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章教案前3节

合集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教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设计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4.能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并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与一次函数中k与b的实际意义.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一次函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它1.课程标准分析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的概念;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的活动1播放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学的活动1观看洋葱数学有关函数的数学史。

活动意图说明: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环节二: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教的活动1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问题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2300vs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学的活动1畅所欲言,分享体验。

举手回答: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的关系。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数学精神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篇1】教学建议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生活中有许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本、栅栏、等等;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能够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课程导入】我们照镜子能看到镜子里好像有另外一个我,这到底是什么原理?【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

2、平面镜的符号:3、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如:水中的倒影、练功房的镜子等。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如下图所示,平面镜前的物体射到平面镜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视觉会逆着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方向看,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5、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们要确定两个物体,一是物的位置和大小、二是像的位置和大小(2)实验步骤:①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一条线,线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线重合)作为平面镜。

①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未点燃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来这支蜡烛好像点燃一样,即让它恰好与蜡烛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

①在纸上记下这两个的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①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下数据①重复上述过程,再测几组数据。

(3)结论:①物像等大:平面镜成像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②物像等距: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连线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左右相反:像和物左右相反⑤像是虚线:平面镜成像为虚像(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的像)※例题【例1】如图甲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例2】一个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若将镜子向人平移1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A.3m B.2m C.1.5m D.1m练习1、如图是从平面镜内看到的机械手表指针的位置。

此时实际时间是()A.1点20分B.4点35分C.7点50分D.10点05分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B.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C.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D.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4.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3

4.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3

年级:初二任课教师:李春
课题: 4。

3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2)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
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向学生展示工业发展的前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
展差异,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
三、教学难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用具:图4.28北京高新技术园区
图4.30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去的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课时1 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1。

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

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3。

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教案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设计说明“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总结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作光路图以从理论上明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很熟悉,但对成像的规律特点却不清楚,并且还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建议创设生动的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情景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必要的过渡。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是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展开讨论,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讨论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如: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原因;选用什么样的玻璃板;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实验完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像与物的关系,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如:水中的倒影、对着镜子做不同的动作观察镜子中的像如何变化等问题,体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成虚像问题,在实验探究时,可以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没有像,得出是虚像的结论。

再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结果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也是虚像。

要注意物理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的原因后,要明确告诉学生这种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现象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探究实验,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3.通过观察、实验和光的反射作图,理解虚像的成因。

4.通过观察和感知,并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平面镜、球面镜应用,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展”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菱形》教案(北师大)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菱形》教案(北师大)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3.菱形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具有简单图形旋转的知识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学生完全能借助等腰三角形的旋转直观的理解菱形及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知识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

2.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3. 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和常用判别条件.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情感态度目标: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分成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菱形的概念;第二环节:讲授新课,包括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三环节:通过练习,应用和巩固知识;第四环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观察一组图片:越王勾践剑、一个衣帽架以及其他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

这些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顺势给出菱形的定义,进而主题)我们把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菱形.第二环节新课主要环节(1)根据图片中所反映出的图形的特点,请学生尝试给菱形下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出菱形的性质。

(3)从对称的角度对菱形进行再认识(包含菱形的画法和判定)。

目的: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

2.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具体的讨论菱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3.从对称的角度,对菱形进行再认识,并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菱形的判别方法,将直观与推理相联系。

对于(2)、(3)大体过程如下:画一个菱形,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两条对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讨论分析回答)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第3节平面镜成像-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3节平面镜成像-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题§4~3 平面镜成像设计思想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们设计了“浇不灭的蜡烛”魔术表演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同时引出虚像的概念。

由物体照镜子的图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科学地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体会像和物的对称关系,使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把教学过程化为亲自观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学情分析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误区,学生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通过前面的学习仅仅接触了实验探究环节,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比较高,对探究实验充满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延伸和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

同时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本节课也有上述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虚像的概念;2.了解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对称的关系;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魔术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通过对平面镜成虚像原理的分析,初步掌握利用光路图分析光学问题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光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光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
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师预设的问题:
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
证(一)根据本节课
、平面镜能用来做什么;检查牙齿小镜、塔式太阳能电站、什么样的镜子是凸面镜和凹面镜;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砖观察后面的手指。

四、拓展(中考链接)
2009、下列关于“影”的形成与对应的光学知识连线正确的是()
A.摄影——光的反射 B
2013、如图5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有一只铁质玩具青蛙,人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案
1.
,天空出现一道彩虹,这种现象叫(。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具体内容包括:4.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4.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2. 例题讲解讲解4.1节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释方程的各个部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4.1节后的练习题,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4. 解法讲解讲解4.2节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

5. 应用拓展结合4.3节内容,让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出教材4.1节后的练习题;(2)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比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多4平方厘米,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2. 答案(1)练习题答案见教材;(2)长方形的长为3厘米,宽为1厘米。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难度较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关家庭和亲情的词汇和句型。

2. 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和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和关心。

4.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描述日常家务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家庭和亲情的词汇和句型- 家庭成员的称呼: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 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他/她长得高/矮,他/她有长/短头发等。

- 描述家人的性格特征:他/她很善良/有爱心等。

- 家庭成员的职业:爸爸是医生、妈妈是老师等。

- 日常家务活动的表达: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服等。

2.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 培养学生写作基本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策略通过精选的课文、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3. 多元化评估策略除了日常课堂表现外,还可以引入课外活动,如家庭访谈和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部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家庭和亲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

2.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通过课文和图片展示,教授家庭成员的称呼、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和职业等词汇和句型。

学生可以边学边模仿和练习。

3. 口头表达训练教师设计口头表达任务,例如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谈论他们的家庭生活。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4. 书面表达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

可以先进行思维导图或草稿的编写,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互相评估。

5.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家庭访谈,让他们了解其他同学的家庭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交流和互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和计划: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说明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学生在七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等。这为他们在八年级学习平面镜成像提供了基础。然而,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巩固。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方式。
7.反馈表格:准备学生反馈表格,以便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8.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将教材内容、实验步骤、多媒体资源等进行整合,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9.教学计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时间分配等,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3.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应包括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实验结果图、实际应用场景图片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内容,具体包括:4.1不等式及其解集,4.2不等式的性质,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及其解集。

2.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身高、体重等,引出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概念,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4.1不等式及其解集a.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b. 不等式的解集(2)4.2不等式的性质a. 性质1:若a>b,则a+c>b+cb. 性质2:若a>b,c>d,则a+c>b+dc. 性质3:若a>b,且c>0,则ac>bc(3)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a. 不等式的移项b. 不等式的合并同类项c. 不等式的系数化(4)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a. 不等式组的定义b. 不等式组的解集3. 例题讲解:结合上述知识点,讲解相关例题,如不等式的求解,不等式组的解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及其解集2. 不等式的性质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egin{cases}2x3>5 \\3x+4<7\end{cases}\]2. 答案:(1)x>4(2)不等式组无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求解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引入新课】通过PPT播放太阳、恒星发光图片引入。

要研究光现象,首先要看看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太阳以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恒星都能发光,许多动物也能发光。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进入情景。

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 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第一课。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仍处于初步阶段,建议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

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应当向学生指出: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而引起的一种感觉;眼睛是人类感知物质世界的五种感觉器官之一(眼睛—视觉、皮肤—触觉、鼻子—嗅觉、耳朵—听觉、舌头—味觉)。

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人的眼睛会发光。

教学器材玻璃砖、盛水的水槽、空烧杯、激光演示有烟蚊香、一桶水(滴有少量的牛奶)、蜡烛、激光笔、盛有蔗糖水的水槽。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日食、月食》等。

新课你想过没有,物体发出的光是怎么向外传播的呢?传播的速度大吗?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就明白了。

《4.1光的直线传播》。

新课教学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提问】我们想要看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太阳、恒星、闪电、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电灯……【引出光源概念】①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精选5篇)数学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篇1)课时目标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2.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①+m2 ②1+x+y2-③④⑤⑥⑦二.新课讲解:设问:不是整工式子中,和整式有什么区别?小结: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和B均为整式,B中含有字母。

练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1)、、(2)、(3)、(4)、(5)x2、(6)+4强调:(6)+4带有是无理式,不是整式,故不是分式。

2.小结:对整式、分式的正确区别: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这是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

练习:课后练习P6练习1、2题设问:(让学生看课本上P5“思考”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例题讲解:课本P5例题1分析:各分式中的分母是:(1)3x(2)x-1(3)5-3b (4)x-y。

只要这引起分母不为零,分式便有意义。

(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分式是否有意义的识别方法:当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

增加例题: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解:由分母x2-4=0,得x=±2。

∴当x≠±2时,分式有意义。

设问:什么时候分式的值为零呢?例:解:当①分式的值为零北师大八年级上数学第四章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二、重点、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难点的突破方法:三、课堂引入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四、例习题分析例1(P83例2)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得PR=12×1。

地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备案学习-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3节工业

地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备案学习-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3节工业

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

重点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难点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教师:同学们,大家在我们的教室里观察一下有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学生踊跃抢答,教师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

教师适时引入: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大家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教师:阅读图4.17“工业生产举例”,你能说出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吗?学生:第一阶段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第二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第三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

教师: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就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过渡: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大家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鼓励。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教材分析一、内容特点1.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与三角形的联系——探索图形的方法、与多边形之间的基本关系(三角形的基础性可以体现);与第二册的推理,第四、五册的证明相连;本章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所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尤为重要。

本章的概念呈现的方式大都是结合图形直接给出。

本组讨论认为,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不要学生去背文字,而是要与图形结合。

给出图形,要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反过来给出名称,要能画出它的图形。

多给学生这样的训练机会,我们认为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2.内容定位:探索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的有关性质;尝试运用有关的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活动;在探索性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

二、设计思路:整体设计思路: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的有关性质;基本方法——探索图形性质的基本方法(在研究三角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操作、作图、变换、推理等);推理(论证)——理解前提与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说理的能力。

具体过程:在先前的活动经验和知识背景基础上,按照“先特殊,再一般的”的思路,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操作、图形的变换,以及简单的说理等)比较系统地研究特殊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研究平面图形的密铺;同时,结合具体内容进一步学习简单的论证。

三、一些建议: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观察与实验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突出对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2.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

3.鼓励学生探索方式的多样化4.重视对学生探索知识能力的评价5.正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ABCDA B CD 四 分层教学1、 若□ABCD 的周长是36m ,AB :CB =4:5,则AD = ,CD =2、已知:□ABCD ,∠A =110°,你能求出其他各角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达标测评1、 □ABCD 中,∠A 比∠B 大40°,则∠A = ,∠D =2、□ABCD 中,如果∠A 的外角是70°,那么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度?3、已知:AD ∥BC ,AE ∥CD ,BD 平分∠ABC ,求证:AB =CE六、板书设计4.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1.情景导入 3.练习2.探究新知 4.小结 定义: 5.作业 性质:七、课后小结项目内容反思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达标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1、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3、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1、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2、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前提诊测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8,AO=3,∠ABC=50则CD=________,AC=________ ,∠BAD=________,∠CDA=________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 ∠C= 150°那么∠A=__________,∠D=_________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4:5,那么∠B=__________,∠C=_________.二.新课引入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ABCD和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它还和EFGH重合吗?你能从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三.目标展示。

由上面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1)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是对称中心;(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2、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证明性质定理3:3、性质定理3的数学语言: 四.分层教学1、教材例题讲解2拓展 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 过点O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求证:OE =OF ,AE=CF ,BE=DF .五、达标测评1.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48,1) 已知一边长12,求各边的长: ; 2)已知AB=2BC ,求各边的长: ;3)已知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OD 与△AOB 的周长的差是10,求各边的长: 。

2.如图,ABCD 中,AE ⊥BD ,∠EAD=60°,AE=2cm ,AC+BD=14cm ,则△OBC 的周长是____ ___cm .3.ABCD 一内角的平分线与边相交并把这条边分成cm 5,cm 7的两条线段,则ABCD 的周长是__ ___cm .六、板书设计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一、复习引入 三、巩固练习 二、讲授新课 四、小结 性质:1 五、布置作业 23七.课后小结F E A D B C 项目内容反思课题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达标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一)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一.前提诊测1、平行四边形定义是2、平行四边形性质: 在ABCD 中对角线交点为0:(1).从边上看: ∥ . ∥= . = . (2).从角上看: = , = ,+ =180°. + =180°( 3).从对角线上看: = , = 。

二、新课引入阅读教材第103——104页,完成下列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三、目标展示1、根据左图用几何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判定 (判定1)∵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判定2)∵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分层教学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 、一组对角相等 B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D 、一组对边平行2、如图,已知点E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五、达标测评 1、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B C D EFO A 、AB=CD ,AD ∥BC B 、AB=CD ,AB ∥CDC 、AB ∥CD ,AD ∥BC D 、AD=BC ,AD ∥BC 2、.如图,AB ∥CD ∥EF ,BC ∥AD ,AC 为∠BAD 的平分线,图中与∠AOE 相等(不含∠AOE )的角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OB 、OD 的中点,四边形AECF 是_______。

4、如图,□ABCD 中,E 、F 分别在BA 、DC 的延长线上,且AE =21AB ,CF =21CD ,AF 和CE 的关系如何?说明理由。

5、□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点E,F 是AC 上的两点,并且AE=CF 。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六、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一)一、复习引入 三、小结 二、探究新知 四、布置作业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 2.七.课后小结例2. 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D ⊥BC 于D ,BE 平分∠ABC 交AD 于F ,交AC 于E ,若EG ⊥BC 于G ,连结FG .求证:四边形AFGE 是菱形.五、达标测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的周长为12 cm ,相邻两角之比为5∶1,那么菱形对边间的距离是( )A.6 cmB.1.5 cmC.3 cmD.0.75 cm3.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且周长为20 cm,则它的一组对边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 cm,它的面积等于________ cm 2.4菱形的边长是2 cm ,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3 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A.4 cmB.3 cmC.2 cmD.23 cm5.菱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O 点,若∠OBC =21∠BAC ,则菱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6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且周长为20 cm,则它的一组对边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 cm,它的面积等于________cm 2.7、已知:△ABC 中,CD 平分∠ACB 交AB 于D ,DE ∥AC 交BC 于E ,DF ∥BC 交AC于F .求证:四边形DECF 是菱形.六、板书设计4.3菱形一、导入新课 2.判别方法: 三、练习二、探究新知 (1) 四、小结1.性质:——— (2) 五、作业(3)七、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