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1.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耶律阿保机--金B.完颜阿骨打--辽C.赵构--北宋 D.元昊--西夏2.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 B.宋太宗C.石守信 D.寇准3.关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澶渊之盟是北末与西夏国签订的盟约B.盟约订立于1005年C.订立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获胜D.澶渊之盟订立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宋B.辽C.西夏D.金5.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A.南宋向金称臣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D.金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6. 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南宋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
它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铁木真D.阿骨打8.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10.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11.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A.魏征B.寇准C.宋璟D.房玄龄12.如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
据此判断,下列历史事件与图中①处的政权相关的是()A.戚继光抗倭B.赵光义攻辽 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13.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州之战D.澶渊之盟1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15.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人教版
契丹人引马图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项选择题1.从《契丹人引马图》中可看出,契丹人所穿的衣服已同当时的汉人着装没有多大区别,这主要是( )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C.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2.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 )A .赵佶B .阿保机C .元昊D .阿骨打4.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 .吐蕃B .西夏C .南诏D .渤海5.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对开发我国西北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学习汉文化,创立西夏文字,重用汉人为官,模仿宋朝设置行政机构B .西夏除发展畜牧业之外,还重视农业,开凿了“昊王渠”C .宋夏议和,元昊被迫向宋朝进贡D .西北地区得到开发,各民族融合大为加强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公元916年建立起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 .吐蕃B .辽C .西夏D .金7.右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 .礼乐文明的确立C .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D .农牧文化的交融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辽辽辽辽西夏西夏西夏西夏北宋北宋北宋北宋D C B A9.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测试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辽C.西夏D.金2.“他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创制文字……”根据描述||,你能判断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吗?()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忽必烈D.元昊3.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好几个||,其中位于北边的是()A.大理B.吐蕃C.辽D.西夏4.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最早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到了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和城邑||。
这一史实说明()A.契丹族迁人中原||,适应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B.契丹族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C.契丹族与汉族的杂居相处||,学会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D.汉族政权灭掉了契丹||,强行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广到契丹社会5.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好奇||。
请问||,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A.元昊B.完颜阿骨打C.耶律阿保机D.赵匡胤6.宋朝时||,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
其中建立辽的民族是()A.契丹族B.党项羌族C.女真族D.蒙古族7.下列少数民族及其首领搭配不正确的是()A.党项——元昊B.契丹——努尔哈赤C.女真——完颜阿骨打D.蒙古——铁木真8.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
①赵匡胤建立北宋②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③元昊建立西夏国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上述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辽大举进攻北宋时,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下,亲征前线抵抗辽军的皇帝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仁宗2、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 元昊B. 耶律阿保机C. 寇准D. 石守信3、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B.辽C.西夏D.金4、你知道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吗?他的身份被证实不是汉人.他是_______族建立的______国人,所以他生活在____代.()A.党项,西夏,宋B.契丹,辽,宋C.汉,北宋,宋D.蒙古,元,南宋5、陆游(南宋诗人)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里的胡是指()A、匈奴B、女真C、契丹D、党项6、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8、下列选项中属于契丹族建立政权措施的是()①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②创制文字③统一契丹各部④订立“澶渊之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保机——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A.赵普B.寇准C.宋璟D.史思明11、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和“匈奴”指的是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12、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
绝密★启用前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下列对完颜阿骨打事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在他的领导下,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②他建立了金政权③他领导金灭掉了辽政权④在灭辽后,他又灭掉了北宋⑤南宋和完颜阿骨打订立了和约A. 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2.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选项不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3.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C.重新划定边界 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纳岁币5."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卖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6.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唐朝D.宋朝7.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9. 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 "岁币“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10.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辽C.西夏D.金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未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3.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运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渊之盟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6.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的重要阶段。
当时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A.党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契丹族7.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符合辽宋夏金时期阶段特征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8.苏辙《栾城集》有这样的描述:“(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辽和平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辽国国力衰退B.宋辽边境互通贸易9.它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发源于青藏高原,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
11世纪,其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它是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11.关于辽对金战争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是正义战争,后期是非正义战争B.前期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正义战争C.正义战争D.非正义战争12.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它是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B. 盟约中有辽宋撤军的内容C. 结束了双大规模的战争状态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2、如图是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图中这匹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
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100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州之战D.澶渊之盟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都有利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5、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6、岁币就是古代一国向另一国每年交纳一定的或实物,用以保求国家边境的安全。
11世纪中期,北宋政府每年把岁币送给()A、辽、金B、西夏、金C、辽、南宋D、辽、西夏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8、历史学习要善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9、“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2.北宋时期招抚梅山蛮,在梅山地区设置了两个县,其中属于现益阳市境内的是()A.桃江县B.安化县C.南县D.新化县3.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4.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岳飞抗金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宋金和议5.山西民间有“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的传说。
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说法最合理的是()A.杨六郎勇武过人,这种传说完全可能发生B.当时与杨六郎发生冲突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C.历史传说多虚拟夸张,不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D.传说虽有夸张,但可以推测出北宋与北方民族处于战争状态6.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南宋与金B.北宋与辽C.北宋与西夏D.西夏与辽7.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A.契丹--耶律阿保机B.金--元昊C.辽--完颜阿骨打D.西夏--努尔哈赤11.如图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A.B.C.D.12.如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A.B.C.D.13.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其中①处应填写()A.辽B.北宋C.金D.元2.《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材料反映了西夏()A.效仿唐、宋制度B.向宋朝臣服C.创立了文字D.全面汉化3.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
这反映了()A.这两种文字都是由汉族人创制的B.这两种文字创制过程中吸收了汉字的某些特点C.少数民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汉族文化D.这两种文字与汉字没有任何关系4.“1004年,辽国萧太后领着她的儿子耶律隆绪,率20万大军长驱南下,再次攻打宋朝……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澶州之战D.郾城大捷5.澶渊之盟规定宋辽双方“宋每年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辽宋双方基本遵守了诺言,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②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实现了国家的统一③辽宋皇帝从此一直互称“皇帝”,体现地位平等④澶渊之盟的签订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6.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他推行仁政,百姓乐业,不动干戈,仁宋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革矣。
”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材料表明当时北宋和辽的关系是()A.战争不断B.你死我活C.和同一家D.和睦相处7.小虎正在讲述“宋夏议和”的故事给爷爷听,下列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宋对西夏称臣②宋朝每年送给西夏岁币③关闭边境贸易市场④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A.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C.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9.《天龙八部》是已故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1.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耶律阿保机--金B.完颜阿骨打--辽C.赵构--北宋 D.元昊--西夏2.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 B.宋太宗C.石守信 D.寇准3.关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澶渊之盟是北末与西夏国签订的盟约B.盟约订立于1005年C.订立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获胜D.澶渊之盟订立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宋B.辽C.西夏D.金5.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A.南宋向金称臣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D.金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6. 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南宋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
它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铁木真D.阿骨打8.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10.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11.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A.魏征B.寇准C.宋璟D.房玄龄12.如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
据此判断,下列历史事件与图中①处的政权相关的是()A.戚继光抗倭B.赵光义攻辽 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13.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州之战D.澶渊之盟1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15.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赵构B.耶律阿保机C.元昊D.阿骨打2.观察下图中的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结合史实,以下推论最准确的是()契丹文字契丹货币A.契丹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B.契丹商品经济发达,使用钱币C.契丹经济发达,文化繁荣D.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A.契丹族B.匈奴族C.党项族D.鲜卑族4.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A.松赞干布B.元昊C.耶律阿保机D.赤德祖赞5.苏辙的《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下列哪个盟约的签订()A.宋夏和议B.澶渊之盟C.宋金和议D.辽金和议6.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
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无法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是()A.宋辽和议促进了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B.盟约促进宋辽和平相处C.宋每年要给辽大量的岁币来维持和平D.这个盟约对于辽来说不用通过战争,就可以获得大量钱财7.依据澶渊之盟,宋朝每年要给辽数额巨大的岁币。
然而,盟约签订后,宋通过对辽贸易平均每年获得80万贯的纯收入。
由此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 ()A.促进了宋辽贸易发展B.加重了宋朝财政负担C.阻碍了宋辽民族交往D.加剧了辽国经济恶化8.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刚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
由此判断,他的论文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民族的交融9.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试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下面的少数民族政权与相关民族之间的关联,不正确的是()A.契丹(辽)﹣﹣吐蕃族B.西夏﹣﹣党项族C.金﹣﹣女真族D.蒙古﹣﹣蒙古族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突厥④回鹘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考古工作者发现下面文物,从这些文物中得到的信息有()①契丹族建立了辽②契丹族学习了汉族文化③契丹族文明程度较高④契丹族保留了游牧文化的元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4.“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A.对于北宋政权来说是屈辱的B.对于双方都是平等、公正的C.促进了宋辽经济的交流发展D.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宋神宗时,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C.澶渊之盟规定宋朝给辽岁币D.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圈下: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材料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A.宋夏和议B.澶渊之盟C.宋金和议D.陈桥兵变7.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北宋与辽、西夏长期进行战争B.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C.北宋给辽、西夏岁币D.北宋向元昊称臣8.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中所评价的民族首领属于()A.契丹族B.满族C.蒙古族D.党项族9.辽、西夏、金三个民族政权的共同点有()A.都曾统治过今天的北京地区B.都曾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C.都曾发生了与南宋的战争D.都兴起于西北地区10.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北宋战败的结果B.内容是辽向宋进贡岁币C.它加速了北宋的灭亡D.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11.1005年,达成“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和议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南宋C.辽与金D.辽与北宋12.张坊古战道(如图)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古战道始建于北宋,距今1千多年,修复于明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辽协议D.雁门关协议2.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3.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
由此观之,宋代()A.文武兼备B.重文轻武C.重武轻文D.以文驭武4.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5.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契丹B.元昊——西夏C.阿骨打——金D.铁木真——辽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8.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邺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9.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0.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11.“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D.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12.“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一、选择题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夏②辽③金④蒙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连环画作品《西夏王朝》由宁夏画家马惟军结合传统手工绘制,应用现代电脑处理手法创作而成。
西夏的建立者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完颜阿骨打3.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A.赵普B.寇准C.岳飞D.韩世忠4.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1/ 61/ 6来了近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0世纪初,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各部,建立政权的是A.朱温B.耶律阿保机C.元昊D.完颜阿骨打6.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研究其原因应该是①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②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A.②③④B.①③④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练习题(无答案)C.①②④D.①②③7.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
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不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2.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4.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他们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5.下图是辽《东丹王出行图》( 局部),从中可以看出画中人所穿的衣服同当时的宋人着装相似。
这主要是 ( )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C.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6.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7.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他们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8.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
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A.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B.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C.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D.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9.《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1.辽朝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李世民D.赵匡胤2.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北宋与金 D.西夏和辽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加重了北宋财政的负担②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下列历史主体适用从960年——1234年之间历史的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大分裂的时代5.澶渊之盟带给两国最大的好处是()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6.下列事件发生在1005年1月的是()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B. C. D.8.元昊出自那个少数民族()A.党项族B.鲜卑族 C.契丹 D.蒙古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B.包拯 C.赵构D.于谦10.“(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描绘的是哪个盟约后出现的场景()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11.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与下列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A.春秋战国B.两汉C.魏晋两晋南北朝D.隋唐12.西夏的都城是今天的哪里()A.兰州B.武汉C.银川D.包头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参与的政权有哪些?(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些议和?14.读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1.辽朝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李世民
D.赵匡胤
2.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
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北宋与金D.西夏和辽
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加重了北宋财政的负担②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4.下列历史主体适用从960年——1234年之间历史的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大分裂的时代
5.澶渊之盟带给两国最大的好处是()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6.下列事件发生在1005年1月的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B.C.D.
8.元昊出自那个少数民族()
A.党项族B.鲜卑族C.契丹D.蒙古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B.包拯C.赵构D.于谦
10.“(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描绘的是哪个盟约后出现的场景()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1.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与下列历
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A.春秋战国
B.两汉
C.魏晋两晋南北朝
D.隋唐
12.西夏的都城是今天的哪里()
A.兰州
B.武汉
C.银川
D.包头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参与的政权有哪些?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些议和?
14.读图题。
(1)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及建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