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导言: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进展快、预后不良、需要特殊监护和处理的婴幼儿。
对于高危儿的管理和治疗,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包括定义、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等方面。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定义高危儿是指在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异常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婴幼儿。
2.管理目标高危儿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高危儿的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管理内容(1)特殊监护:建立高危儿特殊监护室,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和护理,确保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2)营养支持:根据高危儿的营养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婴幼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3)早期干预:对于已知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缺陷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4)定期随访:建立高危儿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5)家庭教育:向婴幼儿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高危儿,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二、会诊转诊制度1.定义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在高危儿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患儿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或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以确保高质量的诊疗和干预。
2.转诊适应证(1)病情复杂、病因未明确的高危儿;(2)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的高危儿;(3)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的高危儿。
3.转诊步骤(1)确认转诊需求:主治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2)选择转诊机构或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
(3)办理转诊手续:填写转诊申请表,注明详细的病情及转诊目的、需求等信息。
(4)转诊评估:转诊申请提交后,接收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会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接收转诊。
细化高危儿分级管理流程及转诊整改措施
细化高危儿分级管理流程及转诊整改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在儿童医疗保健中,对高危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和及时的转诊至专业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高危儿管理工作制度
高危儿童管理、转诊工作制度
一、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高危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产时窒息、出生缺陷影响生活能力者、母亲孕期患有内科或其它疾病出生者、NICU住院新生儿、新筛阳性、听筛障碍)、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单纯性肥胖、先心病等。
二、承担辖区内高危儿的定期随诊工作,对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遇有疑难问题,应组织会诊或转诊。
三、严格执行高危儿童的诊断,治疗规程。
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分析病因、积极治疗,使其恢复健康。
高危儿童高危因素消失或疾病治愈后,及时结案并转为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四、高危儿童体检0-6个月每月一次,6个月以后每2-3个月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可增加检查次数。
五、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六、早期筛查、诊断脑损伤综合症,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患儿,并指导接受早期医学干预或康复治疗。
七、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八、门诊记录完整,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靖边县妇幼保健院。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NICU工作制度(一)NICU是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为便于对重危患儿观察、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凡有重危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
抢救时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三)管床医生负责详细按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四)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五)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八)医生、护士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九)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十)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会诊、转诊工作流程1、院内会诊、转诊:(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____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2023年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科医疗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高危儿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的诊治难度大、医疗资源的浪费、家庭和社会的困扰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高危儿,并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建立高效的会诊、转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1 高危儿患者的识别与筛查针对高危儿群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筛查机制,加大对于高危因素的筛查力度,包括孕期疾病诊断、家族遗传病史、早产儿、低体重儿等。
通过系统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患者,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
1.2 高危儿诊断与评估对于被识别为高危儿的患者,需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诊断与评估工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通过全方位的了解病情,明确疾病的类型、病变程度,为之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基础,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
1.3 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高危儿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将治疗重点放在患者的主要问题上,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出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1.4 定期复查和长期随访对于高危儿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二、高危儿会诊制度2.1 建立高危儿会诊专家团队在医疗机构内建立高危儿会诊专家团队,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儿科医生、心胸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为高危儿提供个性化的会诊服务。
2.2 会诊流程确定高危儿会诊的流程和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案例信息的顺利传递。
同时,为会诊过程制定出明确的流程,包括会诊申请、会诊过程、会诊建议和会诊结果等,以确保会诊的质量和效果。
2.3 优化会诊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会诊方式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会诊。
通过视频会议、图文资料传输等方式,将远程地区的专家资源与高危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专业的会诊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1. 引言高危儿是指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出现某种疾病或症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或严重损害其身体功能和发育的儿童。
高危儿的管理涉及到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社会支持,为了确保高危儿能够得到及时且恰当的治疗和关怀,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制度,同时配备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高危儿的综合管理。
2. 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为高危儿提供专门的管理和护理措施的规范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护高危儿的生命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儿筛查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儿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2.2 高危儿登记和档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登记和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位高危儿建立完整的个案档案,包括出生情况、家族史、病历记录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
2.3 专业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高危儿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模式,为高危儿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4 医疗护理方案制定:根据高危儿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方案,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2.5 家长参与和支持:医疗机构应积极鼓励家长参与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2.6 定期随访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机制,跟踪高危儿的病情发展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医疗护理方案,确保高危儿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关怀。
3. 会诊转诊制度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之间通过会诊和转诊等方式,为高危儿提供专科医疗服务的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3.1 会诊机制:建立高危儿会诊机制,医疗机构之间可以根据高危儿的病情和需要,通过会议或线上平台等方式进行会诊,以协商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专科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机构应整合专科医疗资源,建立高危儿专科诊疗团队,提供包括儿科、心脏科、神经科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专科医疗服务。
儿童保健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降低高危儿死亡率,提高高危儿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高危儿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的高危儿,包括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新生儿、出生时缺氧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3分的新生儿、出生时患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等。
三、组织架构1. 高危儿健康管理小组:由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负责高危儿的全面健康管理。
2. 高危儿随访团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
四、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高危儿档案:对高危儿的基本信息、出生情况、疾病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跟踪管理和数据分析。
2. 定期随访:高危儿随访团队应定期对高危儿进行家庭访视,了解高危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3. 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对高危儿护理的认识和能力,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
4. 干预治疗:针对高危儿的特殊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
5. 转诊和急救:在高危儿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6. 数据分析与反馈:对高危儿的健康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为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提供依据。
五、工作流程1. 出生登记:对新出生的高危儿进行登记,建立高危儿档案。
2. 初访:高危儿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首次随访,了解高危儿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
3. 定期随访:按照随访计划,定期对高危儿进行家庭访视,评估高危儿的健康状况。
4. 干预治疗: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5. 转诊和急救:在高危儿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6. 数据反馈:将高危儿健康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六、培训与考核1. 对高危儿健康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
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
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
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出生时存在潜在风险的新生儿或儿童,制定的一套管理和监测措施,旨在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高危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收集相关的疾病风险因素和病史信息,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危儿范围。
2. 医疗团队组建:建立多学科医疗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协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支持。
3. 监测与干预:建立高危儿的详细档案,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神经发育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干预。
4. 家庭支持: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包括喂养指导、护理技巧、心理疏导等,使家庭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高危儿得到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医疗管理,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会诊是指由多名医生或医疗团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会诊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当主治医生遇到难以确定的病情或需要进一步验证诊断
时,可以向其他医生发起会诊请求。
通过会诊,可以得到其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转诊是指将患者从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转移到另一家医疗机构或科室继续治疗的过程。
在高危儿管理中,如果当前医疗机构或科室的诊疗条件无法满足患儿的需求,或者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时,可以将患儿进行转诊。
转诊需要经过医生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决策,然后与患儿家属协商并安排转诊。
转诊过程中,需将患儿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及时转交给接诊医院,确保连续性医疗的进行。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
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
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
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儿童保健科转诊制度
儿童保健科转诊制度
一、由乡镇妇幼机构转诊来的患儿,做好首诊医师负责制,根据患儿情况,做出诊断,做好资料保存,填写双向转诊单,反馈结果。
二、科内转诊:婴幼儿根据健康查体情况转向高危儿门诊、营养门诊、五官保健门诊等科内各专门诊室。
三、科间转诊:婴幼儿病情超出儿童保健科范畴,经其他科室会诊后、需到其他科室治疗者,应转往其他科室。
四、院外转诊:婴幼儿病情超出本科室、本院处理能力,或家长有院外转诊需求时,应及时将新生儿转往上级协作医院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并做好结果反馈。
五、无论转往院内还是院外,均应详细填写转诊记录单,并在门诊病历上书写转诊记录。
六、转诊前应与转往医院科室做好联系工作。
七、对家长做好告知工作。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1500字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一、概述高危儿童指的是生长发育异常,身体存在严重疾病或发生过严重意外的儿童。
对于这些儿童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建立一套完备的转诊机制。
二、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1. 管理单位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应该由县级卫生部门牵头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管理工作。
2. 目标高危儿童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孤儿和残疾儿童数量,全面提升儿童的健康素质,确保儿童能够在健康、平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3. 预防工作(1)医疗机构应该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筛查,查明有潜在高危因素的儿童。
(2)对高危儿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随访,及时诊断、干预高危因素,治疗疾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孕妇保健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妊娠期间避免吸烟、饮酒等有害行为,有效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孕产妇并发症等。
4. 缺陷儿童救助工作对于严重脑瘫、重度智障等严重缺陷的儿童,应当给予适当扶助,专门设立儿童残疾救助基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教育等支持,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关注。
三、高危儿童转诊制度1. 转诊对象高危儿童转诊对象应该包括先天性畸形、心脏病、肾病、肝病、神经系统疾患,以及各种急慢性疾病等。
2. 转诊机制(1)定期建立高危儿童医疗卡,将其记录在病历系统中,建立可查询可追溯的儿童健康档案。
(2)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高危儿童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建立完善的转诊机制,确保高危儿童能够及时就医。
(3)加强与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转诊合作,建立育儿专家团队,为高危儿童提供最佳医疗服务,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四、结语高危儿童是一个需要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和转诊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关注这个群体,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营造健康、平安的成长环境。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模版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 19 分。
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
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
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两种类型的文言文文体有什么区别?【基本分析】传记类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在 2006 年以前基本上是独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说异军突起,但传记类的“浅易”和取材广泛的特点,使得它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考生阅读传记类的文章,要注意古代史传文叙事、写人的特点,还要注意高考试题往往对原文有删节的特点。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考查史专体的有全国卷Ⅰ、Ⅱ、广东卷、湖北卷、天津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西卷、海南宁夏卷、上海卷等,纵观这些试卷发现:1.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2.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3.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4.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史传体【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高危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儿转诊工作制度
1、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诊疗保健工作中,对筛查出高危儿,首先进行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应及时出具《高危儿童转诊通知单》,通知家长及时带婴幼儿到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高危新生儿应在满月至42天之间到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进行检查。
3、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时转回原体检单位,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
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对疑似伴有神经精神、运动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应转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早期干预。
高危儿童恢复健康或疾病治愈后给予结案,转回原体检单位,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4、经县妇幼保健院复查需要转上级医院诊断治疗的高危儿,由县妇幼保健院开具转诊通知单进行转诊,做好转诊登记。
5、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规范做好高危儿报告工作。
县级医疗机构每月1号将筛查出的高危儿信息报到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院经过核对后将本月高危儿信息反馈到户口
所在地镇卫生院。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转诊制度一、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为了保障高危儿童的身心健康,防止多种不良后果的发生,特制定高危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1. 概述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负责的高危儿童管理工作。
高危儿童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避免多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我单位是一个专业化的高危儿童管理机构,管理着一批生命脆弱、身心发展不良的婴幼儿,我们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医学等多方面的手段,帮助儿童尽早康复,减少不适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 高危儿童的定义和分类高危儿童是指出生后和生前存在某些因素,影响他们生命、健康、发育或社会适应能力的儿童。
根据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儿童分为多种类型,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营养不良儿童、发育迟缓儿童、胎儿窘迫儿童、新生儿窒息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常患病儿童等。
3. 管理方法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高危儿童的筛查、评估、监测、干预、教育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1)筛查:在社区和医疗机构等场所,广泛地开展儿童早期筛查;(2)评估:对发现的高危儿童进行评估,分析其高危因素、症状和发生状况,建立个性化的干预计划;(3)监测:对高危儿童的生长、神经发育、智力发育、行为和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记录;(4)干预: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营养干预、康复锻炼、医学治疗、心理干预等多方面;(5)教育:针对高危儿童和其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教育;(6)家庭支持:为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特别的支持和服务,包括经济帮扶、法律协助、心理慰藉、培训辅导等。
4. 人员岗位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相关人员协同工作,具体工作人员岗位如下:(1)保健医师:负责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2)营养师:负责高危儿童的营养干预和饮食指导工作;(3)心理治疗师:负责高危儿童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工作;(4)康复师:负责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和锻炼训练工作;(5)社工:负责提供高危儿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和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儿童进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高危儿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特定疾病等原因,或在儿童期患上重大疾病,存在较高风险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筛查和评估:对出生儿进行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儿,并确定其具体危险因素和风险等级。
2. 监测和追踪:对高危儿进行定期监测和追踪,包括生长发育、体格检查、心理发育、功能评估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以预防和纠正潜在问题。
4. 家庭支持和教育:向高危儿家庭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包括照护技巧、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高危儿。
会诊制度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患儿,通过会诊的方式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的制度。
会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选择会诊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确保能够全面评估和提供专业意见。
2. 会诊内容:会诊医生集中讨论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并提供会诊报告。
3. 会诊协调:负责协调会诊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专家能够及时参与和表达意见。
转诊制度是指将患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诊至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制度。
转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转诊标准:确定转诊的标准和条件,例如病情复杂、需要特殊设备或专业技术无法提供等。
2. 转诊流程:明确转诊流程和步骤,包括申请转诊、评估和安排转诊、转诊反馈等。
3. 转诊协作:转诊医疗机构和接诊医疗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确保顺利进行转诊,并在转诊后及时汇报和协助治疗。
高危儿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高危儿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婴幼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迟缓儿、心脏病儿等。
为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和有效的管理,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本制度旨在规范高危儿的管理工作。
二、管理目标1. 确保高危儿在出生后及时进行一系列的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 提供符合高危儿特殊需求的特别护理和康复训练。
3. 加强对高危儿家庭的指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
三、管理内容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1)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对所有婴儿进行常规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和体温等,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更加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如观察呼吸、心跳、肌张力、吮吸反应等。
(3)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家族病史等,提供风险评估,并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和治疗。
2. 高危儿的特别护理和康复训练(1)建立高危儿特别护理团队,由儿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2)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适宜的护理措施,包括喂养、冷疗、按摩、运动治疗等。
(3)定期评估高危儿的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符合婴儿特殊需求的康复训练。
3. 高危儿家庭指导和支持(1)为高危儿家庭提供儿童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喂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等。
(2)定期组织高危儿家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解相关知识,解答家长的疑惑和问题。
(3)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与高危儿相关的生活问题和困扰。
四、管理流程1. 高危儿筛查和评估流程(1)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对所有婴儿进行常规体检,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更加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3)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家族病史等,提供风险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童筛查、转诊和管理工作常规
一、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1.早产(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7.妊娠、分娩、新生儿期的异常
①多胎。
②臀产位。
③新生儿窒息。
④异常黄疸(血清胆红素值15~20mg/dl以上)。
⑤呼吸困难,特别是呼吸暂停发作。
⑥痉挛。
⑦哺乳力不足。
⑧拥抱反射缺如。
对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婴儿,要严格观察其发育过程和临床症状的变化。
这些也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重要依据。
8.发育迟滞
乳幼儿的发育落后于相应月龄的水平,如3个月不能肘支撑,不能竖颈,对周围漠不关心,逗引反应迟钝,5个月不伸手抓物等,应注意到异常的可能性。
9.姿势与运动的异常
当乳幼儿与正常同龄儿相比,身体与四肢发软或发硬,活动笨拙,可疑异常时,要及时进行神经学及发育学检查,必要时进行头部CT与脑电图检查。
二、对辖区内高危儿童进行登记管理,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
三、高危儿童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满一周岁可结案。
四、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高危儿童管理记录完整,做好统计、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