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楼”的古典情怀

合集下载

跟着诗词去打卡,15首古诗词中的“楼”,风光无限值得一游

跟着诗词去打卡,15首古诗词中的“楼”,风光无限值得一游

跟着诗词去打卡,15首古诗词中的“楼”,风光无限值得一游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形式。

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同,更多的人开始追求品质旅游。

“求新、求知、求乐”是热爱旅游的人们的共同心理,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的文化旅游得到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领域的建设。

收获人文知识、拓展自身视野、缓解工作压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文化旅游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本文收集15首有关“楼”的古诗词,跟着诗词去打卡,体会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登楼远眺满目山河,无限风光值得一游!01 黄鹤楼《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02 鄂州南楼《鄂州南楼》(宋)范成大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鄂州南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山。

03 月波楼《月波楼》(宋)郑獬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

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月波楼:旧址在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的黄冈市西。

04 岳阳楼《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国家5A级景区。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05 芙蓉楼《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诗宋词中“西楼”内涵的演变

唐诗宋词中“西楼”内涵的演变
物 。此演变 经 历 了怎 么样 的过程 ?本 文就 这一 问 题作 一下探 讨 。
( 咸 阳西楼别窦审》 , 《 )借西楼写他物、 抒他怀 , 通 过登楼远望 , 或怀人或相思, 但这些情感与西楼本 身都无联系 , 因而该意象在此时还不具 有文学 的 象征意味。再看 韦应物 的《 寄李儋元锡》 中的最
Ju . 01 n2 2
Vo13 . l NO. 3
唐 诗宋 词 中“ 西楼 " 内涵 的演 变


芜湖 2 10 ) 4 0 3
( 安徽 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安徽

要: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登楼抒怀 、 遥想佳人的传统 。这种独特 的文人情怀使得“ 西楼” 一词在唐 诗宋词 中反
第3 期
白璐 : 唐诗宋词 中“ 西楼” 内涵的演变
・ 3・ 2
楼望月来盼望友人 , 饱含深情 , 情真意切。此处滁 州西楼虽很具体 , 但因与月相连 , 就把对友人的思 念和盼望写得婉约变化、 曲折而有深意 , 给人带上 了一层或多或少 的相思之意, 朦胧模糊而韵 味无 穷 。晚唐的贾岛在《 寄韩潮州愈》 中也有“ 一夕瘴 烟风卷尽 , 明初上浪西楼 ” 月 的诗句 , 皓月 当空, 月光朗照在潮州西楼之上 , 将之前的瘴气全部涤 荡干净 , 在表达情感方面使得“ 西楼” 的象征意义 有所 增 加 。
复出现 , 很好地表达 了诗人 、 词人的内心感受 , 展示 了他们 的情感状 态。探求 “ 楼” 西 意象 在唐诗 、 宋词 中的 内涵不 同, 并
经历了由具体实指的房屋建筑到虚指的情感表达 的象征物 的演变 过程实有必要 。中国古代 “ 天人 合一” 的传统思 想、 感 伤悲凉的怨情传统 以及“ 诗庄词媚” 的传统观念是“ 西楼 ” 内涵演变的三个主要原 因。 关键词 : 唐诗宋词 ;西楼 ;虚化内涵

论唐宋诗词中的亭台楼阁意象

论唐宋诗词中的亭台楼阁意象

论唐宋诗词中的亭台楼阁意象嘿,朋友,你知道吗?唐宋诗词里的亭台楼阁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就说那亭子吧,在诗人笔下,它有时像一位安静的老友,默默陪伴
着文人墨客。

比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在溪边的
亭子中沉醉游玩,这亭子仿佛见证了她的欢乐时光,难道你不觉得它
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吗?
再看那楼台,多是登高望远、抒发愁绪的好去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独自一人登上西楼,望着那如钩的冷月,心中的愁苦该
有多少啊!这楼台难道不像一个装满心事的匣子吗?
还有那阁,总是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滕王阁序”中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美景,让滕王阁成为了多少人心中向往的
地方。

这不就好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吗?
唐宋诗词中的亭台楼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宣
泄之处。

它们承载着喜悦、忧愁、思念等各种情感。

难道我们读这些
诗词的时候,不应该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吗?
我觉得呀,唐宋诗词里的亭台楼阁意象,就是一扇扇通往古人内心
世界的窗户,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是多
么奇妙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啊!。

摭谈宋词中“楼”的文化内涵

摭谈宋词中“楼”的文化内涵
思 悠悠 。
邂逅 的情境与别后的 “ 幽怨”,后又回到眼前,烟月迷 离,
子 规声 咽 ,一 片 凄清 景 致 ,更 增 几 多离 愁 。 陈亮 乃 南宋 气 节
之 士 ,力 主抗 金 , 曾 多次 上 书孝 宗 ,反 对 “ 偏安 定 命 ” ,痛
暗 想 当初 , 有 多 少 、 幽 欢佳 会 , 岂知 聚散 难 期 ,翻 戍 雨恨 云 愁 。 阻 追游 ,每 登 山 水 ,惹起 平
画 阁魂 消 , 高楼 目断,斜 阳只送 平 波远 。 无 穷 无 尽是 离愁 ,天 涯地 角寻 思 遍 。 此 词咏 别情 。从 饯 行 的酒筵 破 题 ,再 写 长亭 离 恨 。 “ 香 尘 ”句 以 细 节 的 生 动 , 突 出 “ 人 ” 的 深 情 。 接 着 “ 行 居 人 ”、 “ 人 ”一 个对 仗 句 式 ,描绘 出匆 匆离 别 的… 幅 感 人 行 画 图: 匹马 映林 嘶 鸣 ,行 船漾 波 远去 。马 嘶 声久 久在 林 中 回 荡 ,江面 上 余波 涟 漪渐 渐 向四周 消 散 ,离 别 的情 思 ,别 后 的 寂 寥使 人 难 耐… … 下 阕集 中 写 “ 居人 ”的 苦苦 思 念 。一 人呆
这 是 一 首 思 乡词 。作 者 以碧 云 、黄 叶 、寒 波 、翠 烟 、绿 草 、红 日勾 勒 出 一幅 清 旷辽 远 的 秋景 图。羁 旅 在 外 的行 人被
特 别 是 到 了南 宋 ,仁 人 志 士 发 出收 复 中原 , 一统 L河 的 L l 感慨 ,成 为 时代 的最 强 音 。 比如 陈亮 的 《 水龙 吟 ・ 恨 》 : 春
生 心事 ,一 场 消黯 , 永 日无 言 , 却下 层 楼 。 这 是一 首 写两 地 相 思 的羁 旅 别愁 词 。上 阕 写 居者 高楼 凝 望 、怀 念远 人 之 愁 思 。高 丘 上 白云飘 飞为 伊 人所 见之 景 , 此 景 暗隐 游 子飘 泊 的 匆匆 行 色 。 “ 烟波 满 目 ”的迷 茫 ,亦 是 所

登楼望远,尽赋深情——唐宋诗词“楼”意象简析

登楼望远,尽赋深情——唐宋诗词“楼”意象简析
2 0 1 3 # g 2 2 .  ̄考 试 周 刊



远, 尽
陈 飞 飞



唐 宋诗 词 “ 楼” 意 象 简析
பைடு நூலகம்
( 安徽省望江中学 , 安徽 望江
2 4 6 2 0 0 )

意 象 概 念 的 引 入 .使 得 高 中阶 段 的 诗 歌 学 习 由初 中阶 段 的宏 观 体 会 转 变 为 微 观 赏 析 。意 象 是 中 国 首 创 的 一 个 审 美 范 畴 。表 现 在 诗 歌 艺 术 中 , 我们 可 以将 其 简单 地 概 括 为 : 意 象 就 是( 物) 象与 ( 情) 象 的组 合 , 即诗 中 的形 象 。 唐 宋诗 词 中 的意 象 可谓众多 。 其 中“ 楼” 意 象更 以 其 所 承 载 的 独 特 的 文 化 内 涵 成 为众 多 意 象 中最 别 致 的 一 个文 学 意 象 。 人 教 版 高 中课 标 语 文 教 材 所 选 的 古 诗 词 中 “ 楼 ” 的意 象 ( 在有些诗句中楼的形象由“ 栏杆” 、 “ 阑干” 、 “ 雕栏” 或“ 凭栏 ” 、 “ 倚栏 ” 等词 眼带出 , 成为一种借代 ) 散 见于 1 5 篇 古诗词 ( 包 括 课后“ 探究讨论 ” 与“ 相关链接” 中 引入 的 诗 词 ) , 共有 1 7 处, 其 中 必 修2 处, 选修 《 中 国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 l 5 处 。在 唐 宋 诗 词 中。 “ 楼” 是 一 个 比较 重 要 的 意 象 , 它 的频 繁 出现 早 已超 越 了 作 为建筑物的实用意义 , 而 成 为 唐宋 诗 人 情 感 的 负 载体 。 现将教材中“ 楼” 意象 分 类 及 分 析如 下 。 方式 。 缺少必 要的师生交流 、 小 班 讨 论 和严 格 考 核 ; 学 习 层 面 上 应 有 的批 判 性 思 维 , 特 别 是 批判 性 阅读 和 写 作 比较 欠 缺 。 我 国大 学 通 识 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主 要 是 由 以下 几 个 因素 导 致的: 第一. 缺 乏 自 由教 育 的 根 基 , 使 通 识 教 育 观 难 以 生 根 发 芽 。我 国近 代 大 学 的 历 史 相 对 较 短 , 缺 乏 思 想 与 精 神 的积 淀 , 未 形 成 强 有 力 的 自 由教 育传 统 。 第二 , 强 大功 利 主义 传 统 挤 压 了通 识 教 育 思 想 与 实 践 的 生 长 空 间 。特 殊 的 背 景 及 文 化 教 育 传 统 赋 予 了 我 国近 代 科 学 教 育 过 强 的 军 事 经 济 功 利 导 向 , 固 化 了教 育 的功 利 主 义 。 第三 , 我 国现 代 大 学 的 组织 形 式 及 学 科 制 度客 观上 抑 制 了通 识 教 育 的发 展 。 现 代 大 学 以分 科 、 分 专 业 为 基本 特 征 的学 科 制 度 与 大学 组 织 形 式 忽 视 了对 知 识 的高 度 综 合 的适 应 。 使 本 专业 与其 他 专 业 相 脱 离 。 四、 台湾 高 校 的 通 识教 育 二 十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台湾 的通 识 教 育 获 得 了 重 要发展 , 通识教 育被列入 “ 教育部” 的正式 工作 议程 , 开 始 了 通 识 教 育 的 校 本 化 运 动 .并 且 开 展 了通 识 教 育 评 估 鉴 定 工 作 。台 湾 近 年 来 一 直 将 通 识 教 育 实施 质 量 作 为 大 学 的 评 估 标 准. 并 专 门 设 立 了相 关 研 究 和 管 理 机 构 ( 如 台 湾 通 识 教 育 协 会、 台大 共 同 教 育 委 员 会 等 ) 。 有 力 地 支 持 和促 进 了通 识 教 育 的健 康 发 展 。 笔 者 利 用 在 台 交 流 的 机 会 采 访 了 台 湾 政 治 大 学 学 务 处 副 学 务 长 彭 立 忠副 教授 。针 对 通识 教 育 , 彭老师认 为, 现 代 的 学科 知识 复杂 , 学科 分类太 细 , 见树不见 林 , 需要 科技 整合 , 需 要 不 同领 域 的 对话 , 需 要 桥 梁 教 育 。“ 通 通 不 认 识 的人 聚 到 起 让他 们认识 ” , 这 才叫通识 , 不 同系 的人观 点不一 样 , 结

古诗中的传统建筑

古诗中的传统建筑

古诗中的传统建筑
先来说说亭台楼阁吧。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里的贾亭就是亭子。

亭子在古代可有着不少的作用,它常常建在路边或者园林之中,供人休息、观景。

想象一下,古人走累了,看到路边有个亭子,进去坐一坐,看看周围的山水景色,那可真是惬意。

而且亭子的造型也很有讲究,有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等,就像一个个精致的小艺术品点缀在大自然之中。

再看楼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楼就充满了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

楼阁一般比较高大,它是古人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像黄鹤楼、岳阳楼这些名楼,不仅建筑本身宏伟壮观,而且还因为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而声名远扬。

黄鹤楼,传说仙人曾驾鹤经过此地,它矗立在长江之畔,那飞檐翘角仿佛要冲破云霄。

当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那滔滔江水、浩渺天际,心中的情思便如江水般奔涌而出,于是就有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样的千古名句。

岳阳楼呢,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让它成为了心怀天下之人的精神象征。

站在岳阳楼上,面对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能感受到一种包容天地的大气。

还有那庭院深深的住宅建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这几句诗把庭院的幽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的住宅,往往有着层层的院落,大门、二门,还有各种回廊、厢房。

大户人家的庭院里,可能还会有假山、池塘、花园。

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藏着无数的故事。

女人们在庭院里绣花、吟诗,男人们在书房里读书、会友。

那一道道的门和墙,把外面的喧嚣隔离开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中国诗词建筑意境

中国诗词建筑意境

中国诗词建筑意境
中国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意境,这些意境通过诗人的笔触,将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赋予了诗词以深邃的内涵和美的享受。

在古代诗词中,亭台楼阁是常见的建筑元素。

它们或依山傍水,或掩映于花木之间,成为了诗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雄伟气势和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不断进取、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壮志。

桥梁也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建筑意象之一。

桥梁连接着两岸,象征着沟通与联系。

在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通过描绘小桥流水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田园风光,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寺庙和古塔则是中国诗词中的另一种建筑意境。

寺庙是信仰的寄托,古塔则是历史的见证。

在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通过对寺庙和楼台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这些建筑意境在中国诗词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和魅力。

它们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读者产生共鸣,成为了中国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宋词中楼意象的情感表达

唐宋词中楼意象的情感表达

唐宋词中楼意象的情感表达【摘要】在唐宋词中,楼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词人为表达一定意念的需要,选取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来抒发内心世界。

楼之高,可登高临远,俯察远观;楼之狭,可感怀身世,抒己情怀。

楼变成了情感的依托之处,担负起抒情达意的责任。

于是,词人们便在楼中表达着他们无尽的喜怒哀愁。

【关键词】唐宋词;意象;情感;喜怒哀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缈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与诗是不同的表达体式,“诗言志,词言情”,词人正是借用词这种体式来表达内心的幽约怨悱。

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意念,词人往往选择一些与自己内心所思所感有共通之处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因为它自身的特点,经过词人的感情加工,便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使呆板的物象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在唐宋词中,楼意象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据统计,唐五代词中,“花间词”和“南唐词”中涉及“楼”的约107次(据许春初的《从“画楼”到“高楼”———浅析唐五代词中的“楼”》),《全宋词》中,以楼入词者又达1150余首。

可见数量之高。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经济原因,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园林建筑发达,亭台楼阁林立,歌楼和妓楼增多,“楼”便常用于词中。

二是社会原因,经济的富庶,政治的适当放宽,社会的相对平稳,使得士人风气骄奢而自我沉醉,“楼”便成为触目可及的景致,作了词的中介物。

三是楼自身的特点。

楼之高,可以登高临远,登楼者在楼上怀古今之忧愁,感世事之变化。

楼之狭,将视野居于一隅,楼的局限便成为一种桎梏,楼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建筑,而成为飞跃广阔天地的桥梁。

正是由此,于是在楼中便演绎了一幕幕喜怒哀愁……一、楼中之喜———“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词体本身就诞生于歌儿舞女的风月场所,文人士大夫便在楼中唱彻歌舞升平,笑逐青楼楚馆,于是便出现一幅幅“喜乐图”,举例来说:“溪上玉楼同喜宴。

”(张先《定风波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独上楼台,万般思绪寄其间——宋词中“楼”的意象探析

独上楼台,万般思绪寄其间——宋词中“楼”的意象探析

苏轼即有《 聚远楼》 一诗 , 诗云 : “ 赖有高楼能聚远 , 一
时收 拾与 闲人 。 ”
邹华芬从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 楼” 的建
筑风格等角度解释了“ 楼” 意象在宋词中频繁出现的
宋之世 。 ” 辛弃疾 的《 六州歌头》 中写到 : “ 西湖万顷 ,
楼观 矗千 门。 ” 这 句词 直观 地反 映 出宋代 经 济 的发展
程度 。 孟元老在他著述 的《 东京梦华录》 中追述 了北 宋都城东京的风俗人情 , “ 正当辇毂之下 , 太平 日 久, 人物繁阜 。 垂髫之童 , 但习鼓舞 , 斑 白之老 , 不识干
J a n . , 2 0 1 7
Vo 1 . 9 2 6 NO . 1
第9 2 6 卷
第1 期
◆古典品藻
独上楼台, 万般思绪寄其问
— —
宋词 中“ 楼” 的意 象探析
孙 南南
( 哈尔滨 师 范大 学教 师教 育 学 院 , 黑 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5 )
l 7 8【 语 文戟 学通讯 ・ 学术 l 2 0 1 7 . 1
流连于这里 , 难免会将心 中的喜怒哀乐抒发于此。 其
次, “ 楼” 本身具有远望的视觉优势 , 词人仿佛能在这
种 高度 中暂 时忘却 尘 世 的烦 恼 ,眺 望 的 同时 自会 思 接千 载 , 视通 万里 , 怀 古伤今 , 感 慨不 已。 在这 种情 况 下, “ 楼” 往 往 起 着 引发 思 绪 、 拓广 思 维 的积极 作 用 。
乐融融 的场景 ; “ 彩 袖殷 勤捧 玉钟 , 当年 拼却 醉颜 红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几道 《 鹧鸪 天》 ) , 此处的“ 楼” 是词人与恋人初见的地方 , 抒写了 ‘ 久别相思 , 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

论唐五代词中的“楼”意象

论唐五代词中的“楼”意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唐五代词研究风气渐盛,唐五代词意象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对“楼”意象的性质类型、构建方式和情感内蕴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然而,以往有关唐五代词“楼”意象的研究成果对意象类型的划分过于细碎且标准多有歧义,对意象构建组合方式的分析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不利于正确评价唐五代词的表现技巧和艺术价值。

笔者不揣孤陋,拟从整体上考察唐五代词使用的“楼”意象,概括其组合方式,分析其情感内涵和美学特点。

一、唐五代词“楼”意象的类型意象即寓意之“象”,是寄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楼”意象为唐五代词所常用。

根据意象牵涉的行为主体和蕴含的情思,唐五代词的“楼”意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抒写女性情怀为主的“楼”意象;二是以抒写男性情怀为主的“楼”意象。

根据意象寄予的情感内容,前者可以细分为伤春怀思之“楼”、男女相会之“楼”等;后者可以细分为思乡之“楼”、怀念故国之“楼”、报国热忱之“楼”等。

(一)寄予女性情怀之“楼”唐五代词中那些寄寓了女性情怀的“楼”意象,主要指少女少妇居住的闺楼和舞女歌伎所居的青楼。

这些“楼”拘囿了女性走向广阔天地的脚步,限制了她们的社会生活圈子,却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她们的情感世界。

“楼”对她们来说是一道屏障,她们在这相对狭窄的空间里创造了丰富的生活方式,萌生了细腻的思想感情,为词人借助“楼”意象咏叹她们的情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五代词人的笔下,“楼”是女子日常起居的空间,也是她们的聚会之所。

如温庭筠的《女冠子》:含娇含笑。

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

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1]119笑靥如花的年轻女子居于凤楼之上,华美的首饰、青春的容颜却无人欣赏,只能面向鸾镜孤芳自赏,不禁萌生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崔液的《踏歌词》以“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

金壶催夜尽,罗袖舞寒轻。

调笑畅欢情未半,著天明”[1]955描绘了女子潇洒的生活,表现了她活泼的性情。

唐诗宋词中“楼”的古典情怀

唐诗宋词中“楼”的古典情怀

唐诗宋词中“楼”的古典情怀翻开唐诗宋词选本,随处可见“楼”的身姿:或高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或雄奇,“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或喧闹,“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或缠绵,“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或哀怨,“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或思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无论何时,不论何处,极目远望,登楼者都是伤心人。

不必说亡国之君李煜低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悲极恨极;不必说婉约词人李清照浅唱“念武陵人远,雾锁秦楼”,思极伤极,就是落魄文人、羁旅游子、闺中思妇、慷慨志士,登高望远,“恨”岂止“塞满愁肠胃”。

沉沉暮霭,浩渺云烟,地阔天远,无一不承载着登楼者或喜或悲的苦乐情怀。

种种离愁,缕缕别恨,聚于拾级之足,凝于远眺之眸,让人唏嘘感慨不已。

千古唐诗宋词,楼阁总是伤心物。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自先秦时期就筑有楼阁。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可见阿房宫气势之恢宏,可惜楚人一炬,后人无缘亲眼目睹。

倒是报上登载一消息,于内蒙出土罕见西汉陶楼,据考古专家介绍,这种陶楼为戍边屯垦的中原人住宅,外观优美,实用性较强。

至于此后的楼阁,或因军事目的而建,或因显示政绩而建,或因登高揽胜而建……总之,这实用主义的楼阁因为文人、思妇的登临而带上浪漫主义的抒情意味,成为他们情感的依托物与倾诉者。

从远古《诗经》中“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到《楚辞》中“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到汉乐府中“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再到唐诗宋词中随处可见的“高楼”,文人思妇从登临高地到登临建于高地之上的楼阁,每上一步,愁绪便增十倍。

难怪南宋词人吴文英说“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范仲淹更是直言相劝“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洒下相思红泪的岂独范仲淹一人,欧阳修笔下的闺中思妇无一不凝目远望,愁肠百结,红泪暗垂。

漫谈宋词中的高楼意象

漫谈宋词中的高楼意象

漫谈宋词中的高楼意象作者:刘艳平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01期不知从何时起,高楼这一景致开始被文人们喜欢,儿时学唐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让我们记住了高楼那高耸陡峭的严肃。

而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则知道了登高楼可以望远的道理。

直到看到“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时,才发觉那看似威严耸立的高楼能令人如此伤心暗淡。

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历经大唐鼎盛的高楼,到了宋代,又赋予什么样的深意呢?让我们看看词人们是怎样抒怀的吧。

身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一生享尽歌舞宴乐狂放之乐。

但当一切浮华散尽之后,登上高楼,这位高官却只能望尽天涯路,独上高楼,望而不见,绿叶凋落,芳菲凋零,离愁却无法排遣。

好在他在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仍能保持理性,他不将自己的伤痛撕破,血淋淋地呈现给世人看,只是在细微的景物上,暗抒情致。

如他的《踏莎行》中的一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人人都在凭栏,人人都在看风雨,人人都在看草看花,却唯有晏殊看到了细草在那春天的烟霭中有忧愁的意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傍晚,落日照着楼头,在失群的大雁的哀鸣声中,这个远离故土,流落江南的人正在凭楼远望,面对着一片萧瑟的景象。

“落日楼头”,会使人想起日渐衰败的南宋朝廷,孤鸿哀鸣,正是辛弃疾身世飘零,英雄失志的象征。

接下来的“无人会,登临意”,词人看刀抚剑,希望杀敌立功,但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把四周的栏杆拍遍,慷慨悲歌。

在其他词人那里,高楼更是“别有几番滋味”的,范仲淹的“明月高楼休独倚”,是自劝,也是自解,更深一层的则是思乡之苦;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说不尽的相思,那排遣不尽的忧愁,花不能解,水不能带走;在欧阳修那里“楼高不见章台路”,山重水复,关山阻隔,即使登上高楼,也看不到丈夫,一个可悲可叹的妇人形象跃然纸上;一向狂欢终了的晏几道在“舞低杨柳楼心月”的狂欢后,也只剩下“梦后楼台高锁”的孤寂;一向学问深厚,天赋极高的秦观,在登上高台时也只感叹“倚楼极目,时见栖鸦”的荒凉;即使是一向豪迈大度的东坡,在空楼中也只能感叹“空锁楼中燕”,景物依然,只是人已不在,只有每年来此筑巢的燕儿,能述说那烟云一般缥缈的往事吧。

唐诗三百首中写楼阁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中写楼阁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中写楼阁的诗句
嘿,你知道吗?唐诗三百首里可有不少写楼阁的诗句呢!就像王之
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鹳雀楼在他笔下仿佛有了灵魂。

你想想看,站在那高高的楼阁之上,极目远眺,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还有王勃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滕王阁那高大雄
伟的模样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

这滕王阁啊,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
老者,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的神秘和历史
的厚重感简直扑面而来。

这黄鹤楼不就像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盒嘛!
“楼阁”在这些诗句里可不仅仅是建筑物那么简单,它们有时候是诗
人情感的寄托,有时候又是历史的见证者。

比如说,当诗人登上楼阁,看到那壮阔的景色,心中的豪情壮志不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吗?
这就好比我们登上山顶,看着那广袤的大地,是不是也会有一种想要
大喊一声的冲动呢?
再看看那些写楼阁在夜晚的诗句,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在月光的
照耀下,楼阁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如梦如幻。

这不就跟我们在夜晚
看到漂亮的灯光夜景一样,会被那美丽所打动吗?
唐诗三百首里的这些写楼阁的诗句,真的是太精彩了!它们让我们
能够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古老楼阁的魅力。

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画卷,把楼阁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觉得啊,这些诗句就是我们了解
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通过它们,我们能看到古人的生活和情感。

所以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欣赏和品味这些诗句,让它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启示。

唐诗宋词带来的古典情怀_初中初三作文600字

唐诗宋词带来的古典情怀_初中初三作文600字

唐诗宋词带来的古典情怀
绵绵的细雨飘洒在江南的天空,散落在杨柳岸,是谁的衣襟沾上了渭城的轻尘?沉香亭北的繁华消歇落尽,登上远眺的楼头,是谁伤怀于一曲玉树后庭?当国都残破,草木萧瑟之时,是谁看到百花溅泪鸟惊心?在羌笛悠悠,一片孤城之间,又是谁痴守那不度春风的玉门?
唐诗宋词中多少过往的经典与浪漫,织就了我浓浓的古典情怀……
每读唐诗宋词,仿佛自己擎一把雨伞,漫步于湿润的江南,想起那哀怨凄婉的故事,想起那古朴的碎石路,其中必然有一条通向苏堤、通向沈园、通向伤心桥。

唐诗宋词,向我的心灵诉说着昔时的风情漫漫,竹影依依,九曲回廊,荷花飘香。

展现了那芳草萋萋、重重叠叠,斑驳着“错”与“莫”的断井颓垣。

每读唐诗宋词,仿佛自己提携着玉龙,驰骋于塞北的沙场,想起那为国捐躯的悲壮,想起那血染的黄沙道,其中必然有一条延至楼兰、延至祁连、延至无定河。

唐诗宋词,向我的心灵诉说着昔时的烽火连绵,鼓角争鸣,万里河山,刀光剑影。

展现了那曾经硝烟弥漫、惊天泣地,埋藏着五千貂锦的旧都古城。

翻开唐诗宋词,就像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而真真切切的梦……
寻曲径而通幽处,看深掩的禅房古木,荡气回肠,步明月之光华下,在花间举酒对影,心神俱醉。

兰舟采莲,吴越花容依旧娇,临池照水,暗香浮动月黄昏,竹枝寄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金戈铁马,孤烟长河落日圆。

怎不令人拥思古之幽情,慕先贤之雅意,厌红尘之扰扰,发不如归去之叹!
曾经的诗经与离骚是它的源头,追随的元曲与清赋是它的后续,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唐诗宋词,用它的经典与浪漫带给了我浓浓的古典情怀……。

诗词之意象:楼

诗词之意象:楼

诗词之意象:楼古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楼,有些是具体楼,而有些却饱含深意,甚至还隐藏别意。

东楼一、为写实,即为建在东边的楼,城东的楼等。

比如杜甫的《东楼》诗,比如黄山谷诗“望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二、宴客之所。

可以待客,也可以饯行。

经常侧重于有美丽女子坐陪的宴会,有时还提供住宿服务。

古代建筑布局始终充满着“礼”的色彩,比如以南为尊(皇帝坐北朝南),比如以东为贵(尊者坐西向东),东为太阳升起的方向,含有阳光、朝拜、希望、浩大之意。

因此,古代建筑布局中,除了正屋,第二重要的便应当是东厢房(长子所住),西厢房是次子或女儿等。

古人设宴招待客人,常常会在东面的房间以示尊重。

因此,东楼的潜台词就是宴会。

比如晏几道《浣溪沙》“可堪题叶寄东楼”就是会想念在宴会中遇到的那名女子。

比如白居易诗《郡楼夜宴留客》“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

”比如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蓠。

”比如岑参诗句“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别卿”。

西楼一、写实,建在西面的楼,位置在城西的楼等等。

大多数会接有景物描写。

比如李存《古意》“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

比如郎士元诗句“西楼迥起寒原上,霁日遥分万井间”。

二、思念,古代房间布局中,卧室大多在西面。

不论是怀人,还是失眠,西楼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思念友人,或者爱人。

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便指的是深夜夫妻两人在卧室中倾叙离情。

因此,西楼的寓意等同于“西窗”。

比如晏几道《采桑子》“当时垂泪忆西楼,湿尽罗衣歌未遍”。

比如其实际含义与其说是西楼,不如说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纳兰容若)”的小楼西。

因为窗户向西(南)而开,所以黄昏时分便能够看到斜阳日暮,比如纳兰容若《相见欢》“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深夜时分可以看到月华如水。

比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斜阳做为诗词意象,多含怀人之意。

比如范成大《二月三日》“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而后半夜的月光多用来形容因为思念形成的失眠。

古诗中有关楼的诗句

古诗中有关楼的诗句

古诗中有关楼的诗句古诗中楼的意象楼的象征意义1.楼是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象征着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2.楼通常建于山水之间,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楼往往是文人墨客与吟诗作赋的场所,代表着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净土。

古诗中描写楼的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2.“楼外楼高高秋月明,满城尽带黄金甲。

”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3.“更上东风,临大海阔,静去翻红浪,烟景空中看。

蓬莱已在眼底,恍若远翅翻驾,一览众山小。

”——贺铸《蓬莱三塔怀古》4.“卷舒西路除,凤阙参差间。

天台长隐夜,海色百重山。

” ——杜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中楼的意境楼的壮丽景象1.楼外楼高高秋月明,满城尽带黄金甲。

–描述了楼外楼的雄伟壮观,秋夜中月光洒满楼宇,使得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黄金般的光辉中。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描绘了鹳雀楼的大气磅礴,山河壮丽的景色和远大的眺望让人感叹自然的浩瀚和人类的渺小。

楼的与人文化的结合1.楼畔何人悲凉立,江边一角月半轮。

–表达了楼与人文化的结合,楼边有人感慨凄凉,江边的月光映照在楼上,形成了一幅唯美的景象。

2.更上东风,临大海阔,静去翻红浪,烟景空中看。

蓬莱已在眼底,恍若远翅翻驾,一览众山小。

–描述了登上楼顶,俯瞰大海,感受红浪翻滚的壮阔景象,仿佛仰望的视角变成了一双翅膀,远眺山河小如尘埃。

楼在古人的情感与思考对壮丽景象的赞美和感慨1.浩荡离合岁月忙,白云千载转知堂。

–表达了对岁月更迭中楼的存在感到惊叹,楼宇矗立在流云之间,见证了千年岁月的变迁。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楼外楼的美景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与倾诉1.青山一曲绕城行,绿水何潺潺。

–描绘了楼周围的自然景色,青山环绕着城市,绿水潺潺流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6首描写楼阁的经典唐诗,体悟古人登高望远的情怀!

6首描写楼阁的经典唐诗,体悟古人登高望远的情怀!

6首描写楼阁的经典唐诗,体悟古人登高望远的情怀!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描写岳阳楼的名篇。

写洞庭气象,境界阔大。

巴陵胜景,在洞庭一湖,广圆五百余里,空阔无际,曾有不少骚人墨客登岳阳楼而赋诗。

老杜之前,孟浩然曾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名句,也可谓气势宏伟、境界开阔了,但比起“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还是略嫌逊色了。

2、《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登上高楼,近看春色繁花似锦,却使在此客居的我感到伤心;再远眺各方,是满目疮痍的大地和多灾多难的百姓啊!诗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前二句写楼之高,后二句写楼上所见之广。

4、《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登上这座高楼,心中就涌起无边的乡愁。

眺望远方,烟锁蒹葭,雾笼杨柳,真像故乡的沙洲。

暮云缓缓走来,凝神望着溪,太阳向着慈福寺阁的方向慢慢沉落。

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秋雨带来阵阵寒意,其实,寒意早已在历经坎坷的诗人心中滞留;送客途中看到孤山,其实孤独早已在屡遭排挤的诗人心中蔓延。

可贵的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高尚品行,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清白。

6、《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在鹳雀楼上眺望远方,看到太阳慢慢地走下山岗,黄河欢快地奔向大海,景色是那么美。

可是,若想看到更远地方的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飞花令中含有“楼”字的诗句

飞花令中含有“楼”字的诗句

飞花令中含有“楼”字的诗句以下是飞花令中含有“楼”字的一些诗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一、描绘自然景观与楼景相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二、体现历史变迁或感慨往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李清照《题八咏楼》“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三、展现人物活动或心境:“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鲁迅《自嘲》四、用于送别场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五、营造氛围或意境:“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春宵》“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杜牧《长安秋望》“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中“楼”的古典情怀
翻开唐诗宋词选本,随处可见“楼”的身姿:或高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或雄奇,“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或喧闹,“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或缠绵,“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或哀怨,“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或思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无论何时,不论何处,极目远望,登楼者都是伤心人。

不必说亡国之君李煜低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悲极恨极;不必说婉约词人李清照浅唱“念武陵人远,雾锁秦楼”,思极伤极,就是落魄文人、羁旅游子、闺中思妇、慷慨志士,登高望远,“恨”岂止“塞满愁肠胃”。

沉沉暮霭,浩渺云烟,地阔天远,无一不承载着登楼者或喜或悲的苦乐情怀。

种种离愁,缕缕别恨,聚于拾级之足,凝于远眺之眸,让人唏嘘感慨不已。

千古唐诗宋词,楼阁总是伤心物。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自先秦时期就筑有楼阁。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可见阿房宫气势之恢宏,可惜楚人一炬,后人无缘亲眼目睹。

倒是报上登载一消息,于内蒙出土罕见西汉陶楼,据考古专家介绍,这种陶楼为戍边屯垦的中原人住宅,外观优美,实用性较强。

至于此后的楼阁,或因军事目的而建,或因显示政绩而建,或因登高揽胜而建……总之,这实用主义的楼阁因为文人、思妇的登临而带上浪
漫主义的抒情意味,成为他们情感的依托物与倾诉者。

从远古《诗经》中“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到《楚辞》中“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到汉乐府中“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再到唐诗宋词中随处可见的“高楼”,文人思妇从登临高地到登临建于高地之上的楼阁,每上一步,愁绪便增十倍。

难怪南宋词人吴文英说“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范仲淹更是直言相劝“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洒下相思红泪的岂独范仲淹一人,欧阳修笔下的闺中思妇无一不凝目远望,愁肠百结,红泪暗垂。

《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处”中深情的女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中幽怨的少妇,倚楼远望,空闺独守的孤孑苦闷,青春将逝的忧伤惆怅,以及对冶游不归的荡子爱恨交并的感情,都凝聚为一双双盈盈泪眼,正望穿秋水,等待情人的归来。

“泪眼倚楼频独语”,楼阁可有知否?“二十年重过南楼”,楼阁可有忆否?楼阁总是伤心物,只是登临者的伤心别有衷肠。

唐朝诗人杜甫于垂暮之年,抱多病之躯,登楼怀远,写下著名诗篇《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值此朝廷“万方多难”之际,诗人抱病登楼,极目远眺:锦江带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如同古今世事一样变幻不定,令人难以猜测。

天高地迥,
古往今来,字里行间饱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只是如今朝廷多难,西山寇盗猖獗,自己空有济世之心,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唯有登楼远望,自遣愁肠,如此而已。

另一名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更是直抒胸臆,将个人的孤寂飘零之苦,与国家战乱频繁之愁紧紧相连。

诗人登临岳阳楼,眼望八百里洞庭,潇潇斑竹无语,寂寂秋叶无声,飘泊天涯之感、怀才不遇之叹、烈士暮年之心、国运衰微之忧……种种愁绪齐涌上心头。

国不安宁,家不得生,一想到中落的国家、苦难的黎民,诗人怎不凭轩老泪横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流淌的还有诗人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

南宋是一个让英雄悲哀的时代。

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于一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帝王把杭州当作汴州,照旧日日歌舞升平,夜夜欢饮达旦。

英雄们空有报国之心,却无请缨之路,国恨家仇,唯有付之于高楼。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满怀伤感地唱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人登楼远望,只见夕阳残照,失意游子,耳闻断鸿声声哀鸣,山河破碎,朝廷却昏庸无能,无所作为。

词人血脉贲张,胸中块垒难消,拍遍栏杆,却无人理会英雄的愁肠,可悲可叹。

南宋灭亡之后,更有不少词人登临高楼,于极目远望故国之中寄寓自己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词人张炎在《八声甘州》中
写道:“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被招北上写经的凄凉旧事,同返南方后重见故土的悲伤,近年不通音讯的苦衷,词人一气写来,字字含泪、句句带悲。

故国之地已成他人乐土,词人老泪横流,愁肠难解,本想登楼望远,一醉方休,转念一想,登楼所见,怕只能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从登楼遣怀到害怕登楼,可见词人内心哀痛之至。

词句中深沉的亡国之痛、飘零之感,读来让人肝肠寸断。

往事已矣,昔日高峙的层楼,森耸的画阁,如今大多已成游览胜地。

只是今日的登楼者在极目远眺之余,能够领会先贤们或喜或悲的古典情怀吗?高楼无语,默默地伫立,与线装古书中的唐诗宋词一起定格为一幅幅渺远的画面,浮现的每一位登楼者的眼前,凄美无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