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王洪亮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度量以及角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学会分类,知道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能力。
3. 通过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尤其是钝角和锐角的区分。
2.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量角器、三角形模型。
2. 学具:每人一套尺子、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带有角的物体,并试着指出角的位置。
2. 讲解角的定义: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强调这一点、两条射线和形成的图形。
3. 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并用教具演示。
让学生试着找出身边的锐角、直角、钝角。
4. 角的度量:教授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量一量身边的角。
5. 角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角的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6. 随堂练习:用练习本上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3. 度量: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量一量,下列各角的度数是多少?答案:(1)锐角:60°(2)直角:90°(3)钝角:120°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是什么角?答案:(1)锐角(2)直角(3)钝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角的分类和度量方面仍需加强。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doc
《角的初步认识》年级:二年级上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日期: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角的含义和特点。
2. 角的初步分类。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形成。
2.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发现角的存在的例子,如:书本的封面、墙角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角的含义:由两条射线共同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讲解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边是射线。
3. 讲解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角的存在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角的含义和特点。
2. 提问:你们还能找出其他物品上的角吗?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角的存在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含义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角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角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创新。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做一做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说 教 学 过 程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角?是角的画“√” ?不是角的画 “╳ ”?
√ (
)
( ╳ )
(√
)
(╳ )
( ╳
说 教 学 过 程
一个顶点
边 顶点 边
两条边
说 教 学 过 程
4. 体验感悟,画角
角的画法: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 线,就画成一个角。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来画一个角。
学生活动:画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角的儿歌: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
教
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的内容。这一教 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返回
说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学生初步学会画角,感知角有大有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 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围绕“角的初步认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角的含义,识别角的基本特征,并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角。
课程将包括角的定义、角的构成要素、以及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角,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角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在判断角的类型时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角模型。
2.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如书本的角落、墙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普遍存在。
2. 探究活动:分发三角板和直尺,让学生尝试画出角,并讨论角的构成。
3. 讲解与演示: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用实物模型和角模型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角,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包括角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分类。
同时,将配合图形示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角的概念。
作业设计1. 学生需完成练习册中关于角的初步认识的题目。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至少三个不同类型的角,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特别关注学生对角的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认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后反思,加深学生对角的理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对于本节课“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角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角的类型时的逻辑推理能力上。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
龙源期刊网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
作者:郭玉畅汪世尧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年第09期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从观察实物切入,逐步抽象出角,紧接着是直叙角的各部分名称,进而指导学生画角。
比较角的大小则安排在练习中,通过一道习题进行渗透。
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改正面直叙的呈现方式,力图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变演示为操作,变直叙为探究,让学生在活动化的学习过程中,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获得“初步认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各种数学素质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
2.能够用适当的方法度量角的大小。
3.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角的例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角的概念。
2.度量和比较角的大小。
### 难点3.角的概念的抽象性。
4.度量角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直尺、量角器、图形卡片。
3.准备课堂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形卡片展示几何图形,引入对角的认识。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
第二步:概念讲解1.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角的图形,讲解角的基本概念。
2.与学生一起讨论角的定义及性质。
第三步:角的测量1.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并发现角的大小差异。
2.教师演示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1.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2.课堂讨论,分享答案,并纠正错误。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展开角的相关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观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比较一周内观察到的不同角的大小,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引入了足够的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的概念?2.学生在度量角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测量角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学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
2.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3.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角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并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在黑板上画角,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各种不同的角,并互相交流分享。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抢答。
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课程名称:角的初步认识课程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角。
2. 使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比较大小不同的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含义,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角的含义,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存在。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角?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角的含义,展示角的定义。
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大小。
3. 讲解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展示比较方法。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套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比较角的大小。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角的含义和大小比较方法。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角?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到角,并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模型和教学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并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
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讲解角的含义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初步知识。
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附:课后练习题1. 找出下列物品中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画出三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直角,一个是钝角。
3. 找出家里的物品,它们中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小明说:“这个角比那个角大。
”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5. 画出两个大小相等的角。
6. 画出两个大小不相等的角。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含义和角的大小比较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角的含义1. 角的静态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二)创设活动情境,探究角的概念
活动 4:比一比、说一说,建构角的 概念
让学生亲手制作活动角,并且观 察随着边的移动,角的开口变大,此 时角也在变大。得出角的大小由开口 大小决定。
同桌两人比较各自的角的大小。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 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 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 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 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 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 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 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是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 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 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 表象——建构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 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 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该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认识图形 的范畴。
角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 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 逐步抽象。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对角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和特征。
2. 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理解。
2.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量角器。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墙角、书本的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的名称。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角的认识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组成。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出角,并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4. 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判断出角的图片,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角的认识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出一些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定义和特征:1.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这个顶点是角的中心点,两条射线分别称为角的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图形识别和几何初步认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符号表示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观察生活中的角,提高对生活环境的敏感性;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 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4. 学会用符号表示角,提高学生的符号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理解角的基本特征。
例如,让学生用纸折出角,观察角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角的两条边和顶点的位置。
(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如∠AOB表示一个角,其中A、B是角的顶点,O是角的两条边相交的点。
(3)认识角的分类。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等不同类型的角,并能够通过比较角的大小来区分它们。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角。
具体来说,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的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所形成的图形,以及角的大小是由两条射线张开的大小决定的。
(2)角的表示方法。
学生可能对如何用符号表示角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写出角的名称。
(3)角的分类。
学生可能难以区分锐角、直角、钝角等不同类型的角,以及如何通过比较角的大小来判断它们。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角的概念。
(2)设计一些操作活动,如折纸、画角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角的初步认识》97-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角的初步认识》97-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为后续学习角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角的特征和角的量测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量角器量角。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量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量角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从而达到对角的认识和量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2.基本概念: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并介绍角的特征。
3.量角器使用方法: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量角器量出一些给定角度的角,并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角的特征和量测方法,并布置一些与角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的初步认识一、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二、角的特征1.有公共端点2.两条边是射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三、量角器使用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读取另一条边的刻度值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角的欲望。
教学重点:1. 角的初步认识。
2. 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角的定义。
2. 观察和判断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书。
3. 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哪些物体有角。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1. 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角。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
3.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角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4.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有角?5.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有角,要看它是否有顶点和两条射线。
三、操作1. 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角的大小。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射线的长度有关,射线越长,角越大。
3. 学生分组操作:用绘图工具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射线的长度来判断角的大小。
四、巩固1. 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角的初步认识。
2. 学生汇报小结,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并了解了角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为后续学习角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附:练习题1. 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doc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doc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3. 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来比较角的大小。
4. 角的度量:用度量角工具(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角。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教会学生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角的大小,并熟练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角器、角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角。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角的定义。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角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
三、角的大小比较(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比较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
2. 邀请学生分享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和结果。
四、角的度量(10分钟)1. 演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度量角的大小。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度量给定的角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角的初步认识。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定义: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3. 角的大小比较:观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
4. 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的角,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a. 30°b. 60°c. 90°d. 120°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角的大小,并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97-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97-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辨别各种角,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角的表象,培养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角的经验,他们对角有模糊的认识,但无法准确地表达和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辨别各种角。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辨别各种角。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交流讨论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板,量角器,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三角板、量角器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两条线段和一个顶点组成的,这个顶点和两条线段之间的部分就是角。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角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各种角,并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和量角器,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各种角,并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题干中的角是什么角,并说明理由。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判断题。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其中的角。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直线之后,进一步对角进行系统学习的单元。
本单元共安排了3课时,分别是“角的定义”、“角的度量”和“角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角的定义”,主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特征。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角的特征,从而建立角的概念。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直线,对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角,理解角的含义,并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探索角的含义和特征。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组成: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组成和大小。
2.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角的概念和特点。
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特点,引出角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角的组成和大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特点和大小。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角,与家长交流角的发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角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初步认识,角的组成和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一、角的初步认识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组成的图形,这个起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角的例子,比如钟表的指针、墙角、剪刀等。
角概念引领,操作中认识角——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与实践
角概念引领,操作中认识角——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9-04T18:26:33.04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3期作者:胡聪[导读] 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如何上好《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笔者从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技能教学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角概念的教学方向,将从“抽象角:基于角的组成下借助三角尺指角”“体验角:基于静态概念下的摸角、画角”“活动角:基于动态概念下的做角、比角”等操作活动中认识角,体验角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角打下扎实的基础。
胡聪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 315502【内容摘要】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如何上好《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笔者从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技能教学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角概念的教学方向,将从“抽象角:基于角的组成下借助三角尺指角”“体验角:基于静态概念下的摸角、画角”“活动角:基于动态概念下的做角、比角”等操作活动中认识角,体验角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角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角概念、操作、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187-04一、文章缘起:教学活动,观点汇报,重新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后学习的,但是角的认识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也是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学期在七校联盟组活动中,笔者承担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观点汇报,在陪同磨课、上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认识中藏着不简单的价值。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实验三
实验要求: 1.做一做:每人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做出一个角。 2.比一比:同桌两人比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出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 力
3.在观察、操作、探究等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 乐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画角的方法。 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的方法
实验一
实验要求: 1.找一找:你能从材料袋里的哪些物体面上找到角呢?用手中的框 去框出找到的角。 2.摸一摸:摸一摸自己找到的角,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描一描:把你找到的角描下来。
实验二
1.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是
不是
是
不是
是
2.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 1)个
( 3)个
(2)个 (5)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图片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不是画 ×,并说说为什么?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幻灯片 14奖
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
(1)
(2)
角的大小4个
3个
10个
奖励
谁能帮我破译 这个密码呢?
破译密码就是要知道下面的字母 中有多少个角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公主岭市二十家子中心小学 2016年8月30日
王洪亮
边 边 顶点 边 顶点 边
顶点 边 边
一个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返回主页
需要的工具: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打开折扇,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如果是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