田
放养变圈养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峁:被沟谷分割成穹状或馒头状的孤立黄土丘, 顶部浑圆,斜坡处较陡。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地理区域,位于华北与西北的交界处。

它是中国最大的黄土丘陵地带,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地貌丰富多样,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下面将重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

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地处内陆,地势起伏较大,呈阶梯状分布。

地表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形成了丘陵和沟壑密布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生长条件艰苦。

在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变化,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黄土地貌。

2.黄土的形成原因黄土主要是由黄色的风成粘土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它是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水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黄土的形成需要沉积物的堆积和各种地质力量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虽然黄土对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大量的降雨和风力容易造成土壤的腐蚀和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污染、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此外,黄土高原还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4.黄土高原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其次,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护岸、梯田、防风林等,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它的地貌、形成原因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通过加强保护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土高原的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

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

资源:①矿产资源: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②水能资源:(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③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

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旱涝、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④土壤: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①农: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展开全文●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白于山海拔1500-1800米,是洛河、延河、无定河、清涧河等的发源地,山体黄土厚度50-70米,岭脊起伏和缓,山坡流水侵蚀、重力侵蚀活跃,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土石山地。

子午岭、黄龙山,岭脊和缓,受人为采伐、开垦,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重力侵蚀严重。

关中盆地北部的北山,由娄敬山、宝鉴山、碑子山、尧山等构成,海拔900-1200米,山势疏缓低矮,南陡北缓,主要由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岩溶地貌发育。

黄土高原东部山地主要有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以石质中山为主。

吕梁山北起管浑山,南到龙门山,山体宽度30-100千米,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北高南低,山顶起伏和缓,局部保留有宽展平坦的古夷平面。

中条山位于晋豫之间,走向北东东,主脊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雪花山1994米,山势西高东低。

●丘陵区丘陵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为辽阔的地貌区,占黄土高原面积的56.79%。

由于丘陵区面积广大,各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甘肃临夏、和政、渭源等地为土石丘陵,海拔1900-2300米,相对高差150-250米,坡面沟谷侵蚀强烈。

甘肃定西、渭源、通渭、会宁等地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黄土梁状丘陵。

陕西白于山、子午岭、唠山的外围地区,以及富县、宜君-带丘陵多呈纵长的梁状,梁面坡度和缓、梁坡陡峭、坡面沟谷侵蚀活跃。

分布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等黄河沿岸,以及陕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神木、府谷等地的饰状丘陵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丘陵地区,饰顶海拔1200-1400米,呈错落的馒头状,赤坡多凸形坡,地面异常破碎,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区。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

以下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1. 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缓,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在800至1,600米之间。

地表主要由黄土覆盖,土质疏松、粘性强,容易被水侵蚀,形成了众多的沟壑、丘陵和小山脉。

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属于内陆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旱。

2. 植被: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草原和灌丛。

由于降水量少,土地贫瘠,植被生长相对较差。

大部分地区植被以短命草本植物为主,常见的植物有白刺、蒿类、藜科等。

近年来,人工林的建设导致部分地区植被得到改善。

3. 土地利用:由于土壤贫瘠,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畜牧业和旱地农业。

畜牧业方面,主要饲养牛、羊等,以及特色品种如羊肉和羊绒的生产。

旱地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4. 自然资源:黄土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

此外,该地区还富含铀等稀有金属矿产。

5. 环境问题: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黄土高原受到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困扰。

裸露的黄土地表容易被风蚀和水蚀,形成沙尘暴,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查询相关文献。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面积最广、地势最高的黄土地区之一,也是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丘陵高原之一。

在地貌上,黄土高原呈阶梯状,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河流扭曲,洼地低洼。

这里的土地贫瘠,透水性差,植被稀疏,土壤肥沃度较低。

地理信息
黄土高原横跨陕西、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在气候上,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大,年均降水量较少。

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石灰石等矿产
资源,以及同步发展的畜牧业。

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疏松、贫瘠,水资源也较为匮乏。

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因长期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弱。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文化遗产
黄土高原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兵马俑、古长城、岳飞故里等众
多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见证了黄土高原古老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发展前景
未来,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地理、历史、自然环境与文化。

黄土高原名词解释

黄土高原名词解释

黄土高原名词解释
黄土高原 (Yellow Earth Plateau) 是位于中国北部的高原,也称为黄土地或黄色高原。

它是由黄土状堆积物构成的,黄土是一种黄色、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具有多孔隙、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沉陷等物理化学性质。

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即现代的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

这是由于内陆干旱荒漠区、半荒漠区的强大反气旋从荒漠中部向荒漠边缘移动,把大量粉沙和尘土吹到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区逐渐堆积下来形成。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其中高原和山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丘陵和平原则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区。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乌 鞘 岭
太 行 山 脉 秦 岭
◎风成说
——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
◎水成说
——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
◎风化残积学说
——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 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
◎风水雨相说
——认为典型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
◎灾变水成学说
——(我国科学家李明光)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 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 抬升形成的。
认为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
•土壤流失速度比土壤形 成速度快120至400倍 •据粗略统计,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 km2 ,其中水土流失严重 地区有11万km2 ,每年通 过黄河输出土壤约有16 亿吨,是尼罗河的30倍、 密西西比河的90倍
降水量较大 降水季节差异大 地形一般为山区 地表坡度较大
巴颜喀拉山 冈 底 斯 山
大 兴 安 岭
阴 山
贺 兰 山
降 水 集 中 在 7 、 8 月 , 多 暴 雨
地 加表 剧径 了流 水冲 土刷 流侵 失蚀 ,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植被裸露、黄土结构疏松、 降水集中、地形破碎。 人为因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深厚(厚度超过100米)、千沟万壑、崎岖
黄土塬——
顶面平坦,侵蚀微弱,黄土高原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岭冈,两侧多沟谷和冲沟
黄土峁——
由塬或梁经长期侵蚀切割而成,是被吹残最严重的

北方地区-黄土高原

北方地区-黄土高原

文化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对黄土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民间艺术、传 统手工艺等。
文化旅游开发
利用黄土高原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文化创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发掘黄土高原文化的现 代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北方地区-黄土高原
https://
REPORTING
• 引言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 • 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 • 黄土高原的旅游资源 •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跨山西、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
03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共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
PART 06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态保护与修复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提 高土壤保持能力。
水土保持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拦沙坝等,减少水土流失,保 护土地资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民俗风情
民居特色
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多采用窑洞 形式,利用黄土的厚实与垂直 性,创造出独特的居住空间。
节庆活动
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 黄土高原上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 ,如社火、舞龙、舞狮等。
饮食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
§8.1-2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型
传授新知识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知识与
技能、
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析地形、气候条件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学习难点
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教学
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仪
器、课件
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
教学流程
个案补充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地形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引导学生完成71页活动1“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
灾害。

以延安的气候统计资料为例,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旱涝灾害。

”(1)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3)读图8.13“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年为59.5%,涝年为23.9%)
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

2、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学生读图8.9“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回答,教师矫正: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讲述:在黄土高原这样的气候及地表状况等自然条件下,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3、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
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师生共同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4、让学生读71页的“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四、生态建设
1、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
2、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不搞一刀切。

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建设生态环境。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达标检测
1.填空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增多、扩大、
加深。

从而导致减少;还向输送大量泥沙,给和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夏季,冬季;降水集中在季节。

2.简答题: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一、填空
1.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平地,斜坡,沟谷两侧出现直立的陡崖,呈现出的地形。

2.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3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一方面是措施与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活动。

二、选择
1.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原因是()
A.地理位置特殊B.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C.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D.全球气温上升
2.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
A.增加草地放牧的牧畜数量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加大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3.黄土高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酸雨C.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
4.有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举措,正确的一组是()
1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牧草2改圈养牲畜为天然放牧3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4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A.123
B.134
C.234
D.124
板书设计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