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双视角与分层叙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摘要] 由好莱坞导演巴兹-鲁曼执导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将于2013年暑期重新翻拍上映。
这部已经五次登上电影银幕的故事片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影片通过主人公的事业奋斗和爱情坎坷历程,感叹众多“美国梦”的覆灭。
电影中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为观众津津乐道,摄影机下,内聚焦、全聚焦与外聚焦的多元化叙事模式巧妙结合、运用,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深化影片主题。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影片效果一、影片简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好莱坞电影史上,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共有五个版本先后登上了电影银幕。
1926年的默片电影问世最早,但如今只剩下两分钟的预告片,完整版本已难觅踪迹。
1949年的电影版本票房收入不高,评论界也一片哗然。
最为成功的改编电影是1974年版本,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最佳音乐和最佳女配角奖。
影片以20世纪的美国为背景,演绎了纸醉金迷、莺歌燕舞的浮夸生活以及这种大环境下主人公的爱情纠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人面临空前的迷茫和失落,社会经济和政治陷入一片混乱,对文明崩塌的绝望与恐惧情绪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
影片故事并没有突破东方爱情故事中典型的嫌贫爱富桥段,剧情设计上也无太多的特立独行之处。
穷苦家庭出身的盖茨比在荣升少尉军官后,终于获得了漂亮姑娘黛西的芳心,但他到法国参战后,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寂寞难耐的黛西很快投向了汤姆的怀抱,一个低俗、粗鲁却富甲一方的男人。
等盖茨比倒卖股票和私酒成为百万富翁后,他幻想着和女友重温旧梦,结果却遭到旧情人无比残酷的栽赃嫁祸,情人黛西开车故意撞死了汤姆的情人,却将所犯下的全部罪责推到盖茨比的身上。
影片的最后,黛西和汤姆言归于好,开始新生活,而在盖茨比的葬礼上却一片冷清,讽刺又无奈。
电影中的盖茨比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靠着艰苦创业的精神,白手起家,为人也慷慨无私,在生活中充满了创造性的热情,积极游走于事业和爱情之中,不断展开人生新的篇章,积极乐观地面对坎坷,用每一滴汗水装点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性”叙述视角探析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9,42(1):40-45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DOI:10.3969/j.issn.1673-3851(s).2019.01.005收稿日期:2018-08-26 网络出版日期:2018-12-05作者简介:曾 容(1992-),女,湖南省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祖国颂,E-mail:1781673230@qq.com《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性”叙述视角探析曾 容,祖国颂(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叙事者是尼克。
在尼克讲述故事的同时,作者还引入了一个并不明显的女性叙事者———乔丹·贝克。
她的叙述视角不仅可以形成对尼克讲述故事的补充和修正,更从一个女性角度对尼克这个男性叙述者叙述话语的价值取向产生质疑和反思,从而引导读者探究男性叙事者尼克潜在的权力意识和心理状态。
在乔丹女性视角的反衬下,男性叙述者尼克身上所具有的男性优越、女性低贱的潜意识心理彰显出来。
如此,两性视角的运用可以启发读者对小说叙述在不同视角下所呈现的性别意识和权力诉求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两性;叙述视角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2019)02-0040-05Analysis of“gender”narrative perspective in The Great GatsbyZENG Rong,ZU Guosong(School of Literature,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Abstract:The main narrator of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is Nick.While Nick tells the story,theauthor also introduces an obscure female narrator,Jordan Baker.Her narrative perspective not only cancomplement and amend Nick's narrative,but also challenges and reflects Nick's value orientation as a malenarrator's narrative discourse from a feminine perspective,thus guiding readers to explore Nick's potentialpower consciousness and psychological state.Against the backdrop of Jordan's female perspective,Nick,the male narrator,shows his subconscious mentality of male superiority and female lowliness.In this way,the application of gender perspective can inspire reader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power appeal presented in the novel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Key words:The Great Gatsby;gender perspective;narrative perspective 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具风格的叙述话语和精巧的结构安排广受读者喜爱。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作者:李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1期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
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代叙事技巧,使“盖茨比”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奇妙作品,并且不断散发着它的魅力,也更加衬托出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描述手法[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一、小说内容及相关人物概述这部小说从问世到现在,一直都深受好评。
作者在这本小说中设定的主人公是盖茨比,一个出身于贫穷家庭却喜欢上了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的姑娘,在盖茨比晋升为二等军官之后,盖茨比终于得到了心爱的姑娘黛西的好感。
但是,在他参加战争之后,黛西无法抵挡物质的诱惑,很快转向汤姆,一个粗俗,粗鲁而富有的人的怀抱。
通过转售股票和私人酒后,盖茨比终于也成了为百万富翁,他幻想着与女友重复他的漫漫梦想,但他因为情人的诬陷而被指责。
汤姆的女朋友被黛西杀死,但是黛西却将她所犯下的罪行推到了盖茨比的身上。
在小说结尾部分,黛西与汤姆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而反观盖茨比的葬礼,却是无比的冷清,给人一种讽刺和无奈的感觉。
在这部小说中,盖茨比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他不畏艰险,从零开始,为人大方,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和爱情都非常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定,用汗水来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小说的多元叙事手法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采用的是基于叙事框架的模式结构。
叙述的核心是:谁在讲故事。
从叙事学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改编艺术
从叙事学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改编艺术2013年5月,由好莱坞导演巴兹·鲁曼执导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上映。
但不幸的是,尽管导演穷尽心力,媒体方面却反响平平。
究其原因,导演对原著叙事的把握与运用成了这部影片的双刃剑:它一方面成就了该片故事性的完美还原,却也造成了影片思想性的极大缺憾。
本文拟从叙事手法和叙述者两方面进行讨论,通过电影与原著的对比,向读者阐释影片在改编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标签:叙事学;《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艺术2013年5月,由好莱坞导演巴兹·鲁曼执导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下简称《盖茨比》)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
在好莱坞的电影史上,该作已4度登上银幕与观众见面。
但遗憾的是,除了1974年的版本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以外,其他版本的创作却并不理想。
所以当巴兹·鲁曼宣布采用3D技术重拍《盖茨比》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在期待一个原汁原味的“盖茨比”。
事与愿违,与大多数被翻拍的顶级名著的命运相似,《盖茨比》似乎同样遭到了评论界的无情“吐槽”。
该片在美国上映后,媒体综评55分,基本上算是“不及格”。
而纵观对影片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化的趋向:一方面有人就影片逼真的时代感和与原著高度的契合度赞叹不已,认为导演已把握住故事的精髓;另一方面,对该片的质疑则主要集中于针对导演自我发挥的不满,认为其“除了美轮美奂的美术幕景、时髦的配乐和摄影手法外,原著的主题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1]比起之前的影片版本,2013版《盖茨比》融入了时尚的3D视觉效果,保留了整个故事结构,还原了80%以上的情节,且含有大量的原著台词独白,却遭到如此评价实在有点意外。
但正如古语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影片中最成功的表达方式也恰恰成了该片的硬伤所在。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的亮点和缺憾,都在导演对原著叙事的还原处理中有所体现。
读书心得——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书心得——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 引言菲茨杰拉德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菲茨杰拉德的著名代表作,同时也被视为其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的作品。
文本中的盖茨比是悲剧的化身,该角色的创设得益于菲茨杰拉德的生活。
菲茨杰拉德把他对资本主义的情感态度贯穿于他的作品创作中,真切地表露出“迷惘的一代”的内在本质。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不满现状的盖茨比为改变出身,奋力跻身上层社会,身怀梦想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世界首富,在追逐爱情和名利的途中屡遭现实的碰壁,梦想最终破碎的悲惨故事。
故事内容虽简单,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发人深省。
文本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叙述方式(双重叙述视角),将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淋漓尽致地呈现到读者面前,反映了在纸醉金迷的繁荣表象下现实生活的堕落腐朽及价值观念的支离破碎,进一步揭露了“美国梦”终将破碎的本质。
《了不起的盖茨比》自发表就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成了展现一个时代的经典。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虽说是千姿百态、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其论述基调多少都是基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秉持以“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研究主张。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弥补了结构主义所具有的不足,从解构的视角出发来探究作者在文本创设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忽视与主题意义相冲突的对立组,对文本的内在矛盾和差异进行再研究,从新的解读视角对对立组所承载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进而来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本》对美国“爵士时代”这一社会价值的批判主要基于三个密切联系的二元对立:过去与现在、东部和西部、梦想与现实。
本文将基于二元对立概念,从解构主义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2 解构批评自柏拉图以来,西方传统文化信奉“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控制力,一个原则和一个结构。
“逻各斯中心主义”有着多组二元对立概念,如过去与现在,纯真与堕落。
二元对立概念本身就具有优劣等级差,前者优于后者,对后者起着一定的支配和控制作用。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李瑛 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
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代叙事技巧,使“盖茨比”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奇妙作品,并且不断散发着它的魅力,也更加衬托出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描述手法[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112-02一、小说内容及相关人物概述这部小说从问世到现在,一直都深受好评。
作者在这本小说中设定的主人公是盖茨比,一个出身于贫穷家庭却喜欢上了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的姑娘,在盖茨比晋升为二等军官之后,盖茨比终于得到了心爱的姑娘黛西的好感。
但是,在他参加战争之后,黛西无法抵挡物质的诱惑,很快转向汤姆,一个粗俗,粗鲁而富有的人的怀抱。
通过转售股票和私人酒后,盖茨比终于也成了为百万富翁,他幻想着与女友重复他的漫漫梦想,但他因为情人的诬陷而被指责。
汤姆的女朋友被黛西杀死,但是黛西却将她所犯下的罪行推到了盖茨比的身上。
在小说结尾部分,黛西与汤姆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而反观盖茨比的葬礼,却是无比的冷清,给人一种讽刺和无奈的感觉。
在这部小说中,盖茨比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他不畏艰险,从零开始,为人大方,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和爱情都非常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定,用汗水来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小说的多元叙事手法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采用的是基于叙事框架的模式结构。
叙述的核心是:谁在讲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视角的研究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视角的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 Scott Fitzgerald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关于追逐梦想和追求真爱的故事。
在小说中,叙事视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名叫尼克·卡拉威(Nick Carraway)的人物,他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尼克在小说中被描述成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来自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为了在纽约追寻金钱和事业的成功而来到了东部。
作为一个观察者,尼克亲身经历了盖茨比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叙述把整个故事呈现给读者。
尼克的叙述既客观又主观,他在回忆过去的同时,也会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
通过尼克的叙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盖茨比这个角色,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于东部社会的批评与思考。
其次,小说中还经常会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的叙述方式,这是指尼克和其他人物一起展开的群体叙述。
在这种叙述方式中,尼克并不是唯一的叙述者,其他人物也会在自己的角度上述说故事。
例如,在一场派对中,尼克和其他人一起看到了盖茨比的豪华别墅和盛大聚会,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描述了这个场景。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物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感受,这种多视角的叙述,使小说更具深度和复杂性。
另外,小说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日记的形式,将一些人物的内心独白呈现出来。
其中,尤以盖茨比的日记最为重要。
通过盖茨比的日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他心中对于黛西的爱恋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盖茨比的日记呈现了他那种童话般的爱情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通过这种独白的方式,读者可以更加贴近盖茨比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所经历的矛盾和纠结。
最后,小说中还采用了远离主人公的叙述视角,通过关注次要人物的叙述,展现了他们对主人公的评价和思考。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
万方数据继续观察和如实叙述。
对所见所闻采取了旁观者具有的客观、不偏不倚的态度。
通过尼克的眼睛和嘴巴,读者了解到了相当多的其他事情,譬如盖茨比的真实身份和他的发家史、盖茨比生前奢华的生活和死后的悲凉、盖茨比不同于他人的品质、盖茨比与戴西的重逢、盖茨比与汤姆冲突、汤姆的情人以及汤姆的品质的一些劣迹等等。
透过尼克的眼睛,读者既看到了20世纪美国的辉煌,又看到了道德败坏的劣迹。
采用内聚焦叙事模式不仅使尼克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展露,也使他对小说中的主角和其他人物的描述更加自然、客观,拉近了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也使读者非常容易地融入到故事中。
但是,尼克并不是了解所有的事情,他很客观地在小说中也有所交待。
正如徐岱指出,内聚焦中同样存在着限制心J(嘣)。
如果没有了限制,内聚焦就会与全聚焦混为一谈。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局部限制也随处可见。
例如,在小说的开头,充当叙述者的“我”就对自己来了一番限制,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他年纪尚轻,阅历也不深时碰上的。
又如,在叙述者“我”第一次见到盖茨比时的叙述:我相信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到盖茨比家去时,我是少数几个真正接到请帖的客人之一。
人们并不是邀请来的——他们是自己来的。
他们坐上汽车,车子把他们送到长岛,后来也不知怎么的他们总是出现在盖茨比的门口【4“”’。
在这段叙述中,“我”很清醒自己是被邀请来的,但是,他们——其他人是否是被邀请来的就不得而知,这里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局部限制。
这种局部限制很好地控制了叙述的临界点,使内聚焦和全聚焦区别开来,使故事的虚构性降低,显出更大程度的真实性与可信性㈨蹦’。
另外,除了第一人称叙述模式,采用内聚焦模式同样可以选择第二与第三人称n](脚引。
第二人称叙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也有明显的运用。
典型例子是在第三章,当尼克首次近距离审视盖茨比的性格和外表时,有一段描述: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
这是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是你一辈子也不过只遇见四五次。
以“上帝之眼”窥视——《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叙述视角探微
以“上帝之眼”窥视——《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叙述视角探微作者:逯艳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8期《了不起的盖茨比》原著出版于1925年,作者是美国的弗·斯科特·菲茨拉杰德。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其长岛为写作背景展开,曾经被看成美国文学的“爵士时代”。
事实上,原作在刚出版时并不热销,甚至不受关注和欢迎,作者在世时的销售总量也不超过两万本。
直到20世纪50年代,原著进行再版时引发社会关注,曾经在后来的日子里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
当然,这部经典被搬上电影银幕多次,公认最为著名的一次改编出现在1974。
近期《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再次改编并上线,这次电影改编是由巴兹·鲁赫曼执导,于2013年5月中旬在美国首映后在中国内陆各大影院竞相上映,上映后时光网等主流电影信息网站给出的打分均保持在8分左右。
如此高分,一方面说明这次的电影改编是成功的,但是另一方面,必须看到该片同样受到类似郭敬明《小时代》上映后如出一辙的批评,诸如影片过度渲染场景的华丽、人物衣着的讲究、一掷千金的奢靡等等,这些有关物质崇拜的批评指向的确反映出受众群,尤其是站在批评平台上的知识分子,对影片做出的具有一定代表和指向的批评姿态。
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得分终究超过《小时代》太多,这其中除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瑞·穆里根、托比·马奎尔等国际一线影视好莱坞演员的明星效应之外,还存在其它方面制胜的因素,其中独特的电影叙述视角是值得深挖和探究的亮点。
一、窥视者: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一以贯之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是由托比·马奎尔饰演的尼克·卡罗维一个人的叙述完成。
也就是说,影片开篇引入尼克回忆式的个人独白,将盖茨比这个人物引领进入受众的视域,到结尾时又换以尼克回忆式的书写方式,将盖茨比死后的境遇交代给受众。
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影片可以算是尼克的一种“回忆”。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作者:赵雅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变革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打破了旧的叙事模式,开创了全新的叙事手法和视角。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尼克的独特角色、叙事分层、多元叙事聚焦等三个层面分析,探究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叙述者;叙事分层;叙事聚焦;作者简介:赵雅芳,女,1990年6月出生,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一、叙述者尼克的独特角色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叙事技巧的运用对于传达小说的思想至关重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莫过于对尼克这一角色的设计。
尼克既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斯认为:“在叙述效果中,最重要的区别取决于叙述者本身是否戏剧化。
”戏剧化即人物化,指的是将叙述者“变成与他们讲述的人物同样生动的人物”1。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角色,是一个人物化了的叙述者。
这种将叙述者人物化的叙事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局限性。
小说的整个故事由尼克以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口吻讲述,他既是盖茨比故事的见证人,又是故事中的参与者,是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关系网的核心。
他是盖茨比的邻居,盖茨比旧情人黛西的远方表亲,是黛西丈夫汤姆的大学同学,也与黛西的密友乔丹有过一段情人关系。
因此,他能自由的穿梭于各个人物之间,了解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
并且,他与任何人都没有明显的利害关系。
因此他较为客观的叙述和评价极大的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尼克讲述了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故事,同样映照了他自己梦想破灭的故事。
在这层意义上,盖茨比的故事与尼克的故事产生了并行,一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义。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一、本文概述《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手法。
空间叙事,作为一种文学手法,强调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在构建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角色中的重要作用。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巧妙地运用空间叙事,将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风貌、人物心理以及他们的命运变迁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小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将首先回顾《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为分析空间叙事手法提供背景。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元素,包括纽约城的地理空间、社交场所、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空间等,探讨这些空间如何影响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
文章还将关注小说中的空间象征和隐喻,分析它们如何强化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进行细致解读,本文旨在揭示菲茨杰拉德如何利用空间元素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富有张力的文学世界,进而探讨小说所反映出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和道德困境。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的理解,也能为空间叙事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案例支持。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手法《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广受赞誉。
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叙事手法,通过空间的构建与转换,展现了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轨迹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盖茨比的豪宅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空间符号之一。
这座豪宅不仅是盖茨比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更是他梦想和追求的体现。
在这座豪宅中,盖茨比举办着奢华的派对,吸引着各色人等前来赴宴。
然而,这座豪宅却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将盖茨比与外界隔绝开来。
他在这座豪宅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却最终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这种空间的构建与转换,反映了盖茨比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揭示了他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作者:何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4期摘要: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根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故事的背景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发生在美国,影片向观众讲述了主人公在事业上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感情上的坎坷经历,展现了“美国梦”的拥有和覆灭。
整个故事采用了独具匠心的多元叙事手法,在银幕上,内聚焦、外聚焦和全聚焦的叙事手法巧妙运用、相互结合,为刻画人物形象、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条件,让影片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聚焦[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1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在好莱坞浩如烟海的电影作品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1974年版本成为其中的闪耀之星,广受关注,并一举获得了奥斯卡的三项大奖,分别是奥斯卡最佳服装奖、奥斯卡最佳音乐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这部影片运用了独具匠心的多元叙事手法,为观众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深刻的主题。
1、影片故事介绍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为背景展开,演绎了一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浮夸世界中主人翁的奋斗历程和感情纠葛。
经历一战后的美国,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都陷入混沌之中,美国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失落和迷茫,在绝望和恐惧的氛围中苦苦挣扎。
整个故事在剧情上并没有太多特立独行的设计。
出身于贫寒家庭的盖茨比倾慕着美丽的黛西,在他荣升少尉后终于俘获了黛西芳心。
然而,黛西在盖茨比赴法参战后寂寞难耐且未能经受物质的诱惑,她转而奔向粗鲁、低俗却腰缠万贯的汤姆。
盖茨比并没有放弃追回黛西的机会,他倒卖私酒和股票,幻想着在成为百万富翁后能与黛西重归于好,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盖茨比成为百万富翁后却惨遭黛西的嫁祸。
原来,黛西故意开车撞死了汤姆的情人,但她却将所有的罪责栽赃于盖茨比。
在故事的末尾,黛西和汤姆和好如初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而盖茨比却在冷静的葬礼中告别了他的一生。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述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述作者:姜丽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3期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本文要追问的是作者如何以七万字容纳了整个二十年代的时代精神,这一解决之道可以从小说中独特的空间叙述方式中窥得一二。
关键词:空间叙述;象征性;现代性体验作者简介:姜丽娟(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过剩的资本主义生产,美国迅速进入了狂欢的时代,被称为“喧嚣时代”(Roaring Time),而 F·S·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的创作极具代表性。
一方面,战争的影响和大规模的都市现代化进程,使得包括菲茨杰拉德在内的年轻一代作家在价值认同上陷入了迷惘;另一方面,欧洲现代主义思潮对菲茨杰拉德有着重要影响,比如意识流写作。
然而,当笔者在审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最具影响的小说时,却发现作者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叙述形式。
他通过音乐、诗歌的互文效果,叙述视角的选择,以及独特的空间叙述等技巧,在保持结构紧凑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现代都市体验蕴含其中。
本文拟从小说中具体的空间叙述文字入手,分析小说在上述两方面所达到的效果。
一、上层社会的精神表征:汤姆·布坎农住宅小说中以尼克为叙述视角,由于他与汤姆和黛西之间的亲戚关系,他得以拜访了后者的住宅。
菲茨杰拉德在叙述这一空间时,选择“草坪”作為运动主体——它带着尼克的视线一路奔向目的地。
“草坪”的“爽性”进一步感染了“常春藤”,导致它也沿着墙往上爬,接着,这一视觉场景让位于夕阳之下落地长窗的平静。
最后,汤姆·布坎农的身姿“突然”映入了尼克的视野。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双视角与分层叙述
王莉萍内容摘要: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一部叙事手法带有现代小说特征的作品,本文在综合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作家在这部作品里尝试性地结合了绘画的表现手法,采用分层叙述讲述了两个故事,同时澄清了“双视角”和“双重看法”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手法双视角“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F·S·菲次杰拉德(1896-1940),因先后在4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等作品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20世纪20 年代人们的纸醉金迷和纵情声色的社会生活,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特征,而被文学评论界冠之以“爵士时代”的重要的编年史家和“爵士时代”的代言人等称谓。
这一时代(1919——1929)也被称作是“爵士时代”。
20年代,碰巧也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期。
‘迷惘的一代’蔑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摈弃传统的美学标准,他们觉得以往的艺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必须采用新的表现手法。
深受约瑟夫·康拉德影响的菲茨杰拉德于是尝试将现代叙述技巧应用于其小说叙事,使一部反映美国战后普遍精神危机和道德堕落的社会小说写得传神而不失特色,就连一向言辞苛刻的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艾略特也认为作者发表于1925年的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1]此作被看作是“一面反映‘爵士时代’的镜子”。
H·L·门肯在评论他这篇作品时认为其篇章安排精巧至极,其精巧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作品有别于传统叙述手法的单一人称叙事,采用了双重视角分层叙述的手法,因而使得这部经典之作的文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主题所反映的严肃的社会现实意义上而且它还极具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一.叙述者尼克的“双重视角”众所周知,多数小说中的故事由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完成,这种传统的叙事视角被称作“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浅析《了不起的盖次比》中的结构主义二元对立一、导言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美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红极一时的小说家,被推崇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
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已臻成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
小说通过严密的结构布设和全新的叙述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小说结构紧凑,行文流畅,使人读起来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小说的剧情并不复杂,贫穷的青年爱上了富有的女郎,并为这份虚无而毫无意义的爱情牺牲了生命。
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一本描述喧嚣的二十年代的书”。
中美文学界的研究也多从历史、文化批评角度为主,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作者、作品以及把握小说主旨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以结构主义为理论框架,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运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对小说重新解读,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以期揭示其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二、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菲迪南·德·索绪尔在其著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并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两大范畴。
结构主义试图将索绪尔的方法和观点应用于文学。
结构主义把文学作品都看作在表面上描写某种外在现实,暗中却遵循一套共同的叙事语法。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理论的根本所在,也是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当研究对象被分解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后,研究者可以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相互联系的排列、转换等关系,而这些关系或结构又总是体现为两事物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形成区别和对比,从而产生另一层次上的各自的意义, 研究者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对象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是所谓“二元对立”的结构原则。
格雷马斯研究并概括了小说任务的各种行为,简单的划分了三种情节类型。
而托多洛夫对文本形式的研究,是对格雷马斯理论必要而有力的补充。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解读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004《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解读刘 明(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距今为止《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演绎了多个电影版本,从最初的默片到后来1974年获得多个奥斯卡奖的最为精彩的一次翻拍,这部小说被演绎成多种形式流传至今。
电影的原著是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在1925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长岛为叙事背景,生动详细的为读者描述出了美国上个世纪上流社会的情况,可以说这部作品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经过数次的讨论,最终定名为《了不起的盖茨比》。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叙事视角引言:二十世纪的美国学术界开始了一个意义巨大的评比活动,这个评比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历史中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影响力进行一次评比,来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百部文学作品,在这个榜单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位居前列,由此可见这本书的阅读意义和研究意义很大。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突破了常规的叙事模式,整部作品都在主要以第一人称来叙事,同时又不是单一的叙事角度,本书以其精彩的叙事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而闻名,这部作品几乎倾注了菲茨杰拉德的全部心血,书中完美彰显了当时的时代魅力,本文将对这部作品的多元叙事法进行分析,来尽最大可能的对这部作品蕴含的深层意蕴做一个剖析,希望对广大阅读爱好者的理解能起到参考作用。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将自己化身为盖茨比的好朋友,参与作品中的故事,以这样的视角展开叙事会让故事更富有真实性,也会将读者带入这种故事氛围中。
文章最初就指出,主人公是因为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的建议才写下了这部文学作品,每次主人公提到盖茨比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吞吞吐吐,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强烈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说似乎认识他、应该认识他,全文的故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主人公受到了来自盖茨比的邀请,听到了各种关于盖茨比的传言,有人说他是杀人魔王,还有人说他是破落的贵族,众说纷纭为盖茨比这个人物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手法探究
收稿日期:2014-11-26作者简介:王英英(1981-),女,山西晋城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㊁英语教学㊂第13卷 第6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13N o .62014年12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D e c .2014‘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手法探究王英英(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山西晋城 048026)摘要: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撰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运用了多元叙事聚焦的写作手法,拉近了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情节顺利发展,对于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和深化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㊂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聚焦模式;叙事手法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4)06-0078-02 一㊁‘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以一个名叫尼克的人作为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㊂尼克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公司职员,因为工作的缘由,他搬来市郊长岛居住㊂他在无意之中认识了有钱人盖茨比,并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㊂尼克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表妹黛西曾经和盖茨比是一对恋人,但是当他们相爱的时候,盖茨比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㊂盖茨比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却喜欢上了富人家的小姐黛西,于是他隐瞒自己的穷苦身世,和黛西展开了恋爱㊂但是不久之后,一战爆发,盖茨比不得不奔赴战场,不得不和黛西分隔两地㊂战争结束,盖茨比回到家乡,本来是满怀兴奋地想要见到黛西,但是他却发现黛西已经和当地有钱人家的公子成婚㊂盖茨比非常伤心,他认为是金钱夺走了黛西的心,只要自己拥有足够多的财产,黛西就可以再次回到自己的身边㊂之后,盖茨比用尽各种手段来获得钱财,最后,盖茨比终于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富豪㊂此时盖茨比仍然坚信黛西是爱自己的,所以他在黛西的公寓对面建立了一座非常华丽的豪宅,并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来夺回自己心爱的黛西㊂婚后的黛西虽然过着富庶的生活,但是她的精神比较空虚,经过盖茨比的努力,黛西还是回到了盖茨比的怀抱㊂盖茨比更加坚信黛西的心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认为她爱的一直都是自己,他表示愿意为黛西付出自己的一切㊂然而,这一切都是盖茨比自己认为的㊂黛西和盖茨比重新在一起,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欲望,所以,当黛西知道了盖茨比穷苦的身世和盖茨比的财产来源的时候,黛西便对自己的立场产生了动摇㊂在一场意外事故中,黛西撞死了茉特尔,茉特尔是黛西丈夫的情人,黛西害怕受到法律制裁,便和丈夫汤姆密谋,把撞人事件嫁祸给盖茨比,导致盖茨比蒙冤被枪杀㊂黛西对盖茨比为自己的付出无动于衷,在举行盖茨比的葬礼时,黛西便和丈夫汤姆一起去了欧洲㊂尼克作为整件事情的旁观者,看清了大都市人情的淡漠,看清了上流社会富庶人们的丑恶嘴脸,最后他决定离开大都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㊂二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手法叙事手法是小说表达的重要手段,好的表达手段有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对文章主旨的升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㊂叙事手法根据人称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限制叙事手法,用限制叙事手法进行写作,作者以第一人称来描述故事的发展,作者讲述的故事总是局限在主人公所见闻的范围之内;第二种是纯客观叙事手法,作者一般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描述故事的进展;第三种是全知叙事手法,叙述者知道故事的一切,可以全方位对故事进行描述㊂大多数作者会选择一种写作手法描述故事,然而每一种叙事手法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缺点,小说的表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㊂‘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文学作品突破了常规的单一人称叙事手法,作者菲茨杰拉德同时使用三种叙事手法来描述小说的进展㊂三种叙事手法的结合运用,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㊂多元叙事聚焦手法给小说增添了魅力,拉近了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推动了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助于成功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色彩㊂2.多元叙事聚焦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全知叙述手法的运用如果小说仅仅是采用尼克作为第一人称来对故事进行描述,就只能对尼克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尼克眼中其他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而对他人心理活动进行描述㊂作家菲茨杰拉德运用全知叙事手法,大大弥补了限制叙事手法的不足㊂由于全知叙事手法是站在全知的角度对故事进行描述,没有任何的限制,叙事者对故事一切的人和事实是完全知晓的,因此,其对于人物形象的描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很大帮助㊂全知叙事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㊂例如,当盖茨比和黛西再一次重逢的时候,小说就利用全知叙事手法来对盖茨比的内心活动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盖茨比与黛西重逢时内心激动而复杂的心情㊂当盖茨比见到黛西之后,盖茨比就㊃87㊃认为黛西是自己这么多年苦苦找寻的所在,他压抑多年的情感在见到黛西之后全面爆发㊂正是盖茨比对黛西浓厚的感情,最终导致盖茨比甘心为黛西付出自己的一切㊂这样的描写为结尾黛西和丈夫嫁祸给盖茨比埋下了伏笔㊂全知叙事的写作手法在盖茨比和汤姆争夺黛西的时候,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㊂当盖茨比要求黛西放弃原来的一切,回到自己的怀抱时,黛西犹豫了,因为黛西很明白自己只是曾经爱过盖茨比,现在和盖茨比和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物质和精神的种种欲望,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㊂当面对盖茨比的要求之时,黛西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考虑㊂全知叙述手法通过对黛西内心的描写把黛西肤浅㊁自私㊁水性杨花的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㊂同样,小说利用全知叙述手法也对黛西的丈夫汤姆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㊂当汤姆意识到自己不再可能同时拥有自己的情人和妻子之时,他的内心非常恐惧和愤怒,表现了汤姆的虚伪和傲慢的本质㊂(2)纯客观叙事手法的运用纯客观叙事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手法中是补充型的叙事手法㊂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弥补限制叙事手法的不足㊂在小说中,尼克由于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同一时间知道多个地点发生的事情,所以无法了解同一时间发生的所有事情㊂为了将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表达完整,小说必须借助其他人物的叙述㊂例如,尼克只是在搬到长岛之后才认识盖茨比,因此对于盖茨比的童年,尼克是完全不知道的㊂所以作品通过对盖茨比的父亲描述来使读者了解到盖茨比儿时伟大的梦想㊂此外,尼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表妹黛西曾经和盖茨比相恋,作品采用盖茨比的讲述,让读者知道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原因㊂对于尼克根本就不知道的事情,作品采用了纯客观叙事手法从而补充了限制叙事手法的不足㊂纯客观叙事手法让读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外部情节的发展㊂尼克仅仅是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尼克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尼克不会对其他人的描述做出评价㊂这样的描写使读者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到整个完整的故事㊂纯客观叙事手法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做了必要的补充,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使小说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㊂(3)限制叙事手法的运用限制叙事手法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小说主要的叙事手法㊂尼克作为整个故事的讲述者,身份比较特殊㊂尼克是盖茨比的邻居,是黛西的远亲,也是汤姆的大学同学㊂尼克在小说中的复杂关系,使得尼克成了整个小说的关键人物,为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㊂小说中尼克的性格特征又是比较宽容的类型,这样的性格特征容易让人向他倾诉,并想要从尼克那里得到安慰㊂作者用尼克作为第一人称来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描述,比较容易拉近读者和小说的距离,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性㊂小说是以尼克的见闻带领读者走进尼克所观和所感的世界之中㊂尼克特别的性格特征,使得小说在运用尼克的口吻对故事进行描述时不带有很多的个人感情,容易让读者产生对故事的信任感㊂限制叙述手法的特点是视角有所限制,尼克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并不是无所不知的㊂作品多次采用了限制叙事手法,例如,小说的开头用的是倒叙的手法,给读者传达的信息是,这是一段 我 在年轻时遇到的故事,这就是视角的一种限制㊂在进行故事的叙述时,除非是 我 亲自看到或者听到的,否则 我 也是不清楚的㊂例如,当尼克受到盖茨比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时,并不清楚宴会上其他人是否和他一样㊂所以,这样的叙述手法限制了故事的发展和故事的空间范围㊂四㊁结语小说常见的三种叙事手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㊂‘了不起的盖茨比“突破原来单一的叙述手法,采用多元叙述聚焦手法,巧妙地融合了全知叙事手法㊁纯客观叙事手法和限制叙事手法,弥补了采用任何一种单一叙事手法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多元叙述聚焦手法的优势,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性㊂参考文献:[1]张琳.‘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颜艺.‘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J].电影文学,2013(5).[3]周彦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事方式的结构性转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4]田玲.‘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责任编辑:石柏胜㊃97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事视角的分析
院系:外语系专业名称:英语年级:级普本/成本姓名:张三指导教师:李四年月日An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in The Great Gatsby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By Zhang San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Supervisor: Li SiSignature: _________Date :论文标题:二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居中小三、Times New Roman 、居中,斜体,1.5倍行距小三、Times New Roman 、居中,1.5倍行距亲笔签名Acknowledgements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I ’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avehelped me generously.…Times New Roman 小四、1.5倍行距,其它格式同正文Times New Roman 、 3号,加粗,居中,下空一行内 容 摘 要叙事视角对于作者叙述故事,给予信息以及读者接受信息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故事进展及读者反应的顺利积极与否。
菲次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视角独特,新颖。
整个故事都是尼克根据回忆用第一人称“我”写出。
尼克在故事中具有双重视角,有时作者根据需要把视角进行了转换。
本文从视角转移,视角越界和第一人称见证人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视角;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小四、宋体、空一行,1.5倍行距宋体、3号,加粗,居中,两汉字之间空一个汉字 小四、宋体、加粗,与摘要空一行 小四、宋体。
双视角与分层叙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艺术
双视角与分层叙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艺术王珏;陈沐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2X
【摘要】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的主要核心内容,叙事学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谈到作者同作品内容的关系,还涉及到故事同人物、读者同作者和读者同作品之间的各种关系。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叙述视角独特的小说,作者在叙述中运用双视角和分层叙述的方法,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也是作者对叙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该作品及其叙述方法对美国乃至英国的文学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其叙述的双视角和分层叙述方面来对小说的叙述特点进行论述。
【总页数】2页(P53-54)
【关键词】双视角;分层叙述;《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作者】王珏;陈沐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双视角与分层叙述 [J], 王莉萍;
2.从叙述学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J], 王琼
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双视角与分层叙述 [J], 王莉萍
4.“自我暴露”的温柔——从叙事评价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不可靠叙述[J], 谭贞容;陈婷婷
5.《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视角及艺术效果 [J], 孙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莉萍内容摘要: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一部叙事手法带有现代小说特征的作品,本文在综合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作家在这部作品里尝试性地结合了绘画的表现手法,采用分层叙述讲述了两个故事,同时澄清了“双视角”和“双重看法”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手法双视角“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F·S·菲次杰拉德(1896-1940),因先后在4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等作品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20世纪20 年代人们的纸醉金迷和纵情声色的社会生活,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特征,而被文学评论界冠之以“爵士时代”的重要的编年史家和“爵士时代”的代言人等称谓。
这一时代(1919——1929)也被称作是“爵士时代”。
20年代,碰巧也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期。
‘迷惘的一代’蔑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摈弃传统的美学标准,他们觉得以往的艺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必须采用新的表现手法。
深受约瑟夫·康拉德影响的菲茨杰拉德于是尝试将现代叙述技巧应用于其小说叙事,使一部反映美国战后普遍精神危机和道德堕落的社会小说写得传神而不失特色,就连一向言辞苛刻的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艾略特也认为作者发表于1925年的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1]此作被看作是“一面反映‘爵士时代’的镜子”。
H·L·门肯在评论他这篇作品时认为其篇章安排精巧至极,其精巧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作品有别于传统叙述手法的单一人称叙事,采用了双重视角分层叙述的手法,因而使得这部经典之作的文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主题所反映的严肃的社会现实意义上而且它还极具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一.叙述者尼克的“双重视角”众所周知,多数小说中的故事由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完成,这种传统的叙事视角被称作“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由第三人称叙述者完成的叙事。
作者在叙事文本中创造出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全能”上帝般的人物。
这个“全能”人物洞悉小说中所有其他人物的内心,前途和历史,自己却不参与到小说的任何事件﹑任何进程中去,它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隐身人,一个告密者。
上述两种常见叙事视角各有其优、缺点。
前者往往更生动可信,其不足之处在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基于其“在场性”的要求而无法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于不同场合的事件讲述出来。
相反地,后者却不受这一局限性的限制,而且第三人称叙事更为客观,但是它通常不易于把小说的虚构空间里发生于不同场合和不同人物身上的事情有条理地组织好。
鉴于此,菲茨杰拉德在《了》中以“我”的叙述为主来决定情节的发展走势,而当“我”的视角受限,譬如在“我”认识盖茨比之前:盖茨比年少时的梦想、与黛西战前的相恋以及战后他的发迹史则分别经由老盖茨比、黛西的朋友乔丹·贝克以及沃尔夫山姆等角色来叙述,“我”是在听了他们的介绍之后才最终在心目中完成了对盖茨比的整体形象的勾勒。
这些作品中人物对“我”所交代的内容形成补充,因而可以认为是“第一人称视角”的“补充视角”,这也是作家在作品构思时常用的技巧之一。
为大家所忽略的是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还有一个“神秘人物”,他在“我”不在场时看到了汤姆的情妇沫特尔·威尔逊飞奔出来逃到大路上然后被黛西所驾驶的盖茨比的车在回长岛途中撞倒的情景,以及其后的在“我”和盖茨比汤姆等都回到长岛后,车祸现场的“灰谷”接下来所发生的、有关威尔逊的仇恨和愤怒酝酿成杀人行为的描写,则是由一个神秘的全知式人物所完成的。
这个叙述者仍然是作品中的尼克,因其当时的不在场而成为一个游离于故事之外便于观察一切的全知叙述者,这个全知视角的尼克应该是对“我”的限制性视角形成补充,由此可以说在《了》中“尼克”被作家赋予了“双重视角”,作者在构思作品时使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主线故事叙述者,以便于作者直接干预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有节制地跳出来某些场景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他们都是混蛋!他们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你。
”[2];对于“我”所不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情节则由可以跳出故事的“尼克”来补充完成,故而作者才将“我”命名为“尼克”。
如前所述,深谙小说叙事技巧的菲茨杰拉德在《了》中竭力避开单一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娴熟地将传统小说通常采用的这两种叙事视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调用了“第一”和“第三”双重视角,将一系列同时发生于多个场景和不同时空里的关于叙述者“我”及其他人所见证的主人公盖茨比的故事富有条理地娓娓道来从而使得作品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可是这些由“我”和其他众多声音汇集起来的故事讲述起来毕竟会有些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并且全面地展现自己对“爵士时代”腐化的生活既沉迷又清醒的态度,作者煞费苦心地在一部作品中安排了叙述者尼克和主人公盖茨比两个集合了作者矛盾性格的的人物,并尝试性地借用了绘画中分层处理的方式来建构文本。
二.文本的建构和叙述分层现代叙述学理论告诉我们,叙事文本不同于故事本身。
故事是独立于文本的事件,而叙事文本(叙述的述本)是作者对故事素材(叙述的底本)的艺术处理后呈现于读者的文字。
“作为叙述的底本与叙述的述本既相符又不相符,相符的地方是故事的基本内容,不相符的地方是选择表现处理这些基本内容的方式”。
[3]由此可见,作者最后确立文本需要对原来的故事重新建构,因而,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在解读作品时极为重要。
结构的意义“超越了文字,而在文字表述的叙事单元之间或叙事单元之外,蕴藏着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的理解。
在这种意义上说,结构是极有哲学意味的构成”[4]。
何世杰在《了》中的“二元主角”剖析一文中,提出了“我”和盖茨比因分别代表了作家本人理性和感性人生态度的两个矛盾的方面而认为他们都是故事的主角:“‘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作者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一分为二,一半同盖茨比,另一半同尼克。
”[5] 鞠冰梅在《了》的叙述艺术一文中认为在小说中,尼克事实上是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尼克的故事;二是盖茨比的故事。
后者的故事是包含在前者的故事中的。
这两个故事在小说中像一股拧结在一起的绳子,时分时合,但无论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还是从故事的内容来看,盖茨比的故事无疑是小说的主体[6]。
笔者赞同两人的观点,不过需要补充的是:尼克的故事和盖茨比的故事一个是背景衬托,另一个是前景重点。
故此推断作者是借用了绘画的层次处理技巧建构了这个小说文本。
而作家通晓绘画知识这一点则完全可以从吴建国著《菲茨杰拉德研究》中得到证实,“菲茨杰拉德就是在海明威的引领下与葛特鲁德·斯泰茵相识的……他们(‘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这里聆听斯泰茵对现代绘画的分析,对艺术语言的传授”[7]。
最后,两个分层叙述的故事最终统一于尼克和盖茨比这两个人物各自所追寻的梦想的幻灭这一主题上。
叙述者“我”(尼克)和主人公盖茨比在文本中的作用更类似于中国双簧表演艺术中的两个表演者,一个是前台的“行动者”,另一个则是幕后的“行动的体验者”[8]或指挥者,共同承载着作者对“爵士时代”的美国梦幻灭之心路历程的阐述。
这种叙事结构被称作“叙述分层”,它指的是“在同一叙述文本中,如果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变成另一个故事中的叙述者,就产生了叙述分层现象。
”[9]三.分层叙述与“双重看法”菲茨杰拉德采用上述叙述分层的方式来建构文本可谓《了》中的一个突出的叙事特征,其目的之一是丰富作品的内涵,服务于文本内容所着力揭示的“美国梦幻灭”的主题。
从两个正面人物(都来自美国中西部且代表着传统美国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尼克和盖茨比)在美国东部的梦想均告破灭的经历中,作者敏感地意识到了汤姆和黛西等人所代表的美国上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已经偏离了“美国之父”富兰克林所确立的“美国梦”最初的健康向上精神,而走向腐化堕落。
从紧随而至的1929年10月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爆发可以看出《了》这部作品更象一个文学的预言,盖茨比梦想的幻灭决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风雨欲来”时的带有一定社会普遍性的缩影,因而小说最后的结局:故事的见证人“我”尼克在处理完盖茨比的葬礼后,最终做出了离开东部、放弃在纽约的债券经营的发财梦想、重新回到恪守传统道德的故土——美国中西部的决定。
尼克的这一决定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上流阶级所持有的价值观的一种理性的唾弃和否定。
作者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用分层叙述来建构文本,其目的之二是为了把自己对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看法,即“双重看法”[10]统一于一部作品之中,以达到使人物塑造更复杂真实,更丰满的艺术效果。
“这一叙事技巧和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深深影响了其后的一批又一批的美国小说家,在当代美国文学中,有许多小说都仿效或直接采纳了《了》中尼克?卡洛威式的叙事手法。
如托马斯?沃尔夫的代表作《天使,望故乡》、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告诉我列车已远去》等等。
”[11]一些评论家认为盖茨比和尼克分别代表了作者梦想的两极:一边是想象,天真,沉睡,梦想和永恒;而另一边是理智,经验,清醒,现实和变化。
H·L·门肯是最早发现菲茨杰拉德这一人格分裂特征的文学评论家,说他既是一个纵情享乐的人,又是一个态度严肃的小说家。
作家自己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有第一流的才能,要看他是否能在同一时间里容纳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而不受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了》中,作品焦点人物盖茨比和叙述者尼克这两个角色分别作为道德象征代言着作者菲茨杰拉德自身的两种矛盾的观点。
正如小说中尼克的心态自述:“我既身在其中又游离其外,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
” [12]尼克和盖茨比各自体现着作者性格的一个方面,构成了作家的矛盾自我的统一体。
这正是《了》构思的精巧之处。
正如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完成前给查尔斯·鲍德温的一封信中曾自豪地称这部小说是“一个形式上的尝试”[13]而后来读者和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反响也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该作有力地显示了菲茨杰拉德对小说创作形式技巧的关注和探索----将绘画艺术手法运用于文学叙事的尝试性借鉴。
无论其内容的历史意义还是创作手法的突破创新,《了》都堪称是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