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

合集下载

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信贷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信贷市场存在一种普遍的问题,即不对称信息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信贷市场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不对称信息问题的定义与表现不对称信息是指各方在经济交易中所拥有的信息量不一致的情况。

在信贷市场中,不对称信息问题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对自身的风险状况了解更多,而贷款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了解有限。

这种不对称信息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借款人可能会故意隐瞒自身的风险因素,以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或更低的利率。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贷款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从而可能导致贷款机构的损失增加。

其次,不对称信息还可能导致贷款机构选择性地提供贷款,只向那些信用记录良好且风险较低的借款人提供服务,而忽视了那些信用记录较差或风险较高的借款人。

这造成了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信贷市场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许多国家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1.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升通过要求借款人提供详尽全面的信息,以及贷款机构公开透明的贷款条件和利率,可以部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贷款机构更好地评估风险,而贷款机构的透明度则可以增加借款人的信任度。

2. 建立征信系统建立征信系统可以有效收集和记录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使贷款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征信系统可以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可访问性,减少不对称信息问题造成的不确定性。

3. 引入担保机制在信贷市场中引入担保机制可以部分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借款人提供担保物品或者第三方提供担保可以增加贷款机构的信心和安全感,减少贷款机构的风险。

4. 改进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风险评估模型可以从多个维度准确评估借款人的风险水平,提高贷款机构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非对称信息下的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之一

非对称信息下的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之一

非对称信息下的信贷配给
中小 企 业 融资 的 障碍 之 一
摘 要: 在信贷市场中, 由于银行与 中小企业之 间存在 严重的信 息
不对 称 , 而 中 小企 业 成 为银 行 信 贷 配 给 的主 要 实 施 对 象。 逆 向选 择 、 从 道 德 风 险 的存 在 , 会使 中 小企 业 受 到 银 行 信 贷 配给 的 制 约 , 为 其 融 都 成


非 对 称 信 息 下的 中小 企 业 的信 贷 配 给
信贷配给是指在确 定的贷款利 率条件下 , 信贷市场上 商业贷 款的 需求超过供给 , 商业银行通过非价格 手段 ( 即商业贷款利率 )部分 地满 , 足贷款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银行 ( 放款 人) 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 款利 率和借款人还款 的概率 两个方 面, 因此 , 银行不 仅关心 利率水平 , 而且 关心贷款的风险。如果贷 款风险独 立于利率水 平 , 资金 的需求 大于 在 供给时 , 通过竞争机制 的作用提高 利率 , 银行就 可 以增加 自己 的收益 , 不会出现信贷配给问题 。但 是 , 当银行 不能观察 到借款人 的投资风 险 时, 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 出市场 ( 向选 择行为 )从而使银 逆 , 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 升。研 究结果也 表明 , 银行 的预期利 润随着 向借 款者收取的利率 的提高而 下降。因为那些愿意 支付较 高利息的借款 人 恰恰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较 低的借 款人 , 结果导 致利率 的提高可能 是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 的预期 收益 , 以银行宁愿选 择在相 对低 的利 所 率水平上 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 , 而不愿 意在高利率 水平上满 足所 有借 款人的申请 , 于是信贷配给就出现了。 根据信息理论 , 非对称信息可分为两类 , 事前 的非 对称 信息和事后 的非对称信息 。事前的不对称信息即交易之前买者不 知道 但卖者知道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详细内容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详细内容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详细内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

他们获奖主要是因为在30多年前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

一、何谓信息不对称理论简言之,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30多年前提出的理论在今天获奖,这是耐人寻味的。

其主要原因:一是该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该理论揭示了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指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投资、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三是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重要启示1、充分认识新经济的特点,高度重视信息对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

我们正在进入由信息业推动,以生命科学、超级材料、航天技术等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

涨知识丨如何看待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涨知识丨如何看待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涨知识丨如何看待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品▏信贷风险管理作者:王小明微信号:wxm309854581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行为人”拥有完全信息,即“信息对称”。

但是这显然只是一种理想的假定,时至今日,信息经济学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的主流,人们突破传统经济学中自由市场在完全信息下的假设,承认市场的非完整性、信息不对称的普遍性。

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不仅给信贷市场带来了效率损失,也增大了信贷市场所面临的风险。

1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主体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由于人们对现实中的经济信息难以完全了解以及某些经济行为人故意隐瞒、掩盖真实信息,使得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过程,考虑到市场分割、信息通道阻塞、信息搜集和识别需要成本以及投机主义和信息垄断等诸多因素,供求双方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

一般而言,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即卖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但是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

2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不断发展起来,1970年,阿克尔洛夫。

(George Akerlof)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这篇论文成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开创性文章。

该文章提到在旧车市场上,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

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

这种结果是,市场上出售的旧车的质量下降,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

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的过程,也是经济学中说到的“劣币驱逐良币”。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配给的形成与效应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配给的形成与效应分析

般认 为 , 信贷 配给指在信贷市场上 , 银行 息不 对称 约束 条 件下研 究 信贷 配 给效 应 问题 的文 在面临信贷资金存在超额需求 时 , 不通过提高利 献 尚不 多 见 。本 文 借 鉴 国 内 外 学 者 已有给 、 制 贷 款 需 求 以实 现 果 , 抑 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特性 , 分析事前和事后两种
最优 选择 就是 实施 信贷 配给 行为 。 根据 s— 模 型 , 于信 贷 市场 存 在 逆 向选 W 由 择效 应 , 行通 过 提 高 贷 款 利 率 并 不 能 提 高其 边 银 际贷 款收 益 , 预 期收 益并不 总是 其 贷款利 率 r 银行 的单调 函数 , 还取 决 于借款 人 的还 款 概率 。为此 ,
信贷 配给 现象 一直 是 经济 学 家研 究 的热 点 问
行 , 成 了很 多 理 论 成 果 。Jf e和 R se ( 9 6 形 af e usl 1 7 l


两 种 信 息 不 对 称 形 式 与 信 贷 配 给
的 形 成 机 制
在借 款人 向银行贷款过程 中, 就对借款人 信 息了解而言 , 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上的
给 的形成 。
1 前信 息不 对 称 、 向选择 和信 贷配 给 的 .事 逆
在银 企博 弈 的行为 基础 上 系统 论述 了在 信息 不 对 形 成
在信 贷市场上 , 事前信息不对称是指贷款签
约前 , 款人 对 其 投 资 项 目的 成 功 概 率 比银行 拥 借
风险问题 , 得出商业银 行贷款平均预期收益是利 率水平的非单调 函数 的重要结论 , 证明 了信贷配 有更 多 的信息 , 如投 资项 目风 险程 度 , 借款 人 经 营 给作为信贷市场上均衡结果 的存在 。 国内对信贷配给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借鉴

信贷配给理论综述

信贷配给理论综述

信贷配给理论综述信贷配给理论综述在应付债务人违约风险方面,金融中介具有贯彻契约全过程的一系列控制权利,包括事前监控(项目评估、信用分析)、事中监控(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事后监控(审计评估,视情况好坏采取相应校正或惩罚措施)。

尽管这些措施有助于弱化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Masahiko Aoki,1998),但是金融中介并不能完全解决不完全的信贷市场所存在的信息与交易成本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仍然会影响价格协调机制。

在市场利率随信贷需求上升时,那些拥有更高风险项目的企业家更愿意借款,金融中介机构面临的贷款损失风险就越大。

因此,贷款人在提高利率扩大放款时,需要权衡两种效应:由于利率提高而扩大信贷量在无违约状态下增加收益的效应,以及违约概率亦随之增大的破产成本效应。

贷款人收益最大化时,二者边际值相等(Williamson,1986)。

但银行中介由于要耗费成本来鉴别项目质量,就无法对他们收取不同的利率价格。

这样,金融中介就采取非价格机制来控制和减少风险(Jaffee and Modigliani,1969)。

于是,企业家在均衡利率水平上的意愿借款数量可能得不到完全满足,这就是“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

最早提及信贷配给的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76)在论述高利贷的最高数额时曾探讨过信贷配给问题。

在19世纪,英国银行与通货学派的论战也曾涉及到信贷配给问题。

当代谈及信贷配给,开始于凯恩斯1930年的《货币论》。

凯恩斯在书中指出:存在一个借款人中未被满足的边缘,其大小可扩大也可缩小,因此银行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他们的贷款规模来影响投资的规模,而不必改变利率水平。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较早的注意到了信贷配给现象,但他们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下去。

现代最早研究信贷配给的是Roosa。

Rossa和美联储的其他经济学家在1951年发展的《资金可获性学说》主要表明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影响实际支出进而影响经济。

现代信贷配给理论评述及启示

现代信贷配给理论评述及启示
均衡而不能最佳地分配贷款,并且当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时,较高的利率会导致所有的借款者因预期原因而 退岀信贷市场。因此,政府应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岀发,代表社会和退岀贷款市场的投资者的利益去干预信贷 市场,利用信贷补贴、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实际利率,鼓励借款投资对社会有益的风险项目,增进社
会福利。
对信贷配给理论的最终发展是金融约束理论,该理论集中体现在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H
1980年,弗雷特和豪威特(Fried&H owit)将隐性合同理论应用到信贷市场研究中,指明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银行与顾客间签订的隐性合同进行信贷配给对降低风险所起的作用。隐性合同理论研究
的是不同的局限条件下如何以彼此默契的复杂合同的方式来实现劳动市场的均衡,以解决当事人之间分享
投资的价值与效用的不确定性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在交易中雇主不比工人厌恶风险,因此雇主和工人预先 达成一项包括保险成份在内的就业合同,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产品配置及分担风险和收入,使工人对企业
有某种类型的长期依附关系可能是有利可图。在弗雷德和豪威特的模型中,假设贷款利率随存款利率波动
风险中性的银行为保证顾客免受利率波动之害,同意签订固定利率的隐性合同,使贷款利率独立存在于存
款利率之外,或同意签订多期的隐性合同,以目前较低的利率交换未来变动较小的利率,即对未来的利率变
动给予保险。而且,由于新顾客的交易成本高于老顾客很多,两种顾客隐性合同的内容亦不同,新顾客遭受
以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使是后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2)借款申请人的借款要
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信贷市场仅仅是利率机制在起作用,利率灵活的变动能够
自动地调节信贷市场的供求关系,使信贷市场趋于均衡,而信贷配给仅是由于外部振动所引起的一种暂时 的非均衡现象,或者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结果(如政府人为地规定利率上限导致需求大于供给)。而新凯恩斯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研究的是银行如何合理地分配贷款,以及如何控制贷款的价格。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时,应该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以及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和抵押品的选择。

在实践中,银行在决定发放贷款时,会根据申请人的资产,信用历史,收入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来评估这笔贷款的风险。

如果这笔贷款的风险被认为较低,银行可能会发放这笔贷款,并以较低的利率和期限给予客户。

反之,如果贷款的风险被认为较高,银行可能会拒绝这笔贷款,或者以较高的利率和期限给予客户。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还会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

如果客户的信用状况较好,银行可能会发放更多的贷款,以及更短的期限和低的利率,以鼓励客户继续使用其服务。

反之,如果客户的信用状况较差,银行可能会减少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以降低风险。

总的来说,信贷配给理论是一种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的经济学理论,它可以帮助银行合理地分配贷款,有效控制贷款的价格,促进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贷配给论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贷配给论

产品和运营
银行和厂商不对称是因为不完全市 场信息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银 行只有借助于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 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推断贷款 的风险性,测定厂商还款概率,确 定期望收益。
贷款抵押品
“正向选择效应 ”
当心的市场存在臭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平水平来增加 还款的可靠性,减少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控制了借贷 折的贷款的需求。
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消,这
时贷款抵押品水平或贷款-证券比
达到最佳水平,银行的收益最大
化。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银行通常将 抵押品水平或贷款-证券比控制在最 优水平上,以鼓励偏好低风险的厂 商多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 信贷市场出现配给。
• 对传统信贷市场的批判:
• 倡导信贷配给论的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传统的信贷市场论是一种理论的抽象,不能反映 经济现实。
实行信贷配给时,银行优先给那些资信度高的厂商贷款,鼓励从事 低风险投资的厂商多贷款,限制或不给高风险厂商贷款。 当信贷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银行也不一定通过降低利率来实现信 贷均衡。因此,信贷市场通常是在利率和配给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均 衡。
• 总之,在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银行对于厂商的控制能力是有 限的,还款的可靠性也成问题。
产品和运营
二是所有潜在的借款者有不同数量的证券, 而所有的项目要求同样的投资,递增的抵 押也会增加贷款的风险。能提供较多抵押 品的富人往往是过去冒险项目的成功者, 他们比过去投资于相对安全项目的保守的 个人有较少的风险厌恶。他们取得抵押贷 款后会再次从事有较高风险的项目,增加 还款风险。
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抵押品地“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 选择效应”确定最低抵押品水平。
四、凯恩斯主义学派的 信贷配给论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研究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研究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研究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经济中,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于信贷市场中,对信贷资源的配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信息不对称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整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本文首先将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概述,分析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借款人的信息隐瞒、贷款人的信息获取成本高昂等问题。

接着,本文将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信息不对称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包括信贷配给、利率扭曲等现象。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如引入第三方信息认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本文还将对国内外在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将提供关于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的实证证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的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一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另一些参与者则信息相对匮乏。

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均衡会对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经过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框架。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使得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如信贷市场的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

在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突出。

对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信贷配给现象的思考

对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信贷配给现象的思考

对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信贷配给现象的思考【摘要】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

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

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贷配给一、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一,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即低风险的企业被高风险的企业逐出市场。

第二,由于市场风险的上升,银行将逐渐调高贷款利率。

二、逆向选择与信贷配给三、道德风险与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后改变贷款用途,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项目,从而使银行面临的风险上升。

下面将证明,和逆向选择一样,道德风险也将导致信贷配给。

假设企业没有自由资金,贷款金额为1,有两种可以选择的经营策略:一种是稳健经营,此时能够取得确定性收益R0;另一种是冒险经营,此时收益有RH、RL两种可能性结果(RH>R0>1+i>RL=0),其概率分别是RH、RL。

那么,企业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是:因此,银行的理性做法是,当ii?鄢时进行干预,对超额需求实行信贷配给,此时信贷供求缺口无法通过利率的调节自动实现均衡,这意味着道德风险将导致信贷配给。

四、信贷配给均衡与一般性均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认为:货币供求应该相等,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

从长期来看,货币供求保持平衡,市场利率等于均衡利率。

斯蒂格利茨和威斯则认为信贷市场上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的配给现象,实际利率比瓦尔拉斯的均衡利率要低。

下面,我们用图1来说明:在信贷市场上确实存在着长期的配给均衡,而且对于银行来说,信贷配给优于体现帕累托效率的瓦尔拉斯均衡。

图中第一象限是信贷资金的供求曲线;第四象限是银行收益曲线,反映了银行收益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三象限是存款市场的供给曲线,反映了银行收益与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第二象限的45°线与第一象限的信贷供给曲线相对应。

信息不对称理论M—M理论融资约束理论优序融资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M—M理论融资约束理论优序融资理论

其他研究问题


股票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筹集资金 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尤其对R&D活动而言,股市融资相对债 务具有无需担保抵押等优势。Carpenter和Petersen(2002)研究 发现IPO形式的权益融资在小高科技企业中,能够在企业规模的 范围内大幅增加,说明小高科技企业依赖于权益融资来支持他们 的研发活动。James R. Brown(2013 JF)强调了股票市场对研 发活动的重要性, 还有部分学者在不同的金融体制下研究融资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 的关系,一致认为像英国和瑞典这些以市场为基础的国家比德国 和法国这些以银行为基础的国家研发融资约束更强。(Mulkay et al. 2001;James R. Brown 2009)
•use comparatively little debt •(Hall (2002)
•Long term •high risk
R&D is susceptibility to financing constraints
lack of collateral value access to finance has been an increasingly relevant topic
反现金流敏感学说
FHP的经典理论反复被学者验证并使用,(Hoshi et al. (1991), Calomiris andHubbard (1995),Gilchrist and Himmelberg ( 1995), Bond et al. (2003), Boyle and Guthrie(2003), and Brown et al. (2009),但是由于 用托宾Q作为投资机会的代理变量进行控制具有片面性,同时模型未全面 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所以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1997年Kaplan和Zingales重新计算了FHP的样本数据,在融资约束和投 资支出的关系上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由此认为投资- 现金流量敏感性 不能作为融资约束存在的证明。Chen(2013,JFE)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实证 得出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反而下降甚至消失了, 再次否定了现金流敏感学说。但是James R. Brown(JBF)认为在19702006期间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消失的原因是投资构成的变化,股票融资变成 了主要的资金来源等原因。 最近学术界在经典的投资模型之上加入了更多的因素,比如资产出售、 现金持有、股票发行、正负现金流冲击等等。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

2021/3/27
第16页/共37页
• 银行也可以把贷款规模当作一个甄别手段。把借款人的偿还概 率看作是贷款规模的连续函数,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即银 行通过确定某种贷款利率安排来甄别贷款申请人。
• 事前不对称信息导致了“劣质贷款”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对甄 别工作的需求,这正是金融中介行业的利润基础。而信息处理 和甄别工作也就成了现代银行业的主要职能。
一、信贷配给理论及其回顾
(一)信贷配给的含义
• 信贷配给是指在银行确定的贷款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对商业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的状况。
• 如果从微观层次加以分析,则应把信贷配给定义为:商业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这里的价格指商业贷款利 率),部分地满足贷款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
2021/3/27
第1页/共37页
2021/3/27
第13页/共37页
• 基本的结论是:银行收取的贷款利率会影响贷款的质量,特别是影响贷款的风险水平。但是对贷款合约来 说,利率并非唯一重要的因素,贷款的金额、抵押品的金融以及银行所要求的借款人自有投资股份都会对 借款人(整体)的构成和借款人(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2021/3/27
(二)理论回顾:从宏观分析到微观经济的建立
A.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管制等外部因素 的干扰时,才会出现供求不相等的现象,而且这是一种暂时的、 非均衡的状态。
然而,实际经验表明,信贷市场上如此大量地和经常性地存在着 信贷配给,以至于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暂时现象。
2021/3/27
2021/3/27
第29页/共37页
• 总的来说,贷款利率的提高导致拖欠概率增加,相应地,预期监督费用也增加。所以贷款利率一般不会达 到使信贷市场出清的水平,以至于在均衡状态下总有一部分借款人得不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摘要】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水平不对称的现象,其中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导致交易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商业银行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借款人往往了解自身情况更详细,而银行难以获取完整信息。

这导致了信贷市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影响了信贷效率和市场发展。

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应用和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的现状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启示。

未来,应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信息对称和市场效率的提升。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密切相关,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风险防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理论、商业银行信贷、基本概念、应用、现状分析、启示、对策、关系、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其中一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

在商业银行信贷问题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扮演着信贷的主要角色,但由于贷款申请人和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导致了信贷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概念中,我们需要了解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即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资源分配的问题。

在商业银行信贷中的应用中,我们需要探讨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式。

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的现状分析则需要深入研究当前信贷市场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和难题,以便有效解决。

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的启示是指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面临的困境,并从理论上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的对策则是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包括改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方面。

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向。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是由经济学家伊尔斯和史特林在2002年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旨在研究联邦储备银行如何有效控制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准备和支出的贷款金额。

它表明,宏观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抵消,从而提高经济的货币效率。

由于联邦储备银行可以控制货币市场的货币供应,信贷配给理论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控制货币货币市场的贷款金额,并使用货币政策来改善经济。

理论的本质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把货币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改善经济状况。

信贷配给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供应量必须与市场需求量一致,以支持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

此外,它强调通过货币供应管理的方式来改善经济,避免货币不足和过量的情况发生。

根据该理论,联邦储备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利率,实现货币稳定,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

另外,根据信贷配给理论,货币机构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金融机构准备和支出的钱贷款金额,从而有效控制经济形势。

因此,财政部门可以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大小,从而获得最优的经济增长效果。

总之,信贷配给理论是一种由经济学家提出的有效的宏观货币政策,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价格,减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的货币效率,使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控制货币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调节贷款支出,控制利率,实现经济的货币稳定,最终创造繁荣的经济环境。

信贷配给理论有助于政府在宏观货币政策上更加灵活、有效地进行调节,而且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也可以帮助个人和公司提高信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因此,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持久而可持续的增长。

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

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

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公司信贷融资问题研究中小公司已成为公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 在公民生产总值、上缴财税收入、解决劳动就业、促使家产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其生计和发展遇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当前限制中小公司发展的重点问题是资本紧缺。

与中小公司蓬勃发展形成激烈对照的是, 中小公司融资渠道狭小, 且主要借助于外面融资中的银行间接融资。

因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公司常常受信贷配给所累 , 银行信贷渠道其实不通畅。

本文对中小公司外面融资环境和内部要素进行了全面剖析。

研究表示 , 因为自己限制性和外面融资环境的短缺 , 经过传统的信贷方式中小公司很难获取银行资本支持 , 因此提出关系型信贷解决方案。

关系型信贷的引入 , 有益于提升中小公司融资效率 , 降低抵押担保的要求 , 增添贷款的可得性 ; 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 降低公司临时财务危机时的损失。

对银行而言 , 也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看管难度 , 提升利润和分别信贷财产组合风险。

因为关系型信贷对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本文最后对银行的组织模式和内部拜托代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 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本文研究获取的主要创新点归纳以下 : ①经过运用供需均衡模型剖析 , 证明信贷市场上 , 银行不可以简单运用利率变化达到市场出清的成效 , 只好在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上分派信贷资源 , 导致中小公司信贷融资存在配给的必定性。

②经过运用模型剖析指出 , 因为中小公司信贷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 , 银行与公司发生非关系型信贷 , 公司违约风险较大。

关系型信贷使银行拥有了节余讨取权 , 降低了中小公司信贷的准入条件 , 因其中小公司信贷融资的最优门路是与银行发展关系型信贷。

并初次引入关系胸怀因子进行剖析, 指出关系型信贷不可以完整除去信贷配给。

成立关系型信贷多期模型的剖析 , 对中小公司偿债行为进行剖析 , 得出中小公司贷款归还限期、归还限额等指标 , 为银企发展关系型信贷提出了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贷规律之三: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基本原理

信贷规律之三: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基本原理

信贷规律之三: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基本原理为什么银行喜欢锦上添花,对优秀的公司总会送贷上门?为什么银行融资占到了企业外源融资的六七成?为什么贷款多要采用抵押、担保方式?为什么信贷合同对借款人行为严加限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金融现象和事实,或是信贷基本的市场方式,背后源自货币金融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理,叫信息不对称。

它还揭示:企业最重要的是从银行融资,而不是股市,间接融资的数额和重要性远比直接融资大出数倍;金融市场受到最严格的监管,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受到最严格的审核等等,都遵循信息不对称理论。

1.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行业广泛地应用信息不对称原理。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两个问题:交易之前发生的逆向选择与交易之后发生的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指的是,风险高的借款人们往往最积极地寻找贷款。

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往往从事贷款者所不乐意的活动。

” 从定义看信贷:(1)贷款前发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一方面,由于风险高的借款人更难得到融资,自然最积极去寻找贷款,最善于包装营销、承诺并愿意上浮利率投银行所好,也就容易得到贷款,增大了形成不良风险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不当的信贷管理与经营考核也在诱导逆向选择,使银行漠视了诚实的借款人,形成贷款的错配。

其他,某些政策也带有行政干预式逆向选择,例如小贷、小微贷中整个群体风险大又不得已去放贷,更容易形成信贷风险与损失。

(2)贷款后发生的道德风险问题。

借款人得到贷款后未能按照承诺的事项用款,或申请时的用途原本就不真实,这种道德风险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还贷。

银行管控的难点是,企业各种渠道、款项混合在账户中,很难有效理清和管控住放出贷款的动向,原因也在信息不对称。

从法规上看,外部的银行缺少管控的行政手段,无从干预企业资金的使用权,加上一些风险大的借款人基本不在乎名誉的丧失,执意违约去使用贷款,这在中国十分普遍。

看西方银行,信贷增量有限,是在有限信贷总量下不断地盘整,客户稳定,社会诚信度高、法治与监管严,当然信息不对称问题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个甄别手段。把 借款人的偿还概率看作是贷款规模的连续函数, 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即银行通过确定某种 贷款利率安排来甄别贷款申请人。
事前不对称信息导致了“劣质贷款”的问题并 由此产生了对甄别工作的需求,这正是金融中 介行业的利润基础。而信息处理和甄别工作也 就成了现代银行业的主要职能。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以这一泛化的模型为基础,我们可以描述使借 贷行为得以发生的一般条件。在信息不对称的 条件,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最优金融合约应 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基础上使借款人的预期效用 实现最大化:
(1)银行的预期末效用值非负,也就是说, 贷款的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融资成本;
(2)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水平足以促使他进行 投资;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事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要求银行设法通过合约 提供某种有力的激励,以防止借款人拖欠。因 此可能会产生一种“或有合约”,其中银行在 未来某一时期提供贷款的可能性和利率都将视 借款人在此之前的表现而定。一般地,如果合 约规定了在发生拖欠时银行进行监督,这就会 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借款人保持“诚信”。但这 就给银行带来了所谓的“监督费用”问题。这 笔费用可以理解为银行所承担的借款人破产损 失,在决定信贷配给的过程中,这种损失起着 决定性作用。
意味着高风险项目对借款人的吸引力也相应提
高了,因为利率提高使得借款人在项目成功时
所能获得收益减少,这就促使借款人选择那些
具有较低成功概率但预期收益较高的项目。而
银行的预期收益会因此而降低。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在项目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固定金额 的负债引起了借款人和银行之间主要的 利益冲突。设想如果两个项目的预期收 益相等而风险程度不同,那么对较高风 险的项目来说银行的预期收入总是较低 的,因为预期总收益中借款人所能得到 的部分是项目风险水平的增函数。因此 借款人总会选择风险最大的那个项目。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F.信贷合约的两个特殊性质: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和逆向选择效应 (Adverse Selection Effect)。即在固定 收入分布的条件下,贷款规模越大意味 着发生拖欠的概率越高。同样的逻辑也 适用于利率,贷款利率与银行收益之间 的负相关关系被称为贷款利率的逆向选 择效应。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五)事前不对称信息和贷款人的预期效 用:泛化模型的深入
在以事前不对称信息假说为基础的模型 中,借款人在期初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 同样待融资项目也具有不同风险水平, 而银行对这些无法加以辨识。进一步可 以假设,较有可能取得高收益的项目同 时也较有可能取得低的实际收益。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具有较低失败概率的借款人更愿意接受提高抵 押品要求以换取贷款利率降低的做法。在这里, 抵押品要求可以充当银行的甄别手段。
拥有内部信息的借款人是否愿意或在多大程度 上愿意用自有资金投资于待融资项目。对银行 来说,借款人的这种“意愿程度”可以看作一 个反映项目实际质量的信号。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规模配给”指在银行确立的利率条件下, 所有贷款申请者都能获得贷款,但贷款 的数额低于其要求。另一类型的配给, 即数量配给,指某些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被拒绝,而另一些借款人则能够获得贷 款。后者是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方式, 霍奇曼未能对此作出解释。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如果利率升高,借款人的反应会是选择 更高风险从而预期总收益也更高的项目。 当借款人对项目风险的选择取决于贷款 利率时,利率升高的净效应将是银行预 期收入降低。认识到这一点后,银行当 然也不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市场上对 贷款的超额需求。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如果利率升高,借款人的反应会是选择 更高风险从而预期总收益也更高的项目。 当借款人对项目风险的选择取决于贷款 利率时,利率升高的净效应将是银行预 期收入降低。认识到这一点后,银行当 然也不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市场上对 贷款的超额需求。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四、事后不对称信息假说
以事后不对称信息为基础的模型假设, 在期初时借款人是均等的,借款人和贷 款人拥有相同的信息;但在事后,对于 项目收益率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银 行要考察有关数据必须支付高昂的费用。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当存在着事后不对称信息时,借款人总 是可以将项目收益率R报得很低,从而取 得项目实际收益同支付给银行的款项之 间的一笔差额。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 下借款人往往需要支付一笔罚金。除破 产成本,如抵押品以外,借款人还必须 考虑到,一旦他选择拖欠,将来再想获 得贷款将十分困难。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总的来说,贷款利率的提高导致拖欠概 率增加,相应地,预期监督费用也增加。 所以贷款利率一般不会达到使信贷市场 出清的水平,以至于在均衡状态下总有 一部分借款人得不到贷款。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一)对监督费用的量化分析
威廉姆森(1987年)提出了事后不对称信息导致 信贷配给的模型。该模型表明债务合约是借款 人和贷款人所能达成的最优安排,因为这种合 约形式能够节约监督费用。在此基础上,威廉 姆森进一步论证了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引起拖欠 概率和预期监督费用的提高。因而在均衡状态 下借款人不能通过支付高利率而取得银行在原 有条件下所不愿提供的贷款,因为这样做会使 银行的预期收益下降。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假说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信贷市场上存在着两组借款人——“安全的” 和“高风险的”,其中“安全的”借款人只有 在 “ 以利 下高率 才风低 借险于 贷的某”。一借而款确一人旦定也贷水在款平某利r11一率时确提才定高会利到借率r贷11水,,平借同r款样12 人群体的构成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结果是, 所有“安全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
现代金融理论—— 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金雪军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一、信贷配给理论及其回顾
(一)信贷配给的含义
信贷配给是指在银行确定的贷款利率条 件下,信贷市场上对商业贷款的需求超 过供给的状况。
如果从微观层次加以分析,则应把信贷 配给定义为:商业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 (这里的价格指商业贷款利率),部分 地满足贷款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斯蒂格利茨和 韦斯指出,由于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利益 并不一致,而且贷款人无法对借款人进 行充分的监督,这就会刺激借款人进行 高风险的投资,即使项目失败,有关损 失也不必由借款人独立承担。总的看来, 当银行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时,借款人的 预期收益率上升。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二、一般分析:一个泛化的模 型和初步结论
信贷配给的信息理论包含着两个相关的 假说,即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 信息。前者指在协商贷款的初期,借款 人对待融资项目的成功概率比贷款人拥 有更多的信息。事后,对投资项目的收 益情况,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存在着信 息不对称。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二)利用甄别手段传递信息
只要能够观察到贷款申请人的“行为”,就可 以间接地获取有关项目质量的信息。这个间接 获取信息的过程可以称之为“甄别”。
“甄别”的一个实例是保险市场上“扣除免赔 额”的作用,具有高风险特征的代理人比低风 险的代理人更倾向于选择扣除免赔额较低的合 约。反过来看,选择扣除免赔额较低的保险合 约的代理人较可能具有高的事故概率。
只有当存在着拖欠贷款的管理费用时,银行的 信贷配给行为才是合理的。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在利率通常的直接效应(也称正向选择 效应,即利率提高使银行收益增加)以 外,还存在间接的逆向选择效应。显然, 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恰好相互 抵销时的贷款利率是最优利率,此时银 行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
率上限等,引起的一种持久的非均衡现 象。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资金可获性学说以政府约束和制度性假设为基 础,试图解释贷款利率相对于市场供求变化的 明显的弹性不足,从而非均衡信贷配给造成的 贷款供给递减的效应就可以通过金融自由化来 消除。
资金可获性学说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实证上的 有效性。70年代后期的美国金融自由化实践表 明,随着各种信贷管制的解除,信贷配给现象 并未消除,反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信贷市场 的供求。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D.霍奇曼(Hodgman,1960年)是率先致力于用拖 欠风险解释信贷配给的学者之一。他证明,在 面对一个具有固定收入分布的借款人群体时, 无论需求方的出价如何,银行都不会把贷款利 率提高到某一最优水平以上。因为发生拖欠的 概率,从而相应的银行预期损失,是贷款规模 的增函数,贷款规模越大,银行的预期损失就 越大。霍奇曼给出的是信贷规模配给存在的条 件。
同利率相似,抵押品要求和债务/股本比率也有 逆向选择效应。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四)利率的逆向激励效应
利率影响银行预期收益的另一个渠道是改变借 款人的行为方式。
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既取决于所选择的投资项目,
也取决于贷款的条件。项目的预期收益越高,
其风险或失败概率就越高。而贷款利率的提高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B.亚当·斯密(1776年)在阐述高利贷上限 的过程中曾简单探讨过信贷配给现象。 凯恩斯把“得不到资金供给的借款人群 体”的存在,也就是贷款配给现象,看 作是影响宏观货币运动的一个变量
2019/9/5
现代金融理论
C.对信贷配给的专题论述可以回溯到50年 代美国经济学家鲁萨(Roosa,1951年)、 斯科特(Scott)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 其他一些人提出的“资金可获性学说” (Availability Doctrine)。该学说把信贷 配给看作是由特定的制度性约束,如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