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及原因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一、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首先要从历史背景入手。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联成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很多国家也相继在20世纪中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试图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制度踌躇不前的挑战然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一帆风顺,曲折前行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在初期建设阶段面临着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和敌对势力的挑战。

在冷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经济封锁、军事压力和文化渗透,削弱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这使得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内外部的困难和矛盾,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曲折。

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落差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前行的原因还在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落差。

社会主义理论主张以公有制为基础,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管理和公平分配,同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计划。

然而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和市场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和问题。

例如,计划经济体系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又可能出现私有制加剧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的问题。

这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道路上曲折前行,难以找到一个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身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例如,在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难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出现了权力腐败、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滋生,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曲折。

坚定必胜信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

坚定必胜信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
坚定必胜信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彭承福讲师李国安近些年来社会上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怀疑社会主义能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的真理其主要原因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
,
坚定 必 胜 信念
正 确 看
待 社会 主
义 建 设过 程 中 出 现 的挫折 和失 误
确 立 了 资 本主 义 制度 尚且 如 此
,
削制 度代替 另一 种剥 削制度
类 社会 的剥 削制 度
,
— 它 无疑要 经过更 加 艰 难 曲折 的斗争
— 社 会主 义 代替 资 本主 义 则是 要最 终消灭 存在 于 人

资本主 义 制 度 代替 封 建制度


社会主 义是 一 种 崭新 的事 业
,
如 赫鲁 晓夫 时期 的开 垦荒地 如 五 六十 年代 的 中苏大论 战

大种 玉 米 等 此外
, ,
;
有 的是 由 于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间 某 些 观 点 的 分
,
,

帝 国 主 义 的侵略颠 覆
,
反革 命分子 的破 坏和捣乱 等
,
也会使社 会 主 义事 业 发生挫 折 指导 思 想 上 的 偏差 第三
,
虽 然有 的挫 折延续 的

油可较 长
,
似 的 中苏 论 战 如 五 六十年 浦
,

年 以 来的东 欧一 些 社 会主 义 国 家转 向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等 ` 民从整石 会主 义落其 发 展 过 程 来看 矛 闹二
仍是暂 时的局 部 的、 有 人把某 些 暂 时 的局 部 的挫折 说成 是 整 个 社会 主 义 的 最终 失 败 其片面 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一、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首先要从历史背景入手。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传统。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侵略和国内割据混战的折磨。

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

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便开始显现出来。

二、外部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曲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冷战格局令世界各国陷入两极对立的状态。

中国在冷战阵营的兴起使其在国际上孤立无援,同时遭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压力。

这种外部环境的困境,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三、内部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国内改革的需要。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难题,特别是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管理不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以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民主化。

然而,由于改革的速度和程度不够适宜,导致了一些突破性的问题和困难。

四、领导人的理论和政策领导人的理论和政策也是造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国领导人面对着世界主要国家的压力和国内的矛盾,必须进行艰难的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领导人的理论和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领导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判断失误,或者政策的执行不力,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陷入了一些混乱和困境。

五、外来思想的影响最后一个原因是外来思想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国曾经受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影响。

然而,由于这些国家的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不得不进行反思和调整,这就导致了一些曲折和困难。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历史背景、外部环境、内部改革、领导人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外来思想的影响,都是造成曲折的重要原因。

如何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如何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姓名:杨明凤
班级:工设111
学院:机械学院
学号:1108030093
作业题:如何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答:我觉得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必然的。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这就是说,既然我国是在探索中去改造社会主义,那困难是难免出现的,这也就难免出现失误和偏差。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些种种的原因必然导致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失误和偏差。

而且,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党就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问题时,容易把也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着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出现了曲折。

纵观历史,一个伟大的事物总是在探索中出现失误和偏差,然后又不断的去改正错误并寻求一种新的方法。

所以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必然的。

但是,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也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但从。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自20世纪初开始,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
推广和应用。

毛泽东在中国发起的社会主义革命更是对世界历史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和失误。

首先是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需要集中
力量、大力发展,在经济计划和指导下,由中央政府先导和带动全国
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由于中央集权过高,地方
政府自主权严重受限,导致不少基层单位的经济建设出现失误、浪费
和贪污腐败,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是在文化建设中的失误。

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要坚持
的是一种全民的、人民性的、科学的文化建设精神。

然而,在实际的
施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它变成了一种狭义、僵硬的
文化形式,缺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这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广。

最后是在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

社会主义主义制度下,政治方面
的统一、团结和人民群众政治权力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
实际的处理中,由于权力集中,政治运作不顺畅,一些不良现象便会
不断蔓延,例如极左思潮的流行、官僚主义的垄断、政治运作缺乏民
主性和法制性等,这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曲折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管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有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前进,在全民共同的努力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社会9-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及失误挫折

社会9-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及失误挫折

4. 成就: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
交通运输业喜报频频;
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5.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思 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否 意味着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
1949—1956年: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被概 括为“一大二公”。所谓 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 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高。
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图6-17 人民公社的食堂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一切归公社所有, 共产风: 大办公共食堂等
瞎指挥: 不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大跃进的表现:
(1)工业方面:不断提高钢产量指标,在“以钢 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展开全民炼钢 运动。 (2)农业生产方面:提出“以粮为纲”的口 号,全国普遍流行“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的观点。 (3)有些地方号召人们大放“文艺卫星”。
④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以江青为首的 “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 ⑤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底)
标 志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标 志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年 ---1956年底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新中国成立
农业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曾经造成严重的失误,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失误,总的说来,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基本情况的深刻了解,没有提出一套为全党所接受的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在一连串胜利面前又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国内外形势的不利影响。

2、客观条件的限制。

3、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偏差。

4、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定位失误。

5、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动摇。

6、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7、主要领导人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8、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另外,由于毛泽东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并被中央赋予最后决定权,从而使他能够比较容易地否定中央的集体决定。

他的个人认识失误也会比较容易地转变为中央的错误决策,而且在错误出现后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另外还有,传统观念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等等。

总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严重失误,其主要原因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但是,毛泽东在那样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在探索中能够取得重要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已实属不易。

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在那样的历史时代,达到我们今天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和实践结果。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 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指:1949年开始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我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主观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基本情况的深刻了解,没有提出一套为全党所接受的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而在一连串胜利面前又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2、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领袖个人认识的失误容易转变为中央的错误决策,而且在错误出现后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3、具体实施上: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的实现形式;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农民个体生产和私人资本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也缺乏认识。

例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速度过快。

最初党的设想是18年,后来只用了7年。

其中1954年以前的发展速度是比较稳妥的,以后尤其是1956年高潮时期速度过快。

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总的来讲是件好事,消灭了资产阶级,使我国较快地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但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没有充足的时间加以思考,对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状况不能从容地进行理论方面的探讨,以致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

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于彻底,把私有经济完全消灭了,这是不符合我国的生产力状况的。

建国初期,党是强调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

后来则不再提私有经济的积极作用,而是一味强调私有经济的落后性、破坏性。

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至1956年底,98.7%的私营企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83.1%的私营商业及饮食业实行了合作和公私合营。

3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

3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

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的是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直到现在,期间社会主义建设我认为应分为两个阶段:一.从1956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之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探索时期,是因为这一阶段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时失误与成就是并存的,并且党一直在改正错误路线和建立正确路线。

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1956年九月到1957年初,中共八大一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在会上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八大算是建设中的一个成就,其基本路线方针都是正确的。

能够取得这个成就,原因在于党总结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并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建设的迷信。

二.1957年到1966年文革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这一时期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为代表。

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过高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后来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包括反右倾斗争及扩大化。

三.从1966年到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极大打击,虽然期间也出现了八字方针、原子弹爆炸成功、结晶牛胰岛素的研发等成功的建设,但是经济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恶化,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等历史教训。 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二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结束
3.邓小平曾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请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工 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答案: 1957~1960 年我国工 业产值,尤其是重工业产值 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 而说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 想出现问题。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二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
结束
史料一 (摘自 2013 年江苏高考 T10)“高产 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 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 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 而 1960 年只有 1 篇, 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 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 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 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史料二 (摘自 2013 年重庆高考 T9)下表根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 1957~1960 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本问应根据史料一信息逐句进 行分析总结, 尤其要结合时间信 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 息分析其阶段性特征。
史料一
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而 1960
①“高产卫星”折射“大 年只有 1 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 答案: 跃进”浮夸风盛行;②1958 年 县 的 一 个 学 习 组 说 1958 年 种的 “ 大跃进 ” 快速推进;③ 1960 ‘ 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 ’ 不尊重 年, 基层群众对“大跃进”有所 ‘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反思。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困难、政治挑战和社会变革等因素。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1.经济困难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是导致建设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许多国家面临着资源短缺、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经济增长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还常常面临国际经济制裁和封锁,使得其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道路中往往采取了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加剧了经济困难。

2.政治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道路中还面临着政治挑战。

在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遭到反对力量的威胁,这些力量通过内部或外部干涉来削弱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这种政治挑战会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使建设进程受到影响。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还可能面临领导层内部的争斗和内讧,甚至出现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发展曲折不前。

3.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还受到了民众的观念和态度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里,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另外,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上的调整和转型也往往伴随着社会变革。

这种社会变革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使社会主义建设进程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困难、政治挑战和社会变革等因素都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影响。

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顺利前行。

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

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

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的是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直到现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喜欢把他分为两个阶段:一,从1956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或者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之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探索时期是因为这一阶段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时失误与成就是并存的,并且党一直在改正错误路线和建立正确路线。

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56年九月到57年初中共八大一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在会上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八大算是建设中的一个成就,其基本路线方针都是正确的。

之所以取得这个成就原因在于党总结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并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建设的迷信。

二,57年到66年文革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这一时期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为代表。

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过高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后来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包括反右倾斗争及扩大化。

三,从66年到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极大打击,虽然期间也出现了八字方针、原子弹爆炸成功、结晶牛胰岛素的研发等成功的建设,但是经济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

首先,我们在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计划失调和资源浪费现象,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和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意识形态上的错误,我们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导致了社会稳定的动荡和经济发展的滞缓。

许多人遭受了不必要的苦难,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同时,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也犯了些错误。

我们曾经追求过于急功近利的发展,导致了文化产业的浅尝辄止和文化产品的低劣化。

我们没有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得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保护和传承的机会。

最后,我们也在社会制度的构建方面遇到了困难。

我们曾经把过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使得社会的民主权利有所受限。

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曲折和失误都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我们必须在今后努力避免重蹈覆辙,加强制度改革,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创造更加公正、民主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原因之一是外部压力。

社会主义国家往往面临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和敌对势力的围剿。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长期的封锁、制裁和打压,通过各种手段阻碍和扼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来自外部的颠覆和干涉,例如在冷战时期,美国实施了多项干涉政策,试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原因还包括内部矛盾和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政治体制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社会制度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国家发生内部分裂和动荡。

比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了一些政治腐败、官僚主义、革命热情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另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原因还包括经济发展的困难。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和困难,比如长期以来存在生产力不发达、技术水平较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家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此外,文化领域的问题也是造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原因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往往会成为一种阻碍。

这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的软实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全民素质教育水平较低等方面。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外部压力、内部矛盾、经济发展困难和文化领域问题都是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的重要原因。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道路上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制度和政策,以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了不少弯路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了不少弯路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了不少弯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的弯路有:1、“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2、“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

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他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

这场“大革命”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为它是由文化领域的“批判”引发的。

3、人民公社化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有利有弊。

扩展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第4 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第4 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总结归纳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同学们: 1、提出: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 在大家了解了这些粗浅的历史线条之后,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3、影响(P23):反映了……忽视了…… 我带领大家走进历史的深处, 二、“大跃进”运动 去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 1、表现:农业上:浮夸风;工业上:全民大办钢铁 跟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 2、原因:(P23)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忽视了经济规律 返回那个时代一探究竟吧!

毛泽东表示,中央准备在明年开展整风运动,一整主观主义, 二整宗派主义,三整官僚主义。整风是在我们历史上行之有效 的方法。以后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 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用武力来解 决。他强调,“我们主张和风细雨”, “这样就很得人心,就 能够团结全国人民,调动六亿人口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 社会主义”。
农业中的“浮夸风”
刻舟称瓜
画中诗
稻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员高坐哈哈笑, 这是俺社幸福门。
摘 棉 花
第4 课 社会主义建设 的失误
重庆市江北区五宝初级中学校 赵家礼
国际背景

苏共二十大带来的危机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苏 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会议结束前夕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 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猛烈 抨击了他农业政策带来的灾难,还攻击了他军事指挥上的无能,并在最后表示要重 新回到列宁主义的路线上来。报告的内容使代表们大为震惊,以至于“会场内一片 寂静,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以色列情报机构在华沙获得了秘密报告文本,并于4月送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手里。 1956年7月4日,《纽约时报》将其刊登。秘密报告的公开给共产主义集团带来一波 猛烈的政治震荡,引发了苏联国内及其卫星国的一系列骚乱。

知识点5_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知识点5_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
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数据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准确分析 ,从数据看,1957年—1960年间城镇人口数和城市数远远高 于其他时期,联系1957—1960年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可以 看出是当时“左倾”错误经济政策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 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B项城市发展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 同步发展,故B项错误;D项缺乏材料依据,故D项错误。
知识点5 1956-1966年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
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
1.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 的作用。 2.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3.没有认清我国基本国情
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2、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B不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公有制,没有改变 土地所有制性质,故D不正确;农民分配土地,属于个体经营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 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故C正确。
【答案】 C
知识点5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1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失误及看法

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失误及看法

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摘要:中国社会主义数十载的历程,艰难曲折,惊心动魄。

社会主义建设从开始到现在历经一系列的重大的成就,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终究瑕不掩瑜!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社会主义的成就及失败和每段历史的意义。

关键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跃进、反右倾运动、文化大革命……“未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

中国社会主义数十载的历程,艰难曲折,惊心动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的召开、西藏的和平解放、少数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标志。

虽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但终究瑕不掩瑜,也为我国以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史是不会停止前进脚步的,历史更不会倒退和重来,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只有全面地了解过去,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成就:【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十分丰富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但是,他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形态,有的还没有形成全党的共识,有的即使写进了党的文件,也没有最终贯彻到底,后来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其原因不外下列几点:一是受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初期,世界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国民党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之中,后期还同苏联处于敌对状态,周边环境也不稳定,社会主义的中国处于各种威胁之中。这些就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探索和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梳理思想上的许多火花,形成理论体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始终遵循的方针。二是受当时国内形势的影响。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内局势一度恶化,受波、凶事件的影响,相继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事件,在党内整风中,右派分子乘机攻击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等等。这些也使得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误以为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沿用了战争年代的工作方法,放弃了已经找到的“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正确方针,转而把“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三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社会主义的历史还不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特殊国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不能不经过艰苦的探索,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总之,说到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在那样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能够探索出这些可贵经验,理论上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已实属不易,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在那样的历史时代,达到我们今天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和实践结果。
第四,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明确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这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的重、轻、农的颠倒,而是突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既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实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重要步骤,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二是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指出,“工业化道路,可以和苏联有些不同”同时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举,农、轻、重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三是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四是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问题上,毛泽东在1955年10月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说,将来的趋势如何?趋势就是: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约在50年到75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雏形。1964年1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就比较完整的概括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早在1957年3月,毛泽东还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100年吧。分几步走,大概有十几年要稍微好一点;有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象个样子;有100年那就了不起了,那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显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概念,没有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但“几步走”的发展战略设想成为邓小平同志的i00年不动摇,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基础。
二、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果及其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明确提出马列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苏联和别国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指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又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的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这是毛泽东同志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冲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要立足于本国,学习外国,中外结合,走自己的路的明确态度。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出了全方位借鉴学习别国的长处,更主要的是寻求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走自己的路的要求。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走什么路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第三,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这也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围绕这个方针,提出要处理好涉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十个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把国内和国外的、党内和党外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的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基本思想的依据就是紧紧抓住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为完成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式确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亿万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举国上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脱胎而来的,入口众多,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巩固的工业化基础尚不完备,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很低,没有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农业相当落后,在这样—个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反动派,在政治上敌视我们,经济上封锁我们,军事上威胁我们,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而社会主义苏联则对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们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友谊。而且,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成为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重要力量。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唯一效仿的典范。因此,1963年,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坚持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中央又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具体落实总路线中的工业化目标。“一五计划”完全是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的。“一五计划”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建设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以便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完成毛泽东早在解放前夕就提出的把我国由农业国稳定地变为工业国的宏伟目标。但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生活多样性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诸如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随之国际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同时,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主张保卫十月革命所开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胜利成果的同时,也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质疑。最初在选择苏联模式时,毛泽东对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就很不满意,心情也不舒畅,后来他在讲话中说:“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都照抄苏联的,自己的创造性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现在,随着形势的变化,毛泽东认为揭开斯大林的盖子,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对于解放思想,努力寻求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革命和建设新道路至关重要。正是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深入思考,毛泽东才进一步开始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难的探索。从1956年到1976年,在20年艰难曲折的探索中,有成功与挫折、正确与失误,但都为以后的继续探索和前进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长征中迈出的可贵第一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在这些方面,他都提供了一个基础。”
第五,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一是针对斯大林在一个长时间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观点。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这实质就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导。二是针对当时高度集中的体制,地方和企业没有自主权的情况,提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毛泽东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的统—领导的前提下,扩大点地方自主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他们办更多的事情。”只有中央一个积极性不行,要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且强调要特别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多给企业点自主权。三是提出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问题,提出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四是提出了可以搞国营经济,也可以搞私营经济,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针对八大以后国内自由市场活跃,个体工商户增加,既繁荣了市场,又满足了人民生活,对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利益和便利。但有些夫妻店,私营工厂出于政治上的压力,不敢公开经营的情况,毛泽东明确表示要让他们到地上来,合法化,而且可以雇工,开私营大厂,华侨可以投资,100年都不要没收。五是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陈云总结出了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