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一、价值观念与礼仪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念和礼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尊重年长者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权利,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功。
在礼仪方面,中国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尤其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直接和个人自由的表达方式。
二、沟通方式中国和美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人普遍喜欢间接表达和含蓄的沟通方式,注重言外之意和非语言的传达。
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加直接和开放,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在不同文化间产生误解和冲突。
三、时间观念与态度中国和美国在时间观念和态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长远的眼光和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思想。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效率和即时性,强调时间的精确和高效利用。
这种差异可能会在商务和工作场所产生摩擦,需要适应和互相理解。
四、教育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应试和记忆,学生在学校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功课和考试。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五、饮食文化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均衡和营养,尤其强调米饭、面食、蔬菜和豆制品的摄入。
相比之下,美国饮食偏向快餐和高热量食物,以肉类和面包为主食。
这种饮食差异也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健康和饮食观念的不同认知。
六、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中国和美国在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中国是非常重视送礼礼仪的,在西方送礼行为也非常普遍,但中西方对送礼的看法不同,处理方式和接收方式也不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1.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人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严格地遵守各自社会的风俗习惯。
可以讲,它们都是某一社会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不同社会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期望,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交际失误就在所难免。
譬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十分重视变通、含蓄。
这样的风格在美国文化中则会给人以“不精确”、“模棱两可”的感觉。
在美国社会中,“直言快语”才是人们所崇尚的。
2.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这是中国人的美德。
中国人之“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本质上不同。
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比如中国人在赠送礼品时,常以贬低所赠之物达到尊人的目的,如:“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而Leech提出的“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赞赏”的“谦虚准则”则不同。
西方人赠送礼品时,会直接表达希望对方喜欢、欣赏所赠之物。
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很大差异。
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最得体的便是说“Thank you”,欣然接受,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符合礼貌准则。
而对于一向以自谦来尊重他人的中国人来说,通常会否定赞扬的真实性,以示谦虚,以此符合礼貌准则。
3.中西不同的面子观和价值取向“面子”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概念,“Face”只是汉语中“面子”和“脸”的英文直译词。
汉语中经常会提到“给面子”、“给脸”、“丢面子”、“丢脸”等。
汉语中“脸”、“面子”通常指群体出于尊敬给予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声誉。
汉语中面子的获得要依赖于他人的参与,不能把自己置于与他人分离的境地。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1.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人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严格地遵守各自社会的风俗习惯。
可以讲,它们都是某一社会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不同社会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期望,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交际失误就在所难免。
譬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十分重视变通、含蓄。
这样的风格在美国文化中则会给人以“不精确”、“模棱两可”的感觉。
在美国社会中,“直言快语”才是人们所崇尚的。
2.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这是中国人的美德。
中国人之“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本质上不同。
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比如中国人在赠送礼品时,常以贬低所赠之物达到尊人的目的,如:“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而Leech提出的“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赞赏”的“谦虚准则”则不同。
西方人赠送礼品时,会直接表达希望对方喜欢、欣赏所赠之物。
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很大差异。
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最得体的便是说“Thankyou”,欣然接受,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符合礼貌准则。
而对于一向以自谦来尊重他人的中国人来说,通常会否定赞扬的真实性,以示谦虚,以此符合礼貌准则。
3.中西不同的面子观和价值取向“面子”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概念,“Face”只是汉语中“面子”和“脸”的英文直译词。
汉语中经常会提到“给面子”、“给脸”、“丢面子”、“丢脸”等。
汉语中“脸”、“面子”通常指群体出于尊敬给予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声誉。
汉语中面子的获得要依赖于他人的参与,不能把自己置于与他人分离的境地。
Brown和Levinson将“面子”(Face)定义为每个人都想获得的一种公共的自身形象(publicself-image)。
它体现了个人的欲望或需求,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以自我为取向的形象。
而汉语中的“面子”则是依赖于他人的群体取向。
中西方送礼礼仪差异
中西方送礼礼仪差异中西方遵循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礼仪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送礼是一种表达关心和尊重的方式,在中西方社交互动中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探讨一些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送礼的目的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是表达感激和尊敬的方式。
在商业交往中,送礼被视为加强人际关系和建立信任的手段。
在西方文化中,送礼更多地强调个人关系和友好的目的。
西方人倾向于重视礼物本身,注重其实用性和质量,并希望让受礼人感到惊喜和满意。
其次,中西方对于礼物的选择也有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礼品的价值经常被视为礼物重要性的标志。
一般来说,礼物应该是高质量的、昂贵的和有价值的,以显示送礼人的尊重和慷慨。
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
礼物的选择通常要考虑受礼人的兴趣爱好和喜好,以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尊重和关心。
第三,中西方对于礼物的包装和交付方式也有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送礼人会选择华丽的包装方式,以显示对受礼人的尊重。
在交付礼物时,送礼人会用双手捧着礼物,表示对受礼人的重视。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包装并不像中国那样重要。
通常,送礼人会简单地用礼品纸包装礼物,并用手递给受礼人。
最后,中西方在接受礼物后的回应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受礼人通常会推辞几次才接受礼物,以示谦虚。
与此同时,礼物的接受者也会表达感激之情,并主动邀请送礼人分享礼物或参加一起活动。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接受通常更加简单直接。
受礼人会立即表示感谢,并可能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回赠礼物作为回应。
总的来说,中西方在送礼礼仪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的目的是表达感激和尊重,礼物的选择要考虑价值和质量,礼物的包装和交付方式也非常重要,受礼人在接受礼物后会谦虚地推辞几次。
而在西方文化中,送礼的目的更加注重建立个人关系和友好,礼物的选择更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礼物的包装和交付方式相对简单直接,受礼人会立即表示感谢并可能在未来回赠礼物。
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西方送礼行为的差异
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西方送礼行为的差异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礼尚往来,送礼原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又衍生出不同的意义。
由于中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对于送礼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关于送礼也就有利与弊之说,本文就从跨文化的角度浅析一下中西方送礼行为所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送礼;利与弊1.中国“送礼”行为的缘由及发展中国人喜欢互相之间馈赠礼物,这是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礼记》中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尚“仁、义、礼、智、信”,“礼”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见送礼是一种文化,其中蕴含着“礼” 这一传统美德,并非我们今天所认为的贪污腐化。
“礼”这一行为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过程中,人们除了完成一系列规范的动作之外,还要将自己拥有的有价值的事物如食品珠宝等供献给神灵,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虔诚,并祈求神的庇佑。
“礼”可以通过物品来表现,渐渐的就具有了物质的含义,在战争年代,小国和弱国需要向大国和强国交纳贡品以寻求庇护。
在史书中就有一些不及时纳贡而引发战争的记载。
送礼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小到同学、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品表达心意,礼物都会派上用场。
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也会进行慎重的挑选,按照送礼对象进行挑选,既满足自己送礼的需要,又能使礼物具有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送礼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多注重赠送养生健康一类的礼品。
新型的送礼方式有礼品卡,网上送礼,根据朋友的愿望清单进行送礼等等,这样既节省了挑选礼物的时间,又能让接受者得到自己需要的礼物,可谓一举两得。
2.中西方国家的送礼异同及原因2.1 中西方国家送礼的异同首先不同的国家都有送礼的习惯,每个国家都有约定俗成的送礼文化。
中西方在送礼物方面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
在各种节日的时刻,如圣诞节,西方人会互相赠送礼物,互相表达祝福,而中国人也会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赠送礼物。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案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案以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案为标题的文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种交流中,送礼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关心和友好的方式。
然而,中西方在送礼文化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不了解并加以解决,可能会引发一些误解和尴尬。
本文将针对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一、了解礼仪差异中西方在送礼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礼仪习惯。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直接送给受礼者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一般是先送给受礼者的长辈或者上级,然后由他们转交给受礼者。
因此,如果在西方文化中直接送礼给受礼者的行为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或上级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当我们了解到对方的文化习惯时,尽量遵循对方的礼仪规范,避免造成误解和尴尬。
二、选择合适的礼物中西方对于礼物的选择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根据受礼者的个人喜好来选择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选择更加注重礼尚往来和象征意义。
因此,在选择礼物时,我们需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如果是与西方人交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个性化的礼物,如书籍、照片、纪念品等。
而在与中国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物,如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红包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礼物,可以更好地传递我们的心意和友好。
三、注意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中西方在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是精美的包装,并在特定的场合或时间送给受礼者。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因此,在送礼时,我们需要注意礼物的包装,尽量选择精美的包装,并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送礼。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红色礼盒,并在重要的节日或生日等特殊场合送礼。
通过注意礼物的包装和送礼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尊重。
四、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中西方在送礼文化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送礼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中西方送礼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对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的礼物选择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送礼的价值追求比较贴近生活,人们更注重礼品的实用性和寓意。
例如,在婚礼上,人们习惯送现金、酒和家居用品等实用性较强的礼物。
而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选择更多考虑对受礼者的兴趣和喜好,追求独特和个性化。
例如,在西方,人们可能会送书籍、音乐、手工艺品等更加注重情感和个性化的礼物。
其次,中西方送礼的时间有所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节日和重大场合的送礼,例如春节、中秋节和婚礼等。
这些节日和场合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送礼也被视为表达美好祝愿和对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关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在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随时送礼,例如生日、毕业、结婚纪念日等。
在西方文化中,送礼更加强调对亲密关系的维护和对个体的关注。
再次,中西方送礼的包装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将礼物精心包装,以表达礼物的尊重和对受礼者的关怀。
包装袋和包装纸的颜色、图案以及装饰物的选择都有着特定的意义。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礼物本身的精致和个性,包装的简约性更能突出礼物的特点。
相比之下,西方更注重礼物的精致感和独特性,而不太重视礼物的包装形式。
最后,中西方送礼时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送礼的时候通常用双手递给对方,并在接受礼物时表示感谢和欢迎。
对于收到的礼物,人们也会尽快回赠以表达对对方的感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在接受礼物时表示谢意,并不会立即回赠,而是在合适的时机回赠一个同样精致的礼物或以其他方式回报。
综上所述,中西方送礼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在礼物选择、送礼时间、包装方式和礼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礼物的实用性、寓意和节日场合的重要性更为重要;而对于西方人来说,礼物的个性化、感情表达和对亲密关系的维护更为关注。
浅析中西文化之送礼文化
浅析中西文化之送礼文化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送礼中美差异摘要:在所有文化中,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向亲戚、朋友或同事送礼,但是送礼风俗却大为不同。
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的送礼的规则和火候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谈谈中美两国在送礼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在送礼时更重视礼物的价值,而美国人则更重视礼物所代表的情谊。
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地增加,跨文化交流益显其重要性。
然而,世界各国的文化有其共性和个性,各国的文化现状客观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着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在交流交往中,如果能够及时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这将更利于我们的沟通与交流。
人们的社会交往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即是一个社会的习俗。
这些社会的习俗反应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交流的失误。
由于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往来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
若不了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
在所有的文化中,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向亲戚、朋友或同事送礼,但是送礼规则却大为不同。
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
在国家商务交往中,礼尚往来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业务范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送礼的规则和火候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送礼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送礼时一门敏感却又具备较强的艺术,各国有各国的风俗习惯,送对了极大欢喜,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送礼方面我们要了解对方的喜好和禁忌,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费尽心思却做出不讨好的事情。
下面,我主要从中美两国的送礼文化谈谈两国的文化差异。
从礼品的价值来看中西方的差异中国向来被称为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也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作者:王琴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送礼习俗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流传时间最早的习俗和礼仪,送礼习俗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双方互表尊敬的方式,而逐渐演变成了一门艺术。
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只要自身民族文化不相同,其所表现出的送礼习俗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也可以说,送礼习俗也是对本国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以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为选题,准备从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送礼习俗;文化;价值观;差异送礼习俗是当前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或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所表现出的送礼习俗也有着较大的不同。
如果在别的国家进行礼物赠予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依然按照本国的文化方法去赠礼,那么就会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和误解[1]。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协同策略的深化,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次数不断增多,但是中美两国在根本上就存在着较大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两国所形成的送礼习俗也迥然不同,如何透过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不同,分析两国之间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对此,文章准备以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为选题,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角度入手,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分析1.送礼内容在中国,送礼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常态,人们无论是出席一些社交场合,还是去亲朋好友家做客,都会准备一些礼品,古语云:“礼尚往来”,也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概括。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国人并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过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礼物就成为了双方加深情感交流的方式。
然而国人并没有遵从“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原则,在选择礼物时非常重视礼品的价值和档次,“拿不出手”一次对于国人来讲并不陌生,这种社会现象直接引起了前些年天价烟、天价酒的出现。
浅析中西方接收礼物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接收礼物的文化差异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就有着显赫的差异。
西方文化是崇尚外向与自由的灵魂,而中国文化与之恰恰相反,以安静,内向,本分为原则,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在西方文化中,首先追溯历史,欧洲人喜欢探险,拥有外向的性格,内心追求放荡不羁的自由生活。
即便是前路未知,但是他们依旧勇于闯荡。
封建制度并没有压制住他们,而是给了他们更加勇敢的心,勇于反抗,勇于斗争。
再者衍射到他们的个人性格,在他们眼里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也就是他们关系简单,且敢于表达自我。
他们用一切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所想所说,即便有时候有些浮夸。
这也就是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为了表示谢意,他们往往会当面小心地打开礼物,大呼小叫地称赞一番,激动时还拥抱你一下,与你同时分享快乐。
但是他们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他们也是绝对尊重个人隐私,人们的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等纯属个人隐私的事情,不能成为交流的话题。
这是他们长此以往形成的一种习惯,外向,奔放,不受拘束,敢爱敢恨。
在中国文化中,追溯历史,人们一向追求安分守己的生活,享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在当时严格的封建制度下,人们不敢轻举妄动,造就了人们注重道德伦理与等级森严,严重的思想禁锢。
小农经济长期依赖土地,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加重了人们的对集体主义的依赖。
长此以往,人们渐渐失去自己的主观意识,也就缺乏个人的判断力及决策力。
人们往往通过自我贬低的方式,委婉的表达出他人更优秀的看法。
且人们又喜形于色,不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表达出来,即便有时候想表达的时候,都说得特别含蓄,人们也猜测不到真实的写照。
接收礼物时也就如此,人们会觉得当面拆开礼物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或是在当面拆了给人一种贪婪的印象,让人感觉到你十分在意这个礼物。
往往是在送礼者离开后,悄悄的拆开礼物。
这也就是典型的内向又静定的做法。
面对礼物的时候,三、中西方接收礼物形式的发展都说带是和平的纽带,路是通往繁荣之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浅谈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摘要:送礼在中外都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
中西方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
本文通过就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希望能提高人们对中西方送礼的认识,加强交际。
关键词:送礼;收礼;中西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无处不在,各国风情各有不同,送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事实上,送礼是一门艺术,送什么,送给谁,怎么送等,都大有讲究,必须遵守其约定俗成的规矩。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各自的送礼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实现送礼的目的。
首先是礼品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人往往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即它的实用价值,而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给新婚夫妇送礼,过去常常是被面、床单、桌布等,为新生儿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装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实惠。
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礼品,中国人也十分注意其实用价值。
比如说中国人送字画、邮集,往往不在乎对方是否欣赏,而在于字画、邮品的收藏价值。
而西方人往往注重礼品的纪念价值。
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
还可以带上具有本国特点的小工艺品,一本自己或对方喜欢的书,或一盘CD,或一本自己写的书。
在机场和火车站迎接客人,或去医院探视病人,送上一束鲜花,显得既自然又热情,而不必考虑花束的大小。
同样他们出国旅游,回来后经常会买一些明信片送给办公室同事或亲朋好友,有时送几块巧克力。
因此,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礼物的轻重或礼品价格的高低,而是礼品的纪念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西方人的送礼习惯真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一般而言,在送礼和收礼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礼品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一样的:送礼者都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送的礼品,而受礼者也都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礼品而高兴。
然而,中国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极大的自谦,在送礼时常常故意贬低自己所送礼物的价值。
即使送给对方的礼品价格昂贵,也要说一声“区区薄礼,不值一提”。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Brief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V alue through the Customs of Gift-giving摘要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文化的多元化也随之受到重视。
在跨文化交际中,送礼是其跨文化交际中一大重要的部分。
不同文化的差异,文化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送礼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这些研究范围都过于广泛,都是一中国和西方为主,而且其分析原因也过于广泛。
因此,本论文是在探讨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差异上,分析文化价值观对送礼习俗的影响。
而在文化价值观上,又浅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面子观,人际关系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送礼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文化价值观对送礼的影响尤其重要,我们应该尊重各国的文化,求同存异,与各国有进一步的交流。
关键词:送礼;文化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面子观;人际关系ContentsAbstract摘要1. Introduction 1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1.3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12. Literature Review 32.1 Gift-giving 32.1.1 Definition of gift-giving 32.1.2 The former studies of gift-giving 32.2 Cultural values 32.2.1 Definition of cultural values 32.2.2 The former studies of cultural values 43. Chinese and American Customs of Gift-giving 53.1 Chinese customs of gift-giving 53.2 American customs of gift-giving 53.3 Comparison of the two countries’ gift-giving 63.3.1 The choice of gifts 63.3.2 The way of presenting gifts 63.3.3 The way of accepting gifts 63.3.4 Taboos 74.4.14.1.14.1.24.1.34.24.2.14.2.24.2.34.3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114.3.1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na 114.3.2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America 124.3.3 The influence on gift-giving 125. Conclusion 135.1 Major findings 13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13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13References 14Acknowledgement 166300字备注:全文是原创全英文英语专业的,因保持原创性,提供摘要和部分目录查看。
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有哪些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物的选择: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在选择礼物时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
在西方,礼物通常是实用性的,并且与收礼人的个人喜好和需求相关。
例如,西方人可能会赠送书籍、家居用品或者体育用品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对受礼人身份、地位和关系的尊重。
常见的礼物包括茶叶、红酒、烟酒等。
2. 礼物的包装: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包装通常简洁、大方,注重礼物的内涵和个人意义。
常见的包装方式是使用彩色纸和蝴蝶结装饰。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包装更加注重外观和装饰,通常采用红色礼盒,装饰有各种吉祥的图案或字样。
3. 礼物的交接方式:在西方文化中,礼物通常在正式场合或生日派对上交给收礼人。
收礼人通常会当场打开并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交接通常在私下进行,而非公开场合。
受礼人会收下礼物,但通常不会当场打开,而是在稍后打开并表示感谢。
4. 礼物的拒收:在西方文化中,由于一些原因,收礼人有权选择拒收礼物,并且这样的行为通常不会被视为失礼。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拒收被视为对送礼人的不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不应该轻易拒收礼物。
5. 礼物的数量: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数量往往被看作是对受礼人的尊重和慷慨,通常应该是偶数个或数字6的倍数。
而在西方文化中,礼物的数量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是任意数量。
总之,中西方赠送礼仪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礼物的选择、包装、交接方式、拒收和数量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赠送礼物的基本原则。
中西方赠送礼仪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差异的具体内容。
首先,中西方在礼物的含义和象征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礼物被视为一种表示友好、关心和祝福的方式,特别是在特殊的场合如生日、婚礼和圣诞节等。
因此,在西方,礼物通常与个人喜好和兴趣相关,以表达对受礼人的了解和关心。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物的含义更加复杂,它常常被视为寓意着人际关系和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有哪些_国外送礼的礼仪讲究
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有哪些_国外送礼的礼仪讲究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差异,送礼的习俗和禁忌也各有不同。
那么你知道中西方的送礼礼仪差异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送礼礼仪的差异,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西方送礼礼仪文化差异(一)送礼的场合在中国,送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
逢年过节,日常亲朋,邻里间走动,托人办事或答谢等,礼物都会被派上用场,而送礼的场合也是名目繁多。
从小孩满月、百日、周岁; 长辈或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和小孩的生日到日常的婚、丧、嫁、娶诸类重大活动和乔迁,开张庆贺等,应邀的亲朋好友自然要送礼。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日常送礼就没那么频繁,但在亲朋好友生日、订婚、结婚周年纪念日、乔迁、告别,大学毕业以及圣诞节等重要日子,或应邀到他人家中拜访时通常也会带些礼物。
(二)礼物的选择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很重视礼物的价值,认为礼物越贵重就越尊重对方,其表达的感情也就越真挚, 所以赠送礼品时一般都会考虑到具体的对象和场合。
而在生日,乔迁和日常的婚、丧、嫁、娶中,送钱则较为普遍,这在西方是非常少见的。
但中国人不太注重礼物的包装,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包装也给予了更多关注。
西方国家在礼品的选择方面没有太多讲究,他们一般不送也不接受太贵重的礼物,因为这可能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礼轻情意重”,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赠送礼物人的心意和祝福,而不是礼物的价格。
一束鲜花,一瓶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一些房间的装饰物,纪念品,自制的手工艺品或卡片等都是很好的礼物。
但西方人比较注重礼物的包装,无论买来或自制的礼物一般都要经过精心的包装。
涉外赠送礼品要注意哪些礼仪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1)选择礼物。
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由于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在中西方之间,送礼问题更加复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1.购礼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通常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
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
因为异地礼物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
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理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
2.礼品的选择不同。
中国人在节日里送时令的礼品。
例如,在中秋节送月饼和水果,农历新年时送贺年礼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
中国人也会在亲朋好友的葬礼上送钱。
在中国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见的礼物是从市场上买的食物。
除了葬礼和开业典礼以外,鲜花不是一种流行的礼物。
而美国人在圣诞时送的礼物比如:产品样品、书桌上的摆设品、酒、饮品、特别的食物等。
鲜花是送给女士的最常见的礼物,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生日礼物、贺礼、给女主人的礼物。
3.送礼的对象不同。
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
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
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
4.送礼的方式不同。
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
中国人通常对礼品的包装是不大讲究的,一般宁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装不满。
在美国以及其他有些国家,人们习惯用彩纸包装和用丝带包扎,有时还习惯附上一张名片。
这是胡静在《实用礼仪教程》中提出的。
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
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
5.送礼的时机不同。
中国人很讲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礼的时效性。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2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3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4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5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6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7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8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9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11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2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3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14 浅析英文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与文体风格15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6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17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18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20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21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22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23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24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25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26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27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8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29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3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31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32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33 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34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35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3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37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38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39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40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41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42 英语中“r”的分析43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44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45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46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47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48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49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50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Prejudice51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5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53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54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55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56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57 汽车广告功能分析58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59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代主义主题60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61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62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63 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64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65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66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67 唯美主义与心理失衡的关系——以《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人物分析为例68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69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70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71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72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73 On Allan Poe’s Application of Gothic Elements and His Breakthroughs — Through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74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75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76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77 传统与超越-解读成长小说《占卜者》78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79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文菜单翻译中的应用80 The Services of Selfless Love---A Thematic Study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81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82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83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84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85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86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87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88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89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90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91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9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93 圣经典故的翻译94 “eye”的认知分析95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96 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论巴比特的无助与无奈97 论文化差异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表现98 On Freudian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99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100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101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02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03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0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05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106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107 论翻译单位108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109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11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111 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112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113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14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 115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116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17 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118 目的论下进口汽车说明书的翻译研究119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20 论《外婆的家什》中的象征意义121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122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123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124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125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126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27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128 论英汉翻译过程129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30 冲破人生的枷锁——试析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七个枷锁13113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133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13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135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136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37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138 英汉颜色词翻译139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140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14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142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43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14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145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46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 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147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148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149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ceberg Principle in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0 顺从与反抗:《德拉库拉》中女性形象的解读151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52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53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5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55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156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157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58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159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160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61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2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163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64 从《红色英勇勋章》看社会突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165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66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叙事研究167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168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169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170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71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17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173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174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175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76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177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78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179 Consumerism in The Great Gatsby180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81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8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83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84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185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186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187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8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189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90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91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192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93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94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195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96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197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198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199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200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方送礼习俗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方送礼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着广泛的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交往中,无论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往来,免不了要馈赠或接受礼品,这种活动传递着人们的情感或诚意,使合作得到加强,使友谊得到发展。
但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各国人民价值观念的诸多不同,所以导致各国对礼仪的理解也不尽相同,1 集体观念与个体观念1.1中国人的集体观念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集体主义的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甚至高于一切。
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即人只有团结友好的组成群体,将个人融入群体,在群体中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然,活得有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的君臣关系及家族内部的父子、兄弟关系具体体现出了群体中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群体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世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中国人一般把个人从属于群体,大都有着强烈的家庭群体观、家族群体观、同事群体观、重视亲情友情,喜欢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为了维护群体间的密切关系,加深朋友间深厚的友情,中国人都会牺牲自己利益,顾全群体利益,讲究哥们义气,逢年过节,都会送上礼物,以示关系友好密切,送的礼物也偏向于送重礼。
1.2西方人的个体观念西方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推崇个人的独立和自主。
西方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独立于集体的,因此并不注重建立太密切的集体关系,继而也不承担过多的义务。
在送礼方面交随意,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挑选很贵重的礼品。
2 等级观念和平等观念2.1 中国人的等级观念《左传》中有记载:“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第敬、夫和、妻柔、姑慈、父听,礼也。
”这里说及的礼就是长幼、父子、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等级观念把人分成为三六九等。
如今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不同的职业、职位决定了不同阶层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为重视等级,所以看待社会不同职业及职位的人,人们会带着等级观念,对家庭而言,也有长幼尊卑,在言谈举止中得注重一定的礼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2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3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4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5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6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7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8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9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11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2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3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14 浅析英文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与文体风格15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6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17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18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20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21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22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23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24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25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26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27 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8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29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3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31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32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33 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34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35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3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37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38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39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40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41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42 英语中“r”的分析43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44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45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46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47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48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49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50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51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5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53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54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55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56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57 汽车广告功能分析58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59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代主义主题60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61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62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63 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64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65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66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67 唯美主义与心理失衡的关系——以《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人物分析为例68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69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70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71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72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73 On Allan Poe’s Application of Gothic Elements and His Breakthroughs — Through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74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75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76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77 传统与超越-解读成长小说《占卜者》78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79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文菜单翻译中的应用80 The Services of Selfless Love---A Thematic Study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81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82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83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84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85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86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87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88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89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90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91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9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93 圣经典故的翻译94 “eye”的认知分析95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96 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论巴比特的无助与无奈97 论文化差异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的表现98 On Freudian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99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100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101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02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03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0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05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106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107 论翻译单位108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109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11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111 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112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113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14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15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116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17 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118 目的论下进口汽车说明书的翻译研究119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20 论《外婆的家什》中的象征意义121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122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123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124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125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126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27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128 论英汉翻译过程129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30 冲破人生的枷锁——试析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七个枷锁13113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133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13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135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136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37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138 英汉颜色词翻译139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140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14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142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43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14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145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46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 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147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148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149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ceberg Principle in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0 顺从与反抗:《德拉库拉》中女性形象的解读151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52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53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5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55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156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157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58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159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160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61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2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163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64 从《红色英勇勋章》看社会突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165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66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叙事研究167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168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169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170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71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17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173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174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175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76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177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78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179 Consumerism in The Great Gatsby180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81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18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83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84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185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186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187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8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189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90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91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192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93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94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195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96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197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198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199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200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