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_9
《看雪》教学设计
课下阅读赵丽宏的散文《秋天的树》
附:板书设计
看雪
赵丽宏
静态——雪掩盖了一切
赞美生命
动态——生命的活动
教学反思
知识反馈
情景设置
读准读顺
动手积累
整体感知
交流与批注
自主学习、阅读能力考查。
总结提升
巩固训练
1分
2分
2分
4分
13分
15分
5分
3分
2分
语文学科
课
题
看雪
备课人
授课时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
班级
教
学
目
标
1、能准确流畅的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赏析、批注精彩语句,感悟文章的情感美。
3、合作完成阅读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评价能力。
学
情
分
析
对于北方的孩子,雪,是他们冬天里必不可少的伙伴,本文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的共鸣。同时,学生一定的散文阅读的基础,对于这些短小精炼的美文,不会出现多大的阅读障碍。而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做题经验,试着自编阅读题,,对于他们的应试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读——读准
1、学生自由读,标注段落,圈画字词。
2、查字典、积累词语。
二读——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点评。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后景观的?
作者在文中真正赞美的是谁?
找出文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
三读——品味
欣赏美点,批注交流:
1、语言(词语、修辞)
2、结构
3、主旨
4、提出问题
五、阅读平台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看雪》,但雪在文中不是作为被赞美的对象,它的作用是什么?
《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看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看雪》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培养其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增强对诗歌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看雪》诗中的意象,欣赏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录入自己的体验感受,提高学生对自然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句子卡片、雪花模型、雪的相关图片、电脑、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被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需要提前阅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雪花飘落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看到雪花时的感受和情绪,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个铺垫。
2.呈现与讨论(10分钟):教师将《看雪》的诗歌内容展示在课件上,并给出一些关键词,如“神秘、纯洁、寂静、悲哀”,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表达。
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开启对诗歌的初步畅想。
然后,教师给出一些照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表达对雪的感受和印象。
3.课文解读(15分钟):4.给出任务(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并展示他们对这个关键词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5.小组汇报(10分钟):教师根据小组的愿望和能力,进行小组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评论,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6.整体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和课后参考阅读。
7.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声、()声、和观众的()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06
补救教学
矫正与补偿
矫正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 误,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矫正,帮 助学生纠正错误理解和认识,确 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
补偿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和缺陷 ,教师需要提供补偿性的教学, 帮助学生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
个别辅导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 做好准备。
05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课
文的理解和参与度。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他们分享对课文的 理解和感受,并互相评
价。
口头反馈
教师口头反馈,对学生 的表现给予肯定或提出
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 出宁静、祥和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 更好地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
04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关于雪的美丽传说或 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 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 美丽和神秘。
提问导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 雪相关的知识,为新课学 习做好铺垫。
课文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叙述台湾的小朋友十分盼望到北京看雪,主要表达了两岸同胞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段落解析
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在台湾从未见过 雪;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在台湾小朋友的画中见到了雪;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我 ”向往北京能见到雪。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一《看雪》一课,讲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在这一课中,我执教了一课时,我将初读环节作为本节课执教的起始点,重点渗透了识字,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作为常态课,我自己认为本课上的还比较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主动权放给学生,我一直在领着学生走。
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均,有部分学生的生字没有写完。
课后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每次上课都和预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都没预想到,看来自己在课前还是准备不充分。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生1:是知音,从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中得知。
师:文中的“痴”,是“傻”的意思吗?从这个“痴”字中,你能发现张岱与亭上两人的什么特点?生:从‘痴”中看出他们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生2: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这位老师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张岱的性情特点,设计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张岱与亭上两人是知音吗?当然,学生也很聪明,很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理解。
当学生回答:“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老师若能再追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他孤傲的特点吗?”引导学生从明明有舟子陪同,‘与余舟两三粒而已’,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读出他是个孤高自许的`人就更好了。
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还是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
所以,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色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训练。
上述三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点,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他们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效的。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看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看雪》,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雪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雪的诗词、故事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词析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雪景?作者对这些雪景有什么感受?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看雪》,谁能介绍一下课文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雪景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特点的?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道写作题:请以“雪”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谁能举例说明?二、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雪景,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通过实践活动,你们觉得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对你们有什么启发?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看雪》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后作业1.请以“雪”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看雪》教案
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两岸同胞盼望团聚的心情,以及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两岸 一家亲的理念。
2023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REPORTING
教学方法
学效果。
个人成长总结
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 足,思考如何提升个人教学能
力和专业素养。
2023
PART 06
教案设计思路
REPORTING
创新点
情境创设
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下雪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 体验。
互动教学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跨学科整合
将语文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描述雪景并创作相关画作,培养综合 能力。
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 表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
抄写生词
布置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 。
朗读课文
布置朗读课文的作业,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写作练习
布置与雪相关的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2023
PART 05
评价与反馈
REPORTING
学生表现评价
教师具备实施该教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
3
学生适应性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该教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看雪》教案
汇报人:
2023-12-30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篇一课前,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了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相隔多远,并提出:“你认为从中国台湾到北京容易吗?”学生找到后,说:“是离得比较远,但是,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中国台湾乘飞机应该是很快的。
”听了学生天真的回答,我没有否决,只是让学生带着这些想法自己去读课文。
读完之后,大家立刻议论起来了。
围绕着课前的问题,大家谈了许多,谈到了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谈到了祖国的统一问题。
他们仿佛各个都是大政治家,在谈论祖国的统一问题。
还有的孩子甚至谈到“办迁证”等许多在孩子们看来似乎是高深莫测的问题。
终于停止了口舌之争。
我问孩子们:“你觉得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大陆,来北京容易吗?”(不容易。
)“他们没见过真的雪,你能找找文章中,老师是怎样告诉他们的吗?”学生迅速找到并欢快地读出在严冬中大家在雪中的嬉戏。
“谁还能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讲讲,下了雪,你会看到什么?”大家讲了许许多多雪中的趣事,当问到他们“快乐”吗?学生一致回答“快乐!”“那,咱们就高高兴兴地来读读冬天的乐趣吧!”“然而中国台湾处在我国最南边(指地图),那里一年四季温度都比较高,大家根本见不到雪,你们说中国台湾小朋友想见真的雪吗?”“想!”“读出孩子急切的心情来。
”可是,他们的老师却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谁来学学老师。
为什么老师要深情地说。
大家一下子抓住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团。
从而又一次激荡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此时,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学生在讨论中坚定了祖国终归会统一的强烈信念,从而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案例反思:兴趣是成才的第一个阶梯,兴趣是迈入科学殿堂的向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看雪》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这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是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作者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教法与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有关张岱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3、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试着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学生分组学习。
(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12看雪(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和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
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
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
(师生相机纠正字音)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
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在备课《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看雪 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看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
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
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再互相交流中国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
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
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看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雪景的想象和兴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内容,感受雪景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想象和描绘。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思维导图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雪景的美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课文的结构。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者对雪景的情感表达。
(2)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绘画,表达对雪景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雪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或资料,进行比较和欣赏。
(2)邀请家人或朋友分享他们对雪景的感受和经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看雪》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方面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能力方面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文,划出生字。
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一时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1、自读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出示“我会读”: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⑴自编短文巩固识字: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
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
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
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
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
”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
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文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读文,想象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 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 点与线、 多与少、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
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 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2、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
难点。
3、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第*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这段中你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4、学习第3~11段,看看孩子们向教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把他们提的问题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在读中设疑、质疑、逐步解疑。
你看见过真的雪吗?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很远吧?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
(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
8、让学生提出问题,品析词、句、段。
在这几段中你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喜欢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为什么?
9、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
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