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3节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 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平衡状态的概念: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平衡条件的探究: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何保持平衡。

3. 平衡状态的判断:根据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平衡力的特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条件的探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平衡条件的探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桌、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桌子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状态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平衡状态的概念,介绍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接着讲解平衡条件的探究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平衡力的特点。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举例说明平衡状态和失衡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如: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和平衡条件的掌握程度。

6. 知识拓展:介绍平衡状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行驶时的平衡、人体运动的平衡等。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平衡条件: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何保持平衡。

3. 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七、作业设计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解释原因。

沪科版 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七章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

沪科版  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七章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

课题:第三节力的平衡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约2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到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

(2)、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习题教案设计:第七章第三节 力的平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习题教案设计:第七章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于平衡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处理实验结果,并从对结果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和能力,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教学难点: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滑轮、钩码、细绳、吊盘、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长方木块(有孔)、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片断: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受力作用吗?分别受几个力的作用?你能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么?讨论总结出几个力平衡和平衡状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通过举例和分析我们知道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同学们考虑,什么是力的平衡呢?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那么相互平衡的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演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介绍实验装置如教材中所示。

实验分5步进行:(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在两根绳端的吊盘里分别放入质量不相等的钩码,放手观察木块是否静止。

看到的现象是:木块不能静止,很快运动到挂钩码多的一端。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在两根绳端吊盘里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钩码,放手观察木块是否静止。

看到的现象是:木块静止。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我们刚才的两次实验,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符合什么条件时,它才能继续保持静止?结论: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才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一、教学内容1. 力的平衡的概念:介绍什么是力的平衡,以及力的平衡的条件。

2. 力的平衡的判定: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力的平衡的应用:探讨力的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杠杆、滑轮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衡的条件。

2. 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了解力的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教学重点:力的平衡的概念、力的平衡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杠杆、滑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实现力的平衡的。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力的平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为学生讲解如何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平衡概念:条件:判断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力的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力的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答案:1. 力的平衡的概念:条件的答案: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的答案:3. 力的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研究力的平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平衡的判定力的平衡的判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感到困惑。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3 力的平衡 精品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3 力的平衡 精品教案

第三节力的平衡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卡片、棉线、铁架台、木块、两个定滑轮、两个大吊盘、大砝码、细绳、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播放视频:匀速上升的潜水艇、缓缓降落的降落伞、放在课桌上的书本、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等。

思考:这些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二力平衡提出问题: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探究:(1)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2)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探究点二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二力平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7.3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7.3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对于力的平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方法。
2.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如进行力的平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些力的平衡的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力的平衡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力的平衡时,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本节的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力的平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拉车、提水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感受到力的平衡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如悬挂重物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力的平衡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平衡的思考。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
(活动2)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研究两个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步骤:卡片一侧不挂钩码,另一侧挂两个,使卡片受两个力沿同一方向。
(活动3)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步骤: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能应用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C)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D )
生:猜想
师:如何证明你的猜想?用什么方法来逐一验证呢?现在就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器材,选择研究的物体(小车、纸片)小组探究一下。在探究时要注意以下事项(ppt)
实验探究与验证:
(活动1)两个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步骤:进行仪器组装,选择适当数量的钩码,来改变细线对硬纸板两个对角拉力的大小。
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4、二力平衡的应用
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等于零,如果合力不等于零还能处于平衡状态吗?
师:请你们再来欣赏一段视频,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分析小熊处于什么状态吧!
师:我们了解了二力平衡的条件,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问题吧(ppt)
(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测摩擦力、重垂线、走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三节 力的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三节 力的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课的各个环节,做好实验计划并作好记录 。 2. 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目标明确,小 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参与到实验中 3.点评同学, 点评规范要求, 点关键。 “一
2、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平衡状态: (2 平衡力:
针见血”抓住核心问题。 育人目标: 1.提升学科小组长的管理组织
结合课本 P136 探究实验,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当二力平衡时,合力是多少? 探究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 利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以及测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都 是如何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能够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1)重力忽略不计的弹簧,天花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作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 如图 2 所示,正在匀速上升的气球, 请作出气球受力的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 (3 重为 2N 的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画出小球在 A 所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合作探究:
要求: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先一对 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人人
探究点一:理解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 1、阅读课本 P135 图 7-18、图 7-19、图 7-20,思考 (1)“人象大战”中僵持的绳子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和处于什么状态? (2)静止的杯子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和处于什么状态?
预设问题:
水平,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当好小组领袖。 2 . 2.同学敢点评,会点评。并且教会更多 的同学敢于点评,会点评。 3.不让待优生落下的太多, 增强他们的自 信心。 任务分工:
目标导向: (1)展示人规范快速,总结规律(用 双色笔) 。 ( 2 )其他同学讨论完毕总结完善, A 层注意拓展,不浪费一分钟。 (3)小组长要检查、落实,力争达标 为 100%。

新版沪科版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3节力的平衡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3节力的平衡导学案

第三节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学习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学习难点】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1.本实验要求桌面尽可能光滑。

2.本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 135~137的内容,完成第1~2题。

1.什么是平衡力?举例说明。

答:物体在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或几个力)互称为平衡力。

2.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材P 136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①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数据表格。

错误!,b 方案(三、四组))②填写实验表格的砝码数是否相等。

当小车静止时,保持两盘中砝码个数相等,用手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知识链接: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有区别。

二者不同点: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力的受力物体相同)。

而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两力的受力物体不相同)。

二者相同点: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学群学:知识板块一:要求实验桌面选择光滑的。

提示:画一对平衡力时,注意线段要等长。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什么结论?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实验反思】为什么选择光滑的水平桌面?如何改进实验?答:减小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把小车换用纸片。

知识板块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136~13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精编】新版沪科版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3节力的平衡教案.doc

【精编】新版沪科版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3节力的平衡教案.doc

第3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思考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嫦娥二号的图片及视频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爱国情感。

教师: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的绕月卫星,已经取获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的信息。

我们对我国科技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骄傲,更希望你们在坐的同学们也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新的突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嫦娥二号奔月、绕月与力和运动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让我们先从简单的二力平衡学习起。

【自主预习案】1.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或状态。

2当物体虽然受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当于。

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这时物体处于状态。

3.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4.悬挂着的电灯,受到向下的和电线对它向上的。

【课堂探究案】探究点1:什么是平衡?什么叫二力平衡?例题:1.重力忽略不计的弹簧,上端固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作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正在匀速上升的气球, 请作出气球受力的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3. 重为2N的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画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问题:图1和图2中,小球和气球,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受到哪些力?图3和前面的一样嘛?又受到哪些力?总结: 叫平衡状态,此时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

此时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7_3力的平稳教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7_3力的平稳教案2新版沪科版

7.3 力的平稳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成立二力平稳条件的进程;应用二力平稳条件说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稳条件的应用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教学进程:一、引入方式1 :温习提问引入牛顿必然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维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窗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历时,也可能会维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引出平稳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式2 :现象引入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或录像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提出问题:上述物体维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不是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稳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平稳状态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概念平稳状态。

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成效相互平稳,或说几个力相互平稳。

物体受力平稳时最简单的情形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历时知足什么条件才能维持平稳?2.二力平稳条件方式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稳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头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看与试探下面问题。

木板是不是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从头平稳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头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依照观看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窗相互补充使其完善。

方式2:学生探讨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看分析总结知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探讨性实验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依照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稳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3.二力平稳条件的应用方式1:通过练习使学生把握二力平稳条件的应用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用意,并分析物体是不是受到平稳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稳。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7.3力的平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7.3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平衡态、平衡力2.通过实验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3.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得到过程教学难点:平衡态的理解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过程:一、由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冲突引出平衡态、平衡力师:前面学习了三种常见力,同学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能不能用一根手指让尺子处于静止状态?请同学上来尝试成功师:刚才尺子在晃动,是什么力让它晃动?生:重力师: 后来为什么又不晃动了呢?生:手指给的支持力师:物体是什么状态生:静止师:之前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回顾一下,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尺子处于静止状态却受到了力,这是不是和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生:......师:物体受到多个力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多个力等效于不受力平衡力: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多个力叫平衡力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练习:请同学判断以下情况是否是平衡态,分别受到几个力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疑:饮料放在桌子上静止处于平衡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你能不能让饮料瓶倾斜着静止在桌子上呢?学生尝试,不成功。

老师尝试,成功。

师:二力平衡是不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呢?猜想: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呢?提示:两个力的效果相互抵消,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小组讨论生: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猜想二力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师: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进行探究呢?学生小组讨论生:两边放钩码看力的大小是否相等、小卡片扭动一下看不在一条直线上是否平衡、把纸片从中间剪开看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师:经过讨论得出探究方案,实验中注意实验的安全,小组作,进行实验小组实验,老师观察和帮忙解决问题。

师生一起得到实验的结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回顾分析:怎样让饮料瓶倾斜平衡,学生尝试练习: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三:实验反思三个装置的对比没有轮子的小车,带轮子的小车,轻小卡片活动:学生演示,发现没有轮子小车摩擦力大,二力平衡条件探究误差较大探究结论:用有轮小车做实验: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用轻小卡片: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四:一对平衡力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对比师:请同学们证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生:物体静止,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师:讨论两对力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生: 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课后思考:弹簧测量计称量物体静止时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理解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太明白的课后利用本节知识进行思考。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3 力的平衡19-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3 力的平衡19-沪科版

《力的平衡》(沪科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为后面力学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难点突破是通过对测重力和测摩擦力两个实验实例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考虑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情分析: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教材直接给出,但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不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演示实验“瓶子倾斜放置不会倒”得出静平衡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小车和坐电梯视频受重力和拉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动平衡,来完善平衡状态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学生实验,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热衷动手实验,将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过塑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考虑过塑纸板免去了细线,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大小不相等,不在同一直线上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可以教师演示,师生共同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通过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为以后探究实验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力的平衡
1、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认识到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对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⑶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态变化的原因。

⑷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⑸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一组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图片,然后在二力平衡中提出力的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概念。

通过一组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物体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具体了解成对出现的平衡力的情况。

第二部分“二力平衡的条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这样的设置是让学生先通过自然、生活现象认识“力的平衡”,然后用抽象的概念来总结“力的平衡”,接着用“力的平衡”观念来解释自然、生活中一些事例,最后具体知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才会处于“力的平衡”条件。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本节的难点在于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3、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用1课时。

4、教学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5、教学设计:
教师可演示
⑴小车受到的水平方向上的二力是
6、板书设计:
第三节力的平衡
1、常见处于静止的物体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2、二力的平衡。

⑴平衡状态
⑵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