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理论的运用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述评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述评丁 丹(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信贷配给理论的演进形成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纵观大量信贷配给理论文献,发现该理论发展比较零乱,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从其脉络来看,本文按照信贷配给的发展进程研究该理论的发展,对该理论和实证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信贷配给;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8)02-0018-06关于信贷配给理论的研究先从信贷配给的现象说起,信贷配给现象大约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但是真正的理论阐述应该从1950年算起,众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信贷配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发展成信贷配给理论。
一、信贷配给理论的缘起经济学家Adam Smith(1776)在他著名的著作《国富论》中对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论述。
虽然没直接使用“信贷配给”词语,但说明了信贷配给的实质,当信贷配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率受到作用力时,信贷就会发生价格配置的情况。
Keynes(1930)的《货币论》也对信贷配给有过相关的讨论,“未被满足的借方需求”反映了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确实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商业银行以法律抵押品等非利率手段独立地分配信贷资金。
虽然Adam smith和Keynes等较早地发现信贷配给现象,但没有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尽管如此,前辈的一些观点还是成为信贷配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
二、信贷配给理论的初创(一)信贷配给的初创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信贷配给问题开始进行真正的理论研究。
现代最早研究始于Roosa等人,理论研究的内容与市场不完全竞争、利率管制等制度因素及银行的资产结构偏好相关。
Roosa(1951)正式提出“信贷可获性学说(credit availability doctrine)”,可以说这是信贷配给理论的起源,后经Scott(1957)和Lindberk (1962)及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学者对信贷可获得性学说开展深入研究得以发展。
信贷配给理论发展_模型与实证研究
金融论坛2009年第4期(总第160期)信贷配给理论发展、模型与实证研究*任建军[摘要]信贷配给理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对于信贷配给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该理论不仅内容多、不系统,且理论模型多又较为分散,实证研究虽已处于起步阶段但度量仍较为困难。
中国学者对此问题也进行了10 多年的研究,研究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零散介绍西方信贷配给理论研究情况,另一类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相应的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
为全面理解和把握好信贷配给理论,本文从信贷配给定义、信贷配给理论发展、信贷配给理论模型、信贷配给实证和中国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等多视角,对信贷配给理论与实证文献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信贷配给;理论发展;模型与实证;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009 - 9190 (2009)04- 0021 - 0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信贷配给(c r ed it r a tio n in g)是经济学中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研究领域。
纵观信贷配给理论研究文献,从时间角度看可将其分为早期信贷配给理论和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从均衡角度看可将其分为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和非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一、信贷配给定义自A da m S m ith以来,信贷配给问题就引起了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信贷配给定义。
大体上看,信贷配给主要包括利率配给、见解分歧配给、红线注销配给、纯粹的信贷配给和综合型信贷配给等5类定义。
第一类:利率配给型。
它是指借款人在给定贷款利率上能得到小于意愿贷款规模,要想得到更大规模的贷款则要支付更高的利率,其代表人物有Wilso n,Ja ffee和Mo d ig lia n i,Ja ffee和S tiglitz,D e Meza和Web b等。
第二类:见解分歧配给型(d iver g en t views r a tio n in g)。
它是指潜在借款者无法在他们认为适合自身风险的恰当利率上得到贷款。
商业银行信贷配置与信用风险计量
02
信贷配置的决策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宏观经济状况
信贷配置应考虑宏观经济状况 ,包括经济增长率、失业率、 通胀率等指标,以及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
影响。
行业发展趋势
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存在差 异,信贷配置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 ,对不同行业进行风险评估和信贷 策略制定。
国际贸易环境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信贷配置产 生重要影响,包括贸易保护主义、 汇率波动、贸易摩擦等。
行业因素
01
行业生命周期
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信贷配置应考虑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 ,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可适 当增加信贷配置。
02
行业竞争格局
行业的竞争格局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 ,信贷配置应考虑行业的竞争格局, 对竞争激烈的行业需谨慎对待。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决策树模型
通过决策树的构建,对 信贷风险进行分类和预 测。
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构建神经网络,对 信贷风险进行预测和分 类。
支持向量机模型
通过构建超平面,将信 贷风险进行分类和预测 。
基于内部评级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IRB(Internal Ratings Based)模型:根据银 行内部评级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计量和分类 。
LGD(Loss Given Default)模型:通过计算 违约损失率,进一步估算信贷风险。
EAD(Exposure at Default)模型:通过计算 违约时的暴露金额,进一步估算信贷风险。
06
信贷配置与信用风险计量 的实践应用
信贷配给理论综述
信贷配给理论综述信贷配给理论综述在应付债务人违约风险方面,金融中介具有贯彻契约全过程的一系列控制权利,包括事前监控(项目评估、信用分析)、事中监控(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事后监控(审计评估,视情况好坏采取相应校正或惩罚措施)。
尽管这些措施有助于弱化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Masahiko Aoki,1998),但是金融中介并不能完全解决不完全的信贷市场所存在的信息与交易成本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仍然会影响价格协调机制。
在市场利率随信贷需求上升时,那些拥有更高风险项目的企业家更愿意借款,金融中介机构面临的贷款损失风险就越大。
因此,贷款人在提高利率扩大放款时,需要权衡两种效应:由于利率提高而扩大信贷量在无违约状态下增加收益的效应,以及违约概率亦随之增大的破产成本效应。
贷款人收益最大化时,二者边际值相等(Williamson,1986)。
但银行中介由于要耗费成本来鉴别项目质量,就无法对他们收取不同的利率价格。
这样,金融中介就采取非价格机制来控制和减少风险(Jaffee and Modigliani,1969)。
于是,企业家在均衡利率水平上的意愿借款数量可能得不到完全满足,这就是“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
最早提及信贷配给的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76)在论述高利贷的最高数额时曾探讨过信贷配给问题。
在19世纪,英国银行与通货学派的论战也曾涉及到信贷配给问题。
当代谈及信贷配给,开始于凯恩斯1930年的《货币论》。
凯恩斯在书中指出:存在一个借款人中未被满足的边缘,其大小可扩大也可缩小,因此银行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他们的贷款规模来影响投资的规模,而不必改变利率水平。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较早的注意到了信贷配给现象,但他们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下去。
现代最早研究信贷配给的是Roosa。
Rossa和美联储的其他经济学家在1951年发展的《资金可获性学说》主要表明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影响实际支出进而影响经济。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研究的是银行如何合理地分配贷款,以及如何控制贷款的价格。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时,应该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以及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和抵押品的选择。
在实践中,银行在决定发放贷款时,会根据申请人的资产,信用历史,收入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来评估这笔贷款的风险。
如果这笔贷款的风险被认为较低,银行可能会发放这笔贷款,并以较低的利率和期限给予客户。
反之,如果贷款的风险被认为较高,银行可能会拒绝这笔贷款,或者以较高的利率和期限给予客户。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还会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
如果客户的信用状况较好,银行可能会发放更多的贷款,以及更短的期限和低的利率,以鼓励客户继续使用其服务。
反之,如果客户的信用状况较差,银行可能会减少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以降低风险。
总的来说,信贷配给理论是一种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的经济学理论,它可以帮助银行合理地分配贷款,有效控制贷款的价格,促进经济发展。
信贷配给理论与信贷决策研究
信贷配给理论与信贷决策研究作者:何子建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9期[摘要]本文对西方信贷配给理论发展展开了综述,基于S-W模型,讨论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贷配给的影响,以及信贷配给对微观主体的影响。
[关键词]信贷配给利率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现象早在1772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已经提到,之后凯恩斯(1930)的《货币论》中也涉及到了信贷配给,其后西方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知道80年代斯蒂格利茨和韦斯等人将信贷配给现象通过信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之后的信贷配给理论,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应用。
一、西方信贷配给理论发展信贷配给的研究最早追溯到Adam Smith在1772年的《国富论》,在他论述高利贷数额时曾探讨过这一问题。
之后的银行学家和货币学家在讨论货币问题时也曾涉及到信贷配给。
1833年以前,英格兰银行受到利率管制,只能限制贷款规模,所以那时人们开始关注信贷配给问题。
Keynes在1930年的《货币论》中描述了在市场经济下,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不依赖借款人的需求变化而对贷款资金进行配给,而后,学者们开始对信贷配给现象开始关注。
50年代,Roosa, Robert, Scott等人提出了可获性理论,信贷配给现象是制度上的制约导致的长期非均衡现象。
政府的利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要求,造成了信贷的刚性约束。
非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开始萌芽。
Hodgman(1961)在《信贷风险和信贷配给》中表明,银行面对具有固定收益的借款人,在任意利率价格上,都存在贷款供给的最大上限。
银行的预期损失是贷款额的线性函数,因为存在失败的概率,贷款额越大意味着银行的预期损失越大。
在贷款需求随着利率下降而单调递增时,所有的借款人都可以获得贷款,但贷款额度小于在此利率下所期望得到的数量。
这种信贷配给现象被称为第一种信贷配给。
Jaffee和Modigliani(1969)在《信贷配给理论和检验》中表明,在假设银行垄断,利率在固定范围变动情况下,商业银行利率组合少于借款要求组合,银行倾向拒绝一部分借款人,接受一部分借款人,不对不同借款人实行某一固定的利率,这样一部分借款人获得期望的贷款,另一部分借款人被拒绝。
论信贷配给的基本机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
放款人和信贷的可得性来施加影响 , 从而提出了 自由
竞争市场行为下的信贷配给现象 。2 0 世纪 6 O 年代以 前, 信 贷 配 给研 究 始 终 在 完全 信 息 的框架 下 进 行 , 后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2 — 2 9
作者简介 :王 征 ,男,经济学博士 ,研究员,济南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 究所所长 ,主要研 究方向为西方经济
所谓信贷配给 , 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对贷款的超 额需求 时 , 不 是 通 过 提 高 利 率 的途 径 来 增 加 存 款 供 给, 同时抑制贷款的需求来实现信贷市场 的均衡 ; 而 是通过实行配给 , 来部分 的满足借款人的信贷需求 、 或者只满足部分借款人的信贷需求的这样一种金融 现象。信贷配给现象和对信贷配给的研究由来已久 ,
Hale Waihona Puke 引起厂商融资成本上升和融资难度加大 , 最终导致盈 利 能 力 下 降 。对 于 消 费者 个 人 , 道理也相同 , 如果 个 人 目前的收入不足 , 而信贷配给使个人得 到的信贷量 又有限, 就会 影 响到 他们 的消 费水 平 。 所以 , 信贷配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暂时部分地 缓解信息不对称 问题 ,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信息不 对称的根源 。而且 , 商业银行过分地依赖信贷配给来 回避 风 险 , 会 使银 行 的负 债 资 源得 不 到 充分 利 用 , 影 响其赢利水平 , 久而久之会使银行 的中介功能受损。
上, 一部分借款人可 以得到贷款 , 另一部分则遭到拒
绝, 即使是后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 另 种是借款人给定的借款额只得到部分 的满足。因为
一
义” , 凯 恩斯在《 通论》 中发展了流动性偏好理论用来 取代可贷资金理论 , 后来的 I S — L M模型以及莫迪利亚 尼所发展 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利率唯一决定于货
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
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问题,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深入分析信贷配给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及其对企业规模的影响。
我们将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抵押品的作用、企业规模与信贷可获得性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揭示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们将回顾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信息不对称对信贷市场的影响以及抵押品在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通过数理推导揭示企业规模、抵押品与信贷可获得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运用该模型分析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的困境。
我们将探讨中小企业由于抵押品不足、企业规模较小等因素导致信贷可获得性受限的问题,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
我们将根据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我们将从加强信息披露、完善抵押品制度、优化信贷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银行信贷配给和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风险管理,认为银行由于缺乏足够的借款人信息,往往通过信贷配给来降低风险。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抵押品在信贷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抵押品可以作为借款人信用的替代,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内生化的角度研究抵押品和企业规模对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
他们认为,抵押品和企业规模不仅是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结果。
应用文-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与银行要发生往来关系,把钱存入银行既能生息又安全,缺钱要找银行借钱,以应周转之需,许多经济往来中的银钱交割收付,也要通过银行办理汇兑和结算。
银行通过经营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目标,并在社会资金循环周转中执行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发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增长的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体系不断延伸,银行业务品种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推动着学科的发展和深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经营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相继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广泛,银行业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迅速提高,有力地推动着银行功能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银行信贷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与金融专业的许多课程的边界越来越难于划分清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状态,即便是银行信贷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内容也变得复杂起来,“一张企业资产负债表起家”的知识结构不够用了,现代通讯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取代了“拿起算盘放下笔”的手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不是能取代银行信贷管理,商业银行是不是21世纪的恐龙?直接融资能否代替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管理要实行何种发展战略?怎样评价中国金融改革绩效?银行信贷管理需要如何、从何创新发展?等等,就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面对的并且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
它的基本特征是:信用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研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配置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为对象,以资产负债管理、和决策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的理论、体制、机制和业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贯穿于“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目标的全过程。
信贷配给理论在中国的运用综述
信贷配给理论在中国的运用综述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对2000年后我国众多学者提出的关于信贷配给理论的应用进行多方面的综述,试图以此对信贷配给在我国的运用提出些许经验总结及建议。
本文通过信贷配给理论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关系、银行业中的信贷配给、中小企业中的信贷配给等大致三方面谈信贷配给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其中分别从国家政策与银行、企业的自身态度行为谈论,最后,提出认为比较现实可行的对我国信贷配给理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贷配给;融资;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现象的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在西方提出,针对西方的背景,现实情况,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信贷配给的理解,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在我国,信贷配给理论开始研究的时间不长,但也有许多学者根据我国具体的政策,金融市场环境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本文试对2000年后一些关于信贷配给理论的文章进行分类概述,研究信贷配给理论在中国一些方面的研究。
一、信贷配给产生原因程卫红在《评述信贷配给论》(2003,《金融研究》)中指出,我国目前信贷配给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干预的、有技术操作形成的、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但更多的是政府干预和政策导向造成的。
表现为:从微观看扶贫救济性贷款、技改配套贷款、项目配套贷款、救助性贷款等等;从宏观看国家信贷政策必须支持产业政策,金融机构中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
二、信贷配给理论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关系在利率机制失灵的情况下,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作用主要通过信贷配给机制对投资的影响来实现。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外生冲击(包括货币供给的变化)和信贷配给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较小的外生冲击就能产生较大的宏观经济影响。
1988年,施蒂格利茨将信贷配给的这种作用称为信贷配给的乘数效应,这是造成宏观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时,融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将会恶化,其与商业银行贷款协议的违约率上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上升,商业银行预期利润下降,因此资本充足率下降,下降到某种临界水平时,不仅会使商业银行自身破产,而且易于从局部金融风险扩张为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此时,商业银行的最有选择就是进行信贷配给,减少贷款额度。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是由经济学家伊尔斯和史特林在2002年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旨在研究联邦储备银行如何有效控制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准备和支出的贷款金额。
它表明,宏观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抵消,从而提高经济的货币效率。
由于联邦储备银行可以控制货币市场的货币供应,信贷配给理论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控制货币货币市场的贷款金额,并使用货币政策来改善经济。
理论的本质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把货币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改善经济状况。
信贷配给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供应量必须与市场需求量一致,以支持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
此外,它强调通过货币供应管理的方式来改善经济,避免货币不足和过量的情况发生。
根据该理论,联邦储备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利率,实现货币稳定,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
另外,根据信贷配给理论,货币机构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金融机构准备和支出的钱贷款金额,从而有效控制经济形势。
因此,财政部门可以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大小,从而获得最优的经济增长效果。
总之,信贷配给理论是一种由经济学家提出的有效的宏观货币政策,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价格,减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的货币效率,使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控制货币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调节贷款支出,控制利率,实现经济的货币稳定,最终创造繁荣的经济环境。
信贷配给理论有助于政府在宏观货币政策上更加灵活、有效地进行调节,而且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也可以帮助个人和公司提高信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因此,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持久而可持续的增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命题。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其在当前环境下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流程解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和一些在实践中的应用。
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凸显得更为明显。
信贷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银行的损失,提升客群的品质,维护银行的信誉。
而公司经营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使得这一命题具备了相当的挑战性,本章阐述了全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这一章简单讲述了5C理论。
然后通过对授信流程的分解和剖析来说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流程的分解和剖析的同时,列举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
本章最后列举了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对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有指导意义。
信贷风险管理实务这一章中,我们选取了三个案例,对某公司生产基地扩张贷款申请的审批,贷后控管是如何看待瑞房掉期合约的巨额损失和一家小型办公设备生产商破产后的反思。
这三个案例分别代表了银行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能——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和资产保全。
信贷风险管理思考这一章总结了笔者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酝酿的。
由于经验欠缺,难免出现见识浅薄和考虑不周。
作为一个初入行者,希望以此文作为一个起点。
信贷配给理论及其政策启示
金融竞争的加剧,我国银行业全能化的条件也在日益形成。
我国应适应银行全能化的国际发展趋势,重新审视我国的金融格局,为银行全能化作好积极的准备。
(一)中国加入WTO 后,面临的国际竞争将迫使中国银行业向全能化发展。
按照我国决策的初衷,实行严格的金融分行业管理将使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更加专业化。
这样,即使于内部管理又有利于货币当局的外部监管,可以从总体上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质量,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由于内外部环境不够完善,这种金融体系的运行管理模式并没有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金融风险仍进一步加大。
商业银行只能在狭小的存贷款领域经营,主要面对国有企业从事基本的业务活动,由于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致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持续上升。
为安全起见有些行只发少量贷款,致使存差过大,业务收入无法抵补业务支出,出现一定的亏损。
若中国加入WTO ,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将使大量资金雄厚、管理技术先进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开展金融业务,中国的银行业将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
为了增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现在我国必须着手进行银行业务自由化的改革,促使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二)银行全能化是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适应这一发展潮流,积极进行银行全能化的改革。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竞争将日趋激烈,经营风险更加难以预测,为最大限度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求实现资产负债的多样化。
只有最大限度地实行综合性经营,根据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品种,采用新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才能分散交易风险,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
因此,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实行综合经营的改革战略,以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齐仁泽)收稿日期:2001-10-29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2)05下-0034-03信贷配给理论及其政策启示张玉喜(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要:信贷配给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关于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及社会经济效应的分析,对于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融资机制的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
2021/3/27
第16页/共37页
• 银行也可以把贷款规模当作一个甄别手段。把借款人的偿还概 率看作是贷款规模的连续函数,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即银 行通过确定某种贷款利率安排来甄别贷款申请人。
• 事前不对称信息导致了“劣质贷款”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对甄 别工作的需求,这正是金融中介行业的利润基础。而信息处理 和甄别工作也就成了现代银行业的主要职能。
一、信贷配给理论及其回顾
(一)信贷配给的含义
• 信贷配给是指在银行确定的贷款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对商业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的状况。
• 如果从微观层次加以分析,则应把信贷配给定义为:商业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这里的价格指商业贷款利 率),部分地满足贷款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
2021/3/27
第1页/共37页
2021/3/27
第13页/共37页
• 基本的结论是:银行收取的贷款利率会影响贷款的质量,特别是影响贷款的风险水平。但是对贷款合约来 说,利率并非唯一重要的因素,贷款的金额、抵押品的金融以及银行所要求的借款人自有投资股份都会对 借款人(整体)的构成和借款人(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2021/3/27
(二)理论回顾:从宏观分析到微观经济的建立
A.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管制等外部因素 的干扰时,才会出现供求不相等的现象,而且这是一种暂时的、 非均衡的状态。
然而,实际经验表明,信贷市场上如此大量地和经常性地存在着 信贷配给,以至于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暂时现象。
2021/3/27
2021/3/27
第29页/共37页
• 总的来说,贷款利率的提高导致拖欠概率增加,相应地,预期监督费用也增加。所以贷款利率一般不会达 到使信贷市场出清的水平,以至于在均衡状态下总有一部分借款人得不
浅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浅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赢利水平、银行的存贷比例、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中,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信贷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1.1 信贷资源配置理论资源具有“稀缺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社会上的政府、企业或者人们都必须做出选择。
资源配置就是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
只有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才能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
资本的配置也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资金的配置。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资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业在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
在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甄别优质的客户,发放相应的贷款,从而促进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
1.2 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理论按照帕累托最优状态,银行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既定的资源数量下,进行资源配置,使至少一个客户的状态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客户受到损害。
然而银行信贷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给其中的一个客户放贷,则就意味可能会有另外的客户得不到所需的贷款而不能经营下去,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的经济环境、政府的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行为
2011年09月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行为研究文/曾庆平摘 要: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主要体现在信贷资金向国有大型企业集中和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减弱两个方面。
本文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政策建议,即货币政策既要总量控制,也要差别对待;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货币政策;紧缩;信贷配给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142-01一、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概述。
(一)信贷配给的概念及其表现。
在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是信贷资金的供给方,企业和个人是信贷资金的需求方。
在一个理想的信贷市场上,信贷资金的供求会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信贷市场达到均衡状态,从而决定信贷资金量和资金借贷利率。
但在真实的信贷市场中,理想的均衡状态是很难实现的,这是由于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总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和企业对风险分析不完全相同,以及信用环境的变化等使得信贷市场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动实现均衡状态。
在无法实现均衡的信贷市场中,便存在银行通过信贷配给来分配信贷资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借贷利率一定时,一个企业(或个人)即使愿意支付的利率高于现行市场均衡利率,也不能满足其全部信贷资金需求,也就是所获得的信贷资金低于他所申请的贷款。
二是在银行信贷资金的申请者中,只有一部分借款者以均衡利率获得了信贷资金,而剩下的贷款申请者即使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将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
信贷配给现象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表现得尤其明显,信贷市场总是存在超额的信贷需求,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不一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二)近年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逐渐减弱,以及我国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货币政策目标重点也逐渐从保增长转变为稳物价。
中国商业银行区域信贷配给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区域信贷配给研究信贷配给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程的一种常态,表现为借款者的信贷资金需求不能全部被满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信贷配给仅是因受到外部冲击或监管部门管制时的出现的暂时现象,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当信贷市场均衡时仍会发生信贷需求未能出清的现象。
现在,经济学者几乎已经达成一致:信贷配给是一种长期均衡的现象。
目前,全球依然处于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持续发展的阶段,且融资方式仍然是以银行业信贷投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但随着中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以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比例逐步上升,将会发生直接融资逆转的情况。
2009年,为应对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国推出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因此政府加大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的直接干预,导致2009年出现“天量放贷”的状况。
这项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是信贷资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和各级地区大型项目等的集中投放,加剧了我国信贷资源向政府主导项目、国家控股企业的大量聚集,导致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窘境,致使我国信贷市场处于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非均衡信贷配给状态,且具有逐步加深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国家东、中、西及东北地区战略规划的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巴塞尔Ⅲ协议的分阶段实施、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成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换,使笔者认为有必要理清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为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因此,笔者立足于中国信贷市场,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中的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商业银行提出合理的信贷配给实施意见,指导我国商业银行在不同区域信贷市场中合理分配信贷资源,同当地经济协调发展,以此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经济背景,界定了信贷配给的核心概念,并对整篇文章的逻辑脉络进行了梳理,与此同时,笔者结合长期在大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平日在信贷工作中对信贷配给的思考,制定出整篇文章的技术路线图,并提出本文预期的理论创新和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探析
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探析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商业信贷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与企业之间,成为产生信贷配给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将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从企业的项目选择及贷款偿还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对商业信贷中的道德风险进行探析,以解释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谈一点粗浅的防范建议。
一、从项目选择角度看信贷配给首先对项目选择风险进行分析。
假定一个企业决策者有优、劣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优项目可以按概率PG获得每单位投资产出G;劣项目可以按概率PB获得每单位投资产出B,那么优项目的预期收益就是PGG,劣项目的预期收益就是PBB。
项目的好坏取决于预期收益水平,而并非取决于项目的单位投资产出。
一个预期收益高的项目即使其单位投资产出低也是一个优项目,而一个预期收益低的项目即使其在低概率成功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出也只能是一个劣项目。
由于银行是从项目投资者处获得固定收益,因此,从银行的角度考虑,它当然希望所有的投资者都选择优项目。
但是,从企业管理者角度而言,它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不完全遵从银行的意愿。
在银行不监管企业使用贷款R的前提下,企业只有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自觉地选择优项目,即PG(G-R)>PB(B-R)(1)对式(1)进行变换可得:R<RC=(PGG-PBB)/(PG-PB),其中RC是企业选择优项目和劣项目的贷款临界债务量,它意味着银行为了避免企业选择劣项目而把贷款的数量控制在RC以内。
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计算RC谈何容易,银行不可能了解所有企业的所有可选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也不可能了解所有项目成功的概率,所以银行往往预先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收益E=P′N′。
当贷款数量R<RC时,企业会选择优项目,故在开始阶段,银行预期收益E随R的增加而增加;当贷款数量R>RC时,企业会选择劣项目,而劣项目成功的概率PB极小,所以银行会选择一个适当的信贷量RS,它是一个与预先设定的预期收益E相对应的信贷量RY很接近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RS=RY+ε,ε是一个很小的正数,以保证RS不能大于R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着我 国信 贷规模 限制 的 弱化 ,我 国的信 贷 配给 途径 在 整体 上从 随
以政 府控 制 为特 性 的 非均衡 信 贷 配给 ,向 以信 贷 市场信 息 不 对称 为特征 的均衡
■ 张 敬 德 ( 宁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经 管 系 , 宁夏 银 川 7 0 ) 0 2 5 0
定 义 二 、 文 献 回 顾 及 评 述
s w 模 型 证 明 了信 息 不 对 称 导 致 逆 — 向 选 择 时 产 牛 信 贷 配 给 的 基 本 原 但 是 , 在 S g i 和 W i t lt i z e s s ( 9 1 的 研 究 中 , 将 利 率 作 为 唯 18) 的 内 生 变 量 , 他 们 对 于 贷 款 合 约 中 的 非 利 率 因 素 对 信 贷 配 给 的 影 响 并 没 有 进 行 研 究 和 说 明 。之 后 的 相 关 研 究 基 本 上 是S w 型 的扩 展 和 改 —模 进 。s w 型 作 为 信 息 经 济 学 和 信 贷 —模 配 给 问 题 的 重 要 文 献 ,在 这 两 个 领 域 同时 占 有 相 当 重 要 的 地 位 。 自 1 8 年 ,s i l t S W i 的论 文 发 91 t g i H e s z s 表 以后 ,信 贷 配 给 问 题 的 研 究 基 本 上 沿 着 两 条 路 径 进 行 : 逆 向 选 择 和 道 德 风 险 , 以及 防 止 道 德 风 险 的 激 励 合 约 设 计 。 作 为 用 不 完 全 信 息 的 方 法 研 究 信 贷 配 给 问 题 的 早 期 文 献 ,s 模 型 在 许 多 假 设 上 是 相 对 较 w 强 的 , 之 后 的 许 多 文 献 对 这 些 假 定 做 了放 宽 处 理 , 进 步 拓 展 了S w 模 型。 如 W e t ( 9 3 提 出 在 借 款 h t e 18 ) 人 风 险 中 性 的 条 件 下 ,银 行 的 抵 押 品和利 率 一样 口 r以成 为 信 贷 配 给 的 内 生 机 制 : B t r ( 9 5 和 e 18 ) se R e 1 8 ) 一 步 引 入 企 业 类 别 i y( 9 7 进 1 素 , 提 卅 分 离 均 衡 模 型 与 分 类 控 制 风 险 模 型 , 即 通 过 企 业 对 抵 押 品 数量变 动 的反 应来 形成甄 别机 制 。 在B t r 论 文 中 说 明 了 , 如 果 银 e e的 s
。
一
一
、
广 义 地 说 , 信 贷 配 给 指 的 是 这 对于信 贷 配给 这种 经济 现象 , 样 … 种 情 形 , 由于 市 场 利 率 低 于 市 最 早 在 亚 当 斯 密 的 《国 富 论 》 中 就 场 出清 的 瓦 尔 拉 斯 均 衡 水 平 , 信 贷 有 了 论 述 ,他 存 分 析 高 利 贷 的最 高 市 场 上 现 了 超 额 需 求 。 限额 时 曾 探 讨 了信 贷 配 给 问 题 。 凯 B l t n p r e ( 9 8 讨 论 了 信 恩 斯 在 其 《 币 论 》 中 指 出 ,英 国 a e e g r 1 7 ) s s 货 贷 配 给 的 定 义 ,认 为 均 衡 信 贷 配 给 信 贷 市 场 存 在 一 种 限 额 分 配 的 传 统 ( equ i lib r it m l cre d it 制 度 。 1 5 年 , 鲁 萨 建 立 了 91 种 rt 0 ig a i n n )是 当借 方 的 借 贷 需 求 即 “资 会可 获 得 性 ” 信 贷 配 给 理 论 , 使 在 满 足 贷 款 合 约 中 所 有 的价 格 和 分 析 了信 贷 配 给 对 投 资 率 变 化 以 及 非 价 格 条 件 的 情 况 下 也 得 不 到 满 对 融 资 企 业 资 金 需 求 时 间表 变 化 的 足 。J f e 1 8 ) 对 信 贷 配 给 做 影 响 。1 6 年 以后 , 巴 尔 腾 施 佩 格 a f o( 9 7 9O 了 一 个 简 单而 又 准 确 的 定 义 , 指 出 又 提 出 了 “狭 义 信 贷 配 给 ” 和 “广 信 贷 西 给 指 的 是 这 样 一 种 现 象 , 在 义 信 贷 配 给 ” 问题 。 己 信 贷 市 场 中 , 按 照 所 报 的 契 约 条 1 7 年 以 后 , 随 着 不 对 称 信 息 9O 件 ,贷 方 提 供 的 资 金 少 于 借 方 的 需 的 引 入 , 开 始 研 究 因 为 信 息 不 对 求 。 据 D M a W b 1 9 ) 定 称 , 而 导致 在 市 场 均 衡 状 态 下 仍 然 e e 和 e b( 2 的 z 9 义 ,信 贷 配 给 是 指 在 一 般 利 率 条 件 存 在 的信 贷 配 给 , 他 们 打 破 新 古 典 下 ,对 贷 款 的 需 求 超 过 了 供 给 , 导 假 设 , 建 立 逆 向 选 择 模 型 ( 称 隐 藏 义 致 信 贷 市 场 不 能 出 清 的现 象 。 在 现 信 息 模 型) 与道 德 风 险模 型 ( 称 隐 藏 又 实 中表 现 为 : 在 面 临 对 贷 款 的 超 额 行 动 模 型) 并 提 出逆 向选 择 的存 在 , 需 求 时 , 即使 借 款 人 愿 意 接 受 相 当 会 加 人 信 贷 市 场 风 险 , 同 时 加 人 龠 高 的 利 率 ,而 银 行 等 金 融 机 构 也 有 约 缔 结 成 本 , 使 利 率 价 格 机 制 失 继 续 提 供 信 贷 的 能 力 , 却 不 是 通 过 灵 , 需 要 进 行 信 贷 配 给 , 达 到 一 种 提 高 利 率 的 途 径 , 来 增 加 存 款 供 特 殊 的 均 衡 其 中 s g1 t 和 t j i z 给 , 同 时 抑 制 贷 款 的 需 求 来 实 现 信 w i 1 8 ) 以信 贷 市 场 信 息 对 e S( 9 1 S 贷 市 场 的 均 衡 。 而 是 实 行 贷 款 配 称 为 基 础 所 建 立 的 包 含 道 德 风 险 和 给 , 部 分 地 满 足 借 款 人 信 贷 需 求 的 逆 选 择 的 信 贷 配 给 的 投 资 借 贷 理 论
[ 关键 词] 贷配 给 逆 选择 信 [ 中图 分 类号]F 3 .3 8 0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7 6 (0))2 0 9 一 1 文 0 2 3 x2 ( 0 — 0 5 ( 6 4
道德 风 险
商 业 银 行 信 贷 配 给 理 论 的 运 用
信 贷 配给 转化 。 在现 实 中 ,只要 贷款 的偿 还 是 不确 定 ,并 且银 行 不能 有效 地 区 别 顾 客 ,给 不 同顾客 以 不 同的贷款 利 率 ,那 么在 长 期均 衡 状 态下 ,贷 款利 率 能 够 处 于最优 水平 ,信 贷 配给是 会发 生 的 ,并且将 一 直延 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