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9cfbf59ec3d5bbfd0a74c9.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五册
今天我说的教科书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
我说教科书的内容如下:教科书的课程价值,课程价值的达成度,对教科书的加工和改造。
一、教科书的课程价值
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我具体从以下五方面加以说明:
1、知识构建功能
高中语文第五册教科书:有能提高我们文学素养玄妙艰深的哲学、文艺学论文,具有博大精深思想内涵的《阿Q正传》、李杜诗歌,集聚不同风格流派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又有放射着“仁政”思想光芒的孟子作品。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其创新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丰富文化底蕴。
2、能力培养功能
从选文看,本教材更突出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发现,去创造。
比如一二单元哲学论文,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比较复杂,思想内涵极为深刻。
学生只有不断质疑、不断探究,才能有所收获。
3、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献给富于求知欲学生们,满足其探究需求。
第五单元是李杜诗。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e0f5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c.png)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单元特点与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本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教材主要内容为唐诗宋词。
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感悟、品味、以及评价、鉴赏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以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雨霖铃是本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两个教读篇目之一,另外一篇是豪放词代表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雨霖铃则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
该词以“离情”为线索,描绘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我希望通过对这首柳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柳永其人及其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理解,掌握柳词“虚实结合,点染相彰”的艺术手法(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提高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当然,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本词的教学,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以及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着设计了“诵读感知——讲解品味——评价鉴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流程。
结合授课对象已经是高二学生这一具体学情,再加之柳词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再对字词作重点讲解,而是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亲临美的现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仅让他们参与课堂讨论,而且还将把词的下阕交给学生自己来解读,让他们亲自体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
高中语文评课稿6篇
![高中语文评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fdda7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0.png)
高中语文评课稿6篇高中语文评课稿11、教态:马老师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情境创设:这几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夏老师的激情创境,苏芊老师的漫画创境,张蕾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调查报告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学科特点:几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教师适当的范读,给学生以示范,并且能通过声音把学生带到__情境中,进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因此,我觉得以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还是必要的。
这一方面,夏辉老师特别突出。
4、教学目标的确立: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李杨老师的《景物描写在__中的作用》一课目标设置合理,并且整节课紧紧围绕着当堂的目标来进行。
从导入感知--联系文本--体会作用--总结归纳--实战演练,到最后的补充说明,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多。
马振丹老师的《小狗包弟》,课堂朴实,实实在在,没有任何玄虚。
注重当堂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落实,讲解细致。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六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问题设计: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从这几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学生活动、课堂氛围:六位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
![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07706d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3.png)
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1针对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不足,平时也很少有意识的加强相关知识特别是外国小说的积累,本着与大纲接轨,课内外融合,丰富阅读面的原则,两位老师选择高三教材中的《桥边的老人》这篇__可谓匠心独具。
她们事先认真解读文本,找到了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难点,教学中深入浅出,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符合中学生发展心理,其精彩丰富的言语、深厚的文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本堂课上得到充分体现,给了我们兄弟学校老师很多感悟。
下面我们主要从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教学事件,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评课。
学生对于小说还是有较浓兴趣的,相比于古文课堂,应该更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桥边的老人》这篇__有一定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会出现难点,作品淡化了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情节,打破学生看小说只看情节的误区,而是从叙述角度和故事入手,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揭示小说主题。
蒋老师一开始用课前准备好的战争音乐和图片帮助引入,以自己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去感悟战争这一话题,从而引发感情上的共鸣,教师重在点拔、启发。
把离高中生相对较远的问题变得具体可感,真正做到了深文浅教,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可以说是获益匪浅。
比如在使学生掌握叙述的视角即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时,蒋老师通过与另外一个片段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区别及如何转换。
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清晰,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立足文本,抓住关键人物和关键语段,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旨,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自主意识;掌握小说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及区别,冰山理论的写作特色;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生命的可贵,和平的可贵,战争的残酷性)。
可以说这两堂课老师很好的完成了这些教学目标,文本解读的好坏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两位老师不求面面俱到,通过分角色朗读找关键字句来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如在分析老人时,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中,理解到造成老人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于战争。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说课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91b270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6.png)
学习活动三:学以致用,。根据所学内容,对照提要内容的基本构成,检验自己预习上的提要是否准确完备。请与就近的几位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彼此的提要,根据检验和讨论的结果对自己写作的提要进修改。利用投屏技术,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写作的提要的初稿和修改稿。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
必修下册
1.《自然选择的证明》中有哪些重要?
2.《宇宙的边疆》虚拟了一次宇宙漫游,出现了很多,请梳理
3.《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围绕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先后介绍了哪些?请设计表格呈现这些学说(或观点)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两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交流预习作业,梳理三篇文章中重要概念之间的关联。学习活动二:在理解重要概念之间关联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
教师须指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辩证分析各种科学活动或现象,自觉感受论著中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并内化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尤其为祖国科学进步而自豪的理想信念。
着力于思维品质的提升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三者在本单元的选文里都有呈现,而且对这三者的理解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可在揭示概念间的关系、理清判断与推理的逻辑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逻辑性,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1.将《自然选择的证明》第5段的语序打乱,设计排序练习。
2.整理课上讨论过的质疑语句,并注明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选择课上尚未讨论的质疑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并注明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还有哪些理解。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1.填写单元学习评价表,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自评。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edae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c.png)
七、 说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对比阅读 (三)学习任务:纵向对比品艺术,横向对比品内涵。 1、学习活动三:精读《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结合 助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为学校完成作品集做好作品成文做好准,认真朗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表信息,
为举办追忆先辈苦难故事宣讲会做好准备工作。
篇目
人物群类及 身份
主要事件
形象特点
作者对此类人 作者写这些人物
的情感
群类的目的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 说教学过程
2、教学流程
(1)回顾课前导学作业,明确情境任务。 (2)朗读经典段落,感受文字力量。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师生交流分享 (4)教师点评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整合梳理,比较相同点。
苦难与新生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说课
说课目录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学情 四、说素养目标 五、说学法 六、说教学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反思
一、 说课标
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 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 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 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 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 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097c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5.png)
——选择性必修中第一单元说课
1 说课标:
选择性必修中第一单元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这个 任务群包括本单元7篇社会科学和下册第四单元3篇自然科学共两个单 元10篇文章,教学课时18课时,学分计1学分。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定位是: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 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 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 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 说教材:
本单元所选七篇课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包括恩格斯、 毛泽东、张岱年、卢梭、柏拉图等大家的经典文章,跨越古今中 外,观点深邃,思辨性强,逻辑推理严谨,论证严密。有助于学 生体会理论阐述的魅力,把握理论分析的方法,拓宽视野,开阔 胸襟,在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两方面得到提升。
学习“科学与文化”论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 进学生精神世界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小专题一:
作业设计:请在下面两小题中选择一个完成,不少于300字。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阐述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用此观点来解释一下刘邦项羽这两 位伟大人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或尝试解释“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2.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发展的越来越好,几乎人人一部智能手机,就连一些中老年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智能 手机的蓬勃发展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学习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 的观点。请运用这些观点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
5 说学法:
1.提供学习支架,通过导学案提供必要的知识清单。 2.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比较教学法 3.学法:自学法、探究法、赏析法
《登高》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115e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8.png)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的《登高》。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表达。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秋日登高所见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年老多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基础,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深入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风格。
2. 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悲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诗歌的核心,理解它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阅读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登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种复杂的情感,如壮志难酬的悲愤、年老多病的愁苦、对身世飘零的感叹等。
这些情感相互交织,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和揣摩,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诗歌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
五、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或图片,引入诗歌的主题。
高中语文评课稿模板(共10篇)
![高中语文评课稿模板(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116d9e6edb6f1aff001faa.png)
篇一:高中语文评课稿教研组评课教研组评课稿听了王老师的《黄英》这一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
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
2、从学科特点观: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从这一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6、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
![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d90fe804a1b0717fd5dd49.png)
必修一目录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3)59、诗两首说课稿 (6)《雨巷》说课稿 (6)《再别康桥》说课稿 (10)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4)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8)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22)63、《鸿门宴》说课稿 (26)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31)65、《小狗包弟》说课稿 (35)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39)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44)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4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48)68、《包身工》说课稿 (53)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57)说课模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
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劝学》《师说》说课稿+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说课稿+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8cf70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b.png)
《劝学》《师说》说课稿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必修上的第六单元第10课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是两篇文言文。
本单元共4课,包括6篇文本。
还有演讲词《反对党八股(节选)》,杂文《拿来主义》,两篇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
一、说教材1.课标定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归属的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是本任务群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
2.教材内容与定位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中提出“不管我们教什么学科,学生都必须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从掌握单元基本结构和保证单元学习的完整性角度打开视角。
从《劝学》和《师说》看向整个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的经历与感受,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启迪。
本课《劝学》对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和态度有生动形的论述,韩愈的《师说》则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旗帜鲜明地倡导师道。
依据课标,落实本单元学习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师生共读原则的指导下,尊重语文学习规律,以教材为基础,扎实学好本单元篇目。
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分课型完成共性学习任务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和批判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探究、写作的学习任务,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说学情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初中阶段已学过《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道之行也》、《鱼我所欲也》等观点性、议论性的文言文;2.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以表层认识为主,对文言文中文言知识的把握还停留在表面,对文本的思想认知也不够深入;3.从学生的能力培养来看:,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和批判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版高一第一单元新教材说课稿
![高中语文新课标版高一第一单元新教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10374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b.png)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编排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具体文本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黎《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茹志鹃《百合花》、铁凝《哦,香雪》。
其中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黎《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共同构成了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昌耀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
2.所属任务群及课标要求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主要学习内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把握,第二课的学习内容确定为(1)精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形象、意蕴、情感、形式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诗歌创作。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学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学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fc23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d.png)
拉看着他,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
教学环节三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为课本剧配图做宣传海报
配海报 述设计
阐述设计内容及设计缘由
指导学生注意构图要
素
自主构图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问 口头阐述
题剧”社会意义
设计 思路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和对文本的梳理分 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处境,为下一阶段倾 听觉醒者宣言和分析觉醒的原因等活动做铺垫。
别求新声于异邦
目录
01 单元概述与目标 02 学情与重难点 03 教法学法 04 教学活动 05 板书设计
单元概述
01
单元内容与任务
• 本单元与选择性必修上册外国小说单元共同构成“外国作 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 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对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 和形成开放的良好文化心态。
角色诵读 比较分析 交流、讨论
完善自主表 格单
学生诵读语言,体悟娜拉形象
学生诵读语言,体悟娜拉形象
海尔茂:(走来走去)嘿!好像做了一场噩梦过来!
海尔茂得知真相,娜拉“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这八年工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
么都不管。”及“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
通过让同学参与助力编演课本剧的形式,了解戏剧人
2.创设学习情境 物形象及戏剧冲突。幕后的策划也能有效地催进对文
本的深层解读。
教学活动
04
活动一:看觉醒之形象
创设情境
班级同学想排练本课课本剧,请你做场
高中语文《将进酒》实习见习听课记录和评课
![高中语文《将进酒》实习见习听课记录和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8d1852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a.png)
听课记录(参考格式)成诵。
再品:我能理清诗歌思路,理清诗人的情感脉络。
深品:我能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中呈现的诗人形象。
一、初品:用声音感知诗之韵味要求:自选诗歌段落,单人或小组合作诵读。
读音标准,情感饱满。
1、学生自由组合准备,并自由朗读。
2、一组学生选取段落,学生诵读完毕,教师进行评价指导,重新让学生诵读所选段落,深化情感。
学生前后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时间大约三分钟。
3、继续选择选取不同段落的小组进行诵读,以鼓励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小组1按照教师指示进行朗诵,男女分别朗诵。
教师请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学生:我觉得这个组把李白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对该小组与同学进行鼓励性的点评。
小组2按照教师指示进行朗诵,部分诗词单独朗诵。
教师点评该小组朗诵节奏把握得很好。
小组3按照教师指示进行朗诵,男女分别朗诵,并且男同学把最后一句诗词“与尔同销万古愁”重复两遍。
教师请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学生评价:朗诵得很有气势,并且男女同学配合得很好。
教师对该小组与同学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并尤其表扬了三位男同学的音色与最后的朗读设计。
教师请课代表在课后统计同学最喜爱哪个组的朗诵。
教师播放凤凰传奇的音乐《将进酒》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当时的宴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让李白不仅喝了酒,还唱出了内心郁结已久的情绪。
那么让我们来品一品,李白通过这首诗歌,想表达什么。
我们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
我们刚刚是不是通过诵读初步把握了诗人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再品:走进诗人心灵深处要求:勾画描述作者情感的字词,理清诗人情感脉络。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d3cb5e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c.png)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选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由曹雪芹所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我们将通过对这一选段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掌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红楼梦》中的人性光辉与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对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随后,我会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宏观的文学背景。
2. 阅读与理解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仔细阅读选段,引导他们关注文中的人物语言、行为举止,以及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在此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以检验他们的阅读理解情况。
3. 人物分析在对文本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讨论,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从而把握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立体性。
4. 情感体验与价值探讨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分析,学生将能够体会到《红楼梦》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f6a9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1.png)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_____》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_____,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
这篇文章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在语言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有着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
从单元主题来看,本单元以“_____”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而本文作为本单元的重要篇目,对于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_____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于抽象的文学概念和复杂的情感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掌握文中运用的_____等写作技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表达的_____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深邃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
![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43c710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f.png)
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说课时常出现的一些要求:说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选课文作具体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设计),并作出分析阐释;二是针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
说课15分钟,答辩5分钟。
好的说课有哪些特征:1.突出教学理念。
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
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
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
3.体现教学能力。
从说课过程看,说课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观,展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的预测或现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
4.展现教学境界。
教学具有创造性。
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
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
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
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
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项链》说课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项链》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
一、说教材(一)确定本课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
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
高中语文必修《琵琶行》说课稿讲评稿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琵琶行》说课稿讲评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be08902768e9950e73815.png)
高中语文必修《琵琶行》说课稿讲评稿教案高中语文必修《琵琶行》说课稿范文讲评稿21琵琶行说课稿《琵琶行》是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一、说教材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1、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g 2、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学情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
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
说课时常出现的一些要求:
说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选课文作具体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设计),并作出分析阐释;二是针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
说课15分钟,答辩5分钟。
好的说课有哪些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
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
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
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
3.体现教学能力。
从说课过程看,说课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观,展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的预测或现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
4.展现教学境界。
教学具有创造性。
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
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
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
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
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项链》说课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项链》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
一、说教材
(一)确定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
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
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
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形成完整的小说鉴赏体系;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依据
1)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
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
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僻字词
2、分析小说的情节,初看人物思想和品质。
3、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玛蒂尔德评价形象。
B、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C、情感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
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
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也是本文德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学生已在英语课中接触过该文,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故我将本文的教学模式定格为: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又可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三、说学法
品读法——仿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复述《失街亭》的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