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性质和应用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苯教学设计思路

苯教学设计思路

苯教学设计思路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方案或计划,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苯教学设计思路,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运用苯教学设计思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什么是苯教学设计思路苯教学设计思路,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戈尔茨的苯思维模型。

苯思维模型是指通过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系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苯教学设计思路的特点1. 问题导向:苯教学设计思路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2. 循环迭代:苯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循环迭代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情境导入:苯教学设计思路注重情境导入,通过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个性化发展:苯教学设计思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三、苯教学设计思路的应用1. 设定课程目标:在使用苯教学设计思路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并具体化为问题或挑战。

2. 激发兴趣: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课程目标相关的问题。

4. 探索与发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引导总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

6. 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四、苯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5.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苯教学设计思路的案例分析以《地理课》为例,利用苯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步骤:1. 情境导入:使用地理实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关于苯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苯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苯的知识点总结一、苯的基本性质1. 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室温下呈无色无味的液体。

其结构是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环上每个碳原子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相连接。

苯的密度为0.8765 g/cm3,在室温下很容易挥发。

苯的沸点为80.1摄氏度,熔点为5.4摄氏度。

苯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

2. 化学性质苯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容易发生反应。

它与氧气在阳光下可以发生自由基反应,生成苯酚。

苯也可以通过加成反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环己烷。

此外,苯还可以通过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通过氯化反应生成氯苯等。

二、苯的生产与用途1. 生产苯可以通过石油煤焦油裂解或苯乙烯裂解生产,也可以通过催化剂将甲苯进行甲基化反应来生产。

目前,大多数苯是通过石油煤焦油裂解来生产。

2. 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于生产酚、苯酚、硝基苯、甲苯、邻二甲苯等。

这些产物在医药、农药、染料、塑料、合成纤维、香料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此外,苯还可以用作溶剂、去污剂、染料中间体等。

三、苯的危害性1. 对人体的危害苯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苯汽会引起失眠、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的可致白血病等疾病。

苯的蒸气是易燃和爆炸的,所以在生产和使用中要注意防范。

2. 对环境的危害苯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过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对植物、动物和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要严格控制苯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总之,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加强安全生产和使用管理,确保其生产和使用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课程设计苯冷却

课程设计苯冷却

课程设计苯冷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苯的冷却原理、苯的冷却应用以及相关的化学知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苯的冷却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苯的冷却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需要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

课程性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特点是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复杂的化学原理感到困惑,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苯的冷却原理。

因此,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如学生能够解释苯的冷却原理,能够设计简单的苯冷却系统,能够在实验中正确使用相关设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苯的冷却原理、苯的冷却应用和相关的化学知识。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安排:1.苯的冷却原理:介绍苯的物理性质,解释苯的冷却原理,包括苯的比热容、冷却过程的热量传递等。

2.苯的冷却应用:介绍苯在不同领域的冷却应用,如苯冷却器的设计和应用,苯冷却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等。

3.相关的化学知识:包括苯的化学性质,与苯冷却相关的中间产物和副反应,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内容的安排将结合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通过教材和参考书的学习,配合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苯的冷却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苯的冷却原理和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苯的冷却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体验苯的冷却过程,加深对冷却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与苯的冷却原理和应用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高中化学苯的性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苯的性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苯的性质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苯的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和亲电取代反应等;
2. 了解苯的结构、命名及简单的合成方法;
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的特性、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难点:学生对苯的芳香性质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苯分子的结构和特性,引导学生想象苯环上的六个碳原子全部是sp2杂化,具有芳香性质。

2. 授课(15分钟):
A. 苯的稳定性:解释苯环上的π电子全部共轭,形成一个稳定的芳香环,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B. 亲电取代反应:介绍苯对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涉及亲电试剂的结构和反应条件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苯的硝化反应实验,观察硝基苯的生成过程,说明苯分子对亲电试剂的取代反应。

4. 实验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分析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探讨苯的芳香性质和对亲电试剂的反应规律,引发学生思考苯分子的结构特性与反应性之间的关系。

5.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苯的性质和反应的理解。

四、教学反馈:
1. 对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苯的特性和反应机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及想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苯的性质。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苯的性质和反应的理解;
2. 完成布置的练习题目,做好复习准备。

《煤的综合利用-苯》教案

《煤的综合利用-苯》教案

《煤的综合利用-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苯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了解煤转化制备苯的过程和原理。

3.掌握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实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苯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授
苯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毒的液体,具有明显的芳香味和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香料、染料、医药、塑料和橡胶等行业。

同时,苯还具有危险性,长期接触或吸入苯蒸气会引起中毒,甚至会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和各种器官造成损害。

煤转化制备苯是指利用煤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热解反应,生成苯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的过程。

其过程包括煤的干馏、烟气处理和芳烃分离等环节,在过程中需要用到催化剂和先进的分离技术。

3.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展示苯的制备和应用实例,强化学生对苯的认知和理解。

4.讨论
讨论煤转化制备苯的优劣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煤资源,发展清洁能源。

5.总结提高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并向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评估:
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苯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实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并在下节课中针对不足进行教学修正。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有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以苯环为例,通过讲解其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绿色化学理念。

首先,我们将介绍苯环的基本结构,包括其组成、键角和张力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结构的讲解,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我们将讲解苯环的性质,包括其化学反应性和物理性质。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并通过对苯环的化学反应性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应当遵循环保、安全和高效的原则。

通过介绍一些绿色合成方法,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我们将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机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我们还将结合国内外的化学发展历程和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有机化学》课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知识和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案例2013.1。8

教学案例2013.1。8

高二化学教学案例分析《苯芳香烃》赵福忠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苯、芳香烃安排在人教版选修5《化学》,先直接给出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通过分析、假设,进一步用实验验证苯的分子结构;再给出苯的物理性质和苯的结构特征: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键角均为120°,六个C和六个H共十二个原子共平面。

在这基础上指出苯的化学性质特点是:比烯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中列举了苯与溴、硝酸的反应; 用文字介绍了苯与氢气能反应。

最后通过“科学史话”栏目介绍了苯的研究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从整体上看,教材内容体现了课程要求和认识物质的规律。

于是我将“苯分子的结构”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成为探究性活动, 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在苯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质甲烷,不饱烃以乙烯和乙炔为代表。

认识了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

乙烯和乙炔碳碳双健、碳碳叁键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且能根据有机结构理论写出简单的同分异构体。

这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结构特点及证明方法;理解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苯结构的认识及苯的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性质与饱和烃、不饱和烃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1、导入新课:播放编制好的录音: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苯的发现: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

示范案例:苯的结构的推测

示范案例:苯的结构的推测

要让学生在课 堂教学 中 “ ” 动
知 识 目标— —掌 握 苯 的 分 子 结
起 来 ,必 须 有 科 学 的 评 价 思 想 。常 构 ;情 感 目标— —创 设 学 生 自主学 常 有 教师根 据 学生 回答 问题 的 正 习 、互 助 学 习的 氛 围 ,渗 透 树 立美 确 与 否 加 以表 扬 或 批 评 , 往 往会 化 生 活 ,珍 爱 生 命 的观 念 ;技 能 目 这
等 景 等 。 本 节 课 采 用 问 题 情 景 法 导 学 生又 在 思 索 苯 的 可 能结 构 。通 过 或离 子称 为等 电子体 , 电子体具 入 , 出 “ 烃 的蒸 气 密 度 为 3 4 2 不 断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题 , 学生 始 有 相 同 的 结 构 和 性 质 。BNH 俗 称 提 某 . 8
挫 伤 学 生 参 与 课 堂 活 动 的 积 极 性 。 标—— 培养学 生的实验 观察 能力 , 每 个 学 生 的学 习 水 准 各 有 不 同 , 培 养 学 生 阅读 、分 析 、推 理 等 学 习 但
如 果能 调动 每一 位 学生 积极 参 与 能 力 。 课 堂 活 动 , 终 的 教 学 效 果 必 是显 最 对 于重 点 和难 点 , 则可 通过


面 向全 体 思 想
值 观 、 维 方 法 等方 面 有 可 取 之 处 思
课 堂 教 学 必 须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就 应 该激 励 。 生从 活 动 中得 到 激 学 让 所 有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到 教 学 活 动 励 ,更 能激 发他 的 学 习 动 力 。在 教 中来 。在 本 教 学 方 案 中 ,我 根 据 苯 学 中 ,一 位 学 生在 黑 板 上 将

用“无声”德育育“有形”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索

用“无声”德育育“有形”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索

用“无声”德育育“有形”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索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拥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而高中化学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巧妙结合化学学科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结合,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随着网络时代和头脑风暴的来临,社会需要培养“三观”端正的高素质人才。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因此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需要科学的价值体系来引领,高中化学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润物无声地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有形”的化学核心素养,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是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德育教育的意义1、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较大,学生若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得不到化学的高分,渐渐地对化学的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时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及时调整学习的状态,以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说教式的教学,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若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等精神元素融入化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能很大程度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高考“指挥棒”的宏观导向及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而忽视学生道德理念的引领。

目前我国处于信息技术时代,这个时代的学生,接触大量的电子产品,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庞杂信息,学生在信息的吸收时容易迷失方向,此时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有机物的整合案例

有机物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苯芳香烃》网络教学设计高士中学化学组【设计背景】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

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

本人在组织《苯芳香烃》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内容分析苯是芳香烃典型的代表物,苯分子结构中的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学好苯的知识对学习苯的同系物具有指导作用,苯的结构的研究发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很好的素材,一定要很好利用。

为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重点进行苯的结构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的教学。

在对苯结构进行教学时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这一节课设计成网络教学,通过教师设计的网络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苯的结构,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对象分析高二学生已经上过一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

苯环上碳碳间的这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和前面学过的烷烃和烯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一时很难理解,苯结构的知识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获取的,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网络教室内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

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以及芳香烃的概念。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3.理解共价单键的可旋转性。

能力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化学苯教案

初中化学苯教案

初中化学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苯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2. 掌握苯的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3. 了解苯的应用领域和危害。

教学重点:1. 苯的结构特点;2. 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苯的分子结构;2. 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苯的结构特点;2. 学生观察并描述苯的结构特点。

二、苯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教师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2. 学生记录苯的物理性质;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三、苯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教师介绍苯的取代反应,如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2. 学生理解并记录苯的取代反应;3. 教师介绍苯的加成反应,如氢气加成反应、卤素加成反应等;4. 学生理解并记录苯的加成反应;5.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苯的应用领域和危害(10分钟)1. 教师介绍苯的应用领域,如石油化工、制药行业等;2. 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3. 教师介绍苯的危害,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等;4. 学生了解苯的危害;5.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2. 学生总结并回答;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自主学习苯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危害;2. 学生可以进行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苯的结构特点,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和危害。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延伸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学化学苯的性质教案

大学化学苯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键的特殊性。

2.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类型和条件。

3. 能够运用苯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苯的化学键特性、苯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难点:苯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苯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苯的性质,并总结归纳。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橘子皮使气球爆破的动图,引发学生对芳香烃的兴趣。

2. 提问:气球爆破的原因是什么?芳香烃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讲解】1. 苯的基本概念- 苯是一种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 苯的分子式为C6H6,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共价键相连。

2. 苯的结构特点- 苯的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 苯分子中碳原子间形成特殊的化学键——芳香键,具有共轭π电子系统。

3. 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 苯的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 苯的化学性质- 苯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 取代反应: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硝化、卤代、磺化等反应。

- 加成反应: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氢化、卤化等反应。

5. 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通过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案例分析】1. 以苯的硝化反应为例,讲解苯的取代反应。

2. 以苯的氢化反应为例,讲解苯的加成反应。

【讨论】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苯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总结归纳苯的性质,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1. 强调苯的化学键特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总结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五、作业与拓展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苯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选修五苯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苯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苯教案
一、主题:苯及其衍生物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苯的结构和性质;
2. 了解苯的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3. 能够区分苯的异构体;
4. 掌握苯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
1. 苯的结构和性质;
2. 苯的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3. 苯的异构体;
4. 苯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讲解苯的碳氢化合物衍生物,如苯甲酸、苯酚等;
3. 分析苯的异构体,比如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区别;
4. 演示苯的化学反应,如苯与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等;
5. 知识点总结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苯的结构和性质;
2. 学生能够区分苯的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3. 学生能够辨别苯的异构体;
4. 学生能够解释苯的化学反应原理。

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苯的化学性质;
2. 鼓励学生进行文献研究,了解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苯在环境中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关注学生对苯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苯甲苯冷却器课程设计

苯甲苯冷却器课程设计

苯甲苯冷却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苯、甲苯的基本性质,了解其在冷却器中的运用原理。

2. 学生能描述苯甲苯冷却器的工作原理,解释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苯甲苯冷却器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苯甲苯冷却器的搭建和运行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苯甲苯冷却器的性能进行评价。

3. 学生能运用团队合作,解决苯甲苯冷却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工程学科实验课,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化学工程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化学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苯和甲苯的基本性质:讲解苯和甲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冷却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冷却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苯甲苯冷却器的特点及优势。

3. 实验操作与搭建:- 实验器材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 苯甲苯冷却器的搭建方法及操作步骤。

-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数据分析与评价:-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 根据实验结果评价苯甲苯冷却器的性能。

5. 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业中苯甲苯冷却器的应用案例。

- 探讨苯甲苯冷却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苯教学设计思想

苯教学设计思想

苯教学设计思想苯教学设计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导: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参与者。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体、实际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可以设计一系列和苯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问题的层次递进,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层,使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苯的整体认知。

3. 想象力培养:苯是有机化合物中最简单、最重要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在教学设计中,要通过图示、模型等形式将苯的结构形象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苯分子的特殊性和苯环的芳香性。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实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5. 转化与拓展: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实验、探究任务和课外阅读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苯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相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综上所述,苯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以学生为主导,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这种教学设计思想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苯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苯甲苯课程设计

苯甲苯课程设计

苯 甲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苯和甲苯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质,了解它们在有机化学中的地位与应用;2. 了解苯和甲苯的化学性质,如亲电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相关现象;3. 了解苯和甲苯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操作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苯和甲苯的结构与性质,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更多关于苯和甲苯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化学科学观念;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化学实验中的潜在风险,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苯和甲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有机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苯和甲苯的基本概念- 苯的结构与性质- 甲苯的结构与性质- 苯和甲苯在有机化学中的地位与应用2. 苯和甲苯的化学性质- 亲电取代反应原理及实例-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实例- 其他相关化学性质介绍3. 苯和甲苯的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备苯和甲苯的方法- 常见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 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探讨4. 有机合成实验设计- 基于苯和甲苯的简单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

课程分为四个部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苯和甲苯的基本概念第二周:苯和甲苯的化学性质第三周:苯和甲苯的制备方法第四周:有机合成实验设计教学内容涵盖了苯和甲苯的基础知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实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大学化学教案:案例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大学化学教案:案例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大学化学教案:案例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 引言本篇教案旨在帮助大学化学课程的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和特性。

通过深入研究有机分子,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 案例一:甲烷与乙炔2.1 结构式甲烷(CH4)H|H--C--H|H乙炔(C2H2)H H\ /C=C| |2.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比较•物理性质:•熔点:甲烷为-182 °C,乙炔为-80 °C;•沸点:甲烷为-162 °C,乙炔为-84 °C;•密度:甲烷比空气轻约0.6倍,乙炔比空气轻约0.9倍;•溶解性:甲烷在水中不溶,乙炔在水中也不溶。

•化学性质:•反应活性:由于乙炔分子中含有较高的碳—碳三键,它比甲烷更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而甲烷则相对较稳定。

2.3 应用•甲烷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如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炔则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以及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等。

3. 案例二:苯与乙醇3.1 结构式苯(C6H6)H|H--C=C--H| |H--C---C--H| |H--C---C--H| |H--C---C--H| |H乙醇(C2H6O)H|H--C-O-H|H3.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比较•物理性质:•熔点:苯为5.5 °C,乙醇为-117.3 °C;•沸点:苯为80.1 °C,乙醇为78.37 °C;•密度:苯比水轻约0.9倍,乙醇比水轻约0.8倍;•溶解性:苯在水中几乎不溶,而乙醇可与水任意比例混合。

•化学性质:•苯能够进行芳香性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等;•乙醇则具有羟基(—OH)官能团,其主要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脱水、酯化等。

3.3 应用•苯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原料的合成、染料和草甘膦等的制造;•乙醇主要用作溶剂、消毒剂、燃料添加剂以及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

苯甲苯课程设计

苯甲苯课程设计

苯甲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苯和甲苯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2)掌握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苯和甲苯的制备方法;(4)掌握苯和甲苯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苯和甲苯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苯和甲苯的制备方法进行实验操作;(3)能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苯和甲苯的最新研究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讨科学问题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等方面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苯和甲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苯的结构和性质;2.甲苯的结构和性质;3.苯的制备方法;4.甲苯的制备方法;5.苯和甲苯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阐述苯和甲苯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苯和甲苯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苯和甲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实验法:用于验证苯和甲苯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有机化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提供苯和甲苯的相关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3.多媒体资料:制作苯和甲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PPT课件;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如显微镜、光谱仪等,用于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占总评的30%。

课程设计苯甲苯

课程设计苯甲苯

课程设计苯甲苯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苯和甲苯的分子结构,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2.物理性质:对比分析苯和甲苯的密度、沸点等物理性质,使学生能够区分两者。

3.化学性质:讲解苯和甲苯的化学反应,如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等,使学生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

4.应用:介绍苯和甲苯在生活和工业中的用途,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苯和甲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有机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苯和甲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室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20%。

“苯”的教学设计

“苯”的教学设计
“苯"的教学设计半
朱鹏飞1, 徐 惠2
(1.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无锡214031: 2.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215007) 摘要:利用化学史进行“苯”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苯分子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将苯分子结构和性质 的学习融人探索过程。在选择化学史材料的时候更加注重真实性,同时吸收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苯;化学史;分子结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4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题的思考,笔者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践,下文记录了主要
教学过程。 2教学流程 [引人】‘‘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 帽,化工生产逞英豪”,猜一字。(苯)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从煤中可以提取 出苯,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在今天的生活 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应用广泛。苯的发现距今188年,
41
万方数据
2014年第l期
[聚焦课堂卜————————————————————————————————————————一
种结构。 事实3: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交流讨论】 事实1、2都能说明凯库勒关于苯的环状结构的合 理性。 [教师]回顾凯库勒提出的苯的环状结构,可以发 现它既然含有单双键交替排列的结构,应该也能使溴 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说明 苯并不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此外也不能解 释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这说明凯库勒关于苯 的环状结构有一定的缺陷。 [化学史料6] 为了消除上述矛盾,凯库勒在1872年提出了著名 来表示6个键完全相同。苯分子中十二个原子共平面, 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 [提问]下图所示的两个结构简式所表示的有机化 合物是同一种物质还是同分异构体?请说明你的判断 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苯的性质和应用
岑巩中学牟松
[案例课题] 苯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安排在烷烃、乙烯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

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

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苯的性质。

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的结构理解苯和乙烯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由烯烃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以及乙烯和苯的性质来学习双键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

同时通过分析苯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通过苯及其同系物性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仪器药品
【教学后记】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去探究推导结论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全面性;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乙烯这两类物质性质的不同,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苯的性质,回忆复习了烷烃、乙烯这两类物质性质。

l.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懂得研究科学的一般过程,知道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

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以加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这一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掌握实验能力,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用它来验证假设,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具备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还包括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装置,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类的训练。

在这堂课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